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工业废水CNN-GRU分类模型研究
1
作者 缪俊锋 汤斌 +6 位作者 陈庆 龙邹荣 叶彬强 周彦 张金富 赵明富 周密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3-84,共12页
工业废水分类是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相较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分类研究相对滞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现有工业废水COD分类算法中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卷积... 工业废水分类是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相较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分类研究相对滞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现有工业废水COD分类算法中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混合模型。该模型首先将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得的工业废水COD数据进行高斯滤波去噪,然后把去噪后的光谱数据输入CNN模型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通过GRU神经网络实现工业废水COD分类。实验结果显示,CNN-GRU分类模型经过200次训练后达到收敛,分类精度达到99.5%,与长短期记忆方法、GRU方法、CNN-LSTM方法相比,该混合模型的分类精度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分类 紫外-可见光谱法 高斯滤波去噪 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模型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河流水环境污染实时监测研究
2
作者 王雪梅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水环境污染监测过程中,无法展现每一种污染物的响应特征,使得实时监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较大。因此,提出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河流水环境污染实时监测方法。采用分段加权计算方法融合双光程数据,通过补偿光谱进行光谱信号浊度校正,结合... 水环境污染监测过程中,无法展现每一种污染物的响应特征,使得实时监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较大。因此,提出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河流水环境污染实时监测方法。采用分段加权计算方法融合双光程数据,通过补偿光谱进行光谱信号浊度校正,结合多元分析法,构建河流水环境污染实时监测模型,在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的共同作用下,推算具体的水环境污染指标参数。实验结果显示:应用所提方法对河流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TOC)、总磷(TP)和总悬浮物(TSM)进行实时监测,所得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0.07、0.12,满足水环境污染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环境污染 偏最小二乘法 水质监测 双光程光谱融合
下载PDF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水质COD的浊度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汤斌 魏彪 +5 位作者 吴德操 米德伶 赵敬晓 冯鹏 蒋上海 毛本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20-3024,共5页
消除浊度影响是直接光谱法检测水质COD的关键技术问题。此源于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水质参数的关键依赖于化学计量法所建立的准确的水质参数分析模型,而浊度是影响其建模的一个重要参数。为此,选取福尔马肼浊度液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 消除浊度影响是直接光谱法检测水质COD的关键技术问题。此源于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水质参数的关键依赖于化学计量法所建立的准确的水质参数分析模型,而浊度是影响其建模的一个重要参数。为此,选取福尔马肼浊度液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开展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水质COD的浊度影响实验研究,获得了选定溶液在245,300,360和560nm几个特征波长点的吸光度随浊度变化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分析了吸光度随浊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240~380nm的紫外光谱段,由于引起浊度的颗粒物对有机物产生了吸附,致使浊度对水样的紫外光谱影响较为复杂;在380~780nm的可见光谱区域,浊度对光谱的影响则是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弱。基于此,开展了多元散射校正法对受浊度影响的水样光谱进行校正试验。对某溪水水样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通过处理前后光谱对比表明,浊度引起各个波长点的基线偏移都得到了有效的校正,而在紫外区域特征并未减弱。接着对选取的三种液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影响水样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的前提下对其吸收曲线进行有效的校正,这不仅提高了光谱法检测水质COD的信噪比,而且还为化学计量法建立准确、有效的水质检测COD分析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COD 浊度 多元散射校正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蒋绍阶 石芙蓉 郑怀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27-2231,共5页
