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3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ZF的克隆及其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增殖作用
1
作者 张鹏 王明秀 +4 位作者 敬科民 李雨谦 田园 钟金城 蔡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402,共13页
【目的】犏牛作为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产物,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但其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应用却受限于犏牛雄性不育。通过克隆犏牛PLZF,明确其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该基因对犏牛未分化精... 【目的】犏牛作为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产物,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但其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应用却受限于犏牛雄性不育。通过克隆犏牛PLZF,明确其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该基因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活性的影响。为阐明犏牛生精停滞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4月龄公麦洼牦牛和F1代公犏牛为实验动物,通过RT-PCR法克隆得到了犏牛PLZF的CDS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qPCR法分析PLZF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PLZF的表达载体,并利用RT-qPCR检测了PLZF过表达效率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通过PDT、CCK-8、EdU和免疫荧光检测了过表达PLZF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克隆获得了犏牛PLZF的CDS区,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不包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序列,其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犏牛PLZF与黄牛PLZF的亲缘关系更近。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虽然犏牛、牦牛和黄牛的PLZF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但牦牛PLZF蛋白在531—540位氨基酸处与犏牛和黄牛有较大差异。RT-qPCR发现,PLZF在犏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牦牛(P<0.05),而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过表达PLZF后,该基因的表达上调了13.8倍(P<0.01),且能显著增加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表明PLZF表达下调影响了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此外,过表达PLZF后,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与增殖相关的基因(Etv5、Bcl6b、Pcna和c-fos)全部显著上调(P<0.05),与分化相关的基因(Stra8、Kit、Dmrt1和Sohlh2)全部显著下调(P<0.05),表明PLZF通过上调增殖相关基因、下调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结论】PLZF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表达异常降低了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导致其数量减少,影响了犏牛的精子发生。本试验为进一步阐明犏牛生精停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解决犏牛雄性不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PLZF 未分化精原细胞 增殖
下载PDF
一种在体标记小鼠精原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
2
作者 邹乾兴 梁媛媛 +3 位作者 沈开元 黄萍 罗平 曲晓力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一种由一系列生精细胞组成的连续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最终产生精子的过程。然而,生精细胞的蛋白稳态分析仍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在体标记并检测生精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方法 利用氨基酰tRNAs... 目的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一种由一系列生精细胞组成的连续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最终产生精子的过程。然而,生精细胞的蛋白稳态分析仍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在体标记并检测生精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方法 利用氨基酰tRNAs结构类似物——嘌呤霉素(Puromycin,Puro)以65 mg/kg小鼠体质量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1.5 h后,处死小鼠,分离两侧睾丸,其中一侧睾丸用于总蛋白提取,另一侧睾丸用于石蜡切片制备,随后利用Puro特异性抗体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样品中Puro的含量及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uro能够标记总体新生蛋白合成情况;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Puro在小鼠睾丸中特异性标记的是精原细胞。结论 Puro能够用于小鼠精原细胞新生蛋白质的在体标记,并可通过相应免疫学技术定量分析新生蛋白合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霉素 子发生 精原细胞 新生蛋白合成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杨宇卓 狐斌斌 +1 位作者 崔帆 单学敏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的诊疗思路。方法通过分析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诊治的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策略。结果该...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的诊疗思路。方法通过分析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诊治的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策略。结果该例患者通过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获得精子。结论对于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合理解决生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症 放疗 化疗 纵隔精原细胞 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
下载PDF
β2-微球蛋白、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秦玉强 卢保德 +2 位作者 宋日练 简定西 韦高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0-203,209,共5页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确诊的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31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β2-MG、AAPR的表达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β2-MG、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β2-MG在病例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PR在病例组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β2-MG、AAPR表达水平与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年龄、BMI、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M分期、隐睾病史及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ROC曲线显示β2-MG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9,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61.29%;AAPR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9.74%,特异度为64.52%;β2-MG联合AAPR的AUC为0.824,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67.74%。结论β2-MG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升高,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β2-MG、AAPR对睾丸精原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 睾丸精原细胞
