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关系
1
作者 金峰 郭兴 祁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350-1352,1357,共4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PCI的150例STEMI患者作为STEMI组,另选取本... 目的检测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PCI的150例STEMI患者作为STEMI组,另选取本院同期进行体检的15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析STEMI患者临床资料及PCI术后SII与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患者的SII值显著升高(P<0.05)。随访期间,共有44例患者(29.3%)发生左室重构。将STEMI组患者分为非左室重构组和左室重构组。与非左室重构组患者比较,左室重构组STEMI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更高,而淋巴细胞计数更低(P<0.05)。与非左室重构组STEMI患者比较,左室重构组STEMI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II与LVESV和LVEDV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SII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AUC为0.861(95%CI:0.819~0.903,P<0.05),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76.4%。结论SII在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左室重构方面具有潜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 左室重构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高文浩 胡玮 +2 位作者 程杰 王璐璐 赵蕊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1期2038-204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对慢性鼻窦炎(CRS)鼻内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CRS鼻内镜治疗患者96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血液学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计算SII。根...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对慢性鼻窦炎(CRS)鼻内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CRS鼻内镜治疗患者96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血液学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计算SII。根据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是否复发设复发组29例和未复发组67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SII对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SII均高于未复发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SII预测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AUC(95%CI)分别为0.712(0.667~0.757)、0.750(0.705~0.795)、0.834(0.789~0.884)、0.938(0.893~0.983)。复发组年龄≥45岁、手术时间≥2 h、合并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术后无综合治疗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2.334,95%CI:1.370~4.011),术后无综合治疗(OR=2.502,95%CI:1.297~4.824),SII≥1012.09(OR=3.854,95%CI:1.873~7.927)是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高SII是影响CRS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对预测CRS患者术后复发有较好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鼻内镜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中性粒淋巴细胞比、血小板淋巴细胞比、淋巴单核细胞比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莹 张慰 +1 位作者 杨波 张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4期2326-2331,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在早期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22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诊断为Ⅰa_(2)-Ⅱa_(2)期初治方法为宫颈癌根治术的19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设为肿瘤组;同期两院子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病变初治方法为子宫颈锥切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设为癌前组;同期两院体检中心200名体检结果为正常的女性的体检资料,设为健康组。收集所有观察对象术前1周内或体检当天清晨空腹时抽取外周静脉血的血常规结果,记录各自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单核细胞计数(M)、血小板计数(P),计算NLR、PLR、LMR、SII数值。探讨SII、NLR、PLR、LMR在三组间差异及两两组间差异,对诊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其截断(Cut-off)值并评估其诊断效度,进而比较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SII、NLR、PLR数值在肿瘤组高于癌前和健康组;肿瘤组LMR数值低于癌前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I、NLR、PLR、LMR数值在癌与非癌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评价SII、NLR、PLR、LMR的诊断效度后发现SII(Cut-off值=660.33时,AUC=72.9%,95%CI:0.679~0.778,OR=5.44)和NLR(Cut-off值=1.68时,AUC=0.712,95%CI:0.661~0.763,OR=4.27)的诊断价值可靠,P<0.05,其中SII是最优指标;PLR(Cut-off值=119.87时,AUC=0.654)和LMR(Cut-off值=4.10时,AUC=0.336)的诊断价值较低。NLR与宫颈癌FIGO分期有相关性(P=0.041),SII与FIGO分期、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治疗前SII和NLR对Ⅰa_(2)~Ⅱa_(2)期宫颈癌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SII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宫颈癌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关系
4
作者 陈小晴 宫云昭 陈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5071-5078,共8页
背景: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作为评估个体营养和炎症状态的工具,已被证实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和预后相关,然而它们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的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探讨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 背景: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作为评估个体营养和炎症状态的工具,已被证实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和预后相关,然而它们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的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探讨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康平分院接受治疗的42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骨质疏松组205例、骨量正常组215例。选取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骨折史、吸烟史和饮酒史作为协变量,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将两组患者以1∶1的比例匹配,以平衡两组间的协变量。匹配后两组患者各14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通过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评估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最佳截断值和预测效能。利用皮尔逊或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1)匹配后,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1),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01),营养不良率和免疫炎症指数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呈正相关(r=0.462,P<0.001),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腰椎L1-L4骨密度呈负相关(r=-0.322,P<0.001;r=-0.362,P<0.001;r=-0.322,P<0.001;r=-0.340,P<0.001);(3)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4)匹配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和0.754,两者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和694.62,提示两者在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方面的预测性能良好。