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的数值模拟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必龙 朱光 +4 位作者 JIANG Dazhi 胡召齐 向必伟 张力 陈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对"侏罗山式"褶皱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层间粘聚力差异和上覆压力是控制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样式的主要因素,即层间的能干性差异和埋深的控制。当地层在埋深较浅时,层间能干性差异对褶皱样式起... 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对"侏罗山式"褶皱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层间粘聚力差异和上覆压力是控制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样式的主要因素,即层间的能干性差异和埋深的控制。当地层在埋深较浅时,层间能干性差异对褶皱样式起主控作用,能干性差异小时出现隔槽式褶皱,差异大时出现隔档式褶皱。随着埋深加大,压力逐渐起主要作用,这时仅出现隔槽式褶皱。川东东带褶皱地层总体上层间能干性差异小,因而盖层的深部与浅部皆出现隔槽式褶皱,与模拟结果一致。西带褶皱地层总体层间能干性差异大,因而浅部出现隔档式褶皱。而其深部的下古生界地层主要受上覆压力控制,根据模拟推测应为隔槽式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隔档式褶皱 隔槽式褶皱 粘聚力差异 上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