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7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骨免疫学论中医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璇 陈杰君 +3 位作者 张磊 王茂杰 黄闰月 储永良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52-2356,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软骨与骨破坏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RA免疫及炎症反应与骨细胞代谢互为影响,其核心环节为破坏机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软骨与骨破坏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RA免疫及炎症反应与骨细胞代谢互为影响,其核心环节为破坏机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信号通路的平衡,导致成骨细胞减少,以及破骨细胞凋亡减退及异常活化。西药目前以抑制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减缓疾病进展,但长期使用其不良反应难以忽视。中医药在防治骨破坏中研究逐步深入,但在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中医药 类风湿关节炎 骨破坏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下载PDF
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检测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效果探究
2
作者 王芳 秦惠萍 +2 位作者 安公保 王琰 杜国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价值。方法 30例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RA患者纳入A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B组。均开展类风湿性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M、A(IgG、IgM、Ig... 探讨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价值。方法 30例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RA患者纳入A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B组。均开展类风湿性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M、A(IgG、IgM、IgA),补体C3、C4检测。结果 A组RF、CCP抗体、CRP、IgG、IgM、IgA指标均较B组高,补体C3、C4指标较B组低,P<0.05;A组单独RF、CCP抗体、CRP、IgG、IgM、IgA阳性检出率及联合阳性检出率均较B组高,P<0.05。结论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方案用于RA患者诊断中,可作为医师定性诊断RA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检验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聂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比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比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4和C3水平,抗CCP抗体、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补体C4(0.19±0.07)g/L、补体C3(0.77±0.23)g/L低于对照组的(0.29±0.10)、(1.05±0.22)g/L,IgG(15.27±4.55)g/L高于对照组的(10.71±3.07)g/L(P<0.05)。观察组抗CCP抗体(302.58±98.48)IU/ml、RF(240.13±91.24)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6.57±1.23)、(7.25±2.34)IU/ml(P<0.05)。观察组抗CCP抗体阳性率82.67%(124/150)、RF阳性率81.33%(122/150)、AKA阳性率58.67%(88/150)、APF阳性率18.67%(28/150)均高于对照组的0、0.67%(1/150)、0、0(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RA中采取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免疫指标联合检测 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机器学习识别LRRC15和MICB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诊断标志物
4
作者 田彦虎 黄心岸 +5 位作者 郭桐桐 如斯坦木·阿合坦木 罗江淼 肖遥 王超 王维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11-2420,共10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类风湿关...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潜在重要的诊断标记物,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集,采用批量效应去除法对数据集进行合并,采用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相关性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疾病特征基因的提取,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关键基因。此外,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状态,并对其诊断特征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1)在类风湿关节炎和正常滑膜组织中,获得了1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4个基因表达上调,55个基因表达下调;(2)富集分析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和免疫反应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3)通过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发现,LRRC15和MICB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的标记物;(4)LRRC15(曲线下面积=0.964,95%CI:0.924-0.992)和MICB(曲线下面积=0.961,95%CI:0.923-0.990)在验证数据集上有着较强的诊断能力;(5)13种免疫细胞浸润发生改变,以巨噬细胞为主;(6)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细胞功能的多数促炎途径被激活;(7)免疫相关性分析发现LRRC15和MICB与M1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最强;(8)结果发现LRRC15和MICB被确定为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具有较强的诊断性能并且与免疫细胞浸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机器学习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加深了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浸润的理解,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机器 免疫浸润 诊断标记物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鉴别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噬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浸润及中药预测
5
作者 戴宇哲 罗本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3期22-29,共8页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关节炎症、关节损害和全身症状为特征。目前自噬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识别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潜在的自噬相关标志物,并探讨类风...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关节炎症、关节损害和全身症状为特征。目前自噬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识别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潜在的自噬相关标志物,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和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和机制。目的:鉴别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自噬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浸润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正常和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表达谱,通过差异分析得到差异基因,从人类自噬数据库获得自噬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自噬差异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初步揭示其机制。使用机器学习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识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高度相关特征的自噬差异基因,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一步揭示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采用单样本GSEA算法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浸润特征及其与自噬相关基因的关系。通过在线网站进行中药预测。结果:正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样本中发现了24个自噬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功能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线粒体解聚、线粒体自噬、大范围自噬的正调控和自噬的调控。使用单样本GSEA算法,我们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和活化显著增加,并且与核心自噬差异基因密切相关。预测出65味中药可通过自噬相关基因靶点治疗疾病。结论:自噬可能通过诱导免疫炎症来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其中多种免疫细胞参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带电多泡体蛋白4B(Charged Multivesicular Body Protein 4B,CHMP4B)、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结构域1(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Domain 1,MTERFD1)和突触体相关膜蛋白(Synaptosomal Associated Protein,SNAP)29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自噬基因 免疫浸润 机器 中药预测
