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糖网明目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芳 王誉程 +5 位作者 ODURO Patrick Kwabena 仝婉昱 冷玲 黎瑞巧 王启隆 刘二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糖网明目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潜在分子机制,为糖网明目颗粒防治DR新药研发提供方向。[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检索糖网明目颗粒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PharmMapper...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糖网明目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潜在分子机制,为糖网明目颗粒防治DR新药研发提供方向。[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检索糖网明目颗粒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PharmMapper服务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建立活性成分靶点数据库和DR靶基因数据库,进行靶点匹配获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随后构建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图。用R-4.1.1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用Pymol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将结果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本文筛选得到糖网明目颗粒-DR共同靶点62个;GO富集分析确定了226个项目,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63条信号通路,主要有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糖网明目颗粒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素、表儿茶素及花生四烯酸等能与靶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纤维连接蛋白1(FN1)等形成较为稳定的分子结合。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母瘤细胞Y79中,糖网明目颗粒能够抑制EGF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4的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糖网明目颗粒治疗DR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糖网明目颗粒治疗DR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发挥药效的特点,为后续深入研发提供指导与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 尿病视膜病变 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疾病-靶点
下载PDF
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蒿长英 陈明霞 +6 位作者 郭平 马文斌 吕海波 杜佩佩 甄林娜 刘晔 连增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Co Cl2和高浓度葡萄糖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复制缺氧和高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半定量RT-PCR检测炎症... 目的观察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Co Cl2和高浓度葡萄糖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复制缺氧和高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半定量RT-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ELISA检测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缺氧和高糖均能促进EA.hy926细胞增殖,显著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药物干预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TNF-α、IL-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缺氧/高糖状态下内皮细胞TNF-α、IL-1α等炎症相关因子的m RNA和蛋白表达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 尿病视膜病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糖网明目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蒿长英 陈明霞 +3 位作者 郭平 刘国瑞 刘晔 连增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糖网明目颗粒新工艺提取物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进传统水煎煮中药制备工艺,优选提取制备新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种工艺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建立体内外药效学评价模型,评价药物作用效... 目的探讨糖网明目颗粒新工艺提取物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进传统水煎煮中药制备工艺,优选提取制备新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种工艺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建立体内外药效学评价模型,评价药物作用效果。体外实验采用MTT法观察2种工艺不同浓度的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 926增殖作用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视网膜铺片及ELISA观察2种工艺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STZ造模制备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与传统工艺比较,糖网明目颗粒新工艺提取物所含有效成分明显提高;糖网明目颗粒新工艺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理学状态,降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结论新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取和富集糖网明目颗粒中有效成分;新工艺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理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及炎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 尿病视膜病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黏附分子 炎性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蒿长英 陈明霞 +3 位作者 马文斌 郭平 刘晔 连增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缺氧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OCl2干预细胞复制缺氧模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分为空白组、缺氧模型组、全方组、部位1组(苷类和黄酮类)、部位2组(有... 目的探讨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缺氧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OCl2干预细胞复制缺氧模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分为空白组、缺氧模型组、全方组、部位1组(苷类和黄酮类)、部位2组(有机酸和多糖类)和部位3组(生物碱类)。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缺氧诱导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导致EA.hy926细胞VEGF、VEGFR-1、VEGFR-2、ICAM-1、IL-1α基因表达上调(P<0.05),VEGFR-1/VEGFR-2比值降低。糖网明目颗粒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干预细胞后,VEGF、VEGFR-1、VEGFR-2、ICAM-1、IL-1α基因表达降低(P<0.05),VEGFR-1/VEGFR-2比值升高。结论糖网明目颗粒中苷类和黄酮类、生物碱类及有机酸和多糖类调控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强度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 尿病视膜病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Α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CAM-1 IL-1Α
