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纺丝紫苏醛/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1
作者 张杨 李晓明 +1 位作者 胡芬 高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28,共9页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D-IC-NF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了其相溶解度,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PA已被成功地包裹在MβCD空腔中,形成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NF为非晶体结构,直径分布较均匀且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134±60)nm。质量浓度为12 g/L的PA/MβCD-IC-NF(2 cm×2 cm)在1 s内可完全溶解。与PA相比,PA/MβCD-IC-NF中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都显著提高。PA/MβCD-IC-NF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PA,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2%±0.1%和94.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紫苏醛 甲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纳米纤维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瑞一 吴伟杰 +5 位作者 房祥军 陈杭君 韩延超 牛犇 陈慧芝 郜海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6-203,共8页
紫苏醛是从紫苏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绿色安全的天然抑菌物质,同时也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抑制实验探究了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桔青霉菌丝形态... 紫苏醛是从紫苏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绿色安全的天然抑菌物质,同时也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抑制实验探究了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桔青霉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细胞膜损伤机制、膜脂过氧化情况以及官能团变化,探讨桔青霉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紫苏醛对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0μL/L;经过120μL/L紫苏醛处理后菌丝生长得到完全抑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上升,与未处理组相比,经过90μL/L紫苏醛处理的桔青霉中麦角固醇、总脂质、几丁质水平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分别下降了80.00%、81.25%、64.97%和87.40%,破坏了桔青霉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膜正常生理功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紫苏醛处理后的桔青霉头部扫帚状分生孢子头消失,菌丝出现断裂、消融等现象,同时细胞膜遭到破坏,内容物外泄,细胞内部发生皱缩。与0 h相比,处理5 h时120μL/L紫苏醛处理组的桔青霉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核酸泄漏量分别增加了71.20%、210.93%和117.31%,验证了细胞膜损伤情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发现,紫苏醛处理的桔青霉羟基、甲基、芳香族碳骨架、苯环碳骨架等官能团含量下降,内部物质被逐渐消耗。综上,紫苏醛对杨梅主要致病菌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膜通透性、干扰能量代谢及破坏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等途径发挥抑菌作用,可作为天然保鲜剂具有一定研究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桔青霉 抑菌效果 抑菌机理
下载PDF
紫苏醛抑制黄曲霉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仝文君 张玉申 +3 位作者 陈晓璐 雷瑶 周云静 都立辉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4期120-124,共5页
研究分析了紫苏醛对黄曲霉细胞壁的作用机理。通过对麦角固醇含量、扫描电镜菌丝形态观察、胞内物质外泄等指标的测定以及胞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确定紫苏醛通过抑制黄曲霉细胞膜组分合成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结果表明:紫苏醛对黄曲... 研究分析了紫苏醛对黄曲霉细胞壁的作用机理。通过对麦角固醇含量、扫描电镜菌丝形态观察、胞内物质外泄等指标的测定以及胞壁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确定紫苏醛通过抑制黄曲霉细胞膜组分合成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结果表明:紫苏醛对黄曲霉最小抑菌浓度为0.125μL/mL;霉菌质膜中的麦角固醇含量由582.75μg/g下降到281.85μg/g;紫苏醛处理后的黄曲霉菌体受损严重,孔洞与凹陷明显,菌体变形;胞内物质大量外泄,霉菌细胞膜完整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紫苏醛通过抑制CYP51B、CHSB、CHSC等胞壁相关基因,抑制麦角甾醇合成,破坏质膜完整性,进而致使细胞膜渗透性被破坏,胞内物质外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黄曲霉 胞壁基因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负载紫苏醛的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对冷鲜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德宝 邹玉富 +2 位作者 李佳 要铎 李星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究负载紫苏醛(PAE)对聚乳酸(PLA)抑菌包装力学特性及对冷鲜羊肉的保鲜效果。方法:通过负载不同量PAE(0,12.5,25,50,100μL/20 mL静电纺丝液)于PLA基质中,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吸水特性的抑菌纳米纤维包装膜,利用扫描... 目的:探究负载紫苏醛(PAE)对聚乳酸(PLA)抑菌包装力学特性及对冷鲜羊肉的保鲜效果。