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控制在HL-2A等离子体电流控制中的应用
1
作者 毛苏英 袁保山 +1 位作者 李强 刘莉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坚实可靠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在HL 2A装置等离子体电流控制中的应用,并使用MATLAB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与典型的PID控制相比,能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
关键词 HL-2A等离子体 自适应控制 PID控制 等离子体电流控制 系统仿真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电流保护在EAST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晁慧丽 肖炳甲 季振山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28期34-35,97,共3页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of conducting Tokamak)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系统。全超导托克马克系统有独特的运行特性和更高的运行风险,需要更加严密而有效的安全监测和保护系统。本文介绍的等离子体电流保...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of conducting Tokamak)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系统。全超导托克马克系统有独特的运行特性和更高的运行风险,需要更加严密而有效的安全监测和保护系统。本文介绍的等离子体电流保护系统具有等离子体电流的检测功能,若等离子体出现异常状况,如破裂,引起等离子体电流截止,系统会使极向场电源系统和微波加热系统以快速方式退出,而不是出于继续工作状态,从而及时地保护EAST的极向场电源系统、磁体以及EAST装置。系统已在2009年4月的EAST实验中成功投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超导托克马克 极向场电源系统 等离子体电流截止 EAST
下载PDF
托卡马克LHCD系统的等离子体电流熄灭保护技术
3
作者 林建安 何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根据实际HT - 7托卡马克的实验需要 ,提出并实现了等离子体电流熄灭保护装置 ,杜绝了等离子体电流熄灭或在低等离子体电流下 ,强功率。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流 HT-7托卡马克装置 低混杂波电流驱动系统 熄灭保护装置
下载PDF
ISTTOK以多次循环交变平顶等离子体电流方式运行的工程特性
4
作者 Ferna.,H 木禾 《国外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 1999年第4期41-50,共10页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流 ISTTOK 交流运行 托卡马克 平顶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电流及欧姆电流的反馈控制
5
作者 田培红 《自动化信息》 2002年第4期34-35,共2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台聚变装置HL—IM采用等离子体电流及欧姆电源反馈控制的原理及实施结果。
关键词 托卡马克装置 等离子体电流 欧姆电流 反馈控制 聚变装置
下载PDF
JET托卡马克中的交流等离子体电流运行
6
作者 Tub.,BJD 高玉 《国外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 1993年第3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JET 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电流 运行
下载PDF
在WT—3托卡马克中用电子回旋波启动等离子体电流
7
作者 Tanaka,S 石建 《国外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 1994年第3期1-8,共8页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流 电子回旋波 WT-3装置
下载PDF
HT-7铁芯超导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和水平位移多变量反馈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傅鹏 刘正之 +1 位作者 罗家融 夏海燕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85-691,共7页
对有双层低温厚壁铜壳的铁芯超导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和位移反馈控制进行了分析,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对铁芯饱和而引起的电磁参数非线性和时变性进行了处理,用等效正反串线圈模型代替厚壁铜壳,从而建立了HT7超导托卡马克等离子... 对有双层低温厚壁铜壳的铁芯超导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和位移反馈控制进行了分析,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对铁芯饱和而引起的电磁参数非线性和时变性进行了处理,用等效正反串线圈模型代替厚壁铜壳,从而建立了HT7超导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和水平位移反馈控制状态方程模型.并采用了检测中间状态变量进行补偿而达到解耦的目的,设计出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位移和电流反馈控制系统,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反馈控制的计算工作量并提高了响应速度.使得铁芯、厚壁铜壳与线圈之间的强耦合给等离子体控制带来的困难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流 位移反馈控制 托卡马克 超导
