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 被引量:2
1
作者 尹红强 杨卫华 赵洋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27-529,共3页
围绕物权变动中一物二卖和转手买卖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采用物权无因性理论对解决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问题的合理性。
关键词 物权变动 第三人保护 物权行为无因性
下载PDF
对《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第三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2
作者 张元洁 田云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6期78-79,83,共3页
对第三人的保护是物权立法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第三人的保护提出了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则、物权区分原则等规则。在我国物权立法中 ,构建第三人的保护制度应以物权区分原则为基础 ,以公示公信原则为最优 。
关键词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第三人保护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 公示公信原则 物权区分原则
下载PDF
夫妻财产“归一方所有”之约定与第三人保护——基于《婚姻法》第19条的解释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德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1-84,共4页
夫妻约定某财产"归一方所有"是现实中的常见做法,该约定应依《婚姻法》第19条认定为夫妻财产制契约而非赠与。其物权变动,依《婚姻法》第19条第1款第1句之文义,亦不以交付或登记为必要。至于因无需交付或登记而带来的第三人... 夫妻约定某财产"归一方所有"是现实中的常见做法,该约定应依《婚姻法》第19条认定为夫妻财产制契约而非赠与。其物权变动,依《婚姻法》第19条第1款第1句之文义,亦不以交付或登记为必要。至于因无需交付或登记而带来的第三人保护问题,则可从《婚姻法》第19条第3款入手,适当地运用类推适用的方法,并佐以善意取得等制度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财产制契约 物权变动 第三人保护 婚姻法 夫妻财产
下载PDF
关于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叶权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 ,物权变动也越加显得重要 ,而物权变动所带来的对第三人的保护问题 ,亦成为焦点所在。具体分析善意取得制度、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针对理论界对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所持的四种观点进行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 ,物权变动也越加显得重要 ,而物权变动所带来的对第三人的保护问题 ,亦成为焦点所在。具体分析善意取得制度、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针对理论界对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所持的四种观点进行了适当的评析 ,摒弃善意取得制度 ,应以公示公信原则为依托、特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为基础完全客观化的模式对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物权变动 第三人保护
下载PDF
论善意第三人保护的法理学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贵龙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01-202,共2页
我国现行的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善意取得制度,且善意第三人利益和原权利人利益难谓孰轻孰重,故善意第三人保护的法理学基础尚存争议,本文将对该问题予以阐述。
关键词 经济法 善意取得 善意第三人保护 法理基础
下载PDF
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规则探讨
6
作者 张洪瑜 王欢欢 朱晓婷 《法制与经济》 2017年第6期73-74,共2页
物权变动中对第三人的保护,主要有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理论。文章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是目前适用最广的制度,但由于善意取得的具体含义难以准确界定,无形中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其适用具有局限性;公示公信原则是... 物权变动中对第三人的保护,主要有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理论。文章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是目前适用最广的制度,但由于善意取得的具体含义难以准确界定,无形中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其适用具有局限性;公示公信原则是法律利用公示产生的公信力对第三人进行保护,但假若第三人有主观恶意,公示公信原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物权行为理论为善意第三人利益保护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基点,但对出卖人的利益保护稍显不足。因此文章建议,在我国应以物权行为无因性为基础,结合善意取得制度和公示公信原则建立起我国的第三人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保护 善意取得 公示公信原则 物权行为理论
下载PDF
契约对第三人保护问题探究
7
作者 石晶 杨玉凯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5-17,共3页
契约相对性原则是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它曾经严格限定了契约责任的范围。随着契约相对性原则被突破 ,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力度得以加强。无论是德国法上的附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契约 ,还是美国商法典中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 ,都扩大了契约对... 契约相对性原则是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它曾经严格限定了契约责任的范围。随着契约相对性原则被突破 ,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力度得以加强。无论是德国法上的附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契约 ,还是美国商法典中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 ,都扩大了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效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对第三人保护 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契约 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
下载PDF
技术秘密交易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被引量:8
8
作者 于飞 《知识产权》 CSSCI 2006年第4期65-69,共5页
