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粒距离对颗粒附近空泡溃灭射流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徐倩倩 陈婷 《节能》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为了研究颗粒与空泡之间的距离对空泡溃灭射流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空泡的第一个振荡周期,采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高速摄像对比的方式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研究不同泡粒距离下的溃灭射流。结果显示:随着泡粒距离的增加,空泡溃灭轮廓... 为了研究颗粒与空泡之间的距离对空泡溃灭射流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空泡的第一个振荡周期,采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高速摄像对比的方式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研究不同泡粒距离下的溃灭射流。结果显示:随着泡粒距离的增加,空泡溃灭轮廓特征呈现3种情况:陀螺形、梨形和球形。随着无量纲距离(空泡初始位置中心点与坐标轴原点之间的距离/空泡最大半径)的改变,空泡的溃灭射流先增加后减小,最大达到11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颗 粒距 溃灭射流 空泡轮廓特征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排种粒距实时检测系统 被引量:28
2
作者 蔡晓华 吴泽全 +2 位作者 刘俊杰 谢玮 李源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1-44,共4页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和C++编程语言实现种子粒距的实时检测。介绍了图像采集系统硬件构成,分析估算出图像采集和后续处理的耗时,给出了图像拼接和图像比例的计算公式,阐述了预处理式动态阈值法选取最佳阈值以及利用种子分布样本进行种...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和C++编程语言实现种子粒距的实时检测。介绍了图像采集系统硬件构成,分析估算出图像采集和后续处理的耗时,给出了图像拼接和图像比例的计算公式,阐述了预处理式动态阈值法选取最佳阈值以及利用种子分布样本进行种子识别与粒距测量的方法。试验结果,系统的测量误差小于±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距 检测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精密播种粒距的概率分布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顺 司慧萍 +1 位作者 郑德聪 吴海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3,共4页
考察精密播种的粒距形成过程 ,将种子落点坐标表示为期望值与正态随机偏差之和 ,导出落点间隔表达式。基于平稳随机过程建立了粒距的数学模型 ,演绎推导出粒距分布的分布函数、分布密度、一阶原点矩、二阶原点矩和方差。结果表明 :粒距... 考察精密播种的粒距形成过程 ,将种子落点坐标表示为期望值与正态随机偏差之和 ,导出落点间隔表达式。基于平稳随机过程建立了粒距的数学模型 ,演绎推导出粒距分布的分布函数、分布密度、一阶原点矩、二阶原点矩和方差。结果表明 :粒距随机变量遵从一种源于方差相同但均值不同的多个正态总体的导出分布 ,可看作是不同分布参数正态分布的折尾与叠加。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证实所求粒距分布对多种实测粒距样本拟合良好。分布密度图像的形状决定于分布参数 ,一般呈现为“多峰非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播种机 粒距 概率分布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粒距和动态区间的粒子群权值调整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左旭坤 苏守宝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86-2289,共4页
由于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把惯性权值作为全局参数,因此很难适应复杂的非线性优化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距和动态区间的权值调整策略(PSSIW),根据粒子的粒距大小在动态区间内选取不同的权值,并通过区间的动态变化来控... 由于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把惯性权值作为全局参数,因此很难适应复杂的非线性优化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距和动态区间的权值调整策略(PSSIW),根据粒子的粒距大小在动态区间内选取不同的权值,并通过区间的动态变化来控制算法的收敛速度。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动态区间,并采用三个常用的标准测试函数测试不同区间对算法性能的影响。通过与标准粒子群算法比较发现,该策略提高了算法摆脱局部极值的能力,是一种新型全局收敛粒子群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群优化算法 惯性权值 粒距 动态区间
下载PDF
粒距反馈的S函数粒子群权值调整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左旭坤 苏守宝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24-2727,共4页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把惯性权值作为全局参数,很难适应复杂的非线性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距和S型函数的粒子群权值调整策略(SFIW)。利用S型函数能够在非线性和线性之间平滑过渡的特性,构造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惯性权值...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把惯性权值作为全局参数,很难适应复杂的非线性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距和S型函数的粒子群权值调整策略(SFIW)。利用S型函数能够在非线性和线性之间平滑过渡的特性,构造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惯性权值函数。在优化过程中根据每个粒子的粒距大小,调整每个粒子的惯性权值函数的非线性系数,使得粒距较大的粒子获得较大的惯性权值、粒距较小的粒子获得较小的惯性权值,从而平衡算法的局部开发和全局探测能力。最后,通过对基准函数的仿真并与其他PSO算法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群优化 惯性权值 粒距 S型函数 局部开发 全局探测
下载PDF
排种器种子粒距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6
作者 聂永芳 张素君 +1 位作者 王玉顺 安爱琴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9-570,共2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在排种器粒距检测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并运用视觉检测技术对条播排种器的种子粒距进行了检测。通过CCD摄像机直接拍摄条播排种器试验的动态种子流,对获得的样本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对特征量清晰的帧图像进行种子... 介绍了目前国内在排种器粒距检测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并运用视觉检测技术对条播排种器的种子粒距进行了检测。通过CCD摄像机直接拍摄条播排种器试验的动态种子流,对获得的样本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对特征量清晰的帧图像进行种子坐标标定,从而计算种子粒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距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坐标标定
