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大丰潮滩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陈沈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7,共8页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被覆盖状况是影响底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悬沙粒径组成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有两种模式,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强度不断转换。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子。悬沙与底质在粒径组成上差异明显,再悬浮和沉降是联系二者粒径组成关系的纽带。悬沙沉降对底质的泥沙贡献率从潮滩下部向上部不断增加,在互花米草滩上至少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粒径组成 悬沙粒径组成 再悬浮 沉降 大丰潮滩
下载PDF
城市灰尘粒径组成及环境效应——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40
2
作者 杜佩轩 田晖 +2 位作者 韩永明 杜建波 刘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西安市为例 ,不同粒径城市灰尘质量分数分别为 :大于 2 0目基本为零 ;2 0~ 30目占13.5 4% ;30~ 5 0目占 2 3.0 0 % ;5 0~ 80目占 14 .0 4 % ;80~ 10 0目占 10 .4 0 % ;10 0~ 12 0目占5 .5 2 % ;12 0~ 14 0目占 3.0 2 % ;14 0~ ... 以西安市为例 ,不同粒径城市灰尘质量分数分别为 :大于 2 0目基本为零 ;2 0~ 30目占13.5 4% ;30~ 5 0目占 2 3.0 0 % ;5 0~ 80目占 14 .0 4 % ;80~ 10 0目占 10 .4 0 % ;10 0~ 12 0目占5 .5 2 % ;12 0~ 14 0目占 3.0 2 % ;14 0~ 160目占 7.90 % ;160~ 180目占 1.74 % ;180~ 2 0 0目占7.5 2 % ;小于 2 0 0目占 11.98%。灰尘粒径基本都小于 1mm ,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扬起、沉降、扬起、沉降往复交替循环 ,形成大气颗粒污染物 ,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灰尘 环境效应 大气颗粒物 粒径组成 污染 西安市 人体 外力作用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俊杰 杨振宇 +4 位作者 刘丹 张帅 赵金 杨易 于志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2-611,共10页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为砂粒(49.75%)>粉粒(36.16%)>黏粒(14.09%),粒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m)在2.612~2.781之间,均值为2.727。随消落带水位高程下降、流域断面自上至下、深度由表至底,黏粒、粉粒比例、Dm降低,砂粒比例升高。TN、TF-N、NO_3^--N含量分布与黏粒、粉粒、Dm正相关,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Dm可作为判断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含量关系的潜在指标。沉积物总体质地结构良好,但频繁的干湿交替使澎溪河下游和低水位高程沉积物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和砂质化,并通过改变粒径组成影响氮分布。落干期上游和高水位高程沉积物TF-N增加,提高了淹水期氮素进入水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支流 消落带 沉积物 粒径组成 分形特征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生物粒径效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茹君 王修林 +2 位作者 韩秀荣 祝陈坚 石晓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9,共5页
关键词 海洋 浮游植物 粒径组成 生物粒径效应
下载PDF
大丰潮滩悬沙粒径组成及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沈焕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70,共9页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细砂滩上对悬沙浓度进行了六层位垂向同步观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悬沙粒径组成和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测量悬沙浓度时具有...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细砂滩上对悬沙浓度进行了六层位垂向同步观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悬沙粒径组成和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idas-400型边界层探测仪在测量悬沙浓度时具有较高精度,浊度计的平均测量误差介于±7%。观测期间悬沙粒径组成十分稳定,时空变化很小,悬沙物质来源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素。悬沙颗粒细,粉砂和粘土是悬沙的主要成分,两者含量之和大于99%。悬沙颗粒在垂向上混合充分,Rouse公式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各水层的悬沙浓度。悬沙沉降速度为悬沙中值粒径静水沉降可能速度的22—28倍,絮凝沉降可能是影响悬沙总体沉降速度和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也可用对数形式表达,根据两个水层的悬沙浓度具有的对数分布关系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其他水层的悬沙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粒径组成 沉降速度 Rouse公式 大丰潮滩
下载PDF