下载PDF
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继发C型尼曼匹克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明玉 李佳 +2 位作者 李红梅 郗佳奇 杨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报道1例在鞍区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出现C型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NPC)的病例,加强对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的了解。方法对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6月收治的1例鞍区精原细胞瘤切除术、放化... 目的报道1例在鞍区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出现C型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NPC)的病例,加强对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的了解。方法对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6月收治的1例鞍区精原细胞瘤切除术、放化疗后逐渐出现垂体功能减退、重度肝损害、肝脾大,激素替代治疗后引起继发性糖尿病的青少年患者长达4年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少年女性,鞍区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及放化疗后,逐渐出现不同程度血细胞下降、脂代谢异常、肝功能异常、肝脾增大等,行骨髓穿刺,形态学发现2%尼曼-匹克细胞,最终诊断为NPC。经输血、护肝、胰岛素降糖、激素替代等对症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好转,精神较入院时稍好转,但患者仍存在黄疸、肝脾大,偶有精神异常。目前继续门诊随访,予对症治疗。结论对于颅内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所致内分泌与代谢相关症状,且同时伴有难以解释的神经、精神、脏器功能异常时,要考虑到NPC的可能性,可通过骨髓穿刺涂片发现尼曼-匹克细胞初步诊断。目前NPC的治疗以对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曼-匹克病 C型尼曼-匹克病 鞍区肿瘤 精原细胞
下载PDF
腹盆腔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6
作者 田川 聂川 何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包膜特点、有无肿大淋巴结等。结果8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1岁。7例患者以自觉腹部包块伴腹痛就诊,1例以腹胀、腰背疼痛、双腿无力就诊。8例患者中,4例是隐睾原发肿瘤,1例为正常睾丸精原细胞瘤伴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3例为隐睾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形成。8例病灶在CT/MRI上呈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平扫8例病灶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7例包膜均完整,4例有淋巴结转移。结论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年,易发生复发转移,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 CT MR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FGFs/FGFRs及其介导信号通路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鹏 王明秀 +7 位作者 敬科民 彭巍 田园 李雨谦 付长其 舒适 钟金城 蔡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6-2897,共12页
旨在研究FGF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R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差异表达,以探讨犏牛生精停滞的原因。本研究采集健康的24月龄3头公麦洼牦牛和3头F... 旨在研究FGF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R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差异表达,以探讨犏牛生精停滞的原因。本研究采集健康的24月龄3头公麦洼牦牛和3头F1代公犏牛的睾丸组织,分为牦牛和犏牛两个样品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采用HE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精子发生的差异;采用细胞群体倍增时间、CCK-8和EDU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种FGF家族成员、3种FGFR、FGFs/FGFRs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与牦牛相比,犏牛生精小管发育异常,生殖细胞类型单一,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牦牛(P<0.05)。FGF2、FGF4、FGF5、FGF8、FGF9和FGF21在犏牛睾丸组织及FGFs受体FGFR1、FGFR2和FGFR3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表达都显著低于牦牛(P<0.01)。FGFs/FGFRs介导Ras信号通路基因中,除HRas和ARaf以外,其余基因(Raf1、BRaf、MEK1和ERK)都是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以更低的水平表达(P<0.01)。FGFs/FGFRs介导MAPK信号通路基因中,p38、MEKK3、MEKK6和ASK1也是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低表达(P<0.01)。受Ras通路调控的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中,只有SHISA6、ID4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其余基因(TAF4B、Etv4、GFRα1和Ret)都是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表达量高(P<0.01)。受Ras和MAPK通路共同调控的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中,ETV5和BCL6B都是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受Ras通路调控的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中,除PIWIL4外,SOX3、NGN3和Stra8都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因此FGFs/FGF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通路基因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异常表达,降低了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导致了犏牛没有足够数量的未分化精原细胞进入分化阶段。这可能是犏牛生精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未分化精原细胞 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犏牛 牦牛
下载PDF
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8
