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付祎姊 于海侠 张若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1-0155,共5页
探讨达格列净(钠-葡萄糖通向转运蛋白2抑制剂,简称SGLT2i)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在107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患有高血压及糖耐量减低。根... 探讨达格列净(钠-葡萄糖通向转运蛋白2抑制剂,简称SGLT2i)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在107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患有高血压及糖耐量减低。根据是否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符合指南要求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10mg日一次治疗。首次入院时均完善患者年龄、疾病史、心脏超声(LVEF)、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体重指数(BMI)、血生化指标(TC、TG、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信息,并于6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随访指标变化。结果 经过随访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组的收缩压(SBP)及BMI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其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随访6个月内发生的终点事件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对患者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比结果表明,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体重及其他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高血压病 达格列净
下载PDF
糖异平对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王玉玲 倪琳琳 赵良倩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7期30-34,共5页
目的 观察糖异平对糖耐量减低(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以及实验组(n=30)。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实验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培养IGT合并NAFLD模型的大鼠,8... 目的 观察糖异平对糖耐量减低(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以及实验组(n=30)。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实验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培养IGT合并NAFLD模型的大鼠,8周后选取20只实验组模成功大鼠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成模型组(n=10)及治疗组(n=10)。对照组及模型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中药糖异平灌胃。药物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取出大鼠肝脏称重后再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的肝脏组织病理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糖异平治疗组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血糖、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糖异平可能通过下调大鼠炎症因子IL-6、TNF-α以及IL-1β的表达,来改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IGT合并NAFLD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平 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医辨体调护联合耳穴压丸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3
作者 廖娇 杨敏奕 +2 位作者 陈见纺 刘曼曼 严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9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体调护联合耳穴压丸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88例,随机分组为常规护理组、中医辨体调护联合耳穴压丸组,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中医辨体调护联合耳穴压丸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88例,随机分组为常规护理组、中医辨体调护联合耳穴压丸组,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WC、BMI、HbA1c、FPG、FINS、2 h PBG、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WC、HbA1c、FPG、FINS、2 h PBG、HOMA-IR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体调护联合耳穴压丸可明显降低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瘅 肥胖型糖耐量减低 中医辨体调护 耳穴压丸
下载PDF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耐量减低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纪贝贝 董青青 王晓鹏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5期165-16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08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08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干预前后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标、血尿酸及血清瘦素水平,入组、孕32、36、40周及产后体重变化,比较两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 hPG、HbA_(1)c、TC、TG、血尿酸及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孕32、36、40周及产后,观察组体重均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妊娠期糖耐量减低初产妇中,有效改善血糖及血脂指标,调节血尿酸及血清瘦素水平,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 健康教育 初产妇 妊娠期 糖耐量减低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干预偏颇体质糖耐量减低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钟向阳 李玮儒 谢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干预偏颇体质糖耐量减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1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偏颇体质糖耐量减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维持原有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按照中医...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干预偏颇体质糖耐量减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1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偏颇体质糖耐量减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维持原有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按照中医四诊仪体质报告予以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完成6个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糖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均连续完成6个月治疗,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体型肥胖、四肢倦怠、食后饱满、头身困重及纳呆呕恶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干预偏颇体质糖耐量减低患者,能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中医症候积分、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耳穴贴压 偏颇体质糖耐量减低 中医症候积分 水平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单红英 董春艳 +2 位作者 秋冬梅 裴文杰 刘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62-2364,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已增加。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痛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血尿酸 原发性高血压 糖耐量减低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
