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9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粒介导的利奈唑胺耐药基因optrA在粪肠球菌的水平转移机制
1
作者 杨佩霓 陈莉 +4 位作者 何薇 翟秀伟 吕梅 王清 杨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目的研究临床上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LREf)携带的optrA基因通过质粒介导在粪肠球菌间的水平转移机制。方法收集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留取的非重复LREf,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仪进行鉴... 目的研究临床上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LREf)携带的optrA基因通过质粒介导在粪肠球菌间的水平转移机制。方法收集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留取的非重复LREf,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仪进行鉴定,VITEK 2 Compact、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optrA基因,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LREf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LREf为供体菌、临床来源粪肠球菌为受体菌进行接合实验。结果共收集17株LREf,12株LREf的质粒检测出optrA基因,检测出多种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12株LREf菌株以ST16(50.0%)为主要分型。接合试验的24株接合子中有8株接合成功,接合率为33.3%,进一步分析发现,菌株接合前后位于质粒上的optrA基因上下游均存在IS1216E插入序列,且形成IS1216E-fexA-optrA-erm(A)-IS1216E样的转座单元。结论optrA基因可通过同时携带erm(A)、fexA基因的质粒介导在临床粪肠球菌间进行水平转移,而插入序列IS1216E在其水平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利奈唑胺 质粒 optrA 全基因组测序 水平转移
下载PDF
一株鸭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检测
2
作者 王海龙 鞠诗婷 +4 位作者 马佰贺 王紫苇 路振香 李文超 郭伟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对送检的病死麻鸭进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致病性进行检测,为了解该菌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无菌条件下从病死鸭肝脏组织中分离细菌,进行纯化培养、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 【目的】对送检的病死麻鸭进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致病性进行检测,为了解该菌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无菌条件下从病死鸭肝脏组织中分离细菌,进行纯化培养、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使用PCR方法扩增其6个毒力基因和11个耐药基因,昆明小鼠攻毒试验检测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分离菌为1株革兰阳性、短链状或成对排列的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α溶血、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的小菌落。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离菌与粪肠球菌菌株LMG 7937的相似度为99.73%,鉴定为粪肠球菌。分离菌的耐药性强,仅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敏感,同时检测到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aph(2″)、ant(6)-I、aph(3')-III、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lsa(E),以及心内膜抗原基因efaA和胶原蛋白黏附素基因ace两个毒力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小鼠在注射高剂量菌液后于24 h内出现死亡,剖检发现脾脏肿胀、肝脏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渗出物覆着、肠道出血等,从病变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粪肠球菌。【结论】成功从病死鸭中分离出1株粪肠球菌,该菌株高剂量可导致小鼠死亡,并携带有5个耐药基因和2个毒力基因,临床治疗可选择氨苄西林和米诺环素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对根管内粪肠球菌杀菌效果的体外实验研究
3
作者 车舜 郭威 《口腔医学》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探究半导体激光在不同照射模式、照射时间、功率、照射天数下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根管壁外表面温度、牙本质小管形态的影响,寻找合适的临床操作参数及手法。方法选取根尖发育完成的单根管恒牙牙根,按照射方式不同分为持续... 目的探究半导体激光在不同照射模式、照射时间、功率、照射天数下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根管壁外表面温度、牙本质小管形态的影响,寻找合适的临床操作参数及手法。方法选取根尖发育完成的单根管恒牙牙根,按照射方式不同分为持续照射组和间断照射组,两组分别采用功率1.5、2.0、3.0 W照射10、20、30 s,连续照射3 d方式操作。各组样本在第1天照射过程中进行根管外壁温度测量,每日照射完成后进行粪肠球菌菌落计数,3 d照射完毕后于扫描电镜下观察根管内壁牙本质小管形态,计算牙本质小管开放率及开口直径。结果①两种模式下均呈现随功率增大、时间延长,杀菌率增加,根管壁外表面温度升高,牙本质小管由开放逐渐熔融,开口直径逐渐缩小、开放率逐渐降低趋势,直至完全熔融封闭状态。此外,同一参数下持续照射组相比间断照射组上述趋势更明显。②杀菌率存在饱和点,两种模式下照射到第2天时,2.0 W-30 s、3.0 W-20 s、3.0 W-30 s间杀菌率无明显差异(P>0.05)。③持续照射下1.5 W-30 s、2.0 W-20 s、3.0 W-10 s及间断照射下2.0 W-30 s达到根管壁外表面温度安全范围阈值(10℃)。结论半导体激光持续照射根管1.5 W-30 s或间断照射2.0 W-30 s连续2 d可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且对牙根及周围组织无损伤,同时能起到较好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半导体激光 根管治疗 温度 牙本质小管
