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纱捻系数对赛络纺亚麻/涤纶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颖 姜海艳 +3 位作者 陈忠涛 李杰 许超 张季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5,共3页
对亚麻/涤纶赛络纺纱试纺,研究粗纱捻系数对赛络纺纱线性能的影响。通过在23.6 tex亚麻/涤纶赛络纺纱的前纺工序中,采用不同的粗纱捻系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纱线质量,并对纱线的毛羽、强度、条干CV值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 对亚麻/涤纶赛络纺纱试纺,研究粗纱捻系数对赛络纺纱线性能的影响。通过在23.6 tex亚麻/涤纶赛络纺纱的前纺工序中,采用不同的粗纱捻系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纱线质量,并对纱线的毛羽、强度、条干CV值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粗纱捻系数的增加,亚麻/涤纶赛络纱的细节减少,粗节增加,但整体条干CV值趋于均匀,粗纱捻系数对其断裂强度的影响随着捻系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涤纶混纺 赛络纺 粗纱捻系数
下载PDF
粗纱捻系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山虹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简要叙述了粗纱工序捻系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并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粗纱捻系数可以改善纱线品质,确保成纱质量,以满足客户需要。
关键词 粗纱捻系数 条干均匀度 成纱质量
下载PDF
捻系数对溢彩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丹 徐伯俊 +1 位作者 刘新金 苏旭中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9,共5页
探讨捻系数对溢彩纱性能及花色单元周期规律的影响。将1根本色纱条和1根有色粗纱同时从粗纱机后罗拉喂入,牵伸加捻纺制4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粗纱,并分别试纺5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细纱,对其强力、毛羽及条干CV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利用超景... 探讨捻系数对溢彩纱性能及花色单元周期规律的影响。将1根本色纱条和1根有色粗纱同时从粗纱机后罗拉喂入,牵伸加捻纺制4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粗纱,并分别试纺5种不同捻系数的溢彩细纱,对其强力、毛羽及条干CV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利用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采用长度测量法对溢彩纱纵向本色段及有色段纤维覆盖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溢彩粗纱的捻系数应偏低选择,溢彩细纱捻系数可相应偏高选择;溢彩纱纵向上有色段和无色段交替呈周期性规律出现。认为:合理的工艺设计可以有效保证溢彩纱花色分布均匀、色彩柔和且具有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纱捻系数 溢彩纱 花式纱 粗纱 赛络纺 成纱条干
下载PDF
在FA496型粗纱机上实施重定量工艺的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宫怀瑞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纺纱性能,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FA496型粗纱机上实施了重定量工艺,以CJ 9.7 tex品种为例,对粗纱定量、罗拉隔距、钳口隔距、粗纱捻系数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粗纱干定量加重至4.8 g/10 m,粗纱后区牵...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纺纱性能,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FA496型粗纱机上实施了重定量工艺,以CJ 9.7 tex品种为例,对粗纱定量、罗拉隔距、钳口隔距、粗纱捻系数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粗纱干定量加重至4.8 g/10 m,粗纱后区牵伸倍数为1.28倍、罗拉隔距为10 mm×25 mm×30 mm、粗纱捻系数为107、钳口隔距为5.5 mm,纺纱质量好。指出在实施重定量工艺时,优化配置牵伸工艺参数是改善粗纱条干和提高成纱质量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纱 重定量工艺 罗拉隔距 钳口隔距 粗纱捻系数 条干均匀度
下载PDF
粗纱法生产AB纱的实践
5
作者 王慧英 张翠梅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6,共4页
探讨粗纱法生产AB纱的工艺技术措施。依据针织物表面质量及风格要求,采用粗纱法生产AB纱,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批量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JC18.6 tex AB针织纱。认为此类品种除确保各工序纺纱质量外,其关键技术主要在于选择不... 探讨粗纱法生产AB纱的工艺技术措施。依据针织物表面质量及风格要求,采用粗纱法生产AB纱,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批量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JC18.6 tex AB针织纱。认为此类品种除确保各工序纺纱质量外,其关键技术主要在于选择不同颜色的粗纱和熟条喂入粗纱机纺制粗纱;对粗纱机高架进行改造,增加两列吊锭以确保A组分粗纱顺利退绕;将单口喇叭口改装成双口喇叭口,以确保粗纱与熟条互不干涉地进入牵伸区并使其纵向均匀搭配;在原操作法的基础上对操作要点进行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纱 AB纱 针织纱 喇叭口 吊锭 粗纱捻系数