治沙淤地土壤养分与粒径组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敏 姬宝霖 索全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69,共2页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其土壤养分与粒径... 对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以分析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含沙洪水淤地治沙,其土壤养分与粒径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与中粉粒含量关系密切;全氮、碱解氮与粗粉粒关系密切,构成强正相关关系,而均与细沙粒含量构成最大的强负相关关系;全磷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和黏粒含量也构成强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变化幅度不大;全钾与粗粉粒含量构成了强正相关关系,而与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含量构成强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养分含量 土壤粒径组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沉积方向和粒径组成对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强 尹畅 +2 位作者 张虎 李晓磊 马可栓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5,共9页
运用砂土毛细效应所形成的假凝聚力制备具有不同沉积方向的试样,开展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粒径组成对初始各向异性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粒径组成、沉积方向、强度特性和体积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试样剪切带的形... 运用砂土毛细效应所形成的假凝聚力制备具有不同沉积方向的试样,开展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粒径组成对初始各向异性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粒径组成、沉积方向、强度特性和体积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试样剪切带的形成受到颗粒级配的影响,它是应力应变关系中陡降阶段的产生原因。沉积方向对粗砂和细砂的偏应力峰值强度均有影响,对残余强度的影响受制于颗粒级配。沉积方向与试样破坏面接近时,试样强度低、剪胀变形小且更容易破坏,粒径组成对砂土三轴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各向异性 粒径组成 沉积方向 剪切试验
下载PDF
基于土壤粒径组成影响的重金属镉吸附容量试验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刘东 冯绍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84,共4页
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对山西省大同市和太原市选取的两种土样进行土样砂粒和粉黏粒的粒径区分试验,并进行原状土样和不同粒径部分土样的重金属镉的吸附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用Langmuir模式分别对重金属吸附试验数据进行模拟,构建基... 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对山西省大同市和太原市选取的两种土样进行土样砂粒和粉黏粒的粒径区分试验,并进行原状土样和不同粒径部分土样的重金属镉的吸附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用Langmuir模式分别对重金属吸附试验数据进行模拟,构建基于Langmuir模式的区间参数粒径级配重金属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粒径组成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容量影响明显,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基于土壤粒径的重金属镉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吸附容量 粒径组成
下载PDF
沙层厚度和粒径组成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谢林妤 白玉洁 +2 位作者 张风宝 杨明义 李占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72,共13页
片沙覆盖黄土区是水蚀风蚀交错带内土壤侵蚀最为强烈的区域,研究该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可对水蚀风蚀交错带水土流失的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研究黄土坡面不同覆沙厚度(2 cm、5 cm和10 cm)和沙层粒径组成(100%<0.25... 片沙覆盖黄土区是水蚀风蚀交错带内土壤侵蚀最为强烈的区域,研究该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可对水蚀风蚀交错带水土流失的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研究黄土坡面不同覆沙厚度(2 cm、5 cm和10 cm)和沙层粒径组成(100%<0.25 mm、75%<0.25 mm+25%>0.25mm、50%<0.25 mm+50%>0.25 mm、未处理原沙和100%>0.25 mm)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覆沙黄土坡面较黄土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明显延长,产流速率和产流量减小,产沙速率和产沙量增大,降雨过程中产流产沙波动性增大,且这些变化随覆沙厚度增加而明显加强;沙层粒径组成在不同覆沙厚度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不同,2 cm覆沙厚度坡面在降雨前期随粒径变粗产流产沙呈增大趋势,降雨后期无明显变化;5 cm覆沙厚度坡面随沙层粒径变粗产流速率呈增加趋势,降雨前期上覆粗粒径沙层坡面的侵蚀速率高于细粒径沙层坡面,降雨后期恰好相反;10 cm覆沙厚度的坡面产流产沙随沙层粒径组成变化不明显。典型覆沙黄土坡面的产流过程为雨水垂直入渗―沙土界面潜流―沙层边缘渗流―地表径流,产沙过程为沙层边缘渗流侵蚀―沙层坍塌重力侵蚀―地表径流输移,明显不同于无覆沙黄土坡面的超渗产流方式及溅蚀―片蚀―细沟侵蚀的侵蚀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沙黄土坡面 覆沙厚度 粒径组成 产流产沙
下载PDF
