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和未来气候变化模式的埃塞俄比亚粮食产量预测
1
作者 徐宁 李发东 +7 位作者 张秋英 艾治频 冷佩芳 舒旺 田超 李兆 陈刚 乔云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504,I0001,I0002,共17页
对于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的埃塞俄比亚,粮食供应和安全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计尤为重要。由于作物生长和气候因素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具有较大难度,机器学习技术为这种复杂系统变化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对于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的埃塞俄比亚,粮食供应和安全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计尤为重要。由于作物生长和气候因素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具有较大难度,机器学习技术为这种复杂系统变化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37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数据以及土壤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埃塞俄比亚2021年至2050年5种主要粮食作物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的产量变化。经GCM和变量的筛选后,利用梅赫季和贝尔格季中5种主要粮食作物的10个产量数据对直方图梯度提升决策树、极端梯度提升随机森林、轻梯度提升决策树、随机森林、极限树以及K近邻6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经过模型评估,选择表现良好的3个模型,采用线性回归算法进行堆叠,然后使用堆叠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30年埃塞俄比亚梅赫季5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以增产<2 t·hm^(-2)为主;SSP126情景下的贝尔格季将出现更明显的减产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温室效应的减缓降低了CO_(2)的施肥效应。随着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研究区农业生产对粮食结构改变和重新分配生产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农作物生产力向新的适宜地区转移。研究区在SSP126和SSP585情景下将分别因为干旱缓解和温室效应加剧而获得更高的粮食作物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机器学习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埃塞俄比亚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ADE-Bi-IndRNN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预测
2
作者 吴彬溶 王林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我国粮食总产量,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来智能地选择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独立循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并考虑了粮食作物单位产量、农业生产条件、科技因素、农业保险、市场及经济因素五大类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注意力... 为更加准确地预测我国粮食总产量,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来智能地选择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独立循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并考虑了粮食作物单位产量、农业生产条件、科技因素、农业保险、市场及经济因素五大类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ADE-Bi-IndRNN粮食产量预测模型。经过预测分析得出我国2020—2024的粮食产量分别为6.67亿吨、6.72亿吨、6.80亿吨、6.99亿吨、7.02亿吨,总体呈现震荡上涨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1.15%。同时,通过对多个变量进行的注意力权重的分析,发现现阶段对我国粮食总产量预测贡献最大的三个变量为:谷物单位面积产量,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灌溉面积,且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粮食进口量、谷物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指数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并据此对我国粮食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多因素时间序列预测 深度学习 智能算法
下载PDF
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基于《江苏统计年鉴》(1999—2019年)数据
3
作者 王胜璜 刘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采用《江苏统计年鉴》(1999—2019年)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对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苏省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非农收入产生的影响... 采用《江苏统计年鉴》(1999—2019年)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对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苏省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非农收入产生的影响远低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而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对粮食产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从剩余劳动力转移、技术创新和农业绿色发展3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非农收入 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特征及空间错位关系
4
作者 王楠 陈从喜 +6 位作者 郭文华 李士伟 齐书花 朱先云 苏宇 李政 高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了探究粮食资源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利用2000—2019年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系统分析全国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特征及空间错位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面积... 为了探究粮食资源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利用2000—2019年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系统分析全国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特征及空间错位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变化方向不尽相同,耕地面积重心从河南省博爱县向东北移动,而粮食产量重心则先从河南省舞阳县向东北后再向东向平移;全国的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中水平区和中低水平区,且由东到西呈现正向错位到负向错位的分布特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受资源禀赋影响较大,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降水量和积温水平等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粮食产量 重心模型 空间错位指数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对策建议
5
作者 范心慈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14-17,共4页
