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来霉素诱导系统性硬化病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
1
作者 张羽 周雪艳 +2 位作者 赵亮娟 李凯 吕军影(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55-2264,共10页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博来霉素诱导建立SSc小鼠模型,醋酸泼尼松龙干预治疗28 d,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天狼星染色观...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博来霉素诱导建立SSc小鼠模型,醋酸泼尼松龙干预治疗28 d,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天狼星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检测胶原纤维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DNA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背部皮肤变硬、结痂,粘连皮下组织,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多(P<0.01);肠道菌群物种丰度、谱系多样性降低(P<0.05);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普雷沃氏菌科、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乳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螺杆菌、文肯菌属、瘤胃梭菌属_6、罗斯氏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组改善了SSc小鼠生存状态,明显下调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P<0.01);增加了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及谱系多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了普雷沃氏菌科、文肯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变化趋势(P<0.05)。结论:博来霉素诱导的SSc小鼠肠道不同分类水平细菌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明显改变。SSc主要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GCs)醋酸泼尼松龙有限度地影响了SSc小鼠肠道菌群,但改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 肠道菌群 醋酸泼尼松龙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12例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张丽丽 张纯 +3 位作者 王一同 勾春燕 胡建华 吕文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0年1月~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SSc合并PBC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腹部影像... 目的 总结分析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0年1月~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SSc合并PBC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腹部影像学和胃镜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因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就诊;8例患者SSc诊断早于PBC诊断;10例患者血红蛋白(HGB)下降,9例PLT下降,8例GGT和ALP升高,表现出胆汁淤积现象;10例患者具有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均存在食管静脉曲张;CT/超声检查提示均有脾肿大,8例提示有侧支循环形成,9例有腹水。结论 SSc合并PBC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表现与PBC患者相似,门静脉高压症表现较为明显,胆汁淤积较转氨酶升高更为明显,在诊断SSc后应积极完善PBC诊断的相关检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能会进一步改善疾病的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系统性硬化病 硬皮 消化道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通络方抑制系统性硬化病EndoMT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凯 王倩 +1 位作者 段培培 卞华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8-122,128,共6页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抑制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肺血管内皮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um-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ndoMT)的效应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博来霉素构建SSc小鼠模型,然后分别利用温阳化浊通...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抑制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肺血管内皮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um-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ndoMT)的效应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博来霉素构建SSc小鼠模型,然后分别利用温阳化浊通络方或HIF-1α抑制剂KC7F2处理。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和细胞中HIF-1α、Foxm1、smad3、V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SSc小鼠模型中,温阳化浊通络方和KC7F2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肺组织的纤维化,并且下调肺组织中HIF-1α、Foxm1、smad3、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上调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能够抑制SSc肺血管内皮细胞EndoMT,其分子机制与其抑制HIF-1α/Foxm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化浊通络方 系统性硬化病 HIF-1α/Foxm1/Smad信号通路 内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合并局限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病
4
作者 陈全 彭永 +2 位作者 金洪 薛雅慧 谷文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疲乏无力、活动后症状加重、晨轻暮重为主要特征。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并...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疲乏无力、活动后症状加重、晨轻暮重为主要特征。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并伴有皮肤肿胀及硬化、关节疼痛、肌无力和内脏器官受累等表现。局限皮肤型SS为SS的一个亚型,其皮肤病变主要局限于肘(膝)的远端,也可伴有颜面和颈部皮肤受累,病情进展较为缓慢。MG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天疱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MG合并SS临床上较为少见。该文报道1例MG合并SS的病例。该患者在确诊MG两年后出现颜面部及四肢皮肤变硬增厚、四肢末端遇冷变紫、胸闷等症状,其间未予特殊处理,后因症状加重入院。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局限皮肤型SS、MG、肺动脉高压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多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予氨甲蝶呤免疫抑制、醋酸泼尼松及溴吡斯的明抗肌无力、抗肺动脉高压、抗心力衰竭、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该文总结了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特点等,并复习了相关文献资料,从MG和SS的发病机制、致病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两者可能存在的联系及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意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局限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病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免疫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5
