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7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场所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1
作者 张峰 李鹏翔 +2 位作者 李煜 王瑞俊 任晓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不同粒径范围放射性气溶胶造成的内照射危害,首先选择某场所天然放射性气溶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技术开展流场分布研究,得到代表性采样点位。接着使用8级撞击式采样器捕集场所气溶胶并对各级滤膜...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不同粒径范围放射性气溶胶造成的内照射危害,首先选择某场所天然放射性气溶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技术开展流场分布研究,得到代表性采样点位。接着使用8级撞击式采样器捕集场所气溶胶并对各级滤膜中铀和210Po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中铀浓度没有明显的粒径分布规律;由于210Po更容易吸附在比表面积更大的小粒径颗粒物上,空气动力学直径为0.43μm的气溶胶中测得的210Po活度浓度最大,活度浓度范围为(90.3~105.7)μBq/m^(3),占比为(37.0~43.9)%。该工作将为下一步开展乏燃料后处理场所内照射剂量估算参数的修正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粒径分布 放射性核素 工作场所
下载PDF
含铯废水中亚铁氰化物的粒径分布及组成分析
2
作者 王光辉 王佳林 +3 位作者 李耀睿 张萌 高杨 矫彩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5,共8页
亚铁氰化物是处理含Cs^(+)离子放射性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亚铁氰化物处理Cs^(+)离子时的置换机理以及基础性质,本文按照M^(2+)/Fe(CN)64-=1.33的比例投加共沉淀剂(其中M^(2+)代表了Ni^(2+)、Cu^(2+)、Co^(2+)、Cd^(2+)),在不... 亚铁氰化物是处理含Cs^(+)离子放射性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亚铁氰化物处理Cs^(+)离子时的置换机理以及基础性质,本文按照M^(2+)/Fe(CN)64-=1.33的比例投加共沉淀剂(其中M^(2+)代表了Ni^(2+)、Cu^(2+)、Co^(2+)、Cd^(2+)),在不同的模拟水样中制备了亚铁氰化物。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器考察了M(NO_(3))_(2)与亚铁氰化钾形成共沉淀物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氯酸和加热装置对制备的亚铁氰化物进行溶解以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共沉淀物的粒径几乎全部处于0.1~10μm;Cs^(+)和Mg^(2+)离子主要取代K^(+)和部分取代M^(2+)离子,Na^(+)离子只取代K^(+)离子;对1.00 mg/L Cs^(+)离子的去除率高于99%;对其吸附容量高达310mg/g以上。总之,亚铁氰化物粒径较小,Na^(+)和Mg^(2+)存在不会影响亚铁氰化物对Cs^(+)离子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物 粒径分布 组成分析 置换机理 去除率 分配系数 吸附容量 模拟海水
下载PDF
激光衍射法测定西格列他钠粒径分布
3
作者 郭宁子 刘丽 +4 位作者 岳瑞齐 冯慧庆 杨化新 魏宁漪 陈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建立西格列他钠的粒径分布测定方法,为药物粒径测定的方法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衍射粒度仪和AEROS干法进样器建立西格列他钠的粒径分布方法。背景测量持续时间7 s;样品测量持续时间7 s;遮... 目的建立西格列他钠的粒径分布测定方法,为药物粒径测定的方法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激光衍射粒度仪和AEROS干法进样器建立西格列他钠的粒径分布方法。背景测量持续时间7 s;样品测量持续时间7 s;遮光度0.5%~5%;样品分散气压0.4 MPa;进样速度60%;文丘里管类型为高能文丘里管;料斗间隙2.5 mm。结果3批样品粒径分布特征值d(0.1)在1.02~1.17μm,d(0.5)在5.94~6.69μm,d(0.9)在20.70~22.40μm,平均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结论建立了西格列他钠的粒度测定方法,可为其他易引湿药物的干法粒径测定方法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衍射法 西格列他钠 粒径分布 易引湿药物 干法测定
下载PDF
利用粒子群算法提高微粒粒径分布反演的精度
4
作者 方龙杰 程科 何修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大气粒径分布的反演是大气科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消光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然而,消光发中采用的线性回归,由于其核心矩阵的病态问题,影响了实际的反演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粒子群优化的方法来反演粒径分布,精度比线性回... 大气粒径分布的反演是大气科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消光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然而,消光发中采用的线性回归,由于其核心矩阵的病态问题,影响了实际的反演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粒子群优化的方法来反演粒径分布,精度比线性回归方法提高3倍以上.有效性通过仿真手段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病态 消光法 优化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悬浮物粒径分布研究
5
