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管状腺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明坤 时登娟 +2 位作者 张倩文 曾雨桥 王立坤 《中国当代医药》 2023年第36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管状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肠镜下观察结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77例结直肠管状腺瘤患者作为试验组,78例结肠镜下... 目的 探讨结直肠管状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肠镜下观察结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77例结直肠管状腺瘤患者作为试验组,78例结肠镜下无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管状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β=0.747,OR=2.110,95%CI=1.389~3.206)、甘油三酯(β=1.513,OR=4.539,95%CI=2.119~9.719)、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β=1.529,OR=4.615,95%CI=1.248~17.072)、饮酒史(β=1.120,OR=3.064,95%CI=1.273~7.377)和吸烟史(β=0.941,OR=2.564,95%CI=1.265~5.196)是结直肠管状腺瘤的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β=-1.095,OR=0.334,95%CI=0.117~0.954)是结直肠管状腺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管状腺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空腹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饮酒史、吸烟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腺瘤 危险因素 空腹血糖 甘油三酯
下载PDF
膀胱绒毛管状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波 单立平 +2 位作者 肖倩 张墨 宋永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373-375,共3页
目的:提高对绒毛管状腺瘤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绒毛管状腺瘤,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膀胱绒毛管状腺瘤,恶变"。结论:绒毛管状腺瘤累及泌尿系统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如遇... 目的:提高对绒毛管状腺瘤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绒毛管状腺瘤,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膀胱绒毛管状腺瘤,恶变"。结论:绒毛管状腺瘤累及泌尿系统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如遇此种类似病例尽早行病理活检,以期尽早帮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绒毛管状腺瘤 恶变
下载PDF
Stat3通路相关基因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文新 刘惠民 张祥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8-390,418,共4页
目的探讨Stat3及CyclinD1、Bcl-xL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Stat3和CyclinD1、Bcl-xL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的... 目的探讨Stat3及CyclinD1、Bcl-xL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Stat3和CyclinD1、Bcl-xL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的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且癌变组中Stat3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3);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且癌变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0);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Bcl-xL在蛋白水平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而且癌变组中Bcl-xL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0);Stat3、CyclinD1和Bcl-xL均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呈递增趋势。Stat3与Cy-clinD1、Bcl-xL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Stat3、CyclinD1和Bcl-xL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CYCLINDL BCL-XL 大肠管状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肠管状腺瘤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吕琨 杜文章 +1 位作者 脱璐尧 徐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232-235,共4页
目的:通过对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辨识易发体质类型。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肠管状腺瘤患者449例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同时统... 目的:通过对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辨识易发体质类型。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肠管状腺瘤患者449例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同时统计被调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管状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管状腺瘤检出发病年龄高峰段在51~60岁,占36. 75%,男女在结肠管状腺瘤检出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体质为结肠管状腺瘤患者易患体质类型,其次为湿热质、痰湿质,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的阳虚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吸烟与不吸烟结肠管状腺瘤患者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以及气郁质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是结肠管状腺瘤的易患体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管状腺瘤 中医体质 相关性 调查问卷
下载PDF
WNK2及MEK-1、ERK1/2在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文新 刘惠民 +3 位作者 孟嫦娟 崔爱荣 张杰英 王恒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WNK2、MEK-1和ERK1/2在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WNK2、MEK-1和ERK1/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WNK2蛋白在正常结肠黏... 目的探讨WNK2、MEK-1和ERK1/2在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WNK2、MEK-1和ERK1/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WNK2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腺瘤癌变组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分别为100%、70%和42.86%,而MEK-1及ERK1/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MEK-1和ERK1/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5)。WNK2蛋白的表达随结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降低,而MEK-1和ERK1/2的蛋白阳性表达随结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0.05)。WNK2与MEK-1及与ERK1/2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2,r=-0.371,P<0.05)。MEK-1与ERK1/2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5,P<0.05)。结论 WNK2可能通过负向调节MEK-1及ERK1/2促进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的形成及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管状腺瘤 癌变 免疫组织化学 WNK2 MEK-1 ERK1 2
