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探讨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胡秀武 金梦雨 +4 位作者 罗佩蓉 黄辉 耿乐乐 曾景娇 余希婧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粪便代谢物的影响,进而探讨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招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长蛇灸治疗,每周1次,治疗12周。检测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粪便代谢物的影响,进而探讨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招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长蛇灸治疗,每周1次,治疗12周。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差异性代谢物,并使用MetaboAnalyst网站分析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经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志愿者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粪便代谢物有明显区分,共鉴定出36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代谢通路涉及核黄素代谢、鞘脂代谢、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结论:长蛇灸可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其治疗作用与改善肠道代谢物水平有关,机制涉及核黄素代谢、鞘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柠檬酸循环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蛇灸 强直性脊柱炎 粪便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的麻黄细辛附子汤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耀东 李灿 +2 位作者 杨勇 孙启慧 容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对正常小鼠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BABL/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MXF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MXF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照11.262、33.786、45.050 g/kg的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小鼠灌胃等体...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对正常小鼠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BABL/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MXF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MXF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照11.262、33.786、45.050 g/kg的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记录体质量、肛温、生存率,并检测脏器指数、血清生化因子等指标。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粪便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HPLC-QE/MS)技术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MXF中剂量组小鼠在给药第3~5天、MXF高剂量组小鼠给药第2~7天体质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给药组小鼠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XF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50.00%。与空白组相比,MXF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肺、胸腺、肾上腺指数和肌酸激酶,MXF低、高剂量组小鼠的睾丸指数,MXF低剂量组小鼠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酸激酶比值,MXF中剂量组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MXF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尿素和胱抑素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粪便代谢组学分析发现,MXF低、中、高剂量组中苯丙酮酸、L-酪氨酸、磷脂酰胆碱、3-磷酸甘油等19个生物标志物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XF达到一定剂量会对小鼠体质量、多脏器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扰乱机体的肠道菌群代谢、引起炎症反应和造成免疫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细辛附子汤 毒性作用 粪便代谢组学
下载PDF
恒清Ⅱ号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和粪便代谢组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孟胜喜 霍清萍 +2 位作者 王兵 曹健美 李文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2628-2634,2721,共8页
目的研究恒清Ⅱ号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和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将45只APPswe/PS1dE9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恒清低剂量组、恒清中剂量组、恒清高剂量组、安理申组,每组9只,同月龄C57BL/6J小鼠9只作为正常... 目的研究恒清Ⅱ号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和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将45只APPswe/PS1dE9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恒清低剂量组、恒清中剂量组、恒清高剂量组、安理申组,每组9只,同月龄C57BL/6J小鼠9只作为正常组。采用水迷宫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以代谢组学技术筛选AD小鼠粪便生物标记物,并分析其对应的代谢通路。结果与模型组和恒清低剂量组比较,恒清中剂量组、恒清高剂量组、安理申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均<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与恒清中剂量组和安理申组比较,恒清高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均<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与模型组和恒清低剂量组比较,恒清中剂量组、恒清高剂量组、安理申组的乳酸、焦谷氨酸、L-谷氨酸、乙酰肉碱、鞘胺醇、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E1、环磷酸腺苷含量均升高(P均<0.05),L-酪氨酸、L-色氨酸含量均降低(P均<0.05);与恒清中剂量组和安理申组比较,恒清高剂量组的乳酸、焦谷氨酸、L-谷氨酸、乙酰肉碱、鞘胺醇、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E1、环磷酸腺苷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L-酪氨酸、L-色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恒清Ⅱ号方可以改善AD小鼠的认知功能,且量效关系呈正相关;恒清Ⅱ号方抗AD的相关代谢通路主要涉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清Ⅱ号方 粪便代谢组学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记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节 吕梦 +4 位作者 王雅泽 赵迪 赵思俊 李顺勇 秦雪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8-668,共1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粪便中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大鼠粪便中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6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①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②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④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⑤苯丙氨酸代谢以及⑥丙酮酸代谢。逍遥散显著回调②,③,⑤和⑥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等途径综合发挥抗抑郁作用,为全面、深入揭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抑郁症 粪便代谢组学 CUMS抑郁模型 1H-NMR
下载PDF
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粪便代谢组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丽喆 胡镜清 李国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52-2662,共11页
