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简单序列重复间区多态性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多态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要臻 王岚 +3 位作者 马逾英 张正银 樊哲仁 唐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寻找川芎的高效分子标记。方法以四川崇州、都江堰、新都3个产地的川芎为材料,应用100条简单序列重复间区多态性(ISSR)引物、64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对30个川芎个体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筛选到简单序列重复间区多态性特... 目的寻找川芎的高效分子标记。方法以四川崇州、都江堰、新都3个产地的川芎为材料,应用100条简单序列重复间区多态性(ISSR)引物、64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对30个川芎个体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筛选到简单序列重复间区多态性特异性引物共10条,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特异性引物共6对;分别扩增出106和256条条带,多态条带百分率分别为22.64%和22.27%。平均标记指数AFLP的检测效率(1.78)明显高于ISSR(0.42)。两种标记基于遗传相似值聚类分析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用Mantel测试对两种方法检测的遗传一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r=0.6975,p=0.014)。结论川芎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AFLP更有效于IS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简单序列重复多态性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北方蚕区89份桑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仁芳 刘玲 +4 位作者 钱永华 苏超 陈祥平 范小敏 柯皓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416,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不同的DNA条带12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5条,多态性比率达98.43%。89份桑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高的基因变异: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84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91 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5 6,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16 6。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度在0.228 3~0.990 0之间,遗传距离在0.030 1~1.447 0之间。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来自我国新疆地区和俄罗斯、乌克兰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来自山东、陕西地区的品种资源各自聚为一支,来自山西、河北地区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4份野生桑资源聚为一支。Arlequin3.5.1.3软件的AMOVA分析显示,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545 36,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率为54.54%,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45.46%(P〈0.001),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属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北方蚕 栽培品种 野生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原文传递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成 熊宇婷 +1 位作者 顾蔚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平方根法)、0.395(贝叶斯法),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8(平方根法)、0.382(贝叶斯法),表明华中五味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在0.052~0.106之间(φST=0.106、FST=0.082、GST=0.066,θST=0.052),基因流(Nm)在2.108~4.558之间,说明华中五味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不同定义的遗传分化系数差值较大,不宜进行直接比较.推测华中五味子雌雄异株、风媒或虫媒授粉、广域分布等生物学特征是其遗传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遗传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秦岭
下载PDF
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ISSR特异片段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继强 李建永 +2 位作者 吴丽艳 梁雪妮 刘飞虎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6-712,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mt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在选用的38个IS-SR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存在差异。对这些特异性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片段21-MS全长95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mt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在选用的38个IS-SR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存在差异。对这些特异性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片段21-MS全长956bp,包含一个525bp的完整编码区,共编码174个氨基酸。片段31-M/R全长778bp,包含一个404bp的不完整编码区,共编码13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多种植物中的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分别存在71~76和73~77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线粒体DNA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湖南省稻水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及入侵扩散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贺华良 胡岩 +4 位作者 叶波 张龙杰 雷振东 丁文兵 李有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9,共7页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入侵扩散特点,运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及对比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信息,探讨全省1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非常保守,...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入侵扩散特点,运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及对比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信息,探讨全省1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非常保守,不能提供有效的多态性位点信息,而ISSR的多态性信息非常丰富,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可达93.24%;基于ISSR的数据分析发现,湖南省稻水象甲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3 0,各地理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414 3,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湖南省稻水象甲地理种群分化不符合地理隔离模式,以人为因素导致的扩散为主,自然扩散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遗传多样性 扩散 湖南
下载PDF
甘草不同品系种子特征特性比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爱华 雷锋杰 +1 位作者 陈长宝 张连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4-647,651,共5页
试验研究了8个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不同品系种子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草不同品系间在种子大小、发芽率、发芽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利用ISSR标记对甘草8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 试验研究了8个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不同品系种子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草不同品系间在种子大小、发芽率、发芽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利用ISSR标记对甘草8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甘草不同品系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共扩增出42条不同的产物,其中多态性片段34条(占80.95%),并发现了2条特异性带。通过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建立了UPGMA聚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种子特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利用ISSR初步分析广西西甜瓜蔓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其利 胡凤云 +2 位作者 郭堂勋 黄穗萍 莫贱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为西甜瓜蔓枯病病原研究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条引物,对采... [目的]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为西甜瓜蔓枯病病原研究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条引物,对采集于南宁市的15株西甜瓜蔓枯病菌和北海、桂林、柳州的4株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结果]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产生位点数233个,多态位点数115个,平均多态位点9.6个,平均多态百分率为49.4%.每条引物能扩增出7~20条谱带,扩增的片段大部分在300~3000 bp.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两个类群,两个来源于南宁市兴宁区的菌株单独归为一类,其余17株菌株基本聚在同一大类群中.[结论]来自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的遗传相似性较高,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甜瓜 蔓枯病菌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广西
