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国家形象话语体系建构中的符号媒介考量 |
蒙象飞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0
|
|
2
|
论标语和口号的媒介特性与符号表意 |
胡易容
第五淳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作为媒介符号的丝绸之路“胡”物——兼论丝路物质审美文化 |
白文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器以藏礼:宋代建盏的媒介符号表征与礼文化传播功能探析 |
谢清果
许黄子仰
|
《文化产业研究》
|
2023 |
0 |
|
5
|
评估促进学习何以可行——论学习为本评估的符号媒介和社会媒介 |
曾文婕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6
|
媒介符号视角下节事旅游产品形象影响因素研究 |
陈献勇
骆梦柯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7
|
期刊:独自徜徉的媒介语汇符号 |
刘俭云
|
《丝绸之路》
|
2004 |
0 |
|
8
|
媒介符号环境与广告传播 |
陈红艳
|
《新闻前哨》
|
2002 |
3
|
|
9
|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媒介符号传播导向研究 |
刘晓丹
|
《传播力研究》
|
2017 |
1
|
|
10
|
美源自模仿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从“包孕性顷刻”想到的 |
刘莎
|
《柳州师专学报》
|
2014 |
1
|
|
11
|
弗鲁塞尔的“媒介符号理论”对传播危机的反思 |
周海宁
|
《科技传播》
|
2018 |
5
|
|
12
|
媒介与符号——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分析与研究 |
赵明明
|
《传媒论坛》
|
2019 |
1
|
|
13
|
媒介符号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商业广告为例 |
杨仕宇
|
《西部广播电视》
|
2016 |
0 |
|
14
|
演述与讲述:符号叙述的两种基本类型 |
唐小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5
|
黔中屯堡社会中礼乐文化的符号表征及其传播特质 |
谢清果
陈瑞
|
《符号与传媒》
|
2020 |
1
|
|
16
|
媒体制造与欲望消费:“明星现象”的媒介审美文化批判 |
施旭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7
|
媒介发展对仪式的影响及媒介仪式的产生 |
张茜
|
《东南传播》
|
2009 |
17
|
|
18
|
文本媒介性与对“对话”的思考 |
贡少辉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9
|
后情绪时代网络流行语的数字场景再地方化——基于“尔滨”体传播现象的网络观察 |
巩述林
|
《新闻爱好者》
CSSCI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