下载PDF
山东鸭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刘洪港 张筱 +4 位作者 赵杰 石艳红 王振 李玉峰 汪建华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26-31,I0006,共7页
为探究引起山东省某规模肉鸭养殖场雏鸭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在病死鸭病变肝脏组织中分离到疑似粪肠球菌病原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精准用药防... 为探究引起山东省某规模肉鸭养殖场雏鸭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在病死鸭病变肝脏组织中分离到疑似粪肠球菌病原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精准用药防控。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粪肠球菌,且该菌株多重耐药性较强,对阿莫西林、安普霉素敏感,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多黏菌素耐药。本研究为鸭源粪肠球菌的临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藏猪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测
5
作者 何宇轩 次仁卓玛 +4 位作者 王宇 刘怀志 杨金鹏 韦明邦 商鹏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5-1904,共10页
【目的】对采集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藏猪样品进行粪肠球菌分离鉴定并明确其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情况,为藏猪源肠球菌病的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采集的藏猪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Ef0027特异性基因PC... 【目的】对采集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藏猪样品进行粪肠球菌分离鉴定并明确其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情况,为藏猪源肠球菌病的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采集的藏猪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Ef0027特异性基因PCR鉴定、16S rRNA鉴定,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分离菌在PSE琼脂培养基上出现棕黑色菌落,疑似粪肠球菌。革兰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呈单个、成双的卵圆形球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阿拉伯糖、鼠李糖、棉籽糖呈阴性,葡萄糖、山梨醇、蔗糖、乳糖、精氨酸双水解酶、甘露醇呈阳性。PCR扩增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为518 bp的Ef0027基因条带,16S rRNA基因扩增出大小约为1 500 bp的条带,与NCBI中登录的粪肠球菌序列相似性均>98%。本研究分离鉴定出8株粪肠球菌。8株菌均检出tetB、catⅠ、gyrA、blaTEM-1、aac3、SUL-Ⅰ耐药基因,未检出fosA7基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株菌均检出Esp、EfaA、GelE和Agg基因,CylA基因检出率为87.5%,未检出Ace基因。【结论】本研究分离出8株藏猪源粪肠球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且含有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藏猪源粪肠球菌病的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分离鉴定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青脚麻鸡生长周期中粪肠球菌耐药性浅析
6
作者 沈红霞 周芷锦 +4 位作者 周炜 应永飞 蔡文金 蒋晓莉 陈洁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3期9-18,共10页
为了解青脚麻鸡源粪肠球菌在整个肉鸡养殖生长周期中耐药性变化情况,选取浙江台州某肉鸡场同一批次青脚麻鸡,自1日龄起每10天随机挑取20羽,采集泄殖腔拭子,分离鉴定粪肠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0大类19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监测。结果... 为了解青脚麻鸡源粪肠球菌在整个肉鸡养殖生长周期中耐药性变化情况,选取浙江台州某肉鸡场同一批次青脚麻鸡,自1日龄起每10天随机挑取20羽,采集泄殖腔拭子,分离鉴定粪肠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0大类19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监测。结果表明:该批次肉鸡生长周期中鸡源粪肠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表现高水平耐药,以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为主,其中7种药物耐药率维持在100%,并发现1日龄雏鸡源粪肠球菌已对9种药物表现出完全耐药(100%);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在生长周期中存在较大波动,总体表现为1~50日龄逐渐上升,氧氟沙星耐药率在50日龄达到100%,随后迅速回归至较低水平;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维持低水平运行。整体而言,该养殖场肉鸡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多重耐药率为100%,肉鸡生长周期中粪肠球菌对大部分药物的耐药率维持高位,少数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与养殖场临床用药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加强临床科学用药指导和耐药传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脚麻鸡 生长周期 粪肠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及致炎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李跃强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根据猪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得到猪源粪肠球菌N8与N41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不同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情况。