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超显微结构研究
1
作者 薛毅 修贺明 +4 位作者 郝晓东 丁卫东 谭巨莲 李凤云 贾太和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46-147,共2页
产黑色素类杆菌群(Black PigmentedBacterioides简写BPB)在牙髓尖固病、牙周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组实验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5种BPB国际标准菌株的超显微结构,分析其在致病过程中的结构基础。1材料与方法1.1 细菌培养:将牙龈类杆菌... 产黑色素类杆菌群(Black PigmentedBacterioides简写BPB)在牙髓尖固病、牙周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组实验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5种BPB国际标准菌株的超显微结构,分析其在致病过程中的结构基础。1材料与方法1.1 细菌培养:将牙龈类杆菌(Bg)ATC-C33277、不解糖类杆菌(Ba)ATCC25260、产黑色素类杆菌(Bm)ATCC25845、中间型类杆菌(Bi)ATCC25261、牙髓类杆菌(Be)ATCC35406三段划线接种于牛心脑浸液血琼脂培养基上,常规厌氧培养3天,刮取菌落。1.2 电镜标本处理:将菌团用2.5%戊二醛4℃固定72小时,常规电镜标本脱水包埋处理,40-60nm超薄切片,电子染色,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类杆菌 常规电镜标本 致病过程 牙龈类杆菌 超薄切片 划线接种 显微结构研究 厌氧培养 标准菌株 透射电镜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染色体DNA部分基因库构建及特异性DNA片断的克隆
2
作者 汪冰 冯萍 +5 位作者 范昕建 黄安华 曹钟梁 舒煦 吴俊辉 刘必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Z1期65-66,共2页
厌氧菌感染是一大类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以脆弱类杆菌为代表的类杆菌属细菌感染涉及到内科、外科、耳鼻喉、妇产科、口腔等临床各科,由于培养困难、阳性率低、常漏诊,漏治。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脆弱类杆菌染色体部分基因库、克隆并... 厌氧菌感染是一大类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以脆弱类杆菌为代表的类杆菌属细菌感染涉及到内科、外科、耳鼻喉、妇产科、口腔等临床各科,由于培养困难、阳性率低、常漏诊,漏治。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脆弱类杆菌染色体部分基因库、克隆并筛选到可作为DNA探针的不同特异性的DNA片断,为厌氧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先进手段提供物质基础。我们抽提纯化了脆弱类杆菌(B.fragilis ATCC25285)染色体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DNA 类杆菌 厌氧菌感染 特异性 重组质粒 细菌感染 早期诊断 斑点杂交 杂交反应
下载PDF
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袁乃梅 马志伟 +1 位作者 万玲 张风秋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424-427,共4页
目的 :观察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 ,MTT法测定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找出显效浓度 ,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该浓度下两... 目的 :观察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 ,MTT法测定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找出显效浓度 ,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该浓度下两种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两种内毒素在 10 μg/mL浓度时即能显著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该抑制作用随内毒素浓度增高而增大。 10 μg/mL浓度的内毒素使人牙周膜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氏体肿胀 ,溶酶体增多 ,核质浓集 ;甚至造成部分细胞死亡。结论 :中间普氏菌和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可对人牙周膜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超微结构 中间普氏菌 脆弱类杆菌 细胞培养 牙周膜细胞 内毒素 透射电镜 牙周炎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感染根管内产黑色素类杆菌的定植 被引量:3
4
作者 谢晓莉 刘海霞 +1 位作者 唐国旗 殷凌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1-375,共5页
目的:了解感染根管内产黑色素类杆菌(BPB)的定植情况。方法:采用16S rDNA PCR技术检测5种BPB在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定植情况。统计学分析5种BPB在感染根管内检出率的差异及菌种间相互关系。结果:BPB在感染根管内总检出率为... 目的:了解感染根管内产黑色素类杆菌(BPB)的定植情况。方法:采用16S rDNA PCR技术检测5种BPB在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定植情况。统计学分析5种BPB在感染根管内检出率的差异及菌种间相互关系。结果:BPB在感染根管内总检出率为60%,其中牙髓卟啉单胞菌(Pe)、变黑普氏菌(Pn)、牙龈卟啉单胞菌(Pg)、产黑普氏菌(Pm)、中间普氏菌(Pi)检出率分别为38%、32%、30%、18%、14%。Pe、Pn检出率明显高于Pm、Pi(P<0.05)。Pe在慢性根尖周炎组检出率(50%)明显高于牙髓炎组检出率(20%)(P<0.05)。Pn、Pg、Pi和Pm在慢性根尖周炎组检出率(43.33%、36.67%、16.67%、16.67%)与牙髓炎组检出率(20%、20%、10%、15%)无明显差异(P>0.05)。Pg/Pe、Pg/Pn、Pe/Pn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BPB是感染根管内的优势菌群,是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共有的致病菌。Pg/Pe、Pg/Pn、Pe/Pn常定植于同一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根管 产黑色素类杆菌 16S RDNA PCR
下载PDF
