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草治沙模式对盐碱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张瑜 徐子棋 +5 位作者 陈光明 张志军 杨献坤 崔斌 王大中 芦贵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盐碱沙地不同林草措施的防风固沙效果,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模式1)和樟子松+蒙桑(Morus mongolica)+沙打旺(模式2)两种治沙模式为研究...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盐碱沙地不同林草措施的防风固沙效果,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模式1)和樟子松+蒙桑(Morus mongolica)+沙打旺(模式2)两种治沙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试验,分析其植被恢复状况和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模式1和模式2的乔灌草生长状况良好,第4年木本存活率达到74.0%~88.0%,总覆盖度分别达到86.6%和76.5%,具有较好的植被改善作用;(2)模式1、模式2均能够改变沉积物粒度特征,减少黏粒、粉粒、极细砂的风蚀量,且模式1的作用优于模式2;(3)该区域1.17~<157.90μm为环境敏感细组分,157.90~<630.50μm为环境敏感粗组分;(4)两种林草治沙模式均能够显著改变盐碱沙地下垫面风动力条件,削弱风蚀作用,使风蚀带走的细组分减少,且模式1的改善效果优于模式2。综上,模式1和模式2均对吉林省西部风蚀沉积特征有显著影响,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益,适宜在半干旱区沙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治沙模式 樟子松 沙棘 蒙桑 风沙沉积物 粒度特征 盐碱沙地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细粒度特征的面料图像检索
2
作者 罗辛 夏冬梅 +1 位作者 陶然 史有群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2期115-129,共15页
面料图像检索对于纺织工厂面料库存和样品管理意义重大,但面料外观的多样性以及织物纹理的精细性,使得在面料检索时面料的特征提取较困难。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细粒度特征的面料图像检索算法。该算法使用坐标注意(coordinate attention,... 面料图像检索对于纺织工厂面料库存和样品管理意义重大,但面料外观的多样性以及织物纹理的精细性,使得在面料检索时面料的特征提取较困难。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细粒度特征的面料图像检索算法。该算法使用坐标注意(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来提取图像的精准位置信息,并将缩放系数法用于在宽度和高度方面整体缩放MobileNetV3的网络结构以减少模型参数数量,达到减少网络训练时间的目的。据此筛选出提取面料图像细粒度特征的最佳模型,在面料图像数据集(fabric image dataset,FID)上进行面料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面料图像细粒度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检索精度达到91.82%,浮点运算数达到175.34 MB。检索精度比MobileNetV3原模型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同时减少了网络训练时间,速度提高了25.14%。该算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料图像检索 MobileNetV3 粒度特征 注意力机制 缩放系数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海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
3
作者 曾维特 张东强 +4 位作者 刘兵 杨永鹏 张航飞 吴多誉 王晓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
对海南岛北部海湾(海口湾、铺前湾、木兰湾和东寨港)192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粒级组分划分沉积物类型,利用Flemming三角图式法进行沉积动力分区,采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分析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 对海南岛北部海湾(海口湾、铺前湾、木兰湾和东寨港)192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粒级组分划分沉积物类型,利用Flemming三角图式法进行沉积动力分区,采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分析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包括砾、砂质砾、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其中,砂分布面积最广,其次为粉砂质砂,沉积物粒度由南往北依次呈“细—粗”旋回式变化,近岸和口门外砂体分选性较好,东寨港内湾和琼州海峡中部沉积物分选性差。研究区整体以偏高能环境为主,物质输运方式包括河流输沙、海岸侵蚀、沿岸输沙和底床剥蚀,其中,北部海峡潮余流作用强劲,表层沉积物存在EW向输运趋势;海湾中部受波浪和潮流的共同影响,于白沙浅滩处(如意人工岛)形成一个沉积汇聚中心;河口区受波浪、径流和潮流季节交替性作用控制,洪季时口门形成的堆积沙体,在NE向浪和W向沿岸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向西输运至海口湾;近岸区主要受波浪改造作用影响,其中,铺前湾和木兰湾海域沉积物由海向岸搬运,趋势与波浪和涨潮流作用方向一致;东寨港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物无明显输运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本区海湾现代沉积特征及陆海交互作用,可为海岸侵蚀防护、航道安全保障和海洋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北部海湾 沉积物 粒度特征 输运趋势
下载PDF
西藏定结地区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4
作者 龚逸夫 潘美慧 +3 位作者 李娜 郝泽文 陈有桂 李晨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8,共11页