结果显示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粪肠球菌会引起IPEC-J2细胞出现不... 本文根据猪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得到猪源粪肠球菌N8与N41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不同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情况。结果显示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粪肠球菌会引起IPEC-J2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水平,同时会增加阳性细胞因子表达,通过该作用可加快上皮—间质转化。本文主要分析猪源粪肠球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及致炎作用机制,为防范与干预猪源粪肠球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粪肠球菌 猪小上皮细胞 黏附 致炎
下载PDF
1株犬源多重耐药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飞 温贵兰 +2 位作者 龚新勇 文明 陈薄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15-3624,共10页
[目的]明确1例犬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病原因。[方法]无菌采集病犬尿液,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进行鉴定,同时经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及细菌致病性试验测定纯化菌株的生物学特征。[结果... [目的]明确1例犬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病原因。[方法]无菌采集病犬尿液,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进行鉴定,同时经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及细菌致病性试验测定纯化菌株的生物学特征。[结果]分离得到1株兼性厌氧型革兰阳性球菌;菌落形态如针尖大小、表面光滑、半透明、圆形凸起、边缘整齐;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致病菌能发酵乳糖、果糖、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精氨酸,不能发酵木糖、氧化酶、枸橼酸盐、棉籽糖和鸟氨酸脱羧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粪肠球菌序列相似性高于99%,鉴定为粪肠球菌,并将其命名为EFGZ23GY0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仅对万古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新霉素中度敏感,对克林霉素等25种药物耐药;8种粪肠球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efaA、ace、asa 1及gelE毒力基因;14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tetL、sulⅠ、tetC、bla TEM、bla OXA-23、aadA 1和sulⅢ耐药基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5只小鼠注射菌液12 h后出现精神萎靡,被毛杂乱等症状,未出现死亡,48 h后死亡1只,表明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成功从犬尿液种分离得到1株粪肠球菌,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且对小鼠有致病性,研究为病犬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源粪肠球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致病性
下载PDF
根管治疗中光动力疗法作用于粪肠球菌的优化根管预备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嘉 高梦洁 +2 位作者 苏媛媛 张萌 陈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筛选出应用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辅助根管消毒效果最优的根管预备程度。方法:体外孔板内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以证实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粪肠球菌有杀菌作用。在离体牙根管中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比较光动力疗法对于不同预备程度根管... 目的:筛选出应用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辅助根管消毒效果最优的根管预备程度。方法:体外孔板内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以证实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粪肠球菌有杀菌作用。在离体牙根管中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比较光动力疗法对于不同预备程度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理效果。结果:体外建模证实光动力疗法可杀灭粪肠球菌。根管预备0.04锥度下,20号和25号根管组杀菌效果不如30号根管组;在25号根管组中,0.04锥度组杀菌结果不如0.06锥度组和0.08锥度组。结论:光动力疗法对根管中的粪肠球菌有明显杀菌作用,配合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根管内粪肠球菌进行清理的相对优化预备程度为0.04锥度30号和0.06锥度2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预备 根管消毒 光动力疗法 粪肠球菌
下载PDF
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杨珍珠 陶乐仁 +2 位作者 赵陆恺 王元 迟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9,共11页
