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综合分析
1
作者 张广旭 王康君 +3 位作者 郭明明 谭一罗 孙中伟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8个性状,利用获得性状值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最长距离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系间亦有差异;千粒质量与除长宽比外的其他几个性状均呈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圆度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Ⅴ类,类群Ⅰ到类群Ⅴ的千粒质量均值逐级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籽粒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共可解释93.91%的性状信息。通过综合分析4个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筛选出LM20080、LM20070、LM20069等10个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性状稳定的新品系,为江苏淮北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不同播期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宁夏春麦区小麦资源株高、籽粒性状及抗病性分析
2
作者 孙刚 陈佳静 +6 位作者 姚明明 毛馨缘 李清峰 刘彩霞 刘凤楼 李文侠 王掌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4-971,共18页
为评价我国4个主要育种阶段来源于不同麦区的小麦资源在宁夏春麦区的株高、籽粒性状和抗病性,以及为宁夏小麦育种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优异种质,本研究以4个育种阶段共228份小麦资源为材料,采用熵值赋权DTOPSIS法对这些资源的株高和籽... 为评价我国4个主要育种阶段来源于不同麦区的小麦资源在宁夏春麦区的株高、籽粒性状和抗病性,以及为宁夏小麦育种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优异种质,本研究以4个育种阶段共228份小麦资源为材料,采用熵值赋权DTOPSIS法对这些资源的株高和籽粒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优良育种亲本。通过田间抗性调查结合18个与宁夏小麦主要病害相关的分子标记对这些资源的抗病性及抗病基因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阶段Ⅰ~Ⅳ,材料的株高和蛋白质性状呈降低趋势,而穗粒数和粒重呈增加趋势。根据Ci值筛选出11份资源(占总数5%),分别为红兴隆3号、糯麦、新疆小麦、上林小麦、宁春45号、会宁19号、宁春32号、宁春58号、甘春25号、永良15号和小冰33号。抗性调查结果表明,228份资源中分别有181份、220份和83份表现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Ci值筛选出的11份资源对条锈病和叶锈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其中红兴隆3号、上林小麦和小冰33号还兼抗白粉病。此外,18个与抗病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在228份资源中表现出不同比例的扩增。总之,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小麦主要病害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可用于国内小麦资源不同育种阶段的评价,筛选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资源可作为宁夏小麦育种的候选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籽粒性状 DTOPSIS法 抗病性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微胚乳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及含油率的直感效应
3
作者 何森 郝小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分析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性状及含油率,为利用微胚乳玉米花粉直感效应改良普通玉米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为父本,与3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授粉杂交... 【目的】分析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性状及含油率,为利用微胚乳玉米花粉直感效应改良普通玉米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为父本,与3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授粉杂交,以普通玉米品种自交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组合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百粒重、胚重比、含油率和胚含油率等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以微胚乳玉米自交系的花粉和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花粉分别与普通玉米授粉,总体上均可提高其当代籽粒的百粒重,尤其对提高桂单0810×71-72、桂单0810×45-48、桂单166×71-72、桂单166×49-52、桂单166×65-66、桂单901×61-62和桂单901×49-52组合百粒重的效果更佳;各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百粒重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中除桂单0810×63-64组合外,其余组合较其对应的CK提高1.37%~20.27%;8个微胚乳玉米材料花粉授粉均可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提高桂单0810、桂单166和桂单901当代籽粒的胚重比;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含油率较其对应CK提高18.55%~68.70%,其中,GD901×65-66组合的籽粒含油率最高,GD166×61-62组合的籽粒含油率最低;胚含油率较其对应CK提高16.22%~35.26%,其中,GD901×73-74组合的胚含油率最高,GD166×61-62组合的胚含油率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含油率与胚含油率和胚重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胚重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微胚乳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存在花粉直感效应,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后当代玉米籽粒的胚重比、含油率和胚含油率均有所提高,因此,微胚乳玉米花粉可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发挥正向作用。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率可通过提高籽粒胚重比、百粒重和胚含油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胚乳玉米 普通玉米 花粉直感效应 籽粒性状 含油率
下载PDF
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及其育种策略
4
作者 袁谦 赵永涛 +4 位作者 张中州 甄士聪 望俊森 张立超 张文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41,共8页