以江苏省粮食产量为例,基于2010—2021年度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该省粮食产量因素展开估算分析,探究该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因素依次为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除涝面积... 以江苏省粮食产量为例,基于2010—2021年度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该省粮食产量因素展开估算分析,探究该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因素依次为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除涝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使用提纯量和农药使用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及成因,提出了有助于稳定该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 灰色关联法 影响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极限学习机的粮食产量模型预测
6
作者 袁世一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由于粮食产量中的历史数据存在较强的时间序列非平稳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单一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具有低预测精度和差鲁棒性的问题。本文通过优化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的内部参数,将... 由于粮食产量中的历史数据存在较强的时间序列非平稳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单一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具有低预测精度和差鲁棒性的问题。本文通过优化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的内部参数,将分解后的分量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叠加,使得对粮食产量的预测更加精准。首先在建立预测模型之前引入经验模态分解模型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内在特征;其次根据分解得到多个平稳的粮食模态分量,并建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EMD-ELM-WOA组合预测模型与单一的ELM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SVM模型、EMD-ELM模型相比预测误差最小,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极限学习机 粮食产量预测 信号处理 特征提取
下载PDF
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7
《云南农业》 2024年第2期8-8,共1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3年12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3年12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6.5亿t(1.3万亿斤)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产销 乡村振兴 推进机制 粮食单产 粮食播种面积 农产品生产 利益补偿机制
下载PDF
如何确保今年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政策问答·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8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期53-53,共1页
2023年,我国克服主产区局地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二十连丰”。在高基数上,今年如何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国家粮食安全 政策问答 灾害影响 主产区
下载PDF
辽宁粮食产量512.7亿斤 全国第12
9
《新农业》 2024年第1期80-80,共1页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粮食产量,辽宁省粮食产量512.7亿斤,居全国第12位。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367.6万亩,连续3年稳定在5300万亩以上,全省粮食单产955.1斤/亩,位居全国第4位。辽宁以占全国3.01%的播种面积,实现了占全国3.69%的产量。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国家统计局 粮食单产 播种面积 辽宁省
下载PDF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
10
《粮油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5-15,共1页
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1.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 khm^(2),比2022年增加636 khm^(2),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926 khm^(2),比2022年增加... 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1.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 khm^(2),比2022年增加636 khm^(2),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926 khm^(2),比2022年增加658 khm^(2),增长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国家统计局 产量数据 粮食播种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河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吴金融 《山西农经》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近年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因素。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刚性增长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数字经济对农业的影响直观反映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河北省是我国华北地区产粮大省之一,省内各地耕作环境、民俗习惯等... 近年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因素。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刚性增长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数字经济对农业的影响直观反映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河北省是我国华北地区产粮大省之一,省内各地耕作环境、民俗习惯等相差不大,且粮食种类丰富,更有利于控制无关变量,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取2018—2021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的面板数据,以数字经济产业新增注册资本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衡量数字经济的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粮食全产业链产销数字化对产量的影响,并检验回归的显著性。经过一系列验证得出,数字经济应用于农业,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产量 河北省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GA-XGBoost算法的河南省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12
作者 付金鹏 王哲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命运,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中的基础。粮食产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等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影响分... 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命运,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中的基础。粮食产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等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影响分析确定主要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因素。针对XGBoost模型容易过拟合、预测不精准的问题,引入遗传算法(GA)对其学习率、树的深度等进行优化,以更准确地预测河南省粮食产量。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XGBoost模型,GA-XGBoost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RMSE仅为0.034。因此,GA-XGBoost预测模型可以对粮食产量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预测 XGBoost算法 遗传算法 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
