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粪投入量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微生物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黄源鸿 张春龙 +3 位作者 黄容 唐晓燕 王昌全 李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猪粪施用量引起的土壤有机磷形态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特性的变化,为猪粪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猪粪施用量定位试验于2012年在四川都江堰市进行,种植制度为稻-麦轮作。试验共设4个处理:氮磷钾... 【目的】研究不同猪粪施用量引起的土壤有机磷形态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特性的变化,为猪粪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猪粪施用量定位试验于2012年在四川都江堰市进行,种植制度为稻-麦轮作。试验共设4个处理:氮磷钾化肥对照(T1),以及年施用猪粪10300 kg/hm^(2) (适量)、20600 kg/hm^(2) (高量)、30900 kg/hm^(2) (过量),分别记为T2、T3、T4。于2020年(第8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土壤有机磷根据不同提取液分为活性有机磷(LPo)、中活性有机磷(MLPo)、中稳性有机磷(MRPo)和高稳性有机磷(HRPo),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磷细菌功能基因phoD拷贝数、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结果】与化肥对照T1处理相比,3个猪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磷各组分的含量,T4处理的4个有机磷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的LPo和HRPo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但其MLPo和MRPo含量与T2处理无显著差异。T2处理中LPo较T1处理的增幅高达159%,而T3较T2、T4较T3处理的增幅趋缓。施用猪粪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Chao和Shannon指数,降低了优势菌群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T2处理土壤细菌Chao指数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3个猪粪用量处理的其他两个指数无显著差异,表明T2处理的细菌系统最稳定。不同猪粪用量提升土壤真菌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的差异显著,且Chao和Shannon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T3处理。T2、T3处理的真菌Simpson指数值显著低于T1处理,而T4处理显著高于T1处理,表明过量施用猪粪提高了优势真菌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系统的稳定性。随着猪粪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的phoD基因拷贝数和MBP含量显著提高,土壤MBP含量随猪粪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梯度间的增幅变小,与T1相比,T2、T3、T4处理土壤MB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4%、196%和222%,表明适宜的猪粪施用量可以保留相对较高的MBP。随猪粪用量的增加,土壤中phoD基因拷贝数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而ALPase活性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在T2处理达到最高,T3、T4处理较T2处理虽然显著降低但依然高于T1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细菌Simpson指数与有机磷组分的变异解释度达到67.10%。【结论】长期施用猪粪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磷各组分(LPo、MLPo、MRPo、HRPo)含量,且增加量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适量(10300 kg/hm^(2))猪粪处理提高土壤ALPase活性和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效果明显优于高量和过量猪粪处理。尽管高量以及过量施用猪粪更有效地提升土壤phoD基因拷贝数和MBP含量,但削弱了适量猪粪对ALPase活性的增强作用,增加了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真菌的丰富度,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合理控制猪粪施用量最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平衡,调控土壤有机磷的循环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磷组分 微生物磷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火电厂热工控制技术对系统稳定性提升的作用
2
作者 贺文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021-024,共4页
火电在我国电力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其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紧密相连,热力调控技艺优化燃烧行为、增进能源效能、削减有害气体排放及增强负载调节性能,大幅增强了火电厂的系统稳固度。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实时跟踪锅炉燃烧状况,校正... 火电在我国电力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其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紧密相连,热力调控技艺优化燃烧行为、增进能源效能、削减有害气体排放及增强负载调节性能,大幅增强了火电厂的系统稳固度。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实时跟踪锅炉燃烧状况,校正燃烧环节的燃料与氧气配比,力求热效能最大化达成预期;智能电力调节系统对负载波动作出灵敏应对,维持系统平稳状态,提升燃烧效能,降低排放量,热工管理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能源效益增长,助力环保目标的成功达成,以案例为线索进行深入挖掘,优化控制策略将有效增强火电厂的稳定与经济性能,实现绿色能源的持续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热工控制技术 系统稳定性 燃烧优化 负荷调节
下载PDF
基于隔膜式蓄能器的风电机组液压系统稳定性分析与维护策略研究
3
作者 徐旸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本研究聚焦于风电机组液压系统中隔膜式蓄能器的性能分析与维护策略开发。通过对系统构成的详细解析和工作机制的深入探讨,本研究确立了隔膜式蓄能器在维持系统稳定性中的重要性。结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本研究构建了隔膜式蓄能器的... 本研究聚焦于风电机组液压系统中隔膜式蓄能器的性能分析与维护策略开发。通过对系统构成的详细解析和工作机制的深入探讨,本研究确立了隔膜式蓄能器在维持系统稳定性中的重要性。结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本研究构建了隔膜式蓄能器的工作模型,并对其在吸收液压冲击和调节压力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监测的压力管理方法,并通过引入便携式增压设备,优化了氮气充填流程,显著提升了维护工作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维护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风电机组液压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本研究为风电液压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隔膜式蓄能器 液压系统压力调节 维护策略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光伏电站中性点运行方式选择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小飞 丁月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4期077-080,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光伏电站中性点运行方式选择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对比了不同接地方式下的系统响应特性,并评估了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光伏电站的运行... 