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伏邪致病角度辨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的经验
1
作者 陈兴涛 岳仁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66-0070,共5页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具有类似性,两者表现为皮肤冷凉感、肢端青紫苍白及局部麻木刺痛等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常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和病程迅速进展,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具有类似性,两者表现为皮肤冷凉感、肢端青紫苍白及局部麻木刺痛等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常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和病程迅速进展,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皮病在病因上具有同构性,二者在病机上始终以瘀毒内伏为核心,形成以“肺-肝-肾”为辩证枢轴的分期论治思路。本文总结了伏邪致病和分期辨治该病的经验,认为其治疗具有开拓性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毒内伏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 分期论治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
作者 石慧敏 丘军 +2 位作者 曹黎波 侯敏 刘虹 《健康忠告》 2022年第18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前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后者...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前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后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双侧股动脉、脑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双侧股动脉、脑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使其动脉血管功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 踝肱指数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162-0164,共3页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N)是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周围动脉系统的病变,以肢体出现局限性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为特征,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五个...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N)是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周围动脉系统的病变,以肢体出现局限性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为特征,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五个证型,即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瘀血阻络证、热毒内结证,其中气虚血瘀证较为常见,且多见于老年人。在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临床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多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等。本文就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行综述,为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中西医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SOD、GSH-Px及血脂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王付颖 张琳 赵小君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0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前列地尔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GSH-Px高于对照组,MDA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PN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前列地尔具备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前列地尔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氧化应激反应 血脂指标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吴红群 张彦芬 +1 位作者 周恩超 王可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7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V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P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V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P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生化指标、踝肱动脉指数(ABI)、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足部皮温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BI、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足部皮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PVD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关生化指标,提高足背、腘动脉血流速度和足背皮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阿托伐他汀钙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下载PDF
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景 于洋 +4 位作者 张海丽 回雪颖 滕林 郭伟光 孙申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下肢动脉血流指标[波动指数(PI)、踝肱指数(ABI)、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高切全血黏度(H-WBV)、中切全血黏度(M-WBV)、低全血切黏度(L-WBV)],血管新生指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较治疗前升高,PI、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ABI较治疗前升高,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Vmean、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V、H-WBV、M-WBV、L-W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EPCs、bFGF、VEGF、PD-ECG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DPVD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优化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穴位注射 银杏叶提取物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新生指标
下载PDF
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文霞 王猛 +3 位作者 郭瑞卿 李文东 王晓蕴 苏秀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73-174,共2页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荣通脉胶囊组,常规治疗组予胰岛素降糖及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治疗,复荣通脉胶囊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荣通脉胶囊组,常规治疗组予胰岛素降糖及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治疗,复荣通脉胶囊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复荣通脉胶囊5粒,3/d,口服。两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复荣通脉胶囊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超敏C反应蛋白,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推断其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荣通脉胶囊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泄浊疗法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强 张朝晖 马静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35-36,共2页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主要指以下肢为主的外周大、中、小动脉粥样疾病。它的发生与长期慢性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皮肤干燥,弹性变差...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主要指以下肢为主的外周大、中、小动脉粥样疾病。它的发生与长期慢性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皮肤干燥,弹性变差,双下肢麻木发凉酸胀,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糖尿病性肢端干性坏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泄浊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伟 刘莹莹 +2 位作者 高学清 汪雪晴 柯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7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冷凉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积分、踝肱动脉指数(ABI)及足背温度、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冷凉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I及足背温度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与9.52%,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增加足背温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及脂代谢紊乱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补阳还五汤 阿托伐他汀 踝肱动脉指数 足背温度 纤维蛋白原 总胆固醇