为探讨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DH9003的益生菌作用,对15只健康C57雄性小鼠进行等体积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7)和粪肠球菌DH9003(处理组,n=8),4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测定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结... 为探讨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DH9003的益生菌作用,对15只健康C57雄性小鼠进行等体积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7)和粪肠球菌DH9003(处理组,n=8),4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测定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粪肠球菌DH9003灌胃小鼠,7 d内就可在其体内大量定植;7~28 d时,该细菌数量缓慢增加并趋近稳定。通过观察小鼠肠道和肝脏组织切片研究病理学特征,灌胃粪肠球菌DH9003不会对小鼠肠道和肝脏产生有害影响,相反会使小鼠的肠黏膜更为密集且长度增加,改善小鼠肠黏膜。用粪肠球菌DH9003灌胃使该菌株成为不同分组小鼠肠道差异的主要物种。同时,补充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导致门水平上的变化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变化。灌胃粪肠球菌DH9003前和灌胃28 d后,从小鼠粪便中共检出25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24种显著上调,130种显著下调。基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显著性水平较高的代谢通路有ABC转运蛋白和蛋白消化吸收通路。结论:小鼠摄入粪肠球菌DH9003后可在其体内定植并对肠道菌群和代谢能力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素Y3 道菌群 代谢组学 组织切片
下载PDF
大蒜素有效成分DATS对粪肠球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媛 申思敏 白锡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有效成分二烯丙基化三硫(DATS)对感染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选取60颗健康单根管恒牙,45颗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分为4组(n=15):阴性对照组(未感染组)、DATS组、氢氧化钙组和阳性对照(无抗菌处理)组。二... 目的:观察大蒜素有效成分二烯丙基化三硫(DATS)对感染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选取60颗健康单根管恒牙,45颗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分为4组(n=15):阴性对照组(未感染组)、DATS组、氢氧化钙组和阳性对照(无抗菌处理)组。二倍稀释法测定DATS对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于实验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取根管内层牙本质粉末,置于2 mL BHI中培养72 h,电子比浊仪读取肉汤上层液体浊度。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DATS对粪肠球菌的MIC和MBC(μg/mL)分别为2 560和5 120。第1天,DATS组、氢氧化钙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浑浊度,DATS组小于氢氧化钙组(P<0.05);第3天时,DATS组与阴性对照组浑浊度无统计学差别(P=0.454),已基本杀灭细菌;第7天时,氢氧化钙糊剂组与阴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各时间点阳性对照组浑浊度最高。结论:DATS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感染根管中的粪肠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二烯丙基化三硫 粪肠球菌 氢氧化钙 根管消毒
下载PDF
一株鸡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松 马启超 +5 位作者 鲍佳茵 潘保革 许利军 刘华格 王学静 陈立功 《北方牧业》 2024年第5期19-19,共1页
近年来河北部分地区肉鸡关节囊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患病肉鸡饲料利用率下降,淘汰率增高,给肉鸡养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肉鸡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其中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肉鸡关节囊肿中分离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 近年来河北部分地区肉鸡关节囊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患病肉鸡饲料利用率下降,淘汰率增高,给肉鸡养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肉鸡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其中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肉鸡关节囊肿中分离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但尚无关于分离粪肠球菌的报道。通常认为,细菌所携带的毒力因子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报道的粪肠球菌毒力因子主要包括溶血素(cyl)、表面蛋白(esp)、明胶酶E(gelE)、聚集物质(asal)、心内膜炎抗原(efaA)、胶原蛋白黏附素(ace)、透明质酸(Hyl)。笔者自保定某鸡场患关节囊肿肉鸡的关节液中分离鉴定到一株粪肠球菌,该结果可为肉鸡关节囊肿的防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利用率 毒力因子 心内膜炎 淘汰率 细菌感染 粪肠球菌 溶血素 黏附素
下载PDF
氯己定对粪肠球菌耐药性和致病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13
