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蛇伤胶囊调节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机制
1
作者 邵丹 吴晖 +3 位作者 梁志奇 王榕 陈宏杰 文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8-10,15,共4页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蛇伤胶囊调节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伤胶囊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根据前期研究方法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以兔耳缘静脉注射0.75 mg/kg...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蛇伤胶囊调节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伤胶囊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根据前期研究方法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以兔耳缘静脉注射0.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建立竹叶青蛇伤兔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6 h后予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蛇伤胶囊组予10 ml/(kg·d)蛇伤胶囊所配药液灌胃。以上3组连续灌胃1周后兔耳缘静脉采血5 ml,血小板分离提取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小板细胞PTEN、PI3K、Akt蛋白表达,qPCR检测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细胞PTEN蛋白表达增加(P<0.01),PI3K、Akt蛋白及CD62P 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蛇伤胶囊组血小板细胞PTEN蛋白表达减少(P<0.01),PI3K、Akt蛋白及CD62P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蛇伤胶囊可通过上调PI3K/Akt通路,改善竹叶青蛇伤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抑制,从而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蛇伤胶囊 血小板活化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基于miR-155/TLR4/MyD88信号通路探讨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的抗炎作用
2
作者 王世军 沈芳华 +4 位作者 张美吉 詹雪晶 王友前 蔡佳清 林奕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miR-155/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另两组注射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6 h... 目的探讨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miR-155/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另两组注射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6 h后,模型组灌胃348 mg/(kg·d)生理盐水,蛇伤胶囊组灌胃348 mg/(kg·d)蛇伤胶囊,均连续灌胃1周。观察实验兔的一般行为学,qRT-PCR检测外周血中miR-155a-5p、TLR4和MyD88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神和食欲变差,排便稀软带血,伤口溃烂,miR-155-5p、TLR4 mRNA、MyD88 mRNA、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IFN-γ和IL-4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蛇伤胶囊组较模型组情况明显好转,miR-155a-5p、TLR4 mRNA、MyD88 mRNA、IL-6和TNF-α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IFN-γ和IL-4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蛇伤胶囊抑制竹叶青蛇伤造成的炎症反应,维持Th1/Th2细胞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55/TLR4/MyD88轴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伤胶囊 竹叶青蛇 炎症 miR-155/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兔血小板活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邵丹 吴晖 +3 位作者 梁志奇 吴丹 陈宏杰 王榕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伤胶囊组,每组各8只,雌雄各半,根据前期研究方法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以兔耳缘静脉注射0.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建立竹叶青... 目的研究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伤胶囊组,每组各8只,雌雄各半,根据前期研究方法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以兔耳缘静脉注射0.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建立竹叶青蛇伤兔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6 h后予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蛇伤胶囊组予10 ml/(kg·d)蛇伤胶囊所配药液灌胃。以上3组连续灌胃1周后兔耳缘静脉采血5 ml,血小板分离提取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PCR)检测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αⅡb整合素(CD41)、整合素β链Ⅲ(CD6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41、CD61、CD62P、CD63 mRNA表达及GPⅡb/Ⅲa水平差异。结果各组血小板细胞CD41、CD61、CD62P、CD63 mRNA表达及GPⅡb/Ⅲ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组间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1、CD61、CD62P、CD63 mRNA表达及GPⅡb/Ⅲ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蛇伤胶囊组CD41、CD61、CD62P、CD63 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PⅡb/Ⅲ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蛇伤胶囊组CD41、CD61、CD62P、CD63 mRN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PⅡb/Ⅲa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青蛇伤时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抑制,蛇伤胶囊可通过提高CD41、CD61、CD62P、CD63、GPⅡb/Ⅲa水平,减轻血小板活化功能抑制,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蛇伤胶囊 模型建立 血小板活化 凝血障碍
下载PDF
邬氏清热解毒方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任金平 袁丞达 应航宇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496-498,共3页
