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翰·邓恩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的精神之爱
1
作者 张秀芝 《新丝路(下旬)》 2017年第14期128-129,共2页
约翰·邓恩在其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描写了他与爱妻分离时的感受,道明了真正的爱人之间即使肉体分开,也会相思缠绵,因为他们的精神他们仍为一体。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永恒的爱情在于相互之间心灵的感应。因而,这首诗中流... 约翰·邓恩在其诗歌《别离辞·莫伤悲》中,描写了他与爱妻分离时的感受,道明了真正的爱人之间即使肉体分开,也会相思缠绵,因为他们的精神他们仍为一体。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永恒的爱情在于相互之间心灵的感应。因而,这首诗中流露出来的自然感情,总能给读者带来情感的激荡与心灵上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邓恩 《别离辞·莫伤悲》 精神之爱 永恒的
下载PDF
“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考卡雷利抄本》与13-14世纪意大利北部地区爱神形象的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桑柔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1期34-39,共6页
1330—1340年间绘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热那亚的《考卡雷利抄本》插图中出现了两个打破古典程式的爱神图像,其视觉特征的流变充分显示出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文学与艺术复杂的互动关系。而在理解和表达“肉体之爱”和“精神之爱... 1330—1340年间绘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热那亚的《考卡雷利抄本》插图中出现了两个打破古典程式的爱神图像,其视觉特征的流变充分显示出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文学与艺术复杂的互动关系。而在理解和表达“肉体之爱”和“精神之爱”两类图像分支的过程中,《考卡雷利抄本》画师笔下的爱神形象不仅采纳了含义与后者相对立的北方“宫廷之爱”的部分图像特征,也揭示出13—14世纪意大利北部地区“爱情”概念和相关图像的流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卡雷利抄本》 “肉体之爱 精神之爱
下载PDF
上帝之爱和骑士精神——欧·亨利式结尾的心理文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杨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3X期50-51,共2页
欧·亨利的小说,尤其是在那点睛之笔——"欧·亨利式结尾"的突转中,他往往堂吉诃德般地执着于超脱凡俗的真、善、美,使其与小说中辛酸悲凉的生活实况构成一种张力,给读者启迪和安慰,被誉为"含泪的微笑"。显... 欧·亨利的小说,尤其是在那点睛之笔——"欧·亨利式结尾"的突转中,他往往堂吉诃德般地执着于超脱凡俗的真、善、美,使其与小说中辛酸悲凉的生活实况构成一种张力,给读者启迪和安慰,被誉为"含泪的微笑"。显然,这种艺术基调是由作家的天性所培养成的创作心理决定的。在美国文学传统和作家经历影响下,欧·亨利在小说创作中始终保持与现实一定的距离,以彼岸的圣爱之光来观照现实世界的缺憾,持守着理性世界最后一点善的高贵和爱的尊严。因此,小说中上帝之爱和骑士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是欧·亨利式结尾得以构架的基础,也是欧·亨利小说吸引读者的深层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亨利式结尾 创作心理 上帝之爱和骑士精神
下载PDF
孩子的成长,精神之爱远重于物质关怀
4
作者 王德义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20年第10期62-64,共3页
一方面,她省吃俭用,吃苦受累:自己啃烧饼,却让儿子吃清蒸鱼;自己连条项链都没有,却为儿子买高档乐器,一两万的培训班说报就报……另一方面,她对儿子严格控制:每天除了上学,不能再走出家门;上下学的路线和到家的时间都规定好了,稍有差池... 一方面,她省吃俭用,吃苦受累:自己啃烧饼,却让儿子吃清蒸鱼;自己连条项链都没有,却为儿子买高档乐器,一两万的培训班说报就报……另一方面,她对儿子严格控制:每天除了上学,不能再走出家门;上下学的路线和到家的时间都规定好了,稍有差池,非打即骂;一次考试成绩不如人意,就是一顿暴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之爱 孩子的成长 考试成绩 培训班
原文传递
爱的内涵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屈荣英 宁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同性朋友之间的爱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男女之爱与同性之爱纠缠不清,总体表现为同性精神之爱、对爱友的敬爱与痴迷、肉欲之爱、出于爱的谅解及诗人对自身美德的热爱。爱的内涵在...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同性朋友之间的爱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男女之爱与同性之爱纠缠不清,总体表现为同性精神之爱、对爱友的敬爱与痴迷、肉欲之爱、出于爱的谅解及诗人对自身美德的热爱。爱的内涵在十四行诗中的演变,反映了莎士比亚进步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十四行诗 同性精神之爱 与痴迷 肉欲之爱 的谅解