下载PDF
糖网明目颗粒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蒿长英 陈明霞 +6 位作者 郭平 马文斌 吕海波 杜佩佩 甄林娜 刘晔 连增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410,共7页
目的观察糖网明目颗粒(TWK)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o Cl250μmol·L-1和葡萄糖40 mmol·L-1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复制缺氧和高糖模型;分别给予TWK 1.0和2.5 g·L-1干预24 h,... 目的观察糖网明目颗粒(TWK)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o Cl250μmol·L-1和葡萄糖40 mmol·L-1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复制缺氧和高糖模型;分别给予TWK 1.0和2.5 g·L-1干预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半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结果缺氧和高糖均能使EA.hy926细胞存活率升高,显著上调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P<0.05)。TWK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药效有增强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WK 2.5 g·L-1使缺氧细胞存活率由(109.9±6.9)%降至(69.6±2.2)%(P<0.05);HIF-1α,VEGFR-2和ICAM-1基因表达分别由0.292±0.017,0.210±0.013和0.724±0.027降低至0.204±0.014,0.061±0.010和0.476±0.018(P<0.05);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分别由56.2±4.9,1756±145和(339±33)ng·L-1降低至38.4±1.5,1057±118和(226±15)ng·L-1(P<0.05)。TWK 2.5 g·L-1使高糖细胞存活率由(111.4±7.3)%下降至(70.5±2.9)%(n=5,P<0.05);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表达分别由0.397±0.021,0.289±0.034和0.755±0.031降低至0.247±0.015,0.079±0.005和0.531±0.025(P<0.05);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分别由56±4,1824±179和(339±31)ng·L-1降低至37±1,1170±110和(260±19)ng·L-1(P<0.05)。TWK 1.0 g·L-1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结论 TWK可能是通过调控内皮细胞HIF-1α,VEGFR-2和ICAM-1等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从而发挥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 尿病视膜病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α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蒿长英 陈明霞 +4 位作者 马文斌 郭平 吕海波 刘晔 连增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分为空白组、高糖组、全方组、部位1(苷类和黄酮类... 目的探讨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分为空白组、高糖组、全方组、部位1(苷类和黄酮类)组、部位2(有机酸类和多糖类)组和部位3(生物碱类)组。以D-葡萄糖干预细胞复制高糖模型,半定量RT-PCR检测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高糖诱导细胞中VEGF和IL-1α的基因表达;ELISA检测糖网明目颗粒不同提取部位对高糖诱导的细胞中VEGF和IL-1α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导致EA.hy926细胞VEGF和IL-1α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糖网明目颗粒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干预细胞后,VEGF和IL-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变化幅度依次为:部位1>部位3>部位2。结论糖网明目颗粒中苷类和黄酮类、生物碱类及有机酸类和多糖类调控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IL-1α表达的作用强度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 尿病视膜病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Α
下载PDF
糖网明目颗粒喷雾制粒工艺参数优选及其颗粒性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桂杰 陈明霞 +3 位作者 宋晓莉 刘晔 康东周 连增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优选糖网明目颗粒喷雾制粒最佳工艺,以提高成品率及成品质量。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浸膏相对密度、辅料种类、浸膏与辅料比例、进风温度-物料温度、喷雾速率、雾化压力进行优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3批样品验证,... 目的优选糖网明目颗粒喷雾制粒最佳工艺,以提高成品率及成品质量。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浸膏相对密度、辅料种类、浸膏与辅料比例、进风温度-物料温度、喷雾速率、雾化压力进行优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3批样品验证,对颗粒流动性、吸湿性等制剂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结果糖网明目颗粒的最佳喷雾制粒工艺为:浸膏相对密度(60℃测定)1.15~1.20,优选辅料为糊精,干浸膏与辅料比例为58∶42,进风温度-物料温度为90-75℃,雾化压力0.12 m Pa,喷雾速率10 Hz。结论本试验优选的工艺制得颗粒成型率高、流动性和吸湿性良好,可用于糖网明目颗粒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 喷雾制粒 制粒工艺
下载PDF
糖网明目颗粒对大鼠长期毒性研究
8
作者 彭辉 赵增明 +10 位作者 贾栗 束玉磊 何俊 张廷芬 李利忠 何秀姝 刘晔 连增林 赵君 王以美 彭双清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8-983,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连续灌胃给予糖网明目颗粒26周的毒性反应、程度及可逆性。方法连续灌胃给予SD大鼠糖网明目颗粒26周(以8.4、4.2和2.1 g/kg的高、中、低3个剂量给药3周,后调整为14.0、8.4和4.2 g/kg的高、中、低剂量给药23周),另设溶剂对照... 目的观察大鼠连续灌胃给予糖网明目颗粒26周的毒性反应、程度及可逆性。方法连续灌胃给予SD大鼠糖网明目颗粒26周(以8.4、4.2和2.1 g/kg的高、中、低3个剂量给药3周,后调整为14.0、8.4和4.2 g/kg的高、中、低剂量给药23周),另设溶剂对照组(蒸馏水),每组40只;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征、饮食情况及尿、粪便,每周称体质量1次并计算摄食量;给药中期(13周)、给药结束(26周)及恢复期(4周)后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血凝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给药期间高、中、低剂量组雄性动物体质量出现小幅降低,高、中剂量组摄食量出现降低(P<0.05);高剂量MCHC、ALT、TBIL和Na+出现降低(P<0.05),TP、ALB和D-BIL增高(P<0.05);中剂量雄性动物胸腺质量与脏器系数降低(P<0.05),高剂量雄性动物肝脏、肾脏脏器系数等升高(P<0.05);病理镜检发现,各组动物肝脏、肾脏等脏器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灶,雄性动物前列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以上的个别指标虽有统计学差异,但未见明显的剂量-毒性关系,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见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病理变化。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糖网明目颗粒对SD大鼠的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4.0 g/kg体质量(相当于临床成人拟用剂量的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网明目颗粒 毒性 NOAEL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