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9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植物篱措施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1
作者 黄鑫 郑江坤 +2 位作者 任雨之 陈鑫 王文武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增产增收。水土保持植物篱措施是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的有效生态手段。以往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多集中于黄土高原,较少涉及植物篱作用下紫色土坡耕地抗蚀机理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新银合欢(Le...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增产增收。水土保持植物篱措施是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的有效生态手段。以往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多集中于黄土高原,较少涉及植物篱作用下紫色土坡耕地抗蚀机理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站坡耕地小区定位观测的基础数据,结合土壤采样和实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种植不同植物篱的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分析11项指标后,2项主成分指标对解释土壤抗蚀性贡献率达到82.7%,其中水稳性团聚体被认定为关键指标。(2)植物篱显著提高了表层土的抗蚀性。与无植物篱的样区为对照,10°坡耕地上香根草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的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SERI)分别比对照区高2.048和0.853,15°坡耕地上香根草植物篱的SERI比对照区高1.321;且植物篱下侧的土壤抗蚀性高于植物篱上侧,在10°和15°香根草植物篱小区,植物篱下侧抗蚀性指数分别达到上侧的2.0倍、1.5倍,而10°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的下侧抗蚀性综合指数达到上侧的1.1倍。(3)相较于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香根草植物篱小区土壤表现出了更高的抗蚀性,且两种植物篱小区下侧土壤抗蚀性均优于上侧,选择密植草本植物篱并重点防治植物篱上侧土壤可有效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研究成果可为川中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农业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坡耕地 抗蚀性指数 水稳性团聚体 紫色土
下载PDF
不同农作措施下紫色土坡耕地氮磷流失特征
2
作者 李清藐 李天阳 +1 位作者 何丙辉 张海香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为揭示不同农作措施下径流氮磷流失变化特征,基于2020年12场次的自然降雨产流事件,分析了顺坡无施肥(对照,CK)、顺坡混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T1)、顺坡单施化肥(T2)、顺坡单施化肥增量(T3)、横坡单施化肥(T4)5种处理下径流量及径流中总氮(... 为揭示不同农作措施下径流氮磷流失变化特征,基于2020年12场次的自然降雨产流事件,分析了顺坡无施肥(对照,CK)、顺坡混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T1)、顺坡单施化肥(T2)、顺坡单施化肥增量(T3)、横坡单施化肥(T4)5种处理下径流量及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与流失量、氮磷比(TN/T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各处理径流TN,TP最高质量浓度均发生在施肥后的前6次降雨,其中的4次降雨事件造成了超50%的总氮、总磷流失.②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化肥配施的径流TN,TP流失量没有显著差异,且径流TN,TP质量浓度与施肥后天数都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③和顺坡耕作相比,横坡垄作可以显著削减76.85%的径流量、75.12%的径流总氮流失量和87.97%的径流总磷流失量.④CK处理的TN/TP显著高于T2和T3(p<0.05),但与T1,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处理下全年超50%的TN/TP≥50,表现为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氮磷流失 坡耕地 紫色土
原文传递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紫色土粒度测试的影响
3
作者 吕佼容 徐小军 +2 位作者 李红 鲍玉海 贺秀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目的]厘清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土壤颗粒组成(PSD)测定结果的影响,对土壤水分运移、养分迁移、土壤侵蚀和泥沙搬运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典型紫色土人工林地剖面土壤(0—1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振荡的物理方式,H_(2)O_(2),... [目的]厘清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土壤颗粒组成(PSD)测定结果的影响,对土壤水分运移、养分迁移、土壤侵蚀和泥沙搬运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典型紫色土人工林地剖面土壤(0—1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振荡的物理方式,H_(2)O_(2),HCl处理的化学方式等9种前处理方式,然后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颗粒分析。[结果](1)各物理前处理中值粒径较干测(对照)平均减小33.79μm,其中浸泡、振荡2 h、振荡10 h中值粒径依次减小,但其对黏粒的释放作用较弱,不同振荡时间之间黏粒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化学处理中值粒径较对照平均减小32.72μm,其中H_(2)O_(2)处理总体比HCl处理分散作用更强,该处理下黏粒含量为所有处理中最大,平均>4%。