作者 刘金金 张玲玲 张玉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为探明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中悬浮物的物质组成和粒径分布特性,2021年11月对上海市3口典型对虾养殖池塘(SP1、SP2、SP3)尾水排放过程进行动态监测,采集不同排水深度的尾水样品,分析尾水中悬浮物物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研究尾水中悬浮颗粒粒... 为探明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中悬浮物的物质组成和粒径分布特性,2021年11月对上海市3口典型对虾养殖池塘(SP1、SP2、SP3)尾水排放过程进行动态监测,采集不同排水深度的尾水样品,分析尾水中悬浮物物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研究尾水中悬浮颗粒粒径数量和体积分布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尾水中悬浮物、颗粒态氮、颗粒态磷含量随排水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在排水深度达2/3以后增幅明显升高,悬浮物中氮、磷含量平均占比则随之下降,分别由排水前的6.11%和1.20%降至排水末期的0.38%和0.11%;悬浮颗粒粒径分布受排水过程驱动,排水末期SP1、SP2和SP3尾水悬浮颗粒体积组成的中值粒径分别为11.69、20.89μm和38.23μm,主要以<100μm的胶体和细颗粒为主,平均体积占比达92.68%;虾塘尾水悬浮颗粒粒径数量分布符合可变β模型(r^(2)=0.849±0.128),粒径体积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r^(2)=0.879±0.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养殖尾水 悬浮物 粒径分布
下载PDF
重量法测定闽粤藏地区的香品燃烧产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6
作者 刘胜蓝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燃烧产生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因此对不同地区香品燃烧产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性。通过对滤膜、样品质量和采样时间的优化选择,采用重量法建立了香品燃烧后产生颗粒物9个粒径段的采集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 燃烧产生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因此对不同地区香品燃烧产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性。通过对滤膜、样品质量和采样时间的优化选择,采用重量法建立了香品燃烧后产生颗粒物9个粒径段的采集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276mg/m^(3),测定下限为0.1105mg/m^(3),相对标准偏差在2.46%~12.26%之间。通过对闽粤藏三个地区9种香品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1)9种香品燃烧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均呈单峰分布,主要集中在0.65~1.1μm和0.43~0.65μm的范围内;(2)PM_(1.1)/PM_(2.1)>70%,PM_(2.1)/PM_(10)>90%;(3)PM_(1.1)、PM_(2.1)、PM_(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0.597~29.251mg/g、11.741~39.568mg/g、12.439~43.46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量法 粒径分布 燃香 颗粒物
下载PDF
基于粒径分布的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排放检测方法
7
作者 吴善岳 陈春飞 +1 位作者 陈明惠 董荣对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97-99,共3页
常规的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排放检测方法使用NDIR红外气体传感器采集颗粒物排放信息,易受动态变化尾气浓度影响,导致检测的尾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与实际排放浓度偏差较高,因此需要基于粒径分布设计一种全新的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排放检测方法。... 常规的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排放检测方法使用NDIR红外气体传感器采集颗粒物排放信息,易受动态变化尾气浓度影响,导致检测的尾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与实际排放浓度偏差较高,因此需要基于粒径分布设计一种全新的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排放检测方法。即计算各微粒的质量浓度,基于粒径分布提取了尾气颗粒物排放特征,再根据经典PID控制算法,构建了Lug Down尾气颗粒物排放检测模型,从而完成了尾气颗粒物排放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尾气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检测方法检测的尾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与实际排放浓度较拟合,证明设计的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大气空气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机动车 尾气 颗粒物 排放 检测
下载PDF
南平市不同地势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粒径分布的关系
8