结果表明: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为有效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工具,可用于临床预防及早期识别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同时也提示机体营养状况及炎症指标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倾向性评分匹配 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绝经后女性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李冰 奚志 +5 位作者 王洋 修佳琦 郭前成 于晨晨 孙斯雨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51-1757,共7页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110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17例)和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93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可能导致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预测价值,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临床价值。结果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与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患者高血压史、SII、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史(OR=23.192,95%CI=1.029~522.644,P=0.048)、SII升高(OR=1.005,95%CI=1.000~1.010,P=0.041)、24 hSSD升高(OR=3.510,95%CI=1.155~10.671,P=0.027)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SII、24 hSSD预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670~0.924,P<0.001)、0.933(95%CI=0.885~0.980,P<0.001)。基于SII、24 hSSD建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验证,理想曲线与预测曲线相近。结论SII、24 hSSD升高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并对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SII、24 hSSD对预防颅内动脉负性重塑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负性重塑 血压变异性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全身免疫性炎症指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6
作者 王群 刘斌 +4 位作者 李奇林 黄瑞 王宇召 罗志洪 周瑛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287例AIS患者作为AIS组,以同期非AIS患者(非缺血性脑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进一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TyG指数和SII指数与AIS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指数和TyG指数对AIS的诊断效能。结果AIS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6.00(3.00,9.00)vs.2.00(1.00,4.00)]、甘油三酯(TG)[mmol/L:2.74(1.75,3.12)vs.1.28(1.16,1.49)]、空腹血糖(FBG)[mmol/L:9.37(7.17,11.05)vs.5.81(4.30,7.58)]、TyG指数[8.14(7.68,8.48)vs.7.13(6.79,7.53)]、血小板(PLT)(×10^(9)/L:199.64±51.36 vs.176.14±30.98)、中性粒细胞(NEU)[×10^(9)/L:6.54(5.30,8.21)vs.4.20(2.99,5.42)]和SII指数[798.56(538.84,1219.20)vs.299.06(170.22,467.65)]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淋巴细胞(LYM)[×10^(9)/L:1.59(1.00,2.20)vs.2.53(1.69,3.27),P<0.05]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350、8.761、1.001,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1.250~1.458、5.823~13.183、1.001~1.002,P均<0.05]。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单独用于AIS的诊断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42和0.841,但当TyG指数与SII指数联合应用时,AUC显著提升至0.891,敏感度和特异度也相应提高,分别为0.774和0.839。结论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与SII指数的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AIS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和血清糖钾比值对老年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刘洋 闻晓庆 +6 位作者 景少巍 骆图南 马遥 罗昕 王艳秋 陈功财 欧阳晓春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0-84,96,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血清糖钾比值对老年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0—202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60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血清糖钾比值对老年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0—202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60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氧化碳中毒后发展为迟发性脑病38例(A组)、未发展为迟发性脑病58例(B组)。收集2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血钾资料,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I)和血清糖钾比值(G/K)。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II和G/K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SIII、血糖、G/K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最有效的预测因子是SIII值(AUC=0.859,截止值>1666.75,灵敏度=0.842,特异性=0.759),其次为G/K值(AUC=0.797,截止值>29.87,灵敏度=0.789,特异性=0.724)。结论SIII及G/K值能较好地预测老年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是否发展为迟发性脑病,早期获得SIII及G/K值,有助于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血清糖钾比值
下载PDF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8
作者 何景梅 邵兴 +1 位作者 王生超 陈琨 《浙江医学》 202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2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2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时实验室检测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和SIRI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差异指标早期预测重症AP的效能。结果重症AP患者入院时SIRI、APACHEⅡ评分均高于轻症A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RI、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AP的AUC为0.799、0.74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SIRI的截断值为3.265×10^(9)/L,灵敏度为0.788,特异度为0.765。结论SIRI在早期预测重症AP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AP患者SIRI>3.265×10^(9)/L时,就应当考虑其有发展为重症AP的倾向,该指标可用于甄别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重症急性胰腺炎 价值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冬 李国梁 +1 位作者 温慧军 王军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3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SII增高是PSD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中间三分位数:OR 1.770,95%CI 1.325~2.364,P=0.003;较高三分位数:OR 2.472,95%CI 1.747~3.469,P=0.001)。ROC分析显示,SII预测PSD对应的AUC为0.765(95%CI 0.709~0.820,P<0.001),SII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478.18×10^(9)/L,此时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67.6%。结论 SII增高可能是PSD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对PSD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联分析
