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刘淑军 李冬初 +4 位作者 韩天富 黄晶 刘立生 王晓辉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2,共11页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于2016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和冬闲(CK)、氮磷钾肥和冬闲(F)、氮磷钾肥和冬种紫云英(CM)、氮磷钾肥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RCM)、氮磷减钾50%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50%KRCM)。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水稻收获后调查分析水稻产量和钾素含量,以及耕层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计算水稻钾素吸收量、钾素生理效率和钾素表观平衡,并进一步探讨水稻产量和钾素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紫云英轮作显著提高水稻年产量,增幅以RCM、50%KRCM较高,分别为59.4%和59.7%。两者协同还田和紫云英单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相比化肥冬闲处理(F),增幅为53.1%~63.3%,在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减钾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和F处理相比,RCM、50%KRC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87.6%、41.1%和14.0%、12.1%,紫云英单独还田(CM)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与RCM处理相比,50%KRCM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24.8%,缓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和CK处理相比,RCM处理显著提高了稻谷含钾量,增幅为6.7%,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稻草和稻谷吸钾量,钾素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M和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高于CM处理,但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比RCM处理降低了119.7 kg/(hm^(2)·a)。钾素盈余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钾素盈余量每增加1 kg/(hm^(2)·a),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0.25 mg/kg。施肥降低了钾素生理效率,CM、RCM和F处理的钾素生理效率比CK降低了10.3%~15.5%。土壤速效钾含量、植株总吸钾量、钾素表观平衡和水稻产量之间均显著正相关,植株总吸钾量每增加1 kg/hm^(2),水稻产量提高30.5 kg/hm^(2),钾素表观平衡每增加1 kg/(hm^(2)·a),水稻产量提高9.5 kg/hm^(2)。[结论]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稻谷产量,增加钾素盈余量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两者协同还田提升水稻产量和土壤供钾能力的作用优于紫云英单独还田。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减少钾肥施用量,显著降低钾素盈余量,但没有降低土壤钾素的供应能力,因此,可适当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紫云英 水稻 施钾量 产量 钾素盈余量 土壤钾素供应能力
下载PDF
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李忠义 唐红琴 +2 位作者 董文斌 韦彩会 何铁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为评价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常规氮肥(N)、稻秸还田+常规氮肥(RN)、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R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 为评价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常规氮肥(N)、稻秸还田+常规氮肥(RN)、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R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田+60%氮肥(MRN60%),共计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concentration,Ci)、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和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稻米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CK相比,N、RN、MN、MRN和MRN60%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n、Gs、稻谷产量及稻米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含量,并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与N处理相比,在光合特性方面,MRN处理剑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2.36%、5.95%、7.80%;在干物质积累量方面,MRN处理分蘖期、孕穗期、乳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14.77%、3.52%、4.95%;在产量及构成因素方面,MRN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稻谷产量分别显著提高7.38%、3.08%、15.96%;在稻米品质方面,MRN处理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4.6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6.54%。与N处理相比,MN处理仅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4.75%;MRN60%处理仅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7.0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剑叶SPAD值、Pn和Gs均与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SPAD值和Pn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Gs与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常规施氮下,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n、Gs等光合指标及水稻产量和蒸煮品质;在60%氮肥施用下,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有利于稳定水稻剑叶光合特性,保持水稻增产和品质特征,可应用于优质水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 紫云英 光合特性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紫云英和石灰配施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3