大粒性状对于小麦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大粒型小麦新种质籽粒性状的遗传特性,以漯麦76(大粒型)和L529(小粒型)为亲本构建P_(1)、P_(2)、F_(1)、F_(2)、B_(1)和B_(2)共4个世代6个群体,利用SmartGrain软件获得籽粒性状数据,采用... 大粒性状对于小麦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大粒型小麦新种质籽粒性状的遗传特性,以漯麦76(大粒型)和L529(小粒型)为亲本构建P_(1)、P_(2)、F_(1)、F_(2)、B_(1)和B_(2)共4个世代6个群体,利用SmartGrain软件获得籽粒性状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大粒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千粒重的最佳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I),籽粒面积和粒长的最佳模型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PG-ADI),籽粒周长的最佳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模型(2MG-ADI),粒宽的最佳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综上,对大粒性状的选择,应采用“高粒重×高粒重”的组合配制方案构建F2(单交)和B2(大粒亲本回交)选择群体,多环境鉴定,以低代宽、高代严的选择标准,在高代对大粒性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性状 SmartGrain软件 图像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
下载PDF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籽粒性状比较分析
5
作者 邓思情 吴月莹 +4 位作者 郑冉 朱通通 田丰 王杰 邓敏 《作物研究》 2023年第3期282-286,311,共6页
湖南省玉米种质资源较匮乏,为丰富湖南省的优良种质资源,在湖南省湘潭市采取随机排列的方式进行试验,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45份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百粒质量和容重5个性状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各籽粒性状在各个亚群之间存在广... 湖南省玉米种质资源较匮乏,为丰富湖南省的优良种质资源,在湖南省湘潭市采取随机排列的方式进行试验,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45份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百粒质量和容重5个性状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各籽粒性状在各个亚群之间存在广泛遗传差异,总群及各亚群百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容重变异系数最小,其百粒质量可作为湖南省玉米选种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相关数据筛选发现热带玉米各性状表现较好,是湖南省玉米种质资源选择较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籽粒性状 热带种质 温带种质
下载PDF
喷施不同剂量胺鲜·乙烯利对夏玉米农艺性状、抗倒性及籽粒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翟吉庆 刘蔚霞 +6 位作者 张超 吴广俊 王发军 乔健 路笃旭 翟乃家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5期42-45,247,共5页
为研究化控对夏玉米农艺性状、抗倒性能、籽粒脱水速率及穗重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应用于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指导,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胺鲜·乙烯利为试验材料,设置375 g/hm^(2)(T1)、750 g/hm^(2)(T2)、1125 g/hm^(2)... 为研究化控对夏玉米农艺性状、抗倒性能、籽粒脱水速率及穗重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应用于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指导,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胺鲜·乙烯利为试验材料,设置375 g/hm^(2)(T1)、750 g/hm^(2)(T2)、1125 g/hm^(2)(T3)3个不同的喷施浓度,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进行了喷施不同剂量胺鲜·乙烯利对玉米地上部节间长度、茎粗、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及抗倒性能和后期籽粒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胺鲜·乙烯利能够明显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在T1剂量处理下,玉米农艺性状、抗倒伏性能、籽粒脱水速率综合表现最好,田间倒伏率比CK降低38.46%,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比CK降低2.20%,有利于机械收获。化控处理能够通过提高玉米抗倒伏性能、降低株高与加速籽粒后期脱水促进早熟,实现玉米籽粒直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艺性状 抗倒性 籽粒性状
下载PDF
联合收获时间对不同生育类型胡麻籽粒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吴瑞香 杨建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为明确联合收获时期对不同生育类型胡麻籽粒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坝选3号(中早熟)、晋亚12(中晚熟)2个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花后35 d、40 d、45 d、50 d、55 d、60 d进行联合收获,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 为明确联合收获时期对不同生育类型胡麻籽粒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坝选3号(中早熟)、晋亚12(中晚熟)2个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花后35 d、40 d、45 d、50 d、55 d、60 d进行联合收获,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含油量和亚麻酸含量,以确定获得最佳种子活力的收获时期及亚麻酸含量较高时的收获时间。结果表明,中早熟品种在花后45~50 d收获,中晚熟品种在花后55~60 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种子活力的籽粒,若要籽粒具有较高的亚麻酸含量,中早熟品种宜在花后40~45 d收获,中晚熟则宜在花后50~55 d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联合收获 籽粒性状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籽粒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51
8