目的:观察邬氏清热解毒方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消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1月在本院皮肤科住院系统治疗的80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邬氏清热解毒方煎服联合常规西... 目的:观察邬氏清热解毒方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消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1月在本院皮肤科住院系统治疗的80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邬氏清热解毒方煎服联合常规西医抗蛇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抗蛇毒方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伤肢肿胀程度变化、肿胀消退时间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而对照组凝血指标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邬氏清热解毒方能够明显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缩短肢体肿胀消退时间,较快恢复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咬伤 邬氏清热解毒方 肢体肿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140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淑贞 林起庆 +3 位作者 王英杰 曾得开 李小玲 黄钰竣 《蛇志》 202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分析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了解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为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目的分析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了解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为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140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17±12.56)岁,咬伤后平均入院时间为(6.59±3.45)h。140例患者治疗前的FDP、FIB、TT、APTT、PT、INR异常率分别为81.42%(114/140)、67.14%(94/140)、39.29%(55/140)、32.14%(45/140)、24.29%(34/140)、11.43%(16/140)。FIB和FDP最早出现异常,其中位时间为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最早达到峰值,其中位时间为1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 h,PT、APTT、FIB、FDP的异常率仍较高,其中FDP异常率最高为70%,INR及TT的异常率为0。随着治疗的进行,PT、INR、APTT、TT、FIB的异常率呈明显波动性,PT、INR、TT、FIB的异常率先上升后下降又再上升;APTT的异常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FDP的异常率在被咬伤2?h后逐渐上升,至16 h后开始下降。结论竹叶青蛇咬伤患者FDP异常率最高,INR异常率最低,FDP最早出现异常并最早达到高峰。与其他凝血功能指标对比,FDP具有灵敏性、精确性、稳定性更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蛇咬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刺血拔罐改良局部伤口护理联合凉血解毒膏在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芦春红 王庆玲 +2 位作者 杨其芬 陈海斌 胡志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刺血拔罐改良局部伤口护理联合凉血解毒膏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急诊科收治的133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刺血拔罐改良局部伤口护理联合凉血解毒膏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急诊科收治的133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刺血拔罐改良局部伤口护理联合凉血解毒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肢周径差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PT和APTT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和治疗第1天比较,2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的PT和APTT均延长(P均<0.05),且治疗第3天均长于第7天(P均<0.05);但2组的时间点与干预方法之间均无交互效应(P均>0.05)。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SAA、hs-CRP、患肢周径差和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逐渐降低(P均<0.05);时间点与干预方法之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均<0.05)。治疗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观察组的SAA、hs-CRP、患肢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刺血拔罐改良局部伤口护理结合凉血解毒膏治疗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肿胀和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竹叶青蛇 刺血拔罐 凉血解毒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方花蕊石汤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车艳楠 莫之准 +3 位作者 刘辉贤 刘林华 翁妍珊 刘禹翔 《蛇志》 202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花蕊石汤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竹叶青蛇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花蕊石汤,2次/d,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观察复方花蕊石汤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竹叶青蛇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花蕊石汤,2次/d,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两组患者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凝血时间延长。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T、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TT、PT、APTT、FIB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的TT、PT、APTT及FIB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花蕊石汤可明显改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咬伤 凝血功能 复方花蕊石汤
下载PDF
祛毒散加味外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方元华 杜望 陈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932-934,共3页
竹叶青蛇(TS)为我国主要致伤毒蛇之一,其产生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液类,主要破坏被咬伤者的凝血系统,使其出现轻度凝血功能障碍,咬伤局部合并局部水肿、伤肢肿胀,病情发展迅速,一些患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毒型休克等[1]... 竹叶青蛇(TS)为我国主要致伤毒蛇之一,其产生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液类,主要破坏被咬伤者的凝血系统,使其出现轻度凝血功能障碍,咬伤局部合并局部水肿、伤肢肿胀,病情发展迅速,一些患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毒型休克等[1]。现阶段,临床治疗竹叶青蛇咬伤(TSB)主要措施包括抗蛇毒血清、预防破伤风、糖皮质激素以及补充人体凝血物质等[2]。中医药是治疗TSB的有效疗法之一,其施治措施多样如中药内服外敷、拔罐、针刺等,能弥补偏远农村基层医院无储备抗蛇毒血清的不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毒血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竹叶青蛇咬伤 局部水肿 凝血功能障碍 血循毒 中药内服外敷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敷联合西医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火毒证31例