下载PDF
人棉紧捻纱纺纱生产的工艺实践
6
作者 尤熹 《江苏纺织》 1994年第8期45-47,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纺织品市场变化很大,只有生产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取胜。目前,我厂在日本津田驹ZA205i—190型喷气织机上生产的67″3024 (68×44)人棉绉布主要销往日本、台湾等地,创汇高效益很好。但织造时成纱的... 近年来,国内外纺织品市场变化很大,只有生产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取胜。目前,我厂在日本津田驹ZA205i—190型喷气织机上生产的67″3024 (68×44)人棉绉布主要销往日本、台湾等地,创汇高效益很好。但织造时成纱的质量要求高,特别是紧捻纬纱。下面就谈谈我们在生产人棉24~S紧捻纬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实践 纺纱生产 喷气织机 人棉 细纱机 工艺流程 布机效率 粗纱捻系数 原料选配
下载PDF
JC 2.9 tex集聚纱的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桂香 赵磊 +2 位作者 张圣忠 何远方 李新权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5,共5页
探讨2.9tex纯棉精梳集聚纱的纺纱工艺。针对特细特纱纺纱技术难点,在原料和各纺纱工序采取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2.9tex纯棉精梳集聚纱,获得了断裂强度19.93cN/tex、条干CV值17.67%、毛羽H值1.8的较好质量水平,并降低了断头... 探讨2.9tex纯棉精梳集聚纱的纺纱工艺。针对特细特纱纺纱技术难点,在原料和各纺纱工序采取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2.9tex纯棉精梳集聚纱,获得了断裂强度19.93cN/tex、条干CV值17.67%、毛羽H值1.8的较好质量水平,并降低了断头、提高了生产效率。认为,通过合理选配原料、采用双精梳工艺和带自调匀整的单道并条机、优选粗纱捻系数、采用集聚纺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断头率、较高的生产效率,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纯棉精梳特细特集聚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细特纱 集聚纺 双精梳 粗纱捻系数 毛羽
下载PDF
密切值法在纺纱工艺参数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崔红 高秀丽 +1 位作者 高大伟 张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6,共3页
探讨密切值法在纺纱工艺参数优选中的应用效果。选取3个不同粗纱捻系数与3个不同后区牵伸倍数搭配进行纺纱试验,比较其成纱质量指标。采用密切值法进行排序,获得了成纱质量较优的配合方案。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密切值法进行纺... 探讨密切值法在纺纱工艺参数优选中的应用效果。选取3个不同粗纱捻系数与3个不同后区牵伸倍数搭配进行纺纱试验,比较其成纱质量指标。采用密切值法进行排序,获得了成纱质量较优的配合方案。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密切值法进行纺纱工艺参数优选;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和较小的细纱后区牵伸能够减少捻回重分布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成纱条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纱捻系数 后区牵伸倍数 模糊决策 密切值法 条干CV
下载PDF
采用超大牵伸纺莫代尔9.8 tex纱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 汪吉艮 +2 位作者 赵瑞芝 周云霞 夏晶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2-55,共4页
探讨细纱机超大牵伸纺纱工艺。采用TH558型四罗拉四胶圈三区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纺制莫代尔9.8tex赛络集聚纱。通过工艺试验,优选出粗纱定量和捻系数、细纱牵伸分配、罗拉隔距等影响成纱质量的几个关键工艺参数的配置方案,使纺纱顺利进... 探讨细纱机超大牵伸纺纱工艺。采用TH558型四罗拉四胶圈三区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纺制莫代尔9.8tex赛络集聚纱。通过工艺试验,优选出粗纱定量和捻系数、细纱牵伸分配、罗拉隔距等影响成纱质量的几个关键工艺参数的配置方案,使纺纱顺利进行并获得了较好纺纱效果。认为:采用超大牵伸纺纱,应正确选择牵伸机构与纺纱专件,合理配置纺纱工艺参数,加强运转操作等生产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代尔纱 超大牵伸 粗纱定量 粗纱捻系数 牵伸分配 罗拉隔距
下载PDF
赛络集聚纺牵伸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清国 任家智 贾国欣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0,共3页
