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王晓梅 金涛 +2 位作者 王霞 俞淑静 费大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n=86),并发亚临床AS为观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earson法测定血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采集基线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亚临床AS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对亚临床AS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24.01±4.87)mmol/L vs 3(0.74±5.01)mmol/L,t=7.909,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NF-α[(48.32±8.02)ng/L vs(33.21±9.00)ng/L,t=10.199,P=0.000)和IL-6[(41.22±9.43)ng/L vs(30.21±7.01)ng/L,t=7.49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呈负相关(r=-0.428,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TNF-α和IL-6呈正相关(r=0.574,0.57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OH)D(OR=0.520,95%CI:0.401~0.675)、血清TNF-α(OR=1.667,95%CI:1.131~2.457)和血清IL-6(OR=1.478,95%CI:1.213~1.802)等是亚临床AS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最佳截断值为28.32 mmol/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9.64%,特异度为70.93%,AUC为0.803(95%CI:0.749~0.855);血清TNF-α临界值为40.56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72.09%,AUC为0.761(95%CI:0.717~0.823);血清IL-6截断值为36.13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60.47%,AUC为0.627(95%CI:0.566~0.702);回归分析对应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1.40%,AUC为0.889(95%CI:0.830~0.915)。结论:血清25(OH)D与免疫相关因子单独和联合回归检测可有效预测亚临床AS的发生,上述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且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是亚临床AS发生的预测指标,临床宜根据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5-羟基维生素D 免疫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胰腺组织中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2
作者 吾热叶提·阿不都乃比 蒋升 艾比拜·玉素甫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71-1076,共6页
目的:观察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胰腺组织中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82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调节受损(IGR)模型组,普通饲... 目的:观察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胰腺组织中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82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调节受损(IGR)模型组,普通饲料饲养建立对照组,各组选6只检测血清样本中胰岛素、血糖、2小时后血糖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AMPK、p-mTOR、ULK1、LC3、Beclin-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BG、FINS、2 h后血糖、HOMA-IR均升高,大鼠胰腺组织p-AMPK、p-mTOR、ULK1、LC3、Beclin-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IGR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明显、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AMPK-mTOR信号通路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 尿病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在社区糖调节异常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陈美华 李懿雯 孙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65-668,共4页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人群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对社区糖调节异常人群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及改善、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与自我行为管理提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糖调节异常人群86例,...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人群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对社区糖调节异常人群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及改善、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与自我行为管理提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糖调节异常人群86例,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1年以后,比较两组患者FBG、HbA1c、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情况。结果 两组成员在干预6个月后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FBG、HbA1c、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评价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联合传统教育可以提高糖调节异常人群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从而降低FBG、HbA1c、BMI,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该模式值得在糖调节异常人群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体验工具 教育模式 糖调节异常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对心率减速力、连续心率减速力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邓锂峰 邓少雄 +2 位作者 陈群霞 肖默 刘福志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9-42,5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对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116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65例(IGT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对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116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65例(IGT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51例(IFG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慢性心力衰竭且血糖正常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DC及DRs检测结果、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IGT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及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DC及DRs指标显著降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增加,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IGT或合并IFG时患者的心迷走神经功能损害比血糖正常组更明显。慢性心力衰竭合并IGT患者的心功能受损最严重,DC及DRs指标降低更显著,且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糖调节受损 心率减速力 连续心率减速力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体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蕊 张莹 闫文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瘦素(Lep)、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体积(PV)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BPH患者作为BPH组,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n=72例)...