9
作者 方元华 陈义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对竹叶青蛇咬伤火毒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62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先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季德胜蛇药片涂抹;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对竹叶青蛇咬伤火毒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62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先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季德胜蛇药片涂抹;观察组采取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敷。两组均治疗7d。比较两组咬伤局部肿胀、疼痛评分及凝血功能、疗效。结果:治疗7d后,两组肿胀、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显著下降,纤维蛋白原(Fib)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取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敷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火毒证的疗效更优,可进一步改善症状体征及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咬伤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外敷 火毒证
下载PDF
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在竹叶青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玉雄 赖云辉 刘晓东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9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应用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抗蝮蛇组、抗五步蛇组和联合组三组... 目的:分析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应用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抗蝮蛇组、抗五步蛇组和联合组三组,各42例。抗蝮蛇组给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抗五步蛇组给予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联合组给予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联合治疗,比较三组康复情况及三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结果:联合组患侧肢体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抗蝮蛇组和抗五步蛇组,抗五步蛇组患侧肢体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抗蝮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高于抗蝮蛇组和抗五步蛇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低于抗蝮蛇组和抗五步蛇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短于抗蝮蛇组和抗五步蛇组,抗五步蛇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高于抗蝮蛇组,抗五步蛇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低于抗蝮蛇组,抗五步蛇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短于抗蝮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均可有效改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血常规、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其中抗五步蛇毒血清改善效果优于抗蝮蛇毒血清,两者联合可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加速康复进程,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蝮蛇毒血清 抗五步蛇毒血清 单一治疗 联合治疗 竹叶青蛇
下载PDF
抗蝮蛇毒血清与抗五步蛇毒血清在竹叶青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陈群林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5期29-31,3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抗蝮蛇毒血清,观察组采用抗五步蛇毒血清。比较两组预后结... 目的比较不同抗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抗蝮蛇毒血清,观察组采用抗五步蛇毒血清。比较两组预后结局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伤口出血缓解时间、伤口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T、APTT、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五步蛇毒血清在竹叶青蛇咬伤中的治疗效果优于抗蝮蛇毒血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蝮蛇毒血清 抗五步蛇毒血清 竹叶青蛇咬伤 并发症 凝血指标 炎症指标
下载PDF
竹叶青蛇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55
12
作者 张志强 张盛周 吴孝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6-671,T001,共7页
应用 8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stejneg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5 羟色胺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 5 羟色胺细胞以十二指肠和回肠密度为最高 ,空肠、直肠和幽门其... 应用 8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竹叶青蛇 (Trimeresurusstejneg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5 羟色胺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 5 羟色胺细胞以十二指肠和回肠密度为最高 ,空肠、直肠和幽门其次 ,胃体较低 ,食道和贲门中偶见 ;生长抑素细胞在十二指肠处数量最多 ,胃体、幽门和空肠其次 ,其余消化道各段偶见 ;胰高血糖素细胞只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 ;血管活性肠肽在贲门和胃体处有少量阳性细胞分布 ,食道中偶见。以上各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差异显著。未检出胃泌素、P 物质、胰多肽和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上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竹叶青的摄食习性和生活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竹叶青蛇咬伤中毒至DIC样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其斌 甘廷庆 +2 位作者 余奇松 黄光武 小杉忠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78-480,共3页