传统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不能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此观点虽有相当理论依据,但亦值得反思。《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1款突破了传统理论的障碍,确立了技术秘密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保护制度,值得肯定... 传统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不能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此观点虽有相当理论依据,但亦值得反思。《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1款突破了传统理论的障碍,确立了技术秘密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保护制度,值得肯定。本文对知识产权领域中保护善意第三人的理论障碍及该障碍之克服进行了讨论,并对技术秘密交易中善意第三人保护制度的要件和效果进行了精细化,以求实现权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秘密 善意第三人保护 外观理论
下载PDF
保险合同任意解除中的第三人保护检视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景善 郜俊辉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127,共13页
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对保险合同享有任意解除权。但是,投保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将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等第三人受损。为此,《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17条专门作出规定,对第三人予以保护。本文以该条前段部分为实证法基础,从限制任意解... 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对保险合同享有任意解除权。但是,投保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将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等第三人受损。为此,《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17条专门作出规定,对第三人予以保护。本文以该条前段部分为实证法基础,从限制任意解除权行使的角度,重新检讨该情形中的第三人保护问题。第三人保护其实等同于如何限制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的问题:对第三人的保护越强,则对投保人解除权的限制越多;反之亦如此。对于任意解除权的限制,理论上一般有三种解决模式:"同意模式""通知模式"以及"自由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之间作抉择,其关键在于利他保险的对价关系。利他保险中一般存在两种对价关系:无偿的赠与关系和有偿的劳动关系,现行保险法是以无偿的赠与型利他保险为原型,所以在一般规则上,应当采用"自由模式",即投保人可以自由行使任意解除权,无需经过受到第三人的限制。而作为例外,在"职工型利他保险"之中则应当采取"通知模式",即投保人行使任意解除权时负有对第三人的通知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保险 任意解除权 第三人保护 对价关系
原文传递
论房屋买卖中第三人保护规则及我国现行法之反思——以两起房屋买卖纠纷为对象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冀韬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5-78,F003,共5页
在房屋买卖中,常存在与房屋出让人或登记权利人有关的第三人。第三人利益代表着交易安全,应受保护。在民法理论中,依据物权行为理论、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立法模式,与不采纳物权行为理论的立法模式相比较,是保护第三人利益的最佳... 在房屋买卖中,常存在与房屋出让人或登记权利人有关的第三人。第三人利益代表着交易安全,应受保护。在民法理论中,依据物权行为理论、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立法模式,与不采纳物权行为理论的立法模式相比较,是保护第三人利益的最佳制度。我国现行法在该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当之处,不利于保护第三人。因此,应当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以保护交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保护规则 房屋买卖纠纷 物权行为 民法 交易安全 中国 案例
原文传递
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与善意第三人保护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伦军 《人民司法》 2017年第28期12-18,共7页
在民法典总则编的编纂过程中,如何在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基础上,科学界定法定代表人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外有别的团体法律关系,以维护法人及其成员、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始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
关键词 法定代表人 善意第三人保护 越权行为 第四十三条 交易相对人 编纂过程 民法通则 科学界定
原文传递
利他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中的第三人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琴 包永海 《人民司法》 2016年第13期75-78,共4页
由于我国民事法律中尚未明确利他合同的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对利他合同相关利益主体权利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保险法第十五条中投保人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期待利益。保险法学界对该条存在肯定和... 由于我国民事法律中尚未明确利他合同的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对利他合同相关利益主体权利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保险法第十五条中投保人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期待利益。保险法学界对该条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肯定说认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相对性理论,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应不受任何限制。而否定说认为,保险合同是利他合同,与其他一般民事合同有一定的区别,投保人的任意解除行为可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国内外利他保险合同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投保人任意解除权,并对保险法第十五条提出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解除权 第三人保护 利他合同 被保险人 利益第三人 主体权利 第十五条 保险合同
原文传递
论不动产交易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13
作者 胡通碧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4-78,共5页