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瘦素(Lep)、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体积(PV)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BPH患者作为BPH组,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n=72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n=30例)、糖尿病减低组(IGT,n=48例)。同期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人体参数(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瘦素、血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彩超测定PV,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糖调节受损并BPH患者血清Lep、胰岛素抵抗与PV的相关性。结果BPH组BMI、腰臀比高于健康组(P<0.05);BPH组内,NGT组、IFG组、IGT组BMI、腰臀比对比(P<0.05)。BPH组Lep、FINS、FPG、HOMA-IR、PSA、TG、TC、LDL-C高于健康组,HDL-C低于健康组(P<0.05);BPH组内,NGT组、IFG组、IGT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对比(P<0.05)。BPH组PV高于健康组(P<0.05);BPH组内,NGT组、IFG组、IGT组PV对比(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PV与Lep、HOMA-IR、PSA、TG呈正相关(r=0.653、0.685、0.423、0.595,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632,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并BPH组患者血清Lep、胰岛素抵抗与PV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可加强监测辅助疾病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良性前列腺增生 瘦素 胰岛素抵抗 前列腺体积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晶 邹丽 +2 位作者 付春艳 陶萍 刘莉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855-861,共7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性分析,联合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对糖调节受损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早期发现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资料。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性分析,联合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对糖调节受损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早期发现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资料。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受试者资料作为研究组,所有受试者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均不低于6分。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患者6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66例,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将其分为三组,即空腹血糖受损+周围神经病变-A组,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变-B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C组。同时选取同期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感觉神经传导检测中可见,研究组正中神经SCV、SNAP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正中神经SCV、SNAP波幅较A组、B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研究组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SNAP波幅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SCV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A组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S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正中、腓浅、腓肠神SNAP波幅及SCV均显著低于A组,经统计下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及对照组尺神经SNAP及SCV波幅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检测中可见;C组正中神经、胫神经以及腓总神经MCV、CMAP波幅相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DML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延长(P<0.05);B组与对照组相比可见,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CMAP波幅显著降低,DML可见延长,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CV显著降低(P<0.05);A组正中神经MCV、胫神经CMAP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CMAP波幅、胫神经MCV、DML延长相比A组,明显减慢(P<0.05);B组费用神经CMAP波幅与A组相比较显著降低,DML有延长(P<0.05)。A组、B组、C组中尺神经、胫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中尺神经、胫神经F波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尺神经F波出现率、胫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有所延长,均明显下降;A组胫神经与B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尺神经、胫神经及F波出现率与C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其脂代谢的异常和血脂异常与DPN的患者相似,均已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为主。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不明显,故应早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神经电生理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神经传导检测 周围神经病变 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血清KLF8和GLUT4蛋白水平与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苗睿 张曼 +3 位作者 王学智 郝亚逢 林莉 权慧娟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52-655,665,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水平与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0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糖调节受损... 目的 探究血清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水平与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0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糖调节受损将其分为非糖调节受损组(n=94)和糖调节受损组(n=1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研究对象血清KLF8 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GLUT4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KLF8与GLUT4水平与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与非糖调节受损组相比较,糖调节受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糖调节受损组血清KLF8与GLUT4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单支病变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血清KLF8和GLUT4水平比较,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显著降低;与双支病变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血清KLF8和GLUT4水平比较,三支病变组显著降低;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血清KLF8和GLUT4水平随病变程度的加重均显著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血清KLF8和GLUT4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以上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 血清KLF8与GLUT表达水平在糖调节受损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降低,与其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 葡萄转运蛋白4 糖调节 冠心病 病变程度