目的 探讨毒蛇竹叶青咬伤引起DIC样综合征的临床中毒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来本院急诊确诊的竹叶青蛇咬伤 16例病人测定抗凝血酶原Ⅲ活性 (antithrombinⅢ ,AT -Ⅲ )、α2 -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α2 -plasmininhibitor,α2 -PI)... 目的 探讨毒蛇竹叶青咬伤引起DIC样综合征的临床中毒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来本院急诊确诊的竹叶青蛇咬伤 16例病人测定抗凝血酶原Ⅲ活性 (antithrombinⅢ ,AT -Ⅲ )、α2 -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α2 -plasmininhibitor,α2 -PI)、纤维蛋白原浓度 (Fibrinogen ,Fg)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 (FDP) ,并对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 (plateletcount,PLT)和试管法凝血时间 (cruortime ,CT)。结果 治疗前AT -Ⅲ活性 [(5 6 6± 11 17) % ]、α2 -PI活性 [(2 8 4±5 85 ) % ]及Fg含量 (0 5 3± 0 16g/L)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但α2 -PI活性和Fg含量下降更明显 ;FDP含量(5 7 0± 8 4 8μg/mL)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16例病人中CT延长有 10例 ,PLT低于正常范围有 11例。经治疗病人均痊愈出院 ,但检查发现血液学方面的恢复比较缓慢。结论 竹叶青蛇咬伤可引起病人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蛇咬伤中毒 脱纤维蛋白血症 DIC样综合征
下载PDF
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文丹 何卫东 +7 位作者 王缓缓 陈腾飞 王华新 吴晖 吴天生 邵丹 李明 陈宏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0例竹叶青蛇伤且符合火毒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包括伤口消毒,肌注破伤风抗毒... 目的:研究中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0例竹叶青蛇伤且符合火毒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包括伤口消毒,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 U,使用常规剂量抗菌药物、地塞米松10 mg、奥美拉唑40 mg)的同时口服季德胜蛇药片10片,每天3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蛇伤胶囊(院内制剂,由大黄、黄连、山慈菇、土木香、杨梅皮、冰片等组成)5粒,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栓素B2(TXB2)、血小板第3因子(PF3)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D62p、TXB2、PF3、vWF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62p(μg/L):3.81±1.64比3.52±1.43,TXB2(μg/L):13.04±1.67比13.31±1.14,PF3(μg/L):2.84±1.08比2.88±1.23,vWF(μg/L):12.36±2.42比11.89±2.08,均P>0.05〕;两组治疗后CD62p、TXB2、PF3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vWF较治疗前降低,且以治疗组的变化更显著〔CD62p(μg/L):6.73±1.77比5.81±1.62,TXB2(μg/L):18.65±1.77比17.90±1.68,PF3(μg/L):5.61±1.48比4.77±1.24,vWF(μg/L):3.87±1.01比4.58±1.09,P<0.05或P<0.01〕。结论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通过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伤胶囊 竹叶青蛇 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14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苌海华 李其斌 +1 位作者 廖园莉 黄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79-280,共2页
目的:分析与总结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毒蛇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4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按照被竹叶青蛇咬... 目的:分析与总结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毒蛇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4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按照被竹叶青蛇咬伤至就诊时间分为3组:咬伤后≤6h就诊组(A组),7-11 h就诊组(B组),≥12 h就诊组(C组).统计3组患者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后遗症发生率等.结果: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多发于山林地带,多发于夏秋两季,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局部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并因凝血功能异常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C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而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具有独特的临床病变特点,严重中毒途径以血液毒性为主,局部和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及早的综合治疗对于预后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咬伤 中毒 临床特点 疗效 @@
下载PDF
竹叶青蛇咬伤凝血功能动态演变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洁韵 梁子敬 彭翔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11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咬伤后就诊当时未经干预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曲l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丌r)及凝血酶原时间(PT)。按...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11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咬伤后就诊当时未经干预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曲l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丌r)及凝血酶原时间(PT)。按照咬伤后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分段统计分析。结果PLT和FBG随发病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胛和APTT则进行性延长。其中,PLT在咬伤后24h低于正常值,第4天达最低值;FBG在咬伤后12h低于正常值,第4天达最低值;PT于咬伤后6-12h明显延长,第2天达最高值;APTT于咬伤后第3天明显延长。结论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随时问不同呈动态变化,可根据其变化规律来规范的预设毒蛇咬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蛇咬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致炎相关趋化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卫东 文丹 +6 位作者 陈腾飞 吴晖 王华新 邵丹 翁淑琴 高芳琳 王一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毒导致血管内皮炎症损伤相关趋化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蛇伤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兔右... 目的观察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毒导致血管内皮炎症损伤相关趋化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蛇伤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mL/kg竹叶青蛇毒液的方法复制竹叶青蛇伤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6h,蛇伤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蛇伤胶囊溶液174、348、522mg·kg^-1·d^-1(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7.4、34.8和52.2g/L的药液,灌胃量均为10mL·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周。