短期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氮及其粒径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哈里·阿力腾别克 崔雨萱 +5 位作者 刘慧霞 董乙强 孙强 崔荷婷 钱茹雪 孙宗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探讨短期封育对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天山北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封育内外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其粒径组成,结果表明: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50 c... 为探讨短期封育对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天山北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封育内外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其粒径组成,结果表明: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全氮含量范围为1.16~1.82 g·kg^(-1),差异不显著。土壤碱解氮为20.58~62.35 mg·kg^(-1),和不封育相比,封育后玛纳斯样地土壤碱解氮显著降低14.62%(P<0.01),奇台样地显著增加16.76%(P<0.05)。封育增加了0~5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减少了砂粒含量,且封育后呼图壁、奇台样地土壤砂粒含量整体分别显著降低6.09%,14.86%,土壤黏粉粒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63%,15.36%,而封育后玛纳斯样地土壤砂粒、黏粒含量差异不显著,仅土壤粉粒含量显著增加5.57%~7.23%(P<0.05)。土壤全氮与土壤砂粒呈负相关(P<0.05),与黏粒呈正相关(P<0.05),而土壤碱解氮仅与土壤黏粒呈正相关(P<0.05)。总之,短期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土壤粒径朝细颗粒化转变,土壤全氮变化不显著,而土壤碱解氮因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封育 伊犁绢蒿荒漠 粒径组成 土壤氮含量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冀东矿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尾矿基质粒径组成和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佳琪 陈晓琳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为探究植被恢复对尾矿基质结构的影响,以河北唐山迁安马兰庄矿区直接在裸尾矿上营造的沙棘林、火炬—沙柳混交林和柽柳—杨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裸尾矿样地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林对尾矿基质粒径组成、分形维数和养分状况等指标的影... 为探究植被恢复对尾矿基质结构的影响,以河北唐山迁安马兰庄矿区直接在裸尾矿上营造的沙棘林、火炬—沙柳混交林和柽柳—杨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裸尾矿样地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林对尾矿基质粒径组成、分形维数和养分状况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改变了尾矿基质粒径组成,促进了尾矿基质颗粒的细化,其中沙棘林对尾矿基质粒径组成的改良效果最好,其黏粒、粉粒和极细砂粒含量在0~30 cm土层均值分别0.14%、32.32%和34.14%,显著大于裸尾矿样地(P<0.05),分形维数为1.92,显著大于裸尾矿样地(P<0.05);植被恢复有效提高了尾矿基质的养分含量,3种植被恢复林尾矿基质的碱解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大于裸尾矿样地(P<0.05),沙棘林的pH显著小于裸尾矿样地(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粒径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极细砂粒、碱解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粒、中砂粒含量和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可知,植被恢复可有效提高尾矿基质的细粒物质含量,改善养分状况,粒径分形维数可以表征尾矿基质的粒径组成和养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粒径组成 分形维数 养分状况 植被恢复
下载PDF
粒径组成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丁 蔡冻 《电力勘测设计》 2018年第A01期92-94,共3页
粒径组成是在野外勘测中能直观获取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通过对湖南某线路沿线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粒径组成与CBR承载比的关系,并选取了代表性的细粒土与粗粒土进行矿物成分及其结构试验,结合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得... 粒径组成是在野外勘测中能直观获取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通过对湖南某线路沿线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粒径组成与CBR承载比的关系,并选取了代表性的细粒土与粗粒土进行矿物成分及其结构试验,结合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得到粒径组成可以作为影响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粒径组成 强度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西藏林芝河谷地带土粒径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建立 《山西建筑》 2018年第2期73-74,共2页
对西藏林芝某工程地勘的土样进行筛分试验,并取其中的10组试样分析其粒径组成,在此基础上借助砂卵石土的分形理论对筛分结构进行分析计算,运用双对数坐标对试验土样的分形维数及相关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说明采... 对西藏林芝某工程地勘的土样进行筛分试验,并取其中的10组试样分析其粒径组成,在此基础上借助砂卵石土的分形理论对筛分结构进行分析计算,运用双对数坐标对试验土样的分形维数及相关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说明采用分形理论对该试样进行分析是适合的,天然砂砾土的粒径组成是可以运用分形理论进行描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筛分试验 粒径组成
下载PDF
陕西榆阳区土壤粒径组成分析与改良
14
作者 边永胜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29期34-34,共1页
