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酞普兰与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庆丽 刘德奇 苏大勇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与万拉法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n=30例)与万拉法新治疗组(n=28例),西酞普兰组服用剂量20~30mg/d,万拉法新组服用剂量50~200...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与万拉法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n=30例)与万拉法新治疗组(n=28例),西酞普兰组服用剂量20~30mg/d,万拉法新组服用剂量50~200mg/d。观察4周,分别在治疗0、2、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 HAMD总分及7个因子分,在治疗4周末评定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西酞普兰组)和92.9%(万拉法新组),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格局大体相似,程度轻微,患者均能较好耐受,且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得以改善。结论:西酞普兰和万拉法新抗精神分裂症抑郁作用相似,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万拉法新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 HAMD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董琳琳 焦华丹 张素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其他时段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1.1%,对照组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48,P〉o.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34,P〉0.05),但研究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58,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总体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对性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 精神病药物 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汉密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招惠珊 甘园琳 滕瑞源 《右江医学》 201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51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25),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51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25),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在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抗抑郁治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5/2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9/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9,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效果良好,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9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利培酮治疗的单一组与... 目的分析在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利培酮治疗的单一组与接受利培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联合组,每组各有患者39例。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治疗后2周、4周联合组患者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相关评分情况,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精神分裂症 抑郁障碍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首发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及双相障碍的治疗延迟(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莉 曾如双 +5 位作者 刘肇瑞 黄悦勤 刘晓霞 姜兰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者病程更长,症状更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抑郁 治疗延迟 综述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疾病成本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国平 魏景明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张婷婷 何燕玲 周亮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卢瑾 赵紫建 梁宇航 王丽波 李斌 姜林伶 李中才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 目的:估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较总成本及成本构成的差异,并探讨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3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共3175例,收集患者过去1年内门诊及住院的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门诊或住院花费的非医疗费用、患者因病无法工作的时间以及因病损坏财产的其他损失。从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测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3类精神障碍成本的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人均疾病总成本在个人水平和社会水平上均高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3类精神障碍的间接费用均高于直接费用,双相障碍间接成本占比略高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婚姻状况(P<0.05)是影响疾病成本的重要因素。结论:3类精神障碍的经济负担较重,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最重,因精神障碍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是疾病成本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双相障碍 疾病成本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损害分析
8
作者 庄芸月 朱嘉琪 +2 位作者 邓虎 王春地 陈景旭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感知觉异常的表现,既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在客观行为学上的研究尚不足。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的差异,充实与此部分患者有...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感知觉异常的表现,既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在客观行为学上的研究尚不足。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的差异,充实与此部分患者有关的行为学上的研究结果。方法于2021年3月—2023年9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选择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例抑郁障碍患者,同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回龙观医院招募34名健康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通过改编的振动触觉形式的单样本延迟匹配任务,对三组被试的左手振动触觉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三组被试在单样本延迟匹配任务中振动触觉的正确率。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上的正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五个手指平均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郁障碍患者在拇指上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6)。抑郁障碍患者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五个手指的振动触觉正确率以及平均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振动触觉平均正确率与病程、首发年龄、氯丙嗪当量和PANSS总评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058、0.045、0.114、-0.194,P均>0.05);抑郁障碍患者组振动触觉平均正确率与首发年龄呈负相关(r=-0.415,P=0.020),与病程和HAMD-17评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044、0.142,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振动触觉损害,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上的振动触觉受到严重损伤,抑郁障碍患者在大拇指上的振动触觉受到严重损伤,此外,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损伤可能与首发年龄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障碍 振动触觉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重性抑郁障碍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9