(2)各物理前处理方式下,不同土层间颗粒含量总体无显著差异。对不同H_(2)O_(2)用量的敏感性中土层(30—70 cm)>下土层(70—110 cm)>上土层(0—30 cm),其中20—90 cm土层在足量H_(2)O_(2)处理下砂粒含量比10 ml H_(2)O_(2)处理平均增多9.5%,粉粒含量平均减少9.7%;对不同HCl处理的敏感性上,中土层>下土层,其中0—90 cm土层在10 ml HCl+洗酸处理下砂粒含量比10 ml HCl处理平均增多6.2%,粉粒含量平均减少5.4%,黏粒含量则无明显土层分异。(3)足量H_(2)O_(2)处理下砂粒和粉粒含量与剖面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r>0.8),而HCl处理下剖面碳酸钙含量则与各级颗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物理和化学前处理方法之间PSD差异显著,且化学处理中试剂用量不同对PSD有显著影响,研究可为不同研究目的下紫色土颗粒组成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颗粒分析 前处理方法 土壤剖面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抗旱性能及生产力对侵蚀程度的响应
4
作者 倪书辉 史东梅 +2 位作者 盘礼东 叶青 伍俊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0-1362,共13页
【目的】分析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性能与产量响应特征,为调控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S_(-0)),对比分析5 cm(S_(-5))... 【目的】分析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持水性能与产量响应特征,为调控坡耕地季节性干旱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S_(-0)),对比分析5 cm(S_(-5))、10 cm(S_(-10))、15 cm(S_(-15))、20 cm(S_(-20))侵蚀程度和3种管理措施下(不施肥(CK)、施化肥(F)、生物炭+化肥(BF)),坡耕地耕层持水抗旱性能和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对侵蚀程度的响应。【结果】(1)坡耕地心土层土壤持水性能更强。在相同水平土壤水吸力下,耕作层土壤容积含水量降低幅度(13.9%—18.2%)较心土层更大(9.8%);随年际变化,土壤容积含水量在S_(-5)时增幅最大为耕作层(14.2%),而心土层表现为在S_(-15)最大(33.2%)。(2)坡耕地土壤总库容、兴利库容、最大有效库容及有效水分含量,随侵蚀加剧呈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变化规律。随年际变化,各侵蚀程度下土壤最大有效库容最大增幅(44.7%)处于较强烈侵蚀程度(S_(-15)),而有效水分含量、最大储水量及单次接纳最大降雨量在微弱侵蚀程度下(S_(-0)至S_(-10))提升幅度最大。(3)坡耕地玉米产量随侵蚀加剧总体呈降低趋势,且与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田间持水量有正相关关系;随年际变化,各侵蚀程度下坡耕地减产效果降低,且产量变化随侵蚀加剧呈一定滞后性,即侵蚀发生年产量无明显减产。(4)侵蚀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最大有效库容主要受土壤质地中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P<0.01);而田间持水量与土层深度、有机质、粉粒及孔隙度呈极显著关系(P<0.01)。【结论】土壤持水抗旱性能的强弱主要受土壤结构优劣的影响。对坡耕地侵蚀耕层辅以深翻耕作和生物炭+化肥管理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可有效调控坡耕地侵蚀性耕层持水抗旱性能,提升侵蚀条件下坡耕地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持水性能 抗旱性能 土壤侵蚀 土壤库容 玉米
下载PDF
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性耕层土壤水分及入渗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鸿 史东梅 盘礼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2,共12页
土壤水分及入渗是坡耕地降雨径流侵蚀的关键环节.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建立5种侵蚀程度的坡耕地原位试验,开展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生物炭与化肥配施(BF)的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与侵蚀程度下土壤水分及入渗性能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及入渗是坡耕地降雨径流侵蚀的关键环节.采用铲土侵蚀模拟法,建立5种侵蚀程度的坡耕地原位试验,开展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生物炭与化肥配施(BF)的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与侵蚀程度下土壤水分及入渗性能变化.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施肥措施下,BF提高了土壤中粉粒占比,显著降低了土壤容质量,增大了毛管孔隙度,提高了土壤自然含水率;而随着侵蚀强度加剧,土壤容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孔隙度则呈相反规律,自然含水率也随之下降.②坡耕地耕层土壤稳定入渗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K,F,BF,对施肥措施响应显著,但土壤侵蚀强度对入渗特征作用不显著;Philip模型对施肥措施下坡耕地侵蚀性耕层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模拟效果最佳,Horton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低侵蚀强度下耕层入渗规律,而高侵蚀强度下则以Philip模型拟合效果更优.③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BF、土壤侵蚀厚度20 cm(S-20)、F、CK、土壤侵蚀厚度15 cm(S-15)是引起耕层土壤物理性能与入渗参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p<0.05);土壤孔隙度以及水分指标与砂粒、粉粒均呈正相关,与黏粒、容质量呈负相关;土壤容质量与黏粒、入渗特征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15 cm侵蚀厚度(S-15)是该研究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性耕层土壤的承受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侵蚀 耕层 入渗模型 紫色土坡耕地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6
