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1
作者 刘永江 刘启明 +2 位作者 邵占功 张文 王雪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的人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中医体质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的人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蛋白表达及其与不同中医体质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92例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九分法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气虚组22例,阳虚组23例,湿热组25例,平和组22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中医体质组患者CD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CD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气虚组、阳虚组、湿热组患者CDX2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平和组(P<0.05);CDX2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无关(P>0.05),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DX-2在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671,P<0.001),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负相关(r=-0.582,P<0.001)。结论: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降低,气虚、阳虚、湿热等偏颇体质患者结直肠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DX2蛋白表达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管状腺癌 CDX2 阳虚 气虚 湿热
下载PDF
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覃俊富 莫凌山 黄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40例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8处病灶。根据浸润深度将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病灶分为黏膜内浸润(123... 目的探讨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40例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8处病灶。根据浸润深度将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病灶分为黏膜内浸润(123处)和黏膜下层浸润(25处)。统计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对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黏膜下层浸润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0例患者中男性113例(80.71%),女性27例(19.29%),年龄为34~91岁,中位年龄为68(61,73)岁。140例患者共有148处病灶,病灶长径为1.5~95 mm,长径中位数为16(8,26.5)mm;浸润深度:局限在黏膜层(黏膜内浸润)123处(83.11%),黏膜下层浸润25处(16.89%),其中浸润至黏膜下层浅层16处,浸润至黏膜下层深层9处。高分化管状腺癌75处,高中分化管状腺癌61处,中分化管状腺癌12处。单因素分析表明,黏膜内浸润与黏膜下层浸润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内镜下形态、黏液表型、免疫组化P53阳性及Ki67>50%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内浸润与黏膜下层浸润的病灶长径≥2 cm、组织学有中分化成分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结果病灶长径≥2 cm、组织学有中分化成分,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灶长径≥2 cm[OR=2.808,95%CI=(1.050,7.508),P=0.040<0.05]、组织学有中分化成分[OR=6.080,95%CI=(1.937,19.086),P=0.002<0.05]是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早期分化型管状腺癌中病灶长径≥2 cm、组织学具有中分化成分者易出现黏膜下层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 管状腺癌 浸润深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徐佳贝 皮洁 +2 位作者 赵玉字 闫文杰 杨菁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03-1006,I0004,共5页
目的 结合文献报告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病例。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一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40岁,以同房后出血1年收入院,妇科检查及阴道镜检查示阴道壁肿物... 目的 结合文献报告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病例。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一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40岁,以同房后出血1年收入院,妇科检查及阴道镜检查示阴道壁肿物,予行阴道壁肿物活检,病理示阴道绒毛管状腺癌,FIGO分期为ⅡB期,影像学检查排除转移性肿瘤可能。免疫组化结果细胞角蛋白(CK)20(+)、CK7(+)、P16(+)、绒毛蛋白(Villin)(+)、p53(野生型)、Ki-67(+,约90%),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予以TC方案新辅助化疗2周期,效果可,建议病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全阴道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病人拒绝,遂行盆腔外照射、腔内放疗联合组织间插值放疗,复查结果可,定期随访。结论 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罕见,易于混淆,需仔细排除其他来源肿瘤转移可能,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案应根据临床FIGO分期、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合理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手术、放疗为主,化疗为辅,建议在其初次治疗后进行密切随访以获得最佳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 肠型 治疗 诊断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1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1
4