下载PDF
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在线监测与漏播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硕 王秀 +3 位作者 高原源 陈立平 翟长远 窦汉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4,35,共9页
针对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偏差导致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在线监测与漏播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车载计算机、排种监测ECU及相关传感器组成,设计了上位机监测软件和基于移动平均粒距在线监测的下位机程序,通过监测玉... 针对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偏差导致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在线监测与漏播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车载计算机、排种监测ECU及相关传感器组成,设计了上位机监测软件和基于移动平均粒距在线监测的下位机程序,通过监测玉米精密播种作业过程中的粒距及其误差,完成漏播预警。首先,设计并进行了排种计数监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车速3~12 km/h范围内,以1 km/h递增变化的10个车速下,系统对指夹式排种器和气吸式排种器的排种计数监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9.12%、99.71%,标准差分别为0.52%、0.44%,总体排种计数监测误差平均值小于1%。其次,基于高速摄像的播种粒距测量试验台进行了实验室环境下的粒距监测精度试验,采用指夹式排种器进行排种,目标粒距为25 cm,在车速3~12 km/h范围内,以1 km/h为间隔的10个车速下,系统对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34 cm,标准差为2.56 cm。针对试验结果存在较多的随机异常点问题,采用移动平均滤波对监测粒距进行分析,得出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79 cm,标准差为0.62 cm,单车速下对应的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最大为1.69 cm,标准差为0.23 cm,经移动平均滤波处理后,粒距误差异常点明显减少,系统粒距监测误差小于2.00 cm。最后,基于气吸式玉米精密播种机设计了试验样机,设置播种车速为5.49、8.49 km/h,目标粒距为25 cm,进行了田间播种粒距监测精度试验,分别采集350个连续的出苗粒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出苗粒距移动平均值相比,系统粒距监测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84、2.22 cm,标准差分别为1.61、2.13 cm,粒距监测值曲线与出苗粒距移动平均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精密播种 播种粒距监测 漏播预警 播种均匀性
下载PDF
精播机多路排种粒距单定时器检测的算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洪岳 史智兴 +1 位作者 杨断利 冯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针对玉米精播机的排种性能检测需要,研究了用一个定时器对8路脉冲的间隔进行中断检测的汇编语言程序算法和硬件电路,提出了绝对时钟和相对时钟的思想;通过选择时间常数,避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多字节乘除运算,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分析了多... 针对玉米精播机的排种性能检测需要,研究了用一个定时器对8路脉冲的间隔进行中断检测的汇编语言程序算法和硬件电路,提出了绝对时钟和相对时钟的思想;通过选择时间常数,避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多字节乘除运算,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分析了多路脉冲同时到来的时间计算误差。同时,对检测的实时性和检测数据的存储空间需求进行了分析,8路检测的最大实时误差小于1ms,存储8路检测数据(每路500个间隔数据)需要RAM空间为8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播种机 播种粒距 定时器 脉冲周期
下载PDF
精密播种的粒距和植株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肇端 李宝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1988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在推导出播种粒距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分别进行了播种粒距、出菌株距和间苗后定苗株距的电子计算机模拟,在 PC—1500型及 Apple—Ⅰ型微机上打印出运算结果和以上三种情况的直方图和频次表。从而求出植株田间分布的... 本文在推导出播种粒距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分别进行了播种粒距、出菌株距和间苗后定苗株距的电子计算机模拟,在 PC—1500型及 Apple—Ⅰ型微机上打印出运算结果和以上三种情况的直方图和频次表。从而求出植株田间分布的规律和播种时合理的调整株距。文中介绍的方法,曾应用于辽宁省重点攻关项目——精密播种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达到了较理想的植株密度,保证了实际需要的田间保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距 精密播种 排种器 粒距变异系数 田间分布 精密播种机 点播机 电子计算机模拟 植株
下载PDF
精准播种机粒距检测系统信号与图像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朋飞 王熙 +1 位作者 丁国超 李鹏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5,共6页
作为一种鉴定精准播种机是否符合精准均匀播种的重要手段,设计了一种由FPGA驱动的线阵CCD播种粒距检测实时成像系统,用于检测播种的种子间距。其中,线阵CCD扫描成像时输出信号夹杂着噪声会造成信号畸变及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含有噪声。通... 作为一种鉴定精准播种机是否符合精准均匀播种的重要手段,设计了一种由FPGA驱动的线阵CCD播种粒距检测实时成像系统,用于检测播种的种子间距。其中,线阵CCD扫描成像时输出信号夹杂着噪声会造成信号畸变及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含有噪声。通过分析噪声的产生机理,采用相关双采样降噪技术来抑制噪声,获得优质的图像信号。利用MatLab通过小波变换及阈值收缩法对线阵CCD扫描获取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以信噪比(PSNR)和均方差(MSE)的评价指标做对比分析,选取最优的阈值处理方法,为精准播种机播种的种子间距检测系统的输出信号降噪和图像去噪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播种 粒距实时成像 输出信号降噪 相关双采样