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反映饮用水水源受到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现行的国标测定法为滴定法。本文探索研究了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新方法。内容包括:测定波长的选择、H2SO4用量的影响、KMnO4浓度和用量的影响、... 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反映饮用水水源受到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现行的国标测定法为滴定法。本文探索研究了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新方法。内容包括:测定波长的选择、H2SO4用量的影响、KMnO4浓度和用量的影响、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方法的线性关系以及与滴定法的对比试验。通过研究,得到方法的优化测定条件:测定波长为525nm,25%H2SO4的用量为5.00mL,0.01250mol·L-1 KMnO4标准使用液的用量为2.00mL,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30min。方法用于了嘉陵江、长江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实际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国标法相比,本法具有快速、易操作、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试样量少,成本低、易实现水质在线监测等特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监测分析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 紫外-可见光谱法 地表水 水质监测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黑液中木素含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卜令习 鲁杰 +2 位作者 杨瑞丰 殷腾飞 周景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66-3271,共6页
通过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及草浆黑液木素溶液紫外-可见特定波长区域光谱图的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草浆黑液中木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草浆黑液木素在520nm处DNS溶液吸光度值与木素溶解量二者具有较高的线性关... 通过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及草浆黑液木素溶液紫外-可见特定波长区域光谱图的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草浆黑液中木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草浆黑液木素在520nm处DNS溶液吸光度值与木素溶解量二者具有较高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在测量时可以排除草浆黑液中还原糖及亚硫酸钠的干扰。不但能测定碱法草浆黑液中木素含量,还可以测定碱性亚硫酸盐法草浆黑液中木素含量。采用该方法测定草浆黑液中木素相对含量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素含量 黑液 紫外-可见光谱法 3 5-二硝基水杨酸
下载PDF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峥 魏彪 +5 位作者 汤戈 冯鹏 吴德操 刘娟 唐媛 熊双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4,共4页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在线、实时性的测量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联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借以预测水质COD检测数据。通过采用PCA对水质COD检测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其特征信息,消除...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在线、实时性的测量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联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借以预测水质COD检测数据。通过采用PCA对水质COD检测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其特征信息,消除向量相关性并送入PSO-ELM模型中进行建模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联合PSO-ELM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的预测模型研究,不仅预测精度较单纯的ELM模型提高了近10倍,而且相对于PSO-ELM模型的预测效率(运行时间)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这为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在线、实时性检测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COD检测 预测模型 PCA PSO-ELM
原文传递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二茂铁衍生物与血红素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国成 冯小珍 +2 位作者 梁晋涛 肖文香 陈真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5-1591,共7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研究三种二茂铁衍生物[Fc(COOH)_2(λ_(max)=286nm),Fc(OBt)_2(λ_(max)=305nm),Fc(Cys)(λ_(max)=289nm)]与血红素(heme,λ_(max)=386nm)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heme浓度时,heme的吸光度随着Fc(CO...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研究三种二茂铁衍生物[Fc(COOH)_2(λ_(max)=286nm),Fc(OBt)_2(λ_(max)=305nm),Fc(Cys)(λ_(max)=289nm)]与血红素(heme,λ_(max)=386nm)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heme浓度时,heme的吸光度随着Fc(COOH)_2和Fc(Cys)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heme的吸光度随着Fc(OBt)_2的浓度的增加几乎没有增大;当分别固定Fc(COOH)_2,Fc(Cys)和Fc(OBt)_2的浓度时,Fc(COOH)_2和Fc(Cys)的吸光度随着heme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Fc(OBt)_2的吸光度随着heme浓度的增加没有变化,说明Fc(COOH)_2和Fc(Cys)与heme存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于Fc(COOH)_2和Fc(Cys)与heme能形成氢键,分子链增长,吸收的能量增加,导致吸光度增大;而Fc(OBt)_2与heme没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由于Fc(OBt)_2没有自由的氢,不能与heme形成分子间的氢键。同时考察了三种二茂铁衍生物与heme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Fc(COOH)_2和Fc(Cys)与heme的吸光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Fc(OBt)_2与heme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几乎没有变化。