原文传递
利用环向电场提升等离子体电流以改善约束状态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月东 高翔 +15 位作者 范叔平 李建刚 罗家融 童兴德 张卫 韩玉琴 龚先祖 蒋家广 尹富先 曾磊 凌必利 殷飞 丁涟城 张守银 吴志勇 吴明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1486-1494,共9页
利用一个小的环向涡旋脉冲电场(4.4V/m,0.45ms)成功地将HT-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从第一平顶(55kA)提升到60kA的第二平顶。其电流上升率大于12MA/s,电流上升时间远小于经典趋肤时间,实验中观察... 利用一个小的环向涡旋脉冲电场(4.4V/m,0.45ms)成功地将HT-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从第一平顶(55kA)提升到60kA的第二平顶。其电流上升率大于12MA/s,电流上升时间远小于经典趋肤时间,实验中观察到了标志等离子体约束改善的明显物理现象。等离子体电流提升后,粒子约束时间提高了2.1倍,能量约束时间提高了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体子体约束 等离子体电流 约束
原文传递
CT-6B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的反馈控制
10
作者 杨宣宗 郑少白 +2 位作者 蒋地明 韩共和 王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0期1916-1917,共2页
CT-6B是一个小型无导电壳铁芯变压器托卡马克,它的等离子体电流由储能电容器组对铁芯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放电而形成.一个简单地用储能电容器作加热场电源的托卡马克的一般规律是在放电期间由于储能电容器上的电压不断下降。
关键词 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电流 反馈控制 CT-6B
原文传递
低混杂波高N‖分量对EAST等离子体电流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祖光 李新霞 杨明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EAST等离子体高约束模运行条件下,在等离子体边缘区域观测到明显的等离子体电流带.在EAST托卡马克装置非圆截面平衡位形下,使用射线追踪方法研究低混杂波高平行折射率N‖分量对电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N‖≤-6时,平行折射率分量... EAST等离子体高约束模运行条件下,在等离子体边缘区域观测到明显的等离子体电流带.在EAST托卡马克装置非圆截面平衡位形下,使用射线追踪方法研究低混杂波高平行折射率N‖分量对电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N‖≤-6时,平行折射率分量能够在小半径(0.7<r/a<1)区域驱动kA量级的等离子体电流.对于具有台基区、等离子体边缘温度更高的电子温度剖面,驱动电流的位置r/a>0.9.低混杂波朗道阻尼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另外,高N‖低混杂波在等离子体边缘的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与电子温度分布和发射谱分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混杂波电流驱动 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电流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鞘层中朗缪尔探针吸收离子电流理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秋 王刚 +1 位作者 相东 苏小保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1-1278,共8页
为了研究朗缪尔静电圆柱型探针半径对等离子体密度测量的影响以及鞘层空间电势分布等特性,在非热平衡条件下采用等离子体鞘层中探针吸收离子模型,对朗缪尔静电探针周围等离子体鞘层空间中的修正玻姆电流、OM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ABR... 为了研究朗缪尔静电圆柱型探针半径对等离子体密度测量的影响以及鞘层空间电势分布等特性,在非热平衡条件下采用等离子体鞘层中探针吸收离子模型,对朗缪尔静电探针周围等离子体鞘层空间中的修正玻姆电流、OM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ABR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BR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以及三种理论对应的探针吸收离子电流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显示,电子温度和等离子体密度对ABR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存在显著影响,离子温度小于0.1倍电子温度时离子的温度效应对BR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探针半径为1-3倍德拜长度时,OML理论、ABR理论及BRL理论预测的归一化离子电流近似相等,即三种理论给出近似相等的等离子体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玻姆电流 等离子体鞘层 等离子体离子电流 圆柱型探针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密度反馈控制实验