在对赛络集聚纺纺纱工艺原理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别选用喂入喇叭口中心距、粗纱捻系数、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对纱线质量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粗纱捻系数及喂入... 在对赛络集聚纺纺纱工艺原理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别选用喂入喇叭口中心距、粗纱捻系数、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对纱线质量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粗纱捻系数及喂入喇叭口中心距是影响赛络集聚纺成纱质量指标的重要因素;后区牵伸倍数与钳口隔距对成纱指标影响较小。在工艺参数选择时,粗纱捻系数、喂入喇叭口中心距应偏中间掌握,后区牵伸倍数应偏小掌握,钳口隔距可以按生产实践自由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络集聚纺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 喂入喇叭口中心距 粗纱捻系数 钳口隔距 后区牵伸倍数 成纱质量指标
下载PDF
Tencel纤维性能与纺纱措施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群娣 邹小祥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了顺利纺制三种Tencel纤维纱线,通过分析三种Tencel纤维的特性,认为易原纤化和低伸长率是影响Tencel纤维纱线质量的关键。其主要的解决办法是作好预处理工作以及优选梳理元件和梳理工艺,遵循"低速度,少打击,少损伤"原则,同... 为了顺利纺制三种Tencel纤维纱线,通过分析三种Tencel纤维的特性,认为易原纤化和低伸长率是影响Tencel纤维纱线质量的关键。其主要的解决办法是作好预处理工作以及优选梳理元件和梳理工艺,遵循"低速度,少打击,少损伤"原则,同时指出三种Tencel纤维尽管具备共同点,但也有微小差异,在工艺配置上应该有所区别。通过以上措施,成功纺制出三种Tencel纤维纱线,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CEL纤维 原纤化 预处理 梳理要点 粗纱捻系数 赛络纱
下载PDF
针织纱细节疵点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桂林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减少针织纱细节疵点,对针织纱细节的危害、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系统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认为减少针织纱细节疵点首先要选好原料。清梳和精梳工序要优选工艺参数,提高分梳质量,适当增加落棉率,严格控制短绒率。并条要... 为减少针织纱细节疵点,对针织纱细节的危害、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系统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认为减少针织纱细节疵点首先要选好原料。清梳和精梳工序要优选工艺参数,提高分梳质量,适当增加落棉率,严格控制短绒率。并条要合理牵伸分配。粗细纱工序要采用大粗纱捻系数,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积极采用各类新型纺专器材改善成纱条干水平。络筒采用金属槽筒,适当降速,合理设定清纱参数,控制细节和毛羽增量。同时要做好清整洁工作和温湿度控制,消除产生各类细节的不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细节疵点,提高成纱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 短绒率 原料 落棉率 粗纱捻系数 后区牵伸倍数 温湿度
下载PDF
11.7 tex纯棉紧密纱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志鹏 施健 +1 位作者 俞韩飞 凡启光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28,共3页
探讨了棉紧密纱的生产工艺。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长绒棉和细绒棉条混工艺,以保证准确的混比。针对长绒棉和细绒棉的不同性能,开清棉和梳棉工序采用不同的工艺原则。粗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大捻度、紧隔距、小后区牵伸"... 探讨了棉紧密纱的生产工艺。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长绒棉和细绒棉条混工艺,以保证准确的混比。针对长绒棉和细绒棉的不同性能,开清棉和梳棉工序采用不同的工艺原则。粗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大捻度、紧隔距、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对粗纱捻系数进行优选。通过以上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顺利纺制出了11.7 tex 80/20长绒棉/细绒棉紧密纱,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纱 紧密纺 细绒棉 长绒棉 粗纱捻系数 条干 强力 毛羽
下载PDF
细纱机INA-V型牵伸前区附加异形曲面压力棒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清国 任家智 +2 位作者 焦国颜 黎海玉 聂秀玲 《纺织器材》 2010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了探讨INA-V型牵伸装置前区附加异形曲面压力棒工艺参数的优化问题,通过对前区附加异形曲面压力棒牵伸与普通V型牵伸的成纱质量进行对比,对不同后区牵伸倍数、钳口隔距、粗纱捻系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细纱机... 为了探讨INA-V型牵伸装置前区附加异形曲面压力棒工艺参数的优化问题,通过对前区附加异形曲面压力棒牵伸与普通V型牵伸的成纱质量进行对比,对不同后区牵伸倍数、钳口隔距、粗纱捻系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细纱机前区附加异形曲面压力棒后,成纱条干CV值、棉结、细节及粗节等指标显著改善;采用较小的钳口隔距和较大的粗纱捻系数,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随着后区牵伸倍数的增大,成纱质量指标有恶化的趋势;表明为获得较好的成纱质量,后区牵伸倍数以小于1.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纱机 前牵伸区 异形曲面压力棒 后区牵伸倍数 钳口隔距 粗纱捻系数 成纱质量