作者 朱伦 施雅 +5 位作者 郭庆 何燕 陆珍凤 马恒辉 马捷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原诊断为宫颈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有11...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原诊断为宫颈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有11例维持VA原诊断,1例诊断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1例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44.1岁)。肿物大体均呈息肉样或菜花状生长。镜下肿瘤呈外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类似结肠绒毛管状腺瘤,肿瘤细胞呈假复层柱状排列,细胞轻-中度异型,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EA、p63和p53均阳性,ER、PR、vimentin和p16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11例中有4例HPV检测阳性。11例均行子宫根治切除术,8例行双侧附件切除术,5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1例患者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4~48个月,随访病例均存活,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宫颈VA罕见,通常不会发生深层、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宫颈VA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宫颈其他良性肿瘤和普通型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冰莹 张丹晔 +4 位作者 李潇 齐跃 刘水策 刘娟娟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81-985,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14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2.6岁(28-66岁)。FIGO分期:原位绒毛...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14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2.6岁(28-66岁)。FIGO分期:原位绒毛管状腺癌3例;浸润癌7例,其中Ib期6例,IIa期1例。7例浸润癌患者主要表现为息肉样或菜花样外生型肿物,3例原位癌患者宫颈表现为光滑或者糜烂样改变;7例HPV检查,6例HPV16阳性,其中2例同时伴有HPV18或33阳性,1例阴性;7例浸润癌患者,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其余均行标准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3例患者伴有CIN病变(CIN II及CIN III)。浸润癌7例患者中2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2例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其余3例未行后续治疗。7例浸润癌病例均未发现子宫体受累及附件转移,其中1例IIa期患者术后石蜡病理提示左闭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至今随访4-50个月,均无复发证据。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预后整体较好,有生育要求者可以考虑相对保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耿振宏 魏超 +2 位作者 韩莹 陈胜利 李新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447-447,453,共2页
患者女性,3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白带呈粉色。同房后亦有少量阴道出血,色鲜红,无性交痛、腹痛、下腹坠胀感等不适。MR检查显示宫颈前唇偏右侧3.5cm×2cm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肿块。专科检查:宫颈外口有一蚕豆大... 患者女性,3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白带呈粉色。同房后亦有少量阴道出血,色鲜红,无性交痛、腹痛、下腹坠胀感等不适。MR检查显示宫颈前唇偏右侧3.5cm×2cm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肿块。专科检查:宫颈外口有一蚕豆大息肉、软,触之有少量出血。病理活检考虑为分化好的绒毛腺管状腺癌。遂行子宫全切术。病理检查巨检:全切子宫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绒毛管状腺癌 诊断
原文传递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彩霞 郭红燕 +6 位作者 孔东丽 贺豪杰 张坤 韩劲松 熊光武 闫霞 孔为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年龄33~58岁,中位数43岁。主要症状为阴道排液(4例)或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2期1例,ⅠB1期5例,ⅡA2期1例,ⅡB期2例。1例ⅠA2期患者锥切后观察;5例ⅠB1期患者均无生育要求,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例术后辅助放化疗;1例ⅡA2期行宫颈癌根治术;2例ⅡB期中1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腹腔镜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另1例行腹腔镜双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化疗。结果 7例行淋巴结清扫者中ⅡB期1例盆腔淋巴结浸润。8例卵巢切除中1例ⅡB期术中卵巢表面未见异常,术后病理双侧卵巢中分化腺癌。随访3~75个月,中位数27个月,无术后复发及死亡。结论与常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相比,VGA发病相对年轻,肿瘤多外生型生长,淋巴结及卵巢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由于病例数相对少,且为回顾性分析,难以得出十分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凤华 张培海 +1 位作者 张建平 袁海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7期608-608,共1页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是1989年由Young和Scully首次提出的[1]。VGPA是宫颈癌中少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宫颈腺癌分化及愈后较好的一种亚型。VGPA发病率约占宫颈腺癌的3.7%~4.8%[1]。现将...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是1989年由Young和Scully首次提出的[1]。VGPA是宫颈癌中少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宫颈腺癌分化及愈后较好的一种亚型。VGPA发病率约占宫颈腺癌的3.7%~4.8%[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VGPA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复习 管状腺癌 宫颈 绒毛 宫颈 病理学类型 发病率
下载PDF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游燕 郭丽娜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例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表现,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症状、术前检查、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FI...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例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表现,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症状、术前检查、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FIGO)分期、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病理表现包括大体表现、颈管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脉管内瘤栓、组织学分型、核异型性、核分裂及伴随病变。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8例FIGO分期Ib1,1例IIa,1例Ia1;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术/卵巢活检术;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8例健康生存,1例复发,1例失访。大体观察,5例呈息肉样或菜花状外生性肿物,直径5~25mm;4例呈乳头状或细绒毛样粗糙区,面积25mm×14mm至35mm×20mm;1例术后转移病例表现为溃疡型肿物,直径25mm。镜下肿瘤浸润深度2~12mm,浸润宽度5~26mm,1例累及阴道后穹窿;9例有轻-中度核异型性,术后转移1例病例呈中-重度核异型性;核分裂平均48个/10高倍视野(HPF);9例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II,CINIII)和/或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CIS),2例同时伴有高分化黏液腺癌;1例观察到宫颈壁内个别淋巴脉管内瘤栓。10例均未发现子宫体受累、盆腔淋巴结或卵巢转移。结论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预后整体较好。提示预后不良的病理指标除了宫颈管壁深层浸润、累及宫体、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外,还包括肿瘤细胞重度异型性和/或合并其他恶性程度更高的肿瘤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管状腺癌 宫颈 淋巴脉管内瘤栓 核分裂数 诊断标准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宫颈高分化绒毛管状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邰海燕 尤志学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妊娠合并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1
