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模式与实践
1
作者 陈昊 刘萍 +5 位作者 李钰 耿莉敏 杨阳 段晨东 谢旭良 文常保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50-53,共4页
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是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总结长安大学在... 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是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总结长安大学在能源动力类别(动力工程及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基于产教融合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的模式及实践工作,提出软-硬件协同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理念,具体阐述该理念在动力工程及电气工程等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以期为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能源动力类别 研究生培养 软-硬件协同 联合培养基地
下载PDF
江苏省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的潜在类别分析
2
作者 曾丽华 陈娴 +3 位作者 朱珠 孙翠华 吴金凤 乔成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潜在类别,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年资护士的人本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苏中、苏南、苏北地区护理工作年限≥10年的高年资护士350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潜在类别,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年资护士的人本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苏中、苏南、苏北地区护理工作年限≥10年的高年资护士350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及中文版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24.58±6.5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6.80±6.07)分,同情满足得分为(36.57±7.38)分。中度及以上共情疲劳者为2386人(68.0%)。潜在剖面分析显示,共情疲劳分为共情疲劳优势组(32.00%)、中度共情疲劳组(63.12%)和共情疲劳应激组(4.87%)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月收入、班次、对工作环境感知是共情疲劳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存在3个潜在类别,呈现群体异质性。护理管理者需采用多元化、人本化管理策略,激发高年资护士工作热情,降低共情疲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高年资 共情疲劳 职业倦怠 继发性创伤应激 工作环境感知 潜在类别分析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烧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的潜在类别分析
3
作者 姚苗 甘茹 +1 位作者 薛喜娟 刘晓慧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索烧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者负担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照顾者负担类别的烧伤患者照顾者的特征差异。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便利选取在银川市某三甲医院烧伤科住院的214例烧伤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Zarit照顾... 目的探索烧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者负担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照顾者负担类别的烧伤患者照顾者的特征差异。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便利选取在银川市某三甲医院烧伤科住院的214例烧伤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烧伤患者照顾者负担分为5个潜在类别:高负担组(26%)、中负担组(25%)、低负担组(19%)、高个人负担中角色负担组(17%)和高个人负担低角色负担组(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精力、精神健康、学历、居住地和是否有经济困难是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烧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者负担具有一定特征性,医护人员应重视烧伤患者照顾者,根据其不同特征及时给予支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其照顾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照顾者 照顾负担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多类别违规行为分析与建模
4
作者 董春娇 陆育霄 +2 位作者 马社强 李鹏辉 庄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对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具有显著的影响,是重要的安全管控对象。文中基于视频录像调查法获得的信号交叉口9726辆非机动车数据,对比分析了3类非机动车在骑行者个人属性和时空场景影响下的违规行为特征。以骑行者... 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对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安全具有显著的影响,是重要的安全管控对象。文中基于视频录像调查法获得的信号交叉口9726辆非机动车数据,对比分析了3类非机动车在骑行者个人属性和时空场景影响下的违规行为特征。以骑行者个人属性、信号交叉口特征和交通流特性3方面共14个因素作为协变量,构建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的电动自行车多类别违规行为模型,以揭示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骑行、占用机动车道骑行、越线等待和逆向骑行行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在信号交叉口总体违规率为44.01%,是传统自行车的1.21倍;中老年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发生4种违规行为的可能性高于青年;女性骑行者更易发生越线等待和逆向骑行违规行为,男性骑行者更易发生占用机动车道骑行;增设协管员可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在信号交叉口的闯红灯、越线等待和逆向骑行行为,但同时会增加电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骑行的可能性;设置左转专用相位能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骑行、越线等待和逆向骑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电动自行车 信号交叉口 类别违规行为 多元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关系的类别分析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5
