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耕”与“砚田”:明清文士以画治生的传统追溯与合理性言说
1
作者 王丁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6期55-63,共9页
明清文士以画为生者数量显著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他们的言说中,往往以“笔耕”“砚田”来指涉以画治生活动。经由这一言说,绘画进入文士“本业”治生体系,成为与诗文书法并列的治生方式之一,其合理性也借助“... 明清文士以画为生者数量显著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他们的言说中,往往以“笔耕”“砚田”来指涉以画治生活动。经由这一言说,绘画进入文士“本业”治生体系,成为与诗文书法并列的治生方式之一,其合理性也借助“笔耕”“砚田”的农耕色彩得到建构和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画治生 笔耕 砚田 言说
下载PDF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三无”出版社——李达、王会悟夫妻与笔耕堂书店
2
作者 傅宏星 陈小燕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高压和文化“围剿”,李达、王会悟这对革命夫妻以其特有的方式,秘密创办并默默经营着一家名为“笔耕堂书店”的地下出版机构,苦心孤诣,学术报国,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文以文... 20世纪30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高压和文化“围剿”,李达、王会悟这对革命夫妻以其特有的方式,秘密创办并默默经营着一家名为“笔耕堂书店”的地下出版机构,苦心孤诣,学术报国,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文以文献为依据,首先探讨了笔耕堂书店开办的时代背景,其次梳理了该书店的存废始末和图书出版情况,最后力图站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高度,重新评价李达这一编辑出版工作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王会悟 笔耕堂书店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 出版史
下载PDF
快意人生笔耕不辍 老有所为银发增辉——记91岁侨眷春唐毅的故事
3
作者 孔玉涵 《华人时刊》 2023年第5期53-53,共1页
“老人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社区居民钦佩的竖起了拇指。侨卷唐毅独居在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文苑社区,他年过九旬,仍笔耕不毂,近期刚把自己30余万字的回忆录和3万多字的诗集刊印,又时不我待地整理撰写的几十篇随笔。他说,要把自己... “老人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社区居民钦佩的竖起了拇指。侨卷唐毅独居在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文苑社区,他年过九旬,仍笔耕不毂,近期刚把自己30余万字的回忆录和3万多字的诗集刊印,又时不我待地整理撰写的几十篇随笔。他说,要把自己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作为传家宝留给亲人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有所为 唐毅 回忆录 扬州市邗江区 笔耕不辍 传家宝 社区居民
下载PDF
崔致远《桂苑笔耕集》的版本及校勘札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时人 詹绪左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3期35-46,共12页
近世流传最广的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刊本系李氏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徐有榘木活字本,《四部丛刊》影印所据底本为朝鲜孝宗至显宗朝(1650—1674)的刻本,实早于徐有榘木活字本,而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刊本则为朝鲜... 近世流传最广的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刊本系李氏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徐有榘木活字本,《四部丛刊》影印所据底本为朝鲜孝宗至显宗朝(1650—1674)的刻本,实早于徐有榘木活字本,而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刊本则为朝鲜明宗朝(1546—1567)时的写刻本,又早于《四部丛刊》所据底本。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本不仅早于徐有榘木活字本和《四部丛刊》所据底本,而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这两个版本,故笔者在编校《崔致远全集》时,选择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写刻本为底本。本文除简要介绍《桂苑笔耕集》版本情况外,特附校勘札记,以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校读
下载PDF
黄永年先生旧藏高丽刊本《桂苑笔耕集》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旅宁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黄永年先生藏高丽刻本《桂苑笔耕集》的版本学价值,并对中华点校本《桂苑笔耕集》的版本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桂苑笔耕 版本 价值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批评现状与出路——以“笔耕文学研究小组”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新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64-70,共7页
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深陷模仿和阐释他人的旧语境中;全媒体时代及"编辑文学"、多模态文学等现实存在,浅批评风行;缺乏问题意识和清醒判断力,无法克服刻板印象;精神低迷,状态不佳。而同样在中国文化沃土里成长起来的"笔耕组&... 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深陷模仿和阐释他人的旧语境中;全媒体时代及"编辑文学"、多模态文学等现实存在,浅批评风行;缺乏问题意识和清醒判断力,无法克服刻板印象;精神低迷,状态不佳。而同样在中国文化沃土里成长起来的"笔耕组"却很好地规避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各种不足,坚持中国特色批评路线,得到了作家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成为中国文学批评领域有意味的品牌之一,为中国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思路,作出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困境与出路 笔耕组” 复制 创新
下载PDF
