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变石的宝石学特征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如增 李敏捷 陈建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7-10,I0001,共5页
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合成变石样品的颜色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合成变石的致色元素及其质量分数对变色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变石常见的紫色调现象与吸收光谱中紫区未被完全吸收有关,通过添加少量有利于紫... 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合成变石样品的颜色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合成变石的致色元素及其质量分数对变色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变石常见的紫色调现象与吸收光谱中紫区未被完全吸收有关,通过添加少量有利于紫区吸收的致色元素,有望减弱合成变石的紫色调;随着V元素的增加,橙黄区吸收带的分布趋于合理,使红光与绿光的透过更趋平衡,有利于产生较理想的变色效应;合成变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其结晶学方向有密切关系,(001)方向的吸收光谱在橙黄区有强吸收带,具有明显的变色效应特征,(100)和(010)方向虽有强二色性,但对变色效应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变石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变色效应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太湖表层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化学降解
2
作者 张楠楠 胡斌 《污染防治技术》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开展了太湖表层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化学降解研究。结果表明,11天自然光照期间,太湖不同湖区CDOM的溶解态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吸收系数A_(254)和特定吸光度SUVA... 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开展了太湖表层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化学降解研究。结果表明,11天自然光照期间,太湖不同湖区CDOM的溶解态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吸收系数A_(254)和特定吸光度SUVA呈显著地下降趋势,而吸收光谱斜率S_(R)则呈现上升趋势。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类腐殖质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随光照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类蛋白质组分则呈现波动的变化趋势。这一系列结果表明,光照能够促使大分子的类腐殖质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质。同步荧光光谱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太湖表层水体CDOM中不同组分的光降解顺序大致为类腐殖质类→类蛋白质酪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光降解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太湖
下载PDF
Chameleon钻石与其相似黄色钻石光谱学特征的对比分析及颜色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育洁 宋中华 +2 位作者 韩冬 许颖倩 刘厚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1-501,共11页
Chameleon钻石(俗称“变色龙钻石”)是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彩色钻石,在受热后或长时间在暗室中会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与Chameleon钻石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并不具有此类“变色”现象。为了研究Chameleon钻石... Chameleon钻石(俗称“变色龙钻石”)是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彩色钻石,在受热后或长时间在暗室中会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与Chameleon钻石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并不具有此类“变色”现象。为了研究Chameleon钻石与相似黄色钻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产生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原因,本文选取Chameleon钻石和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加热实验,观察加热前后钻石颜色、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探寻导致热致变色的原因,并对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Chameleon钻石受热后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超短波紫外线下显示绿色荧光和磷光,相似黄色钻石样品无磷光及变色现象;所有样品均有从紫外光至510nm逐渐减弱的连续吸收和480nm吸收宽带,Chameleon钻石具650~800nm吸收宽带,相似黄色钻石无该吸收带,加热后吸收带消失是其产生热致变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样品的缺陷类型进行对比分析,Chameleon钻石红外光谱可见孤氮特征及与片晶无关的1430cm−1宽吸收带,该峰未在相似黄色钻石中出现,但产生该吸收的原因未知,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与Chameleon钻石相比,相似黄色钻石中氮杂质的聚合程度更高;Chameleon钻石及相似黄色钻石表现出以700nm为中心的特征发光带,此外Chameleon钻石还可检测到H3等与N-V相关缺陷及489、883、884nm等与Ni-N相关缺陷产生的发光峰。综合以上光谱学特征对比分析可知,Chameleon钻石存在与A型氮、孤氮、镍杂质及氢杂质有关的某种缺陷结构,与相似黄色钻石的光谱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本次研究对探明Chameleon钻石具热致变色现象的根本原因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meleon钻石 黄色钻石 480nm中心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镍杂质