下载PDF
直肠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核磁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艳 任基伟 韩振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710-1711,共2页
目前对于直肠的检查以内镜、CT及磁共振成像(MRI)常见,MRI由于其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及无创性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及认可,我院直肠病变术前常规均要行MRI扫描,以明确直肠病变部位、良恶性及周围关系,腺瘤和腺癌的术前准备、术式及术后处... 目前对于直肠的检查以内镜、CT及磁共振成像(MRI)常见,MRI由于其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及无创性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及认可,我院直肠病变术前常规均要行MRI扫描,以明确直肠病变部位、良恶性及周围关系,腺瘤和腺癌的术前准备、术式及术后处理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不同部位病变处理方式也不同,而腺瘤中,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容易恶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绒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 病理分析 MRI扫描 核磁 直肠病变 术前准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肠道绒毛管状腺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燕涛 冷媛媛 +2 位作者 仲建全 汤万鑫 唐翎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655-26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肠道绒毛管状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20例肠道绒毛管状腺瘤患者的CT征象,采用CT后处理技术,结合肠镜及病理,评价病变数目、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肠道绒毛管状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20例肠道绒毛管状腺瘤患者的CT征象,采用CT后处理技术,结合肠镜及病理,评价病变数目、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与邻近肠管关系。结果 20例患者26个病灶中有6例均为2个病灶;19个病灶位于直肠、20个病灶位于乙状结肠;结节、绒毛及分叶状;15个病灶与邻近肠管宽基底相连,4个病灶带蒂;6个病灶发生癌变。结论绒毛管状腺瘤在CT上具有一定特征性,CT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病变形态、大小及与邻近肠管的关系,能在术前为临床提供较大的帮助,应作为肠道肿瘤性病变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绒毛管状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Livin和Caspase-3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文新 刘惠民 +3 位作者 崔爱荣 崔晋峰 张杰英 张祥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并探讨其与Caspase-3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5例...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并探讨其与Caspase-3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5例正常大肠黏膜作对照。结果 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及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4/25)、57.3%(51/89)和86.2%(25/29),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5),且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15/30)、54.5%(18/33)和69.2%(1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和10.3%,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76.0%,P<0.05),且癌变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0/30)、39.4%(13/33)和11.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 Livin可能下调Caspase-3的表达,共同促进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Livin和Caspase-3可能是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重要调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 CASPASE-3 大肠管状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直肠管状腺瘤自发破裂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凯宇 白云生 +3 位作者 赵英浩 朴允哲 岳兵 邢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直肠管状腺瘤自发破裂在临床罕见,死亡率高,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关键词 直肠管状腺瘤 自发破裂 报告 直肠腺瘤性息肉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下载PDF
Fasc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振亚 许欣 薛延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33-4935,共3页
目的检测Fascin基因在大肠管状腺瘤和腺瘤癌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的方法,研究82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76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40例大肠黏膜中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黏... 目的检测Fascin基因在大肠管状腺瘤和腺瘤癌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的方法,研究82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76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40例大肠黏膜中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黏膜、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Fas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5%、64.5%。在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黏膜组(P<0.05),而且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轻中度)、47.7%(重度),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Fascin可能参与了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管状腺瘤 癌变 FASC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Fascin和MMP-7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振亚 张华英 许欣 《西部医学》 2015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Fascin、MMP-7表达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40例大肠黏膜、82例大肠管状腺瘤、76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Fascin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黏膜、大肠管状腺瘤、大肠... 目的探讨Fascin、MMP-7表达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40例大肠黏膜、82例大肠管状腺瘤、76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Fascin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黏膜、大肠管状腺瘤、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Fas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5%和64.