本文深入探讨了光伏电站中性点运行方式选择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对比了不同接地方式下的系统响应特性,并评估了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光伏电站的运行稳定性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气候、环境条件以及电网负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本研究为光伏电站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中性点接地 系统稳定性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郝鹏举 《电力设备管理》 202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本文以某地区新能源发电并网后的电网为例,分析了并网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多方面影响,包括频率波动、保护系统误动作以及系统惯性的下降。针对具体影响的原理,结合电网工作实际提出了多项提升稳定性的策略,如优化频率响应建立... 本文以某地区新能源发电并网后的电网为例,分析了并网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多方面影响,包括频率波动、保护系统误动作以及系统惯性的下降。针对具体影响的原理,结合电网工作实际提出了多项提升稳定性的策略,如优化频率响应建立动态调节机制,更新保护逻辑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采用虚拟惯性技术模拟传统同步机的惯性效果,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并网 电力系统稳定性 频率 保护动作 系统惯性
下载PDF
电力电容器内部温度控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江兴考 《灯与照明》 202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关键设备,其内部温度控制对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电容器内部浸渍剂苄基甲苯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但温度变化会影响其介电性能。通过对电容器元件结构、材料特性及温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控... 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关键设备,其内部温度控制对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电容器内部浸渍剂苄基甲苯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但温度变化会影响其介电性能。通过对电容器元件结构、材料特性及温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控制电容器内部温度可有效降低损耗角正切值,提高电容量的稳定性。实验数据显示,合理的温度控制可使感性电流得到有效补偿,功率因数显著提升,进而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容器 温度控制 系统稳定性 苄基甲苯 无功补偿
下载PDF
浅水型人工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以广州某调蓄区为例
7
作者 黄雄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88-91,148,共5页
广州某调蓄区以调节城市内涝压力为主导功能,同时兼顾生态修复及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对其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连续跟踪研究,监测了调蓄区不同工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水质现状,跟踪了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竞争中主导... 广州某调蓄区以调节城市内涝压力为主导功能,同时兼顾生态修复及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对其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连续跟踪研究,监测了调蓄区不同工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水质现状,跟踪了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竞争中主导优势的切换过程。由于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在生物竞争过程中主要优势的切换,该调蓄区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状态,其水生态系统稳定性、透明度均发生很大程度转变。文章以该调蓄区为例,分析了典型的浅水型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切换过程,同时,通过对浅水型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系统状态之间切换原因的探讨,提出将浅水型具有调蓄功能的人工湖泊稳定为草型湿地状态的应对控制措施,为城市浅水型人工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合理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稳定性 人工湿地 丝状绿藻 水绵 水生植物
下载PDF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8
作者 谢懿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053-056,共4页
伴随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分布式电源于全球范畴内获得了广泛运用。不过,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其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等特质,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崭新挑战。本文深度剖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重点... 伴随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分布式电源于全球范畴内获得了广泛运用。不过,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其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等特质,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崭新挑战。本文深度剖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重点研讨了负荷波动、频率调节以及电压控制等关键问题。为化解这些挑战,本文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方略,旨在为强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科学根据与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显示,施行合理的应对举措不但能够切实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能够有力助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运用,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电力系统稳定性 负荷波动 智能电网 储能技术
下载PDF
风机变桨系统刹车电阻配置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9
作者 孙必城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建立刹车电阻配置的理论模型,结合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指标。基于不同的刹车电阻配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配置下的模拟结果,分析刹车电阻的配置对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合理的... 建立刹车电阻配置的理论模型,结合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指标。基于不同的刹车电阻配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配置下的模拟结果,分析刹车电阻的配置对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合理的刹车电阻配置能够显著提高风机变桨系统的稳定性,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变桨系统 刹车电阻配置 系统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动态柔性负荷调节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杨晓龙 刘强 +2 位作者 赵俊敏 张岩 刘佳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7期244-246,共3页