通过对榆阳区五种典型土壤类型农耕地的粒径组成分析,对比得出各类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提出以"黄绵土"作为客土,垫给风沙土耕地20 cm,粒径组成可达到潮土、淤土水平;定量化指导"客土垫地",是改变土壤质地,培肥土壤,... 通过对榆阳区五种典型土壤类型农耕地的粒径组成分析,对比得出各类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提出以"黄绵土"作为客土,垫给风沙土耕地20 cm,粒径组成可达到潮土、淤土水平;定量化指导"客土垫地",是改变土壤质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等级,减少化肥浪费与污染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粒径组成 客土垫地 土壤改良 榆阳
下载PDF
2种水土保持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在不同坡位和不同土层间的分布特征
15
作者 卜庆雨 王秀伟 +1 位作者 陈桂兰 谷会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2022年8月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境内的克山农场,选择位置相邻,坡度、坡向、坡长、林龄基本一致的樟子松水土保持林、杨树水土保持林、坡耕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在选定的坡面上沿着和坡面等高线垂直的方向分别布设3条样线作为3... 2022年8月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境内的克山农场,选择位置相邻,坡度、坡向、坡长、林龄基本一致的樟子松水土保持林、杨树水土保持林、坡耕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在选定的坡面上沿着和坡面等高线垂直的方向分别布设3条样线作为3个重复,每2条样线之间间隔3 m,每条样线从坡顶至坡底分别设置10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之间间隔30m;使用环刀法,按照土层深度(h)采集土壤表层(0<h≤15 cm)、下层(15 cm<h≤30 cm)土样,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后过2.00、0.15 mm土壤筛,测定土壤微团聚体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土壤理化性质;运用体积分布模型计算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D值),比较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林的土壤微团聚体粒径组成、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坡面分布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团聚体粒径组成、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坡面主要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土壤表层、下层),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杨树林地、樟子松林地;有效磷质量分数(土壤表层、下层),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表层由大到小依次为杨树林地、樟子松林地、耕地,土壤下层由大到小依次为杨树林地、耕地、樟子松林地。分形维数,与有效磷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微团聚体颗粒比表面积显著相关;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表征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下层整个坡面,坡耕地的分形维数明显小于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的分形维数,说明水土保持林的林下土壤的土质优于耕地;根据坡面土壤微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趋势、坡面养分分布特征综合对比,杨树林地土质优于樟子松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分形维数 粒径组成 樟子松 杨树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丽卿 许莉 +2 位作者 季高华 张瑞雷 范志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淀山湖小型(20~200μm)、微型(2~20μm)和微微型(<2μm)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水质因子进行逐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淀山湖水体年均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二者贡献率之和为74.79%。淀山湖...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淀山湖小型(20~200μm)、微型(2~20μm)和微微型(<2μm)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水质因子进行逐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淀山湖水体年均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二者贡献率之和为74.79%。淀山湖叶绿素a粒径组成百分比的季节变动与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密切相关: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春季最高,而微型、微微型的则分别在秋、冬季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小型、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百分比与NH3-N含量分别呈显著正、负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百分比与BOD5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应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食性粒级,探讨了运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防治淀山湖富营养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粒径组成 水质因子 淀山湖
原文传递
黑河下游土壤的细土颗粒粒径组成和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丽丽 于静洁 +1 位作者 张一驰 孙国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8,共7页
