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淼 朱春江 刘向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持续性的高血糖以及长期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预计到2045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将达到7亿,而死...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持续性的高血糖以及长期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预计到2045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将达到7亿,而死于糖尿病或是其并发症的约有420万人[1],全球每年因糖尿病的相关医疗支出约为7600亿美元[2],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肝糖代谢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国鹏 叶贤龙 +2 位作者 任桂萍 李晋南 李德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3-960,共8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FGF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糖代谢调节因子,大量研究表明,FGF-21是一种不依赖胰岛素,能够独立降糖的2型糖尿病治疗潜力型药物.但是,能否应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国内外目前尚无报道.通过改...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FGF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糖代谢调节因子,大量研究表明,FGF-21是一种不依赖胰岛素,能够独立降糖的2型糖尿病治疗潜力型药物.但是,能否应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国内外目前尚无报道.通过改良传统造模方法,诱导小鼠缓慢产生糖耐量异常,研究FGF-21对此类模型的糖代谢影响及肝糖代谢机制.通过检测FGF-21短期注射和长期注射后模型动物血糖的变化,研究FGF-21在模型动物上对血糖的调控效果.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GF-21对模型动物肝脏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 mRNA的表达影响.利用蒽酮法检测模型动物肝脏中糖原合成量.实验结果显示,FGF-21能够调节1型糖尿病动物的血糖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首次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上证实了低剂量FGF-21(0.125 mg/kg)与胰岛素的协同作用效果优于相同剂量FGF-21和胰岛素单独注射的效果.治疗结果表明,FGF-21能够维持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血糖在正常范围,效果优于胰岛素.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与胰岛素上调GLUT4 mRNA表达量不同的是,FGF-21作用动物模型8周后,GLUT1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长期的FGF-21与胰岛素协同注射使GLUT1、4 mRNA表达量同时显著提高.长期FGF-21与胰岛素协同注射组和高剂量FGF-21注射均可显著提高模型动物肝糖原的合成.结果表明,FGF-21促进动物模型糖代谢机制与增加GLUT1表达、增加糖原合成作用有关.为临床应用FGF-21治疗1型糖尿病,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迟发性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代谢 胰岛素协同作用 糖尿病治疗药物
原文传递
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3
作者 穆松牛 康路妹 谢彦海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链尿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只)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10只)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又分为2小组:大鼠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 目的研究链尿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只)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10只)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又分为2小组:大鼠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高糖高脂组);按25 mg/(kg.BW)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3 d后,行糖耐量实验证实异常,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4周再2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相应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采血方法同实验组,比较各组大鼠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组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STZ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建立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亮 吴语宁 +2 位作者 赵默晗 王丽 姜良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年第12期212-213,共2页
1型糖尿病(T1DM)是以胰岛素极度缺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的增长,已被列为医学界三大疑难病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依然不明,研究者只能通过构建动物模型... 1型糖尿病(T1DM)是以胰岛素极度缺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的增长,已被列为医学界三大疑难病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依然不明,研究者只能通过构建动物模型的方式来探求其主要的发病机理,但现有动物模型不能很好的模拟人类疾病的自然过程,相信实验性自身免疫性T1DM动物模型的提出,将为T1DM的治疗带来曙光。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T1DM动物模型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疾病 动物模型 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下载PDF
糖尿病动物模型文摘
5
作者 冯亚萍 《医学研究杂志》 1990年第7期33-34,共2页
1.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NOD研究现状(综述)//潘长玉(解放军总医院)//《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中山医科大学.-1987,(10).-451~454NOD(非肥胖糖尿病)作为独六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体系的研究进展很快。由于现有的研究显示其病照,生化及某些免疫... 1.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NOD研究现状(综述)//潘长玉(解放军总医院)//《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中山医科大学.-1987,(10).-451~454NOD(非肥胖糖尿病)作为独六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体系的研究进展很快。由于现有的研究显示其病照,生化及某些免疫学特征与人的Ⅰ型糖尿病有不少相似之处。因而认为NOD是目前研究人的Ⅰ型糖尿病最好的动物模型,将对人的Ⅰ型糖尿病的认识以及治疗与预防提供有益的依据。2.实验性肥胖及糖尿病大鼠模型/谢明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1985,(11).-801~805该文报告用小剂量链脲霉素(2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Ⅰ型糖尿病 糖尿病大鼠模型 链脲霉素 中国药学会 内科学分册 药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 糖尿病模型 国外医学
下载PDF
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成龙 申竹芳 +1 位作者 孙桂波 孙晓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1-958,共8页