作者 白力鑫 何丙辉 +1 位作者 李天阳 梁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为探究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方法]试验规定各小区均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紫色土坡耕地典型种植模式,在15°紫色土坡耕地设置5种处理:顺坡耕作无施肥(CK)、顺坡耕作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顺坡耕... [目的]为探究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方法]试验规定各小区均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紫色土坡耕地典型种植模式,在15°紫色土坡耕地设置5种处理:顺坡耕作无施肥(CK)、顺坡耕作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2)、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T3)、横坡垄作单施化肥(T4),每种处理重复3次。在2008—2020年,共监测107场侵蚀性降雨事件,分析了不同事件降雨量及施肥耕作处理下径流深、泥沙量、泥沙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施肥耕作处理中,单位面积年产流深最大为100.37 mm,最小为4.56 mm。除T2与T3处理径流深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处理间径流深差异显著(p<0.05),且均显著小于CK处理,均值大小依次为CK>T3>T2>T1>T4。除T1与T2处理泥沙量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处理间泥沙量差异显著(p<0.05),且显著小于CK处理,均值大小依次为CK>T3>T2>T1>T4。T1、T2、T3的泥沙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且显著高于T4处理(p>0.05),均值大小依次为CK>T3>T1>T2>T4。各处理下的泥沙含量与降雨量均呈幂函数负相关(p<0.05)。[结论]顺坡耕作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及横坡垄作对减少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泥沙的产生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耕作 产流产沙 紫色土
下载PDF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满元 魏甲彬 +3 位作者 李娟 刘慧娟 黄雯 杨宁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5-85,共11页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研究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耕种+撂荒地、灌草地、灌丛地、坡耕地和人工林地)的0~10 cm与10~20 cm土层土壤作为...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研究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耕种+撂荒地、灌草地、灌丛地、坡耕地和人工林地)的0~10 cm与10~20 cm土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及4种酶活性(蛋白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等生物学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其土壤肥力指数,对并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灌草地和坡耕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应土层(P<0.05),且灌草地和坡耕地有较高的土壤酶活性;(2)除耕种+撂荒地外,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1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明显优于10~20 cm土层(P<0.05),即有明显的“表聚效应”;(3)除速效钾外,土壤肥力的各因子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4)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等是土壤肥力主要驱动因子,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灌草地(1.78)与坡耕地(1.65)土壤肥力较好,人工林地(1.38)与灌丛地(1.16)次之,耕种+撂荒地(0.67)最差。【结论】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相比,灌草地(灌木紫穗槐+草本白花草木樨)和坡耕地(正常坡耕地种植)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改善研究区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性质 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指数 紫色土
下载PDF
抑制剂NBPT对紫色土稻油轮作体系氨挥发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张奇 王宏 +4 位作者 罗付香 姚莉 郑盛华 周长秀 林超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74,共8页
