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筋骨理论探析筋骨失衡分型及治疗思路
1
作者 翁溥男 翁财 +1 位作者 胡微 黄智清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筋”与“骨”不论是在病理还是生理上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骨病及筋,筋伤则约束骨无力,也会影响骨的正常功能。“筋”与“骨”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下,其中一个受到损害,都会导致这种动态平衡的失调,从而引起“... “筋”与“骨”不论是在病理还是生理上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骨病及筋,筋伤则约束骨无力,也会影响骨的正常功能。“筋”与“骨”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下,其中一个受到损害,都会导致这种动态平衡的失调,从而引起“筋骨失衡”。而分型、分期诊治对于疾病的诊疗至关重要,基于“筋骨失衡”以及“分期诊疗”的理论基础,与长期的推拿研究相结合,总结归纳出筋骨之变,即筋骨失衡的三个分型——“筋伤-骨错”“筋滞-骨错”“筋弛-骨错”,以期为临床治疗筋骨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失衡 筋骨并重 分型论治
原文传递
李飞跃教授基于“气血失调”和“筋骨失衡”理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薛彬 宋小慧 +1 位作者 许勇 奚小冰 《中医正骨》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者经中医药等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李飞跃教授是魏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主张基于“气血失调”和“筋骨失衡”理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气血失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之本、筋骨失...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者经中医药等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李飞跃教授是魏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主张基于“气血失调”和“筋骨失衡”理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气血失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之本、筋骨失衡是其病机之标,在治疗上主张内服中药、手法、导引联合应用,调理气血治其本、理筋正骨治其标。本文从病因病机和诊疗思路两个方面总结了李飞跃教授基于“气血失调”和“筋骨失衡”理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气血失调 筋骨失衡 圣愈汤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卢敏基于“虚、瘀”和筋骨失衡理论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聂颖 卢敏 +3 位作者 杨雷 马露 张晓 刘鑫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907-910,共4页
介绍卢敏教授基于“虚、瘀”和筋骨失衡理论,采用独活寄生汤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经验。卢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在内主因是肾脏本虚,风、寒、湿、瘀血等病邪瘀滞不通,不荣与不通并存;在外是“筋出槽”“骨错缝”... 介绍卢敏教授基于“虚、瘀”和筋骨失衡理论,采用独活寄生汤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经验。卢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在内主因是肾脏本虚,风、寒、湿、瘀血等病邪瘀滞不通,不荣与不通并存;在外是“筋出槽”“骨错缝”引起的筋骨失衡。针对病机,遵循“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思想,治疗需脏腑气血并调,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力求恢复人体脏腑气血调和、骨正筋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独活寄生汤 阴平阳秘 筋骨失衡 卢敏
下载PDF
基于筋骨失衡论慢性筋骨病的辨证分型理念及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方政 陈树东 +3 位作者 林定坤 李永津 赵兵德 侯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6-11,共6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骨伤科疾病谱开始出现变化,慢性筋骨病迅速增加,传统的中医筋、骨概念对本类疾病临床治疗的指导性时有不足。林定坤教授基于中医筋骨失衡理念、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将筋骨概念所涉及的要素按"筋、节、髓、骨&qu...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骨伤科疾病谱开始出现变化,慢性筋骨病迅速增加,传统的中医筋、骨概念对本类疾病临床治疗的指导性时有不足。林定坤教授基于中医筋骨失衡理念、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将筋骨概念所涉及的要素按"筋、节、髓、骨"进行区分,分筋伤、节错、髓伤、骨病4个证型进行辨证,在治疗上遵循理筋、调节、护髓、治骨的治则,具体采用内外结合的治法(手法、手术、中药内服等)。运用筋骨辨证分型理念来诊疗慢性筋骨病,有助于阐明其病理机制,提高疗效,为中医骨伤科的现代应用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筋骨 筋骨失衡 辨证论治 中医手法 中药
原文传递
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念探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 被引量:41
5
作者 杨超 吕立江 +3 位作者 王玮娃 王晟 韩笑 陈家正 《中医正骨》 2019年第4期64-65,69,共3页