下载PDF
新风胶囊改善湿热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水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玥 刘健 +3 位作者 汪元 万磊 黄旦 李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湿热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形成过程(NETosi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的60例确诊R...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湿热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形成过程(NETosi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的60例确诊RA患者,根据基线特征组间可比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XFC治疗)和对照组(给予氨甲蝶呤治疗),疗程12周。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缓解情况和免疫炎症指标变化。同时提取两组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培养,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发生NETosis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分析其变化与免疫炎症指标之间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的VAS评分及ESR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F、CCP、TNF-α、IL-17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NE、MPO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在降低NE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ETosis水平明显抑制,且作用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Ts水平与CCP、CRP、IL-17等免疫炎症指标呈正相关;NE与RF、CCP、ESR、hs-CRP、IL-17、TNF-α等呈正相关。结论RA湿热证患者外周血存在高水平NETosis,并与免疫炎症指标密切相关。XFC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且能有效抑制免疫炎症指标和NETosis的水平,改善免疫炎症状态,为中医药治疗RA的研究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证 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 免疫炎症 新风胶囊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总免疫复合物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分析
7
作者 周二叶 曾克勤 +2 位作者 武剑 任田 何觅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06-5611,共6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是否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仍不明确。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1)临床试验: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是否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仍不明确。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1)临床试验: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与50例初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水平。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细胞实验:分离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4组处理:类风湿关节炎组加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悬液,正常对照组加入健康体检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悬液,阳性对照组加入含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α-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入α-MEM培养基。处理7 d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1)临床试验: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血沉(r=0.330,P=0.019)、血清碱性磷酸酶(r=0.545,P=0.00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0.377,P=0.007)和Ⅰ型胶原C端肽(r=0.738,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腰椎骨密度(r=-0.595,P=0.001)呈负相关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6,95%CI(1.022,1.154),P=0.008]、抗环瓜氨酸肽抗体[OR=1.002,95%CI(0.999,1.005),P=0.035]、Ⅰ型胶原C端肽[OR=0.141,95%CI(0.015,8.900),P=0.008]和血清总免疫复合物[OR=2.895,95%CI(1.228,6.827),P=0.001]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2)细胞实验: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组可见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组破骨细胞形成更多(P<0.01);(3)结果表明,血清总免疫复合物可作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血清学指标,清除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或者干预免疫复合物与其受体的结合可能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复合物 骨转换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免疫
下载PDF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玛丽帕·吐达洪 韩冬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27-0030,共4页
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年限为2023年度,为期一年,对20例患者展开分析,均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根据是否患类风湿关节炎分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均接... 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年限为2023年度,为期一年,对20例患者展开分析,均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根据是否患类风湿关节炎分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验,检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RF、CCP 抗体、CRP 水平更高,IgG、IgM、IgA浓度更高,补体C3、补体C4浓度更低(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阳性率(P<0.05);与缓解期对比,活动期IgG、IgM、IgA浓度更高,补体C3、补体C4浓度更低(P<0.05)。结论 临床上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到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诊断中优势明显,准确性较高,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充分依据,应加强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类风湿关节炎 联合检测 诊断
下载PDF
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孙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7-0050,共4页
探究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监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个体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免疫指标补体3(C3)、补体4(C4)、免疫球蛋白G(IgG)... 探究免疫学检验因子联合监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个体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免疫指标补体3(C3)、补体4(C4)、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水平进行对比以了解差异,通过对存在相关性的指标进行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绘制,来评价对应指标在诊断之中的价值。结果 RF、AKA、C3、C4、IgG、IgM和IgA在进行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过程中,单独应用均可对类风湿关节炎形成反映(P<0.05),而联合多指标进行诊断,其敏感度为92.5%,特异度87.5%。结论 RF、AKA、C3、C4、IgG、IgM和IgA联合进行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将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下载PDF
免疫学指标联合检验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韩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8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免疫学指标联合检验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鸢都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进行免疫学指标单项及联合检验,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类风湿... 目的:观察免疫学指标联合检验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鸢都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进行免疫学指标单项及联合检验,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结果,并观察RF、AKP、Anti-CCP联合检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75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有66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例。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低于RF、AKP、Anti-CCP单项检查(χ^(2)=24.981,P<0.001;χ^(2)=10.811,P=0.001;χ^(2)=29.944,P<0.001),特异度高于RF、AKP、Anti-CCP单项检查(χ^(2)=4.431,P=0.035;χ^(2)=6.250,P=0.012;χ^(2)=4.431,P=0.03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诊断中采用联合诊断方式,相较于免疫学指标单项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帮助患者尽早确诊疾病,辅助临床获得更为全面的病情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检验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应用效果观察
