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8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神经病变过程中非编码RNA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刘涛 何志军 +5 位作者 李金鹏 宋渊 姚兴璋 陈文 李岩 白璧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4-1129,共6页
背景:持续性高血糖症被确认为促进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不可逆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凋亡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这些协同和单独作用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以及造成进行性神经病变。非编码RNAs可能为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发病... 背景:持续性高血糖症被确认为促进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不可逆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凋亡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这些协同和单独作用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以及造成进行性神经病变。非编码RNAs可能为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策略。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非编码RNAs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为非编码RNA在糖尿病神经病变预防和诊疗中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所发表的文献,中文关键词“非编码RNA;lncRNA;miRN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达谱”;英文关键词“Noncoding RNA;lncRNA;miRNA;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Expression profile”,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选取6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非编码RNA在调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研究最广泛的调节性非编码RNA物种中,有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环状RNAs(circRNAs)和微小RNAs(miRNAs)。(2)通过非编码RNA的调节作用,引起相关细胞通路、炎症基因及下游相关细胞因子的激活或抑制,将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炎症水平,从而改变靶基因表达来参与糖尿病神经痛的进程。(3)尽管已发现多种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s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疾病,但许多非编码RNAs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相同的非编码RNAs可能在不同的模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它们在疾病病因学和病理学中的作用模式,以阐明它们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然而,尚未建立评估非编码RNA活性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特定非编码RNA在调节中起主导作用。(4)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及其靶基因能够调节进行性神经病变,有望成为临床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新靶点和预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其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s lncRNA miRNA 糖尿病神经病变 表达谱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现状
2
作者 宋双益 周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23-0126,共4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高度相关。衰弱也会显著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生活质量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本文从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衰弱的流行病学、相互作...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高度相关。衰弱也会显著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生活质量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本文从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衰弱的流行病学、相互作用机制、干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加深对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衰弱相关性的认识,以期为国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衰弱 发病机制 干预 综述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子失调机制及复方芪鹰颗粒对其的影响
3
作者 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 阿克拜尔·乌普 +2 位作者 丁琦 刘涛 胡晓灵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识别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子失调机制及复方芪鹰颗粒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相关的GSE42568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表达分析和富集分析,鉴定共表达模块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物作用。利用qRT-... 目的识别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子失调机制及复方芪鹰颗粒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相关的GSE42568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表达分析和富集分析,鉴定共表达模块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物作用。利用qRT-PCR反应检测核心基因的表达。通过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和大鼠模型判断复方芪鹰颗粒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糖尿病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之间有196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并聚类为6个共表达模块。富集结果显示重要模块基因显著参与神经调节及氧化应激相关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与对照组比较,核心基因APOA1和MCTP1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显著上调,而FABP4、SCD、ADIPOQ和PLIN1则显著下调。动物实验表明复方芪鹰颗粒对大鼠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治疗作用,且与氧化应激相关。此外,复方芪鹰颗粒不仅可以缓解DN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还对核心失调基因的表达有影响。结论复方芪鹰颗粒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复方芪鹰颗粒 氧化应激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维生素D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影响糖尿病神经病变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佳 杨虹 +3 位作者 李玲玲 张洋洋 杨莹 吕海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维生素D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稳态及骨代谢,但近年来也被证实可参与线粒体代谢及细胞自噬,进一步影响骨骼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本文主要探讨维生素D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自噬影响糖尿病神经病变,为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神经病变 线粒体 自噬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炎性反应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蒋烨 余卓颖 李民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在DN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糖尿病慢性低度炎性状态下,神经元及其周围细胞中的炎性信号通路被激活,与释放出的炎性因子相互作用,促进DN的发生。深入...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在DN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糖尿病慢性低度炎性状态下,神经元及其周围细胞中的炎性信号通路被激活,与释放出的炎性因子相互作用,促进DN的发生。深入阐明DN的炎性反应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痛性及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余卓颖 杨静 +1 位作者 蒋烨 李民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6期985-989,共5页
