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悬液热灌注治疗对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影响
1
作者 侯光营 毛裔龙 +4 位作者 苗珺珺 胡建伟 郜蕾 张永侠 袁香坤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悬液(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热灌注治疗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 目的分析应用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混悬液(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热灌注治疗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并出现放射性阴道炎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GM-CSF混悬液的配制方法为:将GM-CSF 400μg溶于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GM-CSF混悬液单纯阴道冲洗,试验组采用自研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GM-CSF混悬液阴道热灌注治疗,将GM-CSF混悬液置于恒温箱中加热至42℃后行阴道灌注,灌注完成后行微波深部热疗。观察患者的阴道炎症状变化情况;研究者自行拟定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满意度;记录2组患者的阴道pH值、阴道局部体征评分、阴道清洁度评分;记录2组的康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t=2.476,P<0.05),试验组患者恢复性生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比例为24.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5)。对照组治疗前阴道pH值与治疗3个月后阴道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阴道pH值与治疗3个月后阴道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阴道局部体征评分及阴道清洁度评分均在治疗3个月后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康复时间为(38.4±14.4)d,对照组的康复时间为(56.2±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3D打印阴道模具辅助GM-CSF混悬液热灌注治疗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性阴道炎 3D打印阴道模具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宋佳仪 朱靓 +2 位作者 罗玉明 杨琪瑛 李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745-750,共6页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换药中心收治的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7月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换药中心收治的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rhGM-CSF凝胶换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PRP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8% (P 2/w,较对照组0.26 ± 0.06 cm2/w快(P P P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M-CSF) gel in the treatment of venous lower extremity ulcer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venous lower extremity ulcers ad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Dressing Cen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Burn and Dermatology Surgery of Xijing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3 to July 202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hGM-CSF gel dressing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PRP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1.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8.8%) (P 2/w, which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0.26 ± 0.06 cm2/w) (P P P < 0.05). Conclusion: PRP combined with rhGM-CSF gel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venous ulcers of lower extremities and can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重组人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 静脉性溃疡 慢性创面
下载PDF
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水平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
3
作者 钱国庆 蔡昶 +2 位作者 李丹 黄凯 张兴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另选择同期确诊为血管畸形的53例患儿作为血管畸形组。对血清GM-CSF、STAT3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GM-CSF、STAT3与bFGF、VEGF、HIF-1α、Ang-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M-CSF、STAT3对血管瘤瘤体增生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增生期组患儿血清bFGF、VEGF、HIF-1α、GM-CSF、STAT3表达水平高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但血清Ang-1表达水平低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增生期组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水平均与bFGF、VEGF、HIF-1α水平正相关,与Ang-1水平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GM-CSF和STAT3单独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7,0.822,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大于GM-CSF单独诊断的AUC(Z=2.459,P=0.014),STAT3单独诊断的AUC(Z=3.3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M-CSF、STAT3是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瘤瘤体增生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表达水平升高,是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较好的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 瘤体增生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CT征象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β-连环蛋白构建的联合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文翠 李丰章 +1 位作者 刘锋 喻荣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征象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β-连环蛋白(β-Catenin)构建的联合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病理结果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孤立性肺... 目的探讨基于CT征象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β-连环蛋白(β-Catenin)构建的联合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病理结果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为结局指标,软件计算建模组所需样本量为75例,故随机抽取75例作为建模组、其余30例作为验证组,分析建模组孤立性肺结节不同性质患者一般资料、CT征象、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独立影响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用验证组临床资料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组临床资料代入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评估该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建模组75例病例中,良性肺结节43例(57.33%)、恶性肺结节32例(42.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恶性肺结节患者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密度、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CSF、β-Catenin水平与建模组孤立性肺结节性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毛刺征(β=1.572,OR=1.612,95%CI=1.475~2.159)、分叶征(β=1.484,OR=1.650,95%CI=1.408~2.184)、血管集束征(β=1.292,OR=1.674,95%CI=1.466~2.198)、磨玻璃密度(β=1.307,OR=1.785,95%CI=1.501~2.263)、CEA(β=0.915,OR=1.797,95%CI=1.505~2.199)、NSE(β=0.920,OR=1.824,95%CI=1.618~2.218)、M-CSF(β=0.859,OR=1.765,95%CI=1.506~2.301)、β-Catenin(β=0.867,OR=1.806,95%CI=1.542~2.325)是影响建模组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的联合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50%、特异度为75.26%、AUC为0.880(95%CI=0.802~0.935)、阳性似然比为4.05、阴性似然比为0.12、阳性预测值为82.80%、阴性预测值为89.90%。