下载PDF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青荷 刘文文 《商业观察》 2024年第11期53-56,共4页
粮食作物产量不仅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我国2000—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粮食作物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 粮食作物产量不仅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我国2000—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粮食作物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三个变量来研究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较显著影响,且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向量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长江流域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园 刘布春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4-1126,共13页
利用1949-2020年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和四川)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分析区域粮食生产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流域7省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上海... 利用1949-2020年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和四川)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分析区域粮食生产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流域7省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上海)灾情-产量评估模型,估算各省(市)1949-2020年粮食因灾损失及产量,并构建四川省1949-2020年粮食作物的灾情-产量模型;明确了影响区域粮食产量的主要灾种,构建了主要灾种-产量评估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模型构建方法的通用性。结果表明:(1)过去72a,全国、长江流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平均分别为11.60×10^(7)hm^(2)和2.70×10^(7)hm^(2),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沪苏浙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全流域玉米、小麦、其他作物和稻谷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9%、14.9%、34.6%和44.6%,稻谷种植面积增加趋势显著(P<0.05)。(2)1949-2020年,全国、全流域粮食作物产量平均分别为3.67×10^(8)t和1.38×10^(8)t,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全流域玉米、小麦、其他作物和稻谷产量分别占全区粮食作物种植产量的的6.0%、12.0%、11.9%和70.1%,其中稻谷产量显著上升(P<0.05)。同期,全流域和全国粮食作物复种指数分别为138%和214%,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浙江省复种指数从1980s的250%降至2010s的100%,降幅较大。(3)研究期内长江流域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平均分别为1.08×10^(7)hm^(2)、0.48×10^(7)hm^(2)和0.08×10^(7)hm^(2),分别占全国的30.8%、29.2%和28.8%,变异率分别为51.5%、64.4%和115.5%。干旱和洪涝总灾情占比较高,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干旱和洪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74.3%、74.0%、66.9%,低温、风雹和台风引起的总灾情分别占全国的36.6%、32.4%和25.5%。(4)基于已构建的1949-2014年长江流域灾情-产量评估模型,将数据扩展至2020年,对模型进行再检验,结果表明,1949-2020年苏皖浙赣湘粮食产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7,沪鄂决定系数(R2)略偏低(分别为0.78和0.80,P<0.01)。72a间,四川省新建模型模拟结果精度高,决定系数为0.99。8省(市)中以上海和浙江粮食因灾减产率相对较高(27.4%和33.4%),苏皖赣鄂湘川粮食因灾减产率分别为13.0%、15.5%、9.0%、10.3%、6.47%和0.14%,明确区域重点防御灾种后,构建新的主要灾种-粮食产量回归模型,仍可以解释粮食减产量95%以上。进一步区域评估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具有预测粮食产量的性能,具备全国业务化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灾情 因灾损失评估模型 粮食产量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绝收面积
下载PDF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北方五省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
15
作者 刘园 刘布春 +4 位作者 梅旭荣 贺金娜 陈迪 韩锐 朱永昶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9-1021,共13页
利用1961-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国和冀鲁豫晋陕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河北、山东、河南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输入2008-2020年灾情数据,估算粮食产量及其因灾损失,检验已建灾情-... 利用1961-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国和冀鲁豫晋陕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河北、山东、河南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输入2008-2020年灾情数据,估算粮食产量及其因灾损失,检验已建灾情-产量评估模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同时,基于该统计建模方法构建了山西和陕西两省粮食作物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评价构建模型方法的通用性。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北方五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5%,夏收粮食和秋收粮食种植面积分别以3.39hm^(2)·a^(-1)和106.3hm^(2)·a^(-1)的速率极显著下降(P<0.01),总产量分别以137.3×10^(4)t·a^(-1)和119.9×10^(4)t·a^(-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P<0.01)。2008-2020年北方五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以209.42hm^(2)·a^(-1)和258.06×10^(4)t·a^(-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P<0.01)。(2)1961-2020年,北方五省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占全国平均灾情的28%、28%和23%,北方五省与全国灾情均呈显著先增强后减轻变化趋势;全国农作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在2008年、2000年和2000年达到历史高值后逐年下降;北方五省相应灾情分别在1990年、1989年和2004年出现下降拐点。全国粮食作物灾情主要来自干旱和洪涝,旱涝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占全国灾害统计面积的76%;北方五省灾情主要来自干旱,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占北方五省灾情统计的66%、61%和58%。2008-2020年山东干旱受灾面积最大;河北、山西干旱成灾面积相对较高;河北洪涝和风雹绝收面积最高。(3)基于构建模型的数据序列延长至2020年,冀鲁豫粮食产量模拟值与实际值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0.95,P<0.01),构建的北方五省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模拟准确率较高;60a间,冀鲁豫晋陕五省的粮食因灾损失率分别为8.99%、18.02%、9.79%、12.84%和20.04%,近12a受灾情面积减少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因灾损失率分别为4.4%、17.4%、9.65%、8.14%和17.9%,均有所下降。经模型的验证和构建,该建模统计方法对于评估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表现较好,具有预测粮食产量的性能,具备业务化应用的可行性。鉴于北方五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例较高,新时期防范区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气象灾害 区域灾情 因灾损失评估 灾情-产量评估模型