原文传递
健胰方加减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血糖及胰岛素代谢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李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4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健胰方加减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血糖、胰岛素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采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胰方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 目的分析健胰方加减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血糖、胰岛素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采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胰方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素代谢指标[脂联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4.60±0.50)mmol/L、2 h PG(7.02±1.01)mmol/L、HbA1c(4.53±0.03)%均低于对照组的(5.70±0.60)mmol/L、(7.75±1.02)mmol/L、(5.75±0.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脂联素(3.10±0.80)mg/L、HOMA-β(4.84±0.50)均高于对照组的(2.53±0.80)mg/L、(4.40±0.30),FINS(7.05±0.05)mIU/L、HOMA-IR(1.45±0.30)均低于对照组的(9.20±2.02)mIU/L、(2.33±0.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配合健胰方加减治疗,有助于糖调节受损患者血糖、胰岛素代谢水平调节,有效阻断疾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胰方 糖调节受损 生活干预 胰岛素代谢
下载PDF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韦秀英 《现代医院》 2005年第9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IFG组785例,糖耐量正常(NGT)组73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SBP、TG、BMI、腰围均为IFG组大于NGT组,HDL-C为IFG组小于NGT组,有...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IFG组785例,糖耐量正常(NGT)组73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SBP、TG、BMI、腰围均为IFG组大于NGT组,HDL-C为IFG组小于NG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异常发生率IFG组明显大于NG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FG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分析 糖调节受损 空腹血 耐量正常(NGT) 患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TG)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广州城郊社区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曹瑛 薛耀明 +7 位作者 李晨钟 张蔓丽 高方 谢翠华 曾慧妍 罗祥蓉 李际敏 付霞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2-2124,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城郊社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6个社区18岁以上,居住5年及5年以上的居民共1532人进行糖尿病患病率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完成调... 目的了解广州城郊社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6个社区18岁以上,居住5年及5年以上的居民共1532人进行糖尿病患病率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完成调查1532人,广州城郊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48%,糖调节异常患病率为6.59%;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压和吸烟均为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城郊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及糖调节异常流行状况严峻,防治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对40岁以上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人群在肥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城郊 社区 尿病 糖调节受损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人群4年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妍妍 陆菊明 +7 位作者 卢艳慧 田慧 潘长玉 王淑玉 刘力生 郑润平 马芳玲 邹效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社区非糖尿病人群随访4年糖代谢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石景山社区的中老年人群1060例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调节受损(IGR)组。IGR组再分为3个亚组:空腹血糖受损(I... 目的探讨社区非糖尿病人群随访4年糖代谢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石景山社区的中老年人群1060例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调节受损(IGR)组。IGR组再分为3个亚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异常(IGT)组和IFG+IGT组,其中IFG组又分为IFG1组(FBG5.6~6.0mmol/L)、IFG2组(FBG6.1~6.9mmol/L)。调查研究对象4年后糖代谢指标转归情况,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分析NGT、IGR人群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4年该非糖尿病人群T2DM累积发病率8%,其中NGT组、IFG1组、IFG2组、IGT组、IFG+IGT组4年T2DM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7%、10.8%、20.0%、11.5%、20.9%。IFG2及IFG+IGT组的T2DM累积发病率均明显高于IFG1或IGT组(P<0.01)。IGR组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白蛋白尿、心肌梗死的比例均高于NGT组(P<0.05);其中,IFG+IGT组合并肥胖、脑卒中、周围血管病的比例明显高于IFG、IGT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GT转归为IGR或T2DM的危险因素主要是FBG(OR=3.96,95%CI1.97~7.96,P=0.001)和餐后2h血糖(2hBG,OR=1.37,95%CI1.13~1.66,P=0.002)。IGR转归为T2DM的危险因素是FBG(OR=4.09,95%CI2.32~7.20,P=0.000)、2hBG(OR=1.42,95%CI1.21~1.68,P=0.000)、BMI(OR=1.16,95%CI1.08~1.34,P<0.05)。结论FBG的升高对非糖尿病人群的转归有重要意义;FBG下调至5.6mmol/L提高了对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糖调节受损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超刚 苏宜香 +3 位作者 严励 夏敏 黄德芳 黎锋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low glycemic index,LGI)膳食干预对社区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人民街18个居委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个居委会,每组随机选取IGR患者38例。在接受GI知识教育后...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low glycemic index,LGI)膳食干预对社区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人民街18个居委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个居委会,每组随机选取IGR患者38例。在接受GI知识教育后,实验组采取LGI膳食干预8个月,观察患者的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膳食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中,采取低GI膳食可有效地控制IGR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指数膳食 糖调节受损 社区