辛勤笔耕的“读书示范田”——甘其勋随笔新著《开卷絮语》读后 被引量:1
7
作者 傅炳熙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2期106-109,120,共5页
本文从"读书要多多益善""读书要精益求精""读书要运思及物""读书要勤于动笔""读书要持之以恒"五方面,透视并概述了甘其勋读书随笔文章结集《开卷絮语》所隐含的阅读精义和妙谛。
关键词 读书随笔 开卷笔耕 阅读推广
下载PDF
《笔耕》佛教词语校释
8
作者 詹绪左 谈秀彩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4-88,共5页
《桂苑笔耕集》记录了唐末不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保存了许多我国正史失载的原始材料,是今人研究晚唐历史和晚唐文学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华书局出版了党银平先生的校注本,其中的校注偶有可商之处,文章考辨了几个佛教词语,以希能为该... 《桂苑笔耕集》记录了唐末不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保存了许多我国正史失载的原始材料,是今人研究晚唐历史和晚唐文学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华书局出版了党银平先生的校注本,其中的校注偶有可商之处,文章考辨了几个佛教词语,以希能为该书的再版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苑笔耕 佛教词语 考辨
下载PDF
崔致远《桂苑笔耕集》的版本及校勘札记(续)
9
作者 李时人 詹绪左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笔者编校的《崔致远全集》中,《桂苑笔耕录》底本选择的是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朝鲜明宗朝(1546—1567)写刻本,这个刊本较之通行的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的徐有榘木活字本有许多优点。前在《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笔者编校的《崔致远全集》中,《桂苑笔耕录》底本选择的是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朝鲜明宗朝(1546—1567)写刻本,这个刊本较之通行的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的徐有榘木活字本有许多优点。前在《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总第3期)发表校勘札记,此为续篇,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校读
下载PDF
论笔耕文学研究组的文学理论批评
10
作者 李春燕 马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6-39,共4页
80年代笔耕文学研究组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范畴内,围绕着真实性、典型性以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等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索。其理论研究达到的深广度不足,大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做出的应和式的反应批评,其文学... 80年代笔耕文学研究组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范畴内,围绕着真实性、典型性以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等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索。其理论研究达到的深广度不足,大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做出的应和式的反应批评,其文学研究缺乏理论应有的原创力,根由在文学研究者受到革命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权利意志的规训惩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耕文学研究组 文学理论探索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规训
下载PDF
《桂苑笔耕》叙录
11
作者 齐文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23-24,共2页
韩国9世纪作家崔致远游宦大唐10余年,著作颇丰,回国后状进于唐者达28卷之多;其回国后尚有《上时务书》、《四山碑铭》等多种著作传世。然宋以后除《桂苑笔耕》20卷完好外,其余作品在中韩两国或散或佚,寥若辰星。崔氏现今传世的作品,当... 韩国9世纪作家崔致远游宦大唐10余年,著作颇丰,回国后状进于唐者达28卷之多;其回国后尚有《上时务书》、《四山碑铭》等多种著作传世。然宋以后除《桂苑笔耕》20卷完好外,其余作品在中韩两国或散或佚,寥若辰星。崔氏现今传世的作品,当以《崔文昌侯全集》所收最为完备,是今日流行的崔氏别集中最好的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 《崔文昌侯全集》
下载PDF
从除夕诗看笔耕、游幕与坐馆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12
作者 张琼 匡航 《品位·经典》 2019年第8期3-6,53,共5页
在诸多治生方式当中,清代文人最为青睐的治生方式为笔耕、游幕及坐馆。从这三类布衣文人创作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治生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创作差异。笔耕、游幕与坐馆是三种不同的治生方式,会影响文人写作文体和创作内容的选择,进而影... 在诸多治生方式当中,清代文人最为青睐的治生方式为笔耕、游幕及坐馆。从这三类布衣文人创作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治生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创作差异。笔耕、游幕与坐馆是三种不同的治生方式,会影响文人写作文体和创作内容的选择,进而影响文人创作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耕 游幕 坐馆 文人创作 治生方式
下载PDF
清代笔耕布衣文人王应奎研究
13
作者 张琼 《岭南学术研究》 2017年第3期41-46,共6页
浙江常熟人王应奎是一个笔耕终身的布衣文人.他在创作方面不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对保存乡邦文献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在还原王应奎的生平的基础上,探讨笔耕治生方式对王应奎诗歌创作的影响:内容上,主要记载与朋友的交游唱和,对笔... 浙江常熟人王应奎是一个笔耕终身的布衣文人.他在创作方面不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对保存乡邦文献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在还原王应奎的生平的基础上,探讨笔耕治生方式对王应奎诗歌创作的影响:内容上,主要记载与朋友的交游唱和,对笔耕生涯的心满意足以及对社会弊端的揭露;风格上,受笔耕所带来的满足感决定,他的诗作呈现出安宁祥和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人 布衣文人 笔耕 王应奎
下载PDF