Fc(COOH)_2与Fc(Cys)和heme的反应时间为0.5,18和48h,当固定Fc(COOH)_2浓度时,在λ_(max)=384nm处的吸光度由2.64分别变为2.53和2.51;当固定heme的浓度时,在λ_(max)=384nm处的吸光度由1.76分别变为1.72和1.68;当固定Fc(Cys)浓度时,在λ_(max)=397nm处的吸光度由2.74分别变为2.63和2.55;当固定heme的浓度时,在λ_(max)=397nm处的吸光度由1.82分别变为1.58和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二茂铁衍生物 血红素 氢键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联合Fisher判别在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明富 唐平 +2 位作者 汤斌 徐杨非 邓思兴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36-446,共11页
水质类型的判别是实现光谱法水质参数准确检测的重要前提.针对直接光谱法水质检测系统采集的光谱数据信息冗余较大的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信息指标间的相关性,实现光谱数据的降维和特征信息提取。采集某化工厂和某溪水水样的紫外-可... 水质类型的判别是实现光谱法水质参数准确检测的重要前提.针对直接光谱法水质检测系统采集的光谱数据信息冗余较大的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信息指标间的相关性,实现光谱数据的降维和特征信息提取。采集某化工厂和某溪水水样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联合Fisher判别的方法建立判别模型,以12组水样光谱数据作为训练样本,6组作为测试样本,对模型的判别能力进行论证和检验,并与传统的Fisher判别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联合Fisher判别模型可以有效消除信息冗余带来的影响,相比传统的Fisher判别模型具有分类精度高、回代误判率为零、计算时间短等优点,计算时间由传统Fisher判别方法的0.6733 s减少到0.6012 s.该方法为直接光谱法水质类型判别工程实用化提供了一种高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FISHER判别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检测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Fc(COOH)_2和BSA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国成 苏晓瑞 +2 位作者 侯嘉婷 冯小珍 陈真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58-3962,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研究Fc(COOH)_2(λ_(max)=255 nm)与BSA(λ_(max)=277. 5)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c (COOH)2在10~190μmol·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8 4),BSA在100~1 900 mg·L^(-1...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研究Fc(COOH)_2(λ_(max)=255 nm)与BSA(λ_(max)=277. 5)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c (COOH)2在10~190μmol·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8 4),BSA在100~1 900 mg·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2),BSA与Fc(COOH)_2反应后,最大吸收波长移至275 nm。当固定Fc(COOH)_2或BSA的浓度时,Fc(COOH)_2或BSA的吸光度随着BSA或Fc(COOH)_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Fc(COOH)_2与BSA存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于Fc(COOH)_2和BSA能形成氢键,分子链增长,吸收的能量增加,导致吸光度增大。同时考察Fc(COOH)_2和BSA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70μmol·L^(-1)的Fc(COOH)_2与1 900 mg·L^(-1)的BSA反应0. 1,24和96 h后,在λ_(max)=275 nm处的吸光度由1. 062分别变为1. 045和0. 986;当700 mg·L^(-1)的BSA与190μmol·L^(-1)的Fc(COOH)_2反应0. 1,24和96 h后,在λ_(max)=275 nm处的吸光度由0. 813分别变为0. 794和0. 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Fc(COOH)2 BSA 氢键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橄榄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育 李显君 +3 位作者 吴华良 黄吕航 黄春喜 蔡丹昭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橄榄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索氏提取法提取橄榄油,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甘油三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油三油酸酯标准液浓度在0.202~1.01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48),橄榄中甘油... [目的]探讨橄榄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索氏提取法提取橄榄油,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甘油三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油三油酸酯标准液浓度在0.202~1.01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48),橄榄中甘油三酯含量可达88.58%。[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作为测定橄榄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快速方法,且该方法简便、重现好、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紫外-可见光谱法 甘油三酯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神经递质的包结作用
11
作者 张其平 王南平 +2 位作者 詹文毅 谢峰 陈霞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49-752,共4页