10
作者 沈枫 杨一帆 +3 位作者 白茹 李姝 刘爽 徐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45-49,共5页
目的通过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探索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简便评估的新方法;方法收集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通过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探索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简便评估的新方法;方法收集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SL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分组,比较、分析SII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绘制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SII对SLE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SLE患者疾病轻度活动组的SII水平显著低于重度活动组(经Bonferroni校正,P<0.05/3=0.017),SII水平与SLEDAI评分存在相关性(r=0.130,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581(P<0.05)。结论SII可作为反映SLE疾病活动度的一种简便、快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若楠 王媞 王大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非MACE组180例和MACE组174例;根据患者的SII按三分位数分为低分位组117例(SII<633)、中分位组119例(633≤SII<1354)、高分位组118例(SII≥1354)。ROC曲线分析SII对MACE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价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MACE组年龄、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SI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二尖瓣反流比例高于非MACE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非MACE组(P<0.05,P<0.01)。SII预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6~0.86)。Kaplan-Meier曲线显示,SII高分位组累积生存率低于中分位组和低分位组(Plog rank<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分位组(HR=5.15,95%CI:2.99~8.86,P=0.001)、高分位组(HR=9.22,95%CI:5.43~15.64,P=0.001)与MACE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较高的SII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可用于早期识别不良预后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后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蔺佳英 王春生 叶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0-864,共5页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并降低死亡率等。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通过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同时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因此,本综述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NE与全身SII水平的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对SI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去甲肾上腺素 围术期 预后 炎症反应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金混 陈永诚 +5 位作者 曾冬云 黄丽芬 卢圻 宁源佳 田琰清 韦花媚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277-1280,1308,共5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大部分PTC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因此,P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的原因及对PTC患者的预后预测获得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系统...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大部分PTC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因此,P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的原因及对PTC患者的预后预测获得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PTC的关系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SII、PD-L1与PTC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杨燕 顾国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3例,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肿瘤特异性死亡,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3例,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肿瘤特异性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67)和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和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肿瘤特异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原发肿瘤最大径增大(5.66±2.53 cm vs.4.79±1.91 cm,P=0.020);SII水平显著增高(522.44±242.98 vs.277.84±100.67,P<0.001);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比例增高(76.12%vs.55.26%,P=0.011);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比例增高(92.54%vs.68.42%,P<0.001)。SII和原发肿瘤最大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95%可信区间:0.790~0.909,P<0.001)和0.598(95%可信区间:0.503~0.693,P=0.044)。原发肿瘤最大径、胸腔积液和SII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系统性炎症指数增高与肿瘤特异性死亡有关,可以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特异性死亡 预测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尼格尔·艾白都拉 郑颖颖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142-3149,共8页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持续升高趋势,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加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持续升高趋势,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加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是一种新型的炎症预测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全身各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相关性,本文对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16