"筋柔骨正"是维持颈椎内外平衡的重要机理。颈部经筋系统受到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经络阻塞,气机不得宣畅,引起肌肉挛缩或松弛无力,而致关节活动不利,肢体功能障碍,出现"骨错缝"的病理状态,这是颈型颈椎病发病的根... "筋柔骨正"是维持颈椎内外平衡的重要机理。颈部经筋系统受到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经络阻塞,气机不得宣畅,引起肌肉挛缩或松弛无力,而致关节活动不利,肢体功能障碍,出现"骨错缝"的病理状态,这是颈型颈椎病发病的根本病机,即"筋骨失衡,以筋为先"。因此,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时应跳出中医整脊学中"错缝-复位"的观念,先治筋、再调骨。本文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念探讨了颈型颈椎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经筋理论 筋骨失衡 学术探讨
下载PDF
筋骨失衡与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1
6
作者 贾良良 许丽梅 +5 位作者 陈达 郑文伟 何晓娟 李慧 叶蕻芝 李西海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12期54-57,66,共5页
疼痛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肝肾亏虚、筋骨失衡是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理特点,也是引起膝骨关节炎疼痛的关键因素。筋骨相连,筋束骨,骨张筋,骨衰筋伤,而为痹。筋与骨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相互协调,筋... 疼痛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肝肾亏虚、筋骨失衡是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理特点,也是引起膝骨关节炎疼痛的关键因素。筋骨相连,筋束骨,骨张筋,骨衰筋伤,而为痹。筋与骨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相互协调,筋伤内动于肝,肝血不足,筋失所养,筋病难愈。筋损骨失所束,则影响骨之生理,从而加重膝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以筋骨失衡为切入点,以膝骨关节炎的疼痛为研究对象,查阅国内外文献,采用综合-分析-综合的方法,探讨筋骨失衡与膝骨关节炎疼痛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筋骨失衡 疼痛 相关性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筋骨失衡-炎症浸润特征研究
7
作者 曹奔 周鑫 +5 位作者 任君 汤程 朱清广 程艳彬 孔令军 房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9-4963,共5页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屈伸活动度、竖脊肌紧张度与压痛阈失衡程度,并观察血清炎症指标异常表达现象,揭示LDH患者筋骨失衡-炎症浸润特征。方法:2021年1—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线上纳入36例...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屈伸活动度、竖脊肌紧张度与压痛阈失衡程度,并观察血清炎症指标异常表达现象,揭示LDH患者筋骨失衡-炎症浸润特征。方法:2021年1—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线上纳入36例LDH患者为试验组,36例无LDH受试者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运动捕捉、肌肉状况测定系统评估患者“筋骨功能”(包括脊柱屈伸活动度、竖脊肌紧张度、压痛阈),应用液相悬浮芯片、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炎症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两组差异性特征指标。结果:试验组脊柱屈曲角度、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两侧竖脊肌紧张度、压痛阈存在显著失衡现象(P<0.01),且两侧肌紧张、压痛阈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存在显著的炎症浸润现象,外周血干扰素-γ、白介素-6、白介素-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筋骨失衡程度与炎症浸润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LDH患者存在显著的筋骨失衡现象和炎症浸润特征,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筋骨失衡 炎症因子 关节活动度 肌紧张 压痛阈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论探讨中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调衡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凯 宋敏 刘路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是“动静力失衡”的结果,并且以动力性失衡为先,这与中医学“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的观点一致,治疗时应先治筋、后调骨。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生物力学机制,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论,探讨中...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是“动静力失衡”的结果,并且以动力性失衡为先,这与中医学“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的观点一致,治疗时应先治筋、后调骨。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生物力学机制,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论,探讨中医理筋、整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调衡机制,从而深化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论认识,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手法 筋骨失衡 生物力学 调衡机制
