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分析
1
作者 李文雅 邹外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细胞(BE)在评估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51例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59例,男92例,平均(65.1±1... 目的探讨血嗜酸性细胞(BE)在评估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51例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59例,男92例,平均(65.1±10.2)岁,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BE值及肺功能等相关指标。1年后随访肺功能的相关指标,根据BE是否≤100 cells/μl分为BEC≤100 cells/μl(BEC≤100)组以及BEC>100 cells/μl(BEC_(100+))组,BEC≤100组患者98例,BEC_(100+)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和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肺功能下降程度。结果BEC_(100+)组患者的女性比例、吸烟率高于BEC≤100组,儿童时期哮喘率低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_(100+)组肺总量增加值低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儿童时期哮喘率以及肺功能等差异,随访1年后,BEC_(100+)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_(100+)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值低于BEC≤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1年后临床结局方面存在差异,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评估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在疾病预后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肺功能检查 预后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杨军 黄凯达 潘守成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在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PL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360例术后静脉血栓患者(VTE组)和3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EO...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在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PL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360例术后静脉血栓患者(VTE组)和3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EOS计数和PLT计数用Sysmex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用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对照组和VTE组术前EOS计数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VTE组EOS计数绝对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EOS计数绝对值诊断VT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和70.5%;EOS计数绝对值可预测DVT并发PTE,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和74.6%。术后EOS计数、PLT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在DVT不同分期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EOS计数绝对值与PLT计数、APTT和TT呈正相关(P<0.05),与PT、INR、FIB和D-D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EOS计数在术后静脉血栓中异常表达,与DVT类型和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术后静脉血栓和预测DVT并发VTE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静脉血栓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血小板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晨光 邓晓琳 +3 位作者 李华 陈晓鸣 李桂茹 屠伟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84-208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因创伤性脑出血急诊行开颅手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因创伤性脑出血急诊行开颅手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PI)分为(PI组,n=62)和非PI组(NPI组,n=30)。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确定术后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预测价值。结果PI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NLR、ANC及血糖水平均高于N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水平升高[OR=2.64,95%CI:1.06~6.68,P=0.040]是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NLR最佳截断值为5.75时,预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12~0.894,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6%、73.3%。结论NLR水平升高是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创伤性脑出血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在儿童脓毒症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常晨阳 胡绍雯 +2 位作者 邓国平 朱惠芳 罗开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58-296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收集确诊脓毒症24 h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计算N/L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中性粒细胞与前白蛋白比值(NPRI)。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110)和死亡组(n=61)。比较两组N/LPR、PLR、NLR、NPRI、PCIS评分、PCT、CRP和PLT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根据三者ROC曲线的截断值对患儿28 d死亡风险进行亚组分析,同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脓毒症患儿进行生存分析。根据PCIS评分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危险分层(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评估N/LPR和PLR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PCT、CRP、N/LPR水平均较存活组高,PLT、PLR和PCIS水平均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595和0.716。亚组分析表明,N/LPR≥1.5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N/LPR<1.5组(χ^(2)=11.224,P=0.001);PLR<85.58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LR≥85.58组(χ^(2)=5.708,P=0.017),PCIS<84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CIS≥84组(χ^(2)=19.312,P=0.000)。生存分析结果与亚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N/LPR可能与脓毒症患儿的危险分层相关。结论N/LPR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健脾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白细胞介素-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王晓萌 王艳 王嫣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2期2508-2512,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支...