作者 孙丽霞 廖悦华 +1 位作者 梁津杰 王智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28岁,以反复消化道出血、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行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十... 目的探讨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28岁,以反复消化道出血、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行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十二指肠乳头下方见一侧壁生长溃疡型肿物,黏膜活检镜检见黏膜固有层腺体间可见弥漫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大部分细胞黏附性差,排列离散,少许略呈巢状分布,细胞中等大小、胞质少—中等、嗜酸性,核圆形、核膜稍厚,可见核仁,免疫组化结果示CD117、PLAP及OCT3/4均阳性。患者行右侧睾丸根治性切除+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以博来霉素+顺铂+依托泊苷(BEP)方案辅助化疗。行BEP方案辅助化疗3周期后,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能完成全程化疗,出院时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2IU/L),乳酸脱氢酶降至297U/L。结论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罕见,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伴有十二指肠溃疡型肿物的年轻男性患者时,临床医生应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睾丸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精原细胞 转移瘤 十二指肠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非性腺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
9
作者 张丽丽 高明勇 +2 位作者 罗纯 张仙海 刘健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5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纵隔、腹部盆腔及颅脑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征象,对少见部位精原细胞瘤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22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精原细胞瘤13例患者,其中7例纵隔、5例腹部、1例头颅CT资料及临床资料,从... 目的:观察纵隔、腹部盆腔及颅脑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征象,对少见部位精原细胞瘤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22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精原细胞瘤13例患者,其中7例纵隔、5例腹部、1例头颅CT资料及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病史、观察肿瘤形态、内部结构、强化方式、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是否有差异。结果:7例纵隔精原细胞瘤有3例密度尚均匀。4例实质内见小斑片状钙化及囊变区低密度区,该4例肿块较大实质均轻度强化,低密度区基本无明显强化,并侵袭性生长,包埋邻近大血管呈“血管漂浮征”。5例腹部精原细胞瘤肿块较大,密度不均,增强呈轻度强化,其中2例内有斑片钙化。1例颅脑精原细胞瘤内部密度不均匀,中央见片状钙化。结论:纵隔、腹盆腔、颅脑精原细胞瘤CT表现为肿块通常较大,形态基本不规则,密度不均匀,部分可见钙化,并肿块轻中度强化,多呈浸润性生长,包埋邻近血管;肿块小密度多均匀,对周围结构无明显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性腺部位 精原细胞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丽 李雅瑜 赵毅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5期994-996,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21岁,因“胸闷...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21岁,因“胸闷、胸痛2月余,活动后加重”入院。入院后胸部CT提示前纵隔结节影。临床考虑胸腺瘤,予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提示胸腺瘤、胸腺增生及其他富含淋巴组织病变待排。术后病理报告提示(纵膈)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精原细胞瘤伴胸腺增生及部分区域淋巴滤泡形成。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并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随访至今19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精原细胞瘤发生在纵隔罕见,镜下伴发显著弥漫的淋巴组织增生有其独特的机制,并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合影像学特点。注意标本的充分取材、在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充分的鉴别诊断,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可以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精原细胞 生殖细胞肿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增塑剂DEHP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小鼠GC-1 spg精原细胞生长
11
作者 蔺博涵 刘伟 +5 位作者 王子璇 王超 李涛 杨琴 虞绮雯 孙晓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损伤小鼠GC-1 spg精原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DEHP(0、30、60、90、120μmol/L)处理GC-1 spg细胞,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 目的: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损伤小鼠GC-1 spg精原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DEHP(0、30、60、90、120μmol/L)处理GC-1 spg细胞,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化学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铁离子(Fe 3+)和丙二醛的相对含量;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铁死亡相关蛋白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蛋白(xC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相对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JC-1)的改变。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1μmol/L)与DEHP(90μmol/L)联合培养GC-1 spg细胞24 h,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30、60、90、120μmol/L DEHP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丙二醛、活性氧、Fe 3+(90、120μmol/L DEHP组)含量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60、90、120μmol/L DEHP组)明显降低;GPX4(60、90、120μmol/L DEHP组)和xC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DEHP与Ferrostatin-1联合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较DEHP单独培养明显提高。结论:DEHP能够抑制GC-1 spg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GPX4和xCT蛋白的表达,可能通过铁死亡途径引起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GC-1 spg DEHP 铁死亡 GPX4 xCT
下载PDF
中脑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
12
作者 史安平 覃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1-1112,共2页