作者 董爱琴 陈院华 +3 位作者 杨涛 徐昌旭 程丽群 谢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12,共13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单纯紫云英翻压(GM),以及紫云英与石灰共施(GM0HL)、紫云英+常量石灰晚施(GM5HL)、紫云英+减量石灰晚施(GM5LL)等处理对土壤性状、水稻根表铁膜及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CK),翻压紫云英可显著(...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单纯紫云英翻压(GM),以及紫云英与石灰共施(GM0HL)、紫云英+常量石灰晚施(GM5HL)、紫云英+减量石灰晚施(GM5LL)等处理对土壤性状、水稻根表铁膜及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CK),翻压紫云英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1~2.7 g·kg^(-1)。相较于GM处理,增施石灰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0.38~0.78个pH单位,且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21.71%~41.28%。在紫云英快速腐解末期,增施了石灰的处理(GM0HL、GM5HL、GM5LL),土壤Eh显著高于GM处理。与CK相比,GM0HL、GM5HL、GM5LL处理在分蘖期的水稻根表铁膜Fe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34%、38.82%和29.00%,根表铁膜Cd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72%、35.56%和12.72%。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水稻Cd吸收的关键因子,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可以降低土壤Cd有效性,增加水稻根表铁膜厚度和根表铁膜Cd含量,从而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在试验条件下,紫云英翻压5 d后减量施用石灰,既可以达到较好的降Cd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污染耕地的治理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表铁膜 紫云英 石灰
下载PDF
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氮淋溶及损失的影响
4
作者 杨静 郭文圻 +2 位作者 杨文浩 周碧青 邢世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9,共9页
为探讨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的影响程度,阐明稻田土壤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本研究以亚热带3种典型水稻土(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 为探讨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的影响程度,阐明稻田土壤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本研究以亚热带3种典型水稻土(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泥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等氮磷钾条件下单施化肥(CK)和紫云英配施化肥(cmv)处理对不同水稻土DOC和DON的动态变化、淋溶特性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水稻土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有所不同。3种供试水稻土中,灰泥田水稻土DOC淋溶损失量最大,其CK处理DOC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黄泥田分别显著提高24.09%和72.15%,cmv处理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黄泥田分别显著提高16.53%和40.55%;而黄泥田水稻土DON淋溶损失量最大,其CK处理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灰泥田分别显著提高18.93%和37.01%,cmv处理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DON淋溶损失量无显著差异。配施紫云英可显著降低水稻土DON的淋溶损失量,每季水稻中cmv处理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泥田DON淋溶损失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24.67%、14.88%和13.54%;黄泥田cmv处理DOC较CK处理提高了19.19%,而灰黄泥田和灰泥田2种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供试稻田中DOC和DON在土层间的淋溶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且DOC的延迟时间大于DON。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土壤性质中有机质是影响水稻土DOC淋溶损失的重要因素,孔隙度是DON淋溶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水稻土DON的淋失早于DOC,且DON在黄泥田中淋溶损失较高,而DOC在灰泥田中淋溶损失较高;在等氮磷钾的条件下,配施紫云英可减少水稻土DON的淋溶损失,而低肥力水稻土DOC的淋溶损失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土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氮 淋溶特性
下载PDF
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对水稻的节肥增效作用
5
作者 刘彩玲 何春梅 +1 位作者 王飞 黄春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目的】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是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绿色有效措施。在福建灰(黄)泥田多地开展田间试验,以验证该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田间试验分别在福建沙县、顺昌县、浦城县进行,沙县供试水稻为头茬再生稻,顺昌和浦... 【目的】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是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绿色有效措施。在福建灰(黄)泥田多地开展田间试验,以验证该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田间试验分别在福建沙县、顺昌县、浦城县进行,沙县供试水稻为头茬再生稻,顺昌和浦城为单季稻。所有试验均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100%常规化肥(100%CF)、80%常规化肥(80%CF)、种植翻压紫云英+80%常规化肥(CMV+80%CF)、稻秸还田+种植翻压紫云英+80%常规化肥(RS+CMV+80%CF)。在水稻成熟期,调查产量和产量经济性状,分析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并计算水稻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指数。【结果】与100%CF处理相比,CMV+80%CF和RS+CMV+80%CF处理三地稻谷平均产量和稻秸平均产量增加不显著,但在沙县稻秸产量显著增加33.7%和26.1%。100%CF处理对产量的贡献率较80%CF处理增加了2.74个百分点;CMV+80%CF、RS+CMV+80%CF处理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较80%CF处理分别提高了7.73%、11.30%,三地RS+CMV+80%CF处理稻谷平均产量比CMV+80%CF处理提高3.9%。