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活血汤,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中医证候积分、气道炎症指标[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EOS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51/54)高于对照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F、FEV1、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喘息、咳嗽、咳痰、哮鸣音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EOS较治疗前降低,IL-10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6、EOS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结论健脾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患儿有利于减轻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下调IL-6和EOS计数,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能够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慢性 健脾益气活血汤 细胞介素-6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君 赵海淳 朱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探讨未成熟粒细胞计数(IGC)和其百分比(IG%)评估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192例确诊为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P和重症胰腺炎(SAP)两组。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 探讨未成熟粒细胞计数(IGC)和其百分比(IG%)评估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192例确诊为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P和重症胰腺炎(SAP)两组。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BC)、IGC、IG%、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C反应蛋白(CRP)],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AP组患者155例(80.7%),SAP组患者37例(19.3%)。SAP组平均WBC、NLR、CRP、IGC、IG%水平明显高于AP组。IGC和IG%预测SAP的能力高于其他炎症标志物(IGC的AUC:0.889,敏感性:77.5%,特异性:91.6%;IG%的AUC:0.852,灵敏度:73.2%,特异性:83.9%)。IGC和IG%较传统炎症指标(WBC、NLR和CRP)更能反映AP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未成熟的粒细胞计数 未成熟的粒细胞百分率 炎症标志物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血尿酸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刘彬 翟桂兰 孙巨峰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血尿酸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ACOP患者114例。根据入院24小时...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血尿酸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ACOP患者114例。根据入院24小时内超敏肌钙蛋白I是否增高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n=72)和无心肌损伤组(n=42)。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时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年龄较大、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较高、血肌酐水平较高、血尿酸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酸是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酸预测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界值分别为9.55×109/L、325μmol/L。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血尿酸预测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度为68.1%,特异度73.8%,曲线下面积为0.737,约登指数为0.419。结论 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尿酸是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血尿酸对预测ACOP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心肌损伤 中性粒细胞计数 血尿酸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荣萍萍 黄宇玲 +9 位作者 张欣悦 李挺 杨永娜 邢彩耐 刘文博 李淑钰 杨文琦 刘宁 曹新营 刁增利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8期100-104,117,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eutrophil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NHR)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3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eutrophil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NHR)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39例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早发冠心病组(n=87)和非冠心病组(n=5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常规和血脂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增加早发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NHR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NHR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Gensini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高血压、糖尿病占比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NHR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HR水平升高可增加早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NHR每增加1,早发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50%(OR=1.50,95%CI:1.06~2.14,P=0.0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HR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8,P=0.03)。中性粒细胞计数、NHR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1(95%CI:0.51~0.71,P=0.03)、0.64(95%CI:0.54~0.74,P<0.01)。结论NHR水平升高可增加早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并对早发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发病风险 冠状动脉狭窄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宽胸理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赵稼萤 陈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5期90-96,共7页
目的:观察宽胸理肺汤经验方加载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壅肺证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值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嘉定区中医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观察宽胸理肺汤经验方加载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壅肺证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值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嘉定区中医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宽胸理肺汤,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变化、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分级]、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A、血细胞簇分化抗原(Blood Cell Cluste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CD)测定(CD4淋巴细胞计数,CD8淋巴细胞计数,CD4/CD8)及肺功能指标(一秒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较对照组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下降(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一秒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主要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及mMRC分级)均降低(P <0.05、P <0.01)、免疫球蛋白E降低(P <0.05)、免疫球蛋白A下降(P <0.05);试验组治疗后CD4和CD4/CD8较前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宽胸理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安全、有效,可减少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降低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A,改善患者肺功能,宽胸理肺汤可能还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宽胸理肺汤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一氧化氮呼气测定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监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10