患者男,25岁,间断复视5年、加重伴视物模糊6个月;既往体健,无外伤史。查体:视物模糊,双眼视力均0.4;瞳孔不等大,双眼眼裂变小、眼睑下垂,双侧颞上部视野缺损,眼球运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MRI:于中脑、脑桥及左侧丘脑见类... 患者男,25岁,间断复视5年、加重伴视物模糊6个月;既往体健,无外伤史。查体:视物模糊,双眼视力均0.4;瞳孔不等大,双眼眼裂变小、眼睑下垂,双侧颞上部视野缺损,眼球运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MRI:于中脑、脑桥及左侧丘脑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主体位于中脑,约25 mm×26 mm×28 mm,边界尚清,平扫CT呈稍高密度,CT值约50 HU;MR T1WI呈稍低信号(图1A)、T2WI呈稍高信号(图1B),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图呈稍高信号(图1C),中央可见斑片状低密度/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均匀强化,中央囊变区无明显强化(图1D、1E);瘤周见环形水肿带,幕上脑室系统稍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 中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BMSCs-Exos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精原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13
作者 佴震 麦选诚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2171-12186,共16页
目的:非阻塞性无精子症(NOA)是男性不孕症的严重问题,目前医学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能分化能力和旁分泌效应,并参与组织修复和再生。本研究旨在探讨BMSCs外泌体(BMSCs-exos)对环磷酰胺诱导的精原... 目的:非阻塞性无精子症(NOA)是男性不孕症的严重问题,目前医学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能分化能力和旁分泌效应,并参与组织修复和再生。本研究旨在探讨BMSCs外泌体(BMSCs-exos)对环磷酰胺诱导的精原细胞凋亡的抑制和改善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临床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细胞化疗损伤提供前期实验基础,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奠定前期基础。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使用流式细胞术培养,并使用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鉴定BMSCs。然后使用超速离心法获取并收集BMSC细胞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ting和纳米流式检测蛋白标记分析鉴定BMSCs-exos。将大鼠处死后收集培养生精细胞,然后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确为精原细胞,将精原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CTX)的处理,CCK8筛选出最佳CTX处理浓度12 uM,然后再将精原细胞进行分组处理:精原细胞组正常培养(Control对照组)、化疗损伤组(CTX组)和化疗损伤 + 外泌体干预组(CTX + BMSCs-exosomes组),之后对3组细胞进行增殖和凋亡检测。结果:对3组细胞进行的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CTX组 > CTX + BMSCs-exosomes组 > Control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Control对照组 > CTX + BMSCs-exosomes组 > CTX组。结论:CTX化疗药物可以增加大鼠生精细胞的凋亡,BMSCs-exos可以抑制大鼠生精细胞的凋亡,增强细胞的增殖。该研究为临床上无精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临床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细胞化疗损伤提供前期实验基础,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奠定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非阻塞性无子症 精原细胞 环磷酰胺
下载PDF
睾酮对新生期大鼠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Adamts16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李倩倩 王东阳 +3 位作者 白萨日娜 刘建琦 包图雅 郭晓珍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5期15-21,共7页
[目的]研究睾酮对新生期大鼠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中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6(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6,Adamts16)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damts16基因与大鼠隐睾的关系。[方法]利用RT-qPC... [目的]研究睾酮对新生期大鼠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中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6(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6,Adamts16)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damts16基因与大鼠隐睾的关系。[方法]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睾酮(10-6、10-7、10-8、10-9 mol/L)培养大鼠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6、12、24 h后Adamts16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确定睾酮诱导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Adamts16基因mRNA表达的最佳剂量和最佳时间。应用HE染色法观察出生2、4、8 d野生型和Adamts16基因敲除型大鼠的睾丸位置。[结果]用10-6 mol/L睾酮诱导大鼠支持细胞6 h时Adamts16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用10-7 mol/L睾酮诱导大鼠精原细胞24 h时Adamts16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与野生型大鼠相比,Adamts16基因敲除大鼠睾丸下降速度减缓。[结论]睾酮可促进新生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Adamts16基因的mRNA表达;Adamts16基因缺失会引起大鼠隐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支持细胞 精原细胞 Adamts16基因
下载PDF
细胞毒性相关辅助T淋巴细胞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韩圣斌 高宇文 陈兵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3年第36期22-26,F0004,共6页
目的 检测CD4^(+)细胞毒性相关辅助T淋巴细胞在人类正常睾丸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精原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GEPIA)基因表达特征整合分析测序数据库分析CD4^(+)细胞毒性相关辅助T淋... 目的 检测CD4^(+)细胞毒性相关辅助T淋巴细胞在人类正常睾丸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精原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GEPIA)基因表达特征整合分析测序数据库分析CD4^(+)细胞毒性相关辅助T淋巴细胞标记分子CD4和颗粒酶K(GZMK)在正常睾丸及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相关性及与肿瘤分期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及双重荧光染色检测正常睾丸(n=8)与精原细胞瘤(n=12)组织中CD4、GZMK及CD4^(+)GZMK^(+)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EPIA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精原细胞瘤CD4和GZMK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睾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期精原细胞瘤患者GZMK表达低于低分期精原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GZMK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GEPIA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即精原细胞瘤CD4和GZMK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睾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精原细胞瘤中CD4和GZMK表达共定位。