下载PDF
Ti缓冲层对ZnO薄膜吸收特性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4
作者 张小雷 马书懿 +6 位作者 杨付超 黄新丽 马李刚 李发明 赵强 刘静 靳钰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337-3340,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衬底和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Ti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表征了ZnO/Ti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了Ti缓冲层的厚度对ZnO薄膜的影响。透射吸收光谱显示所有ZnO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率超...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衬底和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Ti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表征了ZnO/Ti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了Ti缓冲层的厚度对ZnO薄膜的影响。透射吸收光谱显示所有ZnO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率超过80%,当引入缓冲层后,薄膜的紫外吸收边先向长波方向移动,且随着缓冲层厚度的增加紫外吸收边向短波方向移动。薄膜的荧光光谱显示,所有样品出现了位于390nm的紫外发光峰,435和487nm的蓝光双峰以及525nm的绿光峰,并对各发光峰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缓冲层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ZNO薄膜 磁控溅射
下载PDF
活性黄铒染料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小珍 姚跃良 +2 位作者 袁亚琴 朱贤 齐晓东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30-632,共3页
以活性黄和氧化铒为原料,制备了活性黄铒染料,用该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分别测定了活性黄、活性黄铒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染色后真丝绸的红外光谱。在200~800nm范围内,活性黄和活性黄铒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为383nm和380nm。... 以活性黄和氧化铒为原料,制备了活性黄铒染料,用该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分别测定了活性黄、活性黄铒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染色后真丝绸的红外光谱。在200~800nm范围内,活性黄和活性黄铒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为383nm和380nm。活性黄与铒离子是以配位键相结合,活性黄铒在保持活性黄的上染基团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真丝绸结合的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黄 氧化铒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川西高海拔河流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堰杨 秦纪洪 孙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62-3671,共10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4条高海拔河流,即杂谷脑河、抚边河及岷江(高山峡谷河流)与白河(高原河流),对其天然水体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4条高海拔河流,即杂谷脑河、抚边河及岷江(高山峡谷河流)与白河(高原河流),对其天然水体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川西高海拔河流DOC变化范围为1.55~5.66 mg·L^(-1),CDOM(以a(355)表征)变化范围为0.96~6.31 m-1,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以lg Fn(355)表征)变化保持在2.08~2.83之间.与高山峡谷区河流比较,高原河流芳香性、疏水性特征常数SUVA254、SUVA260较高,吸光度之比E2/E3、光谱斜率S275~295及光谱斜率之比SR较低,揭示了高原河流CDOM芳香性较强、疏水性组分丰富、分子结构较为复杂;SUVA254、SUVA260分别与SR、S275~295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白河由于高通量陆源腐殖质输入影响了CDOM特征.川西高原4条高海拔河流中SUVA254、SUVA260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芳香性结构普遍存在于河流CDOM疏水组分中.川西高原天然河流水体中CDOM与DOM的浓度之间总体上无直接关联,因为不同天然水体在DOM形成过程中,陆源DOC输入组分和强度及转化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高海拔区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有机碳循环的区域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天然水体 川西高原河流
原文传递
脐橙香料、色素的提取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小珍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文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浸出法从干脐橙皮中提取脐橙香料及脐橙色素与香料的混合物。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了该混合物中矿物质的含量。
关键词 脐橙 香料 色素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
下载PDF
碳酸铈分解制备CeO2-x的氧空位特征及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洪华华 兰苑培 +4 位作者 刘涛 顾小英 章子熊 田翔宇 姜浪钊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0-326,I0003,共8页
