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粳稻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黎毛毛 徐磊 +5 位作者 任军芳 曹桂兰 余丽琴 贺浩华 韩龙植 高熙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55-22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粳稻粒形性状的QTL检测,为粳稻粒形性状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代200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 【目的】通过对粳稻粒形性状的QTL检测,为粳稻粒形性状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代200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上述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上述粒形性状在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16个,分布于第2、3、5和12染色体上。其中qGL3a、qGW2、qGW5、qGT2、qRLW2、qRLW3、qGWT2和qGWT3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5.42%、40.89%、13.54%、33.43%、13.82%、13.61%、12.51%和10.1%,为主效QTL。其中,qGW2、qGT2、qRLW2和qGWT2均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RM12776-RM324区间。在所检测到的16个QTL中,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XL005,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DL115。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结论】粳稻粒形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第2染色体RM12776-RM324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4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与其相邻的2个标记(RM12776和RM324)应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探讨其利用价值。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形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基因作用
下载PDF
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强 姚国新 +3 位作者 胡广隆 汤波 陈超 李自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4-792,共9页
利用极端大粒材料GSL156(千粒重71.9g)与特小粒材料川七(千粒重12.1g,轮回亲本)杂交、回交获得的BC2F2 216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 利用极端大粒材料GSL156(千粒重71.9g)与特小粒材料川七(千粒重12.1g,轮回亲本)杂交、回交获得的BC2F2 216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表明,上述粒形性状在BC2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28个,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和第12染色体上。其中qGL3-2、qGL3-3、qGT12-1、qGT2-1、qGT5-1、qGW1-1、qGW12-1、qGW2-1、qGW5-1、qRLW3-1、qTGW12-1、qTGW2-1、qTGW3-3和qTGW5-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3.70%、52.51%、21.13%、18.79%、20.92%、14.59%、18.33%、30.03%、20.05%、24.53%、13.47%、11.43%、21.30%和15.68%,为主效QTL。其中,第3染色体上检测出来的QTL最多。在所有检测到的28个QTL中,6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川七,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GSL156,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第3染色体RM7580~RM8208区间是分别与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第2染色体的RM7636~RM5812区间、第5染色体的RM3351~RM26区间和第12染色体的RM1103~RM17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这些区间对粒形贡献率较大,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这些新的粒重或粒形QTL奠定了基础。同时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大豆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慧珍 李卫东 +1 位作者 王辉 方宣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99-1204,共6页
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大豆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粒重、粒宽、粒厚和粒长/粒宽、粒长/粒厚、粒宽/粒厚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7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的受制于母体和... 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大豆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粒重、粒宽、粒厚和粒长/粒宽、粒长/粒厚、粒宽/粒厚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7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的受制于母体和细胞质效应。其中,百粒重、粒长、粒长/粒宽、粒长/粒厚和粒宽/粒厚的遗传以细胞质效应为主;粒宽和粒厚以母体遗传效应为主。粒重、粒长和粒长/粒宽、粒宽/粒厚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细胞质遗传率均属中等,对其4个性状选择可以在较高世代单株和单粒选择均有效果。粒宽和粒厚母体遗传率数值较大,对其性状应以母体单株为单位早代选择,以增加粒宽和粒厚。P2和P7可作为增加百粒重、粒长/粒宽、粒长/粒厚和粒宽/粒厚的理想亲本;P1、P4和P6分别是提高粒长、粒厚和粒宽的理想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粒形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方差和协方差
下载PDF
多环境条件下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占烈 戴高兴 +4 位作者 翟荣荣 林泽川 王会民 曹立勇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90,共9页
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建立的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条件下对粒长(GL)、粒宽(GW)、粒厚(GT)、籽粒体积(GV)和籽粒长宽比(GI。WR)等5个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个环境... 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建立的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条件下对粒长(GL)、粒宽(GW)、粒厚(GT)、籽粒体积(GV)和籽粒长宽比(GI。WR)等5个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26个QTL,分布在第1、2、3、4、6、7、8、10、11和12染色体上,其中粒长相关QTI。4个,贡献率为3.98%~54.58%;粒宽相关QTI.4个,贡献率为6.98%~9.88%;粒厚相关QTL8个,贡献率为4.91%~11.92%;籽粒体积相关QTI。5个,贡献率为5.07%~22.35%;籽粒长宽比相关QTL5个,贡献率为5.17%~47.81%。6个QTI。在两个以上环境被检测到,其中qGL3.1、qGW3.2、qGV3.1和qGLWR3.j在3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说明这4个QTI.受环境影响较小,能稳定表达。第3染色体RM6283一RM7370区间同时稳定检测到控制粒长、粒厚、体积和长宽比等4个性状的QTL。存在一因多效性。共检测到包括粒宽、粒厚和籽粒体积3个性状的5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qTL,但贡献率都较小,介于1.08%~3.oo%。