作者 王欢 饶宇轩 +1 位作者 庄咏梅 刘明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流动老年人口的家庭代际关系类别及其与健康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2018数据库中的流动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且人户分离)为研究对象,从躯体健康(ADL)与认知健康(MMSE)两个维度评估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状... 目的:探讨我国流动老年人口的家庭代际关系类别及其与健康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2018数据库中的流动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且人户分离)为研究对象,从躯体健康(ADL)与认知健康(MMSE)两个维度评估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关系类别,并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不同类别与健康状况的关联。结果: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关系类别可分为“情感型关系组”(7.6%)、“疏离型关系组”(6.2%)、“紧密型关系组”(39.6%)、“近而有间型关系组”(8.3%)与“接受型关系组”(38.4%)。流动老年人口的躯体健康与认知健康在5种不同代际关系类别上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代际关系类别是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的影响因素,情感型关系组与接受型关系组的流动老年人口躯体健康状况更好(P<0.05),而疏离型关系组的流动老年人口认知健康状况更差(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能对流动老年人口的躯体健康与认知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应优化家庭资源分配,提高子代代际支持水平,加强代际情感交流,同时推动家庭责任合理分担,降低家庭对流动老年人口向下代际支持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老年人口 家庭代际关系 躯体健康 认知健康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类别划分: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
6
作者 焦豪 杨季枫 白颖 《创新科技》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于结构观和过程观的视角,总结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类别划分的现有研究。结构观强调按照构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稳定元素和存在单元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活动单元、行为主体、连接结构和位置层次等。过程观强调按照... 基于结构观和过程观的视角,总结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类别划分的现有研究。结构观强调按照构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稳定元素和存在单元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活动单元、行为主体、连接结构和位置层次等。过程观强调按照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主体、活动单元与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和演化过程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涌现过程、协作与治理过程、价值创造与分配过程等。以此为基础,依据一元观,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服务对象类型、参与者范围和核心功能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一维分类标准。随后,通过整合结构观和过程观,基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层级结构和市场结构以及交易过程和创新过程的两两组合,总结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类矩阵,阐明审查交易型、主导创新型、自由交易型、开放创新型等4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关系结构、活动过程、适用情境和发展挑战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化特征。最后,提出针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研究现状 类别研究 平台型企业
下载PDF
类别特征约束的多目标域表情识别方法
7
作者 范琪 王善敏 +1 位作者 刘成广 刘青山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6-845,共10页
表情识别FER方法通常会受到采集环境和受试者区域、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FER方法的泛化性能,无监督的域自适应表情识别方法UDA-FER成为了研究热点。现有的UDA-FER方法普遍存在2个问题:(1)仅关注对目标域的识别率,导致方法从源域... 表情识别FER方法通常会受到采集环境和受试者区域、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FER方法的泛化性能,无监督的域自适应表情识别方法UDA-FER成为了研究热点。现有的UDA-FER方法普遍存在2个问题:(1)仅关注对目标域的识别率,导致方法从源域迁移至目标域后,对源域的识别率急剧下降;(2)仅研究基于单个目标域的UDA-FER方法,将现有方法直接应用于多个目标域会导致方法识别率骤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类别特征约束的多目标域表情识别方法MTD-FER,实现FER向多个目标域的连续迁移。为了保持对源域的识别率并提高对多个目标域的识别率,MTD-FER设计了类别自适应的伪标签标记CAPL模块和类别特征约束CWFC模块,挑选目标域高质量的样本标记为伪标签,并对齐各个域同类样本的特征,缓解连续迁移导致的灾难性遗忘问题。以RAF-DB为源域,FER-2013和ExpW为目标域,进行大量的实验,证明了MTD-FER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基准方法相比,MTD-FER在多次迁移后,源域识别率提升6.36%,与迁移之前基本持平;在各个目标域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FER-2013性能提升了27.33%,ExpW性能提升了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表情识别 无监督域自适应 多目标域 类别自适应的伪标签 类别特征约束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沈雨晴 莫霖 +3 位作者 余璐 刘洋 潘小容 姚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一般家庭功能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影响。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冲动-不友善型占50%,情绪-躯体障碍型占33.66%,良好行为型占16.3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易发展为冲动-不友善型,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治疗期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治疗期患儿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与家庭功能、性别、疾病阶段关系密切。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别特征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其行为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潜在类别分析 社会支持 家庭功能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脓毒症后综合征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
9