【目的】施用尿素时使用脲酶抑制剂有利于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稻田氮肥利用效率,但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下氨挥发损失的影响并不是很清楚。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域稻油轮作模式体系下,不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添加量对氨... 【目的】施用尿素时使用脲酶抑制剂有利于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稻田氮肥利用效率,但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下氨挥发损失的影响并不是很清楚。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域稻油轮作模式体系下,不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添加量对氨挥发、氮沉降和产量的影响,可为四川省紫色土丘陵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结合当地农民施肥习惯,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T0(不施肥)、T1(尿素)、T2(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1%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T3(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2%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和T4(添加为纯氮施用量的0.5%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尿素),均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分别在水稻季和油菜季开展试验。【结果】T1、T2、T3和T4处理在水稻季累积氨挥发损失率为26.54%、18.28%、14.88%和12.78%,在油菜季为5.22%、1.57%、1.36%和1.31%。与T1相比,T2、T3和T4处理在水稻季累积氨挥发降低了31.14%、43.96%和51.82%,在油菜季降低了70%、74.04%和74.89%。但是在水稻季和油菜季T2、T3和T4之间处理累积氨挥发损失没有显著性变化。在整个稻油轮作体系,铵态氮沉降量约为硝态氮沉降量的1.86倍,占整个无机氮沉降的63.94%。此外,与T1处理相比,T2、T3和T4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但T2、T3和T4处理之间作物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单纯施用尿素相比,使用脲酶抑制剂NBPT能够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铵态氮为农田氮沉降的主要沉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稻油轮作 氨挥发 氮沉降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干缩裂隙形态几何尺寸效应
9
作者 黎桉君 汪时机 +5 位作者 李贤 张起勇 肖雪 张静 向阳 刘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17-126,共10页
紫色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的农业土壤,易在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产生干缩裂隙,严重影响土壤的水力和力学性能,并加剧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几何尺寸是影响紫色土裂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基于响应面设计对13组不同厚度和直径的紫... 紫色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的农业土壤,易在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产生干缩裂隙,严重影响土壤的水力和力学性能,并加剧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几何尺寸是影响紫色土裂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基于响应面设计对13组不同厚度和直径的紫色土泥浆试样开展室内干燥试验,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形态学算法进行裂隙形态参数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1)几何尺寸对干缩裂隙的面积率、长度密度、平均宽度密度和分形维数影响极显著。厚度是影响裂隙面积和形态不规则性的主要因素,而直径对裂隙长度和宽度发育的影响较厚度更加明显。并且直径和厚度对裂隙率、平均宽度密度及分形维数存在交互影响作用;2)裂隙形态主要呈“T”型,含少量“I”和“Y”型,厚度越小,裂隙分布越密集,裂隙网络越不规则。直径越小,裂隙网络越单一,裂隙朝着土体边缘分布。单根裂隙面积占比的概率密度随着裂隙面积的增大呈指数型衰减,频率分布符合Expdec函数曲线形式;3)裂隙发育存在明显的几何尺寸效应,其平均开裂应力随着直径的增大以幂函数曲线形式减少,厚度的增大将削弱直径对平均开裂应力的几何尺寸效应。研究结果对三峡库区紫色土裂隙形态和发育机制的认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裂隙 应力 紫色土 响应面法 几何尺寸效应 平均开裂应力
下载PDF
砂质黏性紫色土粒组缺失对降低持水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汪时机 曹俊嘉 +5 位作者 李贤 张起勇 杨寻 蒋文君 肖雪 向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4-143,共10页
紫色土结构松散、具高生产性,但具有较弱的抗侵蚀能力,侵蚀后表现出土壤干密度减小、细颗粒流失严重等现象,影响其持水特性。为探讨紫色土降雨侵蚀后土壤持水特性的变化,该研究选取砂质黏性紫色土在降雨条件下最易变化的3组粒组(>0.2... 紫色土结构松散、具高生产性,但具有较弱的抗侵蚀能力,侵蚀后表现出土壤干密度减小、细颗粒流失严重等现象,影响其持水特性。为探讨紫色土降雨侵蚀后土壤持水特性的变化,该研究选取砂质黏性紫色土在降雨条件下最易变化的3组粒组(>0.250~0.500、>0.075~0.250、0~0.075 mm),开展广义吸力范围内粒组缺失的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试验,分析粒组缺失对砂质黏性紫色土持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粒组缺失会降低土体持水特性,在边界效应区和过渡区最为明显,残余区影响较小。缺失粒组质量分数与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呈反比;2)使用粒径参数(限制粒径、平均粒径、中值粒径、有效粒径)表征土体级配状况,建立土体级配曲线与SWCC特征值的关系,发现除有效粒径,其余参数均与进气值和残余值呈线性反比关系;3)使用Fredlund-Xing模型对不同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使用单一试验方法所得数据结果拟合优度较高,但SWCC明显偏离其余试验数据点。提出获得准确的紫色土全吸力SWCC仅需确定吸力最大值,并引入3种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拟合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缩短SWCC试验周期,为SWCC在三峡库区紫色土地区的工程运用提供了可靠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粒径 模型 土-水特征曲线 紫色土 非饱和土 粒组缺失
