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作者 张家林 张婷 +2 位作者 裴瑞霞 白小林 杨国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DL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贝前列素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DL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贝前列素治疗,观察组采取丹心降糖通脉胶囊联合贝前列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肢端麻木、间歇跛行、倦怠乏力、舌苔薄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8、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DLASO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下肢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贝前列素 丹心降糖通脉胶囊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药足浴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
2
作者 肖花明 钱吟玲 艾宗耀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DLASO患病人数急剧增多[1]。DLASO可侵犯患者膝部以下血管,可出现下肢麻、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发生溃疡、坏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若不及时...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DLASO患病人数急剧增多[1]。DLASO可侵犯患者膝部以下血管,可出现下肢麻、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发生溃疡、坏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若不及时干预,严重者可出现截肢、死亡等情况[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注射液 间歇跛行 中药足浴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并发 坏疽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患病人数
下载PDF
PSV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的应用
3
作者 李晓波 熊述 +2 位作者 曾竹青 姚金萍 章志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5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探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检测患者患肢股浅动脉PSV及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SV和ABI、TBI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周、6个月,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患肢股浅动脉PSV均低于术前,TBI、ABI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PSV、TBI、ABI水平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V与ABI、TB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SV可作为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疗效的指标,在指导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方面起到可靠的效果,且无创、安全,是评估介入手术治疗预后的优选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糖尿病 收缩期峰值流速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4
作者 钟梦华 苏连花 +2 位作者 谢凤兰 孙明 陈诗丽 《现代临床护理》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框架,探讨阻碍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cclusive,ASO)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为制订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采用...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框架,探讨阻碍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cclusive,ASO)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为制订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12月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例60岁及以上ASO患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NVivo12软件和质性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老年ASO患者自我管理障碍因素的3个主题与7个副主题,包括:自我管理行为态度消极(对疾病存在负面情绪、对自我管理重要性缺乏认识),自我管理行为主观规范不强(家庭支持不足、社会支持不足),自我管理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能力较低(自我管理知识不足及自理能力欠缺、面临角色冲突、多病共存)。结论老年ASO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存在障碍因素,应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实施,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计划行为理论 自我管理 老年人 描述研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高危人群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别娅婷 邢桃红 +3 位作者 刘鹤阳 姬金兰 陈瑞君 马培研 《循证护理》 2025年第3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高危人群自我管理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023年9月—11月在洛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12例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高危人群自我管理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023年9月—11月在洛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12例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Nvivo 12.0和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归纳出ASO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高危人群自我管理体验的4个主题和5个次主题:身心困扰(足部皮肤温度低、出现间歇性跛行、面对新环境时的不安与焦虑、对腔内治疗术的困惑和恐惧、对疾病预后的担忧)、ASO知识获取途径缺乏、疾病重视度欠缺、难以改变的不良习惯。结论:ASO管腔再狭窄高危人群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护理人员应注重其需求和体验,为ASO管腔再狭窄高危人群构建个性化、全程化自我管理方案,从而预防管腔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腔内治疗 再狭窄 自我管理 研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6
作者 赵福乐 赵睿 +2 位作者 苏晓雪 杜刘念博 欧明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808-1820,共13页
目的:通过检测LEASO患者血清中sV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sVACM-1在LEASO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82例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确诊为LEASO的患者(将其定义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LEASO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及Font... 目的:通过检测LEASO患者血清中sV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sVACM-1在LEASO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82例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确诊为LEASO的患者(将其定义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LEASO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及Fontaine分期将其分组。随机纳入同期40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定义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sVCAM-1的表达量,计算各组间sVCAM-1表达水平差异;将sVCAM-1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LEASO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用sVCAM-1联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对LEASO进行诊断预测。结果:LEASO患者组sVCAM-1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而在根据病变涉及的下肢血管部位的分组中,膝上动脉病变组sVCAM-1的表达量最高,且膝上膝下动脉病变合并组sVCAM-1的表达量高于膝下动脉病变组(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sVACM-1 in LEASO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VCAM-1 in serum of LEASO patients. 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 who visited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3 to July 2024 and were diagnosed with LEASO (defined as the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group (LEASO group)) were includ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lesion site and Fontaine staging. Forty healthy individual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randomly included and defin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VCAM-1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each group of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sVCAM-1 expression level between the groups was calculat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SO was carried out by combining sVCAM-1 with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and diagnostic prediction of LEASO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VCAM-1 in combination with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in the LEASO pati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0.05). In contrast, in the grouping according to the vascular site of the lower limb involved in the lesion,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was highest in the sup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and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in the combined supra-knee inf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f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P < 0.05). sVCAM-1 expression was also progressively higher with the elevation of Fontaine’s stage in the LEASO group, but the expression of Fontaine stage IV sVCAM-1 expression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stage III.