唐末中和年间徐泗扬兵争之始末——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事笺之一
14
作者 陈志坚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0-25,共6页
陈寅恪曾指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关于中和年间徐州、泗州之兵争的记载,"实为最佳史料"。本文通过对《桂苑笔耕集》相关史料的笺证,指出这次"兵争"实际上就是中和年间发生的徐州和扬州两个强藩为了争夺泗州而... 陈寅恪曾指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关于中和年间徐州、泗州之兵争的记载,"实为最佳史料"。本文通过对《桂苑笔耕集》相关史料的笺证,指出这次"兵争"实际上就是中和年间发生的徐州和扬州两个强藩为了争夺泗州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文章对这个事件做了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二个问题:一、徐、泗、扬之争的经过。二、兵争的结局。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桂苑笔耕集》对于唐末历史研究的巨大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苑笔耕 中和 徐州 扬州 泗州
下载PDF
邓伟志:笔耕不辍,源于对党和人民的深爱
15
作者 邓伟志 《晨刊》 2021年第6期24-28,共5页
邓伟志的一生,用“读”“走”“写”三字注解再合适不过。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尔后尽数付诸笔下。他的文字深沉,富有力量,这种特性根植于他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生于战火之中的他,在童年便饱尝生活的艰辛;青年时也曾陷入迷茫困惑,但... 邓伟志的一生,用“读”“走”“写”三字注解再合适不过。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尔后尽数付诸笔下。他的文字深沉,富有力量,这种特性根植于他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生于战火之中的他,在童年便饱尝生活的艰辛;青年时也曾陷入迷茫困惑,但凭借韧性和信仰,最终走上一条适合自己、有益于人民的发展道路。学术生涯数十载,邓老早已著作等身,先后著有《中国家族的演变》《生活的觉醒》,主编《姐妹丛书》《中国革命历史从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伟志 中国革命历史 学术生涯 成长经历 笔耕不辍
下载PDF
情系人民,开拓奋进——《晚春堂笔耕录》心悟
16
作者 谢海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年第12期670-670,共1页
关键词 《晚春堂笔耕录》 罗荣汉 书评 心身修养
下载PDF
崔致远与《桂苑笔耕集》
17
作者 刘烈学 《图书情报论坛》 2004年第1期60-60,55,共2页
我国现存的传统古籍图书中刻本居多,抄稿本次之,活字本较少。活字本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现存的活字本多为木活字本。用活字排版易于抽换,便于校勘,错字脱字现象较少,流传至今的活字本中多比较珍贵者。《桂苑笔耕集》朝鲜... 我国现存的传统古籍图书中刻本居多,抄稿本次之,活字本较少。活字本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现存的活字本多为木活字本。用活字排版易于抽换,便于校勘,错字脱字现象较少,流传至今的活字本中多比较珍贵者。《桂苑笔耕集》朝鲜活字本就是比较珍贵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朝鲜文 活字本
下载PDF
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扬州形象
18
作者 安桂颍 马金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67-74,142,共9页
崔致远是新罗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文风多变,其留世作品在朝韩文学界及哲学界的影响悠远深长,尤其《桂苑笔耕集》更是耐人寻味。由于崔致远是新罗人,因此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景物形象都属于异国形象,其中蕴含着他作为新罗人独特... 崔致远是新罗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文风多变,其留世作品在朝韩文学界及哲学界的影响悠远深长,尤其《桂苑笔耕集》更是耐人寻味。由于崔致远是新罗人,因此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景物形象都属于异国形象,其中蕴含着他作为新罗人独特的认识、感受和社会理想。在扬州任职期间,崔致远笔下描绘出的颇具特点的扬州形象为这一时期形象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实资料。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扬州形象对后世学者来说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还原古代扬州当时的面貌,并通过梳理新罗诗人崔致远笔下异国(扬州)的特征,深入体会崔致远在中国为官时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韩两国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增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扬州形象
下载PDF
树信心 勤笔耕 事竟成——我做财政宣传工作的作法和体会
19
作者 王龙明 《内蒙古财会》 1994年第10期35-36,共2页
我作财政宣传工作才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春光明媚的春天.我始终以“燕子街泥”的精神去砥砺自己,锲而不舍地做好财政宣传工作。1993年以来.我投搞98篇,用稿74篇,占75.4%,其中:中央级10篇,省... 我作财政宣传工作才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春光明媚的春天.我始终以“燕子街泥”的精神去砥砺自己,锲而不舍地做好财政宣传工作。1993年以来.我投搞98篇,用稿74篇,占75.4%,其中:中央级10篇,省级32篇,市级12篇,县级20篇,被省市财政部门评为模范通讯员,被县局评为财政宣传模范个人。每当回首往事时,我就深深地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信心勤笔耕事竞成——我做财政宣传工作的作法》 随笔 文学作品 王龙明
全文增补中
厚积薄发,笔耕不辍——浅谈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20
作者 马路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11期94-95,共2页
公文写作是一个集智慧和视野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脑力活动,它需要文字工作人员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深邃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敬业精神、勤奋的实践过程、娴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性的思维。
关键词 公文写作能力 提高 厚积薄发 笔耕不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