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大肠黏膜、大肠管状腺瘤、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MMP-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32.9%和86.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Fascin、MMP-7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增高,且呈正相关(P<0.05)。Fascin、MMP-7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而MMP-7的表达还与年龄有关(P<0.05)。结论 Fascin、MMP-7共同参与了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管状腺瘤 癌变 FASCIN MMP-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盂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克荣 虞学助 +2 位作者 沈世峰 周炳同 陈国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6-1297,共2页
患者女性,69岁。于20年前B超示右肾积水,无尿痛、血尿,无排尿困难,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未予重视。2016年10月26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双肾无叩击痛,膀胱区无充盈。CT检查:右肾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右侧... 患者女性,69岁。于20年前B超示右肾积水,无尿痛、血尿,无排尿困难,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未予重视。2016年10月26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双肾无叩击痛,膀胱区无充盈。CT检查:右肾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右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明显扩张、积水,右侧输尿管壁稍增厚,右肾实质变薄、内见多发囊性灶伴钙化,右侧肾盏内见多发结节状致密影。左肾形态可,实质内见囊状低密度影及结节状钙化影,左侧肾盂、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扩张,肾周脂肪囊清楚,肾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 绒毛管状腺瘤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MMP-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振亚 宋晓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检测MMP-7在大肠管状腺瘤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研究40例大肠黏膜、82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76例大肠管状腺瘤... 目的检测MMP-7在大肠管状腺瘤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研究40例大肠黏膜、82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76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织中MMP-7的表达。结果大肠黏膜、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织中MMP-7阳性率分别为2.5%、32.9%、86.8%。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表达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中MMP-7的阳性率分别为15.4%(轻、中度)、63.3%(重度),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MMP-7在腺瘤癌变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MMP-7的阳性率逐渐升高,MMP-7可能参与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管状腺瘤 癌变 MMP-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十二指肠大乳头绒毛管状腺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凯明 唐少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1-1051,共1页
患者女,62岁,体检发现胆总管扩张2年,高热寒战3天入院。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普遍扩张,较宽处约1.2cm,胆总管扩张,宽约1.5cm,末端可见2.6cm×1.4cm中等回声团(图1A),形态及位置随十二指肠蠕动发生变化,主胰管轻度扩张,宽约0.4cm。C... 患者女,62岁,体检发现胆总管扩张2年,高热寒战3天入院。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普遍扩张,较宽处约1.2cm,胆总管扩张,宽约1.5cm,末端可见2.6cm×1.4cm中等回声团(图1A),形态及位置随十二指肠蠕动发生变化,主胰管轻度扩张,宽约0.4cm。CEUS:动脉相胆总管末端壶腹部中等回声团周边轻度强化(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绒毛管状腺瘤
下载PDF
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NGX6 ILK和c-Jun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吴文新 刘芳 +3 位作者 崔爱荣 王恒树 张杰英 张祥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51-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NGX6、ILK和c-Ju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异型增生性畸变隐窝灶(ACF)、68例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21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21例正常对照中NGX6、ILK和c-Jun的... 目的:探讨NGX6、ILK和c-Ju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异型增生性畸变隐窝灶(ACF)、68例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21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21例正常对照中NGX6、ILK和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NGX6蛋白在正常对照、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及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阳性表达率逐步降低,而ILK蛋白和c-Ju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升高(P<0.05)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NGX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7%、70.83%、37.50%、35.00%,其中,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NGX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异型增生性ACF及腺瘤伴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组(P<0.05)。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组中I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伴上皮重度异型组(P<0.05);C-Ju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明显高于异型增生性ACF(P<0.05)。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NGX6和ILK间呈负相关(r=-0.455,P<0.05);NGX6和c-Jun间呈负相关(r=-0.417,P<0.05);ILK和c-Jun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NGX6低表达可能与ILK及c-Jun高表达有关,这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形成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隐窝灶 大肠管状腺瘤癌变 鼻咽癌细胞相关基因6 整合素连接激酶 c—Jun氨基端激酶
下载PDF