作者 莫秀兰 凌奕 +2 位作者 陈华 华少平 金松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7期60-61,共2页
Background: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 is a rare neoplasm associated with a favorable outcome.It can be managed conservatively even when complicated by pregnancy.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in China of vi... Background: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 is a rare neoplasm associated with a favorable outcome.It can be managed conservatively even when complicated by pregnancy.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in China of 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pregnancy.Method of the management was discussed.Case:A privida at 35 weeks gestation was found to have a large,friable,cauliflower like lession.Pathology revealed 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She was dilivered a healthy baby at 36 weeks’ gestation by cesarean section,then a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periaortic lymphadenectomies were performed.The patient remains well at 6 months follow-up.Conclution: 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 has a faverable prognosis and can be managed conservatively,even when coplicated by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6例HPV感染基因型别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林 耿昌友 +2 位作者 黄晓华 方稳 韦加俊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2115-2115,共1页
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取6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宫颈常规检查发现外生性肿物,肿瘤直径为0.9~3.0 cm,平均直径为(1.5&... 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取6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宫颈常规检查发现外生性肿物,肿瘤直径为0.9~3.0 cm,平均直径为(1.5±0.2)cm,肿瘤镜检影像、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特征明显。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病变转移率较低,预后效果较佳,早期诊断多借助组织病理学分析与免疫组化标记法,临床诊断需要鉴别区分其他宫颈良性肿瘤与腺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HPV 感染 基因型别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守军 米贤军 +1 位作者 段立锋 杨伟洪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1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P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的VPA患者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34岁,因性生活后阴道流血就诊,妇检宫颈见一息肉样赘生物,超声提示宫颈外口占位性病变,辅助检查1...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P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的VPA患者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34岁,因性生活后阴道流血就诊,妇检宫颈见一息肉样赘生物,超声提示宫颈外口占位性病变,辅助检查13种高危型HPV-DNA阳性。临床行宫颈赘生物切除术。镜下观察,肿瘤由复杂的分支乳头和腺管组成绒毛腺性结构,表面被覆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呈假复层或复层排列。结论 VP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宫颈高分化腺癌,好发于年轻女性,预后良好。其常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排液等。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处理倾向于采取保守性手术或者创伤性小的手术治疗,并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绒毛管状腺癌 病理学
下载PDF
卡铂对裸鼠移植结肠管状腺癌动物模型在高压氧微环境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桂英 李宁 +1 位作者 李启明 廖忠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卡铂对裸鼠移植结肠管状腺癌动物模型在高压氧微环境下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实验裸鼠肿瘤体积、重量、5-溴脱氧尿苷标记指数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高压氧微环下卡铂使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提示高压氧对卡铂有增敏作... 目的探讨卡铂对裸鼠移植结肠管状腺癌动物模型在高压氧微环境下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实验裸鼠肿瘤体积、重量、5-溴脱氧尿苷标记指数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高压氧微环下卡铂使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提示高压氧对卡铂有增敏作用,解剖和病理学未发现组织器官有癌细胞转移。结论高压氧微环能改善肿瘤乏氧细胞的缺氧状态,提高肿瘤乏氧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高压氧联合化疗能提高其疗效,能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其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结肠管状腺癌 卡铂
下载PDF