研究碳酸铈在500, 700和900℃H2中分解形成的CeO2-x氧空位特征,并对比考察了碳酸铈在700℃空气和N2中的分解过程,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获得的CeO2-x颗粒尺寸增加且表面有"烧结"现象出现;另外在H2中制备的CeO2-x氧空... 研究碳酸铈在500, 700和900℃H2中分解形成的CeO2-x氧空位特征,并对比考察了碳酸铈在700℃空气和N2中的分解过程,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获得的CeO2-x颗粒尺寸增加且表面有"烧结"现象出现;另外在H2中制备的CeO2-x氧空位浓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分解温度下, H2中分解获得的CeO2-x的氧空位浓度较在空气和N2中制备的样品高。不同温度H2条件下制备的CeO2-x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表明,随氧空位浓度的增加CeO2-x的响应光谱发生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 碳酸铈 CeO2-x 氧空位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活性黄稀土染料的光谱性能
9
作者 刘小珍 刘小舟 +2 位作者 桑文斌 朱贤 卞晓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79-282,共4页
以活性黄分别和氧化镧、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钐、氧化铕、氧化钆、氧化镝、氧化镥、氧化钇等为原料,制备了活性黄镧、活性黄镨、活性黄钕、活性黄钐、活性黄铕、活性黄钆、活性黄镝、活性黄镥、活性黄钇等染料,并且用这些染料对真丝绸... 以活性黄分别和氧化镧、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钐、氧化铕、氧化钆、氧化镝、氧化镥、氧化钇等为原料,制备了活性黄镧、活性黄镨、活性黄钕、活性黄钐、活性黄铕、活性黄钆、活性黄镝、活性黄镥、活性黄钇等染料,并且用这些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其上色率和固色率远大于活性黄染料。分别测定了活性黄及活性黄稀土染料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在200.00- 800.00 nm范围内,测定了活性黄及活性黄稀土染料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黄 稀土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上色率 固色率
下载PDF
C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德生 李鸿辉 +3 位作者 余海湖 杨恩宇 陈小幺 李小甫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13,共4页
采用化学合成法,以六偏磷酸钠作为稳定剂,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及比例,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dS纳米颗粒,采用超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颗粒形貌,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CdS纳米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及表面态、杂质对其光致发光性能的... 采用化学合成法,以六偏磷酸钠作为稳定剂,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及比例,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dS纳米颗粒,采用超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颗粒形貌,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CdS纳米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及表面态、杂质对其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颗粒 胶体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及其Cu(Ⅱ)配合物的制备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海湖 陈小幺 +3 位作者 胡伟达 杨恩宇 李鸿辉 李小甫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制备了水溶性高分子化 8 羟基喹啉及其Cu(Ⅱ )配合物 ,在其水溶液的UV vis谱图上可观察到π→π 跃迁谱带 ,同时还发现高分子化 8 羟基喹啉的Cu(Ⅱ )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高分子化 Cu(Ⅱ)配合物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活性翠蓝镨染料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小珍 袁亚琴 +2 位作者 蔡蕍 朱贤 王艳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50-952,共3页
以活性翠蓝和氧化镨为原料 ,制备了活性翠蓝镨染料。用该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 ,分别测定了活性翠蓝、活性翠蓝镨的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染色后真丝绸的红外光谱。在 2 0 0~ 80 0nm范围内 ,活性翠蓝有 4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 以活性翠蓝和氧化镨为原料 ,制备了活性翠蓝镨染料。用该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 ,分别测定了活性翠蓝、活性翠蓝镨的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染色后真丝绸的红外光谱。在 2 0 0~ 80 0nm范围内 ,活性翠蓝有 4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2 5 9 0 0nm ,在可见光范围内活性翠蓝有 2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6 6 1 5 0nm ;活性翠蓝镨有 3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2 6 4 0 0nm ,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 1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6 18 0 0nm。活性翠蓝与镨离子是以配位键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翠蓝镨染料 制备 真丝绸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纳米硫化锌分子沉积膜制备与光谱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纪健强 周灵德 +3 位作者 李小甫 胡鹏 邓金阳 姜德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乙酸锌和硫化钠合成了硫化锌(ZnS)胶体,采用分子沉积膜技术制备了聚电解质与ZnS纳米颗粒的复合薄膜。