原文传递
以“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探讨脊柱退化性疾病的推拿治疗 被引量:101
9
作者 程艳彬 房敏 +5 位作者 王广东 朱清广 姚斐 蒋诗超 张昊 艾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70-3473,共4页
现代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脊柱的稳定性和生理运动是在静力平衡的基础上,依靠肌肉运动的动力平衡作用实现的;脊柱退化性疾病的发生是脊柱动静力平衡失衡的结果。中医学对于脊柱退化性疾病的描述与现代生物力学对脊柱退化性疾病功能病理的... 现代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脊柱的稳定性和生理运动是在静力平衡的基础上,依靠肌肉运动的动力平衡作用实现的;脊柱退化性疾病的发生是脊柱动静力平衡失衡的结果。中医学对于脊柱退化性疾病的描述与现代生物力学对脊柱退化性疾病功能病理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中医学"筋骨失衡"理论认为经筋与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脊柱退化性疾病的发生是"筋出槽"和"骨错缝"共同作用的结果。推拿疗法非常重视筋和骨之间的关系,认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着眼于通过推拿手法重建脊柱动静力平衡系统,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失衡 以筋为先 推拿 脊柱退化性疾病
原文传递
“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论在膝关节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9
10
作者 艾健 房敏 +6 位作者 孙武权 龚利 李建华 朱清广 蒋诗超 张昊 程艳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04-2406,共3页
经筋生理功能是膝关节平衡稳定及运动的主要基础;膝关节发病主要是外邪先侵袭经筋,进一步发展至骨;膝关节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部位等主要在经筋之上。尤其对于"筋骨失衡"中"骨错缝"的推拿治疗,需要先放松肌肉、韧... 经筋生理功能是膝关节平衡稳定及运动的主要基础;膝关节发病主要是外邪先侵袭经筋,进一步发展至骨;膝关节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部位等主要在经筋之上。尤其对于"筋骨失衡"中"骨错缝"的推拿治疗,需要先放松肌肉、韧带及周围组织,解除紧张和痉挛前提下,再进行骨的调整会更容易、更有效,也可减少或避免神经、血管、肌肉及周围组织等经筋系统的损伤。因此,临床和科研中需建立起"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失衡 以筋为先 膝关节 指导
原文传递
基于“筋骨失衡”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下肢生物力学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旻 李正言 +2 位作者 陈博 潘富伟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483-4487,共5页
中医理论认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及发展往往由“筋”的功能异常开始,而由“筋伤”所导致的“筋骨失衡”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力学环境异常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而膝关节周围屈伸肌... 中医理论认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及发展往往由“筋”的功能异常开始,而由“筋伤”所导致的“筋骨失衡”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力学环境异常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而膝关节周围屈伸肌群的收缩模式的异常变化与关节局部应力增高存在密切联系,两种理论存在相似之处。文章以“筋骨失衡”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筋骨相互作用为切入点,从肌动学、动力学、运动学3个不同的角度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1)肌动学:膝关节周围屈伸肌群的协同收缩增加及髋关节外展肌群肌力下降;(2)动力学: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膝关节内收角冲量及膝关节屈曲力矩显著增高;(3)运动学:足跟首次着地瞬间屈膝角度增高,膝关节矢状面活动范围减小,膝关节内翻、外旋以及及支撑相早期内旋角度增高。而这一系列变化都互为联系,且与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关系密切。因此,文章以“筋骨失衡”理论为切入点,借助生物力学技术,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旨在为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失衡 膝骨关节炎 生物力学 步态 肌动学 动力学 运动学
原文传递
颈型颈椎病“筋骨失衡”的运动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徐善达 孔令军 +9 位作者 朱清广 吴志伟 郭光昕 程艳彬 宋朋飞 周鑫 吕智桢 张帅攀 孙武权 房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39-4742,共4页