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变异系数表现为RS+CMV+80%CFCMV+80%CF>100%CF>80%CF,翻压紫云英、紫云英与稻秸联合还田均有利于水稻持续性高产稳产,且紫云英与稻秸联合还田的效果明显高于紫云英单独翻压。翻压紫云英、紫云英与稻秸联合还田均有利于水稻氮、磷、钾养分的累积,与100%CF处理相比,CMV+80%CF处理的平均氮、磷、钾养分回收率分别增加了19.1、20.1、29.5个百分点,RS+CMV+CMV+80%CF处理分别增加了19.3、8.8、30.6个百分点,RS+CMV+80%CF处理的氮、钾养分回收率高于CMV+80%CF处理。RS+CMV+80%CF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大,较100%CF处理分别增加了76.38%和8.99%。【结论】无论再生稻还是单季稻,在减施化肥用量20%的条件下,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有利于水稻稳产和产量的可持续性,同时提高养分回收率,增强节肥增效作用,可作为灰黄泥田水稻绿色高效生产的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稻秸 联合还田 产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紫云英及氮肥减量下配施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劳洁玉 郑铭洁 +3 位作者 黄永材 任震 吴家森 傅伟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目的】为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在紫云英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养分提升、水稻增产的作用,旨在明确在紫云英替代部分氮肥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肥和增产的最佳减氮量和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以期为实际... 【目的】为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在紫云英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养分提升、水稻增产的作用,旨在明确在紫云英替代部分氮肥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肥和增产的最佳减氮量和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以期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水稻盆栽试验,以冬闲+常规施肥(CK)为空白对照,设置了4个(0.25%、0.5%、1%、2%)生物质炭添加比例,在追肥时设置3个(减氮10%、减氮20%、减氮30%)减氮比例,共设置13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52盆,生长周期120 d,水稻成熟后比较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紫云英还田下,减氮30%配施2.0%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P<0.01)与CK相比提高了12.02%;减氮20%配施2.0%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质(SOM)、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均具有极显著提升作用(P<0.01),显著提升了土壤全氮含量(P<0.05),比CK分别增加了38.8%、107.2%、25.4%、24.9%;减氮20%配施0.5%生物质炭时碱解氮含量显著提升了49.6%(P<0.01)。紫云英还田下减氮30%配施1.0%生物质炭时产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8.7%(P<0.01)。施加低量生物质炭(0.25%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积累,比CK显著增加了90.04%(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是提升水稻产量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P<0.05、r>0.5)。【结论】紫云英、氮肥减量及生物质炭联合施用的培肥增产效果显著,紫云英还田下减氮20%配施2.0%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减少氮素流失,促进水稻生长增产,但施加过量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追肥时减氮30%配施1.0%生物质炭对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秸秆生物质炭 氮肥减量 土壤理化性质 水稻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吕 吴玉红 +4 位作者 秦宇航 淡亚彬 陈浩 郝兴顺 田霄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70,共15页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水稻品种为优质籼稻‘黄华占’。共设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_(100));(4)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20%(GRN_(80));(5)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30%(GRN_(70))。分析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1)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增加3.50%~7.65%;齐穗期茎鞘、叶片、穗干物重分别增加25.54%~44.79%、44.79%~53.74%、33.76%~61.81%,成熟期茎鞘、叶片干物重增加6.87%~25.57%、20.87%~23.46%;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和GRN_(70)水稻产量增加4.00%和2.77%,齐穗期穗干物重增加21.33%、4.56%,GRN_(80)有效穗增加7.77%,千粒重增加2.56%,GRN_(80)成熟期茎鞘、穗干物重增加17.52%、10.91%。2)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齐穗期茎鞘、叶片、穗氮累积量增加34.84%~60.59%、50.41%~69.28%、26.57%~45.35%,成熟期增加48.61%~54.78%、54.67%~91.81%、6.42%~19.96%,茎鞘氮转运量增加16.89%~64.99%,叶片氮转运量增加47.85%~73.05%,氮转运贡献率增加27.75%~41.09%;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穗中氮增量增加19.76%,茎鞘氮转运量、茎鞘转运率、叶片转运率、氮素转运效率分别增加7.46%、2.73%、9.35%、6.86%。3)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减低10.64%~20.92%,氮肥生理利用率减少17.88%~32.89%,氮肥农学效率增加7.81%~63.03%,氮素回收率增加57.36%~97.19%,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55%~52.00%;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和GRN_(70)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13.00%、10.97%,氮肥生理利用率增加12.34%、22.37%,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35.66%、51.21%,氮素回收率显著增加21.04%、25.52%,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0.04%、46.79%。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下减氮20%或30%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氮素吸收转运,提高氮素利用,是适宜汉中地区水稻生产的一种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水稻 氮肥减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下载PDF