在ZnS胶体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上可观察到激子吸收峰,胶体的吸收带边约为313 nm,与其体相材料比...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乙酸锌和硫化钠合成了硫化锌(ZnS)胶体,采用分子沉积膜技术制备了聚电解质与ZnS纳米颗粒的复合薄膜。在ZnS胶体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上可观察到激子吸收峰,胶体的吸收带边约为313 nm,与其体相材料比较,有明显蓝移现象,显示出量子尺寸效应。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ZnS胶体颗粒为球形,粒径为3—7 nm。吸收光谱显示,聚电解质与ZnS胶体复合薄膜的吸光度随薄膜层数增加而上升;荧光光谱显示,复合膜在380 nm附近有较强发光,随着膜厚度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 聚电解质 分子沉积膜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北红玛瑙的颜色成因及光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智云 何雪梅 郭庆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1-2537,共7页
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南段,广泛产出一种外观以红色为主,常带有黄色调的半透明玛瑙,被称为"北红玛瑙"。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岩石化学全分析对北红玛瑙及黄色、白色对... 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南段,广泛产出一种外观以红色为主,常带有黄色调的半透明玛瑙,被称为"北红玛瑙"。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岩石化学全分析对北红玛瑙及黄色、白色对比样品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北红玛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α-石英,次要矿物组成为斜硅石和针铁矿,另外还含有极少量的赤铁矿。北红玛瑙的红色、黄色与针铁矿和极少量的赤铁矿有关,与南红玛瑙主要为赤铁矿致色明显不同。显微观察时,针铁矿、赤铁矿以橙红色点状和浸染状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点状分布的针铁矿、赤铁矿大小约10μm,但不具备明显的单晶晶体形状,推测是由亚微米级大小的针铁矿及极少量的赤铁矿聚集形成的集合体;浸染状分布的橙红色针铁矿、赤铁矿不可见矿物颗粒大小,推测其颗粒大小和点状分布的致色矿物类似,均为亚微米级大小,但与点状分布的致色矿物不同的是,并未聚集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点状集合体。整体上外观呈红色的北红玛瑙中针铁矿、赤铁矿的含量多于黄色对比样品中的致色矿物含量,致色矿物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北红玛瑙的颜色色调。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针铁矿中Fe^3+的6A1→4E,6A1→4E4A1, 2(6A1)→2(4T1)(4G),6A1→4T2(4G)和极少量赤铁矿中Fe^3+的6A1→4E4A1,6A1→4T2吸收带与针铁矿、赤铁矿中O^2-和Fe^3+之间的电荷转移共同作用,形成了北红玛瑙带黄色调的红色外观。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谱中,可见光范围内北红玛瑙的一阶导数谱极小值的位置为555和556 nm,黄色对比样品为530 nm,淡黄色对比样品为502 nm,随着玛瑙红色调的逐渐减少,可见光范围内一阶导数谱的极小值位置也逐渐减小,可以据此衡量红色~黄色玛瑙的色调深浅,这也对石英质玉石的品种鉴定及颜色分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瑙 颜色成因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阶导数谱
下载PDF
CuInS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泽栋 刘让同 +2 位作者 刘淑萍 李亮 耿长军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66,共4页
研究CuInS 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制备了多种摩尔浓度的CuInS 2量子点溶液,通过水浴法利用CuInS 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分析了CuInS 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内部结构变化,研究了量子点不同摩尔浓度对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 研究CuInS 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制备了多种摩尔浓度的CuInS 2量子点溶液,通过水浴法利用CuInS 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分析了CuInS 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内部结构变化,研究了量子点不同摩尔浓度对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修饰后棉织物的紫外线吸收率与原织物相比提高了0.5倍~1.8倍,在UVA区域提升尤为明显,UPF可达到50+;量子点与棉织物能形成良好的结合,在水洗12次之后UPF仍达40+。认为:CuInS 2量子点可以有效提高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 2量子点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紫外线防护 UPF值 水洗耐久性
下载PDF
聚电解质/硫化镉薄膜的层-层组装及其光谱分析
16
作者 曹通 余海湖 +2 位作者 吴挺 李小甫 纪健强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
以六偏磷酸钠为稳定剂,采用硝酸镉和硫化钠合成了硫化镉纳米颗粒,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聚电解质与硫化镉胶体的复合薄膜。吸收光谱显示,硫化镉胶体的吸收带边相对其体相有明显蓝移,并可观察到激子吸收峰,显示出量子尺寸效应。复合薄... 以六偏磷酸钠为稳定剂,采用硝酸镉和硫化钠合成了硫化镉纳米颗粒,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聚电解质与硫化镉胶体的复合薄膜。吸收光谱显示,硫化镉胶体的吸收带边相对其体相有明显蓝移,并可观察到激子吸收峰,显示出量子尺寸效应。复合薄膜的荧光光谱上出现2个发光带,随着薄膜的组装层数的增加,复合薄膜的带带跃迁发光和表面态发光都相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聚电解质 层-层组装薄膜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宝石级氟磷锰矿的化学成分及光谱学表征