目的:揭示颈型颈椎病"筋骨失衡"的运动学特性。方法:经过"筋骨评估"为"筋骨失衡"且临床诊断为颈型颈椎病患者10例,将其纳入实验组。纳入年龄相近,且"筋骨评估"为"筋骨平衡"且临床诊... 目的:揭示颈型颈椎病"筋骨失衡"的运动学特性。方法:经过"筋骨评估"为"筋骨失衡"且临床诊断为颈型颈椎病患者10例,将其纳入实验组。纳入年龄相近,且"筋骨评估"为"筋骨平衡"且临床诊断未发现颈椎异常的受试者10例为对照组。应用Motion Analysis运动捕捉系统测试静止状态受试者头颈部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偏移角度;运动状态受试者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幅度和角速度。应用肌肉状况快速测定系统检测受试者双侧上斜方肌肌肉顺应性。结果:静止状态下,筋骨失衡颈椎病患者头颈部冠状面倾斜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头颈部水平面旋转角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并未见显著差异;实验组左右上斜方肌肌肉顺应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左右上斜方肌顺应性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受试者左右斜方肌顺应性无显著差异。运动状态下,正常速度运动时实验组右侧屈运动范围显著下降(P<0.05);最快速度运动时实验组左侧屈运动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正常速度运动时实验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右侧屈的运动速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最快速度运动时,实验组前屈、左侧屈、右侧屈和右侧旋转的运动速度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筋骨失衡"是导致头颈部运动异常的主要诱因之一,颈部肌肉软组织异常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失衡 颈椎病 运动学特性 研究
原文传递
膝骨性关节炎“筋骨失衡”生物力学评价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帅攀 朱清广 +4 位作者 郭光昕 程艳彬 吴志伟 汤程 房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08-5511,共4页
目的:基于生物力学开展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下肢“筋骨”功能态的特征研究。方法:招募KOA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名开展病例对照,应用步态分析及长轴X线实现KOA患者下肢“经筋”及“骨”的力学评价。结果:步态分析:在1个步态周期内:KOA患... 目的:基于生物力学开展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下肢“筋骨”功能态的特征研究。方法:招募KOA患者30例和健康人30名开展病例对照,应用步态分析及长轴X线实现KOA患者下肢“经筋”及“骨”的力学评价。结果:步态分析:在1个步态周期内:KOA患者步长变小、步速变慢、单支撑时长变短;两组膝关节矢状面的屈曲角度、冠状面的内收与外展角度差异明显;KOA患者膝关节伸展力矩较小,内收力矩较大。长轴X线:KOA患者髋膝踝角角度更小,股胫角更大(P<0.05)。结论:KOA患者呈现下肢关节运动功能下降、膝关节肌肉力矩不协调,下肢力线偏倚的病理力学特征,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部分阐释中医“筋骨失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失衡 生物力学 膝骨性关节炎 步态分析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从筋骨的力学特性探讨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稳态失衡的生物力学机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云腾 许丽梅 +5 位作者 李慧 王圣杰 曾建伟 王丽丽 叶蕻芝 李西海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2期43-45,57,共4页
筋骨系统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核心因素,也是维持人体力学平衡的关键因素。各种因素引起膝部的筋骨失稳,可导致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承载模式发生改变,引起膝关节局部的应力失衡;异常的关节机械环境也可以启动细胞介导的过程,在生物力学与生... 筋骨系统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核心因素,也是维持人体力学平衡的关键因素。各种因素引起膝部的筋骨失稳,可导致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承载模式发生改变,引起膝关节局部的应力失衡;异常的关节机械环境也可以启动细胞介导的过程,在生物力学与生物学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软骨退变与软骨下骨重塑异常,是膝骨关节炎的病理特征。因此,从筋骨的力学特性,以筋骨互用为切入点,梳理国内外文献,探讨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稳态失衡的生物力学机制,旨在丰富中医筋骨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筋骨失衡 生物力学 软骨 软骨下骨
下载PDF
不均匀沉降理论与膝骨关节炎筋骨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西海 许丽梅 +1 位作者 李慧 叶蕻芝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1-1483,共3页
膝骨关节炎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根本病理变化,以筋骨失衡引起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与内翻畸形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膝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膝骨关节炎是在正常内翻基础上发生发展,又... 膝骨关节炎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根本病理变化,以筋骨失衡引起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与内翻畸形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膝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膝骨关节炎是在正常内翻基础上发生发展,又因胫骨平台内侧比外侧负重大,且外侧腓骨的支撑作用为胫腓骨在增龄衰老引起骨质疏松的过程中形成不均匀沉降提供有利条件。膝关节骨性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继发筋性结构的失衡,加速膝关节力线内移。因此,通过宗中医"筋-骨"理论之精髓,承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之论述,以膝关节不均匀沉降引发力线异常为切入点,探讨膝骨关节炎筋骨失衡的病理基础,为从新的视角揭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理特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不均匀沉降 力线 筋骨失衡