下载PDF
糖调节异常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詹晓蓉 母义明 +4 位作者 潘长玉 陆祖谦 金文胜 陆菊明 杨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各成分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行OGTT,分为IGR、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正常(NGT)组,测定血中FFA及各成分的水平,超声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各成分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行OGTT,分为IGR、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正常(NGT)组,测定血中FFA及各成分的水平,超声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动脉斑块的发病率。结果(1)与NGT组比较,IGR和T2DM组血清FFA和饱和脂肪酸(SFA)水平明显升高(P<0.05);(2)多不饱和脂肪酸(PUSFA)水平降低(P<0.01);IMT增厚,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增高(P<0.05);(3)IMT厚度与血清SFA水平呈正相关,与PUSFA水平呈负相关。结论IGR患者血中FFA水平升高和PUSFA水平降低与颈动脉IMT增厚和动脉斑块的发病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游离脂肪酸 内中膜厚度 动脉斑块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及正常人群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对比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爱媛 房辉 +5 位作者 王余 田骆冰 唐文君 姚会军 安彩霞 李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95-2496,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群体中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IGR)和正常个体中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查2型糖尿病组、IGR组和正常组受试者口腔健康状况、唾液流量和酸碱度,并将唾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念珠菌,培养检测念珠菌;测定了空腹... 目的研究老年群体中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IGR)和正常个体中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查2型糖尿病组、IGR组和正常组受试者口腔健康状况、唾液流量和酸碱度,并将唾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念珠菌,培养检测念珠菌;测定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用问卷调查统计所有受试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糖尿病史、吸烟史、口腔疾病史、是否罹患系统性疾病和半年内抗生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状况等。结果同IGR组和正常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的念珠菌阳性率(同正常组比P=0.000,F=15.632;同IGR组比P=0.002,F=13.329)和感染率(同正常组比P=0.010,F=6.467;与IGR组比P=0.015,F=6.547)均显著升高;IGR组同正常组比较,念珠菌阳性率、感染率和携带率均无显著差异(阳性率,P=0.193,F=0.795;感染率,P=0.396,F=0.563;携带率,P=0.107,F=0.717)。同正常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的唾液流量偏低(P=0.009,F=5.453),唾液的酸碱度偏低(P=0.008,F=10.342),空腹血糖值偏高(P=0.005,F=60.452);同正常组比,IGR组唾液流量偏低(P=0.010,F=4.324),唾液的酸碱度偏低(P=0.011,F=8.453),空腹血糖值偏高(P=0.007,F=43.763)。有无义齿(OR=1.927,P=0.045)、年龄(OR=1.019,P=0.038)和空腹血糖值(OR=1.200,P=0.003)是念珠菌阳性的危险因素;是否吸烟是念珠菌阳性的保护因素(OR=0.527,P=0.065)。有无义齿(OR=3.099,P=0.049)、年龄(OR=1.082,P=0.015)和空腹血糖值(OR=1.231,P=0.013)是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人中,2型糖尿病患者比IGR或正常血糖的人更容易携带和感染念珠菌;佩戴义齿、年龄和空腹血糖值增高都会增加感染唾液念珠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型尿病 口腔念珠菌
下载PDF
范冠杰教授运用纯中药治疗糖调节受损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例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卢绮韵 唐咸玉 +3 位作者 魏华 孙晓泽 宋薇 范冠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范冠杰教授的临证思辨方法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范冠杰教授门诊的纯中药治疗有效的糖调节受损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范冠杰教授运用"动... 目的:探讨范冠杰教授的临证思辨方法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范冠杰教授门诊的纯中药治疗有效的糖调节受损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的辨治方案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糖调节受损人群向健康人群回归,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甚至逆转,值得进一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型尿病 中药治疗
原文传递
糖调节异常者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案的编制及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卢勤 张岚 +5 位作者 李旭 李晓靖 陈蒂丝 廖红 宫飙 孙学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8-813,共6页
目的:编制一套针对糖调节异常者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并初步考察方案对糖调节异常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深度访谈、文献分析、专家论证基础上编制心理治疗方案。选取糖调节异常者38例,随机分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 目的:编制一套针对糖调节异常者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并初步考察方案对糖调节异常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深度访谈、文献分析、专家论证基础上编制心理治疗方案。选取糖调节异常者38例,随机分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组(简称团体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另外,对团体治疗组进行连续6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通过血糖测试、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两组在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团体治疗组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治疗前[(5.8±0.7)mmol/L vs.(6.6±1.1)mmol/L,(8.9±2.3)mmol/L vs.(11.0±3.1)mmol/L;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1±0.8)mmol/L vs.(6.2±0.7)mmol/L,(9.2±2.8)mmol/L vs.(9.1±2.2)mmol/L;均P>0.05];团体治疗组治疗后SAS和SDS得分均下降[(40.2±5.4)vs.(45.3±9.6),(32.5±4.2)vs.(37.9±8.3),均P<0.05],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上升[(41.0±8.0)vs.(39.5±8.0),(22.8±3.9)vs.(19.6±3.9);P<0.05或0.001],而对照组未发生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糖调节异常者的血糖水平及抑郁、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等具有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异常 认知行为团体治疗 方案编制 疗效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蒋富贵 董再全 +6 位作者 李西荣 付晓倩 张旭 张岚 余叶蓉 唐雷 孙学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52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52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同时伴有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一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药物组),另一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药物组),疗程6个月。