目的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技术,考察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白兔,雄性,每组10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通阳化浊方组与四妙勇安汤组。空白组给予8周正常饮食;模型组和两个给药组以... 目的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技术,考察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白兔,雄性,每组10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组、模型组、通阳化浊方组与四妙勇安汤组。空白组给予8周正常饮食;模型组和两个给药组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用球囊法手术损伤实验兔的右侧颈总动脉;两个给药组在术后,分别每日1次灌胃给予通阳化浊方和四妙勇安汤至第8周。模型组与实验组每组抽取3只家兔,采集粪便后,用LC-MS技术进行粪便代谢组学检测,运用PCA与OPLS-DA分析法来寻找差异性表达的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结果相较于模型组,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组分别存在59和48个差异化合物,通阳化浊方组涉及20条代谢通路,5条主要代谢通路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视黄醇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四妙勇安汤组涉及15条代谢通路,4条主要代谢通路包括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亚油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过程中,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在粪便代谢组学方面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干预相应的代谢通路,可能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 粪便代谢组学 通阳化浊方 四妙勇安汤
下载PDF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与燥性相关性探究岭南特色饮片制枳壳的炮制缓燥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莹莹 杨婷 +6 位作者 王琪琪 龙江玲 李沁如 徐启键 黄爱华 汪金玉 夏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5,共14页
该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与相关性分析方法,比较生、制枳壳对健康大鼠的粪便内源性代谢差异,初步探究岭南特色饮片制枳壳炮制缓燥的作用机制。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生枳壳组(RAF组,10 g·kg^(-1))、制枳壳组(PAF组,10... 该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与相关性分析方法,比较生、制枳壳对健康大鼠的粪便内源性代谢差异,初步探究岭南特色饮片制枳壳炮制缓燥的作用机制。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生枳壳组(RAF组,10 g·kg^(-1))、制枳壳组(PAF组,10 g·kg^(-1)),灌胃7 d后,比较生、制枳壳对大鼠饮水量、粪便含水率、唾液分泌量、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以及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VIP、5-HT等燥性相关指标的影响。采用LC-MS技术对各组粪便样本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模式分析,筛选制枳壳炮制缓燥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生、制枳壳均有一定的燥性,生枳壳的燥性更为明显,而制枳壳能有效降低饮水量、粪便含水率、结肠AQP3、VIP、5-HT水平;升高唾液分泌量、颌下腺AQP5、VIP、5-HT的含量,缓和一定的燥性。经粪便代谢组学分析,生枳壳组与制枳壳组分别有99、58个与燥性相关的代谢物,其中有16个代谢物对制枳壳缓和燥性有显著的贡献。通路分析显示,制枳壳缓和燥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核黄素代谢,嘌呤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嘧啶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通路有关。该研究提示制枳壳炮制后可能通过影响机体代谢水平从而缓和燥性,为进一步阐明制枳壳的炮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制枳壳 粪便代谢组学 燥性 炮制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吕梦 王雅泽 +4 位作者 赵迪 赵思俊 李顺勇 秦雪梅 刘晓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482-3492,共11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在抑郁大鼠粪便样本中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6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 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而逍遥散可显著回调(2)、(3)、(4)、(5)和(6)条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抑郁症 粪便代谢组学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 ^1H-NMR 肠道微生物
原文传递
醋甘遂对Walker-256腹水模型大鼠的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世康 姜东京 +1 位作者 张毅 张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8-1566,共9页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醋甘遂对Walker-256细胞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的粪便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寻找与醋甘遂治疗癌性腹水相关的粪便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醋甘遂粉末对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的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醋甘遂对Walker-256细胞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的粪便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寻找与醋甘遂治疗癌性腹水相关的粪便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醋甘遂粉末对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的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各组大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种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结合t检验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出与癌性腹水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基于MetaboAnalyst进行通路分析,最后联合肠道菌群测序结果相关分析,阐释醋甘遂的泻水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生/醋甘遂粉末均可使模型大鼠体内异常代谢有所恢复,醋甘遂的调节作用弱于生甘遂。共筛选鉴定出11种癌性腹水潜在生物标志物、5条代谢通路和4种肠道菌。醋甘遂的泻水逐饮作用与调节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该研究为深入理解与醋甘遂泻水逐饮效应相关的肠道菌群-宿主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醋甘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甘遂 癌性腹水 粪便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应激敏感与应激抵抗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森岩 卫拂晓 +3 位作者 刘欢乐 赵思俊 秦雪梅 刘晓节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1-1419,共9页
应用核磁代谢组学技术表征应激敏感大鼠和应激抵抗大鼠的粪便代谢轮廓,明确应激敏感和应激抵抗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的异同,阐释相同应激下机体不同反应的发生机制。首先,复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应用核磁代谢组学技术表征应激敏感大鼠和应激抵抗大鼠的粪便代谢轮廓,明确应激敏感和应激抵抗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的异同,阐释相同应激下机体不同反应的发生机制。首先,复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模型;根据大鼠的粪便代谢组学轮廓将模型大鼠分为应激敏感大鼠和应激抵抗大鼠;其次,基于糖水偏爱率验证应激敏感大鼠和应激抵抗大鼠的抑郁状况;最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明确应激敏感大鼠和应激抵抗大鼠粪便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阐明其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应激敏感大鼠的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而应激抵抗大鼠的糖水偏爱率未发生显著变化。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发现,应激敏感和应激抵抗具有相同和特异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3条代谢途径与应激敏感显著相关,包括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酯代谢和色氨酸代谢是应激抵抗的特异性代谢通路。本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了相同刺激下,机体出现敏感和抵抗两种不同状态的机制,为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亦为临床个体化和精准治疗以及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应激敏感 应激抵抗 糖水偏爱率 粪便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醋甘遂成分群B,C对正常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思嘉 姜东京 张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2-1459,共8页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给予醋甘遂不同成分群(B,C)前后大鼠的粪便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揭示醋甘遂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大鼠粪便...