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吕 吴玉红 +4 位作者 秦宇航 郝兴顺 李硕 淡亚彬 崔月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2,共11页
为研究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连续两个轮作季(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冬闲稻秆不还田+常规施氮处理,即对照处理(CK);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常... 为研究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连续两个轮作季(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冬闲稻秆不还田+常规施氮处理,即对照处理(CK);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常规施氮处理(GRN_(10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20%处理(GRN_(8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30%处理(GRN_(70))。采用通气式氨挥发收集装置监测水稻生育期间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各处理可提高“黄华占”籽粒产量,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RN_(80)、GRN_(70)、GRN_(100),其中GRN_(80)和GRN_(70)处理相较于CK处理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66%和6.37%。冠层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30 d以后,其中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挥发速率较大。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后16 d内,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峰值,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0.53 kg·hm^(-2)·d^(-1)和0.58 kg·hm^(-2)·d^(-1)。与CK相比,GRN_(80)处理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冠层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二者分别下降58.73%和57.14%。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其值由高到低依次顺序为GRN_(100)、GRN_(70)、GRN_(80)。就水稻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而言,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2.88%~8.32%和5.26%~13.88%,其中GRN_(80)处理降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与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GRN_(80)和GRN_(70)处理冠层氨挥发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紫云英和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20%或30%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是适宜汉中地区兼顾水稻高产和环境友好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水稻轮作 秸秆还田 氮肥减量 水稻产量 氨挥发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还田与化肥减施对皖东地区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9
作者 袁何祥 朱国美 张勤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为研究滁州市紫云英—水稻种植模式下化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对照(不翻压紫云英和化肥)、常规施肥(不翻压紫云英)、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翻压紫云英与常规施肥100%、80%、60%配施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紫... 为研究滁州市紫云英—水稻种植模式下化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对照(不翻压紫云英和化肥)、常规施肥(不翻压紫云英)、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翻压紫云英与常规施肥100%、80%、60%配施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还田配施化肥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尤以处理(翻压紫云英+80%化肥)的增产效果最佳,平均产量较100%化肥对照增产7.9%;紫云英翻压还田配施化肥,均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尤其能显著提高土壤pH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紫云英翻压还田配施80%化肥增加了农业成本支出,但经济产值得到提升,净收益高出100%化肥对照7501元/hm^(2)。从稻谷产量、净收入和产投比及环境友好性综合来看,紫云英翻压还田与常规施肥量80%的配施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施用 土壤肥力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氮肥调控对紫云英-水稻轮作系统结瘤固氮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
10
作者 张军倩 董玉兵 +4 位作者 焦颖 王冰雪 王琛源 宋梦馨 熊正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氮肥管理对绿肥季共生固氮、固氮酶活性及后茬单季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综合影响。[方法]本试验以长期紫云英-水稻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水稻-冬闲-NO (RF-N0)、水稻-紫云英-NO (RM-N0)、水稻-紫云英-N1 (RM-...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氮肥管理对绿肥季共生固氮、固氮酶活性及后茬单季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综合影响。[方法]本试验以长期紫云英-水稻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水稻-冬闲-NO (RF-N0)、水稻-紫云英-NO (RM-N0)、水稻-紫云英-N1 (RM-N1)、水稻-紫云英-N2 (RM-N2),NO、N1、N2分别代表绿肥季施用NO、50、100 kg/hm^(2),水稻季则统一施入N200 kg/hm^(2)。