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症状及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FPG、2hPG、HbA1C、FINS、HOMA-IR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团体+药物组较药物组的2hPG、FINS、HOMA-IR、SAS评分降低更明显[(7.5±1.1)vs.(8.3±1.4),(8.3±1.3)vs.(9.9±1.6),(1.9±0.3)vs.(2.3±0.4),(41.2±4.5)vs.(45.3±5.7);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FPG、HbA1C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较单用帕罗西汀能更有效地降低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改善焦虑症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团体心理治疗 焦虑障碍 糖调节受损 胰岛素抵抗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下载PDF
芪贞降糖颗粒对糖调节异常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丹 杨宏杰 +4 位作者 郑敏 范朝华 李昀昊 何燕铭 张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4-1745,共2页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糖调节异常(IGR)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复方改善IG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气阴两虚型IGR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芪贞降糖颗粒组60例(治疗组)和二甲双胍组60例(对照组),疗程6个月。评价两组临床治疗疗...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糖调节异常(IGR)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复方改善IG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气阴两虚型IGR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芪贞降糖颗粒组60例(治疗组)和二甲双胍组60例(对照组),疗程6个月。评价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血糖、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HOMA-IR、HOMA-β、hs-CRP、APN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FPP、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HOMA-IR、hs-CR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PN改善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能显著改善气阴两虚型IGR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有效改善血糖、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贞降颗粒 糖调节异常 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付方明 董砚虎 +9 位作者 李利平 高维国 石海燕 丁明 马臻 南海荣 王丽华 王元善 顾丽娜 钱荣立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 方法 (1)从青岛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选取正常糖耐量(NGT)者447例;IGR 277例,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42例;糖耐量受损(IGT)93例;IFG+IGT42例。(2)测身高、体...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 方法 (1)从青岛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选取正常糖耐量(NGT)者447例;IGR 277例,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42例;糖耐量受损(IGT)93例;IFG+IGT42例。(2)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及血脂,空腹与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3)评价IR及基础与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结果 IGR人群的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高于NGT人群。而IGT组的年龄、甘油三酯高于IFG组。校正年龄、性别及BMI等因素后,IGR人群HOMA-IR增高(P<0.05), IFG、IGT及IFG+IGT组间无差异;IFG与IFG+IGT组的HOMA-β明显低于NGT和IGT组(P<0.01); IGT组△I30/△G30 低于NGT(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OMA IR及HOMA β与IFG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年龄、BMI、△I30/△G30则与IGT的发生相关(P<0.05)。 结论 IGR人群存在IR,同时IFG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轻度受损,而IGT人群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 调节受损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 细胞功能 IGR
下载PDF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餐后血糖波动特点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康怡 陆菊明 +6 位作者 孙敬芳 李春霖 王先令 张小群 吕朝晖 窦京涛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餐后血糖波动特征。方法根据连续2次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结果,选取北京地区稳定人群中正常糖耐量(NGT)组2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15例、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19...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餐后血糖波动特征。方法根据连续2次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结果,选取北京地区稳定人群中正常糖耐量(NGT)组2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15例、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行72hCGMS监测,分析比较各组餐后血糖峰值(PPG)、达峰时间(Δt),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餐后血糖波动持续时间(DPE)、曲线下面积(AUC)和其增量(ΔAUC)。结果I-IGT、IFG/IGT和T2DM组的餐后PPG、餐后PPGE较NGT或I-IFG明显升高,I-IGT和T2DM组DPE明显延长,T2DM组Δt较NGT组明显延迟(P<0.05);从NGT、I-IGT、IFG/IGT到T2DM组,餐后血糖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ΔPAUC1)逐渐下降;且I-IFG、IFG/IGT和T2DM组较NGT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糖化血蛋白(HbA1C)≥7%时,空腹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首次逆转为大于餐后贡献率,且与HbA1C<5.5%组比较,ΔPAUC1开始有显著性差异;HbA1C与餐后总曲线下面积(AUC1)、全天总曲线下面积(AUC2)、空腹总曲线下面积(AUC3)、OGTT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BG)和3餐血糖峰值均值(MPPG)显著相关(r分别为0.743、0.687、0.504、0.708和0.732,P<0.001);以HbA1C为因变量,以曲线下面积和血糖水平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AUC1、AUC2和2hPBG、中餐后PPG最终分别进入2个方程(决定系数r2为0.552和0.614,P<0.01)。结论IGR三组分中I-IFG的餐后特征与NGT最为接近,I-IGT组与T2DM最相似;除I-IFG组外,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餐后血糖对全天高血糖的贡献率逐渐下降;当HbA1C<7%时,应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餐后2h血糖为推荐的简单评价指标;而HbA1C≥7%时,还应重视空腹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餐后血 自我监测 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