作者 李小群 宣皓晨 +3 位作者 时想想 王超凡 李雷 徐通达(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37-1942,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SSc-PAH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22356,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SSc-PAH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22356,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下载人类免疫基因数据集,与DEGs取交集得到差异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对DEIR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DEIRGs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枢纽免疫基因。CIBERSORT算法评估SSc和SSc-PAH患者血液组织免疫细胞浸润。对枢纽免疫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得到56个DEIRGs。功能富集表明DEIRGs在信号转导、免疫应答、趋化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PPI网络及Degree值得到枢纽免疫基因FCGR3B、CD28、LYN、LCK。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SSc相比,SSc-PAH患者血液组织中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初始CD4 T细胞、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γδ T细胞比例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28、LCK与γδ T细胞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FCGR3B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与初始CD4 T细胞呈负相关,LYN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与γδ 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枢纽免疫基因和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在SSc-PA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吕芹 韩立 +4 位作者 丁生晨 郭克磊 臧文华 张鹏 卞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93-3297,共5页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emcell Th17磁性分选试剂盒筛选PBMC中Th17细胞,同时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Th17细胞分别转染miR-155 agomir、... 目的研究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emcell Th17磁性分选试剂盒筛选PBMC中Th17细胞,同时制备温阳化浊通络方含药血清。Th17细胞分别转染miR-155 agomir、miR-155 antagomir前后,RT-qPCR检测含药血清对Th17细胞中miR-155、IL-6、IL-6R mRNA表达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含药血清对Th17细胞中IL-6、IL-6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含药血清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h17细胞增殖指数和miR-155表达(P<0.01)。无miR-155干扰或miR-155 agomir诱导miR-155表达后,含药血清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Th17细胞中IL-6、IL-6R mRNA和蛋白表达(P<0.05,P<0.01)。miR-155 antagomir抑制miR-155表达后,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对IL-6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仍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可抑制系统性硬化病患者Th17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55及IL-6、IL-6R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而且对后者的抑制作用还可能与直接调控miR-155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化浊通络方 系统性硬化病 TH17细胞 IL-6R MIR-155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小鼠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瓅方 王倩 +3 位作者 杨雷 刘暖 叶松山 卞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15-219,共5页
为探讨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SSc)小鼠血清中VEGF、CTGF与ET-1水平的影响,运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CTGF、ET-1的含量。将SPF级C3H/He小鼠75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PBS组、模型组。正常组为每天胃内灌注等量生理... 为探讨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SSc)小鼠血清中VEGF、CTGF与ET-1水平的影响,运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CTGF、ET-1的含量。将SPF级C3H/He小鼠75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PBS组、模型组。正常组为每天胃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PBS组为PBS 0.1 mL/d,连续皮下注射3周,每天胃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为每天胃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模型+温阳化浊通络方组为每天胃内灌注等量温阳化浊通络方煎;模型+XAV939组为每天给以XAV939(10mg/kg,i.p)。结果:模型+温阳化浊通络方组和模型+XAV939组精神恢复良好、体重增加、背部表皮较硬、出现少数毛囊,血清中VEGF、CTGF、ET-1的含量均有所下调,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说明温阳化浊通络方可调控SSc小鼠血清中VEGF、CTGF与ET-1的表达,改善皮肤纤维化的病理损伤,阻止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化浊通络方 系统性硬化病 纤维化 VEGF CTGF ET-1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 被引量:10
8