作者 苏丽鳗 陈建 +2 位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杨思明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通过对南平市丘陵地区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粒径分布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南平市丘陵地区不同地势土壤水分与土壤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较高,分别... 通过对南平市丘陵地区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粒径分布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南平市丘陵地区不同地势土壤水分与土壤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较高,分别为30.43%、22.74%,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空间分布上,平地土壤pH值、含水率和容重平均值均比坡地高。2种地势土壤均以粉粒为主,其次为砂粒,黏粒含量最低,坡地体积分形维数略高于平地,平地土壤均匀性较好。平地土壤含水率受极细砂的影响较显著;坡地土壤含水率与粉粒、极细砂均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2种地势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均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分形维数受细颗粒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壤粒径分布 地势 南平市
下载PDF
气液混合泵气浮系统气泡粒径分布实验研究
9
作者 傅金祥 李麦雨 +5 位作者 鲁勇朝 张延平 由昆 金星 罗迪 王勇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3,共9页
气液混合泵溶气气浮系统能产生较小粒径的微气泡,在印染、食品、环保等工业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优化气泡粒径分布云图以及提供更真实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体模型,选用中试气浮池结合显微摄像在不同因素下探究气浮池... 气液混合泵溶气气浮系统能产生较小粒径的微气泡,在印染、食品、环保等工业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优化气泡粒径分布云图以及提供更真实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体模型,选用中试气浮池结合显微摄像在不同因素下探究气浮池混合区与分离区的气泡粒径分布。控制水力负荷为2.67~8 m^(3)/(m^(2)·h),溶气压力为0.28~0.36 MPa,回流比为20%~80%,进气比为2%~10%,结果表明,此条件下多数气泡粒径维持在50~100μm,最小粒径可达20μm,系统微气泡最佳状态的运行参数:水力负荷为5.33 m^(3)/(m^(2)·h),溶气压力为0.34 MPa,回流比为40%,进气比为6%,在此条件下该系统的除油率可达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混合泵 气浮 微气泡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基于碳烟粒径分布预测的柴油燃烧机理构建与氧含量影响研究
10
作者 刘少华 董浩川 申立中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3,共11页
为预测柴油机碳烟排放的粒径分布,选用90%摩尔分数的正庚烷和10%摩尔分数的甲苯作为柴油替代物,分别构建气相动力学机理和表面动力学机理,并将二者耦合,构建成柴油替代物机理(简称HTS机理),将HTS机理结合矩量法数值模型进行了机理验证,... 为预测柴油机碳烟排放的粒径分布,选用90%摩尔分数的正庚烷和10%摩尔分数的甲苯作为柴油替代物,分别构建气相动力学机理和表面动力学机理,并将二者耦合,构建成柴油替代物机理(简称HTS机理),将HTS机理结合矩量法数值模型进行了机理验证,并通过改变进气发动机进气氧的体积分数,进一步研究了氧浓度对碳烟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滞燃期、层流火焰速度、预混火焰关键组分、预混火焰碳烟粒径分布、柴油机缸压与放热率以及柴油机排放物生成等方面,应用HTS机理计算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使用HTS机理研究氧浓度对碳烟粒径分布的影响表明:随着氧浓度的增加,碳烟颗粒平均数密度降低、数密度峰值减小、数密度峰值对应的颗粒物直径增大;且小粒径(直径0~50 nm)碳烟的数密度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HTS机理 碳烟粒径分布 氧浓度
下载PDF
植物篱对紫色土坡面侵蚀泥沙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海 王地 +5 位作者 夏振尧 郭萍 向瑞 刘德玉 高峰 张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8-66,共9页
为探究植物篱对紫色土坡面侵蚀泥沙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3种坡面条件下(裸坡对照组CK、植物篱P和仅地下根系R)以不同降雨强度(60、90 mm/h)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R坡面条件下侵... 为探究植物篱对紫色土坡面侵蚀泥沙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3种坡面条件下(裸坡对照组CK、植物篱P和仅地下根系R)以不同降雨强度(60、90 mm/h)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R坡面条件下侵蚀泥沙中黏粒和粉粒含量减少了0.25%~5.48%,而P坡面条件侵蚀泥沙中砂粒含量减少了30.75%~47.28%。CK坡面条件下,泥沙分选现象主要出现在降雨前期,R坡面条件只影响降雨初期的泥沙分选,而P坡面条件对降雨全程均具有分选拦截砂粒的作用,但分选拦截效果随降雨时间的增加而渐趋稳定。R坡面条件下更多团聚体被雨滴击打破碎而分散为单粒,而P坡面条件则使更多细颗粒聚集形成团聚体,但松散的团聚体在降雨中后期倾向于分散为单粒。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植物篱对紫色土坡面侵蚀泥沙分选的影响,并为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构建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植物篱 三峡库区 粒径分布 泥沙分选 降雨
下载PDF
减排措施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基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后的观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刚 张亚宾 +8 位作者 赵明升 韩慧霞 李刚 杨小阳 赵妤希 褚旸晰 车飞 高健 任丽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44-2754,共11页