下载PDF
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减低人群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雷 张连生 +2 位作者 梅勇 章月潇 刘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评价阿卡波糖对我国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2012年公开发表使用阿卡波糖治疗IGT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 目的评价阿卡波糖对我国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2012年公开发表使用阿卡波糖治疗IGT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各研究之间进行异质性检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RR值和95%可信区间(CI),并用漏斗图查看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503篇有关阿卡波糖治疗IGT的文献,其中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含2 461例试验对象,其中治疗组1 243例,对照组1 2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RR=0.37,95%CI(0.29,0.48),阿卡波糖组治疗IGT转归为糖尿病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图显示图形基本对称。结论阿卡波糖对IGT人群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减少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 糖耐量减低 尿病 2型 META分析
下载PDF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者血浆载脂蛋白A5、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阳琰 邓华聪 +3 位作者 龙健 苏艳新 李永玲 靡公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减低(IGT)者的血浆载脂蛋白A5(apoA5)、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初步探讨IFG与IGT发病机制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3例空腹血糖受损者(IFG组)、24例糖耐量减低者(IGT...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减低(IGT)者的血浆载脂蛋白A5(apoA5)、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初步探讨IFG与IGT发病机制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3例空腹血糖受损者(IFG组)、24例糖耐量减低者(IGT组)及30例正常糖耐量者(NGT组),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010min胰岛素水平,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0-10(AIR0-10),并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apoA5水平,比色法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FA)及糖负荷后120min FFA(2hFFA)水平,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B),探讨apoA5与AIR0-10、TG、HOMA-B、HOMA-IR、FF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FPG及2hPG的关系。结果 IFG组和IGT组apoA5、AIR0-10、HOMA-B显著低于NGT组(P〈0.05),而TG、FFA、2hFFA、HOMA-IR、FINS明显高于NGT组(P〈0.05);IFG组apoA5、AIR0-10、HOMA-B、FINS、2hPG显著低于IGT组(P〈0.05),TG、FFA2、hFFA、HOMA-IR、FPG明显高于IGT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oA5与AIR0-10、HOMA-B、HDL-C呈正相关,而与TG、FFA、2hFFA、LDL-C、FPG、2hPG、FINS、HOMA-IR、BMI、WHR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IR0-10、TG、FFA、HOMA-IR是apoA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FG人群的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较IGT人群更严重,其机制可能与IFG人群血浆中apoA5水平更低有关,提示apoA5可能是预防及延缓IFG进展为糖尿病的新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受损 糖耐量减低 载脂蛋白A5 甘油三酯 胰岛素抵抗 B细胞分泌功能
下载PDF
西格列汀预防糖耐量减低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益民 刘海燕 +1 位作者 王慧 由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78-3580,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西格列汀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行药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IGT患者共111例。年龄40~75岁,初访时随机分成饮食运动组、阿卡波糖组和西格列汀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分析3组患者... 目的:研究应用西格列汀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行药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IGT患者共111例。年龄40~75岁,初访时随机分成饮食运动组、阿卡波糖组和西格列汀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初访时3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后,饮食运动组空腹血糖(FBG)轻度升高,但餐后2h血糖(2hPBG)轻度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0.5%: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FBG及2hPBG均显著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5%和3.3%:药物干预组平均FBG与饮食运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比较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和低血糖事件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IGT干预治疗中,西格列汀可达到显著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2型 糖耐量减低 西格列汀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内中膜厚度定量及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者颈总动脉改变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丽芳 艾红 +2 位作者 王娟 石秀英 淡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QIMT、QAS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获取以下参数: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参数(β)、2h血糖值(2h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并分析NC组与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亚组DC低于NC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T和T2DM亚组β和IMT、2hPG、LDL与GHb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可反映动脉血管的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对诊断IGT及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2型 糖耐量减低 内-中膜厚度 弹性 颈总动脉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冬梅 林杰 +3 位作者 林书坡 洪虹 马小羽 康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51-23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相关性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4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糖耐量分为糖耐量正...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相关性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4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糖耐量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IGT组和糖尿病组。