作者 徐智博 姜鑫淼 +3 位作者 甄雨琦 白玛曲珍 孙梦瑶 孟秀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氯己定对粪肠球菌(E.faecalis)耐药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E.faecalis标准菌株反复暴露于氯己定中传代10代,记录每一次传代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收集第10代且MIC值增加的细菌,即为E.faecalis氯己定...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氯己定对粪肠球菌(E.faecalis)耐药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E.faecalis标准菌株反复暴露于氯己定中传代10代,记录每一次传代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收集第10代且MIC值增加的细菌,即为E.faecalis氯己定耐药菌株(E.faecalis-Cs)。绘制2种菌株生长曲线,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菌株形态表现,结晶紫染色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生物膜形成量,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MATH)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疏水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生物膜中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S)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传代次数(第0~10代)的增加,E.faecalis的MIC值逐渐升高。E.faecalis和E.faecalis-Cs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透射电镜,E.faecalis和E.faecalis-Cs均呈椭圆形或双球型,细胞壁结构完整,边缘光滑,细胞质分布均匀,2种细菌形态大小和细胞壁厚度及完整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晶紫染色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增加(P<0.05)。MATH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的细菌疏水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细菌生物膜中Lux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E.faecalis在反复暴露于氯己定后会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致病能力增强。群体感应(QS)系统LuxS基因高表达和更强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可能是E.faecalis对氯己定产生耐药性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氯己定 耐药性 粪肠球菌氯己定耐药菌株 群体感应系统
下载PDF
一株蜱源性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14
作者 满达 敖晓芳 +1 位作者 策勒木格 格日勒图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1,120,共6页
为了研究蜱源性粪肠球菌的生长条件及致病性,试验从草原革蜱体内分离出细菌,然后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溶血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药敏试验,最后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验证分离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蜱源性粪肠球菌的生长条件及致病性,试验从草原革蜱体内分离出细菌,然后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溶血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药敏试验,最后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验证分离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见光滑、湿润、呈灰白色微凸状、边缘整齐的露珠状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阳性菌;分离菌可发酵麦芽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和蔗糖,西蒙氏枸橼酸盐试验及吲哚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明胶试验及氧化酶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粪肠球菌(登录号为CP018102.1)的相似性达99%以上;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及头孢噻肟耐药;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α溶血,但是对昆明小鼠无明显致病性,小鼠各实质脏器无任何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说明分离菌为粪肠球菌,仅对抗生素环丙沙星敏感,并无明显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革蜱 粪肠球菌 分离 鉴定 小鼠 致病性
原文传递
粪肠球菌EF-ZA1107-06的增殖培养基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15
作者 许喜林 段龙辉 +2 位作者 周晓莉 郑柳青 刘冬梅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本文对粪肠球菌EF-ZA1107-06的疏水性、自凝聚力、耐酸特性、生长特性和高密度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粪肠球菌EF-ZA1107-06的疏水性较好,自凝聚力随时间增加而快速增长。粪肠球菌EF-ZA1107-06对pH 2.0溶液的耐受性较差,对pH为2.5、... 本文对粪肠球菌EF-ZA1107-06的疏水性、自凝聚力、耐酸特性、生长特性和高密度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粪肠球菌EF-ZA1107-06的疏水性较好,自凝聚力随时间增加而快速增长。粪肠球菌EF-ZA1107-06对pH 2.0溶液的耐受性较差,对pH为2.5、3.0和4.0的溶液的耐受性较好。最适培养基为MRS肉汤中的葡萄糖、酵母粉、牛肉膏和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2.0%、3.0%、0.08%,其他成分保持不变。在此条件下,活菌数可达8.77lgC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7倍,满足菌株高密度培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疏水性 自凝聚力 耐酸特性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抑菌剂对粪肠球菌抑菌效果的体外实验