13%~3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痛性神经病变,而痛性及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P)在糖尿病患者中差异性临床表现的原因尚不清楚。性别、糖尿病类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对痛性DNP有一定预测作用,临床上需关注小纤... 13%~3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痛性神经病变,而痛性及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P)在糖尿病患者中差异性临床表现的原因尚不清楚。性别、糖尿病类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对痛性DNP有一定预测作用,临床上需关注小纤维病变引起的疼痛和感觉异常;现有的诊断方法鉴别作用有限,痛性DNP诊断明确后需积极用药治疗。后续需进一步研究痛性DNP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痛性 非痛性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耳穴埋籽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荣旺 王东济 +1 位作者 田卫 朱莎莎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1期12-15,共4页
目的评估普瑞巴林联合耳穴埋籽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72例PDPN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 目的评估普瑞巴林联合耳穴埋籽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72例PDPN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对照组加普瑞巴林,治疗组加普瑞巴林联合耳穴埋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神经病变程度评分、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3.33%vs 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神经病变程度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DN患者,普瑞巴林联合耳穴埋籽,可明显缓解神经疼痛不适,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耳穴埋籽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苗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究神经妥乐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5~2021-05本院收治的60例P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神经妥乐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与对照组(α-硫辛酸治疗)两组,每... 目的:探究神经妥乐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5~2021-05本院收治的60例P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神经妥乐平联合α-硫辛酸治疗)与对照组(α-硫辛酸治疗)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NO、脂联素、BDNF、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O、脂联素、BDNF、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α-硫辛酸应用于PDN治疗,在改善患者血清指标、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Α-硫辛酸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BDNF
下载PDF
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与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董玖钰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究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与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330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5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常规+消渴丸治疗... 目的:探究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与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330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5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常规+消渴丸治疗,比对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FBG、2hPG、HbA1c、FIB水平比对照组低,MNS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消渴丸能提高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降低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利于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 消渴丸 血糖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细胞焦亡及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亚娟 吴小芬 +1 位作者 魏红红 罗晓红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4-108,共5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通过激活炎症小体和消皮素D蛋白,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18的释放,导致细胞肿胀和破裂。细胞焦亡也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调控靶点及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作用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通过激活炎症小体和消皮素D蛋白,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18的释放,导致细胞肿胀和破裂。细胞焦亡也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调控靶点及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作用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的氧化应激、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离子通道、细胞自噬,从而在糖尿病性脑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合并脊髓病变等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 神经炎症 高血糖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孔凡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8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济宁市兖州区铁路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济宁市兖州区铁路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且TS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DPN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疼痛程度、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疗效
下载PDF
黄连素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及其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长山 王秀军 +1 位作者 柳林 逄力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50-95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黄连素对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AR)活性抑制作用及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N)多项指标的影响,以探讨黄连素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应用防治DN的临床意义。方法: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测定红细胞AR,血糖、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 目的:观察中药黄连素对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AR)活性抑制作用及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N)多项指标的影响,以探讨黄连素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应用防治DN的临床意义。方法: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测定红细胞AR,血糖、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并测定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膀胱残余尿量。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出现的副作用,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重复检测开始的项目。结果:上述指标治疗前二组相似,治疗后治疗组AR活性受到抑制,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亦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黄连素可明显抑制AR活性,改善DN的各项指标,有助于DN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醛糖还原酶 黄连素 DN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蓝雪 汪四虎 +3 位作者 黄大祥 黄利娟 何江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8-662,共5页