下载PDF
信与欲: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者的爱情意象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立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文艺复兴的早期人文主义者开始关注人性,爱情自然进入他们探讨的视野之中。但是由于无法摆脱宗教思维的影响,他们演化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即“精神之爱”和“肉欲之爱”。前者试图在宗教的框架里确立爱情的正当性依据,后者则试图从... 文艺复兴的早期人文主义者开始关注人性,爱情自然进入他们探讨的视野之中。但是由于无法摆脱宗教思维的影响,他们演化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即“精神之爱”和“肉欲之爱”。前者试图在宗教的框架里确立爱情的正当性依据,后者则试图从对抗宗教的角度阐释爱情本质。最后两者殊途同归,都没有能够触及爱情的本质,一方在万般纠结中回归宗教,一方因为宗教和社会所不容而改弦易辙。但是,这两种爱情观都代表着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挑战,提出了爱情正当性这一重要命题,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早期人文主义 精神之爱 肉欲之爱
下载PDF
早年毛泽东的爱情婚姻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信礼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6-60,共5页
早年毛泽东的爱情婚姻观杨信礼爱情与婚姻是人生面对的两大课题。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也有自己的肉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也有自己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他反抗、抨击腐败的婚姻制度,追求以意志自由为基础和以爱情为中心的婚姻... 早年毛泽东的爱情婚姻观杨信礼爱情与婚姻是人生面对的两大课题。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也有自己的肉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也有自己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他反抗、抨击腐败的婚姻制度,追求以意志自由为基础和以爱情为中心的婚姻。他以旺盛的血气灵性苦苦追寻着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年毛泽东 情婚姻观 婚姻自主 婚姻制度 意志自由 资本主义 婚姻自由 自由 自由意志 精神之爱
下载PDF
邓恩诗的圆形意象及其爱情理想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晓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7-89,共3页
约翰.邓恩的爱情诗善于通过使用圆形意象表达真爱。通过这种圆形意象邓恩表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爱情。这是一种精神之爱也是一种灵与肉统一的世俗之爱。
关键词 圆形意象 精神之爱 世俗之爱
下载PDF
荒原无爱——艾略特和劳伦斯作品的爱情观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赖艳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4-45,65,共3页
劳伦斯和艾略特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现代主义作家,都用爱情来观照人和社会,都认同现代社会是无爱的荒原,但对于造成荒原的原因和走出荒原的出路有不同的理解。艾略特笔下的荒原指向的是行尸走肉占据的精神荒野,生活的意义纯粹是肉... 劳伦斯和艾略特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现代主义作家,都用爱情来观照人和社会,都认同现代社会是无爱的荒原,但对于造成荒原的原因和走出荒原的出路有不同的理解。艾略特笔下的荒原指向的是行尸走肉占据的精神荒野,生活的意义纯粹是肉体性的,只有欲的泛滥没有爱的胜利。劳伦斯的荒原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人性为物所役,物欲控制一切,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美好的爱也因此不复存在。在出路的选择上,艾略特重视精神,而劳伦斯更重视本能、肉体和性。艾略特希望恢复过去的信仰与文化价值,重建基督精神。他认可传统的力量,相信秩序。劳伦斯则宁愿回到原始文化中去,因为在那里蕴藏着现代为物所役,为抽象的知识所困的人们无法得到的神秘的生命源泉。艾略特用来拯救荒原的爱是一种精神之爱,对纯洁的信仰的爱,而劳伦斯明白地告诉世人男女之间的爱———相互平等独立的男人和女人通过性达到生命源泉的交融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原因 出路 精神之爱 肉体之爱
下载PDF
真爱追求者的灵魂之舞——评《爱海情潮》
10
作者 陈连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94-96,100,共4页
