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定军山》到《金刚川》:管虎电影英雄塑造的文化传承与模式创新
1
作者 赵剑 王晓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与《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婴儿喝汤》等西方初创期电影侧重于社会纪实不同,中国电影《定军山》《长坂坡》等影片将镜头对准传统戏曲中的英雄传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媒介认知和价值取向,亦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独有的影视观。可... 与《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婴儿喝汤》等西方初创期电影侧重于社会纪实不同,中国电影《定军山》《长坂坡》等影片将镜头对准传统戏曲中的英雄传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媒介认知和价值取向,亦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独有的影视观。可以肯定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定军山》 文化传承 英雄传奇 管虎 模式创新 英雄塑造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电影主流叙事的双重转向——以“第六代”导演管虎、王小帅为例
2
作者 黄望莉 王鹏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4-109,共6页
管虎和王小帅在电影主流图景中表现出的艺术张力,逐步成为“第六代”的核心与主力。尤其新时代以来,两位导演对历史与民族记忆的再书写,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的两种流向。一是以管虎为代表的对革命历史叙事的作者性写作;二是以王小帅为代... 管虎和王小帅在电影主流图景中表现出的艺术张力,逐步成为“第六代”的核心与主力。尤其新时代以来,两位导演对历史与民族记忆的再书写,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的两种流向。一是以管虎为代表的对革命历史叙事的作者性写作;二是以王小帅为代表的借鉴通俗叙事传统,从家庭伦理中透视国家建设过程的时代文化变迁。两种“流向”也表明他们从“弑父”到“新父”的话语表述转向,在同“子一代”的协商中体现出新型“父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第六代” 管虎 王小帅 主流叙事
下载PDF
“先锋”与“主流”的交融:管虎电影影像风格的转型
3
作者 余晴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30-133,共4页
在第六代导演集体转型的背景之下,管虎在兼顾商业性、艺术性和作者性的电影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凭借自身在影视圈日益积累的主流题材创作经验而实现了从纪实向狂欢、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型,逐步找到了商业、主流价值与艺术个性间的平衡。通... 在第六代导演集体转型的背景之下,管虎在兼顾商业性、艺术性和作者性的电影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凭借自身在影视圈日益积累的主流题材创作经验而实现了从纪实向狂欢、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型,逐步找到了商业、主流价值与艺术个性间的平衡。通过对管虎导演的电影作品进行文本阐释,对导演的转型历程和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影像风格的嬗变及其转型经验,可为第六代其他导演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影像风格 第六代 转型
下载PDF
电影叙事中动物隐喻的美学阐释--以管虎电影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营 辛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77,共4页
电影中的动物隐喻是以动物的某种固有特征来投射人的思维与行为,通过建立人与动物之间的共性联动,形成特定的象征意义与叙事策略。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导戏“鬼才”,他的影视作品极具个人风格,动物隐喻是管虎... 电影中的动物隐喻是以动物的某种固有特征来投射人的思维与行为,通过建立人与动物之间的共性联动,形成特定的象征意义与叙事策略。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导戏“鬼才”,他的影视作品极具个人风格,动物隐喻是管虎电影中视听语言的创新之一,也是他最常用的叙事手法之一。动物隐喻使情节更加具有张力,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本文仅以管虎电影为例,进而阐释动物隐喻在电影叙事中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隐喻 管虎电影 电影叙事
下载PDF
管虎“狂欢三部曲”的主题和风格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晓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92-96,共5页
《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因其有着相同的叙事风格被视为管虎导演的"狂欢三部曲",三部曲除沿袭了导演一贯的风格:娱乐元素的多重拼贴、夸张荒诞的影像狂欢与隐喻离奇的意义表征外,在主题表达上形成了一种介于寻找与... 《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因其有着相同的叙事风格被视为管虎导演的"狂欢三部曲",三部曲除沿袭了导演一贯的风格:娱乐元素的多重拼贴、夸张荒诞的影像狂欢与隐喻离奇的意义表征外,在主题表达上形成了一种介于寻找与坚守、自省与批判、个体与群体、暴烈狂躁与悲情绝望的情绪之间的笔调,在风格表达上形成了一种介于荒诞与写实、魔幻与原生态之间的整体隐喻和寓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狂欢三部曲 主题 风格
下载PDF
游走在艺术“叛逆”与生存“胁从”之间——试析管虎电影风格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鲁涛 《戏剧丛刊》 2013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管虎被称为怪才导演,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近年来强势回归大银幕。较之早年电影《头发乱了》时的青春躁动,经过多年电视剧创作打磨的管虎,重新找回了创作电影的自信。近年来他先后拍摄了《斗牛》、《杀生》和《厨... 管虎被称为怪才导演,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近年来强势回归大银幕。较之早年电影《头发乱了》时的青春躁动,经过多年电视剧创作打磨的管虎,重新找回了创作电影的自信。近年来他先后拍摄了《斗牛》、《杀生》和《厨子戏子痞子》等个性十足并颇具人文关怀的电影,受到业内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多年来,管虎把电影创作与电视剧创作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风格 管虎 电视剧创作 第六代导演 艺术 领军人物 中国电影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评管虎的新片《斗牛》
7
作者 关大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7-7,共1页