背景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 背景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密歇根筛查量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春风 谢云 +3 位作者 Priyadarshini Yonzon 尹爱莉 徐津咏 崔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267例分别进行MNSI筛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依MNSI体检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0~2.4分)112例、B组(2.5—4.4分)88例及c组(I〉4.5... 目的探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267例分别进行MNSI筛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依MNSI体检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0~2.4分)112例、B组(2.5—4.4分)88例及c组(I〉4.5分)67例,比较各组间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情况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差异。对MNSI问卷中可能影响DPN的问题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将MNSI问卷评分和体检评分与上述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A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低于B、C组,C组患者无波形比例(16.42%)高于其余2组(P〈0.05)。(2)A组患者的胫后神经运动神经波幅以及双下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B、c组,其DPN确诊率(50.89%)低于B、C组(P〈0.05)。(3)MNSI问卷中问题1、2、11及14是DPN的影响因素。(4)MNsI问卷评分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胫后神经运动神经波幅、双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MNSI体检评分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人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胫后神经运动神经波幅、双下肢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以MNSI问卷评分4分,体检评分2分为截点,能较好诊断出神经电生理异常,且DPN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电生理学 人体质量指数 神经传导 诊断 鉴别 密歇根神经病筛查量表(MNSI)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人末梢感觉定量检查方法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汤正义 张炜 +8 位作者 张莲珍 陈宇红 王卫庆 刘建民 洪洁 毛羽丰 赵咏桔 罗邦尧 宁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91-394,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病人末梢感觉定量检测方法 (QST)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感觉定量检查仪 ,检测 12 0名正常人与 92例DM病人四肢末梢的冷、热感觉 ,冷、热痛觉和振动觉等 5项。 结果 检测结果 ,临床常规...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病人末梢感觉定量检测方法 (QST)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感觉定量检查仪 ,检测 12 0名正常人与 92例DM病人四肢末梢的冷、热感觉 ,冷、热痛觉和振动觉等 5项。 结果 检测结果 ,临床常规检查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DPN )病人的检测数值 10 0 %异常 ,常规检查无神经病变的 ,与同时采用四肢末梢 5项检测的数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92 2 ,P =0 .63 1) ;DM病人QST检测结果与正常人数值比较 ,温度觉与振动觉明显减退 ;QST检查发现的DM末梢感觉异常人数比临床常规检查发现的明显增多 (χ2 =10 .985,P =0 0 0 1) ,这两种检查的异常人数又都与DM病程相关。 结论 DM病人QST可选择足部作常规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末梢感觉 定量检查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杜文和 李芝应 +1 位作者 林平 张忠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血糖 代谢因素 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因素 氧化应激 C肽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对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汤正义 张炜 +5 位作者 盛宏光 张连珍 张毅 毛羽丰 丁慧英 宁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以安慰剂为对照,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静脉注射神经妥乐平或氯化钠注射液3mL,qd, 2wk,再口服神经妥乐平片剂或安慰剂(淀粉压片) ... 目的:以安慰剂为对照,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静脉注射神经妥乐平或氯化钠注射液3mL,qd, 2wk,再口服神经妥乐平片剂或安慰剂(淀粉压片) 2片,bid, 10wk。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自发性神经痛、麻木、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四肢末梢感觉定量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2wk,治疗组自发性神经痛有明显改善,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分下降(3. 9±s1. 3)分,P<0. 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疗程结束,治疗组自发性神经痛进一步减轻,VAS评分下降(5. 4±1. 4)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 2. 5±1. 4 )分,有73 % (11 /15 )的病人疼痛得到控制。67 %(10 /15)的病人麻木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1。四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不明显,冷、热、振动觉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延缓降低。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对2型糖尿病神经损害的自发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对冷、热、振动感觉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药物疗法 单盲法 随机对照试验 神经妥乐平
下载PDF
AGE-RAGE系统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鲍伟杰 张文健 +3 位作者 许世清 郭彬 娄晋宁 门秀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的形成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AGE的形成、AGE与糖基化终末产...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的形成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AGE的形成、AGE与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针对AGE-RAGE系统的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常辉 陈远 +1 位作者 王玉君 严钟德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测定了 15 6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SNCV、MNCV) ,同时测定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尿白蛋白...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测定了 15 6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SNCV、MNCV) ,同时测定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及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 (NCV)总异常率为 5 8 3% ,SNCV与MNCV异常率分别为 6 2 9%和 5 6 5 % (P<0 .0 1) ,上肢与下肢NCV异常率分别为 5 7 5 %和 6 2 7% (P <0 .0 5 ) ;并发现随病程延长 ,NCV异常率逐渐增加 ,NCV与HbA1c、餐后血糖 (PBG)、UAER呈显著负相关 ,与空腹血糖 (FBG)无明显相关 ;伴NCV异常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低切变率明显高于NCV正常组。结论 DPN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及早防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影响因素 发病机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氨基胍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常在 陆茵 +1 位作者 李璘 赵万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观察氨基胍对遗传突变型糖尿病小鼠 (db/d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否有改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澳洲AD公司powerlab/8s多用生理记录仪测定db/db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6mon龄db/db小鼠用氨基胍治疗五个... 目的 观察氨基胍对遗传突变型糖尿病小鼠 (db/d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否有改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澳洲AD公司powerlab/8s多用生理记录仪测定db/db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6mon龄db/db小鼠用氨基胍治疗五个月后相对于同年龄模型对照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 (P<0 05 )。同时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 氨基胍可能通过降低体内AGEs的含量来防止db/db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AGES 氨基胍 DB/DB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