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及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黑河下游的土壤细土颗粒粒径组成和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形参数(坡度、沿剖面曲率和沿等高线曲率)、植被指数(NDVI)及地质数据,设计... 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及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黑河下游的土壤细土颗粒粒径组成和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收集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形参数(坡度、沿剖面曲率和沿等高线曲率)、植被指数(NDVI)及地质数据,设计了16个野外典型样本采集点及9个独立样本用于结果验证。利用沉降法和筛分法测定了细土的颗粒粒径组成。以模糊隶属度为权重,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土壤砂粒、粉粒及粘粒含量和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结果与9个独立采样点进行对比,无显著性差别。表明该方法在极端干旱区黑河下游地形较平缓地区适用性较强,结果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可为该区域的地表过程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组成 遥感 模糊C均值聚类 黑河下游
原文传递
乡镇企业排放粉尘的粒径分级组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登九 钱声芬 +2 位作者 王晓芳 郭平 王龙义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9年第3期62-63,共2页
为了给乡镇企业粉尘治理正确地设计选用除尘器,对确定其适用除尘器的主要因素,如排放粉尘的粒径分级组成等,在淄博市乡镇耐火、陶瓷、建材等行业中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乡镇耐火、陶瓷、建筑陶瓷等行业的原料破碎和水泥厂各... 为了给乡镇企业粉尘治理正确地设计选用除尘器,对确定其适用除尘器的主要因素,如排放粉尘的粒径分级组成等,在淄博市乡镇耐火、陶瓷、建材等行业中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乡镇耐火、陶瓷、建筑陶瓷等行业的原料破碎和水泥厂各工序的粉尘大颗粒占一定比例;砖瓦厂锤式破碎则以细小颗粒为主。该调查结果给今后粉尘治理正确选用除尘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排放粉尘 粒径分级组成
下载PDF
不同粒径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分配规律研究——以成都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施泽明 倪师军 +2 位作者 张成江 陈德友 刘应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90-1596,共7页
将不同地貌单元和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近地表大气尘机械筛分,分析其粒度组成和化学组成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探讨元素在不同粒径大气尘颗粒中的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地表大气尘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300-400目(38.5-54μm),其中城市和... 将不同地貌单元和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近地表大气尘机械筛分,分析其粒度组成和化学组成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探讨元素在不同粒径大气尘颗粒中的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地表大气尘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300-400目(38.5-54μm),其中城市和丘陵地区质量分数最高,达56.596%-68.493%。化学组成上,人为扰动重金属元素,除Pb本底值比较高外,总体上城市高于丘陵和山区;Al2O3、Na2O、SiO2、Ti、Zr等稳定元素总体上,随粒径的减小,元素含量逐渐增大;Mn、P、S等元素,总体上随粒径的减小,元素含量逐渐减小。Pb、Zn、Cr等人为扰动元素,大粒径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含量稍大于小粒径元素含量,但小粒径元素含量总体上仍呈现随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大气尘 粒径组成 化学组成 分配规律
下载PDF
不同封育年限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粒径及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莉 宋乃平 +4 位作者 孟晨 吴婷 陈晓莹 李敏岚 岳健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封育禁牧的时间效应已经成为科学和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围封6、10、15年样地的围栏内外2种主要土壤类型——灰钙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样线调查法及方差分析法,探究不同封育年限对荒漠草原颗粒组成及... 封育禁牧的时间效应已经成为科学和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围封6、10、15年样地的围栏内外2种主要土壤类型——灰钙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样线调查法及方差分析法,探究不同封育年限对荒漠草原颗粒组成及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封育会导致灰钙土及风沙土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灰钙土封育6年样地土壤细颗粒较围栏外增加量最明显,后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幅减少的趋势;风沙土封育15年样地围栏内土壤细颗粒增加量高于封育6年样地。2)灰钙土及风沙土封育6年样地均表现为围栏内土壤碳氮(有机碳、全碳、全氮)含量高于围栏外,而围封10年及15年样地围栏内外土壤碳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3)灰钙土围封6年样地围栏内土壤碳氮比高于围栏外,而围封10年及15年样地无此规律,围封不会影响风沙土土壤碳氮比。围封可以有效使土壤颗粒细化,但不同土质对封育年限的响应有所差异,人工封育的最佳时间尺度应根据草原退化程度和草原不同土壤条件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年限 荒漠草原 典型土壤 粒径组成 碳氮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