下载PDF
ENSO对安徽省旱涝灾害和粮食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陈晓艺 姚筠 +2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宏群 段春锋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24-31,共8页
为防御旱涝灾害,保障粮食安全,利用1971—2018年ENSO的特征量、不同位相及安徽省78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全省灾情、作物产量数据,采用比较法、x^(2)拟合检验法,分析ENSO的特征量、不同位相与安徽省典型干旱和涝渍年的关系及ENSO对安徽省... 为防御旱涝灾害,保障粮食安全,利用1971—2018年ENSO的特征量、不同位相及安徽省78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全省灾情、作物产量数据,采用比较法、x^(2)拟合检验法,分析ENSO的特征量、不同位相与安徽省典型干旱和涝渍年的关系及ENSO对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均发生在春季到秋季(4—10月),结束在初夏之前(1—6月),其峰值大部分出现在冬季(1月和11—12月)。(2)典型干旱和涝渍年各发生11年,平均2~3年出现1次,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3)安徽省典型干旱年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对涝渍的当年或拉尼娜事件的次年的概率大,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安徽省旱灾的影响相当;典型涝渍年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对涝渍的次年或拉尼娜事件的当年的概率大,且厄尔尼诺事件对涝渍的影响远大于拉尼娜事件的影响。(4)ENSO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越易发生干旱和涝渍灾害,干旱和涝渍灾害易发生在ENSO的衰减年或波峰后。(5)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年,主要粮食作物以减产为主;拉尼娜事件的衰减年,小麦增减产年份相当,而一季稻、玉米则以增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安徽省 旱涝灾害 粮食产量
下载PDF
商丘市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坤林 袁瑞瑞 金海婷 《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第3期8-11,共4页
依据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以2008-2020年商丘市粮食产量及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商丘市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灌溉面积是影响商丘市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粮食产量... 依据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以2008-2020年商丘市粮食产量及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商丘市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灌溉面积是影响商丘市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粮食产量的高低;乡村从业人员的波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与现实情况相符;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是影响商丘市粮食产量的次要因素;农村用电量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影响相对较小。最后基于实证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保障商丘市粮食产量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丘市 粮食产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岭回归和LASSO回归浅析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娟 聂文倩 《山西农经》 2023年第23期7-10,共4页
文章运用河南省2002—2021年的数据对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解释变量间有重复信息,岭回归和LASSO回归适合分析具有多重共线性的数据,使用R软件实现岭回归和LASSO回归并得出结论。河南省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 文章运用河南省2002—2021年的数据对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解释变量间有重复信息,岭回归和LASSO回归适合分析具有多重共线性的数据,使用R软件实现岭回归和LASSO回归并得出结论。河南省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折纯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较大的解释变量依次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化肥施用折纯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回归 LASSO回归 粮食产量 R语言
下载PDF
基于蜻蜓算法优化随机森林回归的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19
作者 仝晓春 周玲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1期186-192,共7页
为有效提升粮食产量预报的精确性,利用RFR算法进行粮食生产预测的问题,建立了基于DA-RFR技术的粮食生产预测模型、叶节点的样本数以及候选特征的子集等关键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粮食产量作为DA-RFR的输出,建立DA-RFR粮食预测模型。与GA-... 为有效提升粮食产量预报的精确性,利用RFR算法进行粮食生产预测的问题,建立了基于DA-RFR技术的粮食生产预测模型、叶节点的样本数以及候选特征的子集等关键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粮食产量作为DA-RFR的输出,建立DA-RFR粮食预测模型。与GA-RFR、PSO-RFR和RFR相比,DA-RFR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预测的精度,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预测精度分别高达2.14%和2.0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为行政机关进行政策制定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遗传算法 随机森林 蜻蜓算法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非农就业、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浩 魏君英 刘子宸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250,共7页
基于全国31个省(市)省际面板数据,探究非农就业、农机服务外包以及两者的交互项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的增产效应显著;非农就业和农机服务外包的交互项对粮食产... 基于全国31个省(市)省际面板数据,探究非农就业、农机服务外包以及两者的交互项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的增产效应显著;非农就业和农机服务外包的交互项对粮食产量有正向效应,且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的正向效应大于非农就业对粮食产量的负面效应。据此提出合理引导农户非农就业,确保农业生产力;完善农机服务外包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合理配置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充分挖掘粮食产能等建议,以期促进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机服务外包 粮食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