龈下菌斑中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与牙周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薛毅 许丽华 史俊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41-142,共2页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22例牙周健康者、31例慢性成人牙周炎、36例龈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的检出情况。发现随着牙周病损的加重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菌、中间型普氏菌检出率明显增加。...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22例牙周健康者、31例慢性成人牙周炎、36例龈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的检出情况。发现随着牙周病损的加重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菌、中间型普氏菌检出率明显增加。推测这些细菌与牙周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口腔细菌学 产黑色素类杆菌 龈下菌斑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罗予 卞广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脆弱类杆菌。方法用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染料实时PCR扩增并检测产物。结果脆弱类杆菌标准株(ATCC 25285)和4株分离株均有特异扩增曲线,灵敏度达102个菌;而大肠埃希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无特异扩增曲线。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与福赛斯类杆菌表面蛋白间相互结合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定明 周学东 天野敦雄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与福赛斯类杆菌相互结合的机制。方法 :将福赛斯类杆菌ATCC 4 30 37全菌蛋白经室温、DTT和加热处理 ,SDS -PAGE梯度胶电泳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全菌蛋白及其菌毛FimA之...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与福赛斯类杆菌相互结合的机制。方法 :将福赛斯类杆菌ATCC 4 30 37全菌蛋白经室温、DTT和加热处理 ,SDS -PAGE梯度胶电泳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全菌蛋白及其菌毛FimA之间相互作用的表面蛋白分子。结果 :福赛斯类杆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菌体蛋白相互结合的蛋白Mr分别为 36× 10 3 、2 1.9× 10 3 、7.4× 10 3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与Mr为 36×10 3 的福赛斯类杆菌菌体蛋白发生结合 ,且福赛斯类杆菌菌体蛋白变性不影响两者间结合。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能与福赛斯类杆菌菌体蛋白相互结合 ,两者结合为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凝集素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菌毛蛋白FimA 福赛斯类杆菌
下载PDF
牙髓类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梅 杨圣辉 +3 位作者 陈晖 任蕾 果梅英 李金陆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60-160,共1页
试验目的是为寻找口腔内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中新的菌种一牙髓类杆菌(Bacteroides·endodontalis),试验选择牙髓腔感染的成年患者80例,儿童患者(14岁以下)18例,在厌氧环境下用光滑髓针加棉捻方法收集标本,经厌氧培养,对在CDC琼脂... 试验目的是为寻找口腔内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中新的菌种一牙髓类杆菌(Bacteroides·endodontalis),试验选择牙髓腔感染的成年患者80例,儿童患者(14岁以下)18例,在厌氧环境下用光滑髓针加棉捻方法收集标本,经厌氧培养,对在CDC琼脂培养基(含0.01%Vitk<sub>3</sub>及0.05%氯化血红素)上生长的产黑色素的菌落进行生化,直接血凝试验、气相色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类杆菌 光滑髓针 牙髓腔 琼脂培养基 BACTEROIDES 厌氧环境 血凝试验 荧光免疫 国际参考 厌氧培养
下载PDF
抗脆弱类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McAb池在外科感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雅萍 甘露 常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 制备抗脆弱类杆菌和抗产气荚膜杆菌单克隆抗体池 ,并用于快速诊断及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 (IFA)和免疫酶标抗体染色法 (ELA)对我院 1998~ 1999年 191例外科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 ,并与常规... 目的 制备抗脆弱类杆菌和抗产气荚膜杆菌单克隆抗体池 ,并用于快速诊断及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 (IFA)和免疫酶标抗体染色法 (ELA)对我院 1998~ 1999年 191例外科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 ,并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从 191份标本中分别检出脆弱类杆菌 5 3株 (2 7.7% )和 5 5株 (2 8.8% )以及 2 5株 (13 .1% ) ;检出产气荚膜杆菌 12株 (6.3 % )和 11株 (5 .8% )以及 6株 (3 .1% )。IFA和ELA法 2种厌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CM法。但IFA和ELA法之间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自制抗脆弱类杆菌和抗产气荚膜杆菌的McAb池 ,检测平时常见的脆弱类杆菌和战时常见的产气荚膜杆菌 ,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简便 ,快速 ,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单克隆抗体 外科感染 诊断
下载PDF
抗脆弱类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露 张雅萍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85-487,共3页