11
作者 黄释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3-0166,共4页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诊断,运用免疫学检验加检测的方式,随后分析上述两种方式联合后最终的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此之外再选取30名健康人员,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诊断,运用免疫学检验加检测的方式,随后分析上述两种方式联合后最终的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此之外再选取30名健康人员,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上述患者和成员的两种抗体(PF、CCP)以及水平(CRP),同时,还有免疫球蛋白的浓度以及每项指标采用联合检测方法检测出阳性的概率。结果 两种抗体PE和CCP还有水平CRP观察组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浓度(lgG、lgM以及lgA)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补体C3则低,P<0.05;观察组在联合检测阳性率的指标中,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学检验加检测的方式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过程中的效果显著,可准确地检测出抗体以及各项水平和浓度,因此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类风湿关节炎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建飞 武慧群 +2 位作者 李凌鑫 罗伟贤 任连军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均治疗两周。于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疼痛(VAS)评分、炎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指标(Treg细胞、Th17细胞、Treg/Th17细胞),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中医证候关节肿胀、冷痛、压痛、晨僵、屈伸不利评分分别为(0.72±0.18)分、(0.70±0.20)分、(0.81±0.22)分、(0.68±0.15)分、(0.77±0.19)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3±0.24)分、(0.96±0.23)分、(1.14±0.26)分、(0.91±0.21)分、(1.0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DAS28、VAS评分分别为(2.18±0.33)分、(2.46±0.2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6±0.47)分、(2.89±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ESR、抗CCP抗体、RF、CRP、TNF-α水平分别为(16.23±2.29) mm/h、(172.30±30.14) IU/mL、(130.85±15.42) IU/mL、(10.20±1.68) mg/L、(18.95±4.38) 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84±3.41) mm/h、(205.68±36.77) IU/mL、(157.62±24.10) IU/mL、(13.65±2.06) mg/L、(24.51±6.0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分别为(2.61±0.35)%、2.44±0.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17±0.28)%、1.68±0.32,Th17细胞百分比为(1.07±0.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9±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活动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烧山火针刺法 甲氨蝶呤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13
作者 李斌华 熊伟 +1 位作者 程凌 陆华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7-1614,共8页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确定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征基因,并分析免疫细胞在RA相关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GSE1919和GSE77298芯片均来自GEO数据库。运用R语言将两芯片进行合并与批次矫正,得到一个新数据集,并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确定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征基因,并分析免疫细胞在RA相关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GSE1919和GSE77298芯片均来自GEO数据库。运用R语言将两芯片进行合并与批次矫正,得到一个新数据集,并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Metascape富集分析和GO、KEGG富集分析。运用R软件“randomForest”包在随机森林(RF)算法下筛选RA特征基因,并依据基因评分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提取排名前4的基因(HubGene)进行后续分析。应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计算样品中免疫细胞丰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筛选出排名前15的基因作为RA特征基因:STAT1、RUNX3、AR、CDH11、LMO4、TIMP1、PLXNC1、CAP2、PRKAA2、VDR、SPP1、HCK、EPHB2、KCNAB1、ITGB7,其中STAT1、RUNX3、CDH11在RA滑膜组织中均上调,AR在RA滑膜组织中下调。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RA与活化CD4 T细胞相关性最显著。与RUNX3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免疫细胞最多。RUNX3与活化B细胞、活化CD4 T细胞、活化CD8 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效应性记忆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显著正相关,但与NK细胞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确定了与RA相关的15个特征基因,其中排名前4的基因为STAT1、RUNX3、AR、CDH11。强调了活化CD4 T细胞、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活化B细胞等免疫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为RA诊断和免疫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类风湿关节炎 基因 免疫细胞
下载PDF
探析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有效应用效果
14
作者 甄智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出的120例患者均为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到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另60例患者为健康人员,患病人员和健康人员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所... 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出的120例患者均为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到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另60例患者为健康人员,患病人员和健康人员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接受免疫学单项和联合检测,对比患病人员与健康人员在免疫学指标方面存在的区别以及单项免疫学检查和联合免疫学检验在诊断效能方面的异同。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患者不论是接受单项检测还是联合检测,其检出率都相对较高(P<0.05);对比RF、抗CCP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相对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RF水平、IgG水平相对更高,而补体C3、补体C4则相对更低(P<0.05)。结论 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可以准确检出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发展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联合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效果与检出率观察
15
作者 陈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200-0203,共4页