下载PDF
利用ISSR标记分析海南岛五节芒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安迪 黄小龙 黄东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93-97,共5页
对7份来自海南不同地区的五节芒用ISSR标记分析,采用NTSYS-pc2.10y软件得到相似性系数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从42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6条合适的ISSR引物,利用这6条引物对7份五节芒材料进行扩增,一共扩增出107条带,... 对7份来自海南不同地区的五节芒用ISSR标记分析,采用NTSYS-pc2.10y软件得到相似性系数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从42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6条合适的ISSR引物,利用这6条引物对7份五节芒材料进行扩增,一共扩增出107条带,不同引物扩增条带数15~22条不等,平均每条引物产生17.8条带,其中104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97.2%。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GS)在0.4673~0.8318之间,平均值为0.6816;遗传距离(GD)在0.1682~0.5327之间,平均值为0.3184。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的五节芒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ISSR标记方法适用于五节芒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节芒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下载PDF
中国湖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项丹萍 张林 潘一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5-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湖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1个湖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根据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按UPGMA法对141份湖桑地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9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多... [目的]探讨中国湖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1个湖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根据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按UPGMA法对141份湖桑地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9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比率63.33%。141份湖桑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33 3~1.000 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83 4,表明不同湖桑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但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结论]4个亚类清楚地代表了141份湖桑的遗传关系,并为桑树品种的优化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桑 种质资源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山桐子性别分子标记的通用性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莉 仝铸 +5 位作者 何秀娟 肖翠 王泽琼 袁龙义 孙中海 邱文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UBC841标记在24份山桐子样品中可检测到多态性条带,但未检测到雌雄性别特异性条带;STZ标记可在部分样本中扩增出目的条带,但未表现出雌雄株性别特异性;说明这2组标记均未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雌雄性别鉴别准确率较低。此外,筛选了26条ISSR引物和780对SRAP引物组,也未能获得雌雄性别特异标记,说明采用通用型分子标记ISSR和SRAP在山桐子中较难筛选到稳定、可靠的性别特异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性别鉴定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通用性验证
下载PDF
果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桂腾琴 乔爱民 +2 位作者 孙敏 王心燕 孙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LMgCl2,0.2mmol/LdNTPs,0.32μmol/L引物,20~80ng模板DNA,1UTaq DNA聚合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简单序列重复(ISSR) 反应体系优化 稳定性
下载PDF
菜心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雪梅 乔爱民 +1 位作者 孙敏 桂腾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适合菜心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在25p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2.0mmol/LMg^2+,0.5U Taq DNA聚合酶,0.2mmol/LdNTPs,0.5μmol/L引物,30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49.7~56℃退火(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1min,72℃延伸45s,40个循环;72℃延伸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简单序列重复(ISSR) 反应体系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小飞 李晓 +3 位作者 崔丽娜 邹成佳 杨晓蓉 向运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间隔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标记对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 共扩增出47条DNA条带, 大小分布于250~2 000 bp之间, 其...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间隔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标记对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 共扩增出47条DNA条带, 大小分布于250~2 000 bp之间, 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3条, 为总条带数的70.21%。遗传距离为0.91处时, 所有菌株被聚为6个组。ISSR标记可以揭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 可用于玉米圆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此外, 通过分子标记划分的类群与利用寄主反应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其关系并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菌 简单序列重复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树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杨玉玲 马祥庆 张木清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比较ISSR和其它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优良种质和品种鉴定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 在比较ISSR和其它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优良种质和品种鉴定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序列重复(ISSR) 分子标记 树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烟草根黑腐病菌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窦彦霞 徐林 +2 位作者 马冠华 李六英 张世渠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5,共7页
为从分子水平揭示烟草根黑腐病菌的群体遗传学特性,应用简单重复性序列间区(ISSR)分子技术对我国重庆、甘肃、贵州、河南及云南5个不同烟草根黑腐病菌地理种群54株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用筛选的5个多态性引物扩增I... 为从分子水平揭示烟草根黑腐病菌的群体遗传学特性,应用简单重复性序列间区(ISSR)分子技术对我国重庆、甘肃、贵州、河南及云南5个不同烟草根黑腐病菌地理种群54株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用筛选的5个多态性引物扩增ISSR条带平均为9.6条(8~1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平均3.6条(2~5条)。总样本Nei's指数h为0.350 7,香农指数I为0.521 5;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38 9,基因流Nm为0.975 6。5个种群的遗传距离在0.113 4~0.275 2之间,河南种群和其他4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相似度均较高,遗传距离较近;贵州种群除与河南种群遗传相似度较高外(0.804 8),与其余种群的相似度均较低。NTsys 2.10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82~1.00,当相似系数为0.84时,菌株聚为5支。说明我国烟草根黑腐病菌基因多样性较高,不同种群存在遗传分化现象,种群间基因流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菌 简单重复序列(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鸟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陆子秀 刘铸 +1 位作者 杨春文 皇甫豫龙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49,共3页