根据IMT将IGT组分为三个亚组:IMT正常亚组、内膜增厚亚组和斑块形成亚组。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血浆BN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脂等指标。结果 IGT组患者血浆BNP、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 h PG)、脉压、FINS、HOMA-IR、甘油三酯(TG)和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EDD显著低于NGT组(P<0.05)。内膜增厚亚组血浆BNP、2 h PG、FINS、HOMA-IR和TG显著高于IMT正常亚组(P<0.05),EDD显著低于IMT正常组(P<0.05);斑块形成亚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IMT(r=0.582)、HOMA-IR(r=0.477)和脉压(r=0.422)呈显著正相关,与EDD(r=-0.48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能成为预测高血压合并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原发性高血压 糖耐量减低 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伟 高明松 +2 位作者 李伟 周杨 谢海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糖耐量减低(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IGT合并NAFLD患者72例。对照组36例,予以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36例,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片及水飞蓟宾胶囊口...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糖耐量减低(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IGT合并NAFLD患者72例。对照组36例,予以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36例,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片及水飞蓟宾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进行肝脏CT检查,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脂肪变等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NF-α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脂肪变的程度与BMI、HOMA-IR、TG、TC、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水飞蓟宾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酶及炎症因子TNF-α水平,减少肝脏脂肪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水飞蓟宾胶囊 糖耐量减低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脂肪变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姜海兵 李岚 +5 位作者 李秀芬 马骏 毛拉提 徐风燕 葛振嵘 姜述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9-05至2011-05收治的ACS合并IGT的患者2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时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者为瑞舒伐他汀...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9-05至2011-05收治的ACS合并IGT的患者2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时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者为瑞舒伐他汀组(n=108),服用氟伐他汀40 mg/d者为氟伐他汀组(n=107),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新发糖尿病例数。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C、LDL-C(6、12、24个月)降低、HDL-C(12、24个月)、餐后2 h血糖(24个月)均升高;瑞舒伐他汀组治疗6、12、24个月时与氟伐他汀组同期比较,TC和LDL-C均降低,HDL-C(24个月)升高。治疗6、12、24个月时瑞舒伐他汀组血脂达标率与氟伐他汀组同期比较均高(35.3%vs 26.1%;36.4%vs 22.0%;43.1%vs 31.8%),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个月时瑞舒伐他汀组新发糖尿病分别为11、18例,而氟伐他汀组分别为12、17例。瑞舒伐他汀组12、24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新发糖尿病例数与氟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降低ACS合并IGT患者的血脂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的氟伐他汀,两药在常规剂量治疗时此类患者由糖耐量减低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氟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耐量减低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CRP、TNF-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谭安隽 李天荣 李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878-388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干部病房住院病人T2DM、IGT患者各9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干部病房住院病人T2DM、IGT患者各90例以及90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均正常的老年人(年龄≥60岁)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hs-CRP、TNF-α浓度、颈动脉IMT并观察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定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s-CRP、TNF-α水平、颈动脉IMT以及HOMA-IR在T2DM组、IGT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且T2DM组与IGT组比较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HOMAIR也有显著升高(P<0.01)。(2)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 mm)hs CRP、TNF-α的水平以及HOMA-IR均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P<0.01),且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97,P=0.004)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BG(OR=374.911,P=0.001)、TNF-α(OR=4.532,P=0.000)、hs-CRP(OR=1.748,P=0.002)和甘油三酯(TG)(OR=2.345,P=0.009)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独立保护因子(OR=0.094,P=0.014)。结论 (1)T2DM和IGT表现为一种慢性系统性的低度炎症,炎性因子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血清高水平的hs-CRP、TNF-α参与了T2DM和IGT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血清高水平的TNF-α和hs-CRP促进了IR的发生和发展。(4)血清高水平的FBG、TNF-α、hs-CRP和TG是发生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独立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尿病 糖耐量减低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运动对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一平 李建卫 刘丽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名中年IGT患者随机分为健步走组20例、健步走+抗阻力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两运动组进行24周运动处方的锻炼。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内皮素-1(ET-1... 目的:探讨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名中年IGT患者随机分为健步走组20例、健步走+抗阻力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两运动组进行24周运动处方的锻炼。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内皮素-1(ET-1)和C型利钠肽(CNP);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Dia-P)。结果:与实验前相比,24周锻炼后,健步走组和健步走+抗阻力运动组CNP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和△Dia-P提高。就实验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而言,健步走+抗阻力运动组的CNP、ET-1的变化值显著高于健步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健步走或健步走+抗阻力运动可改善中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健步走+抗阻力运动对CNP、ET-1影响的效果比单纯健步走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糖耐量减低 血管内皮功能 健步走 抗阻力运动