结论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密度及CEA、NSE、M-CSF、β-Catenin水平升高是影响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联合模型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征象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Β-连环蛋白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祁海滨 王晓东 +1 位作者 宁承新 罗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关系,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120例MPP患儿为...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关系,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12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77例)和RMPP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两组患儿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GM-CSF、SAA、SP-D及联合试验对RMPP的诊断效能。结果RMPP组患儿发热时间长于GMPP组,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比例高于GMPP组(P<0.05);RMPP组患儿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明显高于GMPP组(P<0.05)。RMPP患儿急性期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长、胸腔积液、肺不张、血清GM-CSF、SAA及SP-D升高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M-CSF、SAA与SP-D均具有诊断RMPP的效能,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以三项指标并联试验对RMPP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0.5%,临床应用价值大三项指标单独使用。结论血清GM-CSF、SAA及SP-D升高与RMP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项指标并联试验可用于儿童RMPP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D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6
作者 唐才环 薛芳 +2 位作者 陈乙云 陈霞 黄惠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疾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疾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96例作为细菌组,同期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88例作为非细菌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儿童96例为对照组,收集检测三组病儿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IRF5、GM-CSF及其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IRF5、GM-CSF水平与病情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RF5、GM-CSF及二者联合预测细菌性肺炎预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血清IRF5水平[(38.85±13.86)ng/L]显著高于非细菌组[(11.15±4.37)ng/L]和对照组[(10.76±1.55)ng/L],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细菌组血清GM-CSF水平[(54.73±16.56)ng/L]显著低于非细菌组[(246.73±28.94)ng/L]和对照组[(250.64±55.67)ng/L],且重症组低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气促、吐沫、三凹征、肺部明显湿啰音比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非细菌组(P<0.05),轻症组、非细菌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RF5水平与CRP、白细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均呈正相关(r=0.34、0.36、0.41,P<0.05),血清GM-CSF水平与CRP、白细胞、CPIS均呈负相关(r=-0.40、-0.32、-0.45,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RF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GM-CS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显示,IRF5、GM-CSF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90、0.87,二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AUC为0.96,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联合vs.IRF5=2.86,P=0.004;Z联合vs.GM-CSF=2.24,P=0.025),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32%、90.77%。结论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IRF5水平升高,GM-CSF水平降低,二者在评估病情进展及疾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 干扰素调节因子5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表达变化 预后价值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杨蜜 别俊 +3 位作者 唐组阁 张加勇 邓佳秀 卢俊 《西部医学》 2024年第9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观察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GM-CSF 150μg,均行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好转率均为100%;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3%(22/30)vs 60%(18/30),(χ^(2)=1.20,P=0.412);观察组及对照组症状好转所需时间分别为(7.60±2.17)d vs(8.83±1.60)d,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0,P=0.039);治疗第7天的CRP值两组之间具有差异(t=6.795,P=0.012),观察组更具优势;使用SOMA量表分别对患者灌肠前后进行评分,两组患者自身对比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评分均较灌肠前明显降低(均P<0.05);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灌药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均耐受良好,无严重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治疗时间,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宫颈癌
下载PD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及其受体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湛济帆 田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损伤主要由宿主的免疫反应介导,而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主要以局部机械清除菌斑和结石为主,免疫疗法在牙周临床中应用很少。因此,对牙周炎免疫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巨...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损伤主要由宿主的免疫反应介导,而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主要以局部机械清除菌斑和结石为主,免疫疗法在牙周临床中应用很少。因此,对牙周炎免疫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巨噬细胞参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通过识别、吞噬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异物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是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1,CSF-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1 receptor, CSF-l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炎性调控、破骨细胞骨吸收调控进行的。本综述将CSF-1/CSF-1R信号轴在牙周炎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牙周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细胞 破骨细胞 牙周炎
下载PDF
注射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
9
作者 叶燕玲 吴奕萱 +3 位作者 任子杰 杜亚娟 林慧娟 吴千驹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8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及观察组(41例)。对照组在放疗开... 目的 探讨注射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8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及观察组(41例)。对照组在放疗开始时使用常规漱口液含漱,出现口腔黏膜炎后使用注射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液漱口;观察组在放疗开始时使用注射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液。观察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放疗第3周末时,两组轻度黏膜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第8周末时,观察组轻度反应例数多于对照组,中、重度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具备较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人粒细胞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液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补体C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白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10