不动产交易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问题涉及物权法和合同法 ,德国民法、日本民法分别采纳登记生效要件主义、登记对抗要件主义立场。本文分析了这两种立法主义在不动产二重买卖、连续买卖中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影响 ,认为两种立法主义并无实... 不动产交易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问题涉及物权法和合同法 ,德国民法、日本民法分别采纳登记生效要件主义、登记对抗要件主义立场。本文分析了这两种立法主义在不动产二重买卖、连续买卖中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影响 ,认为两种立法主义并无实质性区别 ,但登记生效要件主义适合我国现实 ,我国物权立法应采取登记生效要件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买卖 转售买卖 登记生效 登记对抗 善意第三人保护
下载PDF
论民法上第三人的保护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飞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3年第20期78-89,共12页
本文以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为理论起点,构筑了民法上第三人保护问题的整体解释、分析的理论框架。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有两种分离,由此形成了两种第三人,它们各有其保护或调整的原因及保护方法。第一种分离是法律把生活关系的主要... 本文以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为理论起点,构筑了民法上第三人保护问题的整体解释、分析的理论框架。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有两种分离,由此形成了两种第三人,它们各有其保护或调整的原因及保护方法。第一种分离是法律把生活关系的主要方面抽象为法律关系,将次要方面予以舍弃造成的,由此形成了因法律关系扩张产生的第三人,法律对这种第三人进行调整的原因是出于对公平的不懈追求,对这类第三人的调整方法是确认相对权效力的扩张与债的关系效力的扩张。第二种分离是法律在真实权利之上建构出权利外观,权利外观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产生的,由此形成了因权利外观产生的第三人,对这种第三人进行保护主要是出于交易安全的需要,保护方法是确立外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第三人保护 限定原则 法律关系 权利外观 法律世界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行政法上第三人保护的权利基础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世杰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99,共18页
第三人的公权利可谓行政法上第三人保护的权利基础。只有以公权利为支点,才能建构行政法上第三人保护的完整体系,为第三人提供周延的保护。第三人公权利形成的现实背景是现代的分配行政。随着行政活动形态的变化,社会联系日益密切,行政... 第三人的公权利可谓行政法上第三人保护的权利基础。只有以公权利为支点,才能建构行政法上第三人保护的完整体系,为第三人提供周延的保护。第三人公权利形成的现实背景是现代的分配行政。随着行政活动形态的变化,社会联系日益密切,行政机关经常要分配有限的资源,调整复杂利益间的冲突,进而可能侵害第三人的利益。在民主秩序中,第三人利益与对私益保护的自我决定结合起来,并被扩张的公权利概念所吸纳,第三人的公权利得到承认。应在三方行政法律关系的情境中观察第三人公权利。基于私人间利害关系的不同结构,第三人公权利的形态和判断方法都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保护 公权利 分配行政 行政法律关系
原文传递
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效力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厚国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契约对第三人保护 附随义务 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 第三人利益契约 给付义务 纯经济损失 债权人 债务人 契约当事人 损害赔偿责任
下载PDF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鹏 《知识经济》 2008年第6期32-33,共2页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系由德国判例学说孕育而成,它使与契约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能够基于合同获得损害赔偿。本文就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两大法系比较、具体要件比较、与相关概念之辨析比较等问题作了些许探讨,并认为此项...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系由德国判例学说孕育而成,它使与契约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能够基于合同获得损害赔偿。本文就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两大法系比较、具体要件比较、与相关概念之辨析比较等问题作了些许探讨,并认为此项制度并没有突破债的相对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 第三人保护 债的相时性
下载PDF
论善意第三人保护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玲 《当代法学》 1997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善意第三人保护 善意取得制度 让与人 法理基础 占有物 无权处分行为 所有权人 损害赔偿 保护制度 财产权利
原文传递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突破合同相对性原理,使与合同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能够基于合同获得损害赔偿。本文对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的起源、适用条件等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我国是否借鉴此制度发表了意见。
关键词 保护第三人 合同相对性 合同当事人 损害赔偿 适用条件 借鉴 中国 制度 突破 意见
下载PDF
论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兼谈我国民法典编纂中民事责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雪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合同法纷纷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大陆法系的德国通过判例和学说创设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该制度。于2002年的债法改革时将其予以法典化。根据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比较它...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合同法纷纷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大陆法系的德国通过判例和学说创设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该制度。于2002年的债法改革时将其予以法典化。根据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比较它与其他合同相对性原则例外的异同,以及我国现行法中存在受害人第三人保护不足的问题,我国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借鉴新《德国民法典》的做法,采纳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并通过合理限制第三人的范围,从而完善我国民事责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相对性原则 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 民事责任体系 民法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