为了探讨粒度特征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对西藏定结地区现代沙丘进行采样,分析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粒度组成相似,灌丛沙堆与二者粒度组成差异较大。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 为了探讨粒度特征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对西藏定结地区现代沙丘进行采样,分析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粒度组成相似,灌丛沙堆与二者粒度组成差异较大。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和中砂为主,而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以极细砂、细砂和粉砂为主。(2)不同类型沙丘粒度参数呈现不同变化趋势,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尖锐,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分选中等,正偏,很尖锐。(3)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频率分布曲线呈近似对称的单峰分布,灌丛沙堆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概率累积曲线差异较为明显。(4)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沉积环境主要以风成沉积为主,少数为河流沉积。(5)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可知,粒度特征的差异主要是沙源、植被覆盖度和风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表层沉积物 粒度特征 环境意义 定结地区
下载PDF
基于细粒度特征融合的部分多模态哈希
5
作者 殷崭祚 李博涵 +3 位作者 王萌 黄瑞龙 吴文隆 王昊奋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4-1089,共16页
多模态数据的指数级增长使得传统数据库在存储和检索方面遇到挑战,而多模态哈希通过融合多模态特征并映射成二进制哈希码,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库的存储开销并提高其检索效率.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针对多模态哈希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 多模态数据的指数级增长使得传统数据库在存储和检索方面遇到挑战,而多模态哈希通过融合多模态特征并映射成二进制哈希码,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库的存储开销并提高其检索效率.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针对多模态哈希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3个重要问题:(1)已有方法偏向于考虑所有样本都是模态完整的,然而在实际检索场景中,样本缺失部分模态的情况依然存在;(2)大多数方法都是基于浅层学习模型,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模型的学习能力,从而影响最终的检索效果;(3)针对模型学习能力弱的问题已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方法,但是它们在提取各个模态的特征后直接采用了向量拼接等粗粒度特征融合方法,未能有效地捕获深层语义信息,从而弱化了哈希码的表示能力并影响最终的检索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PMH-F^(3)模型.该模型针对样本缺失部分模态的情况,实现了部分多模态哈希.同时,基于深层网络架构,利用Transformer编码器,以自注意力方式捕获深层语义信息,并实现细粒度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基于MIRFlickr和MSCOCO数据集进行了充分实验并取得了最优的检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MH-F^(3)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部分多模态哈希,并可应用于大规模多模态数据检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多模态哈希 多模态数据检索 粒度特征融合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特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静 陈天立 +1 位作者 蓝凌 吴剑滨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由于采集的图像中存在遮挡、图像分辨率低、人姿态发生改变等干扰因素,行人重识别的研究极具挑战性。为此,文章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多粒度特征的行人重识别网络。首先,针对行人姿态的改变,设计了一种多粒度特征提取模块,使用多分支网... 由于采集的图像中存在遮挡、图像分辨率低、人姿态发生改变等干扰因素,行人重识别的研究极具挑战性。为此,文章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多粒度特征的行人重识别网络。首先,针对行人姿态的改变,设计了一种多粒度特征提取模块,使用多分支网络联合注意力机制提取多层次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其次,针对行人局部未对齐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邻域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此外,为保留更多的有用信息,文章还设计了一个自适应特征池化模块。在两个公开数据集进行了实验,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深度学习 自适应特征池化 特征表示 粒度特征
下载PDF
融合多粒度特征的低资源语言词性标注和依存分析联合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杉 毛存礼 +3 位作者 余正涛 高盛祥 黄于欣 王振晗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2,共10页