为研究2022冬奥会期间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28日使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粒径为3~660nm的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合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参数,对比分析冬... 为研究2022冬奥会期间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28日使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粒径为3~660nm的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合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参数,对比分析冬奥会前后新粒子生成(NPF)日和非新粒子生成日的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随减排措施的加强而降低,冬奥会期间(2022年2月1~20日)颗粒物平均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相较于其他时期分别降低了约4.0%~33.3%、17.1%~41.1%和11.7%~41.2%,体现了冬奥会期间本地排放降低和区域污染减少协同控制的影响.在NPF日,冬奥会期间的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降低约15.3%~25.1%.超细颗粒物数浓度从冬奥会前(12078cm^(-3))到冬奥会后(20600cm^(-3))持续上升,主要受到了高浓度的O_(3)和气态硫酸、高太阳辐射强度、低NO_(2)浓度和凝结汇等有利成核条件的影响.在非NPF日,限排期间颗粒物数浓度下降4.4%~5.5%,可能受到了一次排放减少的影响.颗粒物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在NPF日和非NPF日的主峰峰值粒径分别出现在3~25和60~150nm.冬奥会期间非NPF日10~35和50~150nm粒径段的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下降17.4%~29.0%和12.0%~24.2%,这与交通排放的减少有关.无论是NPF日还是非NPF日,冬奥会期间早晚交通高峰(07:00~09:00和18:00~22:00)的颗粒物数浓度均有所降低,且非NPF日的超细颗粒物数浓度在早晚交通高峰的降幅大于其他时间段,再次表明交通排放的减少有效降低了大气颗粒物数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数浓度 气溶胶 粒径分布 新粒子生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利娟 王红磊 +2 位作者 赵天良 施双双 卢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92,共13页
气溶胶粒径分布可反映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及其经历的动力学和化学等过程。使用宽范围粒径谱仪对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理塘县2017年7月6日至8月3日10 nm~10μm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环保六要素(PM_(2.5)、PM_(10)、SO_(2)、NO_(2)、CO... 气溶胶粒径分布可反映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及其经历的动力学和化学等过程。使用宽范围粒径谱仪对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理塘县2017年7月6日至8月3日10 nm~10μm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环保六要素(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和气象要素数据、HYSPLIT轨迹模式、潜在源区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东缘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潜在来源和影响区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平均值为4660.3 cm-3,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0 nm以下,占总数浓度的99.95%;不同模态粒子数浓度差异较大,核模态、爱根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数浓度分别为391.9、4218.0、50.1和0.4 cm-3;不同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分布,但是峰值时间存在差异,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的峰值时间位于12:00和19:00,爱根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的峰值时间位于08:00和20:00;气溶胶数浓度谱和表面积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50 nm和170 nm,峰值浓度分别为7361.9 cm^(-3)·nm^(-1)和215.5μm ^(2)·cm^(-3)·nm^(-1)。青藏高原东缘气溶胶数浓度的潜在来源高值区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即东北部的局地污染区和西南部的境外远距离传输区。青藏高原东缘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影响区域的高值区相对比较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PM 2.5 污染气体 粒径分布 日变化 潜在来源 影响区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调节粒径分布提高月壤种植潜力研究
14
作者 韩娅 谢更新 +4 位作者 晏铭 晏卓逸 丁靖航 熊鑫 武丽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3-1872,共10页