方法:通过负载不同量PAE(0,12.5,25,50,100μL/20 mL静电纺丝液)于PLA基质中,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吸水特性的抑菌纳米纤维包装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等仪器对膜表观、机械性能以及保鲜过程中羊肉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PAE负载量的增加,PAE-PLA膜纳米纤维直径、断裂延伸率和抗拉强度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说明PAE的添加可能改变了静电纺丝液表面电荷密度,影响纳米纤维直径,也改变了纳米纤维包装膜的断裂延伸率和抗拉强度;当PAE负载量为50μL/20 mL静电纺丝液时,PAE-PLA膜纳米纤维分布均匀、直径最大(370 nm)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断裂延伸率68.72%,抗拉强度1.80 MPa)。贮藏12 d,负载50μL/20 mL静电纺丝液的PAE-PLA膜包装的羊肉中总菌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分别5.52 lg(CFU/g)、12.55 mg/100 g,显著低于新鲜肉与腐败肉的临界值[6.0 lg(CFU/g)和15.00 mg/100 g](P<0.05)。结论:PAE负载量为50μL/20 mL静电纺丝液的PAE-PLA抗菌包装膜具有较好抑菌效果,且该膜具有良好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聚乳酸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保鲜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信分析探讨紫苏醛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金凤 江荣松 +1 位作者 艾尼娃尔·艾克木 张伟怡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紫苏醛(PAE)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HERB、BATMAN、TCMSP和SuperPred数据库获取PAE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和OMIM数据库预测CML的疾病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紫苏醛(PAE)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HERB、BATMAN、TCMSP和SuperPred数据库获取PAE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和OMIM数据库预测CML的疾病靶点。筛选潜在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再进行基于GO及KEGG的富集分析。将富集结果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图。运用分子对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并验证其评分最高的靶点。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验证了PAE与CXCL8(IL-8)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共得到了53个药物靶点、2415个疾病靶点,其中包括CXCL8在内的交集靶点共18个。分子对接结果证明紫苏醛与核心靶点CXCL8结合潜能较好。生信分析结果显示CXCL8在正常组和患者组之间有显著表达差异。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一致表明PAE能显著降低CXCL8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中的表达,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CXCL8可能是PAE抗CML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紫苏叶的质量研究-Ⅰ.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玉萍 朱兆仪 +1 位作者 杨峻山 何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建立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物 ,用气相色谱法 ,DB - 5石英毛细管柱 ,柱温 :135℃ ,FID检测器 ,测定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结果 :紫苏醛的含量与紫苏叶性状有关 ,即色紫、气香的紫苏叶中紫苏醛含... 目的 :建立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物 ,用气相色谱法 ,DB - 5石英毛细管柱 ,柱温 :135℃ ,FID检测器 ,测定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结果 :紫苏醛的含量与紫苏叶性状有关 ,即色紫、气香的紫苏叶中紫苏醛含量较高。测定方法回收率为 96 85 % ,RSD =3 2 % (n=5 )。结论 :紫苏醛可以作为紫苏叶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紫苏醛 内标法 气相色谱
下载PDF
紫苏叶挥发油及紫苏醛、柠檬烯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淼 周美玲 +1 位作者 霍永久 赵国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6-28,32,共4页
为研究紫苏叶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苏醛和柠檬烯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粪中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6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灌胃0.2%的Tween-80,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03 m L/kg挥发油、8.54... 为研究紫苏叶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苏醛和柠檬烯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粪中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6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灌胃0.2%的Tween-80,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03 m L/kg挥发油、8.54 mg/kg紫苏醛和4.53 mg/kg柠檬烯,按250μL/只剂量连续灌胃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挥发油组灌胃2周后,小鼠平均日增重(ADG)和日采食量(ADFI)升高了49.2%和44.3%(P<0.01);灌胃3周后血液尿素氮含量降低27.1%(P<0.05)。紫苏醛组灌胃1周后,ADG提高39.6%(P<0.05);3周后血液葡萄糖含量升高51.4%(P<0.05)。柠檬烯组仅在灌胃1周时ADFI和料重比(F/G)降低了38.6%和51.5%(P<0.05)。试验期内,挥发油组小鼠粪便大肠杆菌数每周分别显著降低了4.83%、8.35%和12.7%(P<0.05),乳酸菌数量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紫苏醛 柠檬烯 小鼠
下载PDF
紫苏醛-海藻酸钠复合涂膜抗花生黄曲霉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初署 于丽娜 +3 位作者 毕洁 孙杰 胡玉忠 赵善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3-266,共4页