于末次灌胃后24h经耳缘静脉采血,离心取血清备用。同时取兔腹主动脉全段,保存于液氮中备用。②细胞实验:以改进的Eagle培养液(ME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h,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蛇伤胶囊药物血清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孔。于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mg/L竹叶青蛇毒液复制竹叶青蛇毒中毒细胞模型。培养6h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10%正常兔血清,药物组给予5%、10%和15%含药血清。培养72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兔腹主动脉及HUVEC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兔血清E-选择素(CD62E)含量。结果模型组腹主动脉和细胞IL-8、MCP-1、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及CD62E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以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IL-8、MCP-1、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均为1,动物模型组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2^-ΔΔCt)分别为3.96±0.39、3.07±0.27、3.71±0.26、3.94±0.26,细胞模型组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2^-ΔΔCt)分别为3.53±0.70、2.24±0.48、3.13±0.44、2.80±0.13,均P〈0.01],模型组血清CD62E含量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μg/L:1.31±0.22比0.82±0.13,P〈0.01),蛇伤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腹主动脉和细胞IL-8、MCP-1、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腹主动脉:IL-8mRNA(2^-ΔΔCt)为1.13±0.19、1.26±0.16、1.27±0.17比3.96±0.39,MCP-1mRNA(2^-ΔΔCt)为1.79±0.24、2.22±0.38、1.76±0.19比3.07±0.27,ICAM-1mRNA(2^-ΔΔCt)为2.05±0.11、1.68±0.09、2.37±0.48比3.71±0.26,VCAM-1mRNA(2^-ΔΔCt)为1.59±0.08、1.40±0.11、1.84±0.11比3.94±0.26;细胞:IL-8mRNA(2^-ΔΔCt)为2.33±0.59、2.82±0.82、2.51±0.77比3.53±0.70,MCP-1mRNA(2^-ΔΔCt)为1.59±0.35、1.48±0.36、1.54±0.29比2.24±0.48,ICAM-1mRNA(2^-ΔΔCt)为1.46±0.38、1.77±0.65、1.73±0.50比3.13±0.44,VCAM-1mRNA(2^-ΔΔCt)为2.49±0.24、2.18±0.19、2.45±0.24比2.80±0.13,均P〈0.05],蛇伤胶囊中、高剂量组血清CD62E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μg,L:1.01±0.14、1.04±0.13比1.31±0.22,均P〈0.01),但3个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泻火解毒法能通过抑制竹叶青蛇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治疗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火解毒法 蛇伤胶囊 竹叶青蛇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恒 和七一 +4 位作者 余晓东 柳建平 宋锡迅 文浩平 邓疆渝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 目的研究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能抑制ADP、AA、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其抑制率与剂量增加成正比;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与ADP的水解和腺苷的积累有关。结论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水解ADP和积累腺苷,可能与阻断TXA2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唇竹叶青蛇 5′-核苷酸酶 蛇毒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广西竹叶青蛇咬伤后血液学动态变化及发生非典型DIC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宁宗 李其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5-838,共4页
目的 动态观察广西竹叶青蛇咬伤后患者的血液学动态变化,并对发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特点和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动态观察21例被广西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 目的 动态观察广西竹叶青蛇咬伤后患者的血液学动态变化,并对发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特点和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动态观察21例被广西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和部分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 红细胞计数数(RBC)、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量(HGB).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生DIC的特点.结果 21例被广西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咬伤患者中发生DIC的共17例(80.95%),其中13例(76.47%)发生在咬伤后0~48 h;全部DIC患者无休克和其他脏器无严重功能障碍发生等,也无死亡病例.动态观察发现,各凝血功能指标发生异常的高峰时间是在被伤后24~72 h,分别出现PT延长、Fg降低、D-D和3P阳性,但随时间推移各指标的异常率随之下降;在咬伤后48 h内,WBC和N平均值高于正常值,而HGB和PLT平均值在各时间段均属于正常值范围.结论 广西竹叶青蛇咬伤所至的DIC主要发生在咬伤后48 h内,同其他原因所致的DIC比较,具有不发生高凝期、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和预后好的特征,是不典型的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血液学 凝血功能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台湾竹叶青蛇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1 位作者 杜宇 林炽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885-19887,19890,共4页
[目的]研究台湾竹叶青蛇的分类地位。[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竹叶青蛇属及外群32个个体的400 bp左右的线粒体12S基因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形态学和亲缘地理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台湾竹叶青蛇的分类地位... [目的]研究台湾竹叶青蛇的分类地位。[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竹叶青蛇属及外群32个个体的400 bp左右的线粒体12S基因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形态学和亲缘地理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台湾竹叶青蛇的分类地位。[结果]从形态学上来看,台湾竹叶青蛇与其他竹叶青属蛇类存在显著差异;从分子系统发育树上来看,台湾竹叶蛇青从竹叶青属独立出来,独成一支;台湾岛与大陆地理上充分隔离,台湾竹叶青蛇独立进化。[结论]台湾竹叶青蛇可能独立成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属 台湾竹叶青蛇 形态学 分子系统发育树 亲缘地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