下载PDF
降低CJ 7.3 tex纱百米重量CV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逯常青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26,共3页
为降低CJ 7.3 tex纱的百米重量CV,通过改进开清棉工艺,以降低棉卷重量不匀率;针对梳棉工序后区落杂差异大、盖板花不均匀采取措施,以降低生条重量不匀率;针对精梳落棉率偏高,且台间差异大等问题进行了工艺优选,以降低精梳条重量不匀率;... 为降低CJ 7.3 tex纱的百米重量CV,通过改进开清棉工艺,以降低棉卷重量不匀率;针对梳棉工序后区落杂差异大、盖板花不均匀采取措施,以降低生条重量不匀率;针对精梳落棉率偏高,且台间差异大等问题进行了工艺优选,以降低精梳条重量不匀率;细纱以提高条干水平、减少细节、降低成纱重量CV为原则,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配置。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使CJ 7.3 tex纱的百米重量CV由原来的2.6%降低到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细号纱 精梳纱 百米重量CV 落棉率 正交试验 粗纱捻系数 细节
下载PDF
前纺工序对成纱毛羽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黄海涛 井小洼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2,共3页
探讨前纺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配棉、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在配棉方面宜采用主体长度长、马克隆值偏低、短绒率低的原棉;清梳联工序宜采用适当的打手速度以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宜采用适当的牵伸工艺,... 探讨前纺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配棉、梳棉、并条、粗纱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在配棉方面宜采用主体长度长、马克隆值偏低、短绒率低的原棉;清梳联工序宜采用适当的打手速度以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宜采用适当的牵伸工艺,并保证棉条光洁,使成形良好;粗纱工序应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合理设定纺纱速度,稳定纺纱张力;应保证各工序车间温湿度,加强操作管理。通过实施以上措施,纱线毛羽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羽 光洁度 马克隆值 粗纱捻系数 锭翼速度 温湿度
下载PDF
用进口327棉生产JC27.8tex棉纱的生产实践
17
作者 刘燕 郭四兴 +1 位作者 冯建民 文顶山 《天津纺织科技》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用100%的3级外棉替代2级国棉,加工JC27.8tex棉纱,通过工艺改进,达到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原料成本的目的。文章对各工艺流程的控制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3级外棉 速度 定量 隔距 牵伸倍数 粗纱捻系数 工艺
下载PDF
提高JC14·5KD针织用纱实物质量水平的生产实践
18
作者 杨耀斌 刘丽 《天津纺织科技》 2006年第4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针织用纱 实物质量 JC14 后区牵伸倍数 粗纱捻系数 KD
下载PDF
提高苎麻纱质量的途径
19
作者 汪测生 《四川纺织科技》 1998年第1期12-16,共5页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细纱单纱强力CV%值是纱线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细纱单纱断裂强力不匀是影响后道加工效率的关键;探讨了控制20.83tex纯麻纱单纱强力不匀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单纱强力 粗纱捻系数 皮圈钳口隔距 苎麻纱 质量
下载PDF
影响赛络纺回花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素祯 王建坤 +1 位作者 胡艳丽 张毅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0-62,共3页
探讨影响赛络纺回花量与成纱断裂强力的主要工艺因素,并对其进行优选。以T 13.4tex赛络纱为例,选择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粗纱捻系数和喇叭口间距三个影响赛络纺回花量的主要工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工艺配置对赛络纺... 探讨影响赛络纺回花量与成纱断裂强力的主要工艺因素,并对其进行优选。以T 13.4tex赛络纱为例,选择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粗纱捻系数和喇叭口间距三个影响赛络纺回花量的主要工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工艺配置对赛络纺回花量与成纱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纱后区牵伸1.38倍、粗纱捻系数67.3、喇叭口间距5.0mm为较优组合。认为:赛络纺工艺参数的优化可有效降低笛管吸棉量,提高制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花量 后区牵伸 粗纱捻系数 赛络纺 喇叭口间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