徐成淼的《爱海情潮》是一部散文诗体内心独白长篇爱情小说。作者以其对爱无限幽深丰富的心理体脸 ,以饱蘸情感的艺术笔墨对真爱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诗意的阐释。在物欲横流和精神匮乏的时代症候中 ,作者对真爱的重新思索 ,对精神之爱的执... 徐成淼的《爱海情潮》是一部散文诗体内心独白长篇爱情小说。作者以其对爱无限幽深丰富的心理体脸 ,以饱蘸情感的艺术笔墨对真爱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诗意的阐释。在物欲横流和精神匮乏的时代症候中 ,作者对真爱的重新思索 ,对精神之爱的执著追求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小说在诗性叙事方面也作了一次较为可贵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情潮》 精神之爱 内心独白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和《儿子与情人》中分裂的爱
11
作者 关桂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153-154,共2页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赫赫有名、举足轻重的作家,而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首屈一指、影响颇深的作家。两位作家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评论界中的"宠儿","褒贬不一"、"饱受争议"成了评价两位作家作品经常使用的...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赫赫有名、举足轻重的作家,而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首屈一指、影响颇深的作家。两位作家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评论界中的"宠儿","褒贬不一"、"饱受争议"成了评价两位作家作品经常使用的词汇,而哈代1895年出版的《无名的裘德》与劳伦斯1913年出版的《儿子与情人》更是成为众矢之的。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裘德与保罗追寻的精神之爱与欲望之爱,可以更好地理解哈代与劳伦斯两位作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德 保罗 精神之爱 欲望之爱 分裂情观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女性诗人情爱书写的传统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平乔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43-151,共9页
中国现当代女性诗人的爱情抒唱,深受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崇高道德的推崇,使她们着力于高扬纯粹、浪漫、高尚的精神之爱。古代爱情文学叛逆精神的启迪,现代"妇女解放"观念的张扬,使她们不约而同... 中国现当代女性诗人的爱情抒唱,深受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崇高道德的推崇,使她们着力于高扬纯粹、浪漫、高尚的精神之爱。古代爱情文学叛逆精神的启迪,现代"妇女解放"观念的张扬,使她们不约而同地把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原欲"书写作为抗拒男权禁锢、追求独立人格、寻找人生价值的利器。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潜意识认可和对传统审美趣味的尊重,使她们诗歌中的自我形象显露出顺从、依附、迎合男性的特征;她们对爱的倾诉,也大体依循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规范。传统爱情诗歌"以哀为美"的抒情格调的熏染,长期以来"男尊女卑"观念在她们精神血液中的潜隐,使她们的情爱书写无不笼罩着哀婉悲苦的情调,显露出静美凄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之爱 妇女解放 男权规范 以哀为美
下载PDF
古代文言小说中的“精神之恋”——以《任氏传》、《聊斋志异·娇娜》为例
13
作者 苏勃闻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2-45,共4页
古代文言小说中的爱情小说大多以婚姻为结果。《任氏传》和《聊斋志异·娇娜》却很好地诠释了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同时两个故事中"精神之恋"建立过程的曲折复杂,体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 精神之爱 《任氏传》 《聊斋志异·娇娜》
下载PDF
玄学奇喻中爱的表达——邓恩名诗《别离辞·莫伤悲》赏析
14
作者 李妍妍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0年第6期53-53,31,共2页
17世纪有一派诗人被称为玄学派诗人,其中主要的代表是约翰·邓恩。邓恩特别擅长用精巧的类比在诗歌中来表达感情。《别离辞·莫伤悲》是他的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邓恩诗歌写作的技巧和他对爱情的态度。要理解这首... 17世纪有一派诗人被称为玄学派诗人,其中主要的代表是约翰·邓恩。邓恩特别擅长用精巧的类比在诗歌中来表达感情。《别离辞·莫伤悲》是他的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邓恩诗歌写作的技巧和他对爱情的态度。要理解这首诗人们必须要首先理解玄学派非同寻常的奇喻。本文主要对《别离辞·莫伤悲》这首诗中对爱新颖而奇特的表达方法和其中出人意表的奇喻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邓恩 玄想奇喻 的表达 精神之爱