结论 精原细胞瘤组织CD4、GZMK及CD4^(+)GZMK^(+)细胞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组织增高,提示CD4^(+)细胞毒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精原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 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颗粒酶K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精原细胞瘤的细胞病理学特征(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琼琼 王龙富 +5 位作者 平波 冯丽青 徐维萍 顾良宏 张小龙 陈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及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男性精原细胞瘤患者[4例原发纵隔,3例原发睾丸(隐睾),1例原发腹膜后,2例转移瘤]的11个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和特征等方面总结... 目的总结原发及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细胞学特征,提高细胞病理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男性精原细胞瘤患者[4例原发纵隔,3例原发睾丸(隐睾),1例原发腹膜后,2例转移瘤]的11个针吸标本,从涂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和特征等方面总结,并与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6例)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穿刺涂片显示主要由分散的大细胞组成,核圆形到轻度不规则,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明显的核仁或是2~3个小核仁,胞浆少到中等量,有多个小空泡。背景中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特征性的"虎皮样"物质以及固缩的核,只有少数病例有上皮样组织细胞。结论针吸细胞学可以为原发及转移部位的精原细胞瘤提供初步诊断,对后续检查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病理学 精原细胞瘤/诊断 睾丸肿瘤/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细针/方法 纵隔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病理学
下载PDF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超 王慕文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41-45,共5页
睾丸肿瘤是20~35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该年龄段男性死亡的重要原因[1]。近30年来,其全球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在西方国家[2]。其中约95%为睾丸生殖细胞瘤,而睾丸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约占生殖细胞瘤的50%... 睾丸肿瘤是20~35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该年龄段男性死亡的重要原因[1]。近30年来,其全球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在西方国家[2]。其中约95%为睾丸生殖细胞瘤,而睾丸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约占生殖细胞瘤的50%。其发病年龄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 睾丸肿瘤 睾丸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肿瘤 治愈率 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 血清肿瘤标志物 睾丸切除术
下载PDF
精原细胞瘤的围术期护理
18
作者 彭丽丽 林春梅 +2 位作者 李晓倩 庞美芳 邓海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8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精原细胞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例精原细胞瘤患者,予根治性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基础生命指标监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放化疗护理... 目的:探讨精原细胞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例精原细胞瘤患者,予根治性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基础生命指标监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放化疗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病愈出院。患者住院满意度93.33%。结论:对精原细胞瘤患者实施综合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瘤根治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睾丸外(异位)精原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
19
作者 崔书祥 王迎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精原细胞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药物疗法 预后 睾丸外异位精原细胞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CD117的表达及其对精原细胞瘤的鉴别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东亮 卢一平 +4 位作者 石海燕 朱蜀侠 吕健为 李卫峰 荣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CD117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睾丸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中的价值和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CD117单克隆抗体对7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20例正常睾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不同组织中CD117表达的阳性率、染... 目的:探讨CD117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睾丸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中的价值和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CD117单克隆抗体对7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20例正常睾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不同组织中CD117表达的阳性率、染色密度和染色强度,采用免疫反应积分(IRS)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7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45例(60.8%)CD117表达阳性,IRS为(3.89±3.41)分。32例精原细胞瘤中,CD117阳性表达31例,阳性率为96.9%,IRS(6.82±2.76)分,表达部位以细胞膜为主;11例混合性精原细胞瘤中,CD117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为90.9%,均为在精原细胞瘤成分中呈弱阳性表达,IRS为(1.25±0.42)分;31例非精原细胞瘤中CD117表达阳性者仅4例,阳性率为12.9%,并且均为胞质内弱阳性染色,IRS仅为(0.60±0.16)分。不同组织来源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两两之间CD11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正常睾丸组织CD117均为阳性表达,IRS为(7.30±1.89)分。结论:CD117在睾丸精原细胞瘤细胞膜上有较为特异的表达,其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对于鉴别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7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