目的:为了获得高效价和高特异性的抗Bf抗体。方法:以脆弱类杆菌的标准株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选择能稳定分泌抗脆弱类杆菌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建立了3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法测定腹水McAb效价分别为1:6000,1:... 目的:为了获得高效价和高特异性的抗Bf抗体。方法:以脆弱类杆菌的标准株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选择能稳定分泌抗脆弱类杆菌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建立了3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法测定腹水McAb效价分别为1:6000,1:6000和1:12000,敏感性为102~103cfu,与其它杆菌、梭茵无交叉反应,竞争抑制试验表明3株McAb作用于细胞表面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将3株单克隆抗体两两混合制成单克隆抗体池用ELISA测定其敏感性较一株单克隆抗体提高2~4倍。结论:高效价和高特异性抗脆弱类杆菌的McAb对于研究脆弱类杆菌及其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感染根管中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毅 许丽华 史俊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60-61,共2页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法对80例尖周病变之感柒根管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慢性尖周炎急性发作产黑色素类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尖周炎,且根管内产黑菌群与多组临床症状育关。认为产黑菌群为感柒根管的关键性厌氧菌。
关键词 感柒根管 尖周病 产黑色素类杆菌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与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TBF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雷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促进受感染器官的癌变。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感染分泌的脆弱类杆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可引起家畜和人类的腹泻,亦可无症状地寄居于部分人群中。最新... 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促进受感染器官的癌变。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感染分泌的脆弱类杆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可引起家畜和人类的腹泻,亦可无症状地寄居于部分人群中。最新研究表明,ETBF感染与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有关。该文将ETBF杆菌的基本结构、生理特性、致病机制、ETBF感染与CRC的关系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 结直肠肿瘤 炎症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间型类杆菌与其它几株口腔常见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动物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龙兴 史俊南 +2 位作者 杨聚才 孙叶方 张孝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22-25,共4页
用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了中间型类杆菌与其它几株口腔优势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小鼠模型中,中间型类杆菌分别与α—溶血性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粘性放线菌、微小消化链球菌、迟缓真杆菌进行两两混合接种于皮下,并与单菌接种的结果相比较... 用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了中间型类杆菌与其它几株口腔优势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小鼠模型中,中间型类杆菌分别与α—溶血性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粘性放线菌、微小消化链球菌、迟缓真杆菌进行两两混合接种于皮下,并与单菌接种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中间型类杆菌能与α—溶血性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粘性放线菌之间有协同作用。在狗牙模型中,中间型类杆菌分别与α—溶血性链球菌,具核梭杆菌混合按种子狗牙根管内,以观察其对尖周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组造成的尖周破坏加重,单菌组无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类杆菌 协同作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牙龈类杆菌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丽华 薛毅 史俊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用BgATCC-47A-1纯培养物接种兔耳和背部皮下,造成急性感染、炎症反应。实验证实Bg是一株能引起组织损害的可疑病源菌。早期光镜下可见急性炎症反应组织像,许多细菌已被白细胞吞噬。晚期巨噬细胞增多,胞浆内亦有被吞噬的细菌。电镜下细... 用BgATCC-47A-1纯培养物接种兔耳和背部皮下,造成急性感染、炎症反应。实验证实Bg是一株能引起组织损害的可疑病源菌。早期光镜下可见急性炎症反应组织像,许多细菌已被白细胞吞噬。晚期巨噬细胞增多,胞浆内亦有被吞噬的细菌。电镜下细菌位于细胞间隙或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吞饮泡,其内细菌有的形态基本完整,有的边界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 类杆菌 动物实验 感染力 致病性
下载PDF
15种国产药物牙膏对产黑色素类杆菌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毅 谭巨莲 吴宝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09-209,共1页
产黑色素类杆菌是人类牙周病的重要致病菌。现对市售的15种药物牙膏进行随机抽样检测,评价其对产黑色素类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中药牙膏抑菌能力普遍不及西药牙膏。部分药物牙膏对牙周病致病菌具有较强的非选择性杀灭作用,但长期滥... 产黑色素类杆菌是人类牙周病的重要致病菌。现对市售的15种药物牙膏进行随机抽样检测,评价其对产黑色素类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中药牙膏抑菌能力普遍不及西药牙膏。部分药物牙膏对牙周病致病菌具有较强的非选择性杀灭作用,但长期滥用药物牙膏有可能引起口腔内菌群失调,引起新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牙膏 牙周病 抑菌性能 药理 产黑类杆菌
下载PDF
血清牙龈类杆菌抗体水平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丽华 史俊南 +1 位作者 刘彦仿 薛毅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72-73,共2页