下载PDF
典型农作措施对沙溪庙组壤质紫色土坡耕地径流氮流失的影响
11
作者 李天阳 何丙辉 +1 位作者 张海香 袭培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94-3905,共12页
明确典型农作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氮(N)流失的影响可为优化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9—2021年沙溪庙组发育的壤质紫色土坡耕地不同降雨等级次降雨产流事件,分析了常规施肥(CK),优化施肥(T1)和优化施肥+秸秆还田(T2)措... 明确典型农作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氮(N)流失的影响可为优化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9—2021年沙溪庙组发育的壤质紫色土坡耕地不同降雨等级次降雨产流事件,分析了常规施肥(CK),优化施肥(T1)和优化施肥+秸秆还田(T2)措施下径流、径流中总氮(TN)、硝态氮(NO3-N)及铵态氮(NH4-N)流失浓度和流失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的径流深分别减小了4.24%、12.71%,但减小程度不显著(P>0.05);CK与T1的径流系数相等,且比T2增加了12.5%(P>0.05);相比CK,T1和T2的TN浓度增加了19.35%、25.8%(P>0.05),TN流失量则均增加了11.54%(P>0.05),表明T1和T2的施用也有增加土壤N流失的潜在风险。与中雨、大雨和大暴雨事件相比,暴雨事件的径流深分别增加了6.5%—191.11%(P<0.05),而TN、NO_(3)-N及NH_(4)-N的流失量分别增加106.38%—177.14%(P>0.05)、32.14%—360%(P<0.05)及55.56%—600%(P<0.05)。与降雨量、径流系数相比,径流深与N流失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更高(R^(2)=0.32—0.76),表明径流深更适合用于构建N流失预测模型。采用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时要考虑其对土壤N滞留及无机态N随径流迁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坡耕地 地表径流 氮流失 面源污染 农作措施
下载PDF
紫色土干旱胁迫对栀子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2
作者 杨艳 陈景震 +7 位作者 吉悦娜 陈韵竹 李培旺 叶传财 李力 潘雨虹 夏栗 李党训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28-33,共6页
为探讨栀子对紫色土干旱胁迫的响应,以1年生栀子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在紫色土基质中对栀子幼苗进行轻度、中度及重度3个水平的干旱胁迫,探讨紫色土干旱胁迫对栀子的生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色土干旱胁迫对栀子幼... 为探讨栀子对紫色土干旱胁迫的响应,以1年生栀子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在紫色土基质中对栀子幼苗进行轻度、中度及重度3个水平的干旱胁迫,探讨紫色土干旱胁迫对栀子的生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色土干旱胁迫对栀子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的主要生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以抵抗干旱的伤害。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栀子的苗高和地茎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轻度和中度胁迫处理的栀子的苗高和地径减小程度较低。在轻度干旱下,栀子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在整个胁迫期间增幅较小,分别仅为5.45%和7.39μmol·g^(-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增加和胁迫加剧,栀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先升后降,表明这两种酶在栀子生理防御系统中具有协同功能;在轻度干旱下,栀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幅较小,分别为90.92 U·g^(-1)和107.23 U·g^(-1)·min^(-1)。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作为植物体内渗透压调剂物质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以提高植株细胞的吸水功能,缓解植物因外界干旱而受到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说明栀子在一定干旱胁迫下相关生理代谢受阻较小,能够维持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可作为紫色土区域植被恢复树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紫色土 干旱胁迫 生长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重庆饱和紫色土坡面片流与细沟流水力学特性及临界条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文浩 陈晓燕 +3 位作者 陶婷婷 李丹丹 麻力文 孔令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比较饱和紫色土坡面片流与细沟流水力学特征并明确其临界水力学特性,进行5个坡度(2°,5°,10°,15°,20°)和3个雨强(30,60,90 mm/h)组合条件下的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测得坡面片流、细沟流及其转变的临界流... 