作者 曾翔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48-0051,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呼气测定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监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0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非哮喘患者39例作为非哮喘组,收集两组患者一... 本文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呼气测定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监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0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非哮喘患者39例作为非哮喘组,收集两组患者一氧化氮含量、外周血ESO及FEV1%变异率数据。一氧化氮呼气测定使用呼出一氧化氮测定系统(NIOXVERO)测定,FEV1%变异率使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测定。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一氧化氮含量、外周血ESO及FEV1%变异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一氧化氮含量水平与外周血ESO、FEV1%变异率呈现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呼气测定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监测可以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呼气测定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支气管哮喘 诊断 疗效监测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李沛琴 商体素 +3 位作者 谢姝慧 李艳 方银 吴熙 《大医生》 2023年第12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究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检验组和... 目的 探究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检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检验组患者均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FeNO检测及血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同时予以两组两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FeNO及外周血EOS水平,另分析FeNO及外周血EOS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检验组患者FeNO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EOS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FeNO、外周血EOS联合检测在成人支气管哮喘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均高于FeNO、外周血EOS单独检测,且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FeNO、外周血EOS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 FeNO及外周血EOS计数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依据各指标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严重烧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慧 张钧 谢鑫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变化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比值(RPR)、中性粒细胞计数(N)/PLT比值(NPR)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总体表面积30%...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变化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比值(RPR)、中性粒细胞计数(N)/PLT比值(NPR)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总体表面积30%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后PLT开始减少的时间、PLT达到最低值的时间及最低值平均数、首次切削痂的面积、手术治疗前及手术治疗后的PLT变化情况。于患者烧伤后第3天检测血常规,根据RDW、N、PLT计算RPR、NPR并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PLT开始降低时间为(3.13±0.74)d,PLT最低值出现时间为(6.68±0.51)d,PLT最低值为(204.55±17.26)×10^(9)/L,PLT平均在第(11.59±1.34)天开始恢复。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PLT最低值与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0.364,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越大、手术切削痂的面积越大、未使用生长激素均是PLT平均值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Kaplan-Neier分析显示,烧伤后第3天RPR、NPR的高低数值与患者生存率相关。结论烧伤后第3天RPR和NPR可作为严重烧伤患者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细胞分布宽度 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雒志明 高赏 +2 位作者 任魁 张霖 冯志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及其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诱导痰EOS百分比的相关性,从而寻找与哮喘相关的炎症因子,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方法收集2015-09~2016-12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哮喘患者100例,其中...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及其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诱导痰EOS百分比的相关性,从而寻找与哮喘相关的炎症因子,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方法收集2015-09~2016-12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哮喘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发作期72例,非急性发作期28例,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EOS计数和诱导痰EOS百分比,测定呼出气FeNO水平和FEV1%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与非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呼出气FeNO、诱导痰EOS百分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现正相关(r=0.392,P<0.05;r=0.321,P<0.05);非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现正相关(r=0.435,P<0.05;r=0.439,P<0.05)。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比例无相关性(r=-0.357,P>0.05;r=0.170,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增高,并且与呼出气FeNO、诱导痰EOS比例呈现正相关。外周血EOS水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水平,并预测哮喘的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下载PDF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自动幼稚粒细胞计数与显微镜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小林 王宇 吴永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E-2100自动幼稚粒细胞计数(IG)与显微镜方法的一致性。