作者 罗兆勇 杜伟贤 +2 位作者 温海鹏 成江燕 梁丽仪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0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补体C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前白蛋白(PA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3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补体C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前白蛋白(PA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3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3、M-CSF、PAB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将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45)、重度组(n=20),比较三组各指标差异,分析各指标对重度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将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8)与预后不良组(n=12),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补体C3、PAB水平低于对照组,M-C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组、中度组补体C3、PAB水平低于轻度组,M-CSF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补体C3、PAB水平低于中度组,M-CSF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补体C3、PA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M-CS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补体C3、M-CSF、PAB联合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6(P<0.001),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补体C3、M-CSF、PAB水平与病情程度、预后相关,可单独或联合用于急性胆囊炎病情辅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补体C3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前白蛋白
下载PDF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谢秋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5期135-137,共3页
目的 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CIOM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M-CSF组(45例)和浓替硝唑组(44... 目的 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CIOM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M-CSF组(45例)和浓替硝唑组(44例)。浓替硝唑组患者接受浓替硝唑含漱液漱口,GM-CSF组患者在浓替硝唑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喷涂口腔溃疡处。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OMQoL)评分、化疗依从性行为问卷(CCBQ)评分及化疗延期率。结果 GM-CSF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浓替硝唑组的68.18%(χ^(2)=5.681,P=0.017)。治疗2个疗程后,2组OMQoL及CCB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GM-CSF组高于浓替硝唑组(P<0.01)。GM-CSF组化疗延期率低于浓替硝唑组(12.92%vs.22.44%,χ^(2)=5.246,P=0.022)。结论 GM-CSF治疗CIOM的有效率更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而且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活质量 化疗依从性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巨噬细胞刺激1假基因2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12
作者 何忠开 郑重洲 +3 位作者 安佰超 黎明 冯景焜 姚峰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巨噬细胞刺激1假基因2(lncRNA MST1P2)对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心肌细胞株AC16细胞接种于不含胎牛血清的无糖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置于37℃、含体积分数5%CO_(2)和1%O_(2)的培养箱...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巨噬细胞刺激1假基因2(lncRNA MST1P2)对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心肌细胞株AC16细胞接种于不含胎牛血清的无糖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置于37℃、含体积分数5%CO_(2)和1%O_(2)的培养箱培养0~48 h;分别于培养0、3、6、12、24、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16细胞中lncRNA MST1P2及微RNA-133b(miR-133b)表达水平。将对数生长期AC16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MST1P2过表达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细胞不做转染处理,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细胞转染空载体质粒,缺氧+MST1P2过表达组细胞转染lncRNA MST1P2过表达质粒,正常对照组细胞用低糖DMEM培养基在37℃、体积分数5%CO_(2)条件下培养,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MST1P2过表达组细胞用无糖DMEM培养基在37℃、含体积分数1%O_(2)和5%CO_(2)条件下缺氧处理24 h。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4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缺氧处理0、3、6 h时AC16细胞中lncRNA MST1P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2、24、48 h时AC16细胞中lncRNA MST1P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缺氧处理0、3、6 h时(P<0.05);缺氧12 h与24 h时AC16细胞中lncRNA MST1P2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48 h时AC16细胞中lncRNA MST1P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缺氧12、24 h时(P<0.05)。缺氧处理0、3、6 h时AC16细胞中miR-133b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2、24、48 h时AC16细胞中miR-133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缺氧处理0、3、6 h时(P<0.05);缺氧24 h与48 h时AC16细胞中miR-133b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24、48 h时AC16细胞中miR-133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缺氧12 h(P<0.05)。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AC16细胞中lncRNA MST1P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MST1P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缺氧组和缺氧+过表达对照组(P<0.05)。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的活性显著高于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P<0.05);缺氧组与缺氧+过表达对照组AC16细胞的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缺氧组(P<0.05)。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和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miR-133b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miR-133b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P<0.05);缺氧组与缺氧+过表达对照组AC16细胞中miR-133b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AC16细胞中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P<0.05)。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缺氧组和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AC16细胞中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缺氧组(P<0.05)。缺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MST1P2过表达组AC16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缺氧组和缺氧+过表达对照组,缺氧+过表达对照组AC16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缺氧组(P<0.05)。结论LncRNA MST1P2可通过抑制miR-133b来调控Sirt1/Akt信号通路而发挥抗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刺激1假基因2 微RNA-133b 缺氧 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磷酸化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 5'端的修饰提高其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智清 张颖 +8 位作者 路秀华 王世骢 邵魁 马丽娟 李玉英 周圆 姚立红 贺秉坤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人工合成的寡聚DNA引物,对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cDNA作了修饰。