研究低资源语言的词性标注和依存分析对推动低资源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低资源语言词嵌入表示,已有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字符、子词层面信息编码,导致模型无法利用不同粒度的特征。对此,该文提出融合多粒度特征的词嵌入表... 研究低资源语言的词性标注和依存分析对推动低资源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低资源语言词嵌入表示,已有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字符、子词层面信息编码,导致模型无法利用不同粒度的特征。对此,该文提出融合多粒度特征的词嵌入表示,利用不同的语言模型分别获得字符、子词以及词语层面的语义信息,将三种粒度的词嵌入进行拼接,达到丰富语义信息的目的,缓解由于标注数据稀缺导致的依存分析模型性能不佳的问题。进一步将词性标注和依存分析模型进行联合训练,使模型之间能相互共享知识,降低词性标注错误在依存分析任务上的线性传递。以泰语、越南语为研究对象,在宾州树库数据集上的试验表明,该文方法相比于基线模型的UAS、LAS、POS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资源语言 词性标注 依存分析 粒度特征 联合模型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近地表沙尘通量及粒度特征
8
作者 王慧娟 塔依尔江·艾山 +2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王娜 买尔哈巴·吾买尔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2,33,共8页
[目的]分析主导风向下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天然胡杨河岸林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沙尘输沙量及粒度特征,为该区天然河岸林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两个迎风面样地(Y_(1),Y_(2))和两个背风面样地(B_(1),B_(2))... [目的]分析主导风向下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天然胡杨河岸林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沙尘输沙量及粒度特征,为该区天然河岸林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两个迎风面样地(Y_(1),Y_(2))和两个背风面样地(B_(1),B_(2))近地表10,30,50,100和150 cm这5个高度的沉积物,再由Microtrac S35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沙样粒度特征。[结果]①4个样地沙尘水平通量皆遵循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分布,总输沙量呈现:Y_(1)>Y_(2)>B_(1)>B_(2),各样地随着离地表高度的增加输沙量呈减少趋势。②背风面相较于迎风面输沙量降幅在35%~80%之间,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河岸林具有较显著的防风固沙效益。③各高度沙粒平均粒径为80~93μm,以极细沙为主,粒径频率曲线呈单峰分布,沙尘组成简单,以局地沙源为主。[结论]研究区天然胡杨河岸林背风面输沙量低于迎风面、平均粒径小于迎风面、分选性优于迎风面、峰态窄于迎风面、偏度稍小于迎风面。因此胡杨河岸林防风固沙效益较显著,可作为减少研究区风沙天气危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通量 粒度特征 防风效益 荒漠河岸林 塔里木河
下载PDF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沙丘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9
作者 何强强 毛东雷 +3 位作者 徐佳瑞 张凯丽 刘蕾 杨郭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目的]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粒级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相关参数及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绿洲-沙漠过渡带4种沙丘各部位粒度数据及磁化率数据,采用数... [目的]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粒级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相关参数及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绿洲-沙漠过渡带4种沙丘各部位粒度数据及磁化率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种沙丘在不同地貌部位表层的沙物质粒级含量有所差别,回涡、灌丛、新月形及风影沙丘表面沙物质主要由极粗粉砂、极细砂、细砂组成,百分含量总和由小到大依次为96.71%,97.54%,98.48%,98.65%。4种不同沙丘表面沙物质分选性均为分选中度好。不同沙丘的峰态平均值介于0.93~1.02,属于中等峰态,从总体上分析4种沙丘的峰态值从迎风坡底到顶部逐渐增大,顶部到背风坡底部逐渐减小。新月形沙丘偏度值最小,偏度值介于-0.03~0.01,主要表现为对称,风影、回涡及灌丛沙丘偏度值介于-0.04~0.44,为对称和正偏。风影、灌丛及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与偏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沙粒平均粒径愈粗愈趋向正偏。风影、回涡及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偏度与峰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沙物质分选性愈差,就愈趋于窄峰态。通过沉积环境判别得出沉积物为风成沙,主体为风成沉积环境,4种不同的沙丘环境敏感粒级组分集中于100~570μm,表明研究区域风沙活动强烈。由于地理要素所组成的差异化构造及人为原因,导致每个不同地貌部位表面沉积物的粒级-标准偏差值相对变化差异较大。[结论]绿洲-沙漠过渡带4种风积地貌沙物质粒径差异主要是由地形、风况及沙源沉积物结构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沉积环境 粒度特征 磁化率 沙丘 策勒
下载PDF
融合多粒度特征和标签语义共现的多标签分类
10
作者 宋宇婷 余本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959-6966,共8页
