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推广实践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郑桂茹 张月辰 甄文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河北省课题实施一年多来,课题组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探索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实现了...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河北省课题实施一年多来,课题组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探索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实现了项目区粮食产量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对进一步增强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带动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技术推广 效果评价 河北
下载PDF
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模式的探索——以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笑颖 史峥 +1 位作者 杨莹光 赵慧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20-5921,5924,共3页
首先,以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为依托,介绍了河北省粮食丰产工程课题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的内涵,构建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模式,指出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模式包括辐射中心、一级辐射点和二级辐射点3级体系。其次,探讨了农业技术... 首先,以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为依托,介绍了河北省粮食丰产工程课题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的内涵,构建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模式,指出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模式包括辐射中心、一级辐射点和二级辐射点3级体系。其次,探讨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成立各示范县(市)领导小组,实行部领导包片责任制;建立专家顾问指导组,成立课题核心专家组;成立课题技术专家组;成立辐射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技术人员矩阵式责任制;建立以"试区-专家双向选择"为核心内容的"开放、流动、竞争和协作"的运行机制。最后,提出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进行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等完善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模式的对策,以期通过此研究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传播,提高农业技术贡献率,为探索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示范辐射 农业推广模式
下载PDF
“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撑我国粮食持续增产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文 陈兆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3,共6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工程。为了探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用,从我国粮食需求、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工程实施成效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三区"建设...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工程。为了探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用,从我国粮食需求、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工程实施成效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三区"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作物的技术集成、技术攻关、超高产突破、储粮减损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涉农企业与工程结合模式等几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十二五 粮食 增产
下载PDF
关于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增产增收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郑桂茹 张月辰 甄文超 《农业科技管理》 2006年第4期74-75,共2页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一年多来,课题组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促进了河北省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用事实再一次证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一年多来,课题组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促进了河北省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用事实再一次证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而农业新技术也只有真正被农民所认识和掌握,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实施效果
下载PDF
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孔令聪 肖扬书 +2 位作者 曹承富 吴文革 杨剑波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章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内涵及配套措施,阐述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成效,并从科技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产业化合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技术... 文章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内涵及配套措施,阐述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成效,并从科技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产业化合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探索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示范推广模式 效果分析 建议
下载PDF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月辰 赵国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465-468,共4页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在充分考虑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实现了项目区小麦、玉米的增产增收,带动了河北省粮...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在充分考虑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实现了项目区小麦、玉米的增产增收,带动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全面提升;节水节本成效显著,促进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了项目区传统落后的种植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锻炼和培养了农业科技队伍,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河北省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农业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孔令聪 李静 +1 位作者 肖扬书 杨剑波 《农业科技管理》 2014年第5期12-15,共4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我国农业科研项目创新的崭新模式,该项工程不仅要破解农业技术问题,还要肩负着技术扩散和推广的重任。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充分考虑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的基...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我国农业科研项目创新的崭新模式,该项工程不仅要破解农业技术问题,还要肩负着技术扩散和推广的重任。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充分考虑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文章在对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农业技术转化模式和规律,以期为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农业科技创新 科研与生产 融合模式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绿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桂茹 张月辰 王栋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1-362,共2页
将企业倡导的绿色管理理念融入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加强绿色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强化人本管理,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绿色管理 绿色技术 人本管理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下载PDF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成效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丽果 贾彬 +2 位作者 郑佩佩 杜雄 郑桂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3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共同启动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为进一步明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2004~2014年实施期间取得的...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3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共同启动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为进一步明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2004~2014年实施期间取得的成效,该研究从"一田三区"(高产攻关田、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技术辐射区)增产增收成效、关键技术创新、重要成果和组织管理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项目实施对河北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所提供的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粮食 增产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发展——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令聪 肖扬书 +3 位作者 曹承富 吴文革 杜祥备 杨剑波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6期57-60,共4页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安徽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提升安徽省粮...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安徽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提升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水平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深入研究中低产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肥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粮食作物轻简机械化栽培技术、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等加强安徽省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的建议,以期为安徽农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业转方式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发展成效 建议
下载PDF
基于“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桂茹 张月辰 甄文超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管理机制创新是全面提升课题完成质量的重要保证.河北省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在注重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创新,不断研究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管理机制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实行“试区—专家”双向选择——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管理创新尝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桂茹 张月辰 甄文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6-78,共3页
科技管理创新是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在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其中实行“试区—专家”双向选择就是课题管理机制的一项创新... 科技管理创新是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在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其中实行“试区—专家”双向选择就是课题管理机制的一项创新尝试,对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示范县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课题完成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双向选择 管理创新
下载PDF
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秀娟 孔令聪 《农业科技管理》 2018年第3期25-28,共4页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利于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现代农业知识与技术。文章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例,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介绍了其在承担项目、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利于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现代农业知识与技术。文章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例,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介绍了其在承担项目、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总结了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创新基地管理模式、拓展示范基地功能和培养农业人才等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示范基地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建设成效 建议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永禄 程少兰 +1 位作者 李朝苏 钟贵祥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20-21,共2页
稻茬麦半旋高效播种技术 一、技术背景 播种是小麦生产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增产和节本潜力最大的环节。根据已有研究和生产调查结果,一般劳动成本占小麦生产总成本的近70%,而劳动成本中又有70%左右是播种阶段产生的。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推技术 四川省 播种技术 生产过程 小麦生产 劳动成本 调查结果
下载PDF
基于“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的科研团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金华 郑桂茹 张月辰 《农业科技管理》 2012年第2期92-93,96,共3页
随着科学研究多元化的发展,科研越来越趋向于团队合作的形式,以实现优势互补、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科研团队已经成为科技的主体以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载体,科研团队的合理配置是保证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针对"粮食丰产科... 随着科学研究多元化的发展,科研越来越趋向于团队合作的形式,以实现优势互补、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科研团队已经成为科技的主体以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载体,科研团队的合理配置是保证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针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果,分析了该课题中科研团队的构成,从人员所属单位、职称、所学专业以及年龄等方面阐述了团队中人员构成的合理性,揭示了合理的科研团队构成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科研团队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加强产学研合作 全力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桂茹 吴金华 张月辰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03-105,108,共4页
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成果之源。为推进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产学研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加速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课题研发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课题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 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成果之源。为推进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产学研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加速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课题研发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课题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对进一步促进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产学研合作 成果转化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模式 四川丘陵区杂交稻超稀播旱育秧避旱稳产栽培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16-17,共2页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秧和密播旱育秧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四川省 旱育秧 杂交稻 丘陵区 栽培模式 推模式 超稀播
下载PDF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小麦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DEA-Malmquist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群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3-1456,共4页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以来中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小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华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小麦生产的优势地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战略的实施...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以来中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小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华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小麦生产的优势地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战略的实施已显成效,相关地区应利用发展时机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确保中国小麦产业持久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方法
下载PDF
加强产学研合作 全力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峙英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0,共2页
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新体系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按照国务院对我国粮食生产的部署,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实施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 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新体系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按照国务院对我国粮食生产的部署,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实施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针对粮食持续丰产和产后减损增效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产学研合作 重大项目 国家粮食 创新体系 粮食生产 科技支撑 科技攻关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模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汤永禄 吴德芳 程少兰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22-23,共2页
稻茬麦免耕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技术背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小麦以翻耕播种为主,在秋绵雨较多的四川盆地,常常造成耕整和播种质量差,费工费时,迟播低产,湿害草害严重等问题。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推模式 四川省 栽培技术模式 播种质量 四川盆地 稻茬麦 秋绵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