持续攀升和高发的糖尿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防治糖尿病药物研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动物模型是药物研发的有力工具,本文比较和分析了3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原理、方法和特点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还分析了降糖中成药的... 持续攀升和高发的糖尿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防治糖尿病药物研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动物模型是药物研发的有力工具,本文比较和分析了3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原理、方法和特点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还分析了降糖中成药的市场、应用和临床治疗优势,既看到了降糖中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足,也从临床应用角度重点剖析了目前降糖中成药的作用特点和可能的优势,为体现中药综合干预糖尿病优势和特色的新药研究以及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并发症 中药
原文传递
糖尿病动物模型在减重代谢外科基础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先杰 李伟正 杨湘武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在全球范围患病率快速增长,总量已达4.15亿,中国以1.09亿居于第一[1]。有证据表明[2]合并T2DM的肥胖症患者行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后80%~90%糖尿病可治愈... 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在全球范围患病率快速增长,总量已达4.15亿,中国以1.09亿居于第一[1]。有证据表明[2]合并T2DM的肥胖症患者行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后80%~90%糖尿病可治愈或好转,代谢手术作为T2DM治疗方案:国际糖尿病组织联合共识[3]有充足的临床证据支持将代谢手术纳入肥胖合并T2DM的降糖干预措施中,并得到45个国际组织的官方支持和认可。然而,其机制未完全阐明亟待研究,为减重代谢外科(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MBS)干预时机的选择、减少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等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减重代谢手术
原文传递
Ⅱ型糖尿病实验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高辉 张铭杰 +1 位作者 曾祥吉 刘小雷 《北方药学》 2006年第2期38-39,共2页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很快,其中Ⅱ型糖尿病(NIDDM)的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合适的糖尿病模型无疑可对糖尿病研究提供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研究的现状及相关资料综述如下。1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很快,其中Ⅱ型糖尿病(NIDDM)的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合适的糖尿病模型无疑可对糖尿病研究提供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研究的现状及相关资料综述如下。1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dia-bete animal model)是指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致病因素人工诱发出的具有糖尿病特征的动物模型,具有耗时短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复性好的特点,短期内可诱导出大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模型 糖尿病 实验性动物模型 转基因动物模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 胰岛素抵抗 发病率 模型研究 短期内 研究与应用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糖尿病模型制备和降糖药作用研究”的自主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9
作者 潘燕 毛一卿 +1 位作者 王昕 谭焕然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糖尿病模型制备和降糖药作用研究”的实验模型制备复杂,药物研究周期长,动物消耗量大。虚拟仿真实验因其内容的科学性、操作的直观性以及经济实用性的特点,能够有效补充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本仿真实验采用Unity3D软件进行... “糖尿病模型制备和降糖药作用研究”的实验模型制备复杂,药物研究周期长,动物消耗量大。虚拟仿真实验因其内容的科学性、操作的直观性以及经济实用性的特点,能够有效补充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本仿真实验采用Unity3D软件进行开发,从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过程和降糖药作用效果的研究过程进行操作设计,应用计算和提问方式要求操作者进行数据分析和实时互动,从而解决了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学生难以亲身参与、实验动物消耗过大和教学时间有限而难以全面呈现实验全部内容的问题,也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糖尿病动物模型 降糖药 药理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津 崔新刚 +5 位作者 朱彦兆 苏梦 贝颖 黄玉 李美运 武艳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检测姜黄素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氧自由基(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ROS的清除效果。qRT-PCR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检测姜黄素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氧自由基(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姜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中ROS的清除效果。qRT-PCR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CD86、IL-6、CD206及ARG1)mRNA表达影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创面模型。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评估创面愈合与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皮肤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86、CD206表达。结果姜黄素在浓度<20 mol·L^(-1)对成纤维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并可清除过氧化氢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内的ROS;姜黄素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CD86、IL-6 mRNA表达量,同时增加CD206、ARG1 mRNA表达量。体内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15、30 mg·mL^(-1))组伤口闭合率加快(P<0.01),肉芽组织明显增加,胶原蛋白的沉积明显增多,CD206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CD86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且姜黄素(30 mg·mL^(-1))组伤口中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量较小剂量姜黄素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的肉芽组织增生和胶原沉积,进而加快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抗炎 抗氧化 巨噬细胞 糖尿病动物模型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施沃栋 王志良 +1 位作者 罗敏 范先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83-585,589,共4页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建模后1d、2d、3d、1周、2周、3周、4周连续测定大鼠血糖,在建模当天及建模后1周、2周、3周、4周用电子天平连续测量大鼠体质量,判断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临床和实验方法(包括裂隙灯检查,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4周时行组织切片、视网膜血管铺片、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查大鼠眼前后节的病理改变。结果A组大鼠血糖在注射STZ后1d达到(33.9±1.7)mmol·L-1,在4周时达到(41.6±4.5)mmol·L-1,而B组始终低于16.7mmol·L-1。从建模之后,A组大鼠的体质量与B组相比,增长缓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A组1只糖尿病大鼠在4周时发生了白内障,B组大鼠眼前后节没有明显改变。发病4周时,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厚度要薄于B组,透射电镜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膜盘间隙扩大、排列紊乱、内外核层细胞疏松等,血管铺片显示4周A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用STZ方法建立糖尿病模型是有效的,发病4周时糖尿病大鼠已经有较明显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能够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用于临床和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形态学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干预保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莉娜 王志强 朱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4-700,共7页