作者 陈玉珍 郑剑煌 +2 位作者 姜志钊 郑雪兰 郑翠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97-204,共8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后综合征患者症状的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月-7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出院的脓毒症患者,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通过门诊及电话、微信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 目的探讨脓毒症后综合征患者症状的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月-7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出院的脓毒症患者,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通过门诊及电话、微信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脓毒症后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47例脓毒症出院患者,其中216例(62.25%)发生脓毒症后综合征,出院后3个月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7.12%,焦虑发生率为61.57%,抑郁发生率为51.78%,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8.70%,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发生率为56.48%;脓毒症后综合征患者症状特征分别为“高症状组”(占比25.93%)、“认知要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组”(占比32.87%)和“睡眠障碍组”(占比41.20%);有既往史、使用镇痛药物越多归于“高症状组”的概率越大,APACHE域评分越高归于“高症状组”与“认知要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组”的概率越大,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归于“高症状组”与“认知要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组”的概率越小,激素药物使用越多归于“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越小。结论脓毒症后综合征患者症状特征可分为“高症状组”“认知要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组”“睡眠障碍组”3个潜在类别,既往史、镇痛药物及激素使用、APACHE域评分、社会支持等因素在各潜在类别中存在异质性,可以预测各症状潜在类别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后综合征 潜在类别分析 症状体验模型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董勇 杨娇 +5 位作者 蔡帅中 苏艳 杨海银 杨诗瑶 朱悦熙 关琼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9-186,共8页
目的基于个体为中心的视角探讨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的不同潜在类别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医科大学在校护生,于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宁疗护知... 目的基于个体为中心的视角探讨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的不同潜在类别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医科大学在校护生,于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宁疗护知识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SPSS、Mplu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被识别出3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安宁疗护高认知能力水平组、一般认知能力水平组、低认知能力水平组,占比分别为28.74%、57.29%、13.97%;护生的性别、民族、居住地、安宁疗护学习和实践经历(有无接触过癌症终末期患者、有无接受过安宁疗护相关的培训)、是否愿意从事安宁疗护相关工作是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存在3个潜在类别,未接触过癌症终末期患者、未接受过安宁疗护相关的培训、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相关工作、居住于农村的男性少数民族护生安宁疗护认知水平较弱。未来学者可根据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的不同潜在类别的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培训策略,以提高护生的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为安宁疗护队伍储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安宁疗护 认知能力水平 潜在类别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肝硬化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和影响因素
11
作者 张淑华 蒋萍梅 +2 位作者 蔡晓兰 曹竹君 钱珠萍 《肝脏》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硬化症状特征患者的人口学和疾病特征,及其分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肝硬化患者22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emorial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对肝硬化症状特... 目的探讨不同肝硬化症状特征患者的人口学和疾病特征,及其分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肝硬化患者22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emorial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对肝硬化症状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类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硬化症状特征分为症状高发组144例(65.45%)和低疲乏-无肿胀组76例(34.55%)2个潜在类别;相较低疲乏-无肿胀组,症状高发组合并肝脏肿瘤(28.95%比45.83%)、低蛋白血症(56.58%比70.83%)和营养风险(39.47%比60.42%)的比例更高,中大量腹水(14.47%比34.02%)和Child-pugh分级B+C级(57.89%比69.44%)更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99.87%比96.88%)则较低(P<0.05)。合并肝脏肿瘤(OR=0.526,P<0.05)和腹水量增大(OR=1.612,P<0.01)是影响肝硬化症状分类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硬化症状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2个潜在类别,应加强关注合并肝脏肿瘤、肝功能严重损伤、低蛋白血症、营养状况不良和中大量腹水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症状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对抗策略类别特定的多样性时间序列shapelets提取
12