方法149例血液标本(IG>0.1×109/L)同时用XE-2100和显微镜计数IG,对9份IG不同浓度的血液标本采用XE-2100重复测定,计算x-、s、CV。结果XE-2100和...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E-2100自动幼稚粒细胞计数(IG)与显微镜方法的一致性。方法149例血液标本(IG>0.1×109/L)同时用XE-2100和显微镜计数IG,对9份IG不同浓度的血液标本采用XE-2100重复测定,计算x-、s、CV。结果XE-2100和显微镜方法对于IG的绝对值(r=0.893 9)和百分比(r=0.847 3)都显示了较好的相关性,XE-2100测定IG的重复性可接受。结论XE-2100自动计数幼稚粒细胞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但应用于临床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稚粒细胞计数 XE-2100 自动血液分析仪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针刺对肾上腺切除大鼠哮喘模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龙苹 杨永清 +3 位作者 王正田 陈汉平 马淑兰 张英英 《中国针灸》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01-503,共3页
观察肾上腺切除 (ADX)大鼠哮喘模型针刺后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变化 ,并与ADX大鼠哮喘模型非针刺、ADX大鼠哮喘模型捆绑处理、普通大鼠哮喘模型和空白组作对照。结果表明 ,针刺能明显降低ADX大鼠哮喘模型的血液嗜... 观察肾上腺切除 (ADX)大鼠哮喘模型针刺后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变化 ,并与ADX大鼠哮喘模型非针刺、ADX大鼠哮喘模型捆绑处理、普通大鼠哮喘模型和空白组作对照。结果表明 ,针刺能明显降低ADX大鼠哮喘模型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对血清皮质酮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针刺对哮喘能从减少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方面发挥其治疗作用 ,亦表明针刺对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减少不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切除术 哮喘 针灸疗法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建良 姚强 +4 位作者 张云雷 许春妮 周炎 顾贤成 金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对既往化疗后引起Ⅲ度以上ANC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试验组患者(58例次)在化疗后予PEG-rh...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对既往化疗后引起Ⅲ度以上ANC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试验组患者(58例次)在化疗后予PEG-rhG-CSF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62例次)予短效rhG-CSF皮下注射,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比较两组患者Ⅲ度以上ANC减少的发生率、持续时间、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不良反应及因ANC减少或者FN导致的再次住院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Ⅲ度以上ANC减少发生率(40.3%和20.7%)及因ANC减少或FN导致的再次住院率(32.3%和13.8%)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Ⅲ度以上ANC减少持续时间、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及FN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如骨关节酸痛、发热、乏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rhG-CSF较短效rhG-CSF可有效预防既往发生过Ⅲ度以上ANC减少的化疗患者再次发生Ⅲ度以上ANC减少,降低了患者因ANC减少或FN导致的再次住院率,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化疗
下载PDF
哮喘小鼠HMGB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计数、IL-17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方 施毅 +4 位作者 宋勇 辛晓峰 方丽萍 朱美英 沈华浩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2年第3期144-146,153,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HMGB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计数、IL-17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采用OVA致敏和激发模式建立Th2优势哮喘小鼠模型;采用LPS联合OVA致敏和OVA激发模式建立Th17优势哮喘小鼠模型;将HMGB1拮抗剂rHMGB1-Abox经鼻滴人至T...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HMGB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计数、IL-17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采用OVA致敏和激发模式建立Th2优势哮喘小鼠模型;采用LPS联合OVA致敏和OVA激发模式建立Th17优势哮喘小鼠模型;将HMGB1拮抗剂rHMGB1-Abox经鼻滴人至Th17优势哮喘小鼠,建立HMGB1阻断的哮喘小鼠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Th2优势哮喘组、Th17优势哮喘组以及HMGB1阻断组,每组小鼠各10只,共4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组织HMGB1的表达,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HMGB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数目、IL-1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h17优势哮喘组小鼠HMGB1表达增强,并定位于气道上皮中。Th17优势哮喘组小鼠HMGB1表达、中性粒细胞计数和IL-17水平的表达与对照组、Th2优势哮喘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均〈0.01);HMGB1阻断组小鼠HMGB1表达、中性粒细胞计数和IL-17水平与Th17优势哮喘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HMGB1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82,P〈0.05),HMGB1表达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Th17优势哮喘小鼠气道上皮HMGB1表达增强,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IL-17水平呈正相关,HMGB1可能在调节哮喘Th17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HMGB1 中性粒细胞计数 IL-17 相关性
下载PDF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造影无复流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小兵 熊富权 +1 位作者 林德智 张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管造影无复流的关系。方法收集204例在症状出现后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n=39)和正常复流组(n=165)。入...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管造影无复流的关系。方法收集204例在症状出现后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n=39)和正常复流组(n=165)。入院时测量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他血液学参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正常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7.8±10.9)岁vs.(61.2±12.8)岁,P<0.05〕,且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81.23 mg/L vs.35.82 mg/L)、肌钙蛋白(cTnI)峰值(65.47μg/L vs.33.69μg/L)和中性粒细胞计数(7.35×109/L vs.6.25×109/L)均较高(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OR=1.038,95%CI:1.008~1.064,P<0.05)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36,95%CI:1.084~1.367,P<0.01)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用于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风险评估,并可针对高危患者及时制定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 中性粒细胞计数 血液学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