下载PDF
山地小型玉米播种机粒距变异系数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良 肖洁 +1 位作者 张佩 周训谦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期75-77,81,共4页
山地小型玉米播种机是丘陵山地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重要装备,玉米播种机的播种粒距变异系数是衡量玉米播种器播种精确性的重要指标。运用GB/T 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在田间进行生产性试验播种,获得几组粒距数据,通... 山地小型玉米播种机是丘陵山地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重要装备,玉米播种机的播种粒距变异系数是衡量玉米播种器播种精确性的重要指标。运用GB/T 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在田间进行生产性试验播种,获得几组粒距数据,通过图形分析和数据分析并计算,验证播种器性能,这一研究方法对丘陵山地如何选择小型玉米播种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距 变异系数 玉米播种机 性能
下载PDF
用粒距计算精密播种量及选择齿轮的方法
12
作者 毕耜耘 张桂英 《山东农机》 1996年第5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播种机 粒距 播种量 齿轮
下载PDF
陆相坳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以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庆涛 胡菲 +2 位作者 刘招君 孙平昌 柳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7,共18页
页岩油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分析是页岩油“源储”特征研究及“甜点”预测的有效途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广泛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有效层段。本文通过岩性、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与沉积构... 页岩油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分析是页岩油“源储”特征研究及“甜点”预测的有效途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广泛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有效层段。本文通过岩性、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与沉积构造4个参数,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种岩相:高有机质泥纹层黏土质页岩(A)、中高有机质含细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B)、中低有机质含粗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C)、低有机质层状粉砂岩(D)、低有机质层状介形虫灰岩(E)和低有机质层状白云岩(F)。进一步从水动力学与有机质富集方面探讨了不同岩相类型的成因,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具体为:在风暴浪基面之下的静水、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浮游藻类与黏土絮状物均匀悬浮沉降,形成贫富有机质黏土质纹层,沉积A岩相;在正常浪基面之下的相对静水(浪基面附近局部动荡)、半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三角洲径流与洪流带来的细粉砂颗粒继续向湖盆中央搬运,经均匀悬浮沉降形成长英质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B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洪水携带粉砂级颗粒,顺着水下分流河道搬运至外前缘,以稳定性浊流的形式进入前三角洲,随流速逐渐降低,分异形成粗粉砂—细粉砂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C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三角洲前缘早期沉积物在阵发性浊流的作用下,滑塌至较深水区,形成D和E岩相;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在相对干燥的气候背景下的咸水环境中,形成F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坳陷湖盆 沉积 岩相 成因模式 页岩油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下载PDF
基于CNA35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的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钰瑾 杨晓云 +3 位作者 赵昆 刘芬 宗美男 王一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间质转化,发生胶原沉积,然后分别将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与细胞共同孵育,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上PFP-NPs荧光信号。建立DN大鼠模型,分为非靶向组和靶向组,每组各10只,分别静脉注射非靶向PFP-NPs与CNA35靶向PFP-NPs,应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两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然后处死DN大鼠并取肾脏组织,检测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及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分析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的相关性。结果CNA35靶向PFP-NPs孵育的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上的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PFP-NPs孵育的细胞(388.21±15.28 vs.25.7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DN大鼠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946.02±83.55 vs.73.69±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与非靶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9.07±96.67 vs.943.39±106.18),且CNA35靶向PFP-NPs荧光信号与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区域重合。体内超声分子成像显示,靶向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组织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均高于非靶向组(8.37±1.27 vs.1.92±0.25、9.73±1.25 vs.2.08±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N大鼠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呈正相关(r=0.838,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CNA35靶向PFP-NPs,其能够靶向结合大鼠肾脏胶原高表达部位,实现了对DN大鼠肾脏纤维化的靶向超声分子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成像 CNA35 液态氟碳纳米 靶向 肾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 大鼠