以甲基橙为探针 ,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 β-环糊精与不同神经递质分子 (多巴胺、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基肾上腺素 )的作用 ,并通过竞争包结法测定了 β-环糊精和不同神经递质分子形成包结物的包结常数 。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Β-环糊精 神经递质 包结作用 甲基橙 分子结构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超支化分子与Cr^(3+)配位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棋 杜泽川 +2 位作者 黄衡辉 陈华林 刘白玲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3,共3页
采用熔融缩聚法一步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1)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HBP-2)2种水性端羧基超支化分子,利用红外线照射(IR)、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了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超支化分子与Cr^(3+)的配位行... 采用熔融缩聚法一步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1)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HBP-2)2种水性端羧基超支化分子,利用红外线照射(IR)、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了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超支化分子与Cr^(3+)的配位行为,根据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变化、吸收峰的强弱及2特征吸收峰的摩尔系数之比R值,判定超支化分子配体与Cr^(3+)配位能力的强弱情况。结果表明:引入超支化结构能够提高分子与铬的配位能力,且由于N原子电负性小于O原子,比O原子更容易提供孤对电子,d轨道分裂能大,配体场强强,因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比超支化聚酯与铬的配位能力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后期设计合成超支化铬鞣助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熔融缩聚 配位行为 紫外-可见光谱法 铬鞣助剂
原文传递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超支化分子与Cr^(3+)配位行为(续)
13
作者 姚棋 杜泽川 +2 位作者 黄衡辉 陈华林 刘白玲 《中国皮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0,共6页
采用熔融缩聚法一步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1)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HBP-2)2种水性端羧基超支化分子,利用红外线照射(IR)、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了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超支化分子与Cr3+的配位行为... 采用熔融缩聚法一步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1)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HBP-2)2种水性端羧基超支化分子,利用红外线照射(IR)、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了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超支化分子与Cr3+的配位行为,根据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变化、吸收峰的强弱及2特征吸收峰的摩尔系数之比R值,判定超支化分子配体与Cr^(3+)配位能力的强弱情况。结果表明:引入超支化结构能够提高分子与铬的配位能力,且由于N原子电负性小于O原子,比O原子更容易提供孤对电子,d轨道分裂能大,配体场强强,因而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比超支化聚酯与铬的配位能力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后期设计合成超支化铬鞣助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熔融缩聚 配位行为 紫外-可见光谱法 铬鞣助剂
原文传递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水质COD检测预测模型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伟晶 《东北水利水电》 2018年第1期32-34,44,共4页
本文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在线、实时检测要求,提出了一种PCA和PSO-ELM预测模型,以此分析锦州市水质COD实时检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时,主要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锦州市某研究区水质COD检测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通过特征信息的提... 本文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在线、实时检测要求,提出了一种PCA和PSO-ELM预测模型,以此分析锦州市水质COD实时检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时,主要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锦州市某研究区水质COD检测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通过特征信息的提取,利用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对水质情况进行合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COD检测 预测模型 PCA PSO-ELM
下载PDF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监测系统的可变光程光谱探头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双飞 魏彪 +4 位作者 吴德操 刘娟 唐媛 汤戈 张峥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98,共5页