原文传递
伏格列波糖早期干预治疗对合并糖耐量减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尹绢 寇光 +3 位作者 邱元芝 彭乐 魏群 胡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用于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方案治疗,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观察组(n=30)和阿卡波糖对照组(n=30),治疗1年,...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用于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方案治疗,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观察组(n=30)和阿卡波糖对照组(n=30),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转归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FPG水平、2 h PG、HbA1c、HOMA-IR指数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胰HOMA-β改善优于对照组,血糖转归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能够降低血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改善HOMA-β,降低HOMA-IR,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格列波 糖耐量减低(IGT) 冠心病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伴糖耐量减低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菊英 余叶蓉 +1 位作者 喻红玲 张祥讯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1-533,共3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伴糖耐量减低(IGT)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伴IGT的MS患者用PIO30mg/d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率(GD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D)...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伴糖耐量减低(IGT)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伴IGT的MS患者用PIO30mg/d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率(GD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D),并监测血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Ins、HbA1c和FFA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EDVD明显改善、GDR增加(P均<0.01),ISI升高(P均<0.05)。血糖、Ins、HbA1c、FFA、MDA及hsC-RP水平降低(P均<0.01),GSH水平升高(P>0.05)。结论短期PIO治疗能使伴IGT的MS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缓解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以及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 糖耐量减低 代谢综合征 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糖耐量减低对老年男性人群非致死性卒中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福生 闫双通 +5 位作者 王良宸 王宁 卢艳慧 李剑 李春霖 田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对老年男性人群非致死性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出的老年男性IGT和正常糖耐量(NGT)人群,每年至少随访1次,随访至2017年3月,观察非致死...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对老年男性人群非致死性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出的老年男性IGT和正常糖耐量(NGT)人群,每年至少随访1次,随访至2017年3月,观察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病情况,比较两组人群非致死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差异。结果共纳入老年男性IGT 201例、NGT 259例,平均随访11.2年。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IGT组2型糖尿病(HR=2.18,95%CI1.54~3.08,P<0.001)、非致死性卒中(HR=2.54,95%CI1.38~4.68,P=0.003)的发病风险高于NGT组。在调整基线时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血压病史、血脂紊乱病史后,IGT组的2型糖尿病(HR=2.25,95%CI 1.58~3.20,P<0.001)、非致死性卒中(HR=2.42,95%CI 1.30~4.52,P=0.005)的发病风险仍明显高于NGT组。结论 IGT与老年男性人群非致死性卒中密切相关,是非致死性卒中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卒中 老年人 男性
下载PDF
消渴化瘀片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爱真 呼健 +1 位作者 刘哲峰 崔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93-994,共2页
目的 评价消渴化瘀片对糖耐量减低 (IGT)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16 8例已确诊的IGT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86例)与对照组 (82例 )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采用适当的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加以干预 ,治疗组加服消渴化瘀片 (2个月为 1... 目的 评价消渴化瘀片对糖耐量减低 (IGT)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16 8例已确诊的IGT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86例)与对照组 (82例 )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采用适当的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加以干预 ,治疗组加服消渴化瘀片 (2个月为 1个疗程 ) ,对照组不服药。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对比观察 ,分析两组干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干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1年后随访 ,综合评定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8% ,而对照组为 6 8 3%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消渴化瘀片 中约疗法
下载PDF
阿卡波糖干预老年心肌梗死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云鹏 陈学军 +2 位作者 田志明 马玲 肖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05例合并IGT的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干预组同时加予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05例合并IGT的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干预组同时加予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平均随访1.8年,观察两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干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1.8年后,干预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心血管病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新发的心绞痛、脑卒中、严重心力衰竭)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颈动脉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严重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可有效延缓老年AMI合并IGT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阿卡波糖在老年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 急性心肌梗死 糖耐量减低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