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测研究
1
作者 李小芬 刘媛 +2 位作者 王乐 曾邕萍 杨有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结核病(TB)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RA合并TB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3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B感染分为感染组(47例)和...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结核病(TB)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RA合并TB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3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B感染分为感染组(47例)和未感染组(176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RA合并TB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列线图建立RA合并TB感染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与未感染组比,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的患者占比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血清CRP、ESR水平升高是RA患者合并T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预测建模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灵敏度为74.10%,特异度为86.80%;验证集ROC的AUC为0.957,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87.10%;列线图模型结果提示,模型预测RA患者合并TB感染风险与实际发病风险较为一致,模型对合并TB感染的预测准确性高。结论年龄较大、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血清CRP、ESR水平升高是RA患者合并T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较为直观、可靠的工具,有助于及时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TB感染风险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核感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七味通痹口服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童孝宇 高霞 +7 位作者 王佳佳 陈夏霖 唐明 曹亮 李吉峰 章晨峰 王振中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及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张秀荣 崔欣美 +3 位作者 赵海燕 戴缙 付佳新 王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究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目的探究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针对疼痛难忍者临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e peptide antibody,抗CCP抗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程度及疾病活动度:治疗后两组患者VAS、DAS28分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RF、CRP、TNF-α、抗CCP抗体、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与对照组4.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对RA患者实施干预,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及疾病活动度,调节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通脉针灸法 甲氨蝶呤 对乙酰氨基酚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Th17/Treg平衡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治国 兰小雨 +3 位作者 陆燕 吴婷婷 王丽 纪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一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纠正Th17/Treg失衡状态,从而抑制RA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本文总结与分析了近5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RA中Th17/Treg轴的干预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RA中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治疗R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 TH17/TREG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5
作者 武瑞骐 周毅 +5 位作者 夏天 张驰 杨启培 张璇 张亚忠 崔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3715-3721,共7页
背景:许多临床研究观察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遗传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 背景:许多临床研究观察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遗传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遗传学的角度对潜在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见解,为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P<5×10^(-8))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研究结局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症、5个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包括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足跟骨密度以及前臂骨密度。逆方差加权法为该研究评估因果效应的主要分析方法,文章采用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加权中值方法和MR-Egger回归用于补充说明,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及骨密度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Cochran’s Q检验异质性,利用MR-Egger-intercept检验是否存在水平多效性。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结果表明遗传预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呈正相关(OR=1.123,95%CI:1.077-1.171,P=4.02×10^(-8)),异质性检验表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不存在异质性(P=0.388),MR-Egger-intercept检验未检测到水平多效性(P=0.571),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没有产生偏倚。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与5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显示如下:全身骨密度(OR=1.000,95%CI:0.988-1.012,P=0.925)、腰椎骨密度(OR=0.999,95%CI:0.982-1.016,P=0.937)、股骨颈骨密度(OR=1.001,95%CI:0.986-1.016,P=0.866)、足跟骨密度(OR=0.996,95%CI:0.989-1.004,P=0.419)、前臂骨密度(OR=1.063,95%CI:0.970-1.031,P=0.996)。MR-Egger-intercept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全身骨密度:P=0.253;腰椎骨密度:P=0.638;股骨颈骨密度:P=0.553;足跟骨密度:P=0.444;前臂骨密度:P=0.079)。③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通过慢性炎症与骨的形成、骨溶解和吸收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骨质疏松症,此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体内的自身抗体(如抗瓜氨酸蛋白抗体)阳性也与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④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身免疫水平的系统性炎症指标、糖皮质激素的规范使用以及定期进行骨质疏松症风险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密度 孟德尔随机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因果关联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工具变量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探究
6
作者 杨靖泽 尹劲 +3 位作者 胡清 杨海青 张涵 易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相对增强(RE)、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相对增强(MRE)、最大强化斜率(Slope_(max))、最大增强(ME)],评价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系,DCE-MRI定量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E、MRE、ME、Slope_(max)、AU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AUC值分别为0.719、0.767、0.800、0.834、0.814,联合预测AUC值最大为0.928;预后不良患者病程、关节压痛与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情况显著相关(P<0.05);RE、MRE、ME、Slope_(max)、AUC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BG、D-D、PT、APTT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凝血功能状态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可靠手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7
