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丽芹 曹丹娜 +3 位作者 高兆虹 胡婧 高胜兰 李晓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著称,成为探索DPN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等技术,对研究DPN脑结构、脑功能改变以及周围神经结构异常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订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4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补气活血类中成药的卫生技术评估
2
作者 王玉娟 郝晓飞 +2 位作者 范顺心 田虹利 程杰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目的为临床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用补气活血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专家共识(第一版)》,结合临床实际,制订药物卫生技术评估细则,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对4种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 目的为临床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用补气活血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专家共识(第一版)》,结合临床实际,制订药物卫生技术评估细则,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对4种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创新性、可及性、传承性进行评分,并计算总分。结果通心络胶囊、木丹颗粒、糖脉康颗粒、芪蛭降糖胶囊的评分分别为74.5分、72分、64.5分、57分。结论临床在选择治疗DPN的补气活血类中成药时,相对于糖脉康颗粒、芪蛭降糖胶囊,建议优先使用木丹颗粒、通心络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 药品遴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成药 补气活血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5-羟维生素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庆丽 朱俊敬 +3 位作者 邵咏 王艳婕 杨明 张瑞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5,5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Hcy、25-(OH)D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cy、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的Hcy、25-(OH)D水平与HADM-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25-(OH)D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5),25-(OH)D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Hcy和25-(OH)D表达在评估DPN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生物学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续护理知信行的现况调查
4
作者 许丽媛 杨心雨 +7 位作者 沈意娜 魏梦娅 杜倩 蒋杏 齐腾歌 李哲 王钰颖 樊碧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调查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订患者延续护理计划,提升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7月选取全国各级医院疼痛科护士561名,采用自制... 目的:调查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订患者延续护理计划,提升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7月选取全国各级医院疼痛科护士561名,采用自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续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分别为(42.17±4.17)分、(34.95±4.12)分、(33.68±5.21)分,护士是否接受延续护理培训、科室是否提供延续护理规范、护士提供延续护理频率和跨学科沟通频率对知信行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续护理态度积极,但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加强,建议制订延续护理规范,加强护士相关培训,以提升临床延续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疼痛科 延续护理 知信行
原文传递
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芳 刘双双 +1 位作者 崔圳 王博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实验组...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理念。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神经传导速度、依从性、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MNCV、SNCV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依从率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精细化护理 时间护理理念 神经传导速度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丹藤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萍 王智明 +2 位作者 隋淼 周传礼 李晨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丹藤通脉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丹藤通脉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丹藤通脉方治疗。治疗周期共12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组间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r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右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TCSS、GLU、2 h PG、HbA1c水平及TC、TG、LDL水平均降低(P<0.05),右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MNCV和SNCV均升高(P<0.05)。结论:丹藤通脉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藤通脉方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
7
作者 韩波 张庆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究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基础降糖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股动脉注射罂粟碱,观察组在罂粟碱... 目的:探究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基础降糖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股动脉注射罂粟碱,观察组在罂粟碱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脉管复康胶囊。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AGEs和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ys-C、AGEs和Hcy水平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复康胶囊 罂粟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胱抑素C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8
作者 陈晨 谢勤 华东平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注射双侧足...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注射双侧足三里、悬钟穴位。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穴位注射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疗效
9
作者 乔凯明 王振强 +5 位作者 吕树泉 张淑芳 陈晶晶 王飞 邱淑伟 苏秀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试验组在口服依帕司他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医证候积分、Toronto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VPT)评分、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两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PG和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及VP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肢软无力、四肢麻木、四肢发凉、自发性疼痛的病例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两种疾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芪附通痹汤 糖尿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0
作者 王一鸣 冷锦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评价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2023年1月间VIP、CNKI、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关于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评价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2023年1月间VIP、CNKI、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关于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76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60,95%CI(2.43,5.31),P<0.00001];试验组腓总运动神经[MD=2.79,95%CI(2.01,3.57),P<0.00001]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1.66,95%CI(0.88,2.45),P<0.0001]、正中运动神经[MD=3.34,95%CI(2.33,4.34),P<0.00001]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1.32,95%CI(0.38,2.26),P=0.006]快于对照组,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MD=-1.09,95%CI(-1.35,-0.83),P<0.0001]、总胆固醇水平[MD=-1.06,95%CI(-1.73,-0.39),P=0.002]低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可提高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提高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降低VAS评分和总胆固醇水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Hcy、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张钢 杨志森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4-66,71,共4页