下载PDF
陆相拗陷湖盆细粒沉积有机质富集机制研究: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庆涛 张训 +9 位作者 杨亮 高家俊 刘招君 胡菲 邢济麟 张成铭 康嘉楠 崔博 董秦玮 张恩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5,共15页
松辽盆地作为白垩纪形成的大型陆相拗陷含油气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湖相细粒沉积,近年来在非常规油气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其中青山口组是松辽盆地页岩油的重点攻关层系,细粒沉积有机质富集机制对于非常规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在松辽盆... 松辽盆地作为白垩纪形成的大型陆相拗陷含油气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湖相细粒沉积,近年来在非常规油气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勘探潜力,其中青山口组是松辽盆地页岩油的重点攻关层系,细粒沉积有机质富集机制对于非常规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在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分别选取位于不同沉积区的3口井,针对其青一段水进体系域的细粒沉积岩,借助岩心观察、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技术手段,讨论在不同沉积环境和水进过程中,有机质来源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的变化,分析有机质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并建立相关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细粒沉积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整体呈现有机质丰度南低北高、下低上高的特征;饱和烃中正构烷烃主要表现为单峰、前峰型,具有微弱奇数碳优势;萜类化合物中以三环萜烷和五环三萜烷为主;甾类化合物中C_(27-29)规则甾烷以C_(27)规则甾烷丰度最高;芳香烃中三芴系列化合物以二苯并噻吩为主。研究区青一段细粒沉积岩有机质来源以湖泊内源菌藻类为主,含有一定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古水体整体为弱还原的半咸水环境。其中,有机质来源和古盐度是控制有机质富集的关键因素。在平面上,半深湖—深湖沉积区相较三角洲外前缘沉积区,受河流影响较弱,陆源输入较弱,水体盐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有机质更加富集。在垂向上,随着水体加深,河流影响减弱,水体盐度呈升高的趋势,有机质类型变好,有机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拗陷湖盆 沉积 有机质富集 控制因素 青山口组一段 白垩系 长岭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微细粒矿物浮选综述:增大颗粒表观尺寸与减小气泡直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浏祎 肖丹丹 覃文庆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尤其是增大颗粒表观粒径过程中新药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从减小气泡尺寸角度出发,以微纳米气泡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落脚点,阐述了微纳米气泡现有的稳定性机理,为后续微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不同种类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现状;从微纳米气泡与颗粒间界面作用机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微纳米气泡在界面作用中的角色;举例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的研究进展。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细粒浮选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基于微纳米气泡、矿浆精准可控的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是微细粒矿物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矿物 微纳米气泡 浮选 絮凝 浮选柱 界面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储集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军 张新怡 +3 位作者 许天宇 程立雪 张昆 李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细描述了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简称千二段)细粒沉积岩储层的物质组成、沉积构造、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并对主要岩相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明确了有利层段发育位置。研究结果显示:(1)千二段陆相细粒沉积岩可划分成“黏土岩”和“粉砂岩”2种岩石类型,15种岩相类型。其中,富有机质块状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条带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为6种主要岩相类型。(2)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包括黏土矿物层间缝、层理缝、黏土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孔、溶蚀孔及有机孔等,其中黏土矿物晶间孔分布最为广泛。(3)6种主要岩相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和0.023×10^(-3)μm^(2),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分布广、数量多,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高于其他岩相且TOC值较高,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相类型。(4)千二段有利层段位于其(1)小层全段、(2)小层的底部和(3)小层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岩相特征 沉积岩 千佛崖组二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芯粒功能划分方法与互连体系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龙 黄乐天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目前,芯片设计面临“面积墙”的挑战,这为芯片制造带来了高昂的流片成本。芯粒技术可以通过成熟的工艺制程制造较小面积的芯片,然后通过先进封装方式打破面积墙的限制,实现芯片的敏捷设计,降低设计成本。而设置多大的芯粒颗粒度可以满... 目前,芯片设计面临“面积墙”的挑战,这为芯片制造带来了高昂的流片成本。芯粒技术可以通过成熟的工艺制程制造较小面积的芯片,然后通过先进封装方式打破面积墙的限制,实现芯片的敏捷设计,降低设计成本。而设置多大的芯粒颗粒度可以满足芯片设计的灵活需求,是利用芯粒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芯粒功能的划分也影响着芯粒间的互连结构,如何实现各功能芯粒间互连是最终实现芯片功能的关键。因此,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对芯粒功能划分上的研究、在芯粒设计空间上的探索以及芯粒功能划分对芯粒间互连网络影响,并指出芯粒的设计方法学是未来芯粒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颗 间互连 AMD SIP
