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7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水平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
1
作者 钱国庆 蔡昶 +2 位作者 李丹 黄凯 张兴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另选择同期确诊为血管畸形的53例患儿作为血管畸形组。对血清GM-CSF、STAT3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GM-CSF、STAT3与bFGF、VEGF、HIF-1α、Ang-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M-CSF、STAT3对血管瘤瘤体增生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增生期组患儿血清bFGF、VEGF、HIF-1α、GM-CSF、STAT3表达水平高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但血清Ang-1表达水平低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增生期组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水平均与bFGF、VEGF、HIF-1α水平正相关,与Ang-1水平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GM-CSF和STAT3单独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7,0.822,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大于GM-CSF单独诊断的AUC(Z=2.459,P=0.014),STAT3单独诊断的AUC(Z=3.3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M-CSF、STAT3是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瘤瘤体增生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表达水平升高,是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较好的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 瘤体增生 相关性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祁海滨 王晓东 +1 位作者 宁承新 罗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关系,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120例MPP患儿为...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关系,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12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77例)和RMPP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两组患儿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GM-CSF、SAA、SP-D及联合试验对RMPP的诊断效能。结果RMPP组患儿发热时间长于GMPP组,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比例高于GMPP组(P<0.05);RMPP组患儿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明显高于GMPP组(P<0.05)。RMPP患儿急性期血清GM-CSF、SAA及SP-D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长、胸腔积液、肺不张、血清GM-CSF、SAA及SP-D升高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M-CSF、SAA与SP-D均具有诊断RMPP的效能,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以三项指标并联试验对RMPP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0.5%,临床应用价值大三项指标单独使用。结论血清GM-CSF、SAA及SP-D升高与RMP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项指标并联试验可用于儿童RMPP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表面活性蛋白D
下载PDF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菲菲 黄荣 +4 位作者 蒋军 赵晓昀 曾晓红 何瀚 陈默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接受SBRT联合GM-CSF治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远期疗效(无病生存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接受SBRT联合GM-CSF治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远期疗效(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指标(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值)、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肝癌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生活质量[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42%、90.00%、58.62%和40.74%,疾病控制率分别96.77%、93.33%、75.86%和70.37%。31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1.0个月。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1周比较,治疗后1周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白蛋白水平下降,ALT、AST水平升高(均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升高(均P<0.05),而ALT、AST、白蛋白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水平较治疗前1周有所下降,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SBRT联合GM-CSF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肝功能的稳定,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远期临床疗效,可作为失去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粒细胞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肺毒性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向必晓 左笑丛 谢悦良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致肺毒性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发表的关于G-CSF或GM-CSF致肺毒性的病例报道,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粒细胞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致肺毒性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发表的关于G-CSF或GM-CSF致肺毒性的病例报道,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3~82岁);肺部症状多在G-CSF或GM-CSF给药后第5日出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64.7%)、发热(47.1%)、咳嗽(20.6%);影像学特征以双侧肺渗出(82.1%)和肺间质性损伤(50.0%)为主。在停用G-CSF或GM-CSF并接受治疗干预(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吸氧治疗)后,25例(73.5%)患者症状改善。结论肺毒性是G-CSF或GM-CSF罕见的不良反应,早期诊断、及时停药和治疗干预对预后有重要意义。G-CSF或GM-CSF治疗期间应加强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烧等症状的监测,警惕G-CSF或GM-CSF导致肺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肺毒性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调节性相互作用改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T细胞之间的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甘淳 陈雯婷 +1 位作者 刘启鸣 黄永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4期60-65,共6页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孕龄期女性。URSA的发病机制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密切相关。母胎免疫耐受的创建与维持需要多种免疫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调...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孕龄期女性。URSA的发病机制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密切相关。