为比较饱和紫色土坡面片流与细沟流水力学特征并明确其临界水力学特性,进行5个坡度(2°,5°,10°,15°,20°)和3个雨强(30,60,90 mm/h)组合条件下的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测得坡面片流、细沟流及其转变的临界流速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片流、细沟流及其转变的临界水力学参数,包括水深、雷诺数、弗劳德数和达西阻力系数。结果表明:在不同侵蚀阶段,片流流速为0.064~0.151 m/s,细沟流流速为0.175~0.350 m/s,雨强和坡度在不同侵蚀阶段对流速和水深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片流均为层流,<10°坡时,片流为缓流,片流多居缓层流流态;中、大雨强条件下,细沟流均为过渡流,>5°坡时细沟流均为急流,细沟流多为急过渡流流态。片流达西阻力系数与坡度和雨强呈负相关关系,细沟流达西阻力系数与坡度和雨强呈正相关关系。坡面径流由片流转为细沟流的临界流速为0.100~0.165 m/s。流速改变坡面形态,导致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水流流态和水流阻力随坡度和雨强变化的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饱和土壤条件下坡面不同侵蚀阶段径流水力学特性,进一步明确由片流转为细沟流的临界水力条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流 细沟流 临界水力条件 饱和紫色土 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施入对酸性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奥涵 肖怡 +5 位作者 鲜昕 金芮民 龙思帆 陈玉蓝 李冰 王昌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物质来源制备的生物炭材料对酸性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生物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玉米秸秆、鸡蛋壳和紫茎泽兰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分析不同生物炭理化特性差异,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生物炭... 【目的】探究不同生物质来源制备的生物炭材料对酸性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生物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玉米秸秆、鸡蛋壳和紫茎泽兰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分析不同生物炭理化特性差异,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生物炭施入对酸性紫色土有机碳矿化量、矿化速率、激发效应及CO_(2)释放等的影响。【结果】紫茎泽兰、玉米秸秆生物炭比表面积、孔隙度大于鸡蛋壳生物炭;鸡蛋壳生物炭C、H含量最低,C/H含量占比最高,达到79.33%,稳定态碳含量占比最大,可达86.03%。生物炭施入均能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且其增幅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生物炭施入促进了土壤呼吸,产生正激发效应,但有机碳矿化率增幅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最终降至25 mg/(kg·d)左右,以鸡蛋壳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下降趋势尤为明显。【结论】添加玉米秸秆和紫茎泽兰生物炭后,土壤总有机碳增幅远大于鸡蛋壳生物炭处理,固碳作用强;添加鸡蛋壳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大,土壤碳库稳定作用弱,相较于秸秆类(玉米秸秆和紫茎泽兰)生物炭处理,不利于固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紫色土 生物炭 有机碳矿化 激发效应 固碳减排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对比研究
15
作者 杨寻 汪时机 +3 位作者 李贤 黎桉君 夏浩城 张继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土水特征曲线(SWCC)本构模型是非饱和土力学研究中重要的本构关系,它是反映非饱和土持水特性的重要表征曲线.SWCC的影响因素很多,外部因素如应力状态、气候变化等,内部因素如干密度、孔隙连通状态、矿物成分等.本文基于滤纸法试验,测定... 土水特征曲线(SWCC)本构模型是非饱和土力学研究中重要的本构关系,它是反映非饱和土持水特性的重要表征曲线.SWCC的影响因素很多,外部因素如应力状态、气候变化等,内部因素如干密度、孔隙连通状态、矿物成分等.本文基于滤纸法试验,测定三峡库区重庆段非饱和紫色土土水特征曲线,考虑其拟合参数对于分析非饱和土的持水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Gardner、van Genuchten、Fredlund-Xing、双应力变量广义土水特征曲线模型(W-G)等4种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通过整体拟合与分点拟合对比验证W-G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而依据W-G模型探讨初始干密度对非饱和紫色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从整体拟合来看van Genuchten和W-G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从分点拟合来看,与van Genuchten模型相比,W-G模型的拟合精度更好且更稳定,对试验数据量的依赖程度较低.②初始干密度对非饱和紫色土土水特征曲线有较显著的影响;干密度大的土样具有较低的初始饱和含水率、较高的进气值和良好的持水性能,SWCC形态平缓;与土体进气值相关的参数α随干密度增大呈幂函数减小,土壤的实际残余含水率随干密度增大呈线性增长.W-G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和预测非饱和紫色土的持水特性,特别适用于试验数据点不多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紫色土 土水特征曲线 初始干密度 持水特性 滤纸法
原文传递