下载PDF
来自夏娃灵魂深处的呼唤──庐隐、张洁婚姻爱情小说之比较
15
作者 崔淑琴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5-89,共5页
来自夏娃灵魂深处的呼唤──庐隐、张洁婚姻爱情小说之比较崔淑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庐隐与张洁就象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光彩照人。她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我们描绘着社会,同我们探讨着人生,尤其是她们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 来自夏娃灵魂深处的呼唤──庐隐、张洁婚姻爱情小说之比较崔淑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庐隐与张洁就象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光彩照人。她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我们描绘着社会,同我们探讨着人生,尤其是她们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小说,更是令人掩眷深思,她们对于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张洁 小说 精神之爱 知识女性 《海滨故人》 女作家 女主人公 “五四”新文学 《方舟》
下载PDF
论《花千骨》人物形象及其情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璟 《戏剧之家》 2016年第4期127-127,129,共2页
热播剧《花千骨》中的花千骨、白子画、杀阡陌等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偶像明星等商业因素而外,人物情感世界的复杂多变和精神之爱的强大使之与当前文艺界物欲化的情欲书写形成了鲜明对照,从而在众多爱情剧中显示出独特魅力。
关键词 《花千骨》 人物形象 精神之爱
下载PDF
《断鸿零雁记》:佛教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赋生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苏曼殊 佛教文学 静子 佛教文化 《月明和尚度柳翠》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僧人形象 精神之爱 章太炎 小说
下载PDF
波特莱尔《秋之歌》与鲁迅《死火》之比较
18
作者 张瑾超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8年第4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波特莱尔 《死火》 鲁迅 象征主义 《恶之花》 浪漫主义 《野草》 情诗 肉体之爱 精神之爱
下载PDF
略论新时期小说中女强人形象
19
作者 汪丽景 《理论月刊》 CSSCI 1995年第10期27-30,共4页
略论新时期小说中女强人形象汪丽景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女强人形象。为什么女强人形象的出现是在新时期?首先从文学的审美客体看,女强人形象基本上是知识女性,都受过高等教育。她们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 略论新时期小说中女强人形象汪丽景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女强人形象。为什么女强人形象的出现是在新时期?首先从文学的审美客体看,女强人形象基本上是知识女性,都受过高等教育。她们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新时期。历经十年浩劫后,历史以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强人 新时期小说 知识女性 精神之爱 女作家 《方舟》 妇女形象 女性作家 审美特征 女大学生
下载PDF
劳伦斯的“自我”初探
20
作者 孙履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我的小说中,你务必不要去寻找那种老式的、固定不变的自我——即人物的自我。这里你会看到另一种自我…… ——D·H·劳伦斯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个时期的文明必然产生出它特有的... 在我的小说中,你务必不要去寻找那种老式的、固定不变的自我——即人物的自我。这里你会看到另一种自我…… ——D·H·劳伦斯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个时期的文明必然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而且是无法重复的”。自劳伦斯20世纪初叶涉足文学殿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时至今日,对劳伦斯的评判,仍众说纷纭,毁誉不一。不论褒贬抑扬,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劳伦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对现代人与未来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劳伦斯的艺术创作,凝结着一种激昂的时代精神——“旧人”的死亡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恋中的妇女》 “自我” 厄秀拉 独立意志 《虹》 精神之爱 文化现象 创造力 肉体之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