花生极易在储运过程中因黄曲霉菌的快速生长繁殖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为了更好地防控花生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本文以海藻酸钠和紫苏醛为原料,甘油为增塑剂,以抑制黄曲霉菌生长活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紫苏醛-海藻酸钠复合涂膜最佳配... 花生极易在储运过程中因黄曲霉菌的快速生长繁殖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为了更好地防控花生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本文以海藻酸钠和紫苏醛为原料,甘油为增塑剂,以抑制黄曲霉菌生长活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紫苏醛-海藻酸钠复合涂膜最佳配方及复合涂膜花生的储藏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6 mg/m L,活性物紫苏醛0.015 mg/m L,甘油浓度6 mg/m L时制备的复合膜抗黄曲霉生长活性能力最佳,抑菌直径达到(7.23±0.11)cm。紫苏醛添加方式对涂膜花生黄曲霉菌抑制效果影响很大,最佳添加方式为熏蒸,涂膜花生贮藏温度应在25℃以下,贮藏环境相对湿度为6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海藻酸钠 复合涂膜 黄曲霉菌 花生
原文传递
紫苏醛基席夫碱-(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媛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刘陆智 黄正松 雷福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以紫苏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紫苏醛基席夫碱-(硫)脲化合物(5a^5m),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下,目... 以紫苏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紫苏醛基席夫碱-(硫)脲化合物(5a^5m),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下,目标化合物5f(R=p-FAr)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90.0%(接近阳性对照嘧菌酯),化合物5d(R=Ar)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91.8%(接近阳性对照嘧菌酯)。在质量浓度100 mg/L下,目标化合物5c(R=环己基)、5i(R=p-CH3Ar)和5a(R=CH3)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7.6%、75.3%和67.4%(高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总体上,取代苯基硫脲类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优于取代苯基脲类目标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席夫碱-(硫)脲 合成 抑菌活性 除草活性
下载PDF
Cr^(Ⅵ)载体氧化试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紫苏醇选择氧化合成紫苏醛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谦和 匡玲玲 +2 位作者 彭沙 李雪辉 王乐夫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6,79,共4页
研究了紫苏醇选择氧化合成紫苏醛的反应,考察了氧化剂负载量、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负载量为2 mmol/g的CrO3/SiO2载体氧化试剂,在二氯甲烷溶剂中于室温下搅拌反应1.5 h,可将紫苏醇选择性氧化成紫苏醛,... 研究了紫苏醇选择氧化合成紫苏醛的反应,考察了氧化剂负载量、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负载量为2 mmol/g的CrO3/SiO2载体氧化试剂,在二氯甲烷溶剂中于室温下搅拌反应1.5 h,可将紫苏醇选择性氧化成紫苏醛,产率为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紫苏醛 选择氧化 合成
下载PDF
活性MnO_2选择氧化紫苏醇合成紫苏醛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小梅 李谦和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8-410,J005,共4页
研究了活性MnO2 液相选择氧化紫苏醇合成紫苏醛的反应。结果表明 :以活性MnO2 作氧化剂 ,乙酸乙酯作溶剂 (15mL) ,紫苏醇 0 .76 g(5mmol) ,m (紫苏醇 )∶m (MnO2 ) =1∶4 ,回流反应 4h ,紫苏醇转化率可达99.7% ,紫苏醛收率在 70
关键词 紫苏 紫苏醛 活性MnO2 选择氧化
下载PDF
紫苏醛基肟酯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桂汕 马媛 +3 位作者 段文贵 刘陆智 胡琼 雷福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2-1440,共9页
以紫苏醛(Ⅰ)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紫苏葶(Ⅱ),然后Ⅱ与系列酰氯进行酰化反应,以70%~90%的收率得到21个紫苏醛基肟酯化合物Ⅲa^u,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和抑菌活性。结果表... 以紫苏醛(Ⅰ)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紫苏葶(Ⅱ),然后Ⅱ与系列酰氯进行酰化反应,以70%~90%的收率得到21个紫苏醛基肟酯化合物Ⅲa^u,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Ⅲa^u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紫苏醛基甲基肟酯(Ⅲa)和紫苏醛基乙基肟酯(Ⅲb)对稗草幼苗株高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97.0%和91.0%,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的相对抑制率(97.5%)相当;紫苏醛基对氯苯基肟酯(Ⅲm)和紫苏醛基乙基肟酯(Ⅲb)对油菜胚根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8.4%和79.6%,比丙炔氟草胺的相对抑制率(63.0%)更高。此外,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化合物Ⅲa^u对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Ⅲb对花生褐斑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相对抑菌率分别为85.0%和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肟酯 除草活性 抑菌活性 精细化工中间体
原文传递
l-紫苏醛的合成方法改进(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谦和 冯真真 +1 位作者 李雪辉 王乐夫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7-289,共3页
以β-蒎烯为起始原料经环氧化、开环重排和选择氧化3步反应合成了具有光学活性的l-紫苏醛,总产率56.8%。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
关键词 紫苏醛 蒎烯 合成
下载PDF
桃金娘烯醇氧化异构化生成紫苏醛 被引量:2