随着电力高峰负荷的持续增长和间歇式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发电调度的有效补充,动态柔性负荷调节技术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负荷的消耗模式,优化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管理,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该技术能够... 随着电力高峰负荷的持续增长和间歇式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发电调度的有效补充,动态柔性负荷调节技术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负荷的消耗模式,优化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管理,提升系统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该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应对不确定性资源的能力。文章系统分析了动态柔性负荷调节技术的内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评估了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柔性负荷调节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负荷消耗模式 需求侧管理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电力工程电线电缆技术在提高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分析
11
作者 丁锁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135-138,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力工程电线电缆技术在提高系统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电线电缆的基本构造、物理特性和电气性能,揭示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和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指出,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定期维护检测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 本文深入探讨了电力工程电线电缆技术在提高系统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电线电缆的基本构造、物理特性和电气性能,揭示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和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指出,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定期维护检测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用,能有效降低电力传输损耗、提高电力供应连续性和系统可靠性,适应电力需求的增长。最终得出结论,电线电缆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优化对于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性 电线电缆技术 性能优化 智能化管理
下载PDF
面向系统稳定性的抓斗式卸船机电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2
作者 夏道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抓斗式卸船机电气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文本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识别电气故障类型、分析故障机理、应用状态监测和预测性维护技术,本文旨在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探讨了诊断方法的普适性和准确... 本文深入探讨了抓斗式卸船机电气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文本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识别电气故障类型、分析故障机理、应用状态监测和预测性维护技术,本文旨在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探讨了诊断方法的普适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升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实际操作和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斗式卸船机 电气故障诊断 长文本处理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优化控制策略
13
作者 马草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1期058-061,共4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电压稳定性以及动态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影响...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电压稳定性以及动态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包括基于惯性响应的优化控制、电压控制与无功补偿策略以及动态稳定性优化控制。通过实施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以期为确保新能源并网后的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 电力系统稳定性 频率响应 电压稳定性 优化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光伏抽水蓄能系统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黄顺龙 谭伟付 杨昌亿 《科学与信息化》 2025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光伏抽水蓄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设计光伏发电、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系统,并选用STM32单片机等控制技术实现精确管理。采用理论分析、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提升了系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 本研究旨在评估光伏抽水蓄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设计光伏发电、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系统,并选用STM32单片机等控制技术实现精确管理。采用理论分析、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提升了系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能源高效利用,增强了电力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抽水蓄能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性 光伏发电 逆变器
下载PDF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15
作者 王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随着能源需求增长与环境问题凸显,智能电网产生,但是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性是非常大的问题,深入探究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意义深远。有助于切实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降低停电事故发生风险,为社会生产生... 随着能源需求增长与环境问题凸显,智能电网产生,但是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性是非常大的问题,深入探究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意义深远。有助于切实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降低停电事故发生风险,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提供坚实电力支撑,最大程度减少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能够有力促进新能源的高效消纳,充分释放新能源在能源转型中的巨大潜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可以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增强电网抵御各类扰动的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电力系统稳定性 控制策略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红梅 杨殿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6,F0002,共7页