联合检测发现,粒形性状qTI,与环境存在互作,但单个QTL与环境互作效应低,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都较小,说明粒形性状遗传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性状 多环境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籼型黑米稻粒形性状与其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名位 郭宝江 彭仲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5-310,共6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 ,分析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 F1 和 F2 种子粒形性状与其中矿质元素 Fe、Zn、Mn和 P含量间的多种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籼型黑米粒重、粒长、粒宽、粒长 /粒宽与其中 Fe、Zn、Mn和 P含量除存在明...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 ,分析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 F1 和 F2 种子粒形性状与其中矿质元素 Fe、Zn、Mn和 P含量间的多种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籼型黑米粒重、粒长、粒宽、粒长 /粒宽与其中 Fe、Zn、Mn和 P含量除存在明显的表现型相关和基因型相关外 ,尚存在较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母体加性相关和母体显性相关 ,其中 ,粒重与 Zn、Mn和 P含量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向种子直接加性相关 ,与 P含量呈现极显著正向母体加性相关 ;粒长与 Fe和 Mn含量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为正 ,而与 Zn和 P的为负 ,且均达极显著水平 ;粒宽与 Mn含量的负向种子直接加性相关亦达极显著水平。据此 ,在籼型黑米杂交后代选择中 ,通过粒形性状的间接选择 ,可以达到改良其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营养品质育种目标。其中 ,选择窄粒或小粒型单粒种子材料 ,利于提高 Zn、Mn和 P含量 ;选择细长形单粒种子 ,利于提高 Fe、Mn含量 ,而选择短粒形单粒种子则利于提高 Zn、P含量 ;选择单株整体粒重偏大的材料利于提高 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黑米 粒形性状 矿质元素 含量 遗传相关性
下载PDF
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慧珍 王树峰 +7 位作者 余永亮 王庭峰 巩鹏涛 方宣钧 刘学义 赵双进 张孟臣 李卫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5-51,共7页
利用晋豆23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含有231个SSR标记的SSR图谱。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和分子标记分析,研究了大豆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6个重要粒形... 利用晋豆23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含有231个SSR标记的SSR图谱。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和分子标记分析,研究了大豆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6个重要粒形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同一性状两地点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粒宽、粒宽与粒厚、长宽比与长厚比、长厚比与宽厚比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长与长厚比呈显著正相关,粒厚与长厚比和粒厚与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厚与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500次排列测验分别确定各性状的LOD阈值,在汾阳和郑州2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了33个QTLs,其中粒长共检测到7个QTLs,粒宽共检测到3个QTLs,粒厚共检测到3个QTLs,长宽比共检测到6个QTLs,长厚比共检测到9个QTLs,宽厚比共检测到5个QTLs。这些QTLs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分别位于A1,B1,B2,D1a,D2,F_2,G,I,J_2和O染色体上。研究表明,大豆粒形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可能源于控制数量性状的QTLs位点间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粒形性状 QTL
下载PDF
籼型黑米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名位 郭宝江 彭仲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8-695,共8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 和F2 种子的粒重、粒长、粒宽和粒长 粒宽等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4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 和F2 种子的粒重、粒长、粒宽和粒长 粒宽等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4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 ,其中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作用更大 ,且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粒重、粒宽和粒长 粒宽的种子直接遗传率较高 ,杂种早代单粒选择效果较好 ;粒长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属中等 ,较高世代的杂种进行单株选择和单粒选择均有一定效果。 4种粒形性状与其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表现较强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母体加性相关和母体显性相关 ,在特种稻育种实践中 ,可以通过粒形性状的间接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黑米 粒形性状 遗传效应 矿质元素含量 遗传相关性
下载PDF
2套半同胞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粒形性状的相关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叶乃忠 曾盖 +1 位作者 唐伟 肖应辉 《作物研究》 201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利用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与不同粒形供体亲本构建的2套半同胞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分析了连续2年田间种植的水稻籽粒粒长、粒宽和粒厚等粒形性状的表型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粒形性状均表现为单峰或多峰连续分布特征。采... 利用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与不同粒形供体亲本构建的2套半同胞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分析了连续2年田间种植的水稻籽粒粒长、粒宽和粒厚等粒形性状的表型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粒形性状均表现为单峰或多峰连续分布特征。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各性状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在日本晴/特大籼RILs中,粒长由2对显性上位作用的独立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粒宽由2对重叠作用的独立主基因控制,粒厚由2对等加性作用的连锁主基因控制;在日本晴/R1126 RILs中,粒长表现为2对互补或抑制作用的独立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粒宽遗传由2对互补作用的独立主基因控制,粒厚由4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同胞 重组自交系 粒形性状 遗传模型
下载PDF
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智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15-18,共4页
