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质理论视野下紫砂旅行茶具设计策略与实践
1
作者 汤宇萱 张凌浩 胡伟专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199,225,共10页
目的当前国内紫砂旅行茶具存在外观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基于此将感质理论引入紫砂旅行茶具设计中,唤醒用户与紫砂旅行茶具独特文化属性的深层情感共鸣,实现移动饮茶新体验。方法根据紫砂艺术与旅行茶具的特性创构紫砂旅行... 目的当前国内紫砂旅行茶具存在外观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基于此将感质理论引入紫砂旅行茶具设计中,唤醒用户与紫砂旅行茶具独特文化属性的深层情感共鸣,实现移动饮茶新体验。方法根据紫砂艺术与旅行茶具的特性创构紫砂旅行茶具的层次,以传承紫砂文化、重塑饮茶体验、满足用户情感需求为出发点,针对现阶段紫砂旅行茶具设计存在的问题,将感质理论融入其中,从感质产品的文化意象转译、感质传递的饮茶方式创新和感质体验的主客情感共鸣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策略的探索,最后以《半日闲》紫砂旅行茶具为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其可行性。结论将感质理论运用于紫砂旅行茶具设计中,有助于优化产品外观,提升功能体验,实现主客情感共鸣,使之成为文化传播与用户情感的纽带,从而唤起用户深层的感质体验,增强紫砂文化的互动性,为宜兴紫砂艺术行业赋能加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质理论 紫砂文化 紫砂旅行茶具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古画中的纹样在紫砂泥绘装饰中的融入与创新研究
2
作者 陈诺 杨卫华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139-141,180,共4页
“紫砂泥绘”是从清雍正年间出现的传统紫砂彩饰工艺,其出现是陶瓷装饰工艺史上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紫砂泥绘上的装饰不断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与不同的紫砂壶器型结合,其装饰背后蕴藏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们审美... “紫砂泥绘”是从清雍正年间出现的传统紫砂彩饰工艺,其出现是陶瓷装饰工艺史上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紫砂泥绘上的装饰不断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与不同的紫砂壶器型结合,其装饰背后蕴藏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们审美和美好愿望的象征表现。随着国家不断支持文化艺术产业,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升华与创新,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更深厚的方式融入于紫砂泥绘中,能使紫砂作品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古代中国画里的纹样展开,就其与紫砂泥绘各方面的联系进行探索,总结彼此的融合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泥绘 传统纹样 紫砂前景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紫砂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研究
3
作者 李欣 王旖旎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20-21,24,共3页
本文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促进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而宜兴紫砂文化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此背景下的发展备受关注。然而,当前乡村紫砂文... 本文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促进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而宜兴紫砂文化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此背景下的发展备受关注。然而,当前乡村紫砂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如效益不佳、传承困难等,有待通过设计创新来寻求突破,本文探究如何通过设计创新发掘紫砂文化的独特魅力来促进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紫砂文化 文创产品 设计创新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山西平定紫砂陶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4
作者 常艳 李可 +1 位作者 孟思 张行凯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2期36-39,49,共5页
平定县紫砂陶土矿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石盒子组四段中,区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有岩浆岩出露,共有5层矿体,SiO_(2)含量51.51%~64.32%,平均59.12%;Al_(2)O_(3)含量18.07%~26.88%,平均20.36%;塑性指数9.44~28.06,平均16.43;矿石质量优良。本文从... 平定县紫砂陶土矿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石盒子组四段中,区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有岩浆岩出露,共有5层矿体,SiO_(2)含量51.51%~64.32%,平均59.12%;Al_(2)O_(3)含量18.07%~26.88%,平均20.36%;塑性指数9.44~28.06,平均16.43;矿石质量优良。本文从矿区地质、矿体特征、烧成试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该矿床沉积形成于晚二叠世时期的湖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土矿 地质特征 成因
下载PDF
高职院校职业体验中心在紫砂非遗传承中的作用探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5