本研究运用ELISA法对98名受试者静脉血中存在的牙龈类杆菌抗体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牙龈类杆菌抗体水平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有正相关关系,但也有血清抗体水平较高而牙周炎症并不严重或抗体水平低而牙周炎症较严重的病例,说明牙... 本研究运用ELISA法对98名受试者静脉血中存在的牙龈类杆菌抗体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牙龈类杆菌抗体水平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有正相关关系,但也有血清抗体水平较高而牙周炎症并不严重或抗体水平低而牙周炎症较严重的病例,说明牙龈类杆菌感染仅是牙周病复杂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类杆菌 牙周病 抗体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基因探针初步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1 位作者 盛志勇 郑理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30,共3页
使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对36株厌氧菌和需氧菌检测,用细菌直接点样滤膜与深针杂交结果,对脆弱类杆菌呈阳性反应,对其它厌氧菌和需氧菌呈阴性反应,其敏感性为89%,其特异性为91.7%,对脆弱类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PgDN... 使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对36株厌氧菌和需氧菌检测,用细菌直接点样滤膜与深针杂交结果,对脆弱类杆菌呈阳性反应,对其它厌氧菌和需氧菌呈阴性反应,其敏感性为89%,其特异性为91.7%,对脆弱类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PgDNA和104CFU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 基因探针 脆弱类杆菌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脂多糖(LPS)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捷 黄晓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脆弱类杆菌LPS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脆弱类杆菌感染的机制,为临床上防治厌氧菌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脆弱类杆菌临床分离菌和标准菌株(NCTC9343)提取的LPS,以不同浓度梯度... 目的通过研究脆弱类杆菌LPS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脆弱类杆菌感染的机制,为临床上防治厌氧菌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脆弱类杆菌临床分离菌和标准菌株(NCTC9343)提取的LPS,以不同浓度梯度作用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4h后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运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含量变化,溴乙啶-吖啶橙染色检测凋亡百分率。结果脆弱类杆菌LPS对正常人PBMCIL-10分泌有显著刺激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P<0.01)。脆弱类杆菌临床分离菌与标准菌株LPS对正常人PBMC分泌IL-10及凋亡具有相同效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脆弱类杆菌LPS对正常人PBMIL-10的分泌有刺激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类杆菌 LPS PBMC IL-10 凋亡 免疫抑制 感染
下载PDF
脆弱类杆菌对16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晓敏 欧录明 +1 位作者 黄煌 李洁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比较脆弱类杆菌对16 种中草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平板打孔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6 种中草药对脆弱类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龙胆草对脆弱类杆菌抗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为0 .312 5 mgml,苦参与生大蒜汁对脆弱类杆... 目的 比较脆弱类杆菌对16 种中草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平板打孔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6 种中草药对脆弱类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龙胆草对脆弱类杆菌抗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为0 .312 5 mgml,苦参与生大蒜汁对脆弱类杆菌也有较强抗菌作用,其MIC为0 .625 0 mgml,而苦丁茶、黄莲及九里光等抗脆弱类杆菌活性较低,其MIC为1 .250 0 ~5 .000 0 mgml;车前草不显示抗菌作用。结论 中草药具有治疗脆弱类杆菌感染的作用,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脆弱类杆菌 MIC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黄芩对产黑色素类杆菌内毒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汤亚玲 谭红 +3 位作者 李继遥 肖晓蓉 朱珠 张静仪 《广东牙病防治》 2002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芩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基础理论。方法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 ;采用鲎试验测定低于MIC 4个浓度的黄芩对两种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两种... 目的 探讨黄芩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基础理论。方法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 ;采用鲎试验测定低于MIC 4个浓度的黄芩对两种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黄芩对两种细菌的MIC皆为 1mg/ml;黄芩减少了两种细菌内毒素含量。结论 黄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内毒素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鲎试剂法 黄芩 产黑色素类杆菌 内毒素 BPB 牙髓根尖周病 牙髓卟啉单胞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