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高强度利用等因素,物种灭绝速率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进而对生态系统功能、服务质量及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授粉服务等... 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高强度利用等因素,物种灭绝速率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进而对生态系统功能、服务质量及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授粉服务等关键功能,降低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威胁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服务及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多功能性,还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评估、权衡和优化,探索适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R32热泵系统稳定性与变工况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巨福军 杨文欢 +4 位作者 周晓磊 范晓伟 范院飞 尹路梅 朱振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实验研究了变热源进口温度工况和变热水进口温度工况下膨胀阀开度对R32热泵系统稳定性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系统存在不同的过热度振荡区间,且热源进口温度对起始振荡过热度的影响较显著,而热水进口温度对其影响则... 实验研究了变热源进口温度工况和变热水进口温度工况下膨胀阀开度对R32热泵系统稳定性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系统存在不同的过热度振荡区间,且热源进口温度对起始振荡过热度的影响较显著,而热水进口温度对其影响则不明显;变热源进口温度(15~25℃)工况下,制热量随着过热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而其COP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系统均在过热度振荡区间内获得最大COP;变热水进口温度(30~40℃)工况下,制热量和COP均随着过热度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且两者均在过热度振荡区间内取得最大值;热源进口温度的升高和热水进口温度的降低均可使系统获得的最大制热量和最大COP增大,且两者在热源进口温度为25℃时分别为9.287 kW和4.646,而在热水进口温度为30℃时则分别为9.148 kW和5.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稳定性 过热度振荡 热泵系统 变工况特性 R32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塔里木河干流近20年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18
作者 魏光辉 张环 +1 位作者 钟瑞森 李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7期71-74,96,共5页
开展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实施生态修复的基础。以新疆塔里木河干流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涵盖13项指标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开展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实施生态修复的基础。以新疆塔里木河干流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涵盖13项指标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较不稳定”状态上升为“临界稳定”状态,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中游,下游受植被覆盖率低、地下水位下降、大风和沙尘天气多等自然因素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低,今后仍需作为重点区域加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熵权 评价体系 生态系统稳定性 塔里木河干流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以汾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文宝 徐占军 +3 位作者 杨丽琪 祁强强 岳鑫 李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2947,共11页
从汾河流域耕地外源胁迫视角出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污染、遥感生态指数和植被生产力等监测指标.构建胁迫—抵抗—响应框架下动态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两维图论聚类对... 从汾河流域耕地外源胁迫视角出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污染、遥感生态指数和植被生产力等监测指标.构建胁迫—抵抗—响应框架下动态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两维图论聚类对耕地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调控措施.结果显示:(1)2011~2021年,晋中盆地及其东北部所属的部分县区受土壤污染、盐渍化程度加重的影响较大,外源胁迫值略微上升,其他地区则以外源胁迫值降低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1.66%;抵抗值上升明显,98.69%的耕地处于上升状态,在空间格局上基本形成以晋中盆地和临汾盆地为双核心的增长区;83.13%的耕地处于响应值上升状态,下降区则集中在晋中盆地及东北部.(2)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总体明显上升,99.06%的耕地处于稳定性增加状态,晋中盆地以稳定性略微上升为主,下游临汾盆地及河谷地区则以显著上升为主,区域之间的稳定性差异逐渐缩小,核心原因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3)基于稳定性及其内涵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黄土丘陵—核心治理区、晋中盆地—都市农业区、灵霍山峡—生态保障区、临汾盆地—保育缓冲区和河谷平原—稳产增产区,据此提出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胁迫 耕地 生态系统稳定性 时空演变 汾河流域
下载PDF
面向水生群落系统稳定性的水库生态调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奕博 曾凌 +1 位作者 刘攀 李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926,共13页
水库运行导致下游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对水生群落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探究水量和水质随机扰动在水生群落系统中的传播和累积效应并提升水库下游水生群落系统稳定性,通过构建随机动态系统模型,提出水生态系统稳定性评... 水库运行导致下游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对水生群落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探究水量和水质随机扰动在水生群落系统中的传播和累积效应并提升水库下游水生群落系统稳定性,通过构建随机动态系统模型,提出水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指标“累积比”,以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中下游为例开展多目标优化调度。结果表明:不同水量和水质指标在水生群落系统的不确定性传播系数差异较大,上游站点相比下游站点的群落系统在面临环境扰动时较稳定;优化调度方案的多年平均供水量和多年平均发电量相比常规调度方案分别提升了4.32%和0.26%,水库下游多站点的水生群落系统稳定性平均提升了1.58%。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水生群落 随机扰动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