作者 薛丽梅 沈玥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作为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路径,在促进普职融通,实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紫玉金砂”陶文化职业体验中心实例,分析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与非... 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作为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路径,在促进普职融通,实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紫玉金砂”陶文化职业体验中心实例,分析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与非遗传承的内涵契合,探索职业体验中心在紫砂非遗传承中的作用,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提供经验,共同推进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验 教育 中小学 紫砂
下载PDF
浅析紫砂壶作品《六方螭龙》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6
作者 孙丽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72-172,共1页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文化激发了无穷的艺术创作,催生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殿堂。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稍许窥探,就能感受到其中无穷的艺术文化魅力。紫砂壶的诞生依赖着中国传统文化,也与中国人息息相关。无论是...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文化激发了无穷的艺术创作,催生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殿堂。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稍许窥探,就能感受到其中无穷的艺术文化魅力。紫砂壶的诞生依赖着中国传统文化,也与中国人息息相关。无论是对文化的创新抑或是从文化之中的衍生传承,都能构成与众不同的紫砂艺术文化。文化与艺术之间有着一座无形的桥梁,串联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紫砂艺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本文将以作品《六方螭龙》为例,对其造型艺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艺术 六方 螭龙壶 光器 紫砂泥料 造型特征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从《桂馥兰香》中感受中国古典艺术与紫砂的碰撞之美
7
作者 叶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紫砂壶最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也是饮茶文化的“配角”。随着紫砂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粹,逐渐成为了一种拥有独特艺术体系的文化。紫砂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饮茶的习惯,更是一种精神的富足与享受。江南... 紫砂壶最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也是饮茶文化的“配角”。随着紫砂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粹,逐渐成为了一种拥有独特艺术体系的文化。紫砂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饮茶的习惯,更是一种精神的富足与享受。江南这片肥沃的土地,诞生了无数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也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发展与进步,紫砂艺术也是江南的产物。诞生于江苏宜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身后人文气韵的江南水乡,为紫砂艺术带来了悠然自得又闲情雅致的江南韵味。紫砂艺术包罗万象、海乃百川的特点,也让其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文化、历史、艺术等等方面的内涵,成为了富有感情与个性的一件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作品。笔者将以作品《桂馥兰香》为例,向世人展现专属于紫砂艺术的这一抹江南柔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提梁壶 紫砂泥料 艺术经典 陶刻
下载PDF
浅析紫砂壶作品《融壶》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8
作者 盛听凤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50-150,共1页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从古至今在世界之上的地位都有目共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家的进步。时至今日,中国文化与艺术在传承之中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以独特的东方韵味展现着中华名族的鲜活生命力。在这之...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从古至今在世界之上的地位都有目共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家的进步。时至今日,中国文化与艺术在传承之中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以独特的东方韵味展现着中华名族的鲜活生命力。在这之中,紫砂艺术就是最好的代表,发展至今六百余年,紫砂艺术博采众长,汲取各种优秀艺术、文化的养分,让自己更适应于当下的环境,让更多人爱上紫砂艺术。此次笔者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融壶》是一件简约大气又能展现紫砂艺术独特魅力的作品。通过其造型的塑造、泥料的选择与表达之中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与艺术价值。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件紫砂壶作品《融壶》进行介绍,探讨其内在的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筋纹壶 造型特征 紫砂泥料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紫砂艺术创新设计与研发
9