16
作者 黄文青 《临床合理用药》 2024年第36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抗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旨在为临床干预此病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正畸拔牙患者,取离体前磨牙60颗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抗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旨在为临床干预此病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正畸拔牙患者,取离体前磨牙60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颗。制备灭菌离体牙、粪肠球菌悬液,构建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所有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均进行被动超声荡洗治疗,其中A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B组给予复方苦参洗剂治疗,C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抑菌剂治疗,3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3组根管灭菌率及干预前后细菌DNA载量。结果3组根管灭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根管灭菌率高于A、B组(P<0.01)。干预后,3组细菌DNA载量有所下降,且C组低于A、B组(P<0.01)。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复方苦参抑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单药治疗,该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根管灭菌率,降低细菌DNA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感染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复方苦参抗菌剂 被动超声荡洗 粪肠球菌抑菌效果 细菌清除
原文传递
一株卵形鲳鲹肠道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霄 李一 +4 位作者 喻大鹏 黄瑜 王蓓 简纪常 蔡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47-56,共10页
【目的】近年来鱼源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源的益生菌鲜有报道。从卵形鲳鲹中分离潜在益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该菌株在卵形鲳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无菌采集健康... 【目的】近年来鱼源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源的益生菌鲜有报道。从卵形鲳鲹中分离潜在益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该菌株在卵形鲳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无菌采集健康卵形鲳鲹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对典型菌落做形态观察、革兰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耐盐能力试验、产酸能力及生长曲线测定和毒力基因鉴定。【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革兰染色、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比对,分离菌株与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相似度达100%,确定其为粪肠球菌。该菌株菌落呈淡灰白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七叶苷、纤维二塘、麦芽糖、甘露醇、水杨苷等生化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哌拉西林、多粘菌素B、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等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环丙沙星、麦迪霉素、头孢曲松呈中等敏感,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等11种药物敏感。分离菌株可在0%~8%NaCl浓度下生长,具有一定耐盐性。产酸能力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菌株大量繁殖,菌液pH值快速下降,其产酸能力增强。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包含efaA、agg、as、fsrA 4种毒力基因。【结论】该研究成功从卵形鲳鲹肠道内分离到一株潜在益生菌菌株,鉴定为粪肠球菌。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盐和产酸能力,并含有与肠道黏附相关的毒力基因,可为该菌株的后续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粪肠球菌 益生菌 生化特性 毒力基因 耐盐 产酸能力
下载PDF
母源粪菌移植联合粪肠球菌对雏鸡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禹盟 崔一博 +5 位作者 宋阳 李所 兰海楠 吴旻 郑鑫 龚海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初探以“粪菌+益生菌”的模式人工构建菌组,整体调控雏鸡肠道菌群及健康。试验采取母源粪菌移植+粪肠球菌对雏鸡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雏鸡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00只1日龄海兰褐雏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粪菌... 本研究旨在初探以“粪菌+益生菌”的模式人工构建菌组,整体调控雏鸡肠道菌群及健康。试验采取母源粪菌移植+粪肠球菌对雏鸡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雏鸡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00只1日龄海兰褐雏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粪菌移植组(FMT组)、粪肠球菌处理组(EF组)和联合处理组(CT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共25只。