作者 叶玉津 尹培达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雷诺现象 青霉胺 机制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玲 肖征宇 +1 位作者 黄少弼 许杰洲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 (systemicsclerosis ,SSc)的临床表现 ,提高对SSc的认识。方法 :对 6 8例SS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之比为 1∶5 .8,平均发病年龄 37.13± 14 .6 1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 (systemicsclerosis ,SSc)的临床表现 ,提高对SSc的认识。方法 :对 6 8例SS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之比为 1∶5 .8,平均发病年龄 37.13± 14 .6 1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 ,雷诺现象 5 3例 (77.94 % ) ,内脏器官受累 4 6例 (6 7.65 % ) ;γ球蛋白升高占 87.2 3% (4 1/ 4 7) ,ANA阳性率 5 9.0 2 % (36 / 6 1) ;与局限型组比较 ,弥漫型组雷诺现象发生较少 (P =0 .0 17) ,而出现关节畸形、内脏受损、白细胞增多及血沉增快者较多 (均P <0 .0 5 ) ;抗Scl- 70阳性率 14 .5 8% (7/ 4 8)且只见于弥漫型组 ,抗RNP阳性率 14 .5 8% (7/ 4 8)且只见于有雷诺现象患者 ;6例死亡者均为弥漫型 ,均死于心、肺、肾等合并症。结论 :SSc常累及多个系统器官 ,并存在多种免疫学异常 ;弥漫型SSc内脏受累较多、较重 ,预后差 ;早期诊治是改善SSc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免疫学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内经》探析系统性硬化病的诊治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艳 宋欣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思想对于诊治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的理论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的论述,从病名与症候、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三个方面来探讨SSc的中医传变规...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思想对于诊治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的理论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的论述,从病名与症候、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三个方面来探讨SSc的中医传变规律、发病机制及处方诊治要点,并列举验案一则。[结果]《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的论述及脏腑表里传变理论,与SSc的临床特点及并发内脏损害有相通之处,据此认为SSc的发病及转归与素体元阳亏虚、外邪侵袭及脏腑表里之传变密不可分,治法上当立足温补,气血阴阳兼顾,处方常以阳和汤加减。所举验案为SSc典型病例,存在弥漫性皮肤硬化及内脏受累,经以阳和汤为基础方调治,并根据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特点,辨证不离辨病,灵活处方,获得良效。[结论]《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及疾病传变规律的论述对加深理解SSc病情变化规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SSc的中医辨治提供了中医理论基础及处方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体痹 五脏痹 系统性硬化病 阳和汤 医案 学术经验
下载PDF
以腹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硬化病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小娟 汤绍辉 +1 位作者 王旷靖 张嫚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2-302,共1页
患者,女,53岁。因腹痛伴反酸、嗳气2年余,加重伴吞咽困难1个月,于2010年10月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胀痛,以剑突下及上腹部为主,下午及夜间发作,持续约2 h后缓解,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伴反酸、嗳气。于多家医院就... 患者,女,53岁。因腹痛伴反酸、嗳气2年余,加重伴吞咽困难1个月,于2010年10月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胀痛,以剑突下及上腹部为主,下午及夜间发作,持续约2 h后缓解,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伴反酸、嗳气。于多家医院就诊,考虑"慢性胃炎",给予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吞咽困难、双侧手指发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症状 系统性硬化病 首要表现 胃黏膜保护剂 吞咽困难 夜间发作 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无症状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园 宋烨 +1 位作者 陆雯 王培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无症状型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49例SSc患者,对照组选取30例健康人,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测量腕管豌豆骨水平处的正中神经截面积(median nerve area,MNA),...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无症状型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49例SSc患者,对照组选取30例健康人,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测量腕管豌豆骨水平处的正中神经截面积(median nerve area,MNA),正中神经横径(median nerve transversal diameter,MNT)以及正中神经前后径(median nerv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MNAP),计算正中神经扁平率(median nerve flattening ratio,MNFR)同时记录病程、类型(弥漫型或局限型)及皮肤受累阶段(水肿期,纤维化期,萎缩期)。结果 SSc患者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正中神经横径,正中神经扁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中神经前后径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扁平率与病程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3。结论高频超声在早期诊断无症状型SSc患者腕管综合征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腕管综合征 高频超声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与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50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伟 孙秋宁 +2 位作者 张春英 乔亮 苑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重叠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本科1991~2008年就诊的系统性硬化病与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女性42例(84.0%)...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重叠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本科1991~2008年就诊的系统性硬化病与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女性42例(84.0%),平均发病年龄39.0±12.1岁,就诊时平均病程2.7±3.1年。全部患者出现雷诺现象、皮肤硬化,伴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皮肤硬化呈弥漫性者占54.0%,肢端型者占46.0%。血清肌酶谱检测升高者共44例(88.0%),升高频率依次为:α-羟丁酸脱氢酶7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2.0%、乳酸脱氢酶62.0%、肌酸激酶54.0%。抗核抗体阳性96.0%,抗Scl-70抗体阳性30.0%,抗着丝点抗体阳性4.0%,抗RNP阳性44.0%,仅1例抗Jo-1抗体阳性。治疗上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中药效果较好。结论系统性硬化病与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常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并存在多种免疫学异常。可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中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多发性肌炎 重叠综合征
下载PDF
海洋性贫血伴以消化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系统性硬化病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埏芳 汤绍辉 李俊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4-1504,共1页