作者 汤杰 《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语境下,“AI艺术”以亮眼的作品,势不可挡地闯入了“惟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领域。在此背景下,思考和展望中国紫砂艺术创新设计与研发的未来路径迫在眉睫。立足博大悠久的中国文化和人类独有的情感禀赋双重自信... 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语境下,“AI艺术”以亮眼的作品,势不可挡地闯入了“惟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领域。在此背景下,思考和展望中国紫砂艺术创新设计与研发的未来路径迫在眉睫。立足博大悠久的中国文化和人类独有的情感禀赋双重自信,笔者从一个紫砂从艺者的视角出发,运用类比分析,从认知AI艺术的局限性和人的不可替代性、中国紫砂文化的乡土性和世界性、人工智能赋能中国紫砂文创等方面进行开放式阐述,尝试为AI语境下的中国紫砂艺术创新和研发破题,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助力中国紫砂越走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艺术 紫砂文创设计 紫砂美学 文化输出
下载PDF
浅析紫砂壶作品《大半菊》的造型艺术与内涵象征
10
作者 王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34-134,共1页
经典艺术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其中独特而具有个性的艺术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发展至今已经历经六百余个年头,经过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心手相传,无数经典作品以及创作的工艺形式得以流传,让现如今的我们也能... 经典艺术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其中独特而具有个性的艺术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发展至今已经历经六百余个年头,经过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心手相传,无数经典作品以及创作的工艺形式得以流传,让现如今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其中非凡的艺术韵味。紫砂作为茶具之首,其在茶文化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紫砂壶凭借自身独特的泥料特性以及精巧的制作工艺让紫砂壶成为了人们最爱的茶具。时至今日,紫砂壶的含义早已超脱茶壶而存在,而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笔者所创作的这把紫砂壶作品《大半菊》是以经典的半菊壶为创作原型,通过细致的刻绘与制作将筋纹器的传神呈现在世人的眼前。笔者将从《大半菊》的造型特征、泥料选用、筋纹设计、文化意蕴等方面入手,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半菊壶 筋纹器 紫砂泥料 造型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紫砂器物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比较运用研究
11
作者 王跃伟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7-10,15,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及空间中器物的选择更加的精细化,突显个人审美的多元化趋势。室内空间相较于紫砂器物来说,紫砂器物体积虽小,却存在一种包容共生的状态,同样也是空间中的再空间。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及空间中器物的选择更加的精细化,突显个人审美的多元化趋势。室内空间相较于紫砂器物来说,紫砂器物体积虽小,却存在一种包容共生的状态,同样也是空间中的再空间。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找到一些共性和差异,为紫砂器物在室内空间中的合理搭配与应用探讨更多的可能性,为紫砂器物守正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更多符合人们在空间中实用与审美并举的作品,为紫砂器物的创新和发展注入可供参考的人文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器物 室内空间 空间形态 再空间化
下载PDF
晚清梅调鼎紫砂壶的文人化设计探析
12
作者 常越 崔华春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作为晚清文人,梅调鼎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功底,他参与制作的紫砂壶是继曼生壶之后文人紫砂的又一高峰。文章旨在探析造就梅调鼎紫砂壶成为继曼生壶之后文人紫砂壶中兴的内在原因及动力,尝试回答梅调鼎紫砂壶如何呈现出文人感... 目的:作为晚清文人,梅调鼎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功底,他参与制作的紫砂壶是继曼生壶之后文人紫砂的又一高峰。文章旨在探析造就梅调鼎紫砂壶成为继曼生壶之后文人紫砂壶中兴的内在原因及动力,尝试回答梅调鼎紫砂壶如何呈现出文人感,其文人化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同时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实现的问题。方法:将研究对象置于历史语境下,通过结合梅调鼎的生平、交友及紫砂创作经历,以其参与制作的紫砂壶作品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角度,探析梅调鼎紫砂壶的设计,分别从造型建构、铭文镌刻和文心表达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果:梅氏紫砂文人壶造型素净光洁而又突破实用、装饰形式以书法为主、装饰方法三位一体,总体呈现出自然敦古和简素空灵的文人审美观。结论:梅调鼎紫砂壶是涉及中国传统书法、镌刻、诗词等艺术门类的典型代表艺术品之一。可以说,梅氏紫砂反映了当时一批文人内心深处对于艺术的追求。在晚清紫砂形意分离的尴尬状况下,梅调鼎依旧保持着文人壶的创作传统,并进一步突破实用性为设计第一要义的限制,而更注重以紫砂作为载体表达个人艺术理念甚至人生态度,也正因如此,他才能突破传统紫砂壶的创作思路,创作出如“博浪椎壶”“汉铎壶”等传世名“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梅调鼎 紫砂 文人化设计
下载PDF
瑞迎龙年--浅析紫砂壶《瑞》的创作特征
13
作者 孙雅囡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值甲辰龙年来临之际,特作《瑞》以庆之。为了营造浓厚的“瑞”的氛围,不仅多角度地使用了龙这一主题元素,还通过巧妙的设计,融入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正圆融的处世观,甚至还看得到寓意着六六大顺的六方宫灯的身影。从整体到细节,环环... 值甲辰龙年来临之际,特作《瑞》以庆之。为了营造浓厚的“瑞”的氛围,不仅多角度地使用了龙这一主题元素,还通过巧妙的设计,融入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正圆融的处世观,甚至还看得到寓意着六六大顺的六方宫灯的身影。从整体到细节,环环相扣中透着浓厚的祝福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方器 宫灯
下载PDF
无墨有书香——紫砂《竹简》壶的创作感悟
14
作者 朱水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65-165,共1页