作者 徐豹 徐航 +3 位作者 庄炳昌 路琴华 王玉民 李福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33-739,共7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资源5279份百粒重、种皮色、泥膜、脐色等籽粒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发现:(1)81.1%材料的百粒重≤2.5g。(2)百粒重的大小与种皮色、泥膜、脐色有密切联系。(3)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本文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资源5279份百粒重、种皮色、泥膜、脐色等籽粒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发现:(1)81.1%材料的百粒重≤2.5g。(2)百粒重的大小与种皮色、泥膜、脐色有密切联系。(3)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东南部。根据中国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综合表现,讨论了:(1)根据百粒重,野生大豆分型如下:百粒重≤2.5g为“野生型”,2.51-5g为“半野生Ⅰ型”,> 5g为“半野生Ⅱ型”。(2)根据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提出大豆起源于我国北方。除了黄河流域以外,东北的东南部很可能是另一起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籽粒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磨粉品质及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桑伟 穆培源 +3 位作者 徐红军 庄丽 王亮 邹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5,95,共7页
为给新疆冬、春小麦品种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以30个新疆冬小麦品种和36个新疆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疆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磨粉品质特性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冬、春小麦品种籽粒性状基本相近,各有优劣... 为给新疆冬、春小麦品种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以30个新疆冬小麦品种和36个新疆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疆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磨粉品质特性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冬、春小麦品种籽粒性状基本相近,各有优劣,主要差异表现在硬度大小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硬度(47.1)小于春小麦品种(61.8);冬小麦品种的出粉率和黄度分别高于和低于春小麦品种,说明冬小麦品种的磨粉品质优于春小麦品种。新疆本地育成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51.8)小于春小麦品种(62.9),出粉率高于春小麦品种,灰分、红度和黄度也高于春小麦品种。综合来看,新疆本地育成春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略优于冬小麦品种,磨粉品质优于冬小麦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新疆冬、春小麦籽粒硬度与破损淀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含量与面粉灰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籽粒硬度和籽粒蛋白含量与新疆小麦磨粉品质关系最为密切。总之,在新疆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改良中,应以籽粒硬度和面粉色泽改良为重点,同时也要提高新疆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和出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磨粉品质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小麦籽粒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曼丽 赵林姝 +5 位作者 郭会君 古佳玉 李军辉 谢永盾 赵世荣 刘录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9-1035,共7页
为了明确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控制基础,以γ射线诱变结合花药培养创制的大粒、高蛋白小麦新种质H307及生产上主栽品种郑麦9023创建的含有31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利用QTL-ICIMapping V3.3软件构建了包含133对SSR标记的遗传连锁... 为了明确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控制基础,以γ射线诱变结合花药培养创制的大粒、高蛋白小麦新种质H307及生产上主栽品种郑麦9023创建的含有31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利用QTL-ICIMapping V3.3软件构建了包含133对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周长、粗蛋白和淀粉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在两年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47个加性QTL和10个QTL富集区,其中6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1D、2B、3D、6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4%~13.14%的表型变异;31个粒形QTL,位于1B、1D、2B、3B、3D、5A、5D、6B、6D、7A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90%~15.86%的表型变异;10个粗蛋白和淀粉含量QTL,分别位于1A、1B、4B和6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64%~12.19%的表型变异。2B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贡献率较大且能稳定表达的重要染色体区段,该区段包含控制小麦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和周长的10个QTL。1BL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控制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微效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64%,与连锁分子标记gwm818的遗传距离为0.22cM,该位点是一个不同于前人研究结果的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SSR标记 QTL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籽粒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17
11
作者 秦伟伟 李永祥 +8 位作者 李春辉 陈林 吴迅 白娜 石云素 宋燕春 张登峰 王天宇 黎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0-1518,共9页