长春电影制片厂投拍的新片《斗牛》,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华北农村一位叫牛二的农民与一头荷兰母牛的曲折故事。这是近几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表现农村题材很有特色的一部电影作品。
关键词 斗牛 长春电影制片厂 管虎 中国电影 华北农村 抗战时期 电影作品 农村题材
下载PDF
管虎电影的艺术理想与现实关怀
8
作者 郭振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91-93,共3页
导演管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拍片,横跨电影和电视剧两个领域,凭借2015年热映的电影《老炮儿》成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从电视剧《黑洞》《冬至》到电影《杀生》《老炮儿》,导演管虎始终专注于探讨人性,以及人与社会的多维关系。... 导演管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拍片,横跨电影和电视剧两个领域,凭借2015年热映的电影《老炮儿》成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从电视剧《黑洞》《冬至》到电影《杀生》《老炮儿》,导演管虎始终专注于探讨人性,以及人与社会的多维关系。纵观管虎的影视作品,其中既有对现实的讽刺,也有对小人物的悲悯,极其复杂地诠释着他眼中的中国社会。本文从管虎的电影艺术创作着手,透过他执导的多部电影作品,解读他的艺术理想与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第六代导演 艺术理想 现实关怀
下载PDF
管虎电影的叙事技巧分析
9
作者 刘洋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9期41-42,共2页
管虎,被称为“第六代导演”中的怪才,凭借《头发乱了》这部电影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第六代导演”这一群体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在相对开放的文化背景下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并接触过大量国外电影论。“第六代导演”的作品都更接地气... 管虎,被称为“第六代导演”中的怪才,凭借《头发乱了》这部电影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第六代导演”这一群体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在相对开放的文化背景下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并接触过大量国外电影论。“第六代导演”的作品都更接地气和具有人情味,他们关注边缘人物,通常在人物创作中添加自己的经历,强调用真实的光线、声音和色彩,形成一种纪实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人物 叙事结构 叙事语言 色彩风格
下载PDF
管虎作品《斗牛》:文化、战争、政治与人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6,共2页
管虎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2009年影片《斗牛》是他的一部诚意力作。《斗牛》改编自小说《八路牛的故事》,影片借助老祖爷和蛐蛐一人一虫两个意象,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审视;影片透过奶牛冷静、理性的眼睛描写战争,试图以... 管虎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2009年影片《斗牛》是他的一部诚意力作。《斗牛》改编自小说《八路牛的故事》,影片借助老祖爷和蛐蛐一人一虫两个意象,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审视;影片透过奶牛冷静、理性的眼睛描写战争,试图以超然的态度来探讨战争的本质;影片以黑色幽默风格揭示出政治的伪崇高,谴责政治对人的钳制;影片表达了编导者管虎对美好人性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斗牛》 传统文化 隐喻 黑色幽默
下载PDF
管虎的黑色电影风格解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海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99-101,共3页
管虎的电影作品带有强烈的反叛与反思符号,他的镜头无一例外地聚焦于社会现实中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在环境和人物的巨大鸿沟上实现电影悲剧性主题的建构,力争对世俗进行神话的解构与批判,具有强烈的实践主义倾向,表现出浓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管虎的电影作品带有强烈的反叛与反思符号,他的镜头无一例外地聚焦于社会现实中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在环境和人物的巨大鸿沟上实现电影悲剧性主题的建构,力争对世俗进行神话的解构与批判,具有强烈的实践主义倾向,表现出浓烈的人文主义关怀。"黑色"元素是管虎对个人价值思考思想同质性的另类表达,且在其"狂欢三部曲"——《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中表达得最为具象和深刻,正是这三部电影奠定了管虎独特的黑色电影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黑色电影 风格解析
下载PDF
论管虎电影中的叛逆形态与另类艺术风格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94,共3页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我国的电影导演也经历了一系列更迭。从郑正秋、张石川到张艺谋、冯小刚,再到贾樟柯、王小帅、管虎,中国导演代代薪火相传,共同促成了当今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强盛。
关键词 中国电影市场 艺术风格 管虎 形态 电影导演 电影事业 郑正秋 张艺谋
下载PDF
“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张元、管虎创作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Adam Lam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4-79,共6页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第六代 创作比较 管虎 20世纪90年代 电影导演 张元
下载PDF
“京味文学”人物形象的承传与演变——以萧乾、王朔、管虎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文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0-84,共5页
“京味文学”这一文学概念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京味人物形象”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作者选取萧乾、王朔、管虎三位不同时代的北京作家,从他们作品中共同的边缘人物形象、中老年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出... “京味文学”这一文学概念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京味人物形象”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作者选取萧乾、王朔、管虎三位不同时代的北京作家,从他们作品中共同的边缘人物形象、中老年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出发,深入分析“京味文学”人物形象的承传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王朔 管虎 京味文学 人物形象