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在液基细胞学中的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栋 武岳 +5 位作者 周辉蓉 李晶 吴赛西 赖李忠 郑宏刚 梁小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 探讨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在液基涂片中的细胞学形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VGA的液基细胞学7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要点。结果 7例液基细胞学均有以下... 目的 探讨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在液基涂片中的细胞学形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VGA的液基细胞学7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要点。结果 7例液基细胞学均有以下特点:肿瘤细胞量丰富,呈团簇状、条带状或片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乳头边界光滑,外周被覆极向较好、细胞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可见栅栏状及羽翼状结构。细胞核相对一致,排列拥挤,明显重叠。细胞核轻度增大,圆形或被拉长,染色较深但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部分病例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及凋亡可见。背景可有出血、炎症,无肿瘤素质。结论 与普通型子宫颈腺癌相比,VGA的细胞形态相对温和,细胞学病例易漏诊或诊断不足。大量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上皮、明确的乳头状结构、拥挤的细胞排列,可作为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液基细胞学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诊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彩霞 郭红燕 孔东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499,共5页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是一种少见且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其诊断需要做排除性的诊断,易误诊、漏诊。一般认为宫颈腺癌的预后较差,易发生早期转移,对放疗不敏感,而VGA患者发病年龄更年轻,以外生型生长为主,一般无血管淋巴卵巢的转移,预后...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是一种少见且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其诊断需要做排除性的诊断,易误诊、漏诊。一般认为宫颈腺癌的预后较差,易发生早期转移,对放疗不敏感,而VGA患者发病年龄更年轻,以外生型生长为主,一般无血管淋巴卵巢的转移,预后较好。多数学者提出临床可以进行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因VGA发病率低,样本量较少,目前暂无确切、标准的治疗方案。对有生育要求的妊娠合并VGA患者,多采取孕期保守治疗,待胎儿成熟再剖宫产加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并需根据具体临床分期、孕期等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通过总结已有文献报道分析总结VGA的诊治情况,为寻找临床最佳的诊治路径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3例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喻金梅 安云婷 邹美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1期151-152,共2页
宫颈绒毛管状乳头状腺癌(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又称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1989年由Young和Scully首次提出[1],1994年被WHO列为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2],是宫颈腺癌的一种亚型。绒... 宫颈绒毛管状乳头状腺癌(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VGPA)又称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1989年由Young和Scully首次提出[1],1994年被WHO列为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类型[2],是宫颈腺癌的一种亚型。绒毛管状腺癌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病理特点
下载PDF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洋 阎红琳 袁静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为探讨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9例VGA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9例VGA患者年龄39... 为探讨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9例VGA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9例VGA患者年龄39~62(平均50.8)岁。临床表现多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异常,阴道镜下6例为宫颈外生性肿块,3例为宫颈糜烂。HPV检测多为阳性。显微镜下肿瘤具有大量长而细的绒毛状腺管结构,大部分乳头含有中央纤维血管轴心,由梭形间质细胞和多少不等的炎细胞组成;肿瘤细胞低柱状,核圆形,轻中度的细胞异型性,其中7例浸润<1/3纤维肌层。9例VGA中仅1例累及子宫内膜,其余8例均未侵犯神经脉管及周围器官组织。有1例患者部分区域可见原位腺癌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EA和p16均呈阳性,不表达Vimentin,少数肿瘤细胞表达ER和PR,Ki-67 LI 30%~90%。VGA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难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区分,要依据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该病预后较好,故需谨慎排查防止医疗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绒毛管状腺癌 病理学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蓉蓉 吴亮 +1 位作者 黄卡特 陈国荣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第4期299-301,335,336,共5页
目的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2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DNA,分别采取单纯子宫全切除术与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 目的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2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DNA,分别采取单纯子宫全切除术与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2例均表达CK7、CA72.4、CEA、P16,其中1例也表达CA125,2例ER、PR、P53、Vimentin表达均阴性。其中1例HPV16/18、HPV31/33 DNA阳性。其中1例浸润宫内膜,为目前文献报道的第2例浸润宫体的病例。2例年龄分别为50岁、72岁,其中1例为目前文献报道年龄最大的患者。随访2年与4年,患者无复发。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也可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部分病例的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因其可浸润宫体,临床在选择保守治时,要警惕是否存在宫内膜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管状腺癌 宫颈 绝经后 HPV
下载PDF
胃管状腺癌脐部皮肤转移1例
20
作者 冉立伟 于思思 兰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253,共1页
患者男,69岁。因脐部皮损进行性增大3个月于2013年11月1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脐部出现一约蚕豆大红色结节,无痛痒,在我院普外科诊断为脐部皮肤感染,予口服头孢地尼,外用莫匹罗星治疗,无明显疗效,皮损进行性增大,为进一... 患者男,69岁。因脐部皮损进行性增大3个月于2013年11月1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脐部出现一约蚕豆大红色结节,无痛痒,在我院普外科诊断为脐部皮肤感染,予口服头孢地尼,外用莫匹罗星治疗,无明显疗效,皮损进行性增大,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睡眠、食欲可。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腺癌 皮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