13
作者 曹曾 刁光跃 +2 位作者 郑永真 邓中朝 喻海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实现等离子体密度反馈控制的方法及实验结果。在环流一号(HL-1)托卡马克装置放电过程中,用计算机系统实时采集处理等离子体密度信号并根据其值和波形的变化有效地控制中性工作气体(H_2)的注入量和时机,使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密... 本文介绍实现等离子体密度反馈控制的方法及实验结果。在环流一号(HL-1)托卡马克装置放电过程中,用计算机系统实时采集处理等离子体密度信号并根据其值和波形的变化有效地控制中性工作气体(H_2)的注入量和时机,使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密度及波形按所设定的曲线变化,从而实现密度的自洽反馈控制。最后讨论了几种反馈控制的工作方式及其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密度 反馈控制 托卡马克装置 放电过程 采集处理 工作气体 自洽 注入量 等离子体电流 工作方式
下载PDF
HL-2A等离子体的控制和边界识别
14
作者 刘莉 袁宝山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2004年第1期143-143,共1页
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能够平衡、正常放电运行重要而基本的条件。这项工作包括等离子体电流、位置、形状、密度、电流分布、q值的控制和等离子体破裂控制等。其中电流、位置... 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能够平衡、正常放电运行重要而基本的条件。这项工作包括等离子体电流、位置、形状、密度、电流分布、q值的控制和等离子体破裂控制等。其中电流、位置和密度的控制是圆截面等离子体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非圆截面装置,除了电流、位置和密度的控制之外,形状的识别和控制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这其中等离子体形状的识别和位置控制又是最复杂和最困难的。本论文给出了HL-2A装置等离子体电流和水平位移控制的理论模型和MATLAB仿真结果,并具体介绍了目前HL-2A装置等离子体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控制 HL-2A装置 边界识别 等离子体电流 托卡马克装置 MATLAB 非圆截面 电流分布 位置控制 仿真结果
下载PDF
等离子体在任意强度的直流电场中产生电流的过程 被引量:3
15
作者 翁苏明 盛政明 张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454-8460,共7页
通过Fokker-Planck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在任意强度的直流电场中产生电流的过程以及电子分布函数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的电场中等离子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弱电场中,电流与电场满足Spitzer公式,且电流产生的响应时间约等... 通过Fokker-Planck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在任意强度的直流电场中产生电流的过程以及电子分布函数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的电场中等离子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弱电场中,电流与电场满足Spitzer公式,且电流产生的响应时间约等于撤销电场后电流衰减的弛豫时间;在中等强度的电场中,电子分布函数呈现为静止Maxwell分布和漂移Maxwell分布之和,而且在中等强度或者强直流电场中弛豫时间也将远远大于响应时间.根据电子分布函数的演变规律,推导了一组类似于流体力学方程的公式,这组方程像Spitzer公式一样简便地描述了等离子体中电流与电场的关系,并且对电场强度没有限制.数值模拟显示这组方程比Spitzer公式更适用于等离子体的混合粒子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流 电子分布函数 Fokker-Planck模拟 Spitzer公式
原文传递
HL-1M低混杂波电流驱动中的径向扩散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一鸣 高庆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低混杂波电流驱动的准线性理论模型,研究了由于磁场的随机涨落而引起的快电子的反常输运对驱动电流分布和驱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径向扩散将使驱动电流分布变平和展宽,同时驱动电流减小。
关键词 径向扩散 电流驱动 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电流
下载PDF
任意纵横比下的自举电流的求解