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howed that TC (OR = 2.222, 95%CI: 1.323~3.730), LDL-C (OR = 1.802, 95%CI: 1.232~2.637), and sVCAM-1 (OR = 1.003, 95%CI: 1.001~1.005)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inally, sVCAM-1 was combined with meaningful laboratory indicators for the diagnostic prediction of LEASO using the subject’s working curve, and the ROC curve was sensitive. Conclusion: sVCAM-1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EASO, and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VCAM-1, it may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EA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静态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7
作者 徐巧荔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静态行为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Barthel指...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静态行为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Barthel指数以及简易体能测试(SPPB)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患者静态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ASO患者的日均静态行为时间为(9.16±0.96)h,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82.23±16.62)分,下肢功能总分为(8.28±2.06)分。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O患者的静态行为与日常生活能力、下肢功能、站立平衡测试、4m步速测试、5次坐立测试均呈负相关(均P<0.01),日常生活能力与下肢功能、站立平衡测试、4m步速测试、5次坐立测试均呈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日常生活能力在ASO患者的下肢能力和静态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28%。结论:ASO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通过评估下肢能力间接影响其静态行为,临床上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ASO患者静态行为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静态行为 影响因素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泽慧 解子其 +2 位作者 杜蔚青 李茜 高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气虚血瘀型DLASO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下肢动脉血管影像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麻木、皮温降低、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及胫后动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股动脉左右两侧的血管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斑块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胫后动脉内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股动脉左右两侧的血管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及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C、TG、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及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0%(46/51)明显高于对照组62.75%(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DLASO能够有效改善外周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确切,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虚血瘀型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史翠娟 邵天瑞 吴深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构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构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体质量变化,每周处死部分大鼠观察腓肠肌重量、腓肠肌血管生成情况和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神状态、行动活跃性、体质量、腓肠肌重量、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荧光表达量、EPC细胞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S)。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大鼠精神状态稍好,行动较活跃,血糖下降,体质量增加,腓肠肌的重量增加,CD31、α-actin荧光表达量均增加,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管腔结构也相对完整,EPC细胞数量逐渐增加(P<0.05,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增加缺血下肢的EPC细胞的生成,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生成,从而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例
10
作者 邓琦 张国鑫 +1 位作者 史雅静 赵跃斌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经治疗后,患足麻木、刺痛感消失,创面愈合良好,血糖控制平稳,痊愈出院。结论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联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修复术 火针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11
作者 刘长青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1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妙勇安汤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熏蒸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妙勇安汤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熏蒸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ABI、峰值血流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中药熏蒸 四妙勇安汤 外治法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超 刘梦伟 +3 位作者 鲍新颖 王烁 吴进 张忠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是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预后极差。目前我国DLASO患病率呈现上涨趋势。现代医学以治疗基础病、对症治疗为主要方向,尚无特效的针对性...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是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预后极差。目前我国DLASO患病率呈现上涨趋势。现代医学以治疗基础病、对症治疗为主要方向,尚无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传统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主。随着中药药物化学分析、药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整体调节及多靶向的治疗机制展现出了独有特色和优势。因此中药预防及治疗DLASO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DLASO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痹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西医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锦莉 牛浩 +1 位作者 白桃 李胜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 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以期为患者良好康复运动行为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8例LEASO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文本数据进行汇总、编码、提炼、求... 目的 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以期为患者良好康复运动行为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8例LEASO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文本数据进行汇总、编码、提炼、求证。结果 影响LEASO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的4个主题:康复运动相关知识的认知模糊、不良康复运动行为风险的感知、康复运动行为线索刺激和康复运动管理的自我效能。结论 护理人员可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其对康复运动益处、疾病严重性的感知,改善疾病管理的不良康复行为,激发患者康复运动行为线索和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促进患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疾病的恢复与管理,提高患者康复运动的行为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康复运动 行为动机 研究
下载PDF
鹿茸多肽通过SDF-1α/CXCR4轴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爱国 王雁彬 +3 位作者 李廷荃 李子娟 王继尧 曹佳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23-1428,共6页