作者 刘晓梅 苟重季 付丽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8-1453,共6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CRP/白蛋白(albumin,ALB)对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彭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CRP/白蛋白(albumin,ALB)对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彭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mRS评估患者发病后30 d预后情况,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采集入院时外周血检验结果计算SII和CRP/ALB。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SII、CRP/ALB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4例AIS患者,其中预后不良者29例(21.64%)。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TC、CRP、SII、CRP/ALB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淋巴细胞计数、ALB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 19.028,95%CI 2.785~27.348,P<0.001)、TC(OR 6.979,95%CI 1.851~12.191,P=0.009)、CRP(OR 7.830,95%CI 2.559~14.252,P=0.002)、ALB(OR 0.192,95%CI 0.101~0.662,P<0.001)、SII(OR 9.244,95%CI 2.571~19.379,P<0.001)、CRP/ALB(OR 11.100,95%CI 3.570~22.451,P<0.00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II、CRP/ALB对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48(95%CI 0.529~0.767,P=0.015)和0.749(95%CI 0.664~0.883,P<0.001),敏感度分别为0.448、0.931,特异度分别为0.876、0.562。结论 SII和CRP/ALB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SII、CRP/ALB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AI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C反应蛋白/白蛋白 溶栓 阿替普酶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苏琳 张阿喜 +1 位作者 姚杰 张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473...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473例,随访5年,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n=113)和对照组(n=360),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差异,分析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MACE的预测价值以及远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MACE组年龄增加(67.51±11.76岁vs.61.48±12.05岁,P<0.00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49.70±6.18%vs.52.60±6.42%,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增加(65.49%vs.40.28%,P<0.001);平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81.20±10.19%vs.72.19±10.61%,P<0.001);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增加(902.37±312.58 vs.645.87±221.04,P<0.001);药物依从率差的患者比例增加(39.82%vs.22.22%,P<0.001)。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远期MACE具有较好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95%CI:0.678~0.792)。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负相关(r=-0.241,P=0.002),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04,P<0.001)。系统性性免疫炎症指数≥692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01),相对危险度(RR)为2.238(95%CI:1.032~4.585)。结论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可作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指标,对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升高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减少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稳定型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数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宗旭芳 崔磊 +1 位作者 党胜春 陈金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3-77,85,共6页
目的研究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并接... 目的研究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194例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招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术前检测并记录PDW和SIRI,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家族肿瘤史、是否吸烟、酗酒、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最大径、TNM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和分化程度。对患者随访2年,记录结肠癌复发转移情况。采用ROC曲线确定相关变量的临界最佳值,通过AUC(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组PDW和SIRI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患者术前PDW与SIRI高于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和中低分化程度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PDW高于Ⅰ~Ⅱ期患者和高分化程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Ⅲ~Ⅳ期和中低分化程度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PDW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和高分化程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SIRI及两者联合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61(95%CI:0.691~0.831),0.836(95%CI:0.775~0.897)和0.918(95%CI:0.876~0.960)。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PDW与SIR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4,P=0.003)。结论PDW、SIRI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效能较好,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小板分布宽度 系统性炎症指数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联合CD4^(+)、CD8^(+)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张淑利 刘银梅 张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8期2010-2014,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CD4^(+)、CD8^(+)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6例LC-COP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55例。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CD4^(+)、CD8^(+)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6例LC-COP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55例。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CD4^(+)、CD8^(+)水平,并计算SII、CD4^(+)/CD8^(+),分析SII与CD4^(+)、CD8^(+)、CD4^(+)/CD8^(+)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CD4^(+)、CD8^(+)、CD4^(+)/CD8^(+)单独及联合检测对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3天,感染组患者血浆NEU、PLT、CD8^(+)水平及SII均高于非感染组,血浆LYM、CD4^(+)水平和CD4^(+)/CD8^(+)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COPD患者SII与CD4^(+)、CD4^(+)/CD8^(+)均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SII、CD4^(+)、CD8^(+)、CD4^(+)/CD8^(+)联合检测预测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95%CI:0.925~0.992),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LC-COPD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后,患者血浆NEU、PLT、CD8^(+)水平及SII均升高,血浆LYM、CD4^(+)水平及CD4^(+)/CD8^(+)均降低,对LC-COPD患者术后动态检测各项指标,能更好地对术后肺部感染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CD4^(+) CD8^(+)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后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