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8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钱元原 季卫刚 +1 位作者 陈艳艳 张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分为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3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分为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35)、非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97)。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发热病程、病程、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35例消化道系统损害,发生率26.52%(3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体重、病程、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ESR、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发热病程、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使用时间、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发热病程≥7 d、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3 d、CRP≥10 mg/L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且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与年龄≤3岁、发热病程≥7 d、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3 d、CRP≥10 mg/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消化道系统损害 影响因素 炎症水平 大环内酯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汤忠富 徐昌萍 +6 位作者 程丽丽 戈扬 陈君洁 尚双双 李明 刘天阳 黄传兵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血液系统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系统损伤,可合并肾损伤、心脏和肺脏损伤。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单一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期,血液系统损害明显,通... 血液系统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系统损伤,可合并肾损伤、心脏和肺脏损伤。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单一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期,血液系统损害明显,通常由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过度的外周细胞破坏或某些药物和感染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案体现个体化,现将近年来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血液系统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为后续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系统损害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贫血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韩辉运用肝豆补肾汤辨治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系统损害经验
3
作者 王路瑶 韩辉 +2 位作者 赵丹 房新如 刘千琢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总结韩辉主任医师运用肝豆补肾汤辨治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系统损害经验。韩辉主任认为,肾气亏损、铜浊毒邪是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系统损害发病的关键病机,二者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先天禀赋不足,肾精素亏,导致铜毒内聚,痰瘀... 总结韩辉主任医师运用肝豆补肾汤辨治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系统损害经验。韩辉主任认为,肾气亏损、铜浊毒邪是男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生殖系统损害发病的关键病机,二者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先天禀赋不足,肾精素亏,导致铜毒内聚,痰瘀互结;同时,铜浊毒邪蓄积于肾则肾愈虚。治疗上宜补肾化痰,祛瘀通络,标本兼治,拟肝豆补肾汤,收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生殖系统损害 肝豆补肾汤
下载PDF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合并多系统损害一例
4
作者 胡名玉 徐薇薇 +1 位作者 周朋朋 唐俊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文报道一例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合并多系统损害。患者因四肢、臀部斑块结节伴痛2年余入院。病程中出现眼部疼痛、视物模糊、四肢关节疼痛、脐周隐痛等症状。经组织病理确诊。给予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等治疗后皮疹、腹痛、关节痛好转。
关键词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系统损害 治疗
下载PDF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保成 麻贞贞 +3 位作者 白艳艳 刘洁 杨清锐 刘东霞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723-3730,共8页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指导诊断、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结果:2例患者为中...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指导诊断、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结果:2例患者为中年女性,1例为青年男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分别为脊髓炎、Weber综合征、脑干病变合并脑梗死并继发性癫痫。影像学表现多为颅脑核磁FLAIR高信号及T2WI高信号。治疗上3例患者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并分别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对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无论年龄性别均应警惕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可能。重视病史采集及实验室指标检测,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脊髓炎 WEBER综合征
下载PDF
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6
作者 胡雪艳 刘丽旭 +2 位作者 杨凌宇 吴晓莉 张玉阁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病房的热射病恢复期患者11例。分析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5~68... 目的探讨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病房的热射病恢复期患者11例。分析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5~68岁,平均(34.7±19.0)岁;病程0.5~7个月,平均病程(2.86±2.13)个月。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包括认知障碍(7例)、构音障碍(5例,其中3例不能发声)、吞咽障碍(2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1例)、感觉障碍(5例)、平衡障碍(11例)、尿便障碍(2例)、情绪障碍(9例)、废用综合征(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需外界帮助,社会参与能力均减退。经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改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存在多种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能减轻热射病患者的功能障碍,显著提高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
7
作者 郭静 刘爱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3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激素+环孢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系统损...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激素+环孢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系统损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69±1.02)×10^(9)/L、血小板计数(113.42±13.29)×10^(9)/L、血红蛋白(113.26±15.29)g/L均高于对照组的(6.62±0.57)×10^(9)/L、(93.63±10.39)×10^(9)/L、(100.63±8.49)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EDAI评分(6.02±0.39)分低于对照组(6.87±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疾病的血液系统损害表现比较多样化,但集中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在治疗中,需要重视血液系统损害情况发生。采取激素+环孢素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血液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疗效
下载PDF
风湿免疫疾病需警惕多系统损害
8