作者 吴月 李冕 +3 位作者 李涵翛然 薛闯 丁金琦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3-539,共7页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言语流畅性任务(verbal fluency task,VFT)探索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脑...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言语流畅性任务(verbal fluency task,VFT)探索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脑区激活差异。方法纳入45例首发MDD患者、31例首发SCZ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评估受试者的临床症状。所有受试者使用“白”“北”“大”3个汉字组词以完成VFT,同时进行48通道fNIRS检测,应用Matlab Homer2软件提取任务下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变化的信息。结果3组在执行fNIRS-VFT任务时,与HC组相比,SCZ组患者在双侧额中回、额上回、额下回,右侧颞上回及左侧中央后回Oxy-Hb浓度降低(包括25个通道,P<0.05);与MDD组相比,SCZ组在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颞上回Oxy-Hb浓度降低(包括6个通道,P<0.05)。一般线性模型结果显示,MDD组SHAPS评分与右侧额上回(通道26、42)的Oxy-Hb浓度呈负关联(β=-5.46,P=0.02;β=-5.01,P=0.01)。结论首发SCZ患者和首发MDD患者双侧额中回和左侧额上回、额下回、中央后回激活异常,右侧颞上回和额上回激活异常或是SCZ的神经生物学标志物,右侧额上回激活异常或与MDD快感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性抑郁障碍 快感缺失 言语流畅性任务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额颞叶 氧合血红蛋白
下载PDF
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网络聚类系数差异研究
10
作者 花玲玲 史家波 +3 位作者 阎锐 汤浩 姚志剑 刘海燕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聚类系数的差异性,并评价聚类属性指标在识别两种疾病中的预测能力。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入组的37例住院患者(患者组)进行≥9年的随访。复核诊断无变化的...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聚类系数的差异性,并评价聚类属性指标在识别两种疾病中的预测能力。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入组的37例住院患者(患者组)进行≥9年的随访。复核诊断无变化的双相障碍患者18例、精神分裂患者19例及30名健康对照纳入统计分析,在SPSS 26.0中,对一般临床资料、脑结构网络聚类属性值进行3组间方差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绘制。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患者组在左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上回的聚类系数升高;患者组间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右侧颞中回的聚类系数高于双相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校正)。以右侧颞中回网络聚类系数作为描绘ROC曲线,两组疾病的识别率达95%。结论:脑网络聚类系数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识别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症 弥散张量成像 聚类系数
下载PDF
EEG信号结合特征融合技术诊断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11
作者 吴恒 刘浩 +1 位作者 肖萌 肖开提·苏理旦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脑电信号实现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分别采集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抑郁症患者的脑电信号,并将采集到的脑电图信号格式由EDF格式转化为ASCII格式,提取脑电信号的Lempel-Ziv复杂度、最大李雅... 目的探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脑电信号实现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分别采集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抑郁症患者的脑电信号,并将采集到的脑电图信号格式由EDF格式转化为ASCII格式,提取脑电信号的Lempel-Ziv复杂度、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Higuchi分形维数等特征。应用特征融合策略对特征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最终基于高斯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准确率为84.85%,其中灵敏度为89.47%,特异性为78.57%。结论通过提取EEG脑电信号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进行识别,对开发新型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脑电信号 机器学习 特征融合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病人述情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潘桂平 罗薇 +4 位作者 张秀梅 高冬芳 张春苗 郝小宁 于辉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6期2972-2975,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Z)病人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1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精神卫生医院住院的134例SCZ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Z)病人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1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精神卫生医院住院的134例SCZ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SCZ病人TAS-20得分为(52.85±10.57)分,MUIS得分为(86.04±15.22)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Z病人TAS-2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MUI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不可预测性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病程是SCZ病人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CZ病人述情障碍和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密切相关;病人文化程度越低、病程越长,其述情障碍越严重,护理人员可基于疾病不确定感构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帮助病人减轻述情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述情障碍 疾病不确定感 相关性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3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13
作者 曾志金 廖鸿钊 李冬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69-072,共4页
探究3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抛硬币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焦虑症患者(2024年1月~2024年12月)为研究对象,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单一使用利培酮治疗;治疗1组(... 探究3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抛硬币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焦虑症患者(2024年1月~2024年12月)为研究对象,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单一使用利培酮治疗;治疗1组(n=30):使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进行治疗;治疗2组(例数30):单用氯氮平治疗。分别对治疗后4周、8周以及12周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对三组药物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进行比较和趋势分析,并分析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其作用的差异。结果 经不同方案治疗后,3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阳、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均下降,其中治疗1组评分下降幅度较大;观察3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HAMD-24量表(治疗第4、8周)评分,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第12周时,3组评分均小于8分(无抑郁症状);3种治疗方案药物副反应评分均增加(入组时至第8周)。结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利培酮+氯氮平治疗,可有效缓解慢性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抑郁焦虑症状 安全性
下载PDF
二甲双胍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厚名 崔翠翠 +9 位作者 夏伟丽 季加翠 张洪昌 苏现彪 王忠宝 马家树 褚昊冉 郑云哨 白录东 李然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5-320,共6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状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不佳。近期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改善SZ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神经损伤、调...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状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不佳。近期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改善SZ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神经损伤、调节神经免疫和抗氧化应激。阐明这些机制可为SZ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障碍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神经元可塑性 神经免疫调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