17
作者 吕洋 裴景成 +1 位作者 高雅婷 陈泊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4-1208,共5页
氟磷锰矿是一种稀有矿物,宝石级氟磷锰矿可呈现高饱和度的红橙色。选取三颗来自巴基斯坦的样品,通过电子探针、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系统研究,旨在获得其化学成分、光谱学特征,分析致色离子,为其品种鉴定、优化... 氟磷锰矿是一种稀有矿物,宝石级氟磷锰矿可呈现高饱和度的红橙色。选取三颗来自巴基斯坦的样品,通过电子探针、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系统研究,旨在获得其化学成分、光谱学特征,分析致色离子,为其品种鉴定、优化处理等提供重要数据。样品平均化学成分化学式为(Mn_(1.66),Fe_(0.17),Ca_(0.15),Mg_(0.03))_(Σ2.02)[P_(0.99)O_(4.14)]F_(0.82),属含少量铁的氟磷锰矿,与文献记载的巴基斯坦Shigar山谷产出的宝石级氟磷锰矿化学成分相似。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显示氟磷锰矿的主要振动基团为PO_(4)^(2-)基团。拉曼光谱的主峰位于980 cm^(-1),可用于分析羟基与氟的替代关系,450和427 cm^(-1)双峰的强度比可反映Mn^(2+)和Fe^(2+)的替代关系。红外光谱在400~650 cm^(-1)波段和900~1 200 cm^(-1)波段有吸收峰,可以反映羟基与氟和Mn^(2+)与Fe^(2+)的替代关系。因此,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特征可清晰区分氟磷锰矿、羟磷锰矿和氟磷铁矿三个类质同像矿物。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以406 nm为中心的强吸收峰是由于Mn^(2+)自旋禁阻跃迁导致;以455 nm为中心的弱吸收峰是由于Fe^(2+)自旋禁阻跃迁导致,Mn^(2+)对此峰也有一定贡献;以533 nm为中心的吸收峰是由Mn^(2+)的^(6)A_(1g)(S)→^(4)T_(1g)(G)跃迁导致。样品呈现红橙色,属自色矿物。氟磷锰矿族矿物普遍存在类质同象,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可准确鉴定氟磷锰矿,电子探针可以为其产地溯源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锰矿 化学成分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下载PDF
一种蓝绿组合色宝石新品种的光谱学特征研究
18
作者 刘淑红 王礼胜 刘云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62-3166,共5页
近期在缅甸市场上发现一种蓝绿组合色宝石品种,以往文献中未见提及。本论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以及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现代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宝石样品中蓝色和绿色部分... 近期在缅甸市场上发现一种蓝绿组合色宝石品种,以往文献中未见提及。本论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以及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现代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宝石样品中蓝色和绿色部分主要矿物分别为刚玉和含铬白云母,同时两部分均含有少量硬水铝石,两部分的鳞片状闪光矿物均为白云母;(2)蓝色部分产生变色效应是因为刚玉内部少量特定比例的Cr、Fe、Ti离子共同作用导致,而绿色部分是由于在白云母中少量Cr3+类质同象替代Al3+而致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组合色宝石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下载PDF
单宁酸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
19
作者 李炜祥 凌静 +2 位作者 王详 吕汪洋 孔祥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功能的重要基础结构,因此本文通过单宁酸和丝素蛋白反应,研究不同摩尔浓度的单宁酸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使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FL)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表征技术对...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功能的重要基础结构,因此本文通过单宁酸和丝素蛋白反应,研究不同摩尔浓度的单宁酸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使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FL)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表征技术对单宁酸与丝素蛋白的反应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宁酸可以影响丝素蛋白的二级构象,并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单宁酸摩尔浓度逐渐增加到20μmol/L时,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逐渐增多,β折叠结构逐渐减少。单宁酸摩尔浓度继续上升,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逐渐减少,β折叠结构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单宁酸 二级结构 氨基酸残基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下载PDF
新型双膦配体合成及其铜(Ⅰ)配合物吸光性
20
作者 孔令雅 林禄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基于C2对称性的手性联萘骨架,设计了一类新型双膦配体,并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汇聚式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可通过不同功能结构砌块之间的组合,对配体的电性和空间位阻进行调整.通过合成该类双膦配体的铜(Ⅰ)配合物,讨论了不同... 基于C2对称性的手性联萘骨架,设计了一类新型双膦配体,并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汇聚式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可通过不同功能结构砌块之间的组合,对配体的电性和空间位阻进行调整.通过合成该类双膦配体的铜(Ⅰ)配合物,讨论了不同铜(Ⅰ)配合物吸光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双膦配体 砌块 铜配合物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