作者 范以东 秦刚 +3 位作者 何凯毅 龚玉芳 李威材 吴广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27期4312-4318,共7页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其涉及的免疫学特征改变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及与免疫细胞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其涉及的免疫学特征改变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及与免疫细胞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基于GEO与ImmPort数据库,采用差异表达分析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表达上调的免疫相关基因,采用GO与KEGG富集分析探索这些上调基因的潜在作用。采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特征基因,独立的数据集进行差异验证,绘制特征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性能。采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细胞的差异情况及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最后,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确定免疫细胞中单核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果效应。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得到了39个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在趋化性、细胞因子活性、免疫受体活性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其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外周迁移等途径显著富集;②通过Lasso与SVM-RFE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了5个特征基因,分别为CXCL13、SDC1、IGLC1、PLXNC1和SLC29A3,独立的数据集对特征基因验证发现他们同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中高表达,5个特征基因在2个数据集中的AUC值均大于0.8;③免疫细胞浸润发现大多数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里表现出更高的浸润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5个特征基因与记忆B细胞、不成熟B细胞等呈正相关性,逆方差加权法发现单核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慧晓 宋宜来 +1 位作者 闫欣 刘中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干细胞疗法在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作参考。方法通过Pub...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干细胞疗法在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作参考。方法通过Pubmed和知网等平台,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干细胞疗法对RA的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干细胞通过“免疫重置”或抑制自身免疫有效对抗RA,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减轻疾病活动度,治疗过程安全可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干细胞疗法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今后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究,为RA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双能X射线吸收法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方靖 刘有云 +6 位作者 祁生平 李作瑞 杨富艳 王燕彬 畅旭东 韩琼 王建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测量腰椎L1~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前臂整体等部位。根据BMD检测结果,将患者各部位BMD的T值≤-2.5 SD纳入OP组(121例),BMD的T值>-2.5 SD纳入非OP组(79例)。对比分析两组RA患者不同部位的BMD的T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D的T值诊断OP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青海地区绝经后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OP组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均明显低于非OP组。ROC曲线分析中,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诊断OP的灵敏度分别为96.20%、95.22%、90.16%、96.03%、92.01%、89.36%、99.26%、90.02%和96.03%,特异度分别为81.00%、82.19%、85.22%、83.06%、83.06%、90.22%、80.06%、86.23%和83.09%,AUC分别为0.908、0.905、0.896、0.906、0.903、0.879、0.918、0.901和0.906。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龄、病程长、28个关节的风湿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及补充钙剂等均为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DXA检测RA发生OP患者BMD可作为OP评估的“金标准”,且影响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以降低O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射线(DXA) 青海地区 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 骨质疏松(OP)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
10
作者 阿不都许克尔·阿不都卡地尔 玉苏甫·买提努尔 尔西丁·买买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和预后良好组(148例),通过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构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BP神经网络、XGBoost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PR曲线筛选出最佳预测模型后,采用SHAP解释模型对其进行特征解释,并随机抽取1例患者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两组年龄、吸烟史、职业、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Ig M、红细胞沉降率、谷草转氨酶、热盐包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骨质疏松仪治疗、关节功能状态分期、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6,95%CI:1.021~1.113)、职业(OR=16.711,95%CI:5.499~50.787)、骨质疏松仪使用情况(OR=6.836,95%CI:2.362~19.782)、关节功能状态分期(OR=2.756,95%CI:1.388~5.474)、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OR=6.287,95%CI:2.514~15.718)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及PR曲线结果显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性能最好,可信性最高。SHAP解释模型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职业等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患者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职业、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年龄、是否推拿治疗为该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后预测模型可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可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和规范性治疗,减少不良预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SC NLRP3水平及意义
11
作者 姜永森 赵春楠 +3 位作者 张泽智 刘艳伶 丁佩剑 耿学丽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RA组、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RA组、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SC和NLRP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SC、NLRP3水平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RA组血清A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NLRP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C、NLRP3为RA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SC和NLRP3水平升高与DAS28评分独立相关,血清ASC、NLRP3对RA及其疾病活动度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下载PDF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彦君 王玲 莫成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71-17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以有效快速地治疗疾病为目标,主要是通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从长远来看不良反应较为明显。RA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痹症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以有效快速地治疗疾病为目标,主要是通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从长远来看不良反应较为明显。RA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痹症范畴,其中以寒湿痹阻型最为多见,中医药治疗以“调养”为主,往往疗效稳定、温和安全且费用低廉。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短,具有减毒增效的优势。现从RA的发病机制、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综述如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通过p38/JNK-白细胞介素-6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
13
作者 卞铨意 朱莹 白定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14,共11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A-FLS)异常细胞表型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滑膜细胞,显微...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A-FLS)异常细胞表型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滑膜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用免疫荧光检测Vimentin蛋白表达来鉴定RA-FLS。将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分为4组:对照组、LIPUS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组和TNF-α+LIPUS组或3组: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组和IL-6+LIPUS组。CCK8和EDU实验分别检测LIPUS对RA-FLS细胞活性和增殖的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LIPUS对RA-FLS迁移能力的影响,RT-q PCR检测RA-FLS中重要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基因表达,ELISA进一步检测LIPUS对RA-FLS中关键效应分子IL-6蛋白水平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LIPUS对RAFLS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较纯净的RA-FLS。在体外培养的RA-FLS中,首先,LIPUS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活性(P<0.001)和增殖(P=0.007),但它对其迁移及迁移相关MMPs(MMP2和MMP9)转录水平的作用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NF-α诱导的炎性环境下,LIPUS能够抑制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m RNA水平上的高表达(P<0.001),但其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MP1和MMP13的抑制作用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LIPUS抑制TNF-α诱导的RA-FLS中IL-6的分泌(P<0.001),同时也抑制IL-6诱导的RA-FLS增殖(P=0.003)。LIPUS能够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 MAPK(P=0.033)的磷酸化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磷酸化(P=0.019),但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 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则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LIPUS能够减少炎性状态下RA-FLS的异常增殖而不作用于其迁移,该作用可能与p38/JNK-IL-6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增殖