CON组和FMT组饲喂基础日粮,EF组和CT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9)CFU/kg粪肠球菌。前7日每日下午CON组和EF组雏鸡断饲断水2 h后饲喂15 mL PBS溶液,FMT组和CT组雏鸡断饲断水2 h后饲喂15 mL粪菌液,试验周期为14 d。检测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回肠形态、回肠杯状细胞数量及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聚类等指标。结果显示:14日龄雏鸡,CT组肠道长度、回肠绒毛绒腺比、血清LZM含量、IL-10含量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P <0.05)高于CON组,分别高出11.63%、30.65%、48.02%、65.07%和44.83%,回肠绒毛高度显著(P <0.05)高于FMT组和EF组,分别高出10.26%和10.14%;EF组体重、胫骨长、回肠绒毛高度、回肠绒毛绒腺比均显著(P <0.05)高于CON组,分别高出8.46%、3.70%、11.16%、38.48%;FMT组雏鸡LZM含量、回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P <0.05)CON组,分别高出31.94%和11.04%,FMT组Shannon指数显著(P <0.05)高于EF组;EF组Alistipes、Bacterroides、Odoribacter有益菌的丰度提高,FMT组Prevotella、Megamonas有益菌的丰度提高,CT组Parabacteroides、Collinsella有益菌的丰度提高,3个试验组Shigella、Bamesiella有害菌的丰度均降低。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粪菌移植联合粪肠球菌能够促进海兰褐雏鸡早期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菌落结构,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粪菌+益生菌”或是调控家禽肠道菌群与健康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菌移植 粪肠球菌 生长性能 道菌群
下载PDF
一株具有多种毒力基因的粪肠球菌噬菌体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军帅 赵玉 +3 位作者 段付霜 屈勇刚 梁晏 李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8,共7页
以之前分离出的奶牛乳房炎源粪肠球菌SL22为宿主菌,从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小鼠治疗试验及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分离到1株噬菌体,该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如针尖状,电镜下发现该噬菌体无尾,... 以之前分离出的奶牛乳房炎源粪肠球菌SL22为宿主菌,从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小鼠治疗试验及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分离到1株噬菌体,该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如针尖状,电镜下发现该噬菌体无尾,头部呈对称多面体,直径约66 nm,将其命名为vB_Eco T_PSL22(简称PSL22);只裂解其宿主菌,核酸类型为dsDNA;最佳感染复数为0.1,裂解量约为52 PFU/cell;在p H4.0~12.0时活性稳定,能耐受60℃左右高温。对小鼠治愈率为33.33%(2/6),含有2个耐药基因(Acc和aac(3)-Ⅳ)和4种毒力基因(gelE、cylA、ace和efaA)。通过本次试验,可为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房中噬菌体的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奶牛乳房中的微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粪肠球菌牙本质黏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媛 程兴群 +1 位作者 李雨庆 徐欣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632-639,共8页
粪肠球菌是难治性根尖周炎(refractory apical periodontitis,RAP)的主要致病菌,该细菌可耐受严苛环境,引发根尖周免疫炎症反应,造成根管内外持续性感染。粪肠球菌黏附于根管牙本质壁形成生物膜,其耐药和抗冲刷能力显著增强,是介导其致... 粪肠球菌是难治性根尖周炎(refractory apical periodontitis,RAP)的主要致病菌,该细菌可耐受严苛环境,引发根尖周免疫炎症反应,造成根管内外持续性感染。粪肠球菌黏附于根管牙本质壁形成生物膜,其耐药和抗冲刷能力显著增强,是介导其致病的关键因素。粪肠球菌与牙本质的黏附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黏附,后者由黏附相关毒力因子介导,主要包括肠球菌胶原结合蛋白(adhesin of collagen from enterococci,Ace)、表面蛋白(extracellular surface protein,Esp)、明胶酶(gelatinase,GelE)和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tease,SprE)、菌毛以及聚集物质,且受到多个双组份系统调控。Fsr双组份系统在群体密度增加时可以促进gelE及sprE的表达,GelE进一步减少表面肠球菌胶原结合蛋白Ace,而GrvRS双组份系统则在响应血清环境时直接下调ace的表达。CroRS双组份系统及WalRK双组份系统也可能分别促进和抑制包括ace及gelE在内的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粪肠球菌的黏附性。此外,根管机械/化学预备、根管内环境因素等均可对粪肠球菌牙本质黏附产生影响。根管治疗中避免粪肠球菌的引入和使用干扰黏附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粪肠球菌的黏附,而多种活化荡洗方法也可以有效增加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率。针对粪肠球菌牙本质黏附关键因子与调控因素为靶点设计合理药物,有望为根管感染控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手段。本文就粪肠球菌与牙本质的黏附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根尖周炎 粪肠球菌 生物膜 细菌黏附 牙本质 影响因素 黏附基因 双组份系统 Fsr双组份系统 GrvRS双组份系统 CroRS双组份系统 WalRK双组份系统 活化荡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