进行两个轮作周期的田间试验,测定紫云英季植株氮吸收量、根瘤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及水稻季植株氮吸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在绿肥季,RM-N0处理紫云英两年平均共生固氮量达N 78.3 kg/hm^(2),共生固氮率高达91.1%。与RM-N0处理相比,RM-N1和RMN2处理两年平均固氮量分别减少6.5%和50.8%,共生固氮率分别降低22.1%和72.1%。配施氮肥改善了根瘤固氮酶活性,但配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了紫云英根瘤重量。RM-N0处理紫云英氮吸收量为N 86.0 kg/hm^(2),与之相比,RM-N1和RM-N2处理紫云英两年平均氮吸收量分别提高25.5%和62.7%。与RF-N0处理相比,RM的3个处理水稻产量2021年提高了6.1%~10.8%,2022年提高了6.7%~10.9%。与RF-N0相比,RM-N1和RMN2处理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5%和21.5%,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则无显著变化。与RF相比,RM的3个处理均显著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全氮含量。紫云英根际土壤RM-N0处理AOA基因拷贝数最大,RM-N2处理AOB基因拷贝数最大,RM-N1处理nifH基因拷贝数最大。[结论]种植并翻压紫云英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增加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紫云英施用氮肥可提高其氮吸收量,改善固氮酶活性;低氮肥用量还可显著提高根瘤生物量,显著增加土壤中nifH基因拷贝数。因此,在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紫云英季施用N 50 kg/hm^(2)可显著提升绿肥对水稻的增产提质效果,提高土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单季稻 共生固氮 固氮酶活性 水稻产量 水稻品质
下载PDF
广西地方紫云英种质资源收集及表型多样性评价
11
作者 韦彩会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忠义 唐红琴 曾成城 莫永诚 何铁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以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开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58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桂东北以及0~4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2项... 以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开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58份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桂东北以及0~4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12项农艺性状表型分析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将12个农艺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子产量、生物产量及生育期特征,累计贡献率达72.089%;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综合排名前10位的种质资源为GXLF20180011、GXLF2019109、GXLF2019156、GXLF2019118、GXLF2019112、GXLF2019117、GXLF20180006、GXLF2019125、GXLF2019111、GXLF2019136;排名前10位的种质资源全生育期为134~147 d,盛花期茎粗(直径)为2.83~3.66 mm,盛花期株高为41.63~54.73 cm,单株分枝数为2.83~4.19个,每分枝花序数为5.85~6.99个,总花序数为17.55~26.23个/株,结荚花序数为14.33~19.97个/株,鲜草产量为10458.15~48792.75 kg/hm^(2),干草产量为1037.36~5724.34 kg/hm^(2),种子产量为246.75~99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 种质资源 收集 表型多样性 广西
下载PDF
稻田紫云英翻压制关键技术
12
作者 本刊 《湖南农业》 2024年第1期21-21,共1页
1.课程介绍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土壤培肥好时期。本期《农技课堂》将从翻压前田面水分管理、翻压时期、翻压方式、翻压深度、紫云英区制技术等方面介绍稻田紫云英翻压制关键技术,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关键词 紫云英 土壤培肥 翻压 课程介绍 关键技术 田面水 稻田 压制
下载PDF
晚熟高产紫云英新品种宁籽3号的选育
13
作者 许岩 张泉锋 +1 位作者 马田田 肖家睿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20-223,共4页
宁籽3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晚熟高产紫云英新品种。该品种通过系谱法进行系统选育,以国内紫云英品种宁波大桥种为基础群体,从中筛选出熟期迟、茎秆粗壮的变异单株,经过多年多代自交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定向选育而成... 宁籽3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晚熟高产紫云英新品种。该品种通过系谱法进行系统选育,以国内紫云英品种宁波大桥种为基础群体,从中筛选出熟期迟、茎秆粗壮的变异单株,经过多年多代自交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2 a多点适应性试验平均鲜草产量56 877.9 kg·hm^(-2),比对照宁波大桥种增产21.5%;盛花期干物质粗蛋白含量19.5%,粗纤维含量25.50%,粗脂肪含量31.4 g·kg^(-1),氮含量3.12%,磷含量2.02 g·kg^(-1),钾含量42.7 g·kg^(-1)。2022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浙认肥2022001],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晚熟 高产 宁籽3号 选育
下载PDF
水稻田紫云英适宜压青还田量探索试验初报
14
作者 王桂宝 徐广辉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为了探明水稻田紫云英适宜的压青还田量,及紫云英压青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土壤养分状况及物理性状的影响,特于2022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通过紫云英压青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 为了探明水稻田紫云英适宜的压青还田量,及紫云英压青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土壤养分状况及物理性状的影响,特于2022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通过紫云英压青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产量,并可以显著改善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物理性状,水稻田紫云英的压青还田量以22.5 t/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压青还田 水稻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豫南稻区紫云英不同喷药时期“一喷三防”效果研究
15
作者 聂良鹏 郭利伟 +3 位作者 丁丽 张琳 杜光辉 吕玉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53-55,61,共4页