作者 傅自力 《健康向导》 2023年第3期1-1,共1页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可以累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包括头发、皮肤、血液系统、肾脏、肺脏、心脏、肝脏、胃肠道、神经系统等,造成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涉及的范围特别广,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其中的一...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可以累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包括头发、皮肤、血液系统、肾脏、肺脏、心脏、肝脏、胃肠道、神经系统等,造成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涉及的范围特别广,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其中的一种。涉及免疫系统的疾病有很多,如果是免疫缺陷引起的肿瘤,应该去看肿瘤科;而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则应该去看变态反应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损害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变态反应科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免疫疾病 免疫系统 免疫缺陷 食物过敏
下载PDF
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量化评估与赔偿体系研究
9
作者 陈慧敏 赵宇 +1 位作者 付晓 吴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9-189,共11页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广泛,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40.9%,是我国几大河流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现象频发,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然而,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尚...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广泛,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40.9%,是我国几大河流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现象频发,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然而,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尚未有系统的量化评估体系与方法。论文从草原生态系统产品损害和服务功能损害两个方面,建立了草原生态系统损害的量化评估体系;同时基于损害赔偿的考虑,在进行损害价值定量时加入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和维护费用,完善了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应用的角度,为该损害价值量化体系的实践应用提出理论补充与应用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生态保护和损害赔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损害 量化评估体系 生态损害赔偿 草原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伴多浆膜腔积液等多系统损害的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1例
10
作者 吴镇宗 林清 +2 位作者 郭文辉 施方圆 黄飞翔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24-426,共3页
心肌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是一种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心脏组织从而引起心脏功能改变的限制型心肌病。CA主要有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amyloidosis,AL)和运甲状腺素蛋白型淀粉样变性(transthyr... 心肌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是一种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心脏组织从而引起心脏功能改变的限制型心肌病。CA主要有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amyloidosis,AL)和运甲状腺素蛋白型淀粉样变性(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ATTR)两型,其中又以AL为代表^([1])。AL-CA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可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体征,常伴有其他心外表现^([2]),常因不能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导致预后差,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损害 多浆膜腔积液 限制型心肌病 轻链型 心肌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性 免疫球蛋白 心脏功能
下载PDF
汞中毒多系统损害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丽平 何志义 +1 位作者 孔春会 宾雁飞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38-42,46,共6页
汞是银白色液态金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室温下即可挥发,汞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入、消化道食入及皮下或静脉注射等途径引起中毒。汞中毒是一种古老而常见的职业病,随着汞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非职业性汞中毒屡... 汞是银白色液态金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室温下即可挥发,汞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入、消化道食入及皮下或静脉注射等途径引起中毒。汞中毒是一种古老而常见的职业病,随着汞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非职业性汞中毒屡见不鲜。有报道非职业性汞中毒中肾损伤发病率比职业性汞中毒中要高,原因归结于接触汞途径的多样性、隐匿性及汞中毒临床表现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即使追问病史,患者及家属也时常不明原因,造成漏诊误诊延诊,延误病情,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中毒 系统损害机制 金属
下载PDF
儿童IgA血管炎相关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李芳芳 李崇巍 郑荣秀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总结Ig A血管炎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探讨其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天津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Ig A血管炎患儿1879例,其中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34例(A组),随机抽取同期非神经系统损害病例72例(B组),对两... 目的:总结Ig A血管炎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探讨其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天津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Ig A血管炎患儿1879例,其中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34例(A组),随机抽取同期非神经系统损害病例72例(B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血管炎相关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为1.8%,A组和B组均有典型紫癜样皮疹,A组出现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在非典型部位的发生率分别为97.1%、32.4%、67.6%,B组分别为72.2%、8.3%、4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9.571、9.895、6.922,均P<0.05),但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血Ig、便钙卫蛋白等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中16例脑电图显示背景活动慢波;15例神经电生理显示周围神经损害;2例头颅MRI提示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1例头颅MRI提示静脉窦血栓。A组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强化治疗19例,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8例,使用环磷酰胺15例,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10例,7例采用了甲强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5例应用甲强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及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仅3例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2例应用环磷酰胺,其中1例应用甲强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其余68例仅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患儿出院时病情均好转,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遗留后遗症。结论:Ig A血管炎罕见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出现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和皮疹发生在非典型部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神经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 神经系统损害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川崎病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沈西伟 赵建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及器官,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但随着对KD的不断研究,发现KD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旨在...