背景:活性维生素D3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干预保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维生素D3干预组,后2组高脂... 背景:活性维生素D3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干预保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维生素D3干预组,后2组高脂高糖饮食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维生素D3干预组予以0.03μg/(kg·d)的骨化三醇灌胃(溶于花生油),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以花生油灌胃。8周后麻醉处死,分离血清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留取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结论:1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维生素D3干预组仅有三酰甘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伴炎细胞浸润,JNK和C-Jun及其磷酸化形式的蛋白表达、JNK和C-Jun及其下游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m RNA表达均升高(P<0.05);维生素D3干预组肝细胞肿胀及脂肪变性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同时上述全部因子的表达亦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3结果证实,维生素D3保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JNK/C-Ju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糖尿病 2型 炎症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内分泌系统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活性维生素D3 2型糖尿病 SD大鼠 肝脏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的牙槽骨丧失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立刚 徐彬 +1 位作者 迪丽努尔.阿吉 古丽努尔.阿吾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0-715,共6页
背景:糖尿病牙周炎大鼠与单纯慢性牙周炎大鼠以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内体质量、血糖、牙周组织的变化对牙槽骨丧失程度的影响不同。目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和慢性牙周炎模型大鼠,观察糖尿病加重牙周炎大鼠槽骨吸收的破... 背景:糖尿病牙周炎大鼠与单纯慢性牙周炎大鼠以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内体质量、血糖、牙周组织的变化对牙槽骨丧失程度的影响不同。目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和慢性牙周炎模型大鼠,观察糖尿病加重牙周炎大鼠槽骨吸收的破坏程度。方法:选用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慢性牙周炎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牙周炎组大鼠按采用注射链脲佐菌素+牙周结扎的方法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大鼠。慢性牙周炎组大鼠采用牙周结扎并不断加压的方法建立慢性牙周炎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喂养。各组大鼠分别于结扎后1,2,3,4周,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变化,取上颌骨牙槽骨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牙槽骨丧失值程度。结果与结论:钢丝结扎后1,2,3,4周大鼠牙槽骨丧失程度:糖尿病牙周炎组>慢性牙周炎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糖尿病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糖尿病可加重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丧失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口腔损伤及修复模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 慢性牙周炎动物模型 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动物模型 牙周组织 牙周炎 糖尿病 牙槽骨吸收 大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应用链脲左菌素构建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艳 刘蔚 王征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n=12只)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8只)喂基础饲料。大鼠喂养4周后,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胰岛素和空腹... 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n=12只)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8只)喂基础饲料。大鼠喂养4周后,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胰岛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质变淡。高脂喂养联合STZ(35 mg/kg)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效且造模长期稳定、成功率高等特点,是人类2型糖尿病及其药物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SD大鼠 链脲佐菌素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严 王丽敏 葛杰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0期21-21,共1页
目的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动物模型。方法使用配对设计的方法按体重及性别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到对照组(NC组)12只和糖尿病组(DM组)2... 目的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动物模型。方法使用配对设计的方法按体重及性别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到对照组(NC组)12只和糖尿病组(DM组)24只;给予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5mg/kg.bw,同时给予对照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72h后空腹血糖≥16.7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结果注射STZ 72h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01),并且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确定NIDDM模型成功建立。结论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65mg/kg.bw)制备Wistar大鼠NIDDM模型可致空腹血糖明显上升,且具有发病率高(一次成模率91.67%)、造模时间短、发病时间整齐、动物存活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简便、快速获取典型、稳定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动物模型 血糖
下载PDF
四氧嘧啶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渝 周永禄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90年第2期79-,101,共2页
糖尿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药物不能尽满人意。在寻找降糖药物的实验研究中,复制一个理想的高血糖动物模型是关键步骤。现在复制动物糖尿病模型的方法较多,但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建立一个复制方法简便,病症显著且稳... 糖尿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药物不能尽满人意。在寻找降糖药物的实验研究中,复制一个理想的高血糖动物模型是关键步骤。现在复制动物糖尿病模型的方法较多,但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建立一个复制方法简便,病症显著且稳定.形成快,成功率高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模型 四氧嘧啶 大鼠 高血糖动物模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 复制方法 糖尿病大鼠模型 生理盐水溶液 血糖值 舌下静脉