【目的】月壤是月球岩石在遭受物理风化作用后形成的颗粒极细的碎屑物质,其保肥能力和透气性较差,且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养分及营养元素,并不是一种优质的栽培基质。通过研究月壤物理结构调整对月壤原位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为太空农... 【目的】月壤是月球岩石在遭受物理风化作用后形成的颗粒极细的碎屑物质,其保肥能力和透气性较差,且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养分及营养元素,并不是一种优质的栽培基质。通过研究月壤物理结构调整对月壤原位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为太空农业种植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本研究基于嫦娥五号(CE-5)取回的月壤样本组分数据,选用玄武岩制备模拟月壤。根据嫦娥5号和Apollo飞船的月壤样本粒径分布数据,在月壤粒径分布合理的范围内,分别添加质量百分数为10%、20%和30%的大粒径玄武岩颗粒(1000~500μm),形成了3个模拟月壤M1、M2和M3,以CE-5真实月壤粒径分布的模拟月壤M0作为对照,向模拟月壤中加入氮、磷、钾营养元素,进行生菜种植试验和室内模拟淋溶试验。【结果】随着大粒径颗粒占比的增加,模拟月壤容重从M0的1.85 g/cm^(3)减小至M3的1.80 g/cm^(3),田间持水量下的通气孔隙度从7.62%上升至11.68%,M3的通气孔隙度达到M0的153.38%。室内模拟淋溶试验显示,随着大粒径颗粒占比的增加,淋溶液中的铵态氮、全氮和全磷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保肥效果随着大粒径颗粒占比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M2保肥性能最好,渗滤液中的铵态氮和全氮淋失量分别比M0低58.10%和21.67%。M2处理的生菜生长状况也相对最好,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分别高于M097.60%和39.20%。【结论】通过向模拟月壤中添加大粒径颗粒来优化其粒径分布,可改善模拟月壤的物理结构特性,增大通气孔隙度,降低容重,提高其保肥能力及种植潜力,以M2模拟月壤的保肥效果及生菜生物量最佳,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月壤资源的原位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月壤 粒径分布 保肥能力 种植潜力 原位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粒子粒径分布激光遥测研究进展
15
作者 史亚龙 张永科 +5 位作者 陈涌 董吉辉 杨泽后 杨荣 李晓锋 周鼎富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激光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精度高、响应时间快、实时监测等优点,已成为大气气溶胶遥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环境保护、气象研究、军事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气溶胶粒子基本特性和激光遥测... 激光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精度高、响应时间快、实时监测等优点,已成为大气气溶胶遥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环境保护、气象研究、军事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气溶胶粒子基本特性和激光遥测气溶胶粒子粒径分布反演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利用激光雷达遥测气溶胶粒子最新进展,并对气溶胶粒子粒径分布激光遥测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粒子粒径分布 激光遥测 气溶胶粒子
原文传递
混凝法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悬浮物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庞振东 高良敏 +1 位作者 查甫更 陈晓晴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4期49-51,共3页
针对脱硫废水悬浮物含量高、沉降性能差等特点,本实验采用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SPFS)和助凝剂硅藻土、活性炭,配制不同浓度溶液进行混凝实验,测定悬浮物的粒径分布,确定混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法处理脱硫废水,混凝... 针对脱硫废水悬浮物含量高、沉降性能差等特点,本实验采用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SPFS)和助凝剂硅藻土、活性炭,配制不同浓度溶液进行混凝实验,测定悬浮物的粒径分布,确定混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法处理脱硫废水,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佳浓度为:PAM最佳浓度4mg/L,SPFS最佳浓度60mg/L,硅藻土最佳浓度40mg/L,活性炭最佳浓度30mg/L。混凝法处理脱硫废水悬浮物的最佳组合为:PAM(4mg/L)+硅藻土(4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混凝法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深圳市地表沉积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特性研究
17
作者 万颖 王正发 +5 位作者 刘炳义 侯志强 商放泽 胡智华 何梦男 万武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8-94,共7页