籽粒大小及百粒重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解析籽粒性状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HZS)和Mo17为亲本,构建包含13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inbredline,RIL)的RIL群体。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获... 籽粒大小及百粒重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解析籽粒性状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HZS)和Mo17为亲本,构建包含13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inbredline,RIL)的RIL群体。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获得的高密度多态性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位点,构建了包含1262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5个环境条件下的粒长、粒宽、百粒重、粒长/粒宽4个性状分别进行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定位,共检测到30个QTL。利用5个环境性状均值,共检测到11个QTL。其中粒长主效QTLqklen1、粒长/粒宽主效QTLqklw1在3个单环境条件下均被检测到,且定位在第1染色体相邻区域,物理位置分别为210-212Mb、207-208Mb,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2.60%和26.79%,被认为是控制玉米籽粒形状的主效位点。针对第1染色体207-212Mb区间,采用成组法t检验,对黄早四(受体)和Mo17(供体)构建的BC3F1回交群体进行单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BC3F1群体中qklen1和qklw1同样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提供了实用标记,而且为主效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籽粒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QTL) 高密度遗传图谱
下载PDF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的测交群体定位玉米籽粒性状杂种优势位点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战勇 吕盼晴 +5 位作者 张向歌 孙高阳 王洪秋 李卫华 付志远 汤继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1-631,共11页
【目的】粒型性状是玉米百粒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鉴定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可以为粒型性状关键杂种优势位点的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一套中国优良自交系lx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 【目的】粒型性状是玉米百粒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鉴定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可以为粒型性状关键杂种优势位点的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一套中国优良自交系lx9801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与自交系T7296测交构建包含184个测交种的群体。2013年,在河南浚县和长葛两点对测交群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等材料进行了田间鉴定,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成熟后连续收获10株对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进行考种。利用方差分析和t测验比较每个SSSL×T7296测验种单个性状与对照种T7296×lx9801的显著性差异,对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定位。【结果】单片段代换系的两个亲本在粒型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昌7-2的粒长和百粒重高于lx9801,而粒厚低于lx9801。测交群体4个籽粒性状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粒长的平均中亲优势在长葛和浚县点分别为19.32%和15.30%,粒宽的中亲优势分别为10.86%和10.07%,粒厚的中亲优势分别为6.23%和4.78%,百粒重的中亲优势分别为20.97%和25.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粒长与粒宽、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粒宽和粒厚与百粒重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粒宽与粒厚呈负相关关系。在2个环境中定位了13个粒长的杂种优势位点,其中1杂种优势位点同时被检测到。粒宽定位到14个杂种优势位点,在长葛点和浚县点分别检测到1个主效的杂种优势位点。粒厚检测到25个杂种优势位点,在第2、3、7和9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1个共同的杂种优势位点。百粒重在2种环境中共检测到24个杂种优势位点,有6个杂种优势位点同时被检测到,其中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共同的杂种优势位点h KW1a和h KW1b;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一个主效的杂种优势位点h KW7a,在长葛点和浚县的贡献分别为20.12%和11.03%;位于第8染色体的杂种优势位点h KW8b在2种环境中的贡献率分别为18.64%和8.76%。【结论】玉米粒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依次为粒长>粒宽>粒厚,在2种环境中共检测到75个杂种优势位点,其中11个杂种优势位点被同时检测到。由于粒长与脱籽率显著相关,而且在育种过程中难以对籽粒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子标记对粒长的杂种优势进行选择,从而选育出脱籽率高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性状 杂种优势位点 定位 单片段代换系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与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相吉山 穆培源 +5 位作者 桑伟 徐红军 庄丽 聂迎彬 崔凤娟 邹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2-817,共6页
为了给新疆冬小麦品种拉面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9份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与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性状中,千粒重与拉面手感、表观状态、光滑性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适口性显著正相... 为了给新疆冬小麦品种拉面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9份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与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性状中,千粒重与拉面手感、表观状态、光滑性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适口性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表观状态、黏弹性、光滑性、食味、拉面总分极显著负相关。磨粉品质中,出粉率与适口性显著正相关;灰分含量与食味显著负相关;L*值与适口性显著负相关;a*值与拉面手感、黏弹性、色泽、拉面总分显著正相关;b*值与拉面手感、黏弹性、光滑性、拉面总分显著负相关,与色泽极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色泽是影响新疆拉面品质的重要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黄度(b*值)与新疆拉面评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选育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应保持适当范围,并降低面粉黄度(b*值),从而达到改善新疆拉面品质的目的。