在微卫星即简单序列重复序列(SSR)标记基础上发展了简单序列重复间区(ISSR)标记,目前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鸟类研究上正在明显增加。文章介绍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从遗传多样性研究、种... 在微卫星即简单序列重复序列(SSR)标记基础上发展了简单序列重复间区(ISSR)标记,目前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鸟类研究上正在明显增加。文章介绍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从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评价、亲缘关系分析、分类研究、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五个方面探讨在鸟类遗传研究中ISSR分子标记的应用现状,同时对未来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即简单序列重复序列(SSR) 简单序列重复(ISSR) 分子标记 鸟类 遗传研究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Genome-Wide Microsatellites of Saccharina japonica Based on a Preliminary Assembly of Illumina Sequencing Reads 被引量:2
17
作者 ZHANG Linan PENG Jie +3 位作者 LI Xiaojie CUI Cuiju SUN Juan YANG Guanp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3期523-532,共10页
Microsatellites 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function widely and locate dependently in genome. However,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often ignored due to the lack of genomic sequences of most species. Kelp(Saccharina ... Microsatellites 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function widely and locate dependently in genome. However,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often ignored due to the lack of genomic sequences of most species. Kelp(Saccharina japonica), a brown macroalga, is extensively cultured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genome of S. japonica was surveyed using an Illumina sequencing platform, and its microsatellit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preliminarily assembled genome was 469.4 Mb in size, with a scaffold N_(50) of 20529 bp. Among the 128370 identified microsatellites, 90671, 25726 and 11973 were found in intergenic regions, introns and exons, averaging 339.3, 178.8 and 205.4 microsatellites per Mb, respectively. These microsatellites distributed unevenly in S. japonica genome. Mononucleotide motif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in the genome, while trinucleotide ones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in exons. The microsatellite abunda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tif repeat numbers, and the microsatellites with a small number of repeats accounted for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exons than those of the intergenic regions and introns. C/G-rich motifs were more common in exons than in intergenic regions and introns.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atellites in S. japonica genome may associate with their functions, and ultimately their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Among the 120140 pairs of designed microsatellite primers, approximately 75% were predicted to be able to amplify S. japonica DNA. Thes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ill be extremely useful for the genetic breeding and population evolution studies of ke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harinajaponica GENOME MICROSATELLITE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广西产鸡血藤遗传多样性的RAPD与ISSR标记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辉 蒋嫦月 +4 位作者 朱华 王孝勋 周敏 崔健 封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4348-4350,共3页
目的:比较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技术(ISSR)两种标记方法,研究广西不同居群鸡血藤遗传多样性的优劣。方法:分别采用RAPD和ISSR标记方法,利用POPGENE 32软件、Ntsys软件、SPSS 17.0软件,对广西不同... 目的:比较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技术(ISSR)两种标记方法,研究广西不同居群鸡血藤遗传多样性的优劣。方法:分别采用RAPD和ISSR标记方法,利用POPGENE 32软件、Ntsys软件、SPSS 17.0软件,对广西不同采集地的9份鸡血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的3条RAPD引物及4条ISSR引物扩增后,共得到198和31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37和80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18.7%和25.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6 8、1.584 0,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 4、0.351 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31 6、0.529 9。ISSR标记均高于RAPD标记,RAPD和ISSR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57 64、0.683 80,表明ISSR检测遗传多样性更灵敏。二者的聚类结果相近,相关系数r为0.847,说明其在0.001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ISSR标记方法比RAPD标记反映出更多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更适合于广西产不同居群鸡血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产鸡血藤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技术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长心卡帕藻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素芬 何培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63-167,共5页
采用CTAB法提取了大型经济海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的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确定了影响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扩增结果的模板、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适宜浓度、退火温度和反应的最佳循环次数... 采用CTAB法提取了大型经济海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的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确定了影响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扩增结果的模板、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适宜浓度、退火温度和反应的最佳循环次数;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模板、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配比浓度。结果表明:在进行长心卡帕藻的ISSR扩增时,在总体积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ng、2.7mmol/L、0.2 mmol/L、0.1 mmol/L、1.5 U;退火温度为48℃。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经94℃变性50 s、48℃退火1 min,72℃延伸2 min,进行32次循环,最后在72℃再延伸8 min。结果为卡帕藻属和麒麟菜属类海藻的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心卡帕藻 DNA提取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多态性 反应体系 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