下载PDF
针刀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Meta分析
14
作者 陈辉 陈南萍 马久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841-846,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刀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维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搜集有关针刀联合药物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2名...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刀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维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搜集有关针刀联合药物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2名评审人员独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严格按标准评价其文献质量,之后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然后用RevMan 5.4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个RCT,合计947例R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联合药物治疗RA的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结论 针刀联合药物治疗RA具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但因为此次研究纳入文献少且质量偏低,后续需更多高质量RCT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刀疗法 联合用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王惠敏 王欢欢 +3 位作者 冯梅 高源 董莹莹 柏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6-438,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从中医“同治异病”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都采用了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治疗方法,证实了DPN、RA在其证候特点的相同点,也推出了两者“异病同治”的客观存在性。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和RA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体调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s, RAGE)信号通路实现的,但对不同病变有不同的侧重点。DPN的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和刺激突触再生来保护神经。RA的治疗往往依赖于对肿瘤坏死因子(transforming necrosis factor, 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通路的调节,以减少炎性因子,调节免疫。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相同途径和不同途径治疗DPN、RA,两者虽有相通之处和内在联系,但也有不同之处,故应着眼于不同的方向,为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异病同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反应的研究进
16
作者 吴永吉 颉旺军 +4 位作者 张星华 张宏涛 任超展 张广军 井维尧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该文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RA炎性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乙肝病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基因的筛选鉴定
17
作者 赵娜 张小钰 +1 位作者 王洪星 张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898-1907,共10页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共同基因特性。方法:在GEO综合数据库获得HBV和RA基因芯片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鉴定HBV和RA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并利用GO进行富集信号通路分析。利用验证队列筛选差异基...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共同基因特性。方法:在GEO综合数据库获得HBV和RA基因芯片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鉴定HBV和RA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并利用GO进行富集信号通路分析。利用验证队列筛选差异基因。通过免疫组化(IHC)和免疫荧光(IF)的方法对HBV合并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中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利用WGCNA筛选出HBV患者和RA患者外周血中44个共享基因。通过GO分析发现,共享基因富集在锌离子结合、I-kappaB激酶/NF-kappaB激酶、外源性细胞凋亡的正调控等信号通路。差异分析显示,DYNLT1、GRIPAP1、kiAA2013、MLF2和TRAFD1在HBV和RA组中均上调。IHC和IF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LF2和TRAFD1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LF2和TRAFD1可能是HBV与RA的关键基因,这为HBV合并RA 的发病机制、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信息学 MLF2 TRAFD1
下载PDF
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18
作者 孙敏 李开言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氯诺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氯诺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SR、CRP、PLT、IgG、IgA、IgM、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RA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注射用氯诺昔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崖爬藤属植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19
作者 陈艳柠 陈懿冲 杨成梓 《海峡药学》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崖爬藤属植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崖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整理,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崖爬藤属植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结合GeneCards、DisGeNET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崖爬藤属植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崖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整理,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崖爬藤属植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结合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相关靶点,构建崖爬藤属植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PPI网络删选出关键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用AutoDock 4.2.6软件将崖爬藤属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初步筛选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川陈皮素、异鼠李素5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获得10个核心靶点;对上述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崖爬藤属植物治疗RA的主要通路有乙型肝炎通路、癌症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结论说明崖爬藤属植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从而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爬藤属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血清LYVE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李骁瀚 张小钰 +1 位作者 王洪星 张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446-2452,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VE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RA相关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OA)与健康体检者全血各10例,分别检测全血标本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清中类... 目的:探究血清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VE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RA相关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OA)与健康体检者全血各10例,分别检测全血标本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循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LYVE1含量。通过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模型分析血清中的LYVE1与其余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中LYVE1含量明显低于OA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A患者血清中的LYVE1与ESR、RF、Anti-CCP抗体、CRP呈负相关。结论:LYVE1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血清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RA与评估RA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LYVE1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