14
作者 聂丽娟 张玉华 +2 位作者 段巨龙 李响敏 秦中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162,166,共3页
桃金娘烯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异构化生成紫苏醛。在此反应中,筛选了较为理想的催化剂-合金铜锌催化剂;考察了温度、真空度、进料速度、氧气量等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几种产品纯化的方法,反应产率达48%。实验表明此合成工艺简单,易于... 桃金娘烯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异构化生成紫苏醛。在此反应中,筛选了较为理想的催化剂-合金铜锌催化剂;考察了温度、真空度、进料速度、氧气量等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几种产品纯化的方法,反应产率达48%。实验表明此合成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烯醇 紫苏醛 氧化 异构化
下载PDF
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耿榕徽 杨宇杰 +3 位作者 胡春兰 杨冬丽 王春民 隋岩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紫苏醛为指标,利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含量。采用DM—FFAP色谱柱,初始柱温为120℃,以2%/min升温至140℃,然后以15℃/min升温至220℃,保持5min。比较索氏提取、加热... 目的探讨建立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紫苏醛为指标,利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含量。采用DM—FFAP色谱柱,初始柱温为120℃,以2%/min升温至140℃,然后以15℃/min升温至220℃,保持5min。比较索氏提取、加热回流、超声提取法的差异,并优选最佳提取方法。结果建立了紫苏醛的含量测定方法。紫苏醛浓度在19.26~192.6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8%,RSD=I.97%(n=6)。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加入20倍量的无水乙醇溶液,在85℃水浴中回流提取1h。结论本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可靠,可为紫苏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回流 紫苏 紫苏醛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桃金娘烯醛催化异构成紫苏醛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凝 陈珊珊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研究和探讨了桃金娘烯醛催化 -异构成紫苏醛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模型。对影响动力学的主要因素 :压力 ,温度进行了讨论 ,得出催化异构的最佳反应条件 :温度 450°C,真空度 1 0~ 1 1 .6k Pa,且得出了此气固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并对模型... 研究和探讨了桃金娘烯醛催化 -异构成紫苏醛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模型。对影响动力学的主要因素 :压力 ,温度进行了讨论 ,得出催化异构的最佳反应条件 :温度 450°C,真空度 1 0~ 1 1 .6k Pa,且得出了此气固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醛 异构化 固定床积分反应器 动力学 桃金娘烯催化 催化异构
下载PDF
以松节油为原料制取紫苏醛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邓淑华 林青 李小芳 《广东化工》 CAS 1991年第1期16-18,共3页
以松节油中的α-蒎烯为原料,采用活化SeO_2作氧化剂,无水乙醇作溶剂先制得桃金娘烯醛,后用Cu-Zn作催化剂,在小于5mmHg、430℃下异构化反应,再经亚硫酸氢钠法提取紫苏醛,纯度可达98%。
关键词 松节油 紫苏醛 二氢枯名 香料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挥发油中紫苏醛的含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荣美 毛姝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8-80,共3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万州产地紫苏叶的挥发油,并采取程序升温的气相色谱法对其紫苏挥发油中紫苏醛进行了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而且利用归一法计算出其紫苏醛的含量为18.34%.实验证明紫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万州产地紫苏叶的挥发油,并采取程序升温的气相色谱法对其紫苏挥发油中紫苏醛进行了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而且利用归一法计算出其紫苏醛的含量为18.34%.实验证明紫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为紫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紫苏醛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紫苏油中紫苏醛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瑛 姜玉梅 王海强 《江西科学》 1999年第1期52-55,共4页
紫苏油(Perilaherboil)是一种多用途的天然香料。探索了一种用OV-101石英毛细管柱,采取程序升温的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油中的紫苏醛,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归一化直接定出主成分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紫苏 紫苏醛 毛细管 气相色谱 程序升温
下载PDF
紫苏醛的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克坚 夏利琴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3-36,共4页
研究以天然β-蒎烯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得紫苏醛。采用乙腈为介质,以氯化亚铜-苯甲酸铜为催化剂,β-蒎烯与过氧化苯甲酰在65±2℃反应16h,得到的紫苏醋酸酯进一步水解、水汽蒸馏得粗品,减压精馏得纯度为96%的紫苏醇,收率为73%;紫苏... 研究以天然β-蒎烯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得紫苏醛。采用乙腈为介质,以氯化亚铜-苯甲酸铜为催化剂,β-蒎烯与过氧化苯甲酰在65±2℃反应16h,得到的紫苏醋酸酯进一步水解、水汽蒸馏得粗品,减压精馏得纯度为96%的紫苏醇,收率为73%;紫苏醇在二氯乙烷中,用K2S2O8-NaOH-H2O,在40℃催化氧化反应9h,经酸化、静置分层、水洗、干燥、回收溶剂后得紫苏醛,GC分析含量91.2%,收率85.5%。合成紫苏醛的总收率62%(以-β蒎烯计)。经分析测试证明产物与文献报道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紫苏醛 合成 Β-蒎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