为了探求豫南稻区紫云英留种田块植株生长中后期的最佳喷药时间,设置3个喷药时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进行紫云英“一喷三防”作业,研究不同喷药时期对紫云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紫云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云... 为了探求豫南稻区紫云英留种田块植株生长中后期的最佳喷药时间,设置3个喷药时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进行紫云英“一喷三防”作业,研究不同喷药时期对紫云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紫云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云英生长中后期进行“一喷三防”作业,均能显著降低紫云英的被害株率和叶片发病率,显著提高紫云英单位面积荚数、单荚籽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紫云英种子产量。其中,以初花期进行“一喷三防”作业的效果最好,适宜在豫南稻区紫云英种子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喷三防 紫云英 病虫害 防效 种子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孙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67-6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绿色、多样化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本研究对紫云英基本情况和种植方法进行介绍,就紫云英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种植紫云英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绿色、多样化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本研究对紫云英基本情况和种植方法进行介绍,就紫云英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种植紫云英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提升土壤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广紫云英种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生态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种植方法 绿肥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后茬水稻减量施肥试验报告
17
作者 周崇珍 《江西农业》 2024年第7期181-183,共3页
为了进一步验证紫云英绿肥还田,后茬水稻减量施肥的效果,达到减肥增效、增产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特在不同紫云英绿肥品种还田后,对后茬水稻开展化肥减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还田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以及钾的含量,降低... 为了进一步验证紫云英绿肥还田,后茬水稻减量施肥的效果,达到减肥增效、增产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特在不同紫云英绿肥品种还田后,对后茬水稻开展化肥减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还田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以及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酸性,改良了土壤质量。后茬水稻施入70%化肥,不仅不会降低水稻产量,反而能增产,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还田 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根瘤菌剂应用及鲜草还田效果分析
18
作者 徐磊 《河北农机》 202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近年来,由于商品有机肥存在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风险威胁,紫云英绿肥成为了当前稻田农业生产中最清洁的有机肥源,同时也高度契合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此,充分利用冬闲田,以化肥减施、耕地质量提升、... 近年来,由于商品有机肥存在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风险威胁,紫云英绿肥成为了当前稻田农业生产中最清洁的有机肥源,同时也高度契合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此,充分利用冬闲田,以化肥减施、耕地质量提升、稻米清洁生产为主要目标,建立适应现代稻作制需要的紫云英+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推动绿肥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紫云英—弋江籽根瘤菌试验,验证根瘤菌在促进紫云英生长、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等方面的效果,并在盛花期将紫云英鲜草翻压还田,鲜草还田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后茬水稻化学肥料投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根瘤菌 鲜草还田 提质增效
下载PDF
紫云英绿肥对提升耕地质量与水稻产量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何佳丽 《河北农机》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为了提升耕地质量,让水稻产量呈现出逐步攀升的趋向,需要转变肥料的使用方式和方法,尽可能使用紫云英绿肥完成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肥力提高方面的工作。通过分析紫云英的具体品种以及紫云英作为绿肥所能够产生的增产效用,探讨紫云英作用... 为了提升耕地质量,让水稻产量呈现出逐步攀升的趋向,需要转变肥料的使用方式和方法,尽可能使用紫云英绿肥完成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肥力提高方面的工作。通过分析紫云英的具体品种以及紫云英作为绿肥所能够产生的增产效用,探讨紫云英作用下的氮转化机制,或可对紫云英绿肥的种植利用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这不仅能够使耕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还能够有效改变南方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让光热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使水稻的生长有更加充足的营养加持。本文以安徽等地的水稻种植为例,对紫云英绿肥的使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制定出更具有科学价值的紫云英绿肥种植利用方案,推动当地的水稻种植和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绿肥 耕地质量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梦 史鹏飞 +10 位作者 刘春增 李本银 丁丽 张琳 郑春风 张成兰 何春梅 施海帆 吕玉虎 常单娜 曹卫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0,共11页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7~0.8686,...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7~0.868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种质资源 遗传关系 标记特征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