为了从文本中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其蕴含的内容,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建议,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传统多标签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多粒度特征和标签语义共现的多标签分类模型。该模型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 为了从文本中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其蕴含的内容,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建议,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传统多标签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多粒度特征和标签语义共现的多标签分类模型。该模型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Bi-LSTM)提取多粒度的文本特征,获得不同层次的文本特征;并通过计算pmi的方式构建标签关系图,利用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GCN)深入提取标签的隐藏关系,获得具有标签信息的文本表示;最终融合多粒度文本特征,进行多标签文本分类。在AAPD和new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的Micro-F1值分别达到0.704和0.729,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标签文本分类 深度学习 图卷积神经网络 粒度特征 标签共现
下载PDF
基于^(210)Pb、^(137)Cs分布和粒度特征的海床液化深度判定研究-以埕岛海域为例
11
作者 孙璐 单红仙 +2 位作者 张红 刘汉露 贾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13,共9页
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床液化现象分布广泛,对海底工程设施造成了极大威胁,确定液化深度可为海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黄河水下三角洲北部埕岛海域液化扰动区钻探取得柱状沉积物对其进行剖面图像扫描、放射性... 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床液化现象分布广泛,对海底工程设施造成了极大威胁,确定液化深度可为海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黄河水下三角洲北部埕岛海域液化扰动区钻探取得柱状沉积物对其进行剖面图像扫描、放射性核素和粒度成分测试,获得图像分层特征、^(210)Pb、^(137)Cs活度及粒度剖面,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埕岛海域受黄河1976年由刁口流路改道清水沟流路事件影响显著,这一时期沉积速率大幅减小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快速沉积时期表层沉积物频繁液化产生的砂层不断累积,从而形成密集砂层;通过分析^(210)Pb_(ex)、^(137)Cs活度剖面获得研究区液化历史的沉积记录,判定历史液化深度至少为5m,这一结论与前人研究相近。以^(210)Pb、^(137)Cs的活度为工具来判断沉积物液化历史及深度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下三角洲 放射性核素 粒度特征 液化深度
下载PDF
晚全新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环境变化
12
作者 贾飞飞 徐成琳 +1 位作者 张建伟 孙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5-1298,共14页
地处我国东亚季风边缘区的毛乌素沙地,因其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而成为研究古气候环境变迁的理想场所。利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厚273 cm的沉积地层,通过分析沉积物粒度端元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并结合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和磁化率指标,重建... 地处我国东亚季风边缘区的毛乌素沙地,因其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而成为研究古气候环境变迁的理想场所。利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厚273 cm的沉积地层,通过分析沉积物粒度端元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并结合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和磁化率指标,重建了研究区2.6 k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以粗粉砂、极细砂和细砂为主,其中细砂最多,平均体积分数为57.29%;粉砂层细砂体积分数明显低于砂层,粗粉砂和极细砂显著增多;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多呈现典型的风成沉积物特点,峰高且窄,分选性较好。②剖面沉积物粒度可分离为3个端元组分,端元EM1是最细的粒度端元组分,指示了短时间的强尘暴活动,端元EM2和EM3是在不同风动力条件下跃移搬运的亚组分,端元EM3指示了当地风沙活动的强弱。③研究区晚全新世环境变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2.6 ka B.P.之前,冬季风较强,气候冷干;2.6 ka B.P.之后到近百年,冬季风减弱,气候趋于暖湿;近百年以来,风沙活动增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全新世 环境变化 砂质沉积物 风沙活动 粒度特征 端元分析 光释光测年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PF-MOLSF粒度特征值测定稳定性的改进研究
13
作者 王明亮 罗兵 +1 位作者 付毓伟 李慧敏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年第22期61-63,共3页