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方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方法 同一时期,从我院选取相同数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常规体检健康者开展研究,分设两个组别,这些参与研究的人员分别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开始后研究对象均检测... 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方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方法 同一时期,从我院选取相同数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常规体检健康者开展研究,分设两个组别,这些参与研究的人员分别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开始后研究对象均检测免疫学指标,根据研究结果比较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以及免疫学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单项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例数均比对照组多(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比单项指标检测高(P<0.05);研究组R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IgG水平较高、补体C3、补体C4较低,和对照组差别均显著(P<0.05)。结论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有效性,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参考,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 免疫检验联合检测 检出率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姚佳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398-3401,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收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计算SII(PLT×N/L)、PLR(PLT/L)、NLR(N/L)、PNR(PLT/N)和PWR(PLT/WBC)。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细胞相关指标与RF、抗CCP抗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RF、抗CCP抗体水平及PLR、SII、NLR均高于对照组,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N、PLT、MPV、PNR及PW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I与血清RF、抗CCP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1、0.384,P<0.05),但相关性均较弱。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诊断RA的最佳截断值为0.26,曲线下面积为0.622,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62.0%。结论RA患者SII高于健康者,并且与RF、抗CCP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为RA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以东 秦刚 +3 位作者 何凯毅 龚玉芳 李威材 吴广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12-4318,共7页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其涉及的免疫学特征改变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及与免疫细胞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其涉及的免疫学特征改变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及与免疫细胞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基于GEO与ImmPort数据库,采用差异表达分析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表达上调的免疫相关基因,采用GO与KEGG富集分析探索这些上调基因的潜在作用。采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特征基因,独立的数据集进行差异验证,绘制特征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性能。采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细胞的差异情况及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最后,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确定免疫细胞中单核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果效应。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得到了39个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在趋化性、细胞因子活性、免疫受体活性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其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外周迁移等途径显著富集;②通过Lasso与SVM-RFE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了5个特征基因,分别为CXCL13、SDC1、IGLC1、PLXNC1和SLC29A3,独立的数据集对特征基因验证发现他们同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中高表达,5个特征基因在2个数据集中的AUC值均大于0.8;③免疫细胞浸润发现大多数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里表现出更高的浸润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5个特征基因与记忆B细胞、不成熟B细胞等呈正相关性,逆方差加权法发现单核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机器 免疫浸润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NLRC3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 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雪芬 孙玥 张皖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825,共8页
目的探索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在RA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50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巨噬细胞,根据分... 目的探索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在RA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50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巨噬细胞,根据分组要求进行转染处理,分为正常健康对照(NC)组、RA巨噬细胞模型(RA-MC)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敲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STING敲低(RA-MC联合siRNA-STING)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焦亡的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NLRC3、STING、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ELISA测定各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RA-MC组中巨噬细胞表现出细胞焦亡的特点;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改善,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加重;与NC组相比,RA-MC组中STING、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也升高,而NLRC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也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的情况则与之相反;同样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会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结论NLRC3可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减少caspase-1、GSDMD焦亡蛋白的产生,进而拮抗巨噬细胞焦亡,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从而减轻RA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焦亡 免疫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加味宣痹汤内服外洗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湿热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王旭 吴金友 +4 位作者 戎蓉 连博 郝芬丽 乔银银 范兴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宣痹汤内服外洗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湿热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湿热痹阻证RA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 目的探讨加味宣痹汤内服外洗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湿热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湿热痹阻证RA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为期3个月的免疫抑制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宣痹汤内服外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分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of 28 joints,DAS28)、骨性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屈伸不利、肿胀、疼痛、压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DAS28、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F、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RF、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宣痹汤内服外洗结合免疫抑制剂应用于RA湿热痹阻证具有增效减毒、缓解症状、减轻疾病活动度、调节炎症及血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抑制剂 加味宣痹汤 内服外洗 湿热痹阻证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杨丽 王婷婷 +1 位作者 王欢 吴建红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小关节和其他器官系统,最终可导致骨侵蚀、关节畸形和器官损伤[1]。随着RA患者病程的延长,致残率明显升高。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小关节和其他器官系统,最终可导致骨侵蚀、关节畸形和器官损伤[1]。随着RA患者病程的延长,致残率明显升高。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亦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 影像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