为了促进水稻粒形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以籼稻二九南和粳稻龙稻5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完备区间作图... 为了促进水稻粒形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以籼稻二九南和粳稻龙稻5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共检测到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包括3个粒宽QTL,4个粒厚QTL,它们分布于第2、3、5、11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4个主效QTL包括1个控制粒宽的qGW5α和3个控制粒厚的qGT2α、qGT11α以及qGT12α,但未检测到控制粒长的QTL位点。进一步分析表明,3个控制粒宽性状的QTL能解释28.44%的表型贡献率,单个表型贡献率为6.61%~13.81%;而4个控制粒厚性状的QTL能解释17.53%的表型贡献率,单个表型贡献率为7.32%~1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粒形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下载PDF
胚、胚乳、胞质和母本株对籼稻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10
作者 谢国禄 Shi,Chunhai 《国外作物育种》 2001年第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籼稻 粒形性状 胚乳 胞质 母本株 遗传效应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3 位作者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41,共5页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其中水稻F1单株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4.5%,达极显著水平,群体超亲优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粒形性状 产量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相关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3 位作者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其次为谷粒性状。在产量与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上,少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粒形性状 产量性状 加性相关 显性相关
下载PDF
小粒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4657S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所配组合粒形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刘延斌 符辰建 +3 位作者 秦鹏 胡小淳 刘建丰 杨远柱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4,共6页
以4657S、Y58S和广占63-4S 3个光温敏不育系与29个恢复系配组,分析了小粒型4657S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4657S所配组合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Y58S和广占63-4S比较,4657S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一般配合力较大,株高、结实率和千... 以4657S、Y58S和广占63-4S 3个光温敏不育系与29个恢复系配组,分析了小粒型4657S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4657S所配组合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Y58S和广占63-4S比较,4657S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一般配合力较大,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小,产量和播始历期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4657S所配组合的粒长、粒宽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与父本对应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4657S 配合力 粒形性状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水稻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QTL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松凤 李辉 +4 位作者 刘喜 陈亮明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在3种环境下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分析。利用QTL mapper 1.6软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在3种环境下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分析。利用QTL mapper 1.6软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了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QTL。结果表明,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4、1、4、5、5个QTL,分别控制粒长、粒厚、粒宽、粒形和千粒重。鉴定了以Nipponbare为背景、Kasalath为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在3种环境中的表型值,发现与背景亲本相比,置换片段包含qGL-6的株系NK28、包含qGL-12的株系NK32粒长均明显变长;置换片段包含qGW-1和qGW-7的株系NK9和NK32粒宽均明显变窄;置换片段包含qLWR-5的株系NK22和NK32、包含qLWR-12的株系NK32粒形明显变大;置换片段包含qTGW-1-1的株系NK9千粒重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这些QTL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相关性状 千粒重 QTL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孝琼 韦宇 +2 位作者 高国庆 邓国富 郭嗣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为水稻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对具有极端粒形差异的两份水稻材料K1561和G1025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软件Mapmaker/Exp 3.0构建水稻遗传... 【目的】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为水稻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对具有极端粒形差异的两份水稻材料K1561和G1025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软件Mapmaker/Exp 3.0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利用软件QTLNetwork-2.0对2011年F2群体、2012年F2:3家系群体的粒形相关性状数据进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两个亲本的粒形性状指标差异明显,以千粒重相差最大;F2、F2:3两个群体的相关粒形指标基本上呈连续分布状态且分布频率范围广。与F2单株相比,F2:3家系的千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平均值更偏向于大粒亲本K1561。构建了含161对SSR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共检测到18个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分别分布于第1、2、3、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QTL分别有7、5、5和1个,除qGL/GW12外,其他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K1561。两个群体均能检测到的QTL有8个,分别为qTGW3、qTGW7、qTGW9.2、qTGW12、qGL1、qGL9、qGW12和qGL/GW12,其平均加性遗传力为6.04%、12.59%、6.29%、22.08%、4.86%、15.39%、22.12%和10.83%。【结论】定位获得3个效应值较大的新QTL位点qTGW12、qGL9和qGW12,为进一步定位并克隆这些粒形相关基因、阐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控制机理提供了较好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相关性状 遗传图谱 QTL定位
下载PDF
不同生态地点下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亚春 倪大虎 +3 位作者 宋丰顺 李泽福 易成新 杨剑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1,共9页