母胎免疫耐受的创建与维持需要多种免疫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调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淋巴造血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增殖、分化、趋化和黏附作用,在许多细胞类型中均有表达。GM-CSF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通过免疫调节剂的形式促进胎儿-胎盘组织的母体免疫耐受,以及作为营养生长和生存因子参与植入前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态调节。但GM-CSF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仍存争议,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外源性GM-CSF可能通过树突状细胞的扩增来扩增调节性T细胞并减少同种抗原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GM-CSF与Treg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GM-CSF能够改善URSA的关键原因。因此,了解GM-CSF在URSA的确切作用机制及其在建立和维持妊娠过程中的重要性,将GM-CSF设计为新的干预措施以治疗复发性流产,并在临床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6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3 位作者 曹少先 吴志敏 陈荣达 杨利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 采取三元杂交猪的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DNA(GenBank登录号为DQ108393)。以pcDNA3.1(-)为质粒载体,构建猪GM-CS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M-CSF,对克隆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不同物种间同源性的比较。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序列分析表明,GM-CSF的cDNA开放阅读框为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和大部分信号肽,与用作PCR引物设计的参考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5%,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5.1%,同绵羊、人、牛、小鼠和犬的GM-CSF序列比较,其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6.2%、80.5%、81.7%、69.7%和81.8%,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8.5%、71.3%、70.3%、55.9%和71.5%。Western blotting证实目的基因可以在真核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GM-CSF蛋白。以上结果表明,猪的GM-CSF基因被成功克隆,它存在着种属特异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利用GM-CSF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生长抑素融合表达质粒对断奶仔猪生长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2 位作者 陈荣达 吴志敏 杨利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6,共5页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DNA疫苗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分析这些DNA疫苗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DNA疫苗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分析这些DNA疫苗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与Ⅱ组和Ⅳ组相比,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37%(P〉0.05)和17.2%(P〈0.05),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8%和6.7%。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Ⅱ组IGF-Ⅰ的含量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Ⅲ和Ⅳ组在第2周后处于较低的分泌水平,Ⅲ组IGF-Ⅰ的峰值高于其他组。Ⅰ、Ⅱ和Ⅳ组T3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Ⅲ组呈上升趋势,免疫后第8周,Ⅲ组的T3分泌水平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Ⅰ组T4的含量不断降低,而Ⅱ、Ⅲ和Ⅳ组有不断升高的趋势,Ⅱ组和Ⅲ组T4的分泌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SS DNA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pGM-CSF/SS的免疫效果要优于pGM-CSF+pcS/2SS共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生长抑素(SS) 生长激素(GH) IGF- 仔猪
下载PDF
稳定转化家蚕BmN细胞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曦 赵越 +3 位作者 周文林 曹广力 薛仁宇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为了建立稳定转化家蚕细胞持续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带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hGM-CSF)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元件的转基因载体pigA3GFP-IE-neo-FH-hGM-CSF-polyA-fib-L-intron1,以及带... 为了建立稳定转化家蚕细胞持续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带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hGM-CSF)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元件的转基因载体pigA3GFP-IE-neo-FH-hGM-CSF-polyA-fib-L-intron1,以及带有hGM-CSF和吉欧霉素(zeocin)抗性基因的昆虫细胞转化载体pIZT-IE-hGM-CSF,分别转染家蚕卵巢BmN细胞,并以含相应抗生素G418或zeocin的培养液筛选,得到稳定的转化细胞系FH-hGM-CSF和IE-hGM-CSF。ELISA检测结果显示,hGM-CSF在FH-hGM-CSF和IE-hGM-CSF转化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34 55 fg/个细胞和2.227 38 fg/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转座子 pIZT/V5-His载体 家蚕BmN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景哲 陈凤平 +2 位作者 耿琪瑛 冯欣姝 温海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11-2514,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抹创面。分别于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症反应,计算愈合率,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A、B、C 3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和上皮化,A组创面伤后红肿明显,并且在第14天出现痂下积脓,向皮下潜行,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慢;B、C组创面伤后红肿,在伤后第4天炎症反应最重,切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A组明显加快,至第14天因为创面溶痂,炎症反应较前略有加重。创面愈合率方面,C组>B组>A组,第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和10天出现细菌生长,第10、14、21天,B组、C组比A组细菌生长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 rh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均能减少深Ⅱ度烫伤创面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方面,rhGM-CSF优于纳米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烧伤创面 细菌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兰海霞 博晓真 新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5-896,共2页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细胞 活化细胞 体内激活 特异性抗体 中性粒细胞 细胞毒效应 效应因子 免疫活性 研究发现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生长抑素融合表达基因疫苗的免疫对断奶仔猪某些代谢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舒邓群 陈荣达 +2 位作者 茆达干 吴志敏 杨利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3-696,共4页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1组为对照组。2~4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基因疫苗pcS/2SS、pGM—CSF/SS和pCM—CSF+pcS/2SS。