结肠管状腺瘤合并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叶智明 史伟 +7 位作者 李志莲 冯仲林 李锐钊 梁馨苓 何朝生 章斌 刘双信 徐丽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39-241,245,共4页
【目的】总结结肠管状腺瘤合并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分析8例结肠管状腺瘤合并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应用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和小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后尿蛋白及肾功... 【目的】总结结肠管状腺瘤合并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分析8例结肠管状腺瘤合并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应用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和小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后尿蛋白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8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同时结肠镜检查合并结肠管状腺瘤,均有血尿表现,50%表现高血压。6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2例应用小剂量激素联和环孢素A治疗,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2例。6例肾功能稳定。【结论】膜性肾病可继发于结肠管状腺瘤,肾病综合征合并血尿患者,应常规行结肠镜检查,避免漏诊,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方案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管状腺瘤 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卵巢的管状腺瘤和环行管状性索瘤(附二例光镜,电镜和临床观察)
17
作者 周宜男 林坚 +1 位作者 王月珠 李庭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98-98,共1页
本文报导了二例临床以雌激素分泌过多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管状腺瘤和环形管状性索瘤SCTAT,众所周知,卵巢的管状腺瘤为单纯源于支持细胞分化型的睾丸母细胞瘤,是完全或几乎完全由形成明确的小管结构的支持细胞所组成,这种腺管可具有... 本文报导了二例临床以雌激素分泌过多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管状腺瘤和环形管状性索瘤SCTAT,众所周知,卵巢的管状腺瘤为单纯源于支持细胞分化型的睾丸母细胞瘤,是完全或几乎完全由形成明确的小管结构的支持细胞所组成,这种腺管可具有腔或为青春期前期的睾丸那样呈实体状并保持了正常睾丸产生女性素的能力,而SCTAT在WHO卵巢肿瘤分类中被列为未分化的性索肿瘤,其组织来源虽公认来自性索间质,但究竟是源于颗粒细胞抑或支持细胞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通过二种肿瘤的光镜,电镜的比较和临床的观察,认为SCTAT的组织来源是支持细胞,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管状腺瘤 管状性索瘤 肿瘤
下载PDF
大肠管状腺瘤中微血栓的存在及其意义
18
作者 隋立荣 孙立斌 +2 位作者 李宏 王晓宇 吕英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管状腺瘤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微血栓与年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血管病变的慢性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其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有无微血栓形成的大肠管状腺瘤病例112例... 目的探讨大肠管状腺瘤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微血栓与年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血管病变的慢性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其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有无微血栓形成的大肠管状腺瘤病例112例,其中97例经电话访问或住院病历证实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结果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的病例:60及60岁以上的病例数明显多于60岁以下的病例数(P<0.05),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例数明显多于无慢性疾病的病例数(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微血栓与年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血管病变的慢性疾病有关,其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栓 大肠管状腺瘤
下载PDF
Livin蛋白和LivinmRNA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19
作者 刘惠民 王立 吴文新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LivinmRNA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8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Liv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LivinmRNA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8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Liv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异型增生及腺瘤癌变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52.3%和77.3%,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L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5),且癌变组中Livin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Livin蛋白的表达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Livin在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和81.8%,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而且癌变组中Livin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LivinmRNA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呈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 Livin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 LivinmRNA 大肠管状腺瘤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P53、bFGF、PTEN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强度研究
20
作者 陈小玲 付肖岩 +3 位作者 林建龙 林巧云 伍登煇 林芳峰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检测P53、bFGF、PTEN 3种基因蛋白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与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证的大肠管状腺瘤患者为试验组,另随机选取20例肠镜检... 目的检测P53、bFGF、PTEN 3种基因蛋白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与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证的大肠管状腺瘤患者为试验组,另随机选取20例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者为正常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比较P53、bFGF、PTEN蛋白在试验组与正常组,以及在试验组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①试验组P53、bF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PTEN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②试验组中P53、bFGF在HGIN组表达强度高于LGIN组(P<0.05),PTEN在HGIN组表达强度低于LGIN组(P<0.05)。结论在大肠黏膜瘤变过程中伴随着P53、bFGF表达增强、PTEN表达下降的情况,三者表达变化可能与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管状腺瘤 湿热证 P53 BFGF PTE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