油溶性沥青树脂PF-MOLSF作为一种重要的油基钻井液处理剂,在封堵降滤失提高井壁稳定性方面具有优良的作用效果。但目前PF-MOLSF检测标准中评价粒度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只给出粒度大概范围,不能反映真实粒度大小。基于此,找出影响激光粒度... 油溶性沥青树脂PF-MOLSF作为一种重要的油基钻井液处理剂,在封堵降滤失提高井壁稳定性方面具有优良的作用效果。但目前PF-MOLSF检测标准中评价粒度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只给出粒度大概范围,不能反映真实粒度大小。基于此,找出影响激光粒度仪测试PF-MOLSF粒度特征值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优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散剂提高样品分散性,加入0.1%SDS后,PF-MOLSF粒度测试结果D10偏差降至1.5%,D50偏差降至1.3%,D90偏差降至1.8%,达到提高PF-MOLSF粒度特征值测定的稳定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降滤失剂 粒度特征 相对偏差 表面张力
下载PDF
郎溪剖面石英粒度和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与意义分析
14
作者 翟天成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期255-266,共12页
在郎溪剖面全样中提取石英矿物,与原始沉积物在各粒度特征上有着显著异同。粒度组成上粉砂>黏粒>砂砾,而沉积物粒度黏粒含量更高且在下蜀黄土层出现不一致的分布规律;石英中值粒径偏大而二者众数粒径范围相似;石英平均粒径偏大,... 在郎溪剖面全样中提取石英矿物,与原始沉积物在各粒度特征上有着显著异同。粒度组成上粉砂>黏粒>砂砾,而沉积物粒度黏粒含量更高且在下蜀黄土层出现不一致的分布规律;石英中值粒径偏大而二者众数粒径范围相似;石英平均粒径偏大,分选系数较好,偏度多为近对称态而沉积物粒度多为负偏态;石英峰态更加尖锐。通过引入粒度频率曲线、累积频率曲线以及粒度端元分解法对二者粒度特征做出解析,指出:石英作为稳定矿物较易保存原始沉积环境的粒度信息;红土形成时期曾遭受强风化作用导致沉积物黏粒增多;加积型红土形成环境可能与下蜀黄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粒度参数分布虽呈现不一致的特征,但总体上都具有相同的指示性;黏粒可能由自然成壤改造作用形成;细粉砂可能是冬季风远距离搬运的沙漠黄土物质;粗粉砂可能是冬季风近距离搬运的河漫滩物质;砂砾可能是夏季风近距离搬运的粗粒跃移组分。对郎溪剖面形成时期沉积动力与沉积环境做出判断,对于印证石英与沉积物在各粒度特征上的应用性,以及恢复气候旋回背景下的古环境变化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沉积物 强风化 粒度特征 沉积动力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15
作者 杨宇 王书宇 +2 位作者 李灿清 李炼鹏 廖志凯 《云南地质》 2023年第4期422-430,共9页
本文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14 C测年,光释光测年等手段,讨论内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和气候变迁。结果表明:该区近15ka以来经历4个阶段,约15ka.BP~5ka.BP为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气候环境,气候有变干的趋势;5ka.BP~约50... 本文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14 C测年,光释光测年等手段,讨论内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和气候变迁。结果表明:该区近15ka以来经历4个阶段,约15ka.BP~5ka.BP为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气候环境,气候有变干的趋势;5ka.BP~约500a.BP沉积缺失,反映干旱寒冷气候,从暖湿向干冷变化较快;约500a.BP~100a.BP气候由寒冷干旱向温暖湿润变化,中间有多次交替波动;距今近100年干旱到半干旱气候。内蒙古东北地区约15ka.BP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具有一致性且与全球环境变化基本同步,仅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出单一复杂的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湖泊沉积物 古气候 晚更新世 东乌珠穆沁旗 内蒙古
下载PDF
林芝市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度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梦蝶 张英 +1 位作者 钟清雯 马嘉辉 《乡村科技》 2023年第4期148-153,共6页
以西藏东南部地区林芝市草地、耕地、园地土壤为调查对象,开展土壤粒度特征分析及差异对比。结果表明:林芝市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土壤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黏粒和砂粒含量变化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 以西藏东南部地区林芝市草地、耕地、园地土壤为调查对象,开展土壤粒度特征分析及差异对比。结果表明:林芝市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土壤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黏粒和砂粒含量变化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土壤平均粒径均呈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其中20~30 cm和30~40 cm土层变化明显;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看,草地土壤0~50 cm土层土壤粒级含量平均值和中值粒径高于耕地和园地,同一农作物类型下的耕地土壤粒度变化一致性强,受人为改造作用影响的耕地和园地土壤粒度变化具有相似性;土壤的粒度变化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粒度特征 土地利用方式 林芝市
下载PDF
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69
17
作者 何华春 丁海燕 +3 位作者 张振克 施晓冬 李书恒 毛龙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0-596,共7页