保水剂施用对植烟紫色土的改良效应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郭维 肖志鹏 +4 位作者 向鹏华 水明海 彭斯文 戴翠婷 龙世平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改善紫色土烟田的土壤性能,减少季节性干旱对烟叶生长的影响,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0,30,60,90 kg/hm^(2))对湖南衡南县紫色土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为改善紫色土烟田的土壤性能,减少季节性干旱对烟叶生长的影响,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0,30,60,90 kg/hm^(2))对湖南衡南县紫色土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有效地抑制了紫色土植烟土壤的水分流失,且抑制作用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p<0.05),降低幅度为8.44%~11.62%,显著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幅度为28.65%~33.82%,提高了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烟株生长发育;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烤烟的综合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烟叶中糖碱比1.03~3.50,显著降低烟碱含量0.14~0.42百分点,60kg/hm^(2)保水剂处理烤烟增产374.70kg/hm2,上等烟比例提高4.66百分点,效果最佳。因此,本研究区植烟紫色土以60 kg/hm2的保水剂用量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保水剂 土壤孔隙 烟叶 烤烟品质
下载PDF
离子特异性效应对紫色土孔隙状况的影响机制研究
17
作者 宋孝帅 丁武泉 +1 位作者 刘新敏 李廷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298,共7页
土壤孔隙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及水土保持有着关键作用,不同离子条件下土壤颗粒相互作用控制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结构对土壤孔隙状况起重要影响。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代表性土壤之一,探究离子特异性效应下颗粒的相互作... 土壤孔隙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及水土保持有着关键作用,不同离子条件下土壤颗粒相互作用控制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结构对土壤孔隙状况起重要影响。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代表性土壤之一,探究离子特异性效应下颗粒的相互作用对紫色土孔隙状况的影响,对三峡库区水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工业CT扫描技术和联合测定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离子条件下的土壤孔隙状况和颗粒表面电荷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形成土壤孔隙特征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当浓度为0.01 mol·L^(−1)时,Cs^(+)体系下土壤孔隙的数量分别是Li^(+)、Na^(+)和K^(+)体系下的2.90、2.23和1.44倍,其中,Li^(+)、Na^(+)、K^(+)和Cs^(+)体系下>1 mm孔隙数量分别占0.33%、1.06%、1.57%和1.88%;同时,Cs^(+)体系下土壤最大孔隙的直径分别是Li^(+)、Na^(+)、K^(+)体系下的1.97、1.81、1.30倍。(2)当浓度为0.01 mol·L^(−1)时,Li^(+)、Na^(+)、K^(+)、Cs^(+)体系土体中>1 mm土壤孔隙体积占所有孔隙比例分别为22.7%、40.1%、56.5%、59.9%,并且,Cs^(+)体系下土体中>1 mm土壤孔隙体积分别为Li^(+)、Na^(+)、K^(+)体系的13.70、5.22、2.70倍;同时,土壤孔隙度在Li^(+)、Na^(+)、K^(+)、Cs^(+)体系下分别为1.36%、2.06%、2.84%、7.22%。(3)在测定孔隙相同离子浓度条件下,Li^(+)、Na^(+)、K^(+)、Cs^(+)体系中紫色土颗粒表面电位分别为−210.34、−198.63、−186.29、−175.57 mV,绝对值表现为Li^(+)>Na^(+)>K^(+)>Cs^(+),进一步计算发现,在相同颗粒间距离3 nm时,Li^(+)、Na^(+)、K^(+)、Cs^(+)体系下颗粒间净作用力分别为4.68、3.90、2.32、−0.15 atm,同样表现为Li^(+)>Na^(+)>K^(+)>Cs^(+)。该研究表明Li^(+)、Na^(+)、K^(+)、Cs^(+)通过改变紫色土表面电荷性质,进而引起土壤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土壤的孔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 相互作用力 CT扫描 离子特异性效应 联合测定法 紫色土
下载PDF
动物粪便对紫色土中人类致病菌传播的影响
18
作者 齐明慧 程建华 唐翔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2,共9页
畜禽粪肥进入土壤会促进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一旦人类致病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施加猪粪或鸡粪肥后紫色土中致病菌水平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共生关系。结果表明,... 畜禽粪肥进入土壤会促进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一旦人类致病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施加猪粪或鸡粪肥后紫色土中致病菌水平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共生关系。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土壤相比,施加粪肥可明显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施加猪粪土壤中的致病菌丰度显著高于施加鸡粪土壤与未施肥土壤。