研究这些基因疫苗对断奶仔猪血浆代谢物浓度... 选择40头断奶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其中1组为对照组。2~4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基因疫苗pcS/2SS、pGM—CSF/SS和pCM—CSF+pcS/2SS。研究这些基因疫苗对断奶仔猪血浆代谢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和pcS/2SS基因疫苗免疫组仔猪血浆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GM—CSF+pcS/2SS免疫组呈现下降的趋势。融合表达质粒pGM—CSF/SS的免疫则可提高血浆葡萄糖的浓度;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分泌水平各免疫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浆尿素氮的浓度pGM—CSF/SS免疫组有上升的趋势。在第2周、4周和6周血浆尿素氮的浓度高于其它3个组(P〉0.05)。pcS/2SS免疫组则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对照组和pGM—CSF+pcS/2SS免疫组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结果表明。GM—CSF提高了SS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pGM—CSF/SS要优于pGM—CSF+pcS/2SS共同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抑素 融合表达质粒DNA疫苗 代谢物
下载PDF
全肺灌洗术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伟 李强 +1 位作者 董宇超 姚小鹏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肺泡蛋白沉积症 全肺灌洗术 治疗方法 原发性 文献复习 皮下注射 PAS染色
下载PDF
艾灸或针刺膈俞穴对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大鼠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4
13
作者 崔瑾 严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473-5476,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艾灸或针刺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贵阳中医学院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普通级Wistar大鼠60只,白细胞值(3.0... 目的:对比观察艾灸或针刺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贵阳中医学院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普通级Wistar大鼠60只,白细胞值(3.0~15.0)×109L-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非穴位组,10只/组。②实验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建立白细胞减少症低免疫力动物模型,以环磷酰胺40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5d,白细胞数值较长时间维持在1.50~2.95×109L-1水平为造模成功。西药组大鼠按每100g体质量给予2.1g/L利血生水溶液1mL灌胃,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d。针刺组将大鼠选取“膈俞”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两旁肋间),用直径0.22mm、长13mm的毫针刺入约3mm,然后接电子针疗仪,电流强度以使局部肌肉抽动为度,留针连续刺激15min,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d。艾灸组于“膈俞”穴上涂医用凡士林少许,制小艾炷(稍大于绿豆,重量约15mg),直接放在“膈俞”穴上,用线香点燃,待艾炷燃至大鼠挣扎时用镊子夹去,每穴3壮,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次。非穴位组同法固定大鼠,针刺尾部任一非穴位点,自造模结束后第1天起,1次/d,连续11次。模型组造膜后仅抓取固定,但不治疗。空白组不经过任何处理。③实验评估:治疗第1,3,5,7,9,11天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治疗第11天检测各组脾质量及脾脏指数,I放射免疫试剂盒125测定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结果:①治疗后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值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5天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白细胞数量均明显回升(P<0.001);其中艾灸组作用最为显著,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第9天艾灸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空白组基本接近(P>0.05),第11天针刺组、西药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空白组基本相似(P>0.05)。②治疗后各组大鼠脾质量及脾脏指数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11天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脾质量及脾脏指数均明显增加(P<0.001或0.01),且艾灸组脾质量及脾脏指数已达正常水平,与空白组基本相似(P>0.05);针刺组、西药组仍未达正常水平(P<0.05)。③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11天西药组、针刺组、艾灸组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均明显增加(P<0.001或0.01),与空白组基本相似(P>0.05);且艾灸组升高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或艾灸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均能回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强化疗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尤以艾灸膈俞穴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俞穴 环磷酰胺 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帆 郑梁 +3 位作者 徐风瑞 李江华 赵坤 张翔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6月急诊收治的74例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治疗特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6月急诊收治的74例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治疗特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纳米银敷料对创面给予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涂抹创面,再用纳米银敷料进行创面换药,两组患者均至创面完全愈合后停止治疗。观察两组愈合情况及细菌检出率,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第3、6和8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创面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第3、6和8天创面炎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细菌检出率和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治疗后主要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安全有效,可对创面的修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能明显的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皮肤 撕脱伤 纳米银敷料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 被引量:5
15
作者 牛晓敏 许晓军 +5 位作者 郭子文 何慧清 邱大发 林淑华 任志娟 黎伟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229-5233,共5页