利用两个已测序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178个SSR、CAP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在3个不同生态地点(陵水、合肥和怀远)对垩白(垩白率、垩白大小... 利用两个已测序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178个SSR、CAP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在3个不同生态地点(陵水、合肥和怀远)对垩白(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粒形(粒长、粒宽、长宽比)等6个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39个QTL,单个性状QTL数目在6~7个,说明垩白和粒形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8个QTL可在2个以上地点检测到,其中,两个垩白度相关QTLqCD-1、qCD-3(贡献率分别为28.8%、32.1%)在3个地点同时检测到;11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为2~6个,如第3染色体RM16-RM143区段控制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6个性状。比较3个地点的检测结果,发现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长宽比和垩白度受环境影响较小,粒宽受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数量性状基因座 粒形性状 垩白性状 环境效应 基因多效性
下载PDF
水稻粒形遗传及QTLs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黎毛毛 徐磊 +3 位作者 刘昌文 曹桂兰 贺浩华 韩龙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4-42,共9页
粒形性状是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不仅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还影响着稻米品质的优劣,因此有关水稻粒形的遗传、粒形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粒形性状的QTLs定位等研究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至今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粒形性状是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不仅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还影响着稻米品质的优劣,因此有关水稻粒形的遗传、粒形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粒形性状的QTLs定位等研究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至今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但至今所报道的研究中大多数采用籼稻与籼稻或籼稻与粳稻的杂交后代为材料,而利用粳稻与粳稻杂交后代为材料开展粳稻粒形性状遗传研究报道较少,且研究主要集中于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重,而对粒厚的研究报道甚少。今后应加强对粳稻粒形的遗传及分子机理、水稻粒厚的遗传、粒形性状与稻米功能性成分的相关性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粒形性状 产量 稻米品质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的水稻粒形QTLs定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丹 王嘉宇 +4 位作者 柴永山 孙玉友 孙国宏 冯章丽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0,共6页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粒形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s,包括3个粒长QTLs,11个粒宽QTLs和13个粒厚QTLs,它们分布于第1,2,3,4,5,11和12号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14.45%-38.48%,28.98%-52.36%和38.77%-44.23%的表型变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第3,5和1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粒形性状QTL位点较多,且呈簇分布;此外,检测到q GL12a,q GL12b,q GW1,q GW5a,q GT11a和q GT12b等6个较新的QTLs位点,其中控制粒宽的q GW5a连续3年表达稳定,是一个重演性极好的QTL位点。以上结果将为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克隆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粒形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下载PDF
分子标记增效座位在不同生长环境下预测籼型杂交稻籽粒外观性状的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瑶 杨正林 +6 位作者 赵芳明 凌英华 桑贤春 谢戎 刘成元 邹志勇 何光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两套杂交水稻不完全双列组合(按NCⅡ设计)及其亲本为材料,在重庆和泸州两个环境条件下种植,利用SSR和AFLP技术分析32个亲本材料的1085个标记座位,并从这1085个标记座位中筛选出与F1粒形性状相关的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分别用此两类座... 以两套杂交水稻不完全双列组合(按NCⅡ设计)及其亲本为材料,在重庆和泸州两个环境条件下种植,利用SSR和AFLP技术分析32个亲本材料的1085个标记座位,并从这1085个标记座位中筛选出与F1粒形性状相关的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分别用此两类座位计算的遗传差异对F1谷粒、糙米和整精米的长、宽和厚共9个籽粒外形性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增效位点的亲本遗传距离与相应F1粒形性状的相关系数在0.321 ̄0.892间,平均0.736,高于阳性位点的相关系数。对不同亲本组合(套间)的预测结果表明,增效位点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阳性位点,其预测值为0.138 ̄0.805,平均0.451,其中对谷宽、糙米宽和整精米宽预测值分别为0.704、0.707和0.654,达到了可预测水平。同一套组合在不同环境下(环境间)预测结果表明,增效位点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阳性位点,预测值平均达0.653,除谷厚、糙米厚和整精米厚外的6个粒形性状其预测值均在0.640以上,达到了可预测水平。部分性状在组合间和环境间达到可预测水平,这将为育种家们对这些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粒形性状 分子标记增效座位 环境因素 杂种优势预测
下载PDF
宁夏高抗性淀粉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粒形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瑞智 张得雯 +3 位作者 王娜 田蕾 杨淑琴 李培富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0,共5页
目的:以宁夏本地及外引的88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性及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与粒形性状的相关关系,并对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进行遗传分析,为筛选本地高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McCl... 目的:以宁夏本地及外引的88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性及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与粒形性状的相关关系,并对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进行遗传分析,为筛选本地高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McCleary法测定稻米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游标卡尺测定种子的长、宽、厚等粒形性状。结果:供试材料抗性淀粉含量呈单峰偏正态分布,极大值为13.72%,极小值为2.14%,平均值为4.06%,方差为3.50,变异系数为46.06%;宁粳28号/降糖稻杂交获得的183个F2单株籽粒淀粉含量呈连续单峰偏正态分布;抗性淀粉含量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及千粒重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筛选出3个高抗性淀粉含量品种;抗性淀粉含量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规律,抗性淀粉含量与粒形相关性状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抗性淀粉含量 粒形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