下载PDF
化肥优化减施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奇华 孙召文 +1 位作者 尹秀波 郑崇珂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6,共10页
以常规施肥处理(F0,施N 350 kg/hm^(2)、P_(2)O_(5)135 kg/hm^(2)、K_(2)O 135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化肥优化减施处理(F1:施N 280 kg/hm^(2)、P_(2)O_(5)108 kg/hm^(2)、K_(2)O 135 kg/hm^(2);F2:施N 210 kg/hm^(2)、P_(2)O_(5)81... 以常规施肥处理(F0,施N 350 kg/hm^(2)、P_(2)O_(5)135 kg/hm^(2)、K_(2)O 135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化肥优化减施处理(F1:施N 280 kg/hm^(2)、P_(2)O_(5)108 kg/hm^(2)、K_(2)O 135 kg/hm^(2);F2:施N 210 kg/hm^(2)、P_(2)O_(5)81 kg/hm^(2)、K_(2)O 135 kg/hm^(2);F3:施N 140 kg/hm^(2)、P_(2)O_(5)54 kg/hm^(2)、K_(2)O 135 kg/hm^(2))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优质高产施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化肥优化减施处理总体上均显著提高了直播稻强、弱势粒崩解值和峰值黏度,改善了食味品质,F1、F2、F3处理强势粒的崩解值分别比F0处理显著提高8.35%、7.65%、9.78%,F1、F3处理弱势粒的崩解值分别比F0处理显著提高13.25%、11.13%。各化肥优化减施处理总体上均显著降低了强、弱势粒中组氨酸、脯氨酸及锰含量,总体上均显著提高了强、弱势粒中酪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和弱势粒中铜、锌含量,另外,F1处理还显著提高弱势粒中铁含量,F2处理显著提高强势粒中铁、铜含量及强、弱势粒中钙含量。与F0处理相比,F1、F2、F3处理强势粒的酪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00.28%、44.76%、41.08%,弱势粒的酪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85.21%、61.64%、22.47%;F1、F2、F3处理强势粒的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8.87%、27.32%、70.62%,F1和F3处理弱势粒的赖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7.23%、39.44%;F1、F2、F3处理强势粒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54%、11.84%、2.18%,弱势粒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2.83%、33.59%、23.02%。与F0处理相比,F1处理弱势粒铁含量显著提高27.16%,F1、F2、F3处理弱势粒锌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8.86%、6.56%、3.39%,F1、F2、F3处理弱势粒铜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9%、2.95%、3.11%。综上,化肥优化减施在提高强、弱势粒食味品质的同时,可以改善营养品质,总体上以F1处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优化减施 旱直播 强势 弱势 品质
下载PDF
谷子籽粒类黄酮含量和粒色的QTL定位
20
作者 秦娜 叶珍言 +6 位作者 朱灿灿 付森杰 代书桃 宋迎辉 景雅 王春义 李君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9-1727,共9页
谷子(Setaria italica L.)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营养丰富,且富含多种类黄酮物质,对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谷子籽粒类黄酮合成及粒色形成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较少。分析谷子类黄酮含量及粒色性状相关的QTL,... 谷子(Setaria italica L.)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营养丰富,且富含多种类黄酮物质,对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谷子籽粒类黄酮合成及粒色形成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较少。分析谷子类黄酮含量及粒色性状相关的QTL,为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揭示谷子类黄酮合成及代谢机制和培育富含类黄酮谷子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红粒色高类黄酮品种金苗红酒谷和黄粒色低类黄酮品种豫谷2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在谷子成熟期对籽粒粒色和类黄酮含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粒色和类黄酮含量进行QTL定位与分析,并对QTL置信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预测。相关性分析表明,类黄酮含量与粒色呈显著正相关。共定位到4个与类黄酮含量相关和11个与粒色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号、2号、5号、6号、7号、8号和9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01%~29.25%,6个为主效QTL,其中,qSC1-2和qFLA1-1、qSC7-1和qFLA7-1、qSC9-3和qFLA9-1为2个性状下共同定位到的QTL。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筛选出QTL置信区间内5个与类黄酮物质合成及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表明类黄酮物质的合成、代谢及利用相关基因极有可能控制了这些基因的表达。15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基于基因功能注释,共筛选了5个与谷子类黄酮合成及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表明不同QTL位点参与到了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类黄酮合成及代谢等有利基因的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类黄酮含量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