该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对象,采集了商业区、居住小区、城中村、科教文卫区、交通用地、公园绿地等6种用地类型的地表沉积物,检测了地表沉积物粒径分布及总氮(TN)、氨氮(NH_(3)-N)、总磷(TP)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中粒径分... 该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对象,采集了商业区、居住小区、城中村、科教文卫区、交通用地、公园绿地等6种用地类型的地表沉积物,检测了地表沉积物粒径分布及总氮(TN)、氨氮(NH_(3)-N)、总磷(TP)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中粒径分布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不同粒径沉积物中TN、NH_(3)-N与TP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地表沉积物累积强度差异较大,科教文卫区污染物累积量高于其他功能区,为203.47 g/m^(2),公园绿地累积量最小,为34.95 g/m^(2)。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TN、NH_(3)-N与TP负荷差异显著,城中村与住宅区的TN、NH_(3)-N负荷较大,而城中村、工业区和公园绿地TP负荷较大。不同功能区粒径>200μm的比例均值为40.5%,沉积物中大颗粒物质占主要部分。沉积物中TN与TP均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性,粒径<200μm的沉积物所携带TN、TP污染负荷比例最高分别可达90.1%、78.6%。因此,提高小颗粒物质的去除率是降低沉积物中氮、磷负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积物 粒径分布 总氮 氨氮 总磷
原文传递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喷雾液滴粒径分布预测研究
18
作者 彭燕祥 张华 何贵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7-226,共10页
液滴粒径分布是喷雾过程质量、动量和能量输运的关键参数,为确定喷雾中液滴粒径的分布,基于最大熵原理,通过平均直径约束条件,构建雾滴粒径数量概率密度分布的最大熵模型,应用环形鼓风喷嘴雾化的实验数据对液滴粒径分布模型进行优选。... 液滴粒径分布是喷雾过程质量、动量和能量输运的关键参数,为确定喷雾中液滴粒径的分布,基于最大熵原理,通过平均直径约束条件,构建雾滴粒径数量概率密度分布的最大熵模型,应用环形鼓风喷嘴雾化的实验数据对液滴粒径分布模型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构建的三参数和四参数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为理想,预测的液滴粒径分布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6,均方根误差均低于0.135。通过对比三参数和四参数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的赤池信息准则数,表明三参数最大熵模型更适合喷雾液滴粒径分布的预测,应用不同类型喷嘴的雾化液滴粒径分布实验数据对三参数最大熵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最后将优选的三参数最大熵模型应用到Pratt&Whitney Canada公司制造的压力喷嘴喷雾液滴的粒径分布预测研究中。研究表明,构建的三参数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 液滴粒径分布 平均直径 最大熵
下载PDF
气液混合式人工造雪喷雾场的全貌及粒径分布研究
19
作者 胡恒祥 刘斌 +2 位作者 毕丽森 曾涛 李嘉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0,共8页
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国内冰雪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人造雪场的发展,给人工造雪的雪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研究表明,人工造雪的质量与其喷雾场中液滴粒径分布息息相关,且液滴粒径分布不仅受到液滴碰撞、聚合、分离的影响,还... 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国内冰雪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人造雪场的发展,给人工造雪的雪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研究表明,人工造雪的质量与其喷雾场中液滴粒径分布息息相关,且液滴粒径分布不仅受到液滴碰撞、聚合、分离的影响,还受到人工造雪系统喷嘴间距分布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PIV系统和粒度仪测定了由气液混合式人工造雪系统经两个喷嘴雾化产生的喷雾场的整体形貌和液滴粒径分布,以此来研究人工造雪系统的气液质量混合比(g_(glr))和喷嘴间距对喷雾场中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_(glr)的增大,喷雾场的整体形貌呈向内收缩的趋势,且在喷嘴正下方液滴平均粒径存在最小值,而当g_(glr)不变时,双喷嘴间的干涉现象随喷嘴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在随轴向距离增大而增大的同时,随径向距离的变化呈m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雪 粒径分布 气液混合比 喷嘴间距
下载PDF
基于散射矩阵的气溶胶识别与粒径分布反演研究
20
作者 陈民旺 裘桢炜 洪津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散射矩阵是描述介质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该参数对介质的理化特性敏感。为研究利用该参数对气溶胶进行识别及理化特性获取的可行性,设计并实验测量了聚α烯烃和氯化钠两种气溶胶样品的散射矩阵,讨论了二者矩阵元素的角度分布规律,并基于... 散射矩阵是描述介质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该参数对介质的理化特性敏感。为研究利用该参数对气溶胶进行识别及理化特性获取的可行性,设计并实验测量了聚α烯烃和氯化钠两种气溶胶样品的散射矩阵,讨论了二者矩阵元素的角度分布规律,并基于Mie散射理论,采用模板匹配的方法利用测量结果对聚α烯烃气溶胶的粒径分布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通过矩阵元素的角度分布规律可以对两种气溶胶进行有效识别与区分,结合相关散射模型与反演方法还可以获得气溶胶的理化特性。该研究为气溶胶识别及其理化特性的获取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矩阵 气溶胶识别 粒径分布 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