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底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将放射性核素计年与沉积物粒度分析、粒度平面分形研究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初步探讨了洪泽湖湖底沉积物粒度特点及该区域近300年来的气候变化,为恢复百年尺度的气候干湿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 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底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将放射性核素计年与沉积物粒度分析、粒度平面分形研究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初步探讨了洪泽湖湖底沉积物粒度特点及该区域近300年来的气候变化,为恢复百年尺度的气候干湿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研究发现,湖区气候的干湿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说明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自然环境改变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如黄河改道、湖泊周围建闸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粒度特征 沉积速率 分维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皖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序列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4
18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1 位作者 鹿化煜 韩辉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3-81,共9页
通过系统采样与粒度测试,在同北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皖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序列(向阳剖面)的粒度特征;并根据堆积物的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该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及风尘堆积物的物源变迁等问题进行了初... 通过系统采样与粒度测试,在同北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皖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序列(向阳剖面)的粒度特征;并根据堆积物的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该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及风尘堆积物的物源变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堆积序列 粒度特征 安徽 第四纪 地层
下载PDF
陇西盆地末次冰期黄土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树建 潘保田 +3 位作者 李琼 高红山 王均平 胡春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2-708,共7页
顺着风成堆积物搬运的主导方向,对黄土高原西部的末次冰期以来的24个风成堆积物剖面的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比各个粒度指标,分析了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取了最为敏感的粒度指标,并在南北向大断面上建立了砂的百分含量与沙漠距离的数... 顺着风成堆积物搬运的主导方向,对黄土高原西部的末次冰期以来的24个风成堆积物剖面的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比各个粒度指标,分析了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取了最为敏感的粒度指标,并在南北向大断面上建立了砂的百分含量与沙漠距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与黄土高原中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 粒度特征 黄土 陇西盆地
下载PDF
青土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8
20
作者 赵强 王乃昂 +2 位作者 程弘毅 谌永生 郭剑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青土湖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青土湖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利用石羊河古终端湖泊青土湖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 ,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参数等粒度特征 ,并探讨了古终端湖泊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青土湖从 110 0 0... 青土湖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青土湖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利用石羊河古终端湖泊青土湖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 ,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参数等粒度特征 ,并探讨了古终端湖泊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青土湖从 110 0 0aBP年以来大致经历了 4次极端干旱时期和 4次温暖时期。通过对青土湖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 ,讨论了湖泊的几种可能沉积作用 ,区分出了湖相沉积、风成沉积浅湖相沉积以及水流和风力作用混合沉积 ,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青土湖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具有连续和沉积速率大的特点 ,不仅可以作为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自然记录 ,而且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特征 古环境 青土湖 古气候 全新世 沉积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