作者 罗颖 万源 王礼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在时间序列分类任务中,通过提取时间序列的shapelets进行分类的方法因分类准确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现有方法学习到的shapelets是所有类共享,可以区分大多数类但不能准确地区分某一类和其他类,以及使用对抗策... 在时间序列分类任务中,通过提取时间序列的shapelets进行分类的方法因分类准确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现有方法学习到的shapelets是所有类共享,可以区分大多数类但不能准确地区分某一类和其他类,以及使用对抗策略的模型生成的shapelets存在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抗策略类别特定的多样性时间序列shapelets提取方法。该方法将类别信息嵌入时间序列,采用多生成器模块对抗地生成多个有差别的类别特定shapelets,再通过施加差异约束来提高shapelets的多样性,最后使用shapelet转换得到的特征对时间序列进行分类。在36个时间序列数据集上与5种基于shapelets的算法和11种先进的分类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分别在36个数据集中的26个和20个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优结果,且均取得了最高的平均秩,平均分类准确率相比其他方法最少提高了2.4%,最多提高了17.8%。消融性分析以及可视化分析验证了多样性和类别特定的思路在时间序列分类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shapelets 类别特定 多样性 对抗网络
下载PDF
基于危险性类别分析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研究
13
作者 李悦天 刘雪蕾 +1 位作者 赵小娟 李恩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4,共5页
危险化学品是实验室风险管控的重点,根据危险性类别可以对危险化学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控。对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类别分析与统计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危险化学品只具有一种物理危险类别,但具有多种健康危害类别。对于物理危险应采取有针... 危险化学品是实验室风险管控的重点,根据危险性类别可以对危险化学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控。对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类别分析与统计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危险化学品只具有一种物理危险类别,但具有多种健康危害类别。对于物理危险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而健康危害则应采取全方位的防护措施。高校实验室的分级分类管理可以将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作为参考,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对危险性进行科学高效的评估与分级,从而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降低安全风险,维护实验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危险化学品 危险性类别 风险管控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潜在类别分析
14
作者 王贝贝 段思雨 +1 位作者 侯铭 李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的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选取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85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的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选取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85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资源问卷和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可分为低个体应对组(30.88%)、高水平资源利用组(50.18%)和高医疗资源-低邻里社区组(18.95%)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发病情况、患病年限、脑卒中家族史、并存疾病数量、自理程度是资源利用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存在异质性,分为3个潜在类别,卒中教育需根据不同类别患者采取针对性教育,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源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慢性病资源利用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运动外套相似款式类别推荐方法
15
作者 韩梦鸽 陈敏之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运动服装款式的多元化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多样性的选择,为了给消费者推荐符合偏好的服装款式,提出了根据款式特征进行款式类别推荐的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属性的权重,并对关键属性因素进行了排序,验证了款式属性的重要性。通过数据... 运动服装款式的多元化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多样性的选择,为了给消费者推荐符合偏好的服装款式,提出了根据款式特征进行款式类别推荐的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属性的权重,并对关键属性因素进行了排序,验证了款式属性的重要性。通过数据搜集与模块化划分对运动外套款式部件进行了拆解,对款式特征进行编码后建立了基于向量表示的数学模型,结合K-均值聚类以及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与分类,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利用余弦相似性计算服装与类别之间的相似度,对照服装款式与类别数据特征可知推荐合理,相似性类别划分有利于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服装款式个性化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外套 款式特征 属性划分 类别推荐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的潜在类别
16
作者 邓艳楠 周希环 +1 位作者 马莎莎 许红梅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32,14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1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1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癌因性疲乏8a简表(PROMIS疲乏简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在癌因性疲乏简表的T分数平均得分为(61.558±3.957)分,高于一般人群基线水平。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被分为高感知-低行动力疲乏组(48.9%),高感知-高行动力疲乏组(51.1%)。术前贫血、年龄、性别是其影响因素。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疲乏情况存在异质性,可分为2个类别,术前贫血、年龄、性别是其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高感知-低行动力疲乏患者,正确识别不同类别的患者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改善其疲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报告结局 胃肠道恶性肿瘤 癌因性疲乏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潜类别及其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凤贞 陈婷玉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类别及其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问卷对全国11个省份22所不同等级医院的295名新护士进行测评。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探索新护士角色转换压... 