15
作者 苏醒 吉兆正 +10 位作者 尹婷妮 王慧 宫小云 赵荔阳 刘勤一 韩刚强 孙秉玺 彭舒晨 陈佳璐 李雪 刘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特点。方法:入组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发育青少年68例,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测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基础面部表情...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特点。方法:入组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发育青少年68例,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测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基础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总分低于精神分裂症组及正常发育组(Ps<0.05),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发育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间复杂表情识别任务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均存在面部表情识别缺陷,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为基础和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而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精神分裂症 面部表情识别 青少年
下载PDF
酒精使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共同表达的核心基因筛选和潜在分子机制分析
16
作者 朱有为 赵容 +4 位作者 苏杭 钟娜 江海峰 杜江 赵敏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酒精使用障碍(AUD)和精神分裂症(SCZ)具有共同表达趋势的关键基因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AUD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1986以及SCZ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3987、GSE17162和GSE21138。对上述...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酒精使用障碍(AUD)和精神分裂症(SCZ)具有共同表达趋势的关键基因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AUD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1986以及SCZ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3987、GSE17162和GSE21138。对上述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筛选在AUD和SCZ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注释可视化与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筛选到的DEGs进行富集分析,使用相互作用基因的搜索工具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筛选两种疾病共有的关键基因。使用AUD芯片数据集GSE44456和SCZ芯片数据集GSE87610对筛选出的潜在核心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5个DEGs,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和NF-kappa B信号通路调控;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化学突触传递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金属硫蛋白基因(MTIG)、MT2A和微白蛋白基因(PVALB)可能是AUD和SCZ共病以及导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的潜在关键基因。结论:MTIG、MT2A和PVALB表达异常可能在AUD和SCZ共病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可能作为上述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精神分裂症 差异表达基因 核心基因
下载PDF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失眠的关系: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的作用路径
17
作者 陈旭姝 刘鑫 +6 位作者 何昌九 熊朝新宇 郭易 魏泸懿 刘元元 张春熙 刘祥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5期439-443,共5页
背景失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均可能影响失眠。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四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影响以及精神病性症状与... 背景失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均可能影响失眠。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四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影响以及精神病性症状与抑郁的作用路径,以期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4月—6月,纳入四川省成都市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105例患者。采用10项负性生活事件(SLEs)、阿斯森失眠量表(AIS)、精神病筛查问卷(PSQ)、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mart PLS 4.0构建中介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检出332例(30.05%)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失眠。精神分裂症患者AIS评分与SLEs评分、PSQ评分、PHQ-9评分均呈正相关(r=0.165、0.322、0.554,P均<0.01)。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可能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失眠之间的独立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102、0.372,效应量分别为10.46%、38.15%。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可能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失眠之间的链式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190,效应量为19.49%。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失眠,也可以通过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的独立或链式作用路径影响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 失眠 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PANSS评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丽华 曾纪财 +1 位作者 章志娟 吴联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82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82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予奥氮平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予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对比两组PANSS评分、抑郁水平、睡眠状况、认知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研究组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可降低PANSS评分,减轻抑郁水平,改善睡眠与认知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奥氮平 阿戈美拉汀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抑郁水平
下载PDF
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 王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2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1例。单一用药组给予利...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2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1例。单一用药组给予利培酮片,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给予盐酸舍曲林片,2组均用药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用药4周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7.42%,较单一用药组的51.61%高(χ^(2)=4.509,P=0.034)。用药4周后,2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阳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总分、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用药前,ITAQ评分、MCCB评分、MBI评分高于用药前,联合用药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单一用药组(P<0.05或P<0.01);2组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心理社会评分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一用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服药总依从率为90.32%,较单一用药组的67.74%高(χ^(2)=4.769,P=0.029)。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35%vs.16.13%,χ^(2)=0.111,P=0.740)。结论舍曲林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自知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利培酮 舍曲林 抑郁程度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