17
作者 秦欢 龚学余 王桂花 《安徽科技》 2009年第3期42-43,共2页
自举电流最早是由Bickerton、Connor和Taylor发现的。自热核聚变装置TFTR以及后来的JET、JT-60以来,自举电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直到现在,自举电流被认为是维持托卡马克装置稳定运行的根本。由于非感应电流驱动的效率很低.这使得... 自举电流最早是由Bickerton、Connor和Taylor发现的。自热核聚变装置TFTR以及后来的JET、JT-60以来,自举电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直到现在,自举电流被认为是维持托卡马克装置稳定运行的根本。由于非感应电流驱动的效率很低.这使得用非感应电流驱动提供聚变中全部等离子体电流的成本非常巨大.导致托卡马克装置稳定运行变得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举电流 非感应电流驱动 纵横比 托卡马克装置 核聚变装置 求解 TAYLOR 等离子体电流
下载PDF
日本改进型JT—60U的离子温度达到2.30亿摄氏度
18
作者 辛文 《国外核新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0-30,共1页
1991年9月20日,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宣布,它所属的纳卡聚变研究中心的能量得失相当等离子体实验装置“改进型JT—60u”,产生了1.3×10<sup>16</sup>中子/秒,离子温度达2.3亿℃,这是迄今氘等离子体性能试验的最高... 1991年9月20日,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宣布,它所属的纳卡聚变研究中心的能量得失相当等离子体实验装置“改进型JT—60u”,产生了1.3×10<sup>16</sup>中子/秒,离子温度达2.3亿℃,这是迄今氘等离子体性能试验的最高温度。1990年春季,为了提高等离子体电流,JAERI 对 JT—60作了改进并开始使用氘燃料进行试验。在协调试验后,从1991年7月19日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温度 JT 等离子体电流 原子能研究所 得失相当 性能试验 研究中心 等离子体约束 核聚变反应 聚变堆
下载PDF
螺旋性注入环(HIT—Ⅱ)上的电流驱动实验
19
作者 A.J.Redd 白云 晨亮 《国外核聚变》 2003年第3期62-70,共9页
螺旋性注入环[HIT—Ⅱ:T.Jarboe et al.,Phys.Plasmas5,1807(1998)]是一个能够进行感应(欧姆)和同铀螺旋性注入(CHI)电流驱动的小环径比托卡马克。虽然HIT—Ⅱ装置的尺寸是中等的(大半径R=0.3m,小半径a=0.2m,轴上环向场达到0... 螺旋性注入环[HIT—Ⅱ:T.Jarboe et al.,Phys.Plasmas5,1807(1998)]是一个能够进行感应(欧姆)和同铀螺旋性注入(CHI)电流驱动的小环径比托卡马克。虽然HIT—Ⅱ装置的尺寸是中等的(大半径R=0.3m,小半径a=0.2m,轴上环向场达到0.5T),但已证明分别采用CHI或感应都能达到200kA的环向等离子体电流。环电压、边界通量和等离子体平衡可通过实时通量反馈系统控制。在电流斜升和衰减期间HIT—Ⅱ欧姆等离子体呈现出重连事件,这些事件在保持磁螺旋性的同时可弛豫电流分布。已研究了一种采用双零偏滤器(DND)边界通量的新的CHI等离子体运行工况。DND CHI等离子体显示出良好的逐次放电再现性,低的杂质含量,吸收器区的最小的缩减电流以及与大闭合通量芯部区[EFIT:L.Lao et al.,Nucl.Fusion25,1611(1985)]一致的EFIT重建平衡。HIT—Ⅱ DND CHI放电在外中平面也显示出连续的n=1模,实验上这种模与电流分布弛豫有关。已对螺旋性注入电流驱动的详细解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与HIT和HIT—Ⅱ放电的实验观察结果一致。按照此机理,n=1模结构的非对称变形通过发电机作用在芯部等离子体产生电流驱动,从而弛豫CHI驱动的电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性注入环 HIT—Ⅱ 电流驱动实验 电流分布弛豫 环向等离子体电流 边界通量 双零偏滤器 托卡马克
下载PDF
环形效应对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影响
20
作者 焦一鸣 龙永兴 +2 位作者 董家齐 石秉仁 高庆弟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2004年第1期92-93,共2页
低杂波电流驱动是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电流驱动和剖面控制的重要方法。早在80年代,实验和理论研究就奠定了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的物理基础。目前的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已在数MW和数MA水平上证明了接近堆芯要求的高电流驱动效率... 低杂波电流驱动是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电流驱动和剖面控制的重要方法。早在80年代,实验和理论研究就奠定了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的物理基础。目前的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已在数MW和数MA水平上证明了接近堆芯要求的高电流驱动效率和堆相关的密度(1×10^20m^-3)下的低杂波电流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效应 LHCD 磁约束聚变装置 低杂波电流驱动 等离子体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