对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资源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指标为:千粒重≥40.34g,粒径≥2.77mm,籽粒硬度≥63.78,容重≥779.85g·L-1,蛋白质含量(14%水分基)14.27%~16.90%,出粉率≥61.91%,灰分含量(14%水分基)≤0.45%,L*值≥90.87,a*值≥-1.16,b*值≤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冬小麦 籽粒性状 磨粉品质 新疆拉面 加工品质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谭静 姚文华 +2 位作者 徐春霞 罗黎明 番兴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4-908,共5页
选用8个胚乳性状差异显著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采用GriffingI交配设计组配,通过对亲本、F1和F2的鉴定,探讨主要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为有效利用热带硬质QPM种质改良、扩增我国温带QPM种质以及QPM籽粒性状改良和硬质QPM... 选用8个胚乳性状差异显著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采用GriffingI交配设计组配,通过对亲本、F1和F2的鉴定,探讨主要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为有效利用热带硬质QPM种质改良、扩增我国温带QPM种质以及QPM籽粒性状改良和硬质QPM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百粒体积、胚乳修饰度和籽粒密度在F1和F2代都表现一定的正向杂种优势;胚乳修饰度在F1代存在正反交差异,母体效应明显;4个性状的F2代表型值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大;百粒重和百粒体积主要受母体效应控制,基因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胚乳修饰度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控制,基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籽粒密度主要受母体效应控制,基因效应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这4个籽粒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均较小,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籽粒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相吉山 穆培源 +5 位作者 桑伟 聂迎彬 庄丽 徐红军 崔凤娟 韩新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2-1039,共8页
【目的】研究小麦品质及其遗传改良,为新疆优质及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企业加工利用提供指导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182个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的4个籽粒性状、5个磨粉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新疆小麦品种... 【目的】研究小麦品质及其遗传改良,为新疆优质及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企业加工利用提供指导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182个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的4个籽粒性状、5个磨粉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新疆小麦品种资源千粒重为41.38g,粒径为2.47mm,籽粒硬度为59.40,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56%,出粉率为59.59%,灰分含量为0.48%,L。值为90.78,a*值为-0.91,b*值为9.31;其中,籽粒硬度、a*值和b*值的变异系数大,具有很好的改良潜力和利用价值。新疆冬、春小麦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各具特色:冬小麦品种资源中,地方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较高,引进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面粉色泽较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面粉亮度较高、灰分含量较低;春小麦品种资源中,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面粉亮度较高,引进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较低、面粉色泽较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灰分含量较低、面粉色泽较好。按照新疆拉面专用粉标准来评价,只有新春28号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均符合优质拉面要求;各性状单独来看,籽粒硬度、出粉率、面粉亮度总体表现较好,面粉红度、面粉黄度总体表现一般,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总体表现较差。【结论】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籽粒硬度是引起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主要性状,面粉色泽是引起磨粉品质差异较大的主要指标;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磨粉品质总体优于春小麦,但蛋白质含量低于春小麦,面粉黄度大于春小麦。在优质新疆拉面育种中,冬、春小麦都应侧重于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改良,同时,冬小麦要关注面粉红度、而春小麦要关注面粉黄度。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冬小麦地方品种的籽粒硬度,引进品种的千粒重和面粉黄度,自育品种的粒径、灰分含量、面粉白度;以及春小麦引进品种的面粉色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粒径、籽粒硬度、出粉率等性状在新疆小麦优质育种中均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品种资源 籽粒性状 磨粉品质
下载PDF
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的籽粒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欢 张颖 +3 位作者 薛梦瑶 靖姣姣 白志英 李存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3,共7页