目的:探讨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类别及其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问卷对全国11个省份22所不同等级医院的295名新护士进行测评。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探索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异质性,以二元Logistic回归考察人口学特征、职业认同对角色转换压力的影响。结果: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可分为角色转换压力高分组、角色转换压力低分组;角色转换压力低分组的职业认同水平较高,角色转换压力高分组的职业认同水平偏低;1+1+1培养模式、籍贯与工作地一致、家庭经济宽裕及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角色转换压力低分组。结论:护理管理者需了解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差异,及时识别角色转换压力高分组的人群特征,预防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新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其角色转换压力,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稳固护理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角色转换压力 职业认同 类别分析
下载PDF
在关系化与类别化之间:鄂西武陵山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实践及社会网络重构
18
作者 解素蔓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6,155,共11页
本文通过对鄂西武陵山区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熟人社会网络主要依靠传统儒家伦理来维持,呈现出关系化的社会网络状态,这种社会网络呈现单一和发展规模有限等特点。随着人口城乡流动剧增,特别是大批农民工进城以及返乡以后,原本相对单一... 本文通过对鄂西武陵山区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熟人社会网络主要依靠传统儒家伦理来维持,呈现出关系化的社会网络状态,这种社会网络呈现单一和发展规模有限等特点。随着人口城乡流动剧增,特别是大批农民工进城以及返乡以后,原本相对单一的重构方式趋于多元化,并呈现着关系化和类别化等多重社会网络并置的状况。多重社会网络并置现象既是城乡流动的体现,也是不同人群基于生存选择而将乡土性和城市性编入日常生活实践的结果。其生成对于重新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以及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差序格局及公私边界等问题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社会网络 关系化 类别 并置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及生命质量的差异研究
19
作者 廖雁鸣 郑晓 +6 位作者 薛雅卿 肖淑娟 薛本立 李欣茹 陈一鸣 张梦洁 张持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24-2129,2137,共7页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快速增长,多重慢病日趋突出,导致慢性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不良健康相关行为是可改变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有助于识别其健康相...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快速增长,多重慢病日趋突出,导致慢性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不良健康相关行为是可改变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有助于识别其健康相关行为类别特征,挖掘影响生命质量的风险行为,为开展精准健康管理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目的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的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以及各潜在类别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方法基于本团队2021年建立的“社区老年人群健康行为追踪调查(CHBEPS)”的基线数据,选取年龄≥60岁的1395例多重慢病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患病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偏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国际体力活动短量表中文版(IPAQ-S-C)、社会网络量表简版(LSNS-6)调查研究对象的熬夜、体力活动、社会网络情况。采用欧洲五维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调查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采用Mplus 8.3软件对多重慢病老年人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分析,在确定拟合模型的基础上,以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的潜在类别分组,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多重慢病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可分别分为4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健康行为组(n=280)、危险行为组(n=366)、综合行为组(n=173)、不良健康行为组(n=576)。4个潜在类别老年人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行为组的生命质量高于危险行为组、不良健康行为组(P<0.05)。结论在为多重慢病老年人进行精准健康管理时应考量其健康相关行为特征,重点关注吸烟、饮酒及饮食口味偏好中喜甜、辣、咸等行为概率较高的人群,以及注重荤素搭配、经常食用蔬菜和水果以及社会网络等行为概率较低的人群,同时应关注到体力活动不足等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健康相关行为 生命质量 健康管理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Z世代适婚青年生育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
20
作者 邹禧乾 赖凯声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本研究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并结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考察了Z世代适婚青年群体生育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该群体生育观念可划分为“家庭责任型”“自我愉悦型”“犹豫延缓型”和“个人... 本研究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并结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考察了Z世代适婚青年群体生育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该群体生育观念可划分为“家庭责任型”“自我愉悦型”“犹豫延缓型”和“个人责任型”四种类型,且“家庭责任型”生育观占据主流。研究进一步发现,Z世代青年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对生育观念影响显著,家庭代际支持影响式微,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影响“犹豫延缓型”生育观的关键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重点关注高学历青年群体生育抑制现状并增加生育经济扶持政策、重视“家本位”生育观念宣导以及完善生育保障配套措施降低青年生育犹豫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适婚青年 生育观念 潜在类别分析 多元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