背景: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除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外,还能调节炎性反应中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功能。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 背景: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除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外,还能调节炎性反应中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功能。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对象: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06-08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5例作为常规治疗组,2006-09/2008-1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16例作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美司钠、水化、碱化尿液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其基础上,在应用环磷酰胺前24h开始向膀胱内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环磷酰胺停用3d后拔除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后排空膀胱,然后向300μ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加入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5mL注入膀胱,保留60-120min。主要观察指标: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及其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39,P〈0.05),出血性膀胱炎平均持续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3.97,P〈0.05;t=3.13,P〈0.05),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降低(χ2=5.04,P〈0.05)。出血性膀胱炎严重程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关(r=0.76)。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略微下降但无明显差异(χ2=0.28,P〉0.05),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患者Ⅲ度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略微下降但无明显差异(χ2=0.28,P〉0.05)。结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膀胱内灌注耐受性好,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是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出血性膀胱炎 预防
下载PDF
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窦永喜 才学鹏 景志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4-478,482,共6页
GM-CSF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用PHA与LPS体外联合刺激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猪GM-CS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NCBI/GenBank上登载的序列有两个碱基不同;将猪与人、牛、羊、狗、猫、鼠等... GM-CSF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用PHA与LPS体外联合刺激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猪GM-CS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NCBI/GenBank上登载的序列有两个碱基不同;将猪与人、牛、羊、狗、猫、鼠等动物的GM-CSF基因序列相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82.1%8、5%、88.1%、82.8%、83.7%、70.5%,在氨基酸水平上一致性为70.3%7、0.9%7、8.1%、70.3%7、1.9%、54.4%。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软件,对猪GM-CSF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猪GM-CSF为一结构松散的球状蛋白分子。猪GM-CSF基因的成功克隆及其编码蛋白结构的预测为开发高效、低毒且性质稳定的猪GM-CSF产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结构预测
下载PDF
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茜 马骊 +2 位作者 苏瑾 罗微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工程菌,通过摸索其变、复性和纯化条件,得到高纯度高比活的重组mGM-CSF蛋白。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的hIL-2/mGM-CSF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模板,PCR扩增mGM-CSF基因,克隆入pET-11c表达载体,... 目的构建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工程菌,通过摸索其变、复性和纯化条件,得到高纯度高比活的重组mGM-CSF蛋白。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的hIL-2/mGM-CSF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模板,PCR扩增mGM-CSF基因,克隆入pET-11c表达载体,转化BL21,构建BL21/pET-11c/mGM-CSF工程菌,用本所专利方法提取包涵体,在含低浓度盐酸胍的复性液中复性,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结果工程菌采用TH肉汤培养,32℃、0.1mmol/LIPTG双重诱导,表达量达菌体蛋白总量的60.6%。提取包涵体在含1.5mol/L盐酸胍的谷胱甘肽复性液中复性效果最好,比活达4.2×106U/mg。经过亲和层析一步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95%,比活与标准品相当。结论构建了高效表达mGM-CSF的工程菌,建立了其复性和纯化工艺,为进一步研究DC、GM-CSF体内抗肿瘤功能奠定了基础,并可为IL-2/GM-CSF双功能分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鼻息肉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艾君 彭炜 周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鼻息肉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鼻息肉患者32例作为鼻息肉组,... 目的探讨鼻息肉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鼻息肉患者32例作为鼻息肉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5、IL-8和GM-CSF水平,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鼻息肉组患者血清IL-5、IL-8和G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鼻息肉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鼻息肉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与IL-5水平呈正相关(r=0.658,P<0.0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409,P<0.05)。结论 IL-5、IL-8和GM-CSF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介素-5 细胞介素-8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玉莉 张红茹 +2 位作者 郭文君 韩在文 刘清明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17-719,共3页
目的 :研究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影响。方法 :将鼻息肉组织在含有不同浓度的鼻窦炎口服液培养液中培养 ,并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鼻息肉组织块周围细胞生长... 目的 :研究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影响。方法 :将鼻息肉组织在含有不同浓度的鼻窦炎口服液培养液中培养 ,并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鼻息肉组织块周围细胞生长及鼻息肉组织中EOS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GM -CSF的含量。结果 :鼻息肉组织块在鼻窦炎口服液中新生上皮细胞的数量少于无药组 ;GM -CSF含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P<0 01) ;电镜下观察发现 ,EOS分泌颗粒密度降低 ,或呈空泡状、指纹状改变。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可抑制上皮细胞的增殖和鼻息肉组织中GM -CSF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口服液 鼻息肉 上皮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介素-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水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起 刘瑞风 +2 位作者 王丽 张开明 尹国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54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至3代后又培养72 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和GM-CSF的水平。结果:90%以上分离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人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M-CSF的分泌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8存在异常,表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基质细胞 白介素-8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