用竹子作为形体创意的紫砂壶种类繁多,从形象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竹形态和竹制品形态,前者的创作注意往往贴近自然,是借用竹子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和地位;后者则是利用更巧妙的创意,用紫砂本身的技艺所创造出丰富的形体魅力;... 用竹子作为形体创意的紫砂壶种类繁多,从形象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竹形态和竹制品形态,前者的创作注意往往贴近自然,是借用竹子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和地位;后者则是利用更巧妙的创意,用紫砂本身的技艺所创造出丰富的形体魅力;紫砂《竹简》壶的创作将两者融合了起来,以文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竹简”作为创意的基础,以一种别出心裁的组合容纳于紫砂茶具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造型 文化 竹简
下载PDF
日月同辉 天地共彩--紫砂壶《星月提梁》的造型解读
15
作者 江朋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58-158,共1页
作为原创设计作品,《星月提梁》引入日、月、星元素,通过壶体的设计与装饰的应用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于一壶,不仅造型上新颖别致,同时内蕴着“日月同辉,天地共彩”的美好寓意。
关键词 紫砂 造型 提梁 日月
下载PDF
卧石听涛满杉松色——走进紫砂壶作《石涛春色》的自然之境
16
作者 李惠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87-187,共1页
苏州园林中有座耦园,耦园的“城曲草堂”有一副楹联:“卧石听涛满杉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但闻此诗,就好像躺在山石上,听那风吹过松林,似阵阵涛声,看那雨打着芭蕉,满园春色。寥寥数字却是景是画,这就是意境的营造。意境在于“情景... 苏州园林中有座耦园,耦园的“城曲草堂”有一副楹联:“卧石听涛满杉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但闻此诗,就好像躺在山石上,听那风吹过松林,似阵阵涛声,看那雨打着芭蕉,满园春色。寥寥数字却是景是画,这就是意境的营造。意境在于“情景交融”,追求“境生象外”,作品就会爆发出强大的感染力以及持久的生命力,让人如临其境。今做一壶《石涛春色》,以期通过工艺技法之功实现造型设计之思,营造“卧石听涛满杉松色”的自然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石涛春色
下载PDF
从紫砂新作《素依》看多种艺术的碰撞与交融
17
作者 许燕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89-189,共1页
从紫砂壶上升到艺术的殿堂,至今已有六百年。这六百年来,时代更迭,社会巨迁,很多手工艺走向没落甚至消逝,而紫砂壶艺在各个时代都谱写了璀璨的篇章,甚至在今天成为中国茶具的百器之首。这样的盛世繁歌,源于历代紫砂艺人的突破与创新,让... 从紫砂壶上升到艺术的殿堂,至今已有六百年。这六百年来,时代更迭,社会巨迁,很多手工艺走向没落甚至消逝,而紫砂壶艺在各个时代都谱写了璀璨的篇章,甚至在今天成为中国茶具的百器之首。这样的盛世繁歌,源于历代紫砂艺人的突破与创新,让紫砂壶艺的脚步紧跟时代的发展,契合着时代人的审美。特别是在美育渗透着思想性、时代性的当代,艺术的创作亟需多元化、个性化以满足时代人的审美倾向,紫砂壶艺的创作也一直在寻找着更大的突破,尝试通过多种艺术的碰撞与交融挖掘这门艺术更多的可能性,紫砂壶新作《素依》正是这种尝试与探索之路上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银提 紫檀 陶刻 泥绘
下载PDF
踏雪寻梅一枝春——论紫砂壶《一枝春》的造型与艺术审美
18
作者 李千蕙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81-82,共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梅花素以清雅脱俗、冰清玉洁又坚贞不屈的形象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托物言志、抒发情感的重要题材。自古至今,关于梅花题材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也是层出不穷的,包括紫砂的创作也有许多将梅花作为主题的经典造型,如朱可心老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梅花素以清雅脱俗、冰清玉洁又坚贞不屈的形象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托物言志、抒发情感的重要题材。自古至今,关于梅花题材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也是层出不穷的,包括紫砂的创作也有许多将梅花作为主题的经典造型,如朱可心老前辈的传世绝唱《梅报春》、顾景舟的《报春壶》皆以梅入壶,咏春之韵,极具风雅和人文内涵。经典在前,心手追摹,本文便以紫砂壶《一枝春》为例致敬先贤,从壶的造型和艺术审美的角度探寻梅花与紫砂壶的结合,以及蕴于器中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艺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一枝春 梅花 造型 艺术审美
下载PDF
浅述紫砂壶《福禄》的器型之美
19
作者 张春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73-173,共1页
曼生十八式之一的葫芦壶取葫芦之形设计而成,凭借出众的美观造型和深厚的壶意深受大众的喜爱。紫砂壶《福禄》以曼生壶为造型灵感,以四方器为主题,借由紫砂泥的塑造能力将葫芦的意境表达到了极致,作品充满设计感,且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 曼生十八式之一的葫芦壶取葫芦之形设计而成,凭借出众的美观造型和深厚的壶意深受大众的喜爱。紫砂壶《福禄》以曼生壶为造型灵感,以四方器为主题,借由紫砂泥的塑造能力将葫芦的意境表达到了极致,作品充满设计感,且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又能表达丰厚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方器 葫芦 福禄
下载PDF
紫砂作品《虚竹壶》的创作解析
20
作者 曹力文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1期186-186,共1页
从“虚竹”这个人物为思想之源到虚扁与竹相结合的创作形式,诠释了紫砂作品《虚竹壶》的创作历程。从具象的人物升华到抽象的品格与境遇的向往和祝福,这是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从抽象的思想感情到以虚扁壶与竹这两个具象的元素... 从“虚竹”这个人物为思想之源到虚扁与竹相结合的创作形式,诠释了紫砂作品《虚竹壶》的创作历程。从具象的人物升华到抽象的品格与境遇的向往和祝福,这是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从抽象的思想感情到以虚扁壶与竹这两个具象的元素相结合的呈现,这是紫砂壶艺创作的表现形式,也是紫砂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虚竹 虚扁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