为给大麦遗传研究和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籽粒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的影响及籽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对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在... 为给大麦遗传研究和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籽粒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的影响及籽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对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在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和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半矮秆基因uzu降低了籽粒的千粒质量,亦降低了粒长和长宽比,但对籽粒的粒宽、粒厚作用并不明显。近等基因系之间的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在高秆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之间差异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与粒宽、粒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长呈显著相关,且与粒宽相关性最大,而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矮秆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粒厚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与粒长相关性最大,而与籽粒的长宽比则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株高近等基因系 籽粒性状 千粒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利用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籽粒性状与种子活力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朋 李斯深 +2 位作者 马鸿翔 张鹏 孙庆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43-46,共4页
利用1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籽粒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活力与多数籽粒性状呈正相关,仅与籽粒硬度呈负相关;进一步通过通径分析得知,粒宽、籽粒硬度、千粒重、容重对种子活力影响较大。系统... 利用1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籽粒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活力与多数籽粒性状呈正相关,仅与籽粒硬度呈负相关;进一步通过通径分析得知,粒宽、籽粒硬度、千粒重、容重对种子活力影响较大。系统分析后显示:依照低硬度→宽粒、高粒重→容重的顺序可选择出具有较高种子活力的小麦品系,可为育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籽粒性状 种子活力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水稻孕穗期干旱对籽粒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广生 靳德明 梅方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孕穗期干旱导致水稻籽粒的体积、长、宽、厚、长 /宽、千粒重等性状发生改变。在干旱或正常栽培条件下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体积的大小主要由该品种的粒长与粒宽所决定 ,籽粒长宽值越大 ,则体积越大 ;但干旱处理后某一品种籽粒长、宽、厚... 孕穗期干旱导致水稻籽粒的体积、长、宽、厚、长 /宽、千粒重等性状发生改变。在干旱或正常栽培条件下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体积的大小主要由该品种的粒长与粒宽所决定 ,籽粒长宽值越大 ,则体积越大 ;但干旱处理后某一品种籽粒长、宽、厚的相对变化率则均对该品种籽粒的体积变化有显著影响 ,且籽粒宽度的相对变化率对该品种粒体积变化的影响最大 ,籽粒厚度的相对变化率对其影响最小。在正常栽培条件下 ,水稻籽粒体积与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 ,但干旱处理后二者的相关性有所下降 ,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孕穗期 干旱气候 籽粒性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SmartGrain软件的小麦NaN_3诱变群体籽粒性状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娜 李明飞 +6 位作者 王超杰 杨佳秀 李倩倩 许喜棠 王怡 王成社 谢彦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2-1228,共7页
为了解小麦NaN3诱变后代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高通量表型分析软件SmartGrain对小麦新品种陕农33NaN3诱变群体(M3)籽粒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3代籽粒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千粒重>密度因... 为了解小麦NaN3诱变后代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高通量表型分析软件SmartGrain对小麦新品种陕农33NaN3诱变群体(M3)籽粒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3代籽粒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千粒重>密度因子>表面积>长宽比>粒宽>圆度>周长>粒长,诱变群体籽粒性状均值除长宽比外均较陕农33不同程度下降。千粒重与籽粒表面积、周长、粒长、粒宽、圆度、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7个籽粒性状对千粒重直接贡献表现为密度因子>粒宽>表面积>周长>长宽比>圆度>粒长,其中,密度因子、粒宽和表面积对千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成分(籽粒大小和籽粒形状)累计贡献率达到94.10%,说明2个主成分已经覆盖诱变群体所有籽粒性状的主要变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诱变群体 籽粒性状 SmartGrain软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常温种质库贮存高粱种子生活力及籽粒性状相关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延兵 于金友 +3 位作者 张华文 秦岭 王海莲 管延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58-61,共4页
为了解种质资源耐贮性及贮存高粱种子生活力和籽粒性状相关性,对1995年贮存的249份高粱种质发芽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10年,贮存于短期库的高粱种质有205份发芽率低于50%,占82.3%;发芽率在50%以上的材料有44份,占17.6%,少数种质资... 为了解种质资源耐贮性及贮存高粱种子生活力和籽粒性状相关性,对1995年贮存的249份高粱种质发芽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10年,贮存于短期库的高粱种质有205份发芽率低于50%,占82.3%;发芽率在50%以上的材料有44份,占17.6%,少数种质资源发芽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有2份材料发芽率高于90%,高粱种内不同品种之间种子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籽粒发芽率与籽粒壳包被度、着壳率、角质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0.2970,0.1304,发芽率与籽粒千粒重不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生活力 籽粒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