在不改变氨基酸的前提下,将一些G或C改成A或T,以避免形成不利的二级结构,并将一些密码子换成大肠杆菌喜用的密码子。修饰后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人工合成的寡聚DNA引物,对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cDNA作了修饰。在不改变氨基酸的前提下,将一些G或C改成A或T,以避免形成不利的二级结构,并将一些密码子换成大肠杆菌喜用的密码子。修饰后的GMCSF cDNA在大肠杆菌的表达水平高于其母株。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检测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天然GM-CSF的构型和生物学活性。部分纯化的重组人GM-CSF已用于维持依赖人GM-CSF的TF-1细胞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3 位作者 曹少先 吴志敏 陈荣达 杨利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间同源性的比较。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序列分析表明,GM-CSF的cDNA开放阅读框为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和大部分信号肽,与用作PCR引物设计的参考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5%,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5.1%,同绵羊、人、牛、小鼠和犬的GM-CSF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6.2%、80.5%、81.7%、69.7%和81.8%,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8.5%、71.3%、70.3%、55.9%和71.5%。Western blotting证实目的基因可以在真核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GM-CSF蛋白。以上结果表明,猪的GM-CSF基因被成功克隆,它存在着种属特异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利用GM-CSF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程瑞杰 方勇 +1 位作者 俞为荣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2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麻醉后在糖尿病小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左侧创面外用GM-CSF凝胶(GM...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2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麻醉后在糖尿病小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左侧创面外用GM-CSF凝胶(GM-CSF处理组),右侧创面则给予不含药物的凝胶(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不同时相点,分别测量计算两组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率;组织M asson染色观察创面再上皮化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碱性水解法测定反映局部胶原蛋白合成量的指标羟脯氨酸水平。结果GM-CSF处理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从创面形成后3 d起两组差异显著(P<0.01);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显示,GM-CSF处理组创面形成后不同时相点的再上皮化速率和胶原纤维沉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创面形成后3 d起,GM-CSF处理组羟脯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小鼠创面外用GM-CSF凝胶,可诱导创面再上皮化和胶原蛋白合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糖尿病 创面愈合 胶原蛋白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生长抑素融合表达质粒对断奶仔猪生长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2 位作者 陈荣达 吴志敏 杨利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6,共5页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DNA疫苗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分析这些DNA疫苗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DNA疫苗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分析这些DNA疫苗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与Ⅱ组和Ⅳ组相比,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37%(P〉0.05)和17.2%(P〈0.05),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8%和6.7%。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Ⅱ组IGF-Ⅰ的含量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Ⅲ和Ⅳ组在第2周后处于较低的分泌水平,Ⅲ组IGF-Ⅰ的峰值高于其他组。Ⅰ、Ⅱ和Ⅳ组T3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Ⅲ组呈上升趋势,免疫后第8周,Ⅲ组的T3分泌水平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Ⅰ组T4的含量不断降低,而Ⅱ、Ⅲ和Ⅳ组有不断升高的趋势,Ⅱ组和Ⅲ组T4的分泌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SS DNA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pGM-CSF/SS的免疫效果要优于pGM-CSF+pcS/2SS共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生长抑素(SS) 生长激素(GH) IGF-Ⅰ 仔猪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包涵体提取、复性和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永春 陆峰 +3 位作者 金永明 贾林 林爱友 陆德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由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通过破菌、洗涤获得包涵体,再经过溶解、凝胶过滤、复性、疏水和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了均一的产品,经高压液相和SDS... 由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通过破菌、洗涤获得包涵体,再经过溶解、凝胶过滤、复性、疏水和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了均一的产品,经高压液相和SDSPAGE电泳测定纯度均大于98%,rhGMCSF的比活为32×107IU/mg,纯化获得的rhGMCSF为一酸性蛋白,等电点约为52,NH2末端前20个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rhGMCSF的NH2末端不均一,其中带Met的分子约占595%,第一个氨基酸为Ala的分子约占246%,为Pro的分子约占146%。纯化过程中蛋白的纯化倍数为39,生物活性总得率为691%,工艺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包涵体 复性 纯化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1 位作者 杨磊 任加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d(95%可信区间11.9~13.3d),较对照组(16.8d,95%可信区间16.1~17.5d)明显缩短(P<0.01)。用药6、12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13)%、(91±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73±14)%,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脓毒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敏 常思远 +1 位作者 徐大千 刘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9期7391-7396,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于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关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脓毒症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小鼠动物模... 背景: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于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关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脓毒症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脓毒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小鼠动物模型,建模后6,30 h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小鼠支气管上皮尚完整,间质轻度增生,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治疗后1,3,7 d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治疗后1,3,7 d治疗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模型组(P<0.05);(4)结果表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增强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功能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10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细胞损伤与修复模型 重组人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小鼠 治疗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兰海霞 博晓真 新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5-896,共2页
关键词 粒细胞-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细胞 活化细胞 体内激活 特异性抗体 中性粒细胞 细胞毒效应 效应因子 免疫活性 研究发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