原文传递
“筋骨调衡”手法理论溯源与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4
16
作者 叶勇 汤伟 +5 位作者 李里 张立勇 朱静 王英 袁亮辉 邵湘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08-109,共2页
中医认为,生理上筋与骨相互依存,保持动态平衡;病理上筋与骨互相影响。筋骨平衡是人体脊柱生理状态,筋骨失衡是脊柱及相关性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调衡论的核心是筋骨同调,辨证论治。本文就此做了较详细阐释。
关键词 筋骨平衡 筋骨失衡 筋骨调衡 手法
下载PDF
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滑膜嵌顿临证经验撷英
17
作者 李毅 周明旺 +5 位作者 陈威 付志斌 卢冠锦 王玉磊 魏长浩 吕子豪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介绍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经验,对其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及手法进行系统总结。李盛华教授以“顺于自然、手稳法巧、筋骨相通、内外兼治、身心并重”的理论体系为中心治则,运用“拔、揉、摇、落”的正骨手... 介绍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经验,对其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及手法进行系统总结。李盛华教授以“顺于自然、手稳法巧、筋骨相通、内外兼治、身心并重”的理论体系为中心治则,运用“拔、揉、摇、落”的正骨手法技巧,达到“筋脉归位,骨正筋柔”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嵌顿 踝关节 陇中正骨手法 筋骨失衡 临证经验
下载PDF
强化背肌,保持脊柱中正
18
作者 杨晓伟 盛锋(指导)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保持着损害脊柱的姿势动作而不自知。久而久之,会造成筋骨失衡,形成高低肩、脊柱歪斜、骨盆不正等,表现为颈肩腰背疼痛、活动不利,肢体麻木,心肺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心肺功能障碍 腰背疼痛 颈肩 筋骨失衡 肢体麻木 脊柱 背肌 身心健康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罗鹏飞 李宁 +4 位作者 谢兴文 李鼎鹏 徐世红 黄晋 姜朝阳 《中医正骨》 2020年第9期46-49,共4页
“筋骨失衡”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与现代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动静力失衡”具有一致性,两者的本质都是力学失衡。“筋骨失衡”也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石,手法治疗的靶点是矫正“错缝脱位”关节,调整椎骨与肌肉的异常应力分布,重建颈... “筋骨失衡”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与现代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动静力失衡”具有一致性,两者的本质都是力学失衡。“筋骨失衡”也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石,手法治疗的靶点是矫正“错缝脱位”关节,调整椎骨与肌肉的异常应力分布,重建颈椎“筋骨平衡”。旋转手法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手法,但其安全性尚存在争议。随着生物力学研究手段的进步,从旋转手法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以及手法力的作用效应2个角度进行研究,可以量化颈椎“筋骨失衡”和旋转手法作用效应,从而明确颈椎“筋骨失衡”和旋转手法作用效应的内在力学机制。本文从颈椎病的核心病机、颈椎病“筋骨失衡”的生物力学机制、旋转手法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内容3个方面,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筋骨平衡 筋骨失衡 旋转手法 生物力学 综述
下载PDF
褚立希论治膝骨关节炎学术经验撷菁
20
作者 殷磊 马碧涛 +5 位作者 蒋黎明 吴绪波 黄正 张建坡 刘益杰 褚立希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30-33,48,共5页
介绍禇立希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属“早痹后痿”“标痹本痿”,病机特点为“由痹致痿,痹痿共存,痹痿互损”。治疗本病注重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标本兼顾、痹痿共治。同时,重视中药口服结合外治法... 介绍禇立希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属“早痹后痿”“标痹本痿”,病机特点为“由痹致痿,痹痿共存,痹痿互损”。治疗本病注重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标本兼顾、痹痿共治。同时,重视中药口服结合外治法,“内外同治”“一方三用”。另外,还重视“筋骨失衡”的内因,治疗中主张“筋骨并重”,推崇分期伤科手法治疗联合功能训练,“医康一体”治疗。并附临床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痹证 痿证 筋骨失衡 中医药疗法 康复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