施加粪肥后土壤中致病菌丰度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减少,可能与土壤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净化功能有关。羊布鲁氏杆菌、毕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与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显著相关。致病菌相对丰度变化与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对致病菌相对丰度变化的解释率可达70.6%,可知二者是造成致病菌相对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施加畜禽粪便可增加土壤中致病菌丰度与多样性,同时致病菌与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粪肥 人类致病菌(HPB)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紫色土上大叶女贞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9
作者 黎蕾 汤玉喜 +3 位作者 李永进 唐洁 梁军生 杨艳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为探讨紫色土上大叶女贞苗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后对干旱环境的响应,采集紫色土区的大叶女贞种子,以紫色土为基质,先采用盆栽方式育苗,再对幼苗分别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M)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E)两种AMF,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研究两种AM... 为探讨紫色土上大叶女贞苗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后对干旱环境的响应,采集紫色土区的大叶女贞种子,以紫色土为基质,先采用盆栽方式育苗,再对幼苗分别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M)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E)两种AMF,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研究两种AMF对紫色土上大叶女贞叶片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紫色土上大叶女贞的叶片数显著减少,使叶面积、叶长、平均叶宽等均显著减小,使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但叶干物质含量受干旱胁迫后反而提高了。干旱胁迫使大叶女贞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受到抑制,接种AMF后抑制程度减轻;干旱胁迫还显著降低了大叶女贞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qP),但提高了大叶女贞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SPAD值。接种AMF使大叶女贞叶片数增多、叶面积增大,使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SPAD值提高,特别是在干旱胁迫的环境下,促进作用更明显。接种FM对紫色土上大叶女贞的叶片数增多和叶面积、叶长、叶宽增大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等的促进效果都优于接种CE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丛枝菌根真菌 干旱胁迫 生长特性 光合特性 大叶女贞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我国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中致病菌组成的影响
20
作者 竺雨杰 程建华 唐翔宇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导致致病菌在土壤中富集,使土壤成为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以不施肥、单施猪粪、猪粪与氮肥混施和猪粪与氮、磷、钾肥混施这4种处理进行为期13 a的施肥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各个施肥处理土壤中致... 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导致致病菌在土壤中富集,使土壤成为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以不施肥、单施猪粪、猪粪与氮肥混施和猪粪与氮、磷、钾肥混施这4种处理进行为期13 a的施肥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各个施肥处理土壤中致病菌组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共检出18个致病菌属,对照组中致病菌属的检出率为27.78%~33.33%,与之相比,在有机肥处理中致病菌属的检出率处在较高水平,为38.89%~55.56%;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its、魏登施泰滕芽孢杆菌Bacillus weihenstephanens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为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中最为普遍的致病菌,占总丰度的45.5%~80.0%,其中耻垢分枝杆菌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主坐标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致病菌的组成和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差异。普氏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可能是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中致病菌组成的重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本研究为长期施用猪粪的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中致病菌的组成及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猪粪 致病菌 高通量测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