目的 分析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的60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PN分组,将31例单纯DM患者作为试验1组,将29例DPN... 目的 分析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的60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PN分组,将31例单纯DM患者作为试验1组,将29例DPN患者作为试验2组,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对比3组血糖、血清Hcy、NSE、神经传导功能,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cy、NSE与血糖、神经传导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2组FPG、2hPG、HbA1c均高于试验1组,试验1组均高于对比组(P<0.05)。试验2组血清Hcy、NSE均高于试验1组,试验1组血清Hcy、NSE均高于对比组(P<0.05)。试验2组MN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CPN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均低于试验1组,试验1组均低于对比组(P<0.05);试验2组MN F波潜伏期、CPN H反射潜伏期均高于试验1组,试验1组均高于对比组(P<0.05)。Hcy、NSE与FPG、2hPG、HbA1c、MN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CPN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均呈正相关性(r值均>1),Hcy、NSE与MN F波及CPN H反射潜伏期呈负相关性(r值均<1)。(P<0.05)。结论 DPN患者机体血清Hcy、NSE较高,血清Hcy、NSE浓度越高,神经传导功能受损越严重,可通过动态监测血清Hcy、NSE变化,评估DPN患者疾病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传导功能
下载PDF
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晋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 分析硫辛酸胶囊的基础上辅助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主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均以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 目的 分析硫辛酸胶囊的基础上辅助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主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均以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均以硫辛酸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结果 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MNCV与SNCV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TCSS评分较低(P<0.05)。结论 以硫辛酸胶囊辅助甲钴胺片治疗DPN患者可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胶囊 甲钴胺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
下载PDF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13
作者 万晓娟 崔常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2.05%(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加速患者病症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安全性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张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提升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依帕司他 硫辛酸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王复龙 于怀庆 张继阳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沛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分析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沛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降糖治疗及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C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麻木、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肢末刺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及总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减轻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自噬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袁久术 周明阳 +3 位作者 王雪茹 黄苏苏 高泓 杜联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0,I0036,共7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程长且预后差,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自噬是神经细胞的清洁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来消除细胞压力源造成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程长且预后差,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自噬是神经细胞的清洁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来消除细胞压力源造成的伤害,从而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持续的高糖环境改变了机体自噬水平,自噬被抑制或过度激活均会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加速DPN进展,恢复自噬平衡,从而减轻神经损伤对于DPN的治疗尤为关键。DPN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方案,中医药在防治DPN的进程中以多靶点、多效应、多成分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中医药治疗DPN的动物及临床研究均显示自噬是中医药治疗DPN的重要靶点,恢复自噬平衡可以减轻神经损伤、延缓神经细胞死亡进程,起到防治DPN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基于此,对自噬的调控及其在DP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单味中药或复方有效成分对自噬干预作用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DPN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自噬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治疗DPN的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雪旺细胞 中医药 调控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抵当芪桂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机制
17
作者 张潇 杨景锋 +2 位作者 陈丽名 李小会 屈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抵当芪桂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HERB数据库筛选出抵当芪桂汤的有效成分;使用UniProt数据库下载相关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抵当芪桂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HERB数据库筛选出抵当芪桂汤的有效成分;使用UniProt数据库下载相关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因靶点;取抵当芪桂汤药物成分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交集靶点,根据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抵当芪桂汤有效化合物123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214个,通过网络图分析得到抵当芪桂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药物成分为槲皮素(quercetin)、熊果酸(ursolic acid)、D-甘露醇(D-mannitol)、山柰酚(kaempferol)等,有效基因靶点为SRC、STAT3、MAPK3、PIK3CA、MAPK1和AKT1等,主要涉及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抵抗、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quercetin),熊果酸(ursolic acid),D-甘露醇(D-mannitol),山柰酚(kaempferol)等成分与靶点SRC、STAT3、MAPK3、PIK3CA、MAPK1和AKT1等结合作用较强。结论抵当芪桂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为中药临床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抵当芪桂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上肢动脉弹性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谭雪艳 岳文胜 +1 位作者 黄多 杨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上肢动脉弹性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T2DM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单纯T2DM组及DPN组各58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104例。比较三组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基本...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上肢动脉弹性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T2DM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单纯T2DM组及DPN组各58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104例。比较三组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基本信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技术测量肱动脉(BA)、尺动脉(UA)、桡动脉(RA)、掌浅弓动脉(SPAA)、指掌侧固有动脉(PPDA)、指背动脉弓(DDAA)及甲床三级动脉弓(FN3A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单位时间均速(TAMV)、阻力指数(RI)、血流容积速度(VFlow);测定BA前壁及后壁的弹性杨氏模量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PN组与单纯T2DM组BMI增高;甲床二三级动脉弓吻合支数显示减少、肱动脉内中膜增厚;肱动脉前壁及后壁的剪切波弹性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增高;UA、RA、PPDA、DDAA、FN3AA的RI值均增大(P<0.05)。与单纯T2DM组相比,DPN组肱动脉内中膜较厚且查见斑点例数较多,DPN组RA、SPAA、PPDA、DDAA、FN3AA的RI值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DPN组SPAA、PPDA、DDAA的EDV、VFlow较单纯T2DM组减小(P<0.05)。DPN组的糖尿病患病时间、1周内最高空腹血糖、血肌酐值高于单纯T2DM组(P<0.05)。结论T2DM患者上肢动脉管壁变硬,且伴随微小动脉管腔内血流阻力增高;DPN患者外周动脉及微循环血流动力学较单纯T2DM患者受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动脉 血流动力学 剪切波弹性成像 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
下载PDF
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王广洲 薛奇鹭 +1 位作者 殷亚楠 张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及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T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高血压、吸烟史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值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及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73.3%,三者联合诊断DPN的AUC均明显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 肌电图(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与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糖尿病病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