根据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需要,提出了一种可变光程光谱探头设计方案。针对氙灯光源光斑直径大难以耦合至光纤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组合透镜置于光源出射端。针对光纤出射光线发散性强且发散光线源于光轴不同点的问题,使用Ze... 根据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需要,提出了一种可变光程光谱探头设计方案。针对氙灯光源光斑直径大难以耦合至光纤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组合透镜置于光源出射端。针对光纤出射光线发散性强且发散光线源于光轴不同点的问题,使用Zemax的多重结构优化准直透镜的设计。通过采用Zemax和Trace Pro光学软件分析工具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光路系统将粗光束变为细光束后,再经聚焦透镜耦合至光纤,提高了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效率,其辐射通量效率相对于初始结构提高了13.89%。同时,将本文设计的光谱探头与美国Ocean Optics公司的光谱测量系统进行对比实验,本文设计的可变光程探头的辐射通量效率较之于海洋公司光学系统的辐射通量效率,提高了3.26%-9.58%,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光谱探头的可靠性及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可变光程光谱探头 多重结构 ZEMAX TRACEPRO
原文传递
紫外-可见光谱法珠宝分析仪:ZJA-1000
16
作者 陈阳杰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珠宝市场 紫外-可见光谱法 分析仪器 检测人员 宝石学 检测仪器 珠宝饰品 珠宝首饰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技术分析
17
作者 钱秀芳 《华东科技(综合)》 2019年第12期0023-0023,共1页
水质的COD 检测是当前水质污染情况分析的一个核心项目,当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方法完成检测任务。本来研究了紫外-可见光谱法在水质COD 检测中的使用方式,并探寻了该项技术的作用原理,剖析了当前这一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 水质的COD 检测是当前水质污染情况分析的一个核心项目,当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方法完成检测任务。本来研究了紫外-可见光谱法在水质COD 检测中的使用方式,并探寻了该项技术的作用原理,剖析了当前这一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让水质COD 检测的精度大幅度提高,以更好的处理和降低相关区域的水体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检测 COD检测技术
下载PDF
β-环糊精增敏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稀土元素镧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俊 顾颖 朱霞石 《分析仪器》 CAS 2008年第3期47-51,共5页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镧-偶氮胂Ⅲ体系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La(Ⅲ)在一定实验条件下与偶氮胂Ⅲ反应生成绿色络合物(λ=652nm)。β-CD对于测定具有增敏作用。La(Ⅲ)在0.02~0.8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2...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镧-偶氮胂Ⅲ体系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La(Ⅲ)在一定实验条件下与偶氮胂Ⅲ反应生成绿色络合物(λ=652nm)。β-CD对于测定具有增敏作用。La(Ⅲ)在0.02~0.8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26×104L/(mol·cm)。此方法操作简便,用于试样中微量La(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镧(Ⅲ) 偶氮胂Ⅲ 紫外-可见光谱法 增敏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分散染料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华 赵曙辉 +1 位作者 李兰 侯书雅 《染料与染色》 CAS 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
本实验通过混合溶剂法在溶液中形成β环糊精与分散染料的包合体系,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溶液吸光度的变化,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了包合反应的包合比以及平衡常数,并通过研究包合反应的ΔGθ、ΔHθ、ΔSθ等热力学参数得出... 本实验通过混合溶剂法在溶液中形成β环糊精与分散染料的包合体系,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溶液吸光度的变化,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了包合反应的包合比以及平衡常数,并通过研究包合反应的ΔGθ、ΔHθ、ΔSθ等热力学参数得出包合反应的主要推动力是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分散染料 包合 紫外-可见光谱法 平衡常数 范德华力
下载PDF
聚合硫酸铁钛混凝剂的制备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伟 郑怀礼 +5 位作者 翟俊 赵纯 薛文文 蔡娜 杨青青 冯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8-1043,共6页
复合混凝剂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混凝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与钛离子络合的铁基复合混凝剂的制备和表征还鲜有报道。研究以Ti(SO_4)_2为配合物,PO_4^(3-)为稳定剂和络合剂制备了聚合硫酸铁复合混凝剂钛(PFTS)。主要利用红外光谱(FT... 复合混凝剂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混凝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与钛离子络合的铁基复合混凝剂的制备和表征还鲜有报道。研究以Ti(SO_4)_2为配合物,PO_4^(3-)为稳定剂和络合剂制备了聚合硫酸铁复合混凝剂钛(PFTS)。主要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分析了PFTS在不同Ti/Fe,P/Fe,OH/Fe物料配比下对化学基团,分子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Ti^(4+)和PO_4^(3-)的加入,不是以单一离子形态存在,而是生成了诸如Ti—O,—Fe—P—Fe—和—Ti—P—Ti—等有助于增大聚合物分子量的基团键,而一定比例的Ti/Fe和P/Fe配比有助于物料单体相互络合生成诸如—Fe—P—Ti—的基团键和Fe_6(OH)_(12)^(6+),[Fe_x(OH)_y]_2H_2PO_4^((6x-2y-1)+)等类型的中聚体结构,此比例在P/Fe为0.2—0.3,Ti/Fe为1∶8比较恰当。过高的P/Fe比,Ti/Fe比和OH/Fe会生成TiO_2,Ti_3(PO_4)_4和FePO_4沉淀或高聚体络合物,不利于混凝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剂 聚合硫酸铁 硫酸钛 紫外-可见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