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及器官,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但随着对KD的不断研究,发现KD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旨在对KD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及对KD早期预警的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神经系统损害 血管炎 儿童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强春晓 薛良荣 吴湘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构建神经系统损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337例HFM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损害...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构建神经系统损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337例HFM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损害,将337例HFMD患儿分为神经损害组(34例)和单纯HFMD组(303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制定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该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年龄、病毒类型、高热、营养不良、外周血WBC及血糖状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病毒类型(EV71)、高热、营养不良、外周血WBC≥15×109及血糖≥6.1mmol/L是HFMD患儿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测神经系统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预测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78.2%。结论年龄≤3岁、EV71感染、高热、营养不良、外周血WBC≥15×109及血糖≥6.1mmol/L是HFMD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HFMD患儿神经系统损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液系统损害与抗核抗体谱、抗心磷脂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安沛欣 赵婵媛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S)患者血液系统损害与抗核抗体谱(ANAs)、抗心磷脂抗体(AC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SS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76例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纳入研究组,50例未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研究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S)患者血液系统损害与抗核抗体谱(ANAs)、抗心磷脂抗体(AC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SS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76例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纳入研究组,50例未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ANAs和ACL阳性率。使用ROC曲线分析ANAs联合ACL对SS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评估价值。分析研究组贫血、白细胞(WBC)减少、血小板(PLT)减少患者ANAs和ACL的阳性率,以及单系损害与多系损害患者ANAs和ACL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液系统损害主要以单系损害为主(77.63%)。研究组患者抗SS-A、抗SS-B和ACL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对SS患者血液系统损害评估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贫血和WBC减少患者抗SS-A阳性率高于PLT减少患者(P<0.05),WBC减少患者抗SS-B阳性率高于贫血和PLT减少患者(P<0.05),PLT减少患者ACL阳性率高于贫血和WBC减少患者(P<0.05)。单系损害患者ACL阳性率低于多系损害患者(P>0.05)。结论:SS合并血液系统损害患者抗SS-A、抗SS-B以及ACL阳性率较高,以上指标≥2项阳性的患者更易于发生血液系统损害,其中合并ACL阳性的患者合并多系损害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血液系统损害 抗核抗体谱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阳 樊巧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合并消化...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和对照组(100例,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收集患儿的性别、发热情况、起始抗生素应用时间、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水平(判定是否为低补体状态)。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性别、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发热、起始抗生素应用时间、CRP、低补体状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起始抗生素应用时间、CRP、低补体状态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包括发热、起始抗生素应用时间、CRP、低补体状态,临床可采用多种手段缩短发热病程,早期使用抗生素缓解机体炎症反应,采用免疫抑制剂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消化系统损害
下载PDF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体会
17
作者 冯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103-0106,共4页
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再增加血液透析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 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再增加血液透析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人数多于对照组,β2-MG、Scr、BUN、MMS低于对照组,IL-1、IL-6、TNF-α、IFN-γ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显著,对症状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还可改善肾功能与炎症指标,利于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毒症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症状 肾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多系统损害
18
作者 姚奇岑 《健康向导》 2023年第3期11-12,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可累及全身所有系统,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70.4/10 万。由于SLE 表现形式多样,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许多患者没能得到积极有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可累及全身所有系统,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70.4/10 万。由于SLE 表现形式多样,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许多患者没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时机 系统损害 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科 免疫复合物 患病率
下载PDF
探讨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手段
19
作者 阿力同古丽·肉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0058-0060,共3页
风湿病和湿热疾病是身体疾病,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甚至许多器官损伤。风湿病和免疫性疾病是疾病机制复杂的临床医院中各种疾病的总称。进一步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脊柱炎症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该疾... 风湿病和湿热疾病是身体疾病,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甚至许多器官损伤。风湿病和免疫性疾病是疾病机制复杂的临床医院中各种疾病的总称。进一步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脊柱炎症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该疾病可导致多种器官和系统损伤,最常见的是血液系统损伤,早期可容易地诊断为单纯的血液疾病,从而使延迟治疗成为可能.本文研究了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治疗方案与临床效果,并将详细内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 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探究
20
作者 刘春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54-0157,共4页
探讨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儿科就诊的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预... 探讨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儿科就诊的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预警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口腔疱疹缓解时间、手足皮疹缓解时间、口腔疼痛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预警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可以加快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