下载PDF
管虎电影《斗牛》《杀生》的狂欢化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立勇 《民族艺林》 201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怪才",电影《斗牛》《杀生》为管虎贴上了强烈的个人标签,展现了独特的"管式幽默"。管虎导演的《斗牛》与《杀生》充斥着强烈的狂欢色彩,影片中的人物总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往往游离于主流社会...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怪才",电影《斗牛》《杀生》为管虎贴上了强烈的个人标签,展现了独特的"管式幽默"。管虎导演的《斗牛》与《杀生》充斥着强烈的狂欢色彩,影片中的人物总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往往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在那里粗话俚语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正如巴赫金所说的那样打破了种种言语的禁忌、限制和客套。文章将从语言、人物形象、场景等方面对管虎导演的《杀生》和《斗牛》进行狂欢化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风格化 粗鄙化 升格 管虎
下载PDF
从电影《八佰》的视听语言看管虎个人风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友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0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2020年8月21日,电影《八佰》正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作为疫情之后第一部上映的国产电影,不可避免地引发众人关注。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近几年的电影不断追求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八佰》的视听语言有着管虎的个人风格,也... 2020年8月21日,电影《八佰》正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作为疫情之后第一部上映的国产电影,不可避免地引发众人关注。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近几年的电影不断追求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八佰》的视听语言有着管虎的个人风格,也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因此,电影中多样的镜头叙事特点、画面色彩和视觉元素、个性化的听觉元素,显现出管虎的个人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佰 视听语言 管虎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行走的斜线——论管虎近年电影风格建构和叙事开掘的失衡
17
作者 李龙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6期179-182,共4页
行走的斜线成为管虎近年电影叙事的症候,主要表现为电影风格建构和叙事开掘的失衡。症候的具体表征是形式化的影像风格和拼贴、断裂的叙事美学难以平衡,无法真正做到风格和含义的结合,导致“艺术电影”的形态特征和“日常生活审美化”... 行走的斜线成为管虎近年电影叙事的症候,主要表现为电影风格建构和叙事开掘的失衡。症候的具体表征是形式化的影像风格和拼贴、断裂的叙事美学难以平衡,无法真正做到风格和含义的结合,导致“艺术电影”的形态特征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追求之间的断裂。未来的中国电影应在人文情怀的前提下,以坚实的故事做到风格和含义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近年电影 影像风格 叙事美学 斜线
下载PDF
管虎的电影创作历程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霄昱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7期81-8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六代”导演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管虎的电影《头发乱了》被视为“第六代”导演的宣言。管虎的创作包含着他的生命体验,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他的电影聚焦于小人物,通过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来讨论人物命运和时... 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六代”导演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管虎的电影《头发乱了》被视为“第六代”导演的宣言。管虎的创作包含着他的生命体验,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他的电影聚焦于小人物,通过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来讨论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对电影市场认识的深入,管虎的电影创作不再囿于个人表达,将类型元素融入其中。本文以管虎的电影创作为研究对象,期待通过管虎的电影创作历程探析,发掘出“第六代”导演在适应中国电影市场的过程中作出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电影创作 “第六代”导演 创作历程
下载PDF
管虎专访:我欣赏重义轻生的古人 被引量:1
19
作者 小七 BBT 《电影世界》 2015年第12期16-19,16,共4页
管虎说,所谓老炮儿就是曾经辉煌过,但现在江河日下了,这些人身上残留着某些品质,他不想那么快扔了,想给今天的电影市场,哥们儿弟兄、父辈们做点事儿。
关键词 管虎 古人 重义 欣赏 专访 电影市场
下载PDF
作者底色下的风格转向——管虎电影导演创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芃 《艺术评鉴》 2018年第4期160-161,共2页
管虎是我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个性,他的电影一向以作者为底色,展示出对底层的关怀、非线性叙事以及寓言化风格和情绪化影像,将艺术、商业和体制等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在万变中不变,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本文对管虎的电影导演... 管虎是我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个性,他的电影一向以作者为底色,展示出对底层的关怀、非线性叙事以及寓言化风格和情绪化影像,将艺术、商业和体制等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在万变中不变,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本文对管虎的电影导演制作特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虎 电影导演 创作分析 风格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