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给予醋甘遂不同成分群(B,C)前后大鼠的粪便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揭示醋甘遂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大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筛选并鉴定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采用t检验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考察给予醋甘遂成分群B,C后正常大鼠粪便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揭示醋甘遂成分群B,C对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的代谢通路分析探求醋甘遂成分群B,C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醋甘遂成分群B和C组大鼠粪便样本代谢组发生了明显改变,且醋B组改变程度更大,发现并鉴定了16种醋甘遂毒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及5条相关代谢通路。醋甘遂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嘌呤代谢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的紊乱有关。该研究为醋甘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甘遂 成分群 粪便代谢组学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雪嘉 郭茜 +3 位作者 张娜 郭鸿儒 江晓红 吴立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0-1367,共8页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对2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差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群,以阐释黄芪-山药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对2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差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群,以阐释黄芪-山药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和黄芪-山药组(6.3 g·kg^(-1)),连续灌胃给药42 d,每天1次。采用尾静脉取血法每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肾脏、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寻找黄芪-山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分析黄芪-山药干预后2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代谢谱的变化,并通过HMDB数据库及Metabo Analyst 4.0数据库分别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及代谢通路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和鉴定出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山药可显著上调戊二酸、醋酸、脯氨酸、丙酮酸等4个代谢物(P <0.05),下调3-羟基丁酸、苏氨酸、丙酮等3个代谢物(P <0.05,P <0.01)。黄芪-山药主要影响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丙酮酸代谢途径、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及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途径。结论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改善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恢复机体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山药 药对 粪便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2型糖尿病 能量代谢 脂质代谢 氨基酸代谢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的黄芩酒炙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豪杰 王雅琪 +4 位作者 胡婷婷 万娜 袁恩 伍振峰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589-5598,共10页
目的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考察生、酒黄芩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并探讨黄芩酒炙“行上焦、清湿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口咽吸入脂多糖建立ALI模型,通过脏器指数、肺组织病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目的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考察生、酒黄芩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并探讨黄芩酒炙“行上焦、清湿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口咽吸入脂多糖建立ALI模型,通过脏器指数、肺组织病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评价生、酒黄芩的疗效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法检测内源性代谢物,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方法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肺干湿质量比显著增加(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酒黄芩组的免疫调节及炎性反应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生黄芩组(P<0.01)。模型组小鼠粪便中氨基酸、脂质类代谢均发生明显改变,生黄芩通过影响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通路、鞘脂类代谢通路抑制炎性反应,酒黄芩通过影响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抑制炎性反应。结论生、酒黄芩能够通过调节不同代谢通路抑制ALI小鼠肺部炎性反应,为阐明黄芩生熟异用的作用机制差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黄芩 酒炙 粪便代谢组学 内源性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GC-TOF-MS代谢组学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大鼠粪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海洋 杨光勇 +3 位作者 张庚鑫 田维毅 涂小华 何光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56-3364,共9页
目的通过GC-TOF-MS代谢组学探讨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对SD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进而为黄连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5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抗生素组和空白组,每组9只... 目的通过GC-TOF-MS代谢组学探讨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对SD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进而为黄连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5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抗生素组和空白组,每组9只。中药干预组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灌胃,1mL/次,2次/天,连续给药21天;抗生素组,1 mL/次,2次/天;空白组生理盐水灌胃,1 mL/次,2次/天,连续给药21天;末次给药后,禁食禁水12 h,处死并收集大鼠粪便。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Time-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检测各组大鼠粪便,运用多元分析OPLS以及单变量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对于粪便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小分子,高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核糖、硫酸、棕榈酸、花生酸、茜素等;中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乌头酸、胆固醇、乳酸、棕榈油酸、茜素等;低剂量组的黄连解毒汤影响的主要有:硫酸、棉子糖;氨苄西林钠影响的主要有:蛋氨酸1、麦角固醇、正亮氨酸1、棕榈酸、硫酸、乳酸等;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和氨苄西林钠都能够影响到半乳糖代谢及硫代谢通路。结论黄连解毒汤可改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小分子,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对粪便代谢的影响不同,其中中剂量的影响最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粪便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双向调节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