下载PDF
纳米细胞囊泡负载姜黄素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梦 王昕 +5 位作者 张津 贝颖 黄玉 朱彦兆 李嘉丽 武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7-1883,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姜黄素均能促进糖尿病难愈合创面的愈合,但外泌体存在产量低的问题,而姜黄素存在结构相对不稳定、溶解性差等问题,影响了修复效果。目的:观察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对糖尿病小鼠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效...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姜黄素均能促进糖尿病难愈合创面的愈合,但外泌体存在产量低的问题,而姜黄素存在结构相对不稳定、溶解性差等问题,影响了修复效果。目的:观察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对糖尿病小鼠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分离提取C57BL/6J乳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姜黄素溶液悬浮细胞,采用微型挤出机制备出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检测囊泡的包封率与载药量。①体外实验: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0 mg/L)纳米细胞囊泡对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纳米细胞囊泡(40 mg/L)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检测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量的影响。②体内实验:取24只成年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于背部制作2个直径6 mm的创面,A组注射PBS,B组注射纳米细胞囊泡,C组注射姜黄素溶液,D组注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每组6只,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囊泡的包封率为42%,载药率为2.3%;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细胞囊泡均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中以40 mg/L效果最明显;40 mg/L的纳米细胞囊泡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姜黄素降低了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②创面造模14 d后,B、C、D组创面明显缩小,其中D组创面面积最小;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显示,创面造模后7 d,B、C、D组创面有大量的肉芽组织形成与胶原纤维沉积,其中以D组最多;创面造模后14 d,B、C、D组创面的肉芽组织形成与胶原纤维沉积进一步增多,其中以D组最多;③结果表明,负载姜黄素的纳米细胞囊泡可发挥纳米细胞囊泡和姜黄素的协同作用,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胞囊泡 姜黄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协同作用 糖尿病动物模型 成纤维细胞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晶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月慧 赵凯 黄鑫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对各药物干预过程中大鼠晶状体的改变,用裂隙灯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晶体始终透明,与模型对照组及提前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对各药物干预过程中大鼠晶状体的改变,用裂隙灯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晶体始终透明,与模型对照组及提前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模型对照组与提前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模型对照组与提前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多糖的提前干预在SD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延缓病变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晶状体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春阳 田苗 +2 位作者 李富震 商春爽 张福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092-2097,共6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目前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临床指征。DN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尽早地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纠正胰岛素代谢障碍导致的长期高血糖因素影响下的肾脏损伤,...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目前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临床指征。DN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尽早地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纠正胰岛素代谢障碍导致的长期高血糖因素影响下的肾脏损伤,是有效阻止其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关键。中医药秉持其特色理论取得了独特的治疗优势,随着中医药对于DN的认识与研究的加深,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中医研究DN动物模型的常用构建方法,同时从中医药调节免疫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纠正糖脂代谢紊乱等机制方面列举分析中医药辨治糖尿病实验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药防治DN的机制,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糖尿病肾病 实验进展 机制研究 糖尿病肾病通路 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综述
下载PDF
沙棘粗多糖对正常和造模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凤霞 曾阳 马继雄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第11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沙棘粗多糖对正常小鼠耐糖量的影响,以及对造模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耐糖量模型,以沙棘粗多糖为实验药物,观察其对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负荷剂量后的正常小鼠血糖影响;分别用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诱发实... 目的探讨沙棘粗多糖对正常小鼠耐糖量的影响,以及对造模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耐糖量模型,以沙棘粗多糖为实验药物,观察其对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负荷剂量后的正常小鼠血糖影响;分别用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诱发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不同剂量的沙棘粗多糖灌胃,观察对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小鼠耐糖量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淀粉组血糖值降低较为明显(P<0.01),蔗糖组次之(P<0.05);与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模型组比较,给药2周和4周后,沙棘粗多糖高剂量组对高血糖小鼠降糖作用明显(P<0.01,P<0.05),降糖率分别为31.72%(33.14%)和45.70%(43.78%),沙棘粗多糖低剂量组降糖作用次之(P<0.05,P<0.05),降糖率分别为28.02%(27.07%)和39.38%(36.43%)。结论沙棘粗多糖能够提高正常小鼠的耐糖量;沙棘粗多糖对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致高血糖小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剂量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糖 小鼠 耐糖量 糖尿病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