下载PDF
应用量表积分评价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静 高晟 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526-529,共4页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不同证型患者量表积分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20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兼湿热、阴阳两虚组,进行量表评测,研究不同证型之...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不同证型患者量表积分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20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兼湿热、阴阳两虚组,进行量表评测,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与阴阳两虚组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评分、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依次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患者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最差,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好,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好。研究显示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疾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患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中医证候 量表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咏平 邓康平 张木勋 《中国康复》 2007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糖尿病(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122例糖尿病患者按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分为有血管病变组(A组)和无血管病变组(B组),均用单尼龙丝法检测足部浅表触觉,用极限(limit)法检测双...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糖尿病(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122例糖尿病患者按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分为有血管病变组(A组)和无血管病变组(B组),均用单尼龙丝法检测足部浅表触觉,用极限(limit)法检测双足部的振动觉,用温度感受器检测足部温度觉,并对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振动觉阈值明显高于B组,在温度觉异常和第一趾浅表触觉异常发病率上,A组亦明显高于B组。结论: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振动觉 温度觉 浅表触觉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涂静 袁刚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踝肱指数(ABI)检查的91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ABI≤0.9作为糖尿病周围血管...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踝肱指数(ABI)检查的91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ABI≤0.9作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D组以及无PAD组进行比较,分析P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17例患者中,40例(4.4%)患者合并PAD,与无PAD组比较PA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更长(P=0.000),收缩压更高(P=0.002),胰岛素抵抗明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有更多的患者同时服用降压药.结论 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中PAD的患病率为4.4%,糖尿病病程≥5年、吸烟史、收缩压(SBP)≥140mmHg、LDL-C≥2.6mmol/L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P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阿丹 邓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9-800,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PAD)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对91例老年PAD患者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PBSC采集后取混匀后的采集...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PAD)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对91例老年PAD患者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PBSC采集后取混匀后的采集物少量悬液计数单个核细胞数(MNC)、CD34+细胞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G-CSF剂量、采集前白细胞计数、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因素对采集物MNC和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BMI、TG对采集的MNC数有影响;HbA1c、LDL-C与CD34+呈负相关;动员剂的剂量、采集前白细胞计数与MNC总量和CD34+细胞数量关系不密切。结论: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动员方案,减少不利因素,老年PAD患者也可安全、成功地行PBSC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造血干细胞采集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单个核细胞数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雁南 侯玉芬 吴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中医药疗法 研究进展 辩证论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腔内治疗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庄百溪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0期69-70,共2页
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发病率在40~59岁为2.5%,60~69岁为8.3%,70—79岁为18.8%,目前仍有增高的趋势。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1/4—1/2存在PAD并确定PAD为心血管死亡事件有力的预... 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发病率在40~59岁为2.5%,60~69岁为8.3%,70—79岁为18.8%,目前仍有增高的趋势。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1/4—1/2存在PAD并确定PAD为心血管死亡事件有力的预测因子,因此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日益受到重视。截肢术在PAD患者中几乎不可避免,每年的截肢率为1.8~11.4例/10000患者,而其中糖尿病患者占48%,男性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腔内治疗 ARTERIAL DISEASE 糖尿病患者 周围动脉疾病 预测因子 死亡事件
下载PDF
vWF因子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驰 何延政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VWF因子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 缺血性心脏病 慢性并发症 外周血管
下载PDF
脉通方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经验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佳 谢春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213-213,共1页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通常糖尿病患者血管闭塞的典型部位在血管远端,易于产生微循环障碍,进而引发与下肢远端神经功能异常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或深层组织破坏,诱发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通常糖尿病患者血管闭塞的典型部位在血管远端,易于产生微循环障碍,进而引发与下肢远端神经功能异常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或深层组织破坏,诱发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病变占所有非外伤截肢原因的50%,且截肢后3年生存率小于50%[1]。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健康。因此早期预防下肢动脉血管病变速度,改善周围循环障碍对降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风险至关重要。中医药防治本病有其独特优势,因其所带来的痛苦少,疗效确切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病机梳理探析我院亓鲁光教授自创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基础方脉通方的组方原理,并结合典型病案分析以便更好理解脉通方临床作用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 血痹 脉通方
下载PDF
从肺论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撷菁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强 张朝晖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82-82,共1页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继发于糖尿病后期,多累及大动脉和微小动脉,发作隐蔽,病程缠绵,预后凶险,此证虚实夹杂,如果贸然使用药性较烈的活血之品,徒伤正气;如活血药物偏轻,湿与血瘀相结合则难以攻破。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从肺论治 通络活血化瘀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南兵 冉兴无 《药品评价》 CAS 2010年第21期22-24,共3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几乎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受其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的主要原因,同时它也是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溃疡 慢性并发症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