关键词 消化系统症状 系统性硬化病 海洋性贫血 2009年 消化内科 胃内容物 解痉止痛 主要表现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鞠 刘焱 +3 位作者 孟德钎 蒋真 李永胜 潘文友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9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对65例SSc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对65例SSc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等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血脂情况把SSc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利用统计软件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Sc患者TG(P=0.000)、VLDL-C(P=0.000)升高,总胆固醇(P=0.025)、LDL-C(P=0.038)及HDL-C(P=0.000)下降。SSc患者高Hcy血症和高血脂率分别为69.23%和38.46%。血清Hcy水平与皮肤厚度总分值(r=0.759,P=0.006)和CRP(r=0.398,P=0.028)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DL-C水平与SSC疾病严重程度Valentini评分(r=-0.319,P=0.0413)和CRP(r=-0.270,P=0.045)呈负相关,而Hcy水平与TG、T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Sc患者的血脂和Hcy的异常与疾病活动度有关,这有可能增加SSc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高脂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建康 戴森华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832-836,共5页
系统性硬化病(sv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小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皮肤、内脏纤维化,免疫系统活化等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属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硬皮病的一个亚类,它不仅侵犯皮肤、关节肌肉,还侵犯包括肺、肾、心脏、胃肠道等... 系统性硬化病(sv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小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皮肤、内脏纤维化,免疫系统活化等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属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硬皮病的一个亚类,它不仅侵犯皮肤、关节肌肉,还侵犯包括肺、肾、心脏、胃肠道等在内的内脏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雷诺现象 免疫调节 抗纤维化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血脂异常及与炎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鹏鹏 杨亚梦 田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2819-2820,282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的血脂异常情况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2012~2014年58例SSc患者纳入SSc组,58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的血脂异常情况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2012~2014年58例SSc患者纳入SSc组,58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检测SSc患者的抗核抗体(ANA)和抗Scl-70抗体。采用t检验比较SSc组和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不同ANA和抗Scl-70抗体检测结果患者的血脂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脂与炎症的关系。结果 SSc患者以雷诺现象、全身皮肤多处硬黑、消化道受累为主,58例患者中发生率依次为91.4%、87.9%、75.9%。SSc患者中TG升高、HDL-c降低患者所占百分率分别为29.3%、89.7%。与对照组相比,SSc患者TG升高、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33)。ANA和抗Scl-70抗体阳性与阴性SSc患者间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HDL-c与CRP(r=-0.285,P=0.039)、ESR(r=-0.271,P=0.043)呈负相关。结论 SSc患者常见血脂异常,以TC升高、HDL-c降低为主,且与炎症部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血脂异常 炎症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41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鹏 卞华 +3 位作者 韩立 陈日新 山书玲 张霄 《河南中医》 2018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II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IIINP)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II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IIINP)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S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甲氨喋呤、强的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自拟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BAFF、PIIINP、Ig G和Ig M水平,采用中文版SF-36评价生存质量,同时观察皮肤积分和疾病活动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FF、Ig G、Ig M和PIII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c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亦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FF水平与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PⅢN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治疗组在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维度分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能够降低SSc患者血清BAFF水平,减少PⅢNP含量,进而降低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温阳化浊通络方 B细胞激活因子 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孟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30-1631,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经验 邓兆智
原文传递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系统性硬化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死率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3~4倍,一经诊断,3年内病死率可达50%。因系统性硬化病常合并心肺、肌肉的并发症,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系统性硬化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死率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3~4倍,一经诊断,3年内病死率可达50%。因系统性硬化病常合并心肺、肌肉的并发症,肺动脉高压症状常常隐匿。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彩色超声以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诊断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有一定作用,但是,相对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而言,其治疗效果与预后均不佳。现就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及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肺动脉高压 结缔组织疾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