目的:探索鹿茸多肽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趋化因子受体(CXCR4)轴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促进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并离断大鼠股动脉及分支造成肢体缺血、给... 目的:探索鹿茸多肽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趋化因子受体(CXCR4)轴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促进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并离断大鼠股动脉及分支造成肢体缺血、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作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将10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鹿茸多肽低剂量组、鹿茸多中剂量肽组、鹿茸多肽高剂量组、抑制剂LY294002组、鹿茸多肽低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鹿茸多肽中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鹿茸多肽高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将空白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胃等容量蒸馏水。鹿茸多肽低、中、高剂量组+抑制剂LY294002组先行腹腔注射再灌胃,于造模完第1天开始给药,每日1次,28 d后处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后外周血、骨髓中造血干细胞(CD 34+细胞)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给药后患侧腓肠肌SDF-1α、PI3K的阳性细胞数比例。结果:造血干细胞(CD 34+细胞)比例模型组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其中鹿茸多肽低剂量组较鹿茸多肽低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阳性细胞比例升高,鹿茸多肽中剂量组较鹿茸多肽中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阳性细胞比例升高,鹿茸多肽高剂量组较鹿茸多肽高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给药组SDF-1α、PI3K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及抑制组(P<0.05),鹿茸多肽中剂量组高于鹿茸多肽低剂量组(P<0.05),鹿茸多肽高剂量组高于鹿茸多肽高剂量组+LY294002组(P<0.05)。结论:鹿茸多肽通过SDF-1α/CXCR4轴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了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及分化、PAD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鹿茸多肽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王煜杰 李志娟 +2 位作者 李旭东 石波 杨淼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1-1165,1206,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行DES治疗的53例PAD-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3、6、12个月靶病变通畅情况、再次...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行DES治疗的53例PAD-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3、6、12个月靶病变通畅情况、再次血运重建情况以及有无不良事件,分析不同外周动脉钙化评分系统(PACSS分级)患者靶血管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3、6、12个月,靶病变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57%(48/53)、86.79%(46/53)、81.13%(43/53),不同PACSS分级患者随访期间靶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分别为96.23%(51/53)、88.68%(47/53)、84.91%(45/53),不同PACSS分级患者随访期间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溃疡愈合率为82.50%(33/40),平均溃疡愈合时间(4.22±0.18)个月。不同PACSS分级患者靶血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治疗下肢PAD合并CKD患者安全、有效,且通畅性随着PACSS分级的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肾功能不全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钙化
下载PDF
针灸辅助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张宁 张丹丹 +1 位作者 蒋睿果 王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的62例糖尿病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接受了针灸辅助治...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的62例糖尿病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接受了针灸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针灸组(n=30)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接受了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管理,针灸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管理基础上于术后次日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腔内介入检查和主要治疗指标,出院时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前和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结果[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病变程度和介入治疗措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疗效评定结果显示,针灸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30/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复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对比剂肾病、过敏、迷走神经反射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血管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均较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和血管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LEAO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血管腔内介入手术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运动疗法的证据总结
17
作者 陆爽爽 张颜 +1 位作者 黄雨涵 曹艳佩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4期2484-2491,共8页
目的:检索并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运动疗法的相关证据,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进行运动锻炼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the Cochrane Library、... 目的:检索并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运动疗法的相关证据,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进行运动锻炼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the 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SIGN)、美国国立指南库(NGC)、医脉通、美国血管外科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协会、PubMed、CINANL、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运动疗法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时限从2017年10月—2023年10月。经过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实践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18篇系统评价,最终从运动的适用对象、运动的评估/培训、运动地点、运动流程、运动类型/方式、运动时间/频次/周期、运动强度、运动时的质量控制、运动的效果评价、运动时的注意事项10个方面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运动疗法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运动疗法的最佳证据,为制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间歇性跛行病人的运动方案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间歇跛行 运动疗法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康震 王宁 +1 位作者 王芳 姚华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观察组患者每晚口服氟伐他汀钠胶囊4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血液黏度、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厚度及TC、TG、Hb A1c、LDL-C、HDL-C达标情况、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狭窄及闭塞患者例数,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血液黏度、TC、TG、Hb A1c、LDL-C、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患者占比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 A1c达标率、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占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性LEAOD,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黏度、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栓疾病的发生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阿司匹林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脂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洁 杨克 +3 位作者 陈敬贤 吕玲玲 卞晓岚 郑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观察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8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 目的·观察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8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贝前列素钠片,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徐黄合剂,2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2组患者的下肢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每2周对2组患者测定1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经治疗后,通过测定间歇性跛行距离